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94|回復: 0

(轉)中年遠視 看遠看近都模糊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7-27 08:15: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年遠視 看遠看近都模糊 更新日期:2011/07/27 04:11
文?陳立威

42歲的王太太,近幾個月感覺視力快速退化,不但看不清楚電視,看報紙沒看多久,就覺得眼睛痛。即使戴老花眼鏡也沒用。她聽說年紀大了容易白內障,她憂心忡忡求助眼科,經過詳細檢查,原來問題不是白內障,而是遠視200度。

從小視力1.0的她不禁懷疑,為什麼步入中年竟會有遠視呢?

眼睛就像照相機一般,眼裡的睫狀肌,會根據景物的遠近「自動對焦」,使影像落在如同底片的視網膜上,我們才能看到清楚的影像。

一般而言,正常眼睛注視6公尺以外的景物,通常肌肉毫不費力,影像正好落在視網膜上;看3公尺內的景物,距離越近,眼睛對焦時,要花費的調節力越大。

一個近視200度的人,看遠方的視力表,由於無法正確對焦,不戴眼鏡往往只能看到0.5以下,所以多半很早就知道有近視;但近視的人看報紙,因為距離近,肌肉毫不費力,影像就落在視網膜上,所以不用戴老花眼鏡。

遠視就不同了,遠視200度的人想看清楚遠方的景物,肌肉要花費調節力200度;看近物,要花約400度的調節力才能看清楚。在青少年時期,眼球的最大調節力可達1200度,足以應付遠視眼日常所需,甚至視力表要看到1.0也不是問題;但隨著年紀增長,眼睛肌肉調節能力慢慢遞減(俗稱老花眼),到40多歲時,最大調節力約剩下300到600度,於是各種不適症狀一一浮現,看近模糊、看遠也不清楚。

何時會開始出現老花眼?不但與遠視眼相關,也隨著眼球結構、體質、用眼習慣的不同而有先後差別,快則不到40歲、慢到50歲都屬正常範圍初期症狀是眼睛容易疲勞、眼皮酸痛、皺眉,接著開始看近物或閱讀困難、易看錯字,進而影響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

臨床上,這個年紀的眼睛經常伴隨其他徵候,例如淚液分泌減少、眼瞼病變、白內障、玻璃體混濁等。

唯有經由詳細的眼科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問題,給予正確的治療。建議有類似症狀的中壯年朋友,提早到眼科檢查。
(作者為永和耕莘醫院眼科醫師)
 樓主| 發表於 2013-3-14 11:04:48 | 顯示全部樓層
抗衰老怎麼補?40歲開始藥膳食補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3月14日 上午10:40

相關內容

  • 看相片 中醫抗衰老藥膳食材琳瑯滿目,中醫師建議,選擇中藥材要注意不要太寒,採溫補為宜。
  • 人都會老,但用中醫藥膳食補抗衰老,可延緩老化現象。中醫師指出,抗老化首重「補腎」恢復氣血,特別是 40歲起,身體機能開始衰退,出現頭髮變白、記憶力差、視力退化與容易疲憊等老化現象;想補氣可吃芝麻小米粥,想補血應多吃胡蘿蔔、葡萄、櫻桃、菠菜、龍眼乾等;其他抗衰老中藥還有枸杞、菊花與西洋蔘等,最好是採天然食材的食補法,有效抗衰老。



    />
    ▲ 中醫抗衰老藥膳食材琳瑯滿目,中醫師建議,選擇中藥材要注意不要太寒,採溫補為宜。

    中醫師黃慧娟指出,中醫辯證裡,衰老以「虛證」為主,如氣、血、陰、陽的虧虛,從臟腑講,常為某一臟腑或多個臟腑的虧損,其中以肝、脾、腎不足尤為常見。治療上側重用補法,如氣虛用補氣法、陽虛用補陽法等。從五臟來說,以補腎、滋肝、健脾為主。

    傳統中醫用藥抗衰老,多採人參、刺五加、何首烏、紅景天、肉從蓉、黃精、冬蟲夏草、枸杞、菟絲子等藥材,也有知母、石菖浦、白芍、人參、麝香、龍眼肉、遠志等健腦益智藥材。在中藥劑量上不宜過多,若天天吃,每種中藥份量約1到2錢就夠了,吃太多反容易補過頭而傷身。

    「六味地黃丸」具有抗衰老及抗氧化作用,對老人癡呆症有某種程度療效,且能增強記憶。而對於有心血管疾病者,應強化其血液循環功能,避免痰濁瘀阻血脈,常用中藥為麥冬、五味子等活血化瘀藥物


    【抗老芝麻粥】:
    1.食材:黑芝麻磨成粉2至3錢、小米50克、少許冰糖增加甜味。
    2.功效:早、晚正餐熬粥食用,對氣虛臟腑疲弱、顧脾胃有效。

    【抗衰老茶飲】:

    1.食材:何首烏3錢、枸杞1錢、菊花1錢、西洋蔘1錢,以及少許冰糖增加甜味。

    2.功效:800cc溫水泡入食材煮沸,早、晚飲用,補氣血、顧脾胃,延緩老化。


    【抗衰老中醫食補4原則】:
    1.多溫少寒:選擇中藥材要注意不要太寒,採溫補為宜。如有便秘,老人家不宜採用大黃、決明子等寒性藥材,可改用潤腸通便的何首烏,再加上黑芝麻做成甜品,具有軟便的效果。

    2.勿補過偏:老人家的體質容易補過頭,進補時不可過量,如原本偏寒易手腳冰冷體質,若吃太多熱性補藥,可能讓體質轉成過熱而上火。

    3.注重脾腎:先調養脾腎,因為脾胃不好,吃補不易消化反造成身體負擔,而腎虛易衰老,抵抗力下降,所以要先補脾腎。

    4.隨季變化:要依季節進補,如春天養肝、夏天涼補、秋天潤燥,冬天則溫補,必須依季節調整進補的方式。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 http://yahoo.top1health.co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3 02:04 PM , Processed in 0.01986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