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9|回復: 0

宋書 - 天文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6-27 15:50: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志第十三  天文一

  言天者有三家,一曰宣夜,二曰蓋天,三曰渾天,而天之正體,經無前說,馬《書》、班《志》,又闕其文。漢靈帝議郎蔡邕于朔方上書曰:「論天體者三家,宣夜之學,絕無師法。《周髀》術數具存,考驗天狀,多所違失。惟渾天僅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台銅儀,則其法也。立八尺圓體,而具天地之形,以正黃道;占察發斂,以行日月,以步五緯,精微深妙,百世不易之道也。官有其器而無本書,前志亦闕而不論。本欲寢伏儀下,思惟微意,按度成數,以著篇章。罪惡無狀,投畀有北,灰滅雨絕,勢路無由。宜問群臣,下及岩穴,知渾天之意者,使述其義。」時閹官用事,邕議不行。

  漢末吳人陸績善天文,始推渾天意。王蕃者,盧江人,吳時為中常侍,善數術,傳劉洪《乾象曆》。依《乾象法》而制渾儀,立論考度曰:

  前儒舊說,天地之體,狀如鳥卵,天包地外,猶殼之裹黃也。周旋無端,其形渾渾然,故曰渾天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九分度之百四十五,半露地上,半在地下。其二端謂之南極、北極。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亦三十六度,兩極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強。繞北極徑七十二度,常見不隱,謂之上規;繞南極七十二度,常隱不見,謂之下規。赤道帶天之紘,去兩極各九十一度少強。黃道,日之所行也。半在赤道外,半在赤道內,與赤道東交於角五少弱,西交於奎十四少強。其出赤道外極遠者,去赤道二十四度,鬥二十一度是也。其入赤道內極遠者,亦二十四度,井二十五度是也。

  日南至在鬥二十一度,去極百一十五度少強是也。日最南,去極最遠,故景最長。黃道鬥二十一度,出辰入申,故日亦出辰入申。日晝行地上百四十六度強,故日短;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少弱,故夜長。自南至之後,日去極稍近,故景稍短。日晝行地上度稍多,故日稍長;夜行地下度稍少,故夜稍短。日所在度稍北,故日稍北,以至於夏至,日在井二十五度,去極六十七度少強,是日最北,去極最近,景最短。黃道井二十五度,出寅入戌,故日亦出寅入戌。日晝行地上二百一十九度少弱,故日長;夜行地下百四十六度強,故夜短。自夏至之後,日去極稍遠,故景稍長。日晝行地上度稍少,故日稍短;夜行地下度稍多,故夜稍長。日所在度稍南,故日出入稍南,以至於南至而複初焉。鬥二十一,井二十五,南北相覺四十八度。

  春分日,在奎十四少強;秋分日,在角五少弱,此黃赤二道之交中也。去極俱九十一度少強,南北處鬥二十一井二十五之中,故景居二至長短之中。奎十四,角五,出卯入酉,故日亦出卯入酉。日晝行地上,夜行地下,俱百八十二度半強。故日見之漏五十刻,不見之漏五十刻,謂之晝夜同。夫天之晝夜,以日出入為分;人之晝夜,以昏明為限。日未出二刻半而明,日已入二刻半而昏,故損夜五刻以益晝,是以春秋分之漏晝五十五刻。

  三光之行,不必有常,術家以算求之,各有同異,故諸家曆法參差不齊。《洛書甄耀度》、《春秋考異郵》皆雲周天一百七萬一千里,一度為二千九百三十二裏七十一步二尺七寸四分四百八十七分分之三百六十二。陸績雲:天東西南北徑三十五萬七千里,此言週三徑一也。考之徑一不啻週三,率周百四十二而徑四十五,則天徑三十三萬九千四百一裏一百二十二步三尺二寸一分七十一分分之九。

  《周禮》:「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鄭眾說:「土圭之長,尺有五寸。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與土圭等,謂之地中,今潁川陽城地也。」鄭玄雲:「凡日景於地千里而差一寸,景尺有五寸者,南戴日下萬五千里也。」以此推之,日當去其下地八萬里矣。日邪射陽城,則天徑之半也。天體圓如彈丸,地處天之半,而陽城為中,則日春秋冬夏,昏明晝夜,去陽城皆等,無盈縮矣。故知從日邪射陽城為天徑之半也。

  以句股法言之,傍萬五千里,句也;立八萬里,股也;從日邪射陽城,弦也。以句股求弦法入之,得八萬一千三百九十四裏三十步五尺三寸六分,天徑之半,而地上去天之數也。倍之,得十六萬二千七百八十八裏六十一步四尺七寸二分,天徑之數也。以周率乘之,徑率約之,得五十一萬三千六百八十七裏六十八步一尺八寸二分,周天之數也。減《甄耀度》、《考異郵》五十五萬七千三百一十二裏有奇。一度凡千四百六裏百二十四步六寸四分十萬七千五百六十五分分之萬九千三十九,減舊度千五百二十五裏二百五十六步三尺三寸二十一萬五千一百三十分分之十六萬七百三十分。黃赤二道,相與交錯,其間相去二十四度。以兩儀推之,二道俱三百六十五度有奇,是以知天體圓如彈丸。而陸績造渾象,其形如鳥卵,然則黃道應長於赤道矣。績雲天東西南北徑三十五萬七千里,然則績亦以天形正圓也。而渾象為鳥卵,則為自相違背。

  古舊渾象以二分為一度,凡周七尺三寸半分。張衡更制,以四分為一度,凡週一丈四尺六寸。蕃以古制局小,星辰稠穊;衡器傷大,難可轉移。更制渾象,以三分為一度,凡周天一丈九寸五分四分分之三也。

  禦史中丞何承天論渾象體曰:「詳尋前說,因觀渾儀,研求其意,有以悟天形正圓,而水周其下。言四方者,東暘穀,日之所出,西至濛汜,日之所入。莊子又雲:'北溟之魚,化而為鳥,將徙于南溟。'斯亦古之遺記,四方皆水證也。四方皆水,謂之四海。凡五行相生,水生於金,是故百川發源,皆自山出,由高趣下,歸注於海。日為陽精,光耀炎熾,一夜入水,所經燋竭,百川歸注,足於補複,故旱不為減,浸不為益。徑天之數,蕃說近之。」

  太中大夫徐爰曰:「渾儀之制,未詳厥始。王蕃言:'《虞書》稱「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則今渾天儀日月五星是也。鄭玄說:「動運為機,持正為衡,皆以玉為之。視其行度,觀受禪是非也。」渾儀,羲和氏之舊器,歷代相傳,謂之機衡,其所由來,有原統矣。而斯器設在候台,史官禁密,學者寡得聞見;穿鑿之徒,不解機衡之意,見有七政之言,因以為北斗七星,構造虛文,托之讖緯,史遷、班固,猶尚惑之。鄭玄有贍雅高遠之才,沈靜精妙之思,超然獨見,改正其說,聖人複出,不易斯言矣。'蕃之所雲如此。夫候審七曜,當以運行為體,設器擬象,焉得定其盈縮,推斯而言,未為通論。設使唐、虞之世,已有渾儀,涉曆三代,以為定準,後世聿遵,孰敢非革。而三天之儀,紛然莫辯,至揚雄方難蓋通渾。張衡為太史令,乃鑄銅制範。衡傳雲:'其作渾天儀,考步陰陽,最為詳密。'故知自衡以前,未有斯儀矣。蕃又雲:'渾天遭秦之亂,師徒喪絕,而失其文,惟渾天儀尚在候台。'案既非舜之璿玉,又不載今儀所造,以緯書為穿鑿,鄭玄為博實,偏信無據,未可承用。夫璿玉,貴美之名;機衡,詳細之目。所以先儒以為北斗七星,天綱運轉,聖人仰觀俯察,以審時變焉。」

  史臣案:設器象,定其恆度,合之則吉,失之則凶,以之占察,有何不可。渾文廢絕,故有宣、蓋之論,其術並疏,故後人莫述。揚雄《法言》雲:「或人問渾天於雄。雄曰:'落下閎營之,鮮於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幾乎莫之違也'。」若問天形定體,渾儀疏密,則雄應以渾儀答之,而舉此三人以對者,則知此三人製造渾儀,以圖晷緯。問者蓋渾儀之疏密,非問渾儀之淺深也。以此而推,則西漢長安已有其器矣。將由喪亂亡失,故衡複鑄之乎?王蕃又記古渾儀尺度並張衡改制之文,則知斯器非衡始造,明矣。衡所造渾儀,傳至魏、晉,中華覆敗,沈沒戎虜;績、蕃舊器,亦不復存。晉安帝義熙十四年,高祖平長安,得衡舊器,儀狀雖舉,不綴經星七曜。

  文帝元嘉十三年,詔太史令錢樂之更鑄渾儀,徑六尺八分少,週一丈八尺二寸六分少,地在天內,立黃赤二道,南北二極規二十八宿,北斗極星,五分為一度,置日月五星于黃道之上,置立漏刻,以水轉儀,昏明中星,與天相應。十七年,又作小渾天,徑二尺二寸,週六尺六寸,以分為一度,安二十八宿中外宮,以白黑珠及黃三色為三家星,日月五星,悉居黃道。

  蓋天之術,雲出周公旦訪之殷商,蓋假託之說也。其書號曰周髀。髀者,表也,周天之數也。其術雲:「天如覆蓋,地如覆盆,地中高而四隤,日月隨天轉運,隱地之高,以為晝夜也。天地相去凡八萬里,天地之中,高於外衡六萬里;地上之高,高於天之外衡二萬里也。」或問蓋天於揚雄。揚雄曰:「蓋哉!蓋哉!」難其八事。鄭玄又難其二事。為蓋天之學者,不能通也。劉向《五紀》說,《夏曆》以為列宿日月皆西移,列宿疾而日次之,月最遲。故日與列宿昏俱入西方;後九十一日,是宿在北方;又九十一日,是宿在東方;九十一日,在南方。此明日行遲於列宿也。月生三日,日入而月見西方;至十五日,日入而月見東方;將晦,日未出,乃見東方。以此明月行之遲於日,而皆西行也。向難之以《鴻範傳》曰:「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朓,疾也。朔而月見東方,謂之側匿。側匿,遲不敢進也。星辰西行,史官謂之逆行。」此三說,《夏曆》皆違之,跡其意,好異者之所作也。

  晉成帝咸康中,會稽虞喜造《安天論》,以為「天高窮於無窮,地深測於不測。地有居靜之體,天有常安之形。論其大體,當相覆冒,方則俱方,圓則俱圓,無方圓不同之義也。」喜族祖河間太守聳又立《穹天論》雲:「天形穹隆,當如雞子幕,其際周接四海之表,浮乎元氣之上。」而吳太常姚信造《昕天論》曰:「嘗覽《漢書》雲:冬至日在牽牛,去極遠;夏至日在東井,去極近。欲以推日之長短,信以太極處二十八宿之中央,雖有遠近,不能相倍。」今《昕天》之說,以為「冬至極低,而天運近南。故日去人遠,而鬥去人近;北天氣至,故冰寒也。夏至極起,而天運近北,而鬥去人遠,日去人近,南天氣至,故炎熱也。極之立時,日行地中淺,故夜短;天去地高,故晝長也。極之低時,日行地中深,故夜長;天去地下淺,故晝短也。然則天行寒依于渾,夏依于蓋也。」按此說應作「軒昂」之「軒」,而作「昕」,所未詳也。凡三說,皆好異之談,失之遠矣。凡天文經星,常宿中外宮,前史已詳。今惟記魏文帝黃初以來星變為《天文志》,以續司馬彪雲。

  魏文帝黃初三年九月甲辰,客星見太微左掖門內。占曰:「客星出太微,國有兵喪。」十月,孫權叛命,帝自南征,前驅臨江,破其將呂範等。是後累有征役。七年五月,文帝崩。

  黃初四年三月癸卯,月犯心大星。十二月丙子,月又犯心大星。占曰:「心為天王,王者惡之。」七年五月,文帝崩。黃初四年六月甲申,太白晝見。五年十一月辛卯,太白又晝見。案劉向《五紀論》曰:「太白少陰,弱,不得專行,故以己未為界,不得經天而行。經天則晝見,其占為兵,為喪,為不臣,為更王。強國弱,小國強。」是時,孫權受魏爵號,而稱兵距守。七年五月,文帝崩。八月,吳遂圍江夏,寇襄陽,魏江夏太守文聘固守得全。大將軍司馬懿救襄陽,斬吳將張霸。

  黃初四年十一月,月暈北斗。占曰:「有大喪,赦天下。」七年五月,文帝崩,明帝即位,大赦天下。黃初五年十月,歲星入太微,逆行積百三十九日乃出。占曰:「五星入太微,從右入三十日以上,人主有大憂。」一曰:「有赦至。」七年五月,文帝崩,明帝即位,大赦天下。

  黃初六年五月十六日壬戌,熒惑入太微,至二十六日壬申,與歲星相及,俱犯右執法;至二十七日癸酉,乃出。占曰:「從右入三十日以上,人主有大憂。」又「日月五星犯左右執法,大臣有憂。」一曰:「執法者誅。金火尤甚。」十一月,皇子東武陽王鑒薨。七年正月,驃騎將軍曹洪免為庶人。四月,征南大將軍夏侯尚薨。五月,文帝崩。《蜀記》稱:「明帝問黃權曰:'天下鼎立,何地為正?'對曰:'當驗天文。往熒惑守心,而文皇帝崩,吳、蜀無事,此其微也。」案三國史,並無熒惑守心之文,宜是入太微。黃初六年十月乙未,有星孛於少微,曆軒轅。案占,孛、彗異狀,其殃一也。為兵喪除舊佈新之象,餘災不盡,為旱凶饑暴疾。長大見久災深;短小見速災淺。是時帝軍廣陵,辛醜,親禦甲胄,跨馬觀兵。明年五月,文帝崩。

  魏明帝太和四年十一月壬戌,太白犯歲星。占曰:「太白犯五星,有大兵;犯列宿,為小兵。」五年三月,諸葛亮以大眾寇天水,遣大將軍司馬懿距退之。太和五年五月,熒惑犯房。占曰:「房四星,股肱臣將相位也。月五星犯守之,將相有憂。」七月,車騎將軍張郃追諸葛亮,為其所害。十二月,太尉華歆薨。太和五年十一月乙酉,月犯軒轅大星。占曰:「女主憂。」十二月甲辰,月犯鎮星。占曰:「女主當之。」六年三月乙亥,月又犯軒轅大星。青龍二年十一月乙丑,月又犯鎮星。三年正月,太后郭氏崩。

  太和六年十一月丙寅,太白晝見南斗,遂曆八十餘日恆見。占曰:「吳有兵。」明年,孫權遣張彌等將兵萬人,錫授公孫淵為燕王。淵斬彌等,虜其眾。太和六年十一月丙寅,有星孛於翼,近太微上將星。占曰:「為兵喪。」甘氏曰:「孛彗所當之國,是受其殃。」翼又楚分,孫權封略也。明年,權有遼東之敗。權又向合肥新城,遣全琮征六安,皆不克而還。又明年,諸葛亮入秦川,據渭南,司馬懿距之。孫權遣陸議、諸葛瑾等屯江夏口,孫韶、張承等向廣陵淮陽,權以大眾圍新城以應亮。於是帝自東征,權及諸將乃退。太和六年十二月,陳王植薨。青龍元年夏,北海王蕤薨。三年正月,太后郭氏崩。

  明帝青龍二年二月己未,太白犯熒惑。占曰:「大兵起,有大戰。」是年四月,諸葛亮據渭南,吳亦起兵應之,魏東西奔命。九月,亮卒,軍退,將帥分爭,為魏所破。案占,太白所犯在南,南國敗,在北,北國敗,此宜在熒惑南也。青龍二年三月辛卯,月犯輿鬼。輿鬼主斬殺。占曰:「民多病,國有憂,又有大臣憂。」是年夏,大疫;冬,又大病,至三年春乃止。正月,太后郭氏崩。四年五月,司徒董昭薨。青龍二年五月丁亥,太白晝見,積三十餘日。以晷度推之,非秦、魏,則楚也。是時諸葛亮據渭南,司馬懿與相持。孫權寇合肥,又遣陸議、孫韶等入淮、沔,帝親東征。蜀本秦地,則為秦、晉及楚兵悉起應占。青龍二年七月己巳,月犯楗閉。占曰:「天子崩,又為火災。」三年七月,崇華殿災。景初三年正月,明帝崩。青龍二年十月戊寅,月犯太白。占曰:「人君死,又為兵。」景初元年七月,公孫淵叛。二年正月,遣司馬懿討之。三年正月,明帝崩。

  蜀後主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帥大眾伐魏,屯于渭南,有長星赤而芒角,自東北,西南流投亮營,三投再還,往大還小。占曰:「兩軍相當,有大流星來走軍上及墜軍中者,皆破敗之征也。」九月,亮卒於軍,焚營而退。群帥交惡,多相誅殘。

  魏明帝青龍三年六月丁未,鎮星犯井鉞。四年閏四月乙巳,複犯。戊戌,太白又犯。占曰:「凡月五星犯井鉞,悉為兵起。」一曰:「斧鉞用,大臣誅。」景初元年,公孫淵叛,司馬懿討滅之。青龍三年七月己醜,鎮星犯東井。四年三月癸卯,在參,又還犯之。占曰:「鎮星入井,大人憂。行近距為行陰,其占大水,五穀不成。」景初元年夏,大水,傷五穀。九月,皇后毛氏崩。三年正月,明帝崩。青龍三年十月壬申,太白晝見在尾,曆二百餘日恆見。占曰:「尾為燕,燕臣強,有兵。」青龍四年三月己巳,太白與月俱加丙,晝見。月犯太白。景初元年七月辛卯,太白又晝見,積二百八十餘日。占悉同上。是時公孫淵自立為燕王,署置百官,發兵距守,遣司馬懿討滅之。青龍三年十二月戊辰,月犯鉤鈐。占曰:「王者憂。」景初三年正月,明帝崩。

  青龍四年五月壬寅,太白犯畢左股第一星。占曰:「畢為邊兵,又主刑罰。」九月,涼州塞外胡阿畢師侵犯諸國,西域校尉張就討之,斬首捕虜萬許人。青龍四年七月甲寅,太白犯軒轅大星。占曰:「女主憂。」景初元年,皇后毛氏崩。青龍四年十月甲申,有星孛於大辰,長三尺。乙酉,又孛於東方。十一月己亥,彗星見,犯宦者天紀星。占曰:「大辰為天王,天下有喪。」劉向《五紀論》曰:「《春秋》星孛於東方,不言宿者,不加宿也。」宦者在天市為中外有兵,天紀為地震。孛彗主兵喪。景初元年六月,地震。九月,吳將硃然圍江夏,荊州刺史胡質擊走之。皇后毛氏崩。二年正月,討公孫淵。三年正月,明帝崩。

  魏明帝景初元年二月乙酉,月犯房第二星。占曰:「將相有憂。」七月,司徒陳矯薨。二年四月,司徒韓暨薨。景初元年十月丁未,月犯熒惑。占曰:「貴人死。」二年四月,司徒韓暨薨。八月,公孫淵滅。

  景初二年二月癸醜,月犯心距星,又犯中央大星。五月己亥,又犯心距星及中央大星。閏月癸醜,月又犯心、中央大星。按占,「大星為天王,前為太子,後為皇子。犯大星,王者惡之。犯前星,太子有憂。犯後星,庶子有憂。」三年正月,帝崩,太子立,卒見廢為齊王。正始四年,秦王詢薨。景初二年八月彗星見張,長三尺,逆西行,四十一日滅。占曰:「為兵喪。張,周分野,洛邑惡之。」其十月,斬公孫淵。明年正月,明帝崩。景初二年十月甲午,月犯箕。占曰:「軍將死。」正始元年四月,車騎將軍黃權薨。景初二年,司馬懿圍公孫淵于襄平。八月丙寅夜,有大流星長數十丈,色白有芒鬣,從首山北流墜襄平城東南。占曰:「圍城而有流星來走城上及墜城中者破。」又曰:「星墜,當其下有戰場。」又曰:「凡星所墜,國易姓。」九月,淵突圍,走至星墜所被斬,屠城坑其眾。景初二年十月癸巳,客星見危,逆行在離宮北,騰蛇南。甲辰,犯宗星。己酉,滅。占曰:「客星所出有兵喪。虛危為宗廟,又為墳墓。客星近離宮,則宮中將有大喪,就先君於宗廟,皆王者崩殞之象也。」三年正月,明帝崩。正始二年五月,吳將硃然圍樊城,司馬懿率眾距卻之。

  魏齊王正始元年四月戊午,月犯昴東頭第一星。其年十月庚寅,月又犯昴北頭第四星。占曰:「犯昴,胡不安。」二年六月,鮮卑阿妙兒等寇西方,敦煌太守王延斬之,並二千餘級。三年,又斬鮮卑大帥及千餘級。正始元年十月乙酉,彗星見西方,在尾,長三丈,拂牽牛,犯太白。十一月甲子,進犯羽林。占曰:「尾為燕,又為吳,牛亦吳、越之分。太白為上將,羽林中軍兵。吳、越有兵喪,中軍兵動。」二年五月,吳將全琮寇芍陂,硃然圍樊城,諸葛瑾入沮中。吳太子登卒。六月,司馬懿討諸葛恪於皖。恪焚積聚,棄城走。三年,太尉滿寵薨。

  正始二年九月癸酉,月犯輿鬼西北星。西北星主金。三年二月丁未,又犯西南星。西南星主布帛。占曰:「有錢令。」一曰:「大臣憂。」三年三月,太尉滿寵薨。四年正月,帝加元服,賜群臣錢各有差。

  正始四年十月、十一月,月再犯井鉞。是月,司馬懿討諸葛恪,恪棄城走。五年三月,曹爽征蜀。正始五年十一月癸巳,鎮星犯亢距星。占曰:「諸侯有失國者。」嘉平元年,曹爽兄弟誅。

  正始六年八月戊午,彗星見七星,長二尺,色白,進至張,積二十三日滅。七年十一月癸亥,又見軫,長一尺,積百五十六日滅。九年三月,又見昴,長六尺,色青白,芒西南指。七月,又見翼,長二尺,進至軫,積四十二日滅。按占,「七星、張,周分野,翼、軫為楚,昴為趙、魏,彗所以除舊佈新,主兵喪也。」嘉平元年,司馬懿誅曹爽兄弟及其党與,皆夷族,京師嚴兵,實始翦魏。三年,誅楚王彪,又襲王淩於淮南。淮南,東楚也。幽魏諸王於鄴。

  正始七年七月丁醜,月犯左角。占曰:「天下有兵,將軍死。」九年正月辛亥,月犯亢南星。占曰:「兵起。」一曰:「軍將死。」七月乙亥,熒惑犯畢距星。占曰:「有邊兵。」一曰:「刑罰用。」嘉平元年,曹爽等誅。三年,王淩等又誅。

  正始九年七月癸醜,鎮星犯楗閉。占曰:「王者不宜出宮下殿。」明年,車駕謁陵,司馬懿奏誅曹爽等,天子野宿,於是失勢。

  魏齊王嘉平元年六月壬戌,太白犯東井距星。二年三月己未,又犯。占曰:「國失政,大臣為亂。」四月辛巳,太白犯輿鬼。占曰:「大臣誅。」一曰:「兵起。」三年七月,王淩與楚王彪有謀,皆伏誅。人主遂卑。

  吳主孫權赤烏十三年五月,日北至,熒惑逆行入南斗。七月,犯魁第二星而東。《漢晉春秋》雲逆行。按占,熒惑入南斗,三月,吳王死。一曰:「熒惑逆行,其地有死君。」太元二年權薨,是其應也。故國志書于吳而不書于魏也。是時,王淩謀立楚王彪,謂鬥中有星,當有暴貴者,以問知星人浩詳。詳疑有故,欲說其意,不言吳有死喪,而言淮南楚分,吳、楚同占,當有王者興,故淩計遂定。

  魏齊王嘉平二年十月丙申,月犯輿鬼。占曰:「國有憂。」一曰:「大臣憂。」三年四月戊寅,月犯東井。占曰:「軍將死。」一曰:「國有憂。」五月,王淩、楚王彪等誅。七月,皇后甄氏崩。

  嘉平三年五月甲寅,月犯距星。占曰:「將軍死。」一曰:「為兵。」是月,王淩誅。四年三月,吳將硃然、硃異為寇,鎮東將軍諸葛誕破走之。嘉平三年七月己巳,月犯輿鬼。九月乙己,又犯。四年十一月丁未,又犯鬼積屍。五年七月丙午,月又犯鬼西北星。占曰:「國有憂。」正元元年,李豐等誅,皇后張氏廢。九月,帝廢為齊王。齊王嘉平三年十月癸未,熒惑犯亢南星。占曰:「大臣有亂。」正元元年二月,李豐等謀亂誅。嘉平三年十一月癸未,有星孛于營室,西行積九十日滅。占曰:「有兵喪。室為後宮,後宮且有亂。」四年二月丁酉,彗星見西方,在胃,長五六丈,色白,芒南指貫參,積二十日滅。五年十一月,彗星又見軫,長五丈,在太微左執法西,東南指,積百九十日滅。按占,「胃,兗州之分,參白虎主兵,太微天子廷,執法為執政,孛彗為兵,除舊佈新之象。」正元元年二月,李豐、豐弟兗州刺史翼、後父光祿大夫張緝等謀亂,皆誅,皇后亦廢。九月,帝廢為齊王,高貴鄉公代立。

  嘉平五年六月庚辰,月犯箕。占曰:「軍將死。」正元元年正月,鎮東將軍母丘儉反,兵敗死。嘉平五年六月戊午,太白犯角。占曰:「群臣謀不成。」正元元年,李豐等謀泄,悉誅。嘉平五年七月,月犯井鉞。正元元年二月,李豐等誅。蜀將薑維攻隴西,車騎將軍郭淮討破之。嘉平五年十一月癸酉,月犯東井距星。占曰:「軍將死。」至六年正月,鎮東將軍豫州刺史毋丘儉、前將軍揚州刺史文欽反,被誅。

  魏高貴鄉公正元元年十一月,有白氣出鬥側,廣數丈,長竟天。王肅曰:「蚩尤之旗也,東南其有亂乎!」二年正月,毋丘儉等據淮南以叛,大將軍司馬師討平之。案占,「蚩尤旗見,王者征伐四方。」自後又征淮南,西平巴蜀。是歲,吳主孫亮五鳳元年,鬥牛,吳、越分。案占:「有兵喪,除舊佈新之象也。」太平三年,孫綝盛兵圍宮,廢亮為會稽王,孫休代立,是其應也。故國志又書于吳。由是淮南江東同揚州地,故于時變見吳、楚之分。則魏之淮南,多與吳同災,是以毋丘儉以孛為己應,遂起兵而敗,又其應也。後三年,即魏甘露二年,諸葛誕又反淮南,吳遣硃異救之。及城陷,誕眾吳兵死沒各數萬人,猶前長星之應也。高貴鄉公正元二年二月戊午,熒惑犯東井北轅西頭第一星。占曰:「群臣有家坐罪者。」甘露元年,諸葛誕族滅。

  吳孫亮太平元年九月壬辰,太白犯南斗,《吳志》所書也。占曰:「太白犯鬥,國有兵,大臣有反者。」其明年,諸葛誕反。又明年,孫琳廢亮,吳、魏並有兵事也。

  魏高貴鄉公甘露元年七月乙卯,熒惑犯井鉞。壬戌,月又犯鉞星。二年八月壬子,歲星犯井鉞。九月庚寅,歲星又逆行乘鉞星。三年,諸葛誕夷滅。甘露元年八月辛亥,月犯箕。占曰:「軍將死。」九月丁巳,月犯東井。占曰:「軍將死。」二年,諸葛誕誅。

  甘露二年六月己酉,月犯心中央大星。景元元年五月,高貴鄉公敗。甘露二年十月丙寅,太白犯亢距星。占曰:「廷臣為亂,人君憂。」景元元年,有成濟之變。甘露二年十一月,彗星見角,色白。占曰:「彗見兩角間,色白者,軍起不戰,邦有大喪。」景元元年,高貴鄉公帥左右兵襲晉文王,未交戰,為成濟所害。

  甘露三年三月庚子,太白犯東井。占曰:「國失政,大臣為亂。」是夜,歲星又犯東井。占曰:「兵起。」至景元元年,高貴鄉公敗。甘露三年八月壬辰,歲星犯輿鬼質星。占曰:「斧質用,大臣誅。」甘露四年四月甲申,歲星又犯輿鬼東南星。占曰:「鬼東南星主兵。木入鬼,大臣誅。」景元元年,高貴鄉公敗,殺尚書王經。

  甘露四年十月丁醜,客星見太微中,轉東南行,曆軫宿,積七日滅。占曰:「客星出太微,有兵喪。」景元元年,高貴鄉公被害。

  魏陳留王景元元年二月,月犯建星。案占,「月五星犯建星,大臣相譖」。是後鐘會、鄧艾破蜀,會譖艾,遂皆夷滅。

  景元二年四月,熒惑入太微,犯右執法。占曰:「人主有大憂。」又曰:「大臣憂。」後四年,鄧艾、鐘會皆夷滅。五年,帝遜位。

  景元三年十一月壬寅,彗星見亢,色白,長五寸,轉北行,積四十五日滅。占為兵喪。一曰:「彗見亢,天子失德。」四年,鐘會、鄧艾伐蜀克之。會、艾反亂,皆誅。魏遜天下。

  景元四年六月,大流星二,並如鬥,見西方,分流南北,光照隆隆有聲。案占,流星為貴使,大者使大。是年,鐘、鄧克蜀,二星蓋二帥之象。二帥相背,又分流南北之應。鐘會既叛,三軍憤怒,隆隆有聲,兵將怒之征也。景元四年十月,歲星守房。占曰:「將相有憂。」一曰:「有大赦。」明年正月,太尉鄧艾、司徒鐘會並誅滅,特赦益土。鹹熙二年秋,又大赦。

  陳留王鹹熙二年五月,彗星見王良,長丈余,色白,東南指,積十二日滅。占曰:「王良,天子禦駟,彗星掃之,禪代之表,除舊佈新之象。白色為喪。王良在東壁宿,又並州之分也。」八月,晉文王薨。十二月,帝遜位於晉。

  晉武帝泰始四年正月丙戌,彗星見軫,青白色,西北行,又轉東行。占曰:「為兵喪。軫又楚分也。」三月,皇太后王氏崩。十月,吳將施績寇江夏,萬彧寇襄陽,後將軍田璋、荊州刺史胡烈等破卻之。泰始四年七月,星隕如雨,皆西流。占曰:「星隕為民叛,西流,吳民歸晉之象也。」二年,吳夏口督孫秀率部曲二千餘人來降。

  泰始五年九月,有星孛于紫宮,占如上。紫宮,天子內宮。十年,武元楊皇后崩。

  泰始十年十二月,有星孛於軫。占曰:「天下兵起。軫又楚分也。」咸寧二年六月,星孛於氐。占曰:「天子失德易政。氐又兗州分。」七月,星孛大角。大角為帝坐。八月,星孛太微,至翼、北斗、三台。占曰:「太微天子廷,大人惡之。」一曰:「有徙王。翼又楚分也。」「北斗主殺罰,三台為三公。」三年,星孛於胃。胃,徐州分。四月,星孛女禦。女禦為後宮。五月,又孛於東方。七月,星孛紫宮。占曰:「天下易主。」五年三月,星孛于柳。占曰:「外臣陵主。柳又三河分也。大角、太微、紫宮、女禦,並為王者。」明年吳亡,是其應也。孛主兵喪,征吳之役,三河、徐、兗之兵悉出,交戰于吳、楚之地。吳丞相都督以下,梟戮十數,偏裨行陣之徒,馘斬萬計,皆其征也。《春秋》星孛北方,則齊、魯、晉、鄭、陳、宋、莒之君,並受殺亂之禍。星孛東方,則楚滅陳,三家、田氏分篡齊、晉。漢文帝末,星孛西方,後吳、楚七國誅滅。案泰始末至太康初,災異數見,而晉氏隆盛,吳實滅,天變在吳可知矣。昔漢三年,星孛大角,項籍以亡,漢氏無事,此項氏主命故也。吳、晉之時,天下橫分,大角孛而吳亡,是與項氏同事。後學皆以咸甯災為晉室,非也。

  晉武帝咸寧四年四月,蚩尤旗見。案《星傳》,蚩尤旗類彗,而後曲象旗。漢武帝時見,長竟天。獻帝時又見,長十餘丈,皆長星也。魏高貴時則為白氣。案校眾記,是歲無長星,宜又是異氣。後二年,傾三方伐吳,是其應。至武帝崩,天下兵又起,遂亡諸夏。咸寧四年九月,太白當見不見。占曰:「是謂失舍,不有破軍,必有死王之墓。又有亡國。」是時羊祜表求伐吳,上許之。五年十一月,兵出,太白始夕見西方。太康元年三月,大破吳軍,孫皓面縛請死,吳國遂亡。

  晉武帝太康二年八月,有星孛于張。占曰:「為兵喪。」周分野,災在洛邑。十一月,星孛軒轅。占曰:「後宮當之。」四年三月戊申,星孛於西南。四年三月癸醜,齊王攸薨。四月戊寅,任城王陵薨。五月己亥,琅邪王伷薨。十一月戊午,新都王該薨。

  太康八年三月,熒惑守心。占曰:「王者惡之。」太熙元年四月己酉,武帝崩。太康八年九月,星孛於南斗,長數十丈,十餘日滅。占曰:「鬥主爵祿,國有大憂。」一曰:「孛于鬥,王者疾病,臣誅其父,天下易政,大亂兵起。」太熙元年四月,客星在紫宮。占曰:「為兵喪。」太康末,武帝耽宴遊,多疾病。是月乙酉,帝崩。永平元年,賈後誅楊駿及其黨與,皆夷三族;楊太后亦見殺。是年,又誅汝南王亮、太保衛瓘、楚王瑋,王室兵喪之應。
 樓主| 發表於 2009-6-27 15:50:57 | 顯示全部樓層
志第十四  天文二

  晉惠帝元康二年二月,天西北大裂。按劉向說:「天裂,陽不足;地動,陰有餘。」是時人主拱默,婦後專制。

  元康三年四月,熒惑守太微六十日。占曰:「諸侯三公謀其上,必有斬臣。」一曰:「天子亡國。」是春,太白守畢,至是百餘日。占曰:「有急令之憂。」一曰:「相亡。又為邊境不安。」是年,鎮、歲、太白三星聚于畢昴。占曰:「為兵喪。畢昴,趙地也。」後賈後陷殺太子,趙王廢後,又殺之,斬張華、裴頠,遂篡位,廢帝為太上皇。天下從此遘亂連禍。

  元康五年四月,有星孛於奎,至軒轅、太微,經三台、大陵。占曰:「奎為魯,又為庫兵,軒轅為後宮,太微天子廷,三台為三司,大陵有積屍死喪之事。」明年,武庫火,西羌反。後五年,司空張華遇禍,賈後廢死,魯公賈謐誅。又明年,趙王儉篡位。於是三王興兵討倫,士民戰死十余萬人。

  元康六年六月丙午夜,有枉矢自鬥魁東南行。按占曰:「以亂伐亂。北斗主執殺,出鬥魁,居中執殺者不直象也。」十月,太白晝見。後趙王殺張、裴,廢賈後,以理太子之冤,因自篡盜,以至屠滅。以亂伐亂,兵喪臣強之應也。

  元康九年二月,熒惑守心。占曰:「王者惡之。」八月,熒惑入羽林。占曰:「禁兵大起。」後二年,惠帝見廢為太上皇,俄而三王起兵討倫。倫悉遣中軍兵,相距累月。

  晉惠帝永康元年三月,妖星見南方,中台星坼,太白晝見。占曰:「妖星出,天下大兵將起。台星失常,三公憂。太白晝見為不臣。」是月,賈後殺太子,趙王倫尋廢殺後及司空張華,又廢帝自立。於是三王並起,迭總大權。永康元年五月,熒惑入南斗。占曰:「宰相死,兵大起。鬥又吳分也。」是時趙王倫為相,明年篡位,三王興師誅之。太安二年,石冰破揚州。永康元年八月,熒惑入箕。占曰:「人主失位,兵起。」十二月,彗出牽牛之西,指天市。占曰:「牛者七政始,彗出之,改元易號之象也。」天市一名天府,一名天子禖,帝座在其中。明年,趙王篡位,改元,尋為大兵所滅。

  永康二年二月,太白出西方,逆行入東井。占曰:「國失政,臣為亂。」四月,彗星見齊分。占曰:「齊有兵喪。」是時齊王冏起兵討趙王倫。倫滅,冏擁兵不朝,專權淫侈,明年誅死。

  晉惠帝永甯元年,自正月至於閏月,五星互經天。《星傳》曰:「日陽,君道也。星陰,臣道也。日出則星亡,臣不得專也。晝而星見午上者為經天,其占為不臣,為更王。今五星悉經天,天變所未有也。」石氏說曰:「辰星晝見,其國不亡,則大亂。」是後臺鼎方伯,互秉大權。二帝流亡,遂至六夷強,迭據華夏,亦載籍所未有也。永甯元年五月,太白晝見。占同前條。七月,歲星守虛危。占曰:「木守虛危,有兵憂。」一曰:「守虛饑;守危徭役煩,下屈竭。」辰星入太微。占曰:「為內亂。」一曰:「群臣相殺。」太白守右掖門。占曰:「為兵,為亂,為賊。」八月戊午,鎮星犯左執法,又犯上相。占曰:「上相憂。」熒惑守昴。占曰:「趙、魏有災。」辰星守輿鬼。占曰:「秦有災。」九月丁未,月犯左角。占曰:「人主憂。」一曰:「左將軍死,天下有兵。」

  二年四月癸酉,歲星晝見。占曰:「為臣強。」十月,熒惑太白鬥于虛危。占曰:「大兵起,破軍殺將。虛危,又齊分也。」十二月,熒惑襲太白于營室。占曰:「天下兵起,亡君之戒。」一曰:「易相。」初齊王冏定京都,因留輔政,遂專慠無君。是月,成都、河間檄長沙王乂討之。冏、乂交戰,攻焚宮闕。冏兵敗夷滅,又殺其兄上軍將軍實以下二十餘人。太安二年,成都攻長沙,於是公私饑困,百姓力屈。

  晉惠帝太安二年二月,太白入昴。占曰:「天下擾,兵大起。」三月,彗星見東方,指三台。占曰:「兵喪之象。三台為三公。」七月,熒惑入東井。占曰:「兵起國亂。」是秋,太白守太微上將。占曰:「上將將以兵亡。」是年冬,成都、河間攻洛陽。三年正月,東海王越執長沙王乂,張方又殺之。太安二年八月,長沙王奉帝出距二王,庚午,舍於玄武館。是日,天中裂為二,有聲如雷。三占同元康,臣下專僭之象也。是時長沙王擅權,後成都、河間、東海又迭專威命,是其應也。太安二年十一月辛巳,有星晝隕中天,北下有聲如雷。按占:「名曰熒首,營首所在,下有大兵流血。」明年,劉淵、石勒攻略並州,多所殘滅。王浚起燕、代,引鮮卑攻掠鄴中,百姓塗地。有聲如雷,怒之象也。

  太安二年十一月庚辰,歲星入月中。占曰:「國有逐相。」十二月壬寅,太白犯月。占曰:「天下有兵。」太安三年正月己卯,月犯太白,占同青龍。熒惑入南斗,占同永康。是月,熒惑又犯歲星。占曰:「有大戰。」七月,左衛將軍陳??率眾奉帝伐成都,六軍敗績,兵逼乘輿。九月,王浚又攻成都於鄴,鄴潰,成都王由是喪亡。帝還洛,張方脅如長安。是時天下盜賊群起,張昌尤盛。後二年,惠帝崩。

  晉惠帝永興元年五月,客星守畢。占曰:「天子絕嗣。」一曰:「大臣有誅。」七月庚申,太白犯角、亢,經房、心,曆尾、箕。九月,入南斗。占曰:「犯角,天下大戰;犯亢,有大兵,人君憂;入房、心,為兵喪;犯尾,將軍與民人為變;犯箕,女主憂。」一曰:「天下亂。入南斗,有兵喪。」一曰:「將軍為亂。」其所犯守,又兗、豫、幽、冀、揚州之分也。是年七月,有蕩陰之役。九月,王浚殺幽州刺史和演,攻鄴,鄴潰。於是兗、豫為天下兵沖。陳敏又亂揚土,劉淵、石勒、李雄等並起微賤,跨有州郡。皇后羊氏數被幽廢。光熙元年,惠帝崩,終無繼嗣。永興元年七月乙丑,星隕有聲。二年十月,星又隕有聲。按劉向說,民去其土之象也。是後遂亡中夏。永興元年十二月壬寅夜,赤氣亙天,砰隱有聲。二年十月丁醜,赤氣見在北方,東西竟天。占曰:「並為大兵。砰隱有聲,怒之象也。」是後四海雲擾,九服交兵。

  永興二年四月丙子,太白犯狼星。占曰:「大兵起。」九月,歲星守東井。占曰:「有兵。井又秦分也。」是年,苟晞破公師籓,張方破范陽王虓,關西諸將攻河間王顒,顒奔走,東海王迎殺之。永興二年八月,星孛于昴、畢。占曰:「為兵喪。」昴、畢,又趙、魏分也。十月丁醜,有星孛於北斗。占曰:「璿璣更授,天子出走。」又曰:「強國發兵,諸侯爭權。」是後皆有其應。明年,惠帝崩。

  晉惠帝光熙元年四月,太白失行,自翼入尾、箕。占曰:「太白失行而北,是謂返生。不有破軍,必有屠城。」五月,汲桑攻鄴,魏郡太守馮嵩出戰大敗,桑遂害東燕王騰,殺萬餘人,焚燒魏時宮室皆盡。光熙元年五月,枉矢西南流。占曰:「以亂伐亂之象也。」是時司馬越西破河間,奉迎大駕。尋收繆胤、何綏等,肆其無君之心,天下惡之。死而石勒焚其屍柩,是其應也。光熙元年九月丁未,熒惑守心。占曰:「王者惡之。」己亥,填星守房、心,又犯歲星。占曰:「土守房,多禍喪。守心,國內亂,天下赦。」又曰:「填與歲合為內亂。」是時司馬越秉權,終以無禮破滅,內亂之應也。十一月,惠帝崩,懷帝即位,大赦天下。

  光熙元年十二月癸未,太白犯填星。占曰:「為內兵,有大戰。」是後河間王為東海王越所殺。明年正月,東海王越殺諸葛玫等。五月,汲桑破馮嵩,殺東燕王。八月,苟晞大破汲桑。光熙元年十二月甲申,有白氣若虹,中天北下至地,夜見五日乃滅。占曰:「大兵起。」明年,王彌起青、徐,汲桑亂河北,毒流天下。

  孝懷帝永嘉元年九月辛亥,有大星自西南流于東北,小者如升相隨,天盡赤,聲如雷。占曰:「流星為貴使。」是年五月,汲桑殺東燕王騰,遂據河北。十一月,始遣和鬱為征北將軍鎮鄴,而田甄等大破汲桑,斬于樂陵。於是以甄為汲郡太守,弟蘭钜鹿太守。小星相隨,小將別帥之象也。司馬越忿魏郡以東,平原南,皆党于桑,悉以賞甄等,於是侵略赤地,有聲如雷,怒之象也。永嘉元年十二月丁亥,星流震散。案劉向說:「天官列宿,在位之象,小星無名者,庶民之類。此百官庶民將流散之象也。」是後天下大亂,百官萬民,流移轉死矣。

  永嘉二年正月庚午,太白伏不見。二月庚子,始晨見東方。是謂當見不見,占同上條。其後破軍殺將,不可勝數。帝崩虜庭,中夏淪覆。

  永嘉三年正月庚子,熒惑犯紫微。占曰:「當有野死之王。又為火燒宮。」是時太史令高堂沖奏,乘輿宜遷幸,不然必無洛陽。五年六月,劉曜、王彌入京都,燒宮廟,帝崩於平陽。永嘉三年,鎮星久守南斗。占曰:「鎮星所居者,其國有福。」是時安東琅邪王始有揚土。其年十一月,地動,陳卓以為是地動應也。永嘉三年十二月乙亥,有白氣如帶出東南北方各二,起地至天,貫參伐。占曰:「天下大兵起。」四年三月,司馬越收繆胤、繆播等;又三方雲擾,攻戰不休。五年三月,司馬越死于甯平城,石勒攻破其眾,死者十余萬人。六月,京都焚滅,帝劫虜庭。

  永嘉五年十月,熒惑守心。後二年,帝崩於虜庭。

  永嘉六年七月,熒惑、歲星、鎮星、太白聚牛女之間,裴回進退。按占曰:「牛,揚州分。」是後兩都傾覆,而元帝中興揚土,是其應也。湣帝建武元年五月癸未,太白熒惑合于東井。占曰:「金火合曰爍,為喪。」是時帝雖劫於平陽,天下猶未敢居其虛位,災在帝也。六月丁卯,太白犯太微。占曰:「兵入天子廷,王者惡之。」七月,湣帝崩於寇庭,天下行服大臨。

  晉元帝太興元年七月,太白犯南斗。占曰:「吳、越有兵,大人憂。」二年二月甲申,熒惑犯東井。占曰:「兵起,貴臣相戮。」八月己卯,太白犯軒轅大星。占曰:「後宮憂。」乙未,太白犯歲星,在翼。占曰:「為兵亂。」三年四月壬辰,枉矢出虛、危,沒翼、軫。占曰:「枉矢所觸,天下之所伐。翼、軫,荊州之分也。」五月戊子,太白入太微,又犯上將。占曰:「天子自將,上將誅。」六月丙辰,太白與歲星合于房。占曰:「為兵饑。」九月,太白犯南斗,占同元年。十月己亥,熒惑在東井,居五諸侯南,踟躕留止,積三十日。占曰:「熒惑守井二十日以上,大人憂;守五諸侯,諸侯有誅者。」十二月己未,太白入月,在鬥。郭景純曰:「月屬坎,陰府法象也。太白金行而來犯之,天意若曰刑理失中,自毀其法也。」四年十二月丁亥,月犯歲星在房。占曰:「其國兵饑,民流亡。」永昌元年三月,王敦率江、荊之眾,來攻京都,六軍距戰,敗績。於是殺護軍將軍周顗、尚書令刁協,驃騎將軍劉隗出奔。四月,又殺湘州刺史譙王承、鎮南將軍甘卓。閏十二月,元帝崩。間一年,敦亦梟夷,枉矢觸翼之應也。十月,石他入豫州,略城父、霡二縣民以北,刺史祖約遣軍追之,為其所沒,遂退守壽春。

  明帝太寧三年正月,熒惑逆行入太微。占曰:「為兵喪,王者惡之。」閏八月,帝崩。咸和二年,蘇峻反,攻宮室,太后以憂逼崩,天子幽劫于石頭,遠近兵亂,至四年乃息。

  成帝鹹和四年七月,有星孛於西北,二十三日滅。占曰:「為兵亂。」十二月,郭默殺江州刺史劉胤,荊州刺史陶侃討默,明年,斬之。是時,石勒又始僭號。

  鹹和六年正月丙辰,月入南斗。占曰:「有兵。」一曰:「有大赦。」是月胡賊殺略婁、武進二縣民,於是遣戍中洲。明年,胡賊又略南沙、海虞民。是年正月,大赦,伐淮南,討襄陽,平之。鹹和六年十一月,熒惑守胃、昴。占曰:「趙、魏有兵。」八年七月,石勒死,石虎自立,多所殘滅。是時雖勒、虎僭號,而其強弱常占於昴,不關太微紫宮也。

  鹹和八年三月己巳,月入南斗,與六年占同。其年七月,石勒死,彭彪以譙,石生以長安,郭權以秦州,並歸從。於是遣督護高球率眾救彪,彪敗球退。又石虎、石斌攻滅生、權。咸康元年正月,大赦。鹹和八年七月,熒惑入昴。占曰:「胡王死。」石虎多所攻滅。八月,月犯昴。占曰:「胡不安。」九年六月,月又犯昴。是時石弘雖襲勒位,而石虎擅威暴橫。十月,廢弘自立,遂幽殺之。

  鹹和九年三月己亥,熒惑入輿鬼,犯積屍。占曰:「兵在西北,有沒軍死將。」四月,鎮西將軍、雍州刺史郭權始以秦州歸從,尋為石斌所滅,徙其眾于青、徐。

  晉成帝咸康元年二月己亥,太白犯昴。占曰:「兵起,歲大旱。」四月,石虎掠騎至曆陽。朝廷慮其眾也,加司徒王導大司馬,治兵動眾。又遣慈湖、牛渚、蕪湖三戍。五月乃罷。是時胡賊又圍襄陽,征西將軍庾亮遣寧距退之。六月,旱。咸康元年八月戊戌,熒惑入東井。占曰:「無兵兵起;有兵兵止。」是年夏,發眾列戍。加王導大司馬,以備胡賊。咸康元年三月丙戌,月入昴。占曰:「胡王死。」十一月,月犯昴。二年八月,月又犯昴。占同。咸和三年,石虎發眾七萬,四年二月,自襲段遼於薊,遼奔敗。又攻慕容皝於棘城,不克引退。皝追之,殺數百人。虎留其將麻秋屯令支,皝破秋,並虜遼殺之。

  咸康二年正月辛巳,彗星夕見西方,在奎。占曰:「為兵喪。奎又為邊兵。」四年,石虎伐慕容皝不克,皝追擊之,又破麻秋。時皝稱蕃,邊兵之應也。咸康二年正月辛卯,月犯房南第二星。占曰:「將相有憂。」五年七月,丞相王導薨。八月,太尉郗鑒薨。六年正月,征西大將軍庾亮薨。咸康二年九月庚寅,太白犯南斗,因晝見。占曰:「鬥為宰相,又揚州分,金犯之,死喪象。晝見為不臣,又為兵喪。」三年,石虎僭稱天王。四年,虎滅段遼而敗于慕容皝。皝,國蕃臣。五年,王導薨。

  咸康三年六月辛未,有流星大如二鬥魁,色青,赤光耀地,出奎中,沒婁北。案占為饑,五穀不藏。是月,大旱。咸康三年八月,熒惑入輿鬼,犯積屍。占曰:「貴人憂。」三年八月甲戌,月犯東井距星。占曰:「國有憂,將死。」三年九月戊子,月犯建星。占曰:「易相。」一曰:「大將死。」五年,丞相王導薨,庾冰代輔政。太尉郗鑒、征西大將軍庾亮薨。咸康三年十一月乙丑,太白犯歲星。占曰:「為兵饑。」四年二月,石虎破幽州,遷其人萬餘家。李壽殺李期。五年,胡眾五萬寇沔南,略七千餘家而去。又騎二萬圍陷邾城,殺略五千餘人。

  咸康四年四月己巳,太白晝見在柳。占曰:「為兵,為不臣。」七月乙巳,月掩太白。占曰:「王者亡地,大兵起。」明年,胡賊大寇沔南,陷邾城,豫州刺史毛寶、西陽太守樊峻皆棄城投江死。於是內外戒嚴,左衛桓監、匡術等諸軍至武昌,乃退。七年,慕容皝自稱為燕王。咸康四年五月戊午,熒惑犯右執法。占曰:「大臣死,執政者憂。」九月,太白犯右執法。案占,「五星災同,金火尤甚。」十一月戊子,太白犯房上星。占曰:「上相憂。」五年七月己酉,月犯房上星,亦同占。是月庚申,丞相王導薨。

  咸康五年四月辛未,月犯歲星,在胃。占曰:「國饑民流。」乙未,月犯畢距星。占曰:「兵起。」是夜,月又犯歲星,在昴。及冬,有沔南、邾城之敗,百姓流亡萬余家。

  咸康六年二月庚午朔,流星大如鬥,光耀地,出天市,西行入太微。占曰:「大人當之。」乙未,太白入月。占曰:「人主死。」四月甲午,月犯太白。占曰:「人主惡之。」八年六月,成帝崩。咸康六年三月甲寅,熒惑從行犯太微上將星。占曰:「上將憂。」四月丁醜,熒惑犯右執法。占曰:「執法者憂。」六月乙亥,月犯牽牛中央星。占曰:「大將憂。」是時尚書令何充為執法,有譴欲避其咎,明年,求為中書令。建元二年,庾冰薨,皆大將執政之應也。是歲正月,征西將軍庾亮薨。三月,而熒惑犯上將。九月,石虎大將夔安死。庾冰後積年方薨。豈冰能修德,移禍于夔安乎?咸康六年四月丙午,太白犯畢距星。占曰:「兵革起。」一曰:「女主憂。」六月乙卯,太白犯軒轅大星。占曰:「女主憂。」七年三月,皇后杜氏崩。

  咸康七年三月壬午,月犯房。占曰:「將相憂。」八年六月,熒惑犯房上第二星。占曰:「次相憂。」建元二年,車騎將軍江州刺史庾冰薨。是時驃騎將軍何充居內,冰為次相也。咸康七年四月己醜,太白入輿鬼。占曰:「兵革起。」五月,太白晝見。以晷度推之,非秦、魏,則楚也。占曰:「為臣強,為有兵。」八月辛醜,月犯輿鬼。占曰:「人主憂。」八年六月,成帝崩。

  咸康八年八月壬寅,月犯畢赤星。占曰:「下犯上,兵革起。」十月,月又掩畢赤星,占同。己酉,太白犯熒惑。占曰:「大兵起。」其後庾翼大發兵謀伐胡,專制上流,朝廷憚之。

  康帝建元元年正月壬午,太白入昴。占曰:「趙地有兵。」又曰:「天下兵起。」四月乙酉,太白晝見。八月丁未,太白犯歲星。占曰:「有大兵。」是年,石虎殺其太子遂及其妻子徒屬二百餘人。又遣將劉甯寇沒狄道,又使將張舉將萬餘人屯薊東,謀慕容皝。建元元年十一月六日,彗星見亢,長七尺,尾白色。占曰:「亢為朝廷,主兵喪。」二年九月,康帝崩。建元元年,歲星犯天關。安西將軍庾翼與兄冰書曰:「歲星犯天關,占雲:'關梁當澀。'比來江東無他故,江道亦不艱難;而石虎頻年再閉關不通信使,此複是天公憒憒無皁白之征也。」

  建元二年閏月乙酉,太白犯鬥。占曰:「為喪,天下受爵祿。」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賜爵也。

  晉穆帝永和元年正月丁醜,月入畢。占曰:「兵大起。」戊寅,月犯天關。占曰:「有亂臣更天子之法。」五月辛巳,太白晝見,在東井。占曰:「為臣強,秦有兵。」六月辛醜,入太微,犯屏西南。占曰:「輔臣有免罷者。」七、八月,月皆犯畢。占同正月。己未,月犯輿鬼。占曰:「大臣有誅。」九月庚戌,月又犯畢。是年初,庾翼在襄陽,七月,翼疾將終,輒以子爰之為荊州刺史,代己任;爰之尋被廢。明年,桓溫又輒率眾伐蜀,執李勢,送至京都。蜀本秦地也。

  永和二年二月壬子,月犯房上星。四月丙戌,月又犯房上星。占同前。八月壬申,太白犯左執法。是歲,司徒蔡謨被廢。

  永和三年正月壬午,月犯南斗第五星。占曰:「將軍死,近臣去。」五月壬申,月犯南斗第四星,因入魁。占曰:「有兵。」一曰:「有大赦。」六月,月犯東井距星。占曰:「將死,國有憂。」戊戌,月犯五諸侯。占曰:「諸侯有誅。」九月庚寅,太白犯南斗第五星。占曰:「為喪兵。」四年七月丙申,太白犯左執法。甲寅,月犯房。丁巳,月入南斗犯第二星。乙丑,太白犯左執法。占悉同上。十月甲戌,月犯亢。占曰:「兵起,軍將死」。十一月戊戌,犯上將星。三年六月,大赦。是月,陳逵征壽春,敗而還。七月,氐蜀餘寇反亂益土。九月,石虎伐涼州,不克。

  永和四年四月,太白入昴。五月,熒惑入婁,犯鎮星。七月,太白犯軒轅。占在趙,及為兵喪,女主憂。其年八月,石虎太子宣殺弟韜,宣亦死。五年正月,石虎僭稱皇帝,尋病死。是年,褚裒北伐喪眾,又尋薨,太后素服。六年正月,朝會廢樂。

  永和五年四月丁未,太白犯東井。占曰:「秦有兵。九月戊戌,太白犯左角。占曰:「為兵。」十月,月犯昴。占曰:「朝廷有憂,軍將死。」十一月乙卯,彗星見於亢,芒西向,色白,長一丈。占曰:「為兵喪。」是年八月,褚裒北徵兵敗。十月,關中二十餘壁舉兵歸從,石遵攻沒南陽。十一月,冉閔殺石遵,又盡殺胡十余萬人,於是中土大亂。十二月,褚裒薨。八年,劉顯、苻健、慕容俊並僭號。殷浩北伐敗,見廢。

  永和六年二月辛酉,月犯心大星。占曰:「大人憂。心豫州分也。」丁醜,月犯房。占曰:「將相憂。」三月戊戌,熒惑犯歲星。占曰:「為戰。」六月己醜,月犯昴。占同上。乙未,月犯五諸侯。占同三年。七月壬寅,月始出西方,犯左角。占曰:「大將軍死。」一曰:「天下有兵。」丁未,月犯箕。占曰:「軍將死。」丙寅,熒惑犯鉞星。占曰:「大臣有誅。」八月辛卯,月犯左角,太白晝見,在南斗。月犯右執法,占並同上。七年二月,太白犯昴,占同上。乙卯,熒惑輿鬼,犯積屍。占曰:「貴人憂。」五月乙未,熒惑犯軒轅大星。占曰:「女主憂。」太白入畢口,犯左股。占曰:「將相當之。」六月乙亥,月犯箕。丙子,月犯鬥。丁醜,熒惑入太微,犯右執法。八月庚午,太白犯軒轅。戊子,太白犯右執法。占悉同上。七年,劉顯殺石祗及諸胡帥,中土大亂,戎、晉十萬數,各還舊土,互相侵略及疾疫死亡,能達者十二三。是年,桓溫輒以大眾求浮江入淮北伐,朝廷震懼。八年,豫州刺史謝尚討張遇,為苻雄所敗。殷浩北伐敗,被廢。十年,桓溫伐苻健,不克而還。

  永和八年三月戊戌,月犯軒轅大星。癸醜,月入南斗犯第二星。五月,月犯心星。四月癸酉,月犯房。六月辛巳,日未入,有流星如三鬥魁,從辰巳上東南行。晷度推之,在箕、鬥之間,蓋燕分也。案占為營首,營首之下,流血滂沲。七月壬子,歲星犯東井距星。占曰:「內亂兵起。」八月戊戌,熒惑入輿鬼。占曰:「忠臣戮死。」丙辰,太白入南斗,犯第四星。占曰:「將為亂。」一曰:「丞相免。」九年二月乙巳,入南斗,犯第三星。三月戊辰,月犯房。八月,歲星犯輿鬼東南星。占:「東南星主兵,兵起」。十二月,月在東井,犯歲星。占曰:「秦饑民流。」是時帝主幼沖,母后稱制,將相有隙,兵革連起。慕容俊僭稱大燕,攻伐無已,故災異數見,殷浩見廢也。

  永和十年正月乙卯,月食昴。占曰:「趙、魏有兵。」癸酉,填星奄鉞星。占曰:「斧鉞用。」二月甲申,月犯心大星。占曰:「王者惡之。」四月癸未,流星大如鬥,色赤黃,出織女,沒造父,有聲如雷。占曰:「燕、齊有兵,民流。」戊午,月犯心大星。七月庚午,太白晝見。晷度推之,災在秦、鄭。九月辛酉,太白犯左執法。十一月,月奄填星,在輿鬼。占曰:「秦有兵。」十一年三月辛亥,月奄軒轅。占同上。四月庚寅,月犯牛宿南星。占曰:「國有憂。」八月己未,太白犯天江。占曰:「河津不通。」十二年六月庚子,太白晝見,在東井,占如上。己未,月犯鉞星。七月丁卯,太白犯填星,在柳。占曰:「周地有大兵。」八月癸酉,月奄建星。九月戊寅,熒惑入太微,犯西蕃上將星。十一月丁醜,熒惑犯太微東蕃上相。十年四月,桓溫伐苻健,破其堯柳眾軍。健壁長安,溫退。十二月,慕容恪攻齊。十二年八月,桓溫破姚襄于伊水,定周地。十一月,齊城陷,執段龕,殺三千餘人。永和末,鮮卑侵略河、冀,升平元年,慕容俊遂據臨漳,盡有幽、並、青、冀之地。緣河諸將漸奔散,河津隔絕矣。三年,會稽王以郗曇、謝萬敗績,求自貶三等。是時權在方伯,九服交兵,故譴象仍見。

  晉穆帝升平元年四月壬子,太白入輿鬼。丁亥,月奄東井南轅西頭第二星。占曰:「秦地有兵。」一曰:「將死。」六月戊戌,太白晝見,在軫,占同上。軫,楚分也。壬子,月犯畢。占曰:「為邊兵。」七月辛巳,熒惑犯天江。占曰:「河津不通。」十一月,歲星犯房。壬午,月奄歲星,在房。占曰:「民饑。」一曰:「豫州有災。」二年二月辛卯,填星犯軒轅大星。甲午,月犯東井。閏月乙亥,月犯歲星,在房。占悉同上。五月丁亥,彗出天船,在胃度中。彗為兵喪,除舊佈新,出天船,外夷陵。一曰:「為大水。」六月辛酉,月犯房。八月戊午,熒惑犯填星,在張。占曰:「兵大起。張,三河分。」十月己未,太白犯哭星。十二月,枉矢自東南流於西北,其長半天。三年正月壬辰,熒惑犯楗閉。案占:「人主憂。」三月乙酉,熒惑逆行犯钅句鈐。案占:「王者惡之。」月犯太白,在昴。占曰:「人君死。」一曰:「趙地有兵,朝廷不安。」六月,太白犯東井。七月乙酉,熒惑犯天江。丙戌,太白犯輿鬼。占悉同上。戊子,月犯牽牛中央大星。占曰:「牽牛,天將也。犯中央星,大將軍死。」八月丁未,太白犯軒轅大星。甲子,月犯畢大星。占曰:「為邊兵。」一曰:「下犯上。」庚午,太白犯填星,在太微中。占曰:「王者惡之。」二年五月,關中氐帥殺苻生立堅。十二月,慕容俊入屯鄴。八月,安西將軍、豫州刺史謝奕薨。三年十月,諸葛攸舟軍入河,敗績。豫州刺史謝萬入潁,眾潰而歸,除名為民。十一月,司徒會稽王以二鎮敗,求自貶三等。四年正月,慕容俊死,子暐代立。慕容恪殺其尚書令陽鶩等。五月,天下大水。五年五月,穆帝崩。

  升平四年正月乙亥,月犯牽牛中央大星。占曰:「大將死。」六月辛亥,辰星犯軒轅。占曰:「女主憂。」己未,太白入太微右掖門,從端門出。占曰:「貴奪勢。」一曰:「有兵。」又曰:「出端門,臣不臣。」八月戊申,太白犯氐。占曰:「國有憂。」丙辰,熒惑犯太微西蕃上將。九月壬午,太白入南斗口,犯第四星。占曰:「為喪,有赦,天下受爵祿。」十月庚戌,天狗見西南。占曰:「有大兵流血。」十二月甲寅,熒惑犯房。丙寅,太白晝見。庚寅,月犯楗閉。占曰:「人君惡之。」五年正月乙巳,填星逆行犯太微。乙丑辰時,月在危宿奄太白。占曰:「天下民靡散。」三月丁未,月犯填星在軫。占曰:「為大喪。」五月壬寅,月犯太微。庚戌,月犯建星。占曰:「大臣相譖。」辛亥,月犯牽牛宿。占曰:「國有憂。」五年正月,北中郎將郗曇薨。五月,穆帝崩,哀帝立,大赦賜爵,褚後失勢。七月,慕容恪攻冀州刺史呂護于野王,拔之,護奔滎陽。是時桓溫以大眾次宛,聞護敗乃退。

  升平五年六月癸酉,月奄氐東北星。占曰:「大將當之。」九月乙酉,奄畢。占曰:「有邊兵。」十月丁卯,熒惑犯歲星,在營室。占曰:「大臣有匿謀。」一曰:「衛地有兵。」丁未,月犯畢赤星。占曰:「下犯上。」又曰:「有邊兵。」八月,范汪廢。隆和元年,慕容暐遣傅末波寇河陰,陳佑危逼。

  晉哀帝興甯元年八月,星孛大角亢,入天市。按占:「為兵喪」。三年正月,皇后王氏崩。二月,哀帝崩。三月,慕容恪攻洛陽,沈勁等戰死。興甯元年十月丙戌,月奄太白,在須女。占曰:「天下民靡散。」一曰:「災在揚州。」三年,洛陽沒。其後桓溫傾揚州資實,討鮮卑敗績,死亡太半。及征袁真,淮南殘破。後氐及東胡侵逼,兵役無已。

  興寧三年正月乙卯,月奄歲星,在參。參,益州分也。六月,鎮西將軍、益州刺史周撫薨。十月,梁州刺史司馬勳入益州以叛,硃序率眾助刺史周楚討平之。興寧三年七月庚戌,月犯南斗。占曰:「女主憂。」歲星犯輿鬼。占曰:「人君憂。」十月,太白晝見,在亢。占曰:「亢為朝廷,有兵喪,為臣強。」哀帝是年二月崩,其災皆在海西也。明年五月,皇后庾氏崩。

  晉海西太和元年二月丙子,月奄熒惑,在參。占曰:「為內亂。」一曰:「參,魏地。」二年正月,太白入昴。五年,慕容暐為苻堅所滅,司、冀、幽、並四州並屬氐。

  太和二年八月戊午,太白犯歲星,在太微。三年六月甲寅,太白奄熒惑,在太微端門中。六年,海西公廢。

  太和四年二月,客星見紫宮西垣,至七月乃滅。占曰:「客星守紫宮,臣殺主。」閏月乙亥,月暈軫,複有白暈貫月,北暈斗柄三星。占曰:「王者惡之。」六年,桓溫廢帝。太和四年十月壬申,有大流星西下,聲如雷。按占:「流星為貴使,星大者使大。」明年,遣使免袁真為庶人。桓溫征壽春,真病死,息瑾代立,求救於苻堅,溫破氐軍。六年,壽春城陷,聲如雷,將士怒之象也。

  太和六年閏月,熒惑守太微端門。占曰:「天子亡國。」又曰:「諸侯三公謀其上。」一曰:「有斬臣。」辛卯,月犯心大星。占曰:「王者惡之。」十一月,桓溫廢帝,並奏誅武陵王,簡文不許,溫乃徙之新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6-27 15:51:25 | 顯示全部樓層
志第十五  天文三

  晉簡文咸安元年十二月辛卯,熒惑逆行入太微,二年三月猶不退。占曰:「國不安,有憂。」是時,帝有桓溫之逼,恆懷憂慘。七月,帝崩。

  咸安二年正月己酉,歲星犯填星,在須女。占曰:「為內亂。」五月,歲星形色如太白。占曰:「進退如度,奸邪息。變色亂行,主無福。歲星囚于仲夏,當細小而不明,此其失常也;又為臣強。」六月,太白晝見在七星。乙酉,太白犯輿鬼。占曰:「國有憂。」七月,帝疾甚,詔桓溫曰:「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賴侍中王坦之毀手詔,改使如王導輔政故事。溫聞之大怒,將誅坦之等,內亂之應也。是月,帝崩。咸安二年五月丁未,太白犯天關。占曰:「兵起。」六月,庾希入京城。十一月,盧悚入宮,並誅滅。

  晉孝武甯康元年正月戊申,月奄心大星。案占,災不在王者,則在豫州。一曰:「主命惡之。」三月丙午,月奄南斗第五星。占曰:「大臣有憂,憂死亡。」一曰:「將軍死。」七月,桓溫薨。

  甯康二年正月丁巳,有星孛於女虛,經氐、亢、角、軫、翼、張。九月丁醜,有星孛於天市。十一月癸酉,太白奄熒惑,在營室。占曰:「金火合為爍,此災皆為兵喪。」太元元年五月,氐賊苻堅伐涼州。七月,氐破涼州,虜張天錫。十一月,桓沖發三州軍軍淮、泗,桓豁亦遣軍備境上。甯康二年閏月己未,月奄牽牛南星。占曰:「左將軍死。」三年五月,北中郎將王坦之薨。

  甯康三年六月辛卯,太白犯東井。占曰:「秦地有兵。」九月戊申,熒惑奄左執法。占曰:「執法者死。」太元元年,苻堅破涼州。十月,尚書令王彪之卒。

  晉孝武太元元年四月丙戌,熒惑犯南斗第三星。丙申,又奄第四星。占曰:「兵大起,中國饑。」一曰:「有赦。」八月癸酉,太白晝見在氐。氐,兗州分野。九月,熒惑犯哭泣星,遂入羽林。占曰:「天子有哭泣事,中軍兵起。」十一月己未,月奄左角。占曰:「天子有兵。」一曰:「國有憂。」三年六月,熒惑守羽林。占曰:「禁兵大起。」九月壬午,太白晝見在角,兗州分。元年五月,大赦。三年八月,氐賊韋鐘入漢中東下,苻融寇樊、鄧,慕容暐圍襄陽,氐兗州刺史彭超圍彭城。四年二月,襄陽城陷,賊獲硃序。彭超舍彭城,獲吉挹。彭超等聚廣陵三河眾五萬。於是征虜謝石次塗中,右衛毛安之、遊擊河間王曇之等次堂邑,發丹陽民丁,使尹張涉屯衛京都。六月,兗州刺史謝玄討賊,大破之,餘燼皆走。是時中外連兵,比年荒儉。是年,又發揚州萬人戍夏口。

  太元四年十一月丁巳,太白犯哭星。占曰:「天子有哭泣事。」五年七月丙子,辰星犯軒轅。占曰:「女主當之。」九月癸未,皇后王氏崩。

  太元六年十月乙卯,有奔星東南經翼軫,聲如雷。《星說》曰:「光跡相連曰流,絕跡而去曰奔。」案占:「楚地有兵。」一曰:「軍破民流。」十二月,氐荊州刺史梁成、襄陽太守閻震率眾伐竟陵,桓石虔擊大破之,生禽震,斬首七千,獲生萬人。聲如雷,將帥怒之象也。七年九月,硃綽擊襄陽,拔將六百餘家而還。

  太元七年十一月,太白晝見,在鬥。占曰:「吳有兵喪。」八年四月甲子,太白又晝見,在參。占曰:「魏有兵喪。」是月,桓沖征沔漢,楊亮伐蜀,並拔城略地。八月,苻堅自將號百萬,九月,攻沒壽陽。十月,劉牢之破堅將梁成斬之,殺獲萬餘人。謝玄等又破堅于淝水,斬其弟融,堅大眾奔潰。九年六月,皇太后褚氏崩。八月,謝玄出屯彭城,經略中州。十年八月,苻堅為其將姚萇所殺。

  太元十年十二月己醜,太白犯歲星。占曰:「為兵饑。」是時河朔未一,兵連在外,冬,大饑。

  太元十一年三月戊申,太白晝見,在東井。占曰:「秦有兵,臣強。」六月甲午,歲星晝見,在胃。占曰:「魯有兵,臣強。」十二年,慕容垂寇東阿,翟遼寇河上,姚萇假號安定,苻登自立隴上,呂光竊據涼土。太元十一年三月,客星在南斗,至六月乃沒。占曰:「有兵。」一曰:「有赦。」是後司、雍、兗、冀常有兵役。十二年正月,大赦。八月,又赦。

  太元十二年二月戊寅,熒惑入月。占曰:「有亂臣死,相若有戮者。」一曰:「女親為敗,天下亂。」是時琅邪王輔政,王妃從兄國寶以姻昵受寵。又陳郡人袁悅昧私苟進,交遘主相,扇揚朋黨。十三年,帝殺悅。於是主相有隙,亂階興矣。太元十二年十月庚午,太白晝見,在鬥。十三年閏月戊辰,天狗東北下有聲。十二月戊子,辰星入月,在危。占曰:「賊臣欲殺主,不出三年,必有內惡。」是月,熒惑在角亢,形色猛盛。占曰:「熒惑失其常,吏且棄其法,諸侯亂其政。」自是後慕容垂、翟遼、姚萇、苻登、慕容永並阻兵爭強。十四年正月,彭城妖賊又稱號於皇丘,劉牢之破滅之。三月,張道破合鄉,圍泰山,向欽之擊走之。是年,翟遼又攻沒滎陽,侵略陳、項。于時政事多弊,治道陵遲矣。

  太元十四年十二月,熒惑入羽林。乙未,月犯歲星。占並同上。十五年,翟遼陸掠司、兗,眾軍累討弗克。鮮卑又跨略並、冀。七月,旱。八月,諸郡大水,兗州又蝗。

  太元十五年七月壬申,有星孛於北河戒,經太微、三台、文昌,入北斗,長十餘丈。八月戊戌,入紫微,乃滅。占曰:「北河戒,一名胡門。胡門有兵喪。掃太微,入紫微,王者當之。三台為三公,文昌為將相,將相三公有災。入北斗,強國發兵,諸侯爭權,大夫憂。」十一月,太白入羽林。占曰:「天子為軍自守,有反臣。」二十一年九月,孝武帝崩。隆安元年,王恭、殷仲堪、桓玄等併發兵表誅王國寶,朝廷從而殺之,並斬其從弟緒,司馬道子由是失勢,禍亂成矣。

  太元十六年十一月癸巳,月奄心前星。占曰:「太子憂。」是時太子常有篤疾。

  太元十七年九月丁醜,歲星、熒惑、填星同在亢氐。占曰:「三星合,是謂驚位絕行,內外有兵喪與饑,改立王公。」

  太元十八年正月乙酉,熒惑入月。占曰:「憂在宮中,非賊乃盜也。」一曰:「有亂臣,若有戮者。」二十一年九月,帝暴崩內殿,兆庶宣言夫人張氏潛行大逆。于時朝政暗緩,不加顯戮,但默責而已。又王國寶邪狡,卒伏其辜。太元十八年二月,有客星在尾中,至九月乃滅。占曰:「燕有兵喪。」十九年四月己巳,月奄歲星,在尾。占曰:「為饑,燕國亡。」二十年,慕容垂遣息寶伐什圭,為圭所破,死者數萬人。二十一年,垂死,國遂衰亡。

  太元十九年十月癸醜,太白犯歲星,在鬥。占曰:「為饑,為內兵。鬥,吳、越分。」至隆安元年,王恭等舉兵顯王國寶之罪,朝廷赦之。是後連歲水旱民饑。

  太元二十年六月,熒惑入天囷。占曰:「天下饑。」七月丁亥,太白入太微。占曰:「太白入太微,國有憂。晝見,為兵喪。」九月,有蓬星如粉絮,東南行,曆女虛至哭星。占曰:「蓬星見,不出三年,必有亂臣戮死於市。」十二月己巳,月犯楗閉及東西鹹。占曰:「楗閉司心腹喉舌,東西鹹主陰謀。」是時王國寶交構朝政。二十一年九月,帝崩;隆安元年,王恭等舉兵,而朝廷戮王國寶、王緒。又連歲水旱,兼三方動眾,民饑。

  太元二十一年三月,太白連晝見,在羽林。占曰:「有強臣,有兵喪,中軍兵起。」四月壬午,太白入天囤。占曰:「為饑。」六月,歲星犯哭星。占曰:「有哭泣事。」是年九月,孝武帝崩。隆安元年,王恭舉兵脅朝廷,於是中外戒嚴,戮王國寶以謝之。

  晉安帝隆安元年正月癸亥,熒惑犯哭星。占曰:「有哭泣事。」二月,歲星熒惑皆入羽林。占曰:「軍兵起。」四月丁醜,太白晝見,在東井。秦有兵喪。是月,王恭舉兵,內外戒嚴。尋殺王國寶等。六月,羌賊攻洛陽,郗恢遣兵救之。姚萇死,子略代立。什圭自號於中山。隆安元年六月庚午,月奄太白,在太微端門外。占曰:「國受兵。」乙酉,月奄歲星,在東壁。占曰:「為饑。衛地有兵。」八月,熒惑守井鉞。占曰:「大臣有誅。」二年六月戊辰,攝提移度失常,歲星晝見在胃。胃,兗州分。是年六月,郗恢遣鄧啟方等以萬人殘虜於滑台。滑台,衛地也。啟方等敗而還。九月,王恭、庾楷、殷仲堪、桓玄等並舉兵表誅王愉、司馬尚之兄弟。於是內外戒嚴,大發民眾。仲堪軍至尋陽,禽江州刺史王愉,楷將段方攻尚之于楊湖,為所敗,方死。王恭司馬劉牢之反恭,恭敗。桓玄至白石,亦奔退。仲堪還江陵。三年冬,荊州刺史殷仲堪為桓玄所殺。

  隆安二年閏月,太白晝見,在羽林。丁醜,月犯東上相。三年五月辛酉,月又奄東上相。辛未,辰星犯軒轅星。占悉同上。是年正月,楊佺期破郗恢,奪其任,殷仲堪又殺之。六月,鮮卑攻沒青州。十月,羌賊攻沒洛陽。桓玄破荊、雍,殺殷仲堪、楊佺期。孫恩聚眾攻沒會稽,殺內史王凝之,劉牢之東討走之。四年七月,太皇太后李氏崩。

  隆安四年正月乙亥,月犯填星,在牽牛。占曰:「吳、越有兵喪。女主憂。」二月己醜,有星孛於奎,長三丈,上至閣道紫宮西蕃,入鬥魁,至三台、太微、帝座、端門。占曰:「彗拂天子廷閣,易主之象。」經三台,入北斗,占同上條。六月己未,月又犯填星,在牽牛。辛酉,又犯哭星。十月,奄歲星在北河。占曰:「為饑。」十二月戊寅,有星孛于貫索、天市、天津。占曰:「貴臣獄死,內外有兵喪。天津為賊斷,王道天下不通。」十二月,太白在鬥晝見,至五年正月乙卯。案占,災在吳、越。三月甲寅,流星赤色眾多,西行經牽牛、虛、危、天津、閣道,貫太微、紫宮。占曰:「星者庶民,類眾多西流之象。徑行天子庭,主弱臣強,諸侯兵不制。」七月癸亥,大角星散搖五色。占曰:「王者流散。」丁卯,月犯天關。占曰:「王者憂。」九月庚子,熒惑犯少微,又守之。占曰:「處士誅。」十月戊子,月犯東蕃次相。四年五月,孫恩複破會稽,殺內史謝琰;遣高雅之等討之。七月,太皇太后李氏崩。十月,妖賊大破高雅之于余姚,死者十七八。五年二月,孫恩攻句章,高祖拒之。五月,吳郡內史袁山松出戰,為所殺,死者數千人。六月,孫恩至京口,高祖擊破之。恩軍蒲洲,於是內外戒嚴,營陣屯守,柵斷淮口。恩遣別將攻廣陵,殺三千餘人。恩遁據鬱洲。是月,高祖又追破之。九月,桓玄表至,逆旨陵上。十月,司馬元顯大治水軍,將以伐玄。元興元年正月,桓玄東下。是月,孫恩在臨海,人眾餓死散亡,恩亦投水死。盧循自稱征虜將軍,領其餘眾,略有永嘉、晉安之地。二月,帝戎服遣西軍。丁卯,桓玄至姑孰,破曆陽,司馬尚之見殺,劉牢之降于玄。三月,玄克京都,殺司馬元顯,放太傅道子。七月,大饑,人相食。浙江東餓死流亡十六七,吳郡、吳興戶口減半;又流奔而西者萬計。十月,桓玄遣將擊劉軌,破走奔青州。四年,玄遂篡位,遷帝尋陽。

  晉安帝元興元年三月戊子,太白犯五諸侯,因晝見。四月辛醜,月奄辰星。七月戊寅,熒惑在東井,熒惑犯輿鬼、積屍,占並同上。八月庚子,太白犯歲星,在上將東南。占曰:「楚兵饑。」一曰:「災在上將。」丙寅,太白奄右執法。九月癸未,太白犯進賢。占曰:「賢者誅。」十月,客星色白如粉絮,在太微西,至十二月,入太微。占曰:「兵入天子庭。」二年二月,歲星犯西上將。六月甲辰,奄鬥第四星。占曰:「大臣誅,不出三年。」八月癸醜,太白犯房北第二星。九月己醜,歲星犯進賢,熒惑犯西上將。十月甲戌,太白犯泣星。十一月丁醜,熒惑犯填星。辛巳,月犯熒惑。十二月乙巳,月奄軒轅第二星,占悉同上。元年冬,索頭破羌軍。二年十二月,桓玄篡位,放遷帝后于尋陽,以永安何皇后為零陵君。三年二月,高祖盡誅桓氏。

  元興三年正月戊戌,熒惑逆行犯太微西上相。占曰:「天子戰于野,上相死。」二月甲辰,月奄歲星于左角。占曰:「天下兵起。」丙辰,熒惑逆行在左執法西北。占曰:「執法者憂。」四月甲午,月奄軒轅第二星,填星入羽林,十二月,熒惑太白皆犯羽林,占同上。是年二月丙辰,高祖殺桓修等。三月己未,破走桓玄,遣軍西討。辛巳,誅左僕射王愉及子荊州刺史綏。桓玄劫帝如江陵。五月,玄下至崢嶸洲,義軍破滅之。桓振又攻沒江陵,幽劫天子。明年正月,眾軍攻之,振走,乘輿乃旋。七月,永安何皇后崩。三月,桓振又襲江陵,荊州刺史司馬休之敗走。是月,劉懷肅擊振滅之。其年二月,巴西人譙縱殺益州刺史毛璩及璩弟西夷校尉瑾,跨有西土,自號蜀王。

  晉安帝義熙元年三月壬辰,月奄左執法,占同上。丁酉,月奄心前星。占曰:「豫州有災。」太白犯東井。占曰:「秦有兵。」四月己卯,月犯填星,在東壁。占曰:「其地亡國。」一曰:貴人死。」七月庚辰,太白比晝見,在翼、軫。占曰:「為臣強。荊州有兵喪。」己未,月奄填星,在東壁。占曰:「其國以伐亡。」一曰:「民流。」八月丁巳,月犯鬥第一星。占曰:「天下有兵。」一曰:「大臣憂。」案江左來,南斗有災,則吳越會稽、丹陽、豫章、廬江各隨其星應之。淮南失土,殆不占耳。史闕其說,故不列焉。九月戊子,熒惑犯少微。占曰:「處士誅。」庚寅,熒惑犯右執法。癸卯,熒惑犯左執法。占並同上。十月丁巳,月奄填星營室,占同七月。十一月丙戌,太白奄鉤钅句鈐。占曰:「喉舌臣憂。」十二月己卯,歲星犯天江。占曰:「有兵亂,河津不通。」是年六月,索頭寇沛土,使偽豫州刺史索度真戍相縣,太傅長沙景王討破走之。十一月,荊州刺史魏詠之薨。二年二月,司馬國璠等攻沒弋陽。四月,羌伐仇池,仇池公楊盛擊走之。九月,益州刺史司馬榮期為其參軍楊承祖所害,時文處茂討蜀屢有功,會榮期死,乃退。三年十二月,司徒揚州刺史王謐薨。四年正月,太保武陵王遵薨。三月,左僕射孔安國卒。五年,高祖討鮮卑,並定舊兗之地。

  義熙二年二月己醜,月犯心後星。占曰:「豫州有災。」四月癸醜,月犯太微西將。己未,月犯房南第二星。乙丑,歲星犯天江,占悉同上。五月癸未,月犯左角。占曰:「左將軍死,天下有兵。」壬寅,熒惑犯氐。占曰:「氐為宿宮,人主憂。」六月庚午,熒惑犯房北第二星。八月癸亥,熒惑犯鬥第五星。丁巳,犯建星。九月壬午,熒惑犯哭星,又犯泣星,占悉同上。十二月丙午,月奄太白,在危。占曰:「齊亡國。」一曰:「強國君死。」丁未,熒惑、太白皆入羽林。是年二月甲戌,司馬國璠等攻沒弋陽。三年正月,鮮卑寇北徐州,至下邳。八月,遣劉敬宣伐蜀。十二月,司徒王謐薨。四年正月,武陵王遵薨。五年,鮮卑複寇淮北。四月,高祖大軍討之。六月,大戰臨朐城,進圍廣固。十月,什圭為其子偽清河公所殺。六年二月,拔廣固,禽慕容超,坑斬其眾三千餘人。

  義熙三年正月丙子,太白晝見,在奎。二月庚寅,月奄心後星,占悉同上。癸亥,熒惑、填星、太白、辰星聚于奎、婁,從填星也。其說見上九年。五月己醜,太白晝見,在參。占曰:「益州有兵喪,臣強。」六月辛卯,熒惑犯辰星,在翼。占曰:「天下兵起。」八月己卯,太白奄熒惑,又犯執法。占曰:「奄熒惑,有大兵。」辛卯,熒惑犯左執法。九月壬子,熒惑犯進腎。是年正月丁巳,鮮卑寇北徐,至下邳。八月,劉敬宣伐蜀,不克而旋。四年三月,左僕射孔安國卒。七月,司馬國璠等攻沒鄒山,魯郡太守徐邕破走之。姚略遣眾征佛佛,大為所破。五年,高祖討鮮卑。六年三月,妖賊徐道覆殺鎮南將軍、江州刺史何無忌于豫章。四月,妖賊盧循寇湘中巴陵。五月丙子,循、道覆敗撫軍將軍、豫州刺史劉毅于桑落洲,毅僅以身免。丁醜,循等至蔡洲,遣別將焚京口。庚辰,賊攻焚查浦,查浦戍將距戰不利,高祖遣軍渡淮擊,大破之。司馬國璠寇碭山,竺夔討破之。七月,妖賊南走據尋陽,高祖遣劉鐘等追之。八月,孫季高乘海伐廣州。桓謙以蜀眾聚枝江,盧循將荀林略華容,相去百里。臨川烈武王討謙之,又討林,林退走。鄱陽太守虞丘進破賊別帥于上饒。九月,烈武王使劉遵擊荀林于巴陵,斬之。桓道兒率蔡猛向大薄,又遣劉基討之,斬猛。十月,高祖以舟師南征。是時徐道覆率二萬餘人攻荊州,烈武王距之。戰於江津,大破之,梟殄其十八九。道覆棄戰船走。十一月,劉鐘破賊軍于南陵。癸醜,益州刺史鮑陋卒于白帝,譙道福攻沒其眾。庚戌,孫季高襲廣州,克之。十二月,高祖在大雷,與賊交戰,大破之。賊走左裏,進擊,又破,死者十八九。賊還廣州,劉籓等追之。七年二月,籓拔始興城,斬徐道覆、盧循還番禺,攻圍孫季高,不能克。走交州,交州刺史杜慧度斬之。四月,到彥之攻譙道福于白帝,拔之。

  義熙四年正月庚子,熒惑犯天江,占同上。五月丁未,月奄鬥第二星,占同上。壬子,填星犯天廩。占曰:「天下饑,倉粟少。」六月己醜,太白犯太微西上將。己卯,又犯左執法。十月戊子,熒惑入羽林。占悉同上。五年,高祖討鮮卑。六年,左僕射孟昶仰藥卒。是後南北軍旅,運轉不息。

  義熙五年二月甲子,月犯昴。占曰:「胡不安;天子破匈奴。」四月甲戌,熒惑犯辰星,在東井,占同三年。五月戊戌,歲星入羽林,占同上。九月壬寅,月犯昴,占同二月。十月,熒惑犯氐,占同二年。閏月丁酉,月犯昴,占同二月。辛亥,熒惑犯鉤鈐。占同元年。十二月辛醜,太白犯歲星,在奎。占曰:「大兵起。魯有兵。」己酉,月奄心大星。占曰:「王者惡之。」是年四月,高祖討鮮卑。什圭為其子所殺。十一月,西虜攻安定,姚略自以大眾救之。六年二月,鮮卑滅。皆胡不安之應也。是時鮮卑跨魯地,又魯有兵之應也。五月,盧循逼郊甸,宮衛被甲。

  義熙六年三月丁卯,月奄房南第二星。占曰:「災在次相。」己巳,又奄鬥第五星。占曰:「鬥主兵,兵起。」一曰:「將軍死。」太白犯五諸侯。占曰:「諸侯有誅。」五月甲子,月奄鬥第五星,占同三月。己亥,月奄昴。占曰:「國有憂。」一曰:「有白衣之會。」六月己醜,月犯房南第二星。甲午,太白晝見,占並同上。七月己亥,月犯輿鬼。占曰:「國有憂。」一曰:「秦有兵。」八月壬午,太白犯軒轅大星。甲申,月犯心前星。災在豫州。丙戌,月犯鬥第五星,占悉同上五月。丁亥,月奄牛宿南星。占曰:「天下有大誅。」乙未,太白犯少微。丙午,太白在少微而晝見。九月甲寅,太白犯左執法。丁醜,填星犯畢。占曰:「有邊兵。」是年三月,始興太守徐道覆反,江州刺史何無忌討之,大敗于豫章,無忌死之。四月,盧循寇湘中,沒巴陵。五月,循等大破豫州刺史劉毅,毅僅以身免;循率眾逼京畿。是月,左僕射孟昶懼王威不振,仰藥自殺。七年二月,劉籓梟徐道覆首,杜慧度斬盧循,並傳首京都。八年六月,臨川烈武王道規薨,時為豫州。八月,皇后王氏崩。九月,兗州刺史劉籓、尚書僕射謝混伏誅。高祖西討劉毅,斬之。十二月,遣益州刺史硃齡石伐蜀。九年,諸葛長民伏誅。林邑王范胡達將萬餘人寇九真,九真太守杜彗期距破之。七月,硃齡石滅蜀。

  義熙七年四月辛醜,熒惑入輿鬼。占曰:「秦有兵。」一曰:「雍州有災。」六月,太白晝見在翼,占同元年。己亥,填星犯天關。占曰:「臣謀主。」庚子,月犯歲星,在畢。占曰:「有邊兵,且饑。」七月丁卯,歲星在參。占曰:「歲、填合為內亂。」一曰:「益州戰不勝,亡地。」五虹見東方。占曰:「天子黜,聖人出。」八月乙未,月犯歲星,在參。占曰:「益州兵饑。」太白犯房南第二星。十一月丙午,太白犯哭泣星。占悉同上。七月,硃齡石克蜀,蜀民尋又反,又討滅之。八年,誅劉籓、謝混,滅劉毅。皇后王氏崩。九年,誅諸葛長民。十一年,討荊州刺史司馬休之、雍州刺史魯宗之破之也。

  義熙八年正月庚戌,月犯歲星,在畢,占同上。七月癸亥,月奄房北第二星,占同上。甲申,太白犯填星,在東井。占曰:「秦有大兵。」己未,月犯井鉞。八月戊申,月犯泣星。十月辛亥,月奄天關。占曰:「有兵。」十月丁醜,填星犯東井。占曰:「大人憂。」十二月癸卯,填星犯井鉞。是年八月,皇后王氏崩。九月,誅劉籓、謝混,滅劉毅。九年三月,誅諸葛長民。西虜攻羌安定戍,克之。十二月,硃齡石伐蜀。九年七月,硃齡石滅蜀。

  義熙九年二月丙午,熒惑、填星皆犯東井。占曰:「秦有兵。」壬辰,歲星、熒惑、填星、太白聚于東井,從歲星也。熒惑入輿鬼,太白犯南河。初,義熙三年,四星聚奎,奎、婁,徐州分。是時慕容超僭號于齊,侵略徐、兗,連歲寇抄,至於淮、泗。姚興、譙縱僭偽秦、蜀。盧循、木末,南北交侵。五年,高祖北殄鮮卑,是四星聚奎之應也。九年,又聚東井。東井,秦分。十三年,高祖定關中,又其應也。而縱、循群凶之徒,皆己剪滅,於是天人歸望,建國舊徐。元熙二年,受終納禪,皆其征也。《星傳》曰:「四星若合,是謂太陽,其國兵喪並起,君子憂,小人流。五星若合,是謂易行。有德受慶,改立王者,奄有四方;無德受罰,離其國家,滅其宗廟。」今案遺文所存,五星聚者有三:周漢以王齊以霸,周將伐殷,五星聚房。齊桓將霸,五星聚箕。漢高入秦,五星聚東井。齊則永終侯伯,卒無更紀之事。是則五星聚有不易行者矣。四星聚者有九:漢光武、晉元帝並中興,而魏、宋並更紀。是則四星聚有以易行者矣。昔漢平帝元始四年,四星聚柳、張,各五日。柳、張,三河分。後有王莽、赤眉之亂,而光武興複於洛。晉懷帝永嘉六年,四星聚牛、女,後有劉聰、石勒之亂,而元皇興複揚土。漢獻帝初平元年,四星聚心,又聚箕、尾。心,豫州分。後有董卓、李傕暴亂,黃巾、黑山熾擾,而魏武迎帝都許,遂以兗、豫定,是其應也。一曰:「心為天王,大兵升殿,天下大亂之兆也。」韓馥以為尾箕燕興之祥,故奉幽州牧劉虞,虞既距之,又尋滅亡,固已非矣。尾為燕,又為吳,此非公孫度,則孫權也。度偏據僻陋,然亦郊祀備物,皆為改漢矣。建安二十二年,四星又聚。二十五年而魏文受禪,此為四星三聚而易行矣。蜀臣亦引後聚為劉備之應。案太元十九年、義熙三年九月,四星各一聚,而宋有天下,與魏同也。魚豢雲:「五星聚冀方,而魏有天下。」熒惑入輿鬼。占曰:「兵喪。」太白犯南河。占曰:「兵起。」後皆有應。

  五月壬辰,太白犯右執法,晝見,占同上。七月庚午,月奄鉤鈐。占曰:「喉舌臣憂。」九月庚午,歲星犯軒轅大星。己醜,月犯左角。十年正月丁卯,月犯畢。占曰:「將相有以家坐罪者。」二月己酉,月犯房北星。五月壬寅,月犯牽牛南星。乙丑,歲星犯軒轅大星,占悉同上。六月丙申,月奄氐。占曰:「將死之,國有誅者。」七月庚辰,月犯天關。占曰:「兵起。」熒惑犯井鉞,填星犯輿鬼,遂守之。占曰:「大人憂,宗廟改。」八月丁酉,月奄牽牛南星,占同上。九月,填星犯輿鬼。占曰:「人主憂。」丁巳,太白入羽林。十二月己酉,月犯西鹹。占曰:「有陰謀。」十一年三月丁巳,月入畢。占曰:「天下兵起。」一曰:「有邊兵。」己卯,填星入輿鬼。閏月丙午,填星又入輿鬼。占曰:「為旱,為疫,為亂臣。」五月甲申,彗星出天市,掃帝座,在房、心。房、心,宋之分野。案占,得彗柄者興,除舊佈新,宋興之象。癸卯,熒惑從行入太微。甲辰,犯右執法。六月己未,太白犯東井。占曰:「秦有兵。」戊寅,犯輿鬼。占曰:「國有憂。」七月辛醜,月犯異,占同上。八月壬子,月犯氐,占同上。庚申,太白從行從右掖門入太微。丁卯,奄左執法。十一月癸亥,月入畢,占同上。乙未,月入輿鬼而暈。占曰:「主憂,財寶出。」一曰:「暈,有赦。」

  十二年五月甲申,月犯歲星,在左角。占曰:「為饑。留房、心之間,宋之分野,與武王伐紂同,得歲者王。」于時晉始封高祖為宋公。六月壬子,太白從行入太微右掖門。己巳,月犯畢,占同上。七月,月犯牛宿。占曰:「天下有大誅。」十月丙戌,月入畢,占同上。

  十三年五月丙子,月犯軒轅。丁亥,犯牽牛。癸巳,熒惑犯右執法。八月己酉,月犯牽牛。丁卯,月犯太微。占曰:「人君憂。」九月壬辰,熒惑犯軒轅。十月戊申,月犯畢,占悉同上。月犯箕。占曰:「國有憂。」甲寅,月犯畢,占同上。乙卯,填星犯太微,留積七十餘日。占曰:「亡君之戒。」壬戌,月犯太微,占同上。十一月,月於太微,奄填星。占曰:「王者惡之。」

  十四年三月癸醜,太白犯五諸侯,占同上。四月壬申,月犯填星,于張。占曰:「天下有大喪。」五月庚子,月犯太微,占同上。壬子,有星孛於北斗魁中。占曰:「有聖人受命。」七月甲辰,熒惑犯輿鬼。占曰:「秦有兵。」丁巳,月犯東井。占曰:「軍將死。」癸亥,彗星出太微西,柄起上相星下,芒漸長至十餘丈,進歸北斗紫微中台。占曰:「彗出太微,社稷亡,天下易王。入北斗紫微,帝宮空。」一曰:「天下得聖主。」八月甲子,太白犯軒轅。癸酉,填星入太微,犯右執法,因留太微中,積二百餘日乃去。占曰:「填星守太微,亡君之戒,有徙王。」九月乙未,太白入太微,犯左執法。丁巳,月入太微。占曰:「大人憂。」十月癸巳,熒惑入太微,犯西蕃上將,仍從行至左掖門內,留二十日乃逆行。至恭帝元熙元年三月五日,出西蕃上將西三尺許,又從還入太微。時填星在太微,熒惑繞填星成鉤已。其年四月二十七日丙戌,從端門出。占曰:「熒惑與填星鉤已,天下更紀。」甲申,月入太微,占同上。

  十一年正月,高祖討司馬休之、魯宗之等,潰奔長安。五月,林邑寇交州,交州刺史杜慧度距戰於九真,大為所敗。十二年七月,高祖伐羌。十月,前驅定陝、洛。十三年三月,索頭大眾緣河為寇,高祖討之奔退,其別帥托跋嵩交戰,又大破之,嵩眾殲焉。進複攻關。八月,擒姚泓,司、兗、秦、雍悉平,索頭凶懼。十四年,高祖還彭城,受宋公。十一月,左僕射前將軍劉穆之卒。明年,西虜寇長安,雍州刺史硃齡石諸軍陷沒,官軍舍而東。十二月,安帝崩,母弟琅邪王踐阼,是曰恭帝。

  晉恭帝元熙元年正月丙午,三月壬寅,月犯太微,占悉同上。乙卯,辰星犯軒轅。六月庚辰,太白犯太微。七月,月犯歲星。己卯,月犯太微,太白晝見。占悉同上。自義熙元年至是,太白經天者九,日蝕者四,皆從上始。革代更王,臣民失君之象也。是夜,太白犯哭星。十二月丁巳,月、太白俱入羽林。二年二月庚午,填星犯太微。占悉同上。元年七月,高祖受宋王。二年六月,晉帝遜位,高祖入宮。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6-27 15:52:18 | 顯示全部樓層
志第十六  天文四

  宋武帝永初元年十月辛醜,熒惑犯進賢。占曰:「進賢官誅。」十一月乙卯,熒惑犯填星於角。占曰:「為喪,大人惡之。」一曰:「兵起。」十二月庚子,月犯熒惑於亢。占曰:「為內亂。」一曰:「貴人憂。角為天門,亢為朝廷。」三年五月,宮車晏駕。七月,太傅長沙景王道憐薨。索頭攻略青、司、兗三州。於是禁兵大出,是後司徒徐羨之、尚書令傅亮、領軍謝晦等廢少帝,內亂之應。

  永初元年十二月甲辰,月犯南斗。占曰:「大臣憂。」三年七月,長沙王薨。索虜寇青、司二州,大軍出救。

  永初二年六月甲申,太白晝見。占:「為兵喪,為臣強。」三年五月,宮車晏駕。尋遣兵出救青、司。其後徐羨之等秉權,臣強之應也。永初二年六月乙酉,熒惑犯氐。乙巳,犯房。占曰:「氐為宿宮,房為明堂,人主有憂。房又為將相,將相有憂。氐、房又兗、豫分。」三年五月,宮車晏駕。七月,長沙王薨,王領兗州也。景平元年,廬陵王義真廢,王領豫州也。永初二年十月,太白犯填星於亢。亢,兗州分,又為鄭。占曰:「大星有大兵,金土合為內兵。」三年,索頭攻略青、冀、兗三州,禁兵大出,兗州失守,虎牢沒。

  永初三年正月丁卯,月犯南斗,占同元年。一曰:「女主當之。」二月辛卯,有星孛于虛危,向河津,掃河鼓。占曰:「為兵喪。」五月,宮車晏駕。明年,遣軍救青、司。二月,太后蕭氏崩。永初三年二月壬辰,填星犯亢。占曰:「諸侯有失國者,民多流亡。」一曰:「廷臣為亂。亢,兗州分,又為鄭。」其年,索頭攻圍司、兗,兗州刺史徐琰委守奔敗,司州刺史毛德祖距守陷沒,緣河吏民,多被侵略。永初三年三月壬戌,月犯南斗,占同正月。五月丙午,犯軒轅。占曰:「女主當之。」六月辛巳,月犯房。占曰:「將相有憂,豫州有災。」癸巳,犯歲星於昴。占曰:「趙、魏兵饑。」其年,虜攻略青、兗、司三州。廬陵王義真廢,王領豫州也。二月,太后蕭氏崩。元嘉三年,司徒徐羨之等伏誅。永初三年九月癸卯,熒惑經太微犯左執法。己未,犯右執法,占悉同上。十月癸酉,太白犯南斗。占曰:「國有兵事,大臣有反者。」辛巳,熒惑犯進賢。占曰:「進賢官誅。」明年,師出救青、司。景平二年,徐羨之等廢帝徙王。元嘉三年,羨之及傅亮、謝晦悉誅。永初三年十一月戊午,有星孛於室壁。占曰:「為兵喪。」明年,兵救青、司。二月,太后蕭氏崩。營室,內宮象也。永初三年十一月癸亥,月犯亢、氐。占曰:「國有憂。」十二月戊戌,熒惑犯房。房為明堂,王者惡之。一曰:「將相憂。」景平二年,羨之等廢帝,因害之。元嘉三年,羨之等伏誅。

  少帝景平元年正月乙卯,有星孛于東壁南,白色,長二丈餘,拂天苑,二十日滅。二月,太后蕭氏崩。十月戊午,有星孛於氐北,尾長四丈,西北指,貫攝提,向大角,東行,日長六七尺,十餘日滅。明年五月,羨之等廢帝。

  文帝元嘉元年十月,熒惑犯心。元嘉三年正月甲寅夜,天東南有黑氣,廣一丈,長十餘丈。元嘉六年五月,太白晝見經天。元嘉七年三月,太白犯歲星於奎。六月,熒惑犯東井輿鬼,入軒轅。月犯歲星。十一月癸未,西南有氣,上下赤,中央黑,廣三尺,長三十餘丈,狀如旌旗。十二月丙戌,有流星頭如甕,尾長二十餘丈,大如數十斛船,赤色,有光照人面,從西行經奎北大星南過,至東壁止。其年,索虜寇青、司,殺刺史,掠居民。遣征南大將軍檀道濟討伐,經歲乃歸。

  元嘉八年四月辛未,太白晝見,在胃。五月,犯天關東井。六月庚午,熒惑入東井。七月壬戌夜,白虹見東方。丁醜,太白犯上將。八月癸未,太白入太微右掖門內,犯左執法。乙未,熒惑犯積屍。九月丙寅,流星大如鬥,赤色,發太微西蕃,北行,未至北斗沒,餘光長三丈許。十月丙辰,金土相犯,在須女,月奄天關東井。十二月,月犯房鉤鈐。十年,仇池氐寇漢中,梁州失戍。

  元嘉九年正月庚午,熒惑入輿鬼。三月,月犯軒轅。四月,犯左角,歲星入羽林。月犯房鉤鈐。己醜,太白入積屍。五月,犯軒轅,月掩南斗第六星。辛酉,熒惑入太微右掖門,犯右執法。七月丙午,月蝕左角。八月癸未,太白犯心前星。乙酉,犯心明堂星。元嘉十年十月,有流星大如甕,尾長二十餘丈。元嘉十一年二月庚子,月犯畢,入畢口而出,因暈昴、畢,西及五車,東及參。三月丙辰,太白晝見,在參。閏月戊寅,太白犯五諸侯。己醜,月入東井,犯太白。于時司徒彭城王義康專權。

  元嘉十二年五月壬戌,月犯右執法。七月壬戌,熒惑犯積屍,奄上將。十月丙午,月犯右執法。十二月甲申,太白犯羽林。十七年,上將執法皆被誅。

  元嘉十三年正月庚午,月犯熒惑。二月,月犯太微東蕃第一星。十一月辛亥,歲星犯積屍。十二月戊子,熒惑入羽林。後年,廢大將軍彭城王義康及其黨與;凡所收掩,皆羽林兵出。

  元嘉十四年正月,有星晡前晝見東北維,在井左右,黃赤色,大如橘。月犯東井。四月丁未,太白犯輿鬼。五月丙子,太白晝見,在太微。七月辛卯,歲星入軒轅。八月庚申,熒惑犯上將。九月丙戌,熒惑犯左執法。其後,皇后袁氏崩,丹陽尹劉湛誅,尚書僕射殷景仁薨。

  元嘉十五年四月己卯,月犯氐。十月壬戌,流星大如鴨子,出文昌,入紫宮,聲如雷。十一月癸未,熒惑入羽林。丁未,月犯東井鉞星。其後,誅丹陽尹劉湛等。

  元嘉十六年二月,歲星逆行犯左執法。五月丁卯,太白晝見胃、昴間。月入羽林,太白犯畢,歲星犯左執法。七月,月會填星。八月,太白犯軒轅。明年,皇后袁氏崩。熒惑犯太微西上將,太白晝見,在翼。九月,熒惑同入太微相犯。太白犯左執法,熒惑犯右執法。十月,歲星熒惑相犯,在亢。十一月,熒惑犯房北第一星。明年,大將軍義康出徙豫章,誅其黨與。尚書僕射、揚州刺史殷景仁薨。

  元嘉十九年九月,客星見北斗,漸為彗星,至天苑末滅。元嘉二十年二月二十四日乙未,有流星大如桃,出天津,入紫宮;須臾,有細流星或五或三相續,又有一大流星從紫宮出,入北斗魁;須臾,又一大流星出,貫索中,經天市垣,諸流星並向北行,至曉不可稱數。流星占並雲:「天子之使。」又曰:「庶民惟星。星流,民散之象。」至二十七年,索虜殘破青、冀、徐、兗、南兗、豫六州,民死太半。

  元嘉二十二年二月,金火木合東井。四月,月犯心,太白入軒轅。七月,太白晝見。其冬,太子詹事范曄謀反伏誅。元嘉二十三年正月,金火相爍。其月,索虜寇青州,驅略民戶。元嘉二十四年正月,月犯心大星。天星並西流,多細,大不過如雞子,尾有長短,當有數百。至旦,日光定乃止,有入北斗紫宮者。占:「流星群趨所之者,兵聚其下,有大急。」又占:「眾星並流,將軍並舉兵。隨星所之,以應天氣。」又占:「流星入紫宮,有喪,水旱不調。」又占:「流星入北斗,大臣有系者。」又占:「流星為民,大星大臣流,小星小民流。」四月,太白晝見。八月,征北大將軍衡陽王義季薨;豫章民胡誕世率其宗族破郡縣,殺太守及縣令

  元嘉二十五年正月,火、水入羽林。月犯歲星,太白晝見經天。元嘉二十六年十月,彗星入太微。十一月,白氣貫北斗。二十七年夏,太白晝見經天。九月,太白犯歲星。十月,熒惑入太微。元嘉二十八年五月,彗星見捲舌,入太微,逼帝座,犯上相,拂屏,出端門,滅翼、軫。翼、軫,荊州分。太白晝見犯哭星。三十年,太子巫蠱咒詛事覺,遂殺害朝臣。孝建元年,荊、江二州反,皆夷滅。捲舌,咒詛之象。彗之所起,是其應也。元嘉二十九年正月,太白晝見,經天。明年,東宮弑逆。

  孝武孝建元年二月,有流星大如月,西行。其年,豫州刺史魯爽反誅。孝建元年九月壬寅,熒惑犯左執法。尚書左僕射建平王宏表解職,不許。孝建元年十月乙丑,熒惑犯進賢星。吏部尚書謝莊表解職,不許。

  孝建二年五月乙未,熒惑入南斗。十月甲辰,又入南斗。大明元年夏,京師疾疫。

  孝建三年四月戊戌,太白犯輿鬼。占曰:「民多疾。」明年夏,京邑疫疾。孝建三年八月甲午,太白入心。占曰:「後九年,大饑至。」大明八年,東土大饑,民死十二三。

  大明元年三月癸亥,太白在奎南,犯歲星。占曰:「有滅諸侯。」三年,司空竟陵王誕反誅。大明元年六月丙申,月在東壁,掩熒惑。占曰:「將軍有憂,期不出三年。」至三年,司空竟陵王誕反。

  大明二年三月辛未,熒惑入東井。四月己亥,熒惑在東井犯北軒轅第二星。井,雍州分。其年四月,海陵王休茂為雍州刺史,五年,休茂反誅。大明二年七月己巳,月掩軒轅第二星。十月辛卯,月掩軒轅。十一月丙戌,月又掩軒轅。軒轅,女主。時民間喧言人主帷薄不修。大明二年十一月庚戌,熒惑犯房及鉤鈐。壬子,熒惑又犯鉤鈐。占曰:「有兵。」其年,索虜寇曆下,遣羽林軍討破之。

  大明三年春正月夜,通天薄雲,四方生赤氣,長三四尺,乍沒乍見,尋皆消滅。占名隧星,一曰刀星,天下有兵,戰鬥流血。月入太微,犯次將。占曰:「有反臣死,將誅。」三月,月在房,犯鉤鈐,因蝕。占曰:「人主惡之,將軍死。」三月,土守牽牛。占曰:「大人憂疾,兵起,大赦,奸臣賊子謀欲殺主。」四月,犯五諸侯。占曰:「諸侯誅。」金、水合西方。占曰:「兵起。」五月,歲星犯東井鉞。占曰:「斧鉞用,大臣誅。」六月,月入南斗。占曰:「大臣大將軍誅。」南兗州刺史竟陵王誕尋據廣陵反,遣車騎大將軍沈慶之領羽林勁兵及豫州刺史宗愨、徐州刺史劉道隆眾軍攻戰。及屠城,城內男女道俗,梟斬靡遺。將軍宗越偏用虐刑,先刳腸決眼,或笞面鞭腹,苦酒灌創,然後方加以刀鋸。大兵之應也。八月,月犯太白,太白犯房。占曰:「人君有憂,天子惡之。」熒惑守畢。占曰:「萬民饑,有大兵。」九月,太白犯南斗。占曰:「大臣有反者。」九月,月在胃而蝕,既,又於昴犯熒惑。占曰:「兵起,女主當之,人主惡之。」一曰:「女主憂,國王死,民饑。」十月,太白犯哭星。占曰:「人主有哭泣之聲。」自後六宮多喪,公主薨亡,天子舉哀相系。歲大旱,民饑。

  大明四年正月,月奄氐。占曰:「大將死。」又犯房北第二星。占曰:「有亂臣謀其主。」二月,有赤氣,長一尺餘,在太白帝坐北。占曰:「兵起,臣欲謀其君。」五月,月入太微。占曰:「有反臣,大臣死。」六月,太白犯井鉞。占曰:「兵起,斧鉞用,大臣誅。」月犯心前星。占曰:「有亂臣,太子惡之。」月入南斗魁中。占曰:「大人憂,女主惡之。」七月,歲星犯積屍。占曰:「大臣誅。」十二月,月犯心中央大星。占曰:「大人憂。」十二月,通天有雲,西及東北並生,合八所,並長四尺,乍沒乍見,尋消盡。占曰:「天下有兵。」十二月,月犯箕東北星,女主惡之。明年,雍州刺史海陵王休茂反。太白犯東井,雍州兵亂之應也。

  大明五年正月,歲星犯輿鬼積屍。占曰:「大臣誅,主有憂,財寶散。」月入南斗魁中。占曰:「大人憂,天下有兵。」火、土同在須女。占曰:「女主惡之。」三月,月掩軒轅。占曰:「女主惡之。」有流星數千萬,或長或短,或大或小,並西行,至曉而止。占曰:「人君惡之,民流亡。」四月,太白犯東井北轅。占曰:「大臣為亂,斧鉞用。」太白犯輿鬼。占曰:「大臣誅,斧鉞用,人主憂。」六月,有流星白色,大如甌,出王良,西南行,沒天市中,尾長數十丈,沒後餘光良久。占曰:「天下亂。」八月,熒惑入東井。占曰:「大臣當之。」十月,歲星犯太微上將星。太白入亢,犯南第二星。占曰:「上將有憂,輔臣有誅者,人君惡之。」十月,太白入氐中,熒惑入井中。占曰:「王者亡地,大赦,兵起,為饑。」月入太微,掩西蕃上將,犯歲星。占曰:「有反臣死。」大星大如鬥,出柳北行,尾十餘丈,入紫宮沒,尾後餘光良久乃滅。占曰:「天下凶,有兵喪,天下惡之。」十一月,月掩心前星,又犯大星。占曰:「大人憂,兵起,大旱。」十二月,太白犯西建中央星。占曰:「大臣相譖。」月犯左角。占曰:「天子惡之。」後三年,孝武帝、文穆皇后相系崩;嗣主即位一年,誅滅宰輔將相,虐戮朝臣,禍及宗室,因自受害。

  大明六年正月,月在張,犯歲星。占曰:「民饑流亡。」月犯心後星。占曰:「庶子惡之。」二月,月掩左角。占曰:「天子惡之。」三月,熒惑入輿鬼。占曰:「有兵,大臣誅,天下多疾疫。」五月,月在張,又入太微,犯熒惑。占曰:「國主不安,女主憂。」火犯木在翼。占曰:「為饑,為旱,近臣大臣謀主。」有星前赤後白,大如甌,尾長十餘丈,出東壁北,西行沒天市,啾啾有聲。占曰:「其下有兵,天下亂。」月掩昴七星。占曰:「貴臣誅,天子破匈奴,胡主死。」歲星犯上將。占曰:「輔臣誅,上將憂。」六月,月入太微,犯右執法。占曰:「人主不安,天下大驚,主不吉,執法誅。」月犯心後星。占曰:「庶子惡之。」七月,月犯箕。占曰:「女主惡之。」八月,月入南斗魁中。占曰:「大臣誅,斧鉞用,吳、越有憂。」明年,揚、南徐州大旱,田穀不收,民流死亡。自後三年,帝后仍崩,宰輔及尚書令僕誅戮,索虜主死,新安王兄弟受害,司徒豫章王子尚薨,羽林兵入三吳討叛逆。

  大明七年正月夜,通天薄雲,四方合有八氣,蒼白色,長二三丈,乍見乍沒,名刀星。占曰:「天下有兵。」三月,月犯心後星。占曰:「庶子惡之。」四月,火犯金,在婁。占曰:「有喪,有兵,大戰。」六月,月犯箕。占曰:「女主惡之。」太白入東井。占曰:「大臣當之。」太白犯東井。占曰:「大臣為亂,斧鉞用。」七月,熒惑入東井。占曰:「兵起,大將當之。」月入南斗魁,犯第二星。占曰:「大人憂,吳郡當之。」太白犯輿鬼。占曰:「兵起,大將誅,人主憂,財帛出。」八月,月入哭星中間,太白犯軒轅少微星。占曰:「人主憂,哭泣之聲,民饑流亡。」太白入太微。占曰:「近臣起兵,國不安。」熒惑犯鬼,太白犯右執法。占曰:「大臣誅。」十月,金水相犯。占曰:「天下饑。」熒惑守軒轅第二星。占曰:「宮中憂,有哀。」十一月,歲星入氐。占曰:「諸侯人君有入宮者。」十二月,月犯五車。占曰:「天庫兵動。」後二年,帝后崩,大臣將相誅滅,皇子被害,皇太后崩,四方兵起,分遺諸軍推鋒外討。

  大明八年正月,月掩輿鬼。占曰:「大臣誅。」月入南斗魁中,掩第二星。占曰:「大人憂,女主惡之。」二月,月犯南斗第四星,入魁中。占曰:「大人有憂,女主當之。豫章受災。」四月,月入南斗魁中,犯第三星。占曰:「大人有憂,女主惡之。丹陽當之。」太白入東井,入太微,犯執法。占曰:「執法誅,近臣起兵,國不安。」六月,歲星犯氐。占曰:「歲大饑。」有流星大如五鬥甌,赤色有光,照見人面,尾長一丈餘,從參北東行,直下經東井,過南河,沒。占曰:「民饑,吳、越有兵。」七月,歲星入氐。十月,太白守房。占曰:「有兵,大喪。」月掩食房。占曰:「有喪,大饑。」此後國仍有大喪,丹陽尹顏師伯、豫章王子尚死。明年,昭太后崩,四方賊起,王師水陸征伐,義興晉陵縣大戰,殺傷千計。

  前廢帝永光元年正月丁酉,太白掩牽牛。牽牛,越分。其月庚申,月在虛宿,犯太白。虛,齊地。二月甲申,月入南斗。南斗,揚州分野,又為貴臣。三月庚子,月入輿鬼,犯積屍。輿鬼,主斬戮。六月庚午,熒惑入東井。東井,雍州分。其月壬午,有大流星,前赤後白,入紫宮。景和元年九月丁酉,熒惑入軒轅,在女主大星北。十月,熒惑入太微,犯西上將。十一月丁未,太白犯哭星。其月乙卯,月犯心,心為天王。其年,太宰江夏王義恭、尚書令柳元景、尚書僕射顏師伯等並誅。太尉沈慶之薨。廬陵王敬先、南平王敬猷、南安侯敬淵並賜死。廢帝殞。明年,會稽太守尋陽王子房、廣州刺史袁曇遠、雍州刺史袁顗、青州刺史沈文秀並反。昭太后崩。

  明帝泰始元年十二月己巳,太白入羽林。占曰:「羽林兵動。」乙亥,白氣入紫宮。占曰:「有喪事。」明年,羽林兵出討。昭太后崩。

  泰始二年正月甲午,熒惑逆行在屏西南。占曰:「有兵在中。」其月丙申,月暈五車,通畢、昴。占曰:「女主惡之。」其月庚子,月犯輿鬼。占曰:「將軍死。」其月甲寅,流星從五車出,至紫宮西蕃沒。占曰:「有兵。」其月丙辰,黑氣貫宿。占曰:「王侯有歸骨者。」三月乙未,有流星大小西行,不可稱數,至曉乃息。占曰:「民流之象。」四月壬午,熒惑入太微,犯右執法。月在丙子,歲星晝見南斗度中。占曰:「其國有軍容,大敗。」其月己卯,竟夜有流星百餘西南行,一大如甌,尾長丈餘,黑色,從河鼓出。又曰:「有兵。」其月壬午,太白在月南並出東方,為犯。占曰:「有破軍死將,王者亡地。」七月甲午,月犯心。心為宋地。其月丙午,月犯南斗。占曰:「大臣誅。」其月乙卯,熒惑犯氐。氐,兗州分野。十月辛巳,太白入氐。占曰:「春穀貴。」十一月癸巳,太白犯房。占曰:「牛多死。」其年,四方反叛,內兵大出,六師親戎。昭太后崩。大將殷孝祖為南賊所殺。尚書右僕射蔡興宗以熒惑犯右執法,自解,不許。九月,諸方反者皆平,多有歸降者。後失淮北四州地,彭城、兗州並為虜所沒,民流之驗也。彭城,宋分也。是春,穀貴民饑。明年,牛多疾死,詔太官停宰牛。

  泰始三年六月甲辰,月犯東井。占曰:「軍將死。」熒惑犯輿鬼。占曰:「金錢散。」又曰:「不出六十日,必大赦。」八月癸卯,天子以皇后六宮衣服金釵雜物賜北征將士。明年二月,護軍王玄謨薨。

  泰始四年六月壬寅,太白犯輿鬼。占曰:「民大疾,死不收。」其年,普天大疫。

  泰始五年二月丙戌,月犯左角。占曰:「三年天子惡之。」三月庚申,月犯建星。占曰:「易相。」十月壬午,月犯畢。占曰:「天子用法,誅罰急,貴人有死者。」其月丙申,太白犯亢。占曰:「收斂國兵以備北方。」其年冬,建安王休仁解揚州,桂陽王休範為揚州。揚州牧前後常宰相居之,易相之驗也。七年,晉平王休祐、建安王休仁並見殺。時失淮北,立戍以備防北虜。後三年,宮車晏駕。

  泰始六年正月辛巳,月犯左角,同前占。八月壬辰,熒惑犯南斗。南斗,吳分。十一月乙亥,月犯東北轅。占曰:「大人當之。」又曰:「大臣有誅者。」二年,殺揚州刺史王景文。宮車晏駕。

  後廢帝元徽三年七月丙申,太白入角,犯歲星。占曰:「角為天門,國將有兵事。」占,于角太白與木星會,殺軍在外,破軍殺將。其月丁巳,太白入氐。氐為天子宿宮,太白兵凶之星。八月己巳,太白犯房北頭第二星。占曰:「王失德。」九月癸卯,太白犯南斗第三星。占曰:「大人當之,國易政。」十月丙戌,歲星入氐。占曰:「諸侯人君有來入宮者。」十一月庚戌,月入太微,奄屏西南星。占曰:「貴者失勢。」四年七月,建平王景素據京口反。時廢主凶慝無度,五年七月殞,安成王入篡皇阼。三年,齊受禪。

  元徽四年三月乙巳,月犯房北頭第一星,進犯鍵閉星。占曰:「有謀伏甲兵在宗廟中,天子不可出宮下堂,多暴事。」九月甲辰,填星犯太微西蕃。占曰:「立王。」一曰:「徙王。」又曰:「大人憂。」時廢帝出入無度,卒以此殞,安成王立。

  元徽五年正月戊申,月犯南斗第五星。與前同占。四月丁巳,熒惑犯輿鬼西北星。占曰:「大人憂,近期六十日,遠期六百日。」又曰:「人君惡之。」其月丙子,太白犯輿鬼西北星。占曰:「大赦。」五月戊申,太白晝見午上,光明異常。占曰:「更姓。」六月壬戌,月犯鉤鈐星。占曰:「有大令。」其月乙丑,月犯南斗第四星。與前同占。七月,廢帝殞,大赦天下。後二年,齊受禪。

  順帝升明元年八月庚申,月入南斗,犯第三星,與前同占。九月丁亥,太白在翼,晝見經天。占曰:「更姓。」閏十二月癸卯夜,月奄南斗第四星,與前同占。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01:44 PM , Processed in 0.02386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