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24|回復: 0

《那些病易讓免疫下降?》免疫力下降 病毒趁虛而入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6-7 17:43: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那些病易讓免疫下降?》免疫力下降 病毒趁虛而入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部分疾病容易讓患者的免疫下降,例如惡性腫瘤及糖尿病患者常因免疫低下,造成潛伏的病毒、細菌影響健康。皮膚科醫師謝佳憲表示,根據統計,糖尿病人、惡性腫瘤,尤其是淋巴腫瘤病人的發生率比一般人高,這都和病人免疫機能較差有關。

謝佳憲醫師指出,免疫力與身體狀況一時失衡,很多是因為忙碌、壓力或睡眠不足,給了病毒或發作的機會。醫師表示,從現代角度來看,不少疾病大都在人疲累脆弱時大肆發作。很多人也會口乾舌燥,調節能力變差,也會特別情緒不穩,緊張、易疲倦。其實這就代表人體免疫、或整體狀況暫時失衡,也給了病毒可乘之機。

老年人容易因小外傷引發敗血症,主要因為疾病纏身,免疫力低下或紊亂,除了平時必須接受正規治療,,盡可能避免傷口產生,從生活面著手,也能降低小傷口引發敗血症的風險。醫師強調,最重要的仍是休息,調整作息,否則再好的藥也只是減輕痛苦,無法從源頭讓疾病不發作。

過去有民眾因香港腳不治療亂塗東西,或是有多種疾病纏身,以致敗血症找上門沒,幾天後小腿全部潰爛,惡化成蜂窩組織炎,還引發敗血症。醫師指出,有患者嚴重到送進醫院時,已經昏迷不省人事,原來患者長期飲酒,有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前兆,免疫力變差,一個小傷口、小感染,就可能致命。另外,糖尿病、痛風或是年紀大免疫力差的患者,也是蜂窩組織炎的高危險群,而且復發性相當高,注意腳部清潔,定時擦藥。


 樓主| 發表於 2011-6-7 17:44:01 | 顯示全部樓層
《那些病易讓免疫下降?》聽從醫囑 勿亂服藥
台灣新生報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容易造成免疫低下的疾病有哪些?國泰綜合醫院過敏免疫科專任主治醫師曹正婷表示,全身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混合型結締組織疾病、多發性皮肌炎、乾癬?乾癬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發作,此時經常合併有免疫力低下。

上述的自體免疫疾病常出現的症狀有:臉上有蝴蝶斑、多處口腔潰爛、多處關節腫痛、內部或內臟器官發炎,腔室積水、發燒、全身倦怠、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等。然而,會造成免疫力低下的原因,曹醫師表示,因為免疫失調錯把自體組織當成外來病菌而攻擊之,因此反而缺乏適當免疫力,此時若有病毒、細菌入侵,患者容易受感染。

此類的患者也須特別注意,要定期就醫,聽從醫師囑咐服藥、檢查,應避免自行服用藥物或健康食品。曹醫師表示,特別是不要服用號稱能「促進或提升」免疫力的健康食品,以免提升到自體免疫部分造成情況惡化。

治療上,分為口服藥物與針劑,口服藥物包括短效型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免疫調節劑、症狀治療藥物等;針劑部分則有類固醇脈衝、免疫抑制劑以及最新發展的生物製劑。醫師會視情況做劑量增減。

曹醫師表示,若服用藥物有任何不適情形,應與醫師討論,切勿自行停藥或減藥,以免病情未受控制而產生難以彌補的遺憾。且,須定期追蹤,醫師會藉由抽血來檢查血球數目、肝腎功能等,作為相關的免疫指數。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6-7 17:44:28 | 顯示全部樓層
《那些病易讓免疫下降?_中醫觀點》增強免疫力 扶正驅邪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如果免疫功能失調,身體會產生一些有害的反應。中醫師陳玫妃表示,「免疫系統」是維持著人體的平衡跟穩定,可以保護身體機能的運轉。同時,人體的免疫系統也是抵抗癌症的防線。如身體的T細胞、巨噬細胞等,都是抵抗癌症的重要細胞。就傳統中醫的觀念,可用陰陽平衡來解釋。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在這種各種威脅當中,保護身體的機制就是「增強免疫力」。像是增強免疫能力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癒後;包括手術、化療、放療、之後的治療。其他,如當身體受到外界的侵襲的病菌所威脅,從消化道、鼻子、皮膚等,受到病毒跟細菌的侵入。中醫認為,陰、陽在身體必須要平衡,自然身體的機能、五臟六腑的機能便會正常。若是陰、陽不平衡,如陰虛陽亢、或陽氣低弱、邪熱旺盛,都會導致身體的不平衡、免疫力下降。

陳醫師表示,想要增強免疫能力,中醫強調在「扶正驅邪」。提升身體的正氣,而將身體的邪氣,如熱、毒、風邪、濕、寒、瘀等邪氣去除,達到身體陰陽的平衡。增強人體的抵抗力,輔助正氣辨證調理,針對「氣虛型」,多可見易疲倦、乏力、臉色蒼白,可用補氣方調理,如四君子湯。

而「血虛型」,易心悸、頭暈、手腳冰冷、疲倦,可用養血方,如四物湯。「腎陰虛型」可見口乾舌燥、腰酸、頻尿,可用補養腎陰藥方,如六味地黃丸。以及「肺氣虛」者,易感冒、咳嗽、胸悶、氣喘不起來,可用補益肺氣方,如生脈飲。

日常保健上,醫師提醒,想要增強自身的抵抗力,睡眠要充足。避免焦慮、煩燥、壓力過大。不要抽煙、喝酒。飲食當中少吃高熱量、油炸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A、C、E、礦物質、葉酸類的食物。還有可多吃菇類,或抗自由基的食物。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08:54 PM , Processed in 0.02013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