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1|回復: 0

蘋論:楊技正是照妖鏡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6-12 22:54: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449460/IssueID/20110610

2011年 06月10日
         
過去將近30年來,塑化劑一直存在我們的飲食當中。漫長的30年,負責食品衛生的公務員們一代又一代更換、任用、退休,領終身俸、獲取18趴的優惠存款,吃香喝辣地頤養天年……一直到30年後才由楊姓女技正發現塑化劑。30年多少把關公共衛生的公務員怠忽職守,多少人民莫名其妙罹患疾病,痛苦死亡。公務員們慚不慚愧?不怕惡業果報嗎?

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頒一等功績勳章給楊姓技正,表揚她認真負責,鍥而不捨地追蹤發現起雲劑裡的塑化劑對人體有害,足為公務員表率,還頒發20萬元獎金。

相信沒有人反對頒獎給楊,也覺得20萬元太小氣,100萬元都值得。可是我們的問題是:楊女士的發現不是她本來就應做的工作嗎?把分內工作做好難道很了不起嗎?她只是盡到別的公務員沒盡到的責任。

盡責凸顯打混公僕

她之這麼受到讚賞,實在是因其他公務員太混,凸顯她的努力。這麼多公務員一混30年,老百姓完糧納稅養一狗票米蟲爛公務員,自己和孩子還吃喝出一身病,這是什麼爛政府?

還有一件讓人啼笑皆非的荒唐事。楊發現塑化劑後,一直隱藏名字,拒絕媒體拍照採訪,昨天的頒獎也未公開,吳揆也配合對外不叫出她的名字,奇不奇怪?她的努力很受社會肯定,理應光榮地站出來公開接受頒獎,為什麼像做賊一樣躲躲藏藏?

原來她像中了大樂透的人一樣,怕有壞人搶劫勒索。楊女士擔憂她及她的家人會遭使用塑化劑的奸商報復,以致千呼萬喚不出來,使感激她的老百姓無緣得見廬山真面目。

這說明什麼?說明台灣治安敗壞到連做好事都不敢出面的地步;而且她還是政府官員。官員都恐懼若此,那百姓怎麼辦?台灣這地方難道真的是黑道治國、流氓遍地?莫名其妙!
 樓主| 發表於 2011-6-12 22:57:54 | 顯示全部樓層

蘋論:國安機制蕩然無存

2011年 06月07日
         
塑化劑風暴橫掃全台灣,波及層面之廣、損失金額之大、受害人數之多、台灣在國際聲譽受損之重,都超過以往任何人為事件。這樣的災情應該視為國家安全層級的大事,是國安受到威脅。然而,馬總統卻很少就此發言安定民心,似乎不太在意這件重大危機的意義。

總統府仍官腔官調

據總統府發言人宣稱,危機發生時,總統府成立專案小組,成員包括國安單位、衛生署、外交部、陸委會、新聞局,針對事件可能的發展進行研判,並提供意見協助行政院後續處理。這是標準的官腔官調,聽多了耳朵長繭。問題是民眾只看到衛生署忙翻了天,其他衙門文風不動,冷眼旁觀,那個什麼專案小組也沒拿出具體方案整合各部門,共同有效地解除危機。

歐美國家早已訂出對塑化劑人體容許值的國家建議標準:美國是每公斤每天20微克,歐洲是50微克,日本是40到80微克。台灣的黑心奸商把塑化劑直接加入飲食品中,劑量大得遠超美歐日的容許值,下架商品高達上千種,損失數百億元。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台灣人的塑化劑暴露量高於國際2到3倍,孕婦甚至高達30倍,顯示政府對毒化物的管理太鬆散,例如此案發生前,塑化劑對人體的危害早已清楚確定,但政府仍把它定為第四級毒化物,進出只需報備,不去掌握流向,直到現在引起軒然大波才打算把部分列為第四類的毒化物,全部提升為一至二類管理。

台灣飲食業者喜歡在飲食品裡注入添加物。美國的果汁飲料成分不超過10種,台灣達數十種之多,有些竟然沒標示,或故意標示不全。嚴格要求飲食類標示所有成分是政府的責任,這方面政府顯然失職。台灣民眾,尤其是青少年已無法喝白開水解渴,而是習慣於從小就喝加糖的飲料,2、30年來體內塑化物可能已遠遠超標,哪天出現變種人可以加入X戰警。

政府惡劣僅次奸商

這件案例告訴我們黑心奸商最惡劣,其次是政府的怠惰。消費者因為相信政府把關,更信任政府在產品上蓋的合格章,以致上當。政府必須嚴格規定飲食產品的標示完整透明,罰錢加重,修法可以刑事入罪,都是政府將功折罪的救贖。期待馬總統對民眾多所關懷,而政府上下也要把塑化劑事件當成國安危機的高度來對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3 11:52 PM , Processed in 0.02288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