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52|回復: 0

魏書 - 天象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6-27 16:09: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志第一

天象一之一

  夫在天成象,聖人是觀,日月五星,象之著者,變常舛度,征咎隨焉。然則明晦暈蝕,疾餘犯守,飛流欻起,彗孛不恆,或皇靈降臨,示譴以戒下,或王化有虧,感達於天路。《易》稱「天垂象,見吉凶」,「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書》曰「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是故有國有家者之所祗畏也。百王興廢之驗,萬國禍福之來,兆勤雖微,岡不必至,著於前載,不可得而備舉也。班史以日暈五星之屬列《天文志》,薄蝕彗孛之比入《五行說》。七曜一也,而分為二《志》,故陸機雲學者所疑也。今以在天諸異鹹入天象,其應徵符合,隨而條載,無所顯驗則闕之雲。

  太祖天興五年八月,天鳴。

  六年九月,天鳴。

  皇始二年十月壬辰,日暈,有佩璚。占曰「兵起」。天興元年九月,烏丸張超收合亡命,眾党三千餘家,據渤海之南皮,自號征東大將軍、烏丸王,鈔掠諸郡。詔將軍庚岳討之。

  天興三年六月庚辰朔,日有蝕之。占曰「外國侵,土地分」。五年五月,姚興遣其弟義陽公平率眾四萬來侵平陽,乾壁為平所陷。

  六年四月癸巳朔,日有蝕之。占曰「兵稍出」。十月,太祖詔將軍伊謂率騎二萬北襲高車,大破之。

  天賜五年七月戊戌朔,日有蝕之。占曰「後死」。六年七月,夫人劉氏薨,後諡為宣穆皇后。

  太宗神瑞二年八月庚辰晦,日有蝕之。

  世祖始光四年六月癸卯朔,是有蝕之。占曰「諸侯非其人」。神?元年二月,司空奚斤、監軍侍御史安頡討赫連昌,擒之於安定。其餘眾立昌弟定為主,走還平涼,斤追之,為定所擒。將軍丘堆棄甲與守將高涼王禮東走蒲阪,世祖怒,斬堆。

  神?元年十一月乙未朔,日有蝕之。

  太延元年正月己未朔,日有蝕之。

  四年十一月丁卯朔,日有蝕之。

  太平真君元年四月戊午朔,日有蝕之。

  三年八月甲戌晦,日有蝕之。

  六年六月戊子朔,日有蝕之。占曰「有九族夷滅」。七年正月戊辰,世祖車駕次東雍州。庚午,圍薛永宗營壘。永宗出戰,大敗,六軍乘之,永宗眾潰,斬永宗,男女無少長皆赴汾水而死。

  七年六月癸未朔,日有蝕之。占曰「不臣欲殺」。八年三月,河西王沮渠牧犍謀反,伏誅。

  十年夏四月丙申朔,日有蝕之。

  六月庚寅朔,日有蝕之。占曰「將相誅」。十一年六月已亥,誅司徒崔浩。

  十一年十二月辛未,日南北有珥。

  高宗興安元年十一月己卯,日出赤如血。

  二年三月,日暈。

  興光元年七月丙申朔,日有蝕之。

  和平元年九月庚申朔,日有蝕之。

  三年二月壬子朔,日有蝕之。占曰「有白衣之會」。六年五月癸卯,高宗崩。

  顯祖皇興元年十月己卯朔,日有蝕之。

  二年四月丙子朔,日有蝕之。占曰「將誅」。四年十月,誅濟南王慕容白曜。

  十月癸酉朔,日有蝕之。占曰「尊後有憂」。三年,夫人李氏薨,後諡思皇后。

  三年十月丁酉朔,日有蝕之。

  高祖延興元年十二月癸卯,日有蝕之。占曰「有兵」。二年正月乙卯,統萬鎮胡民相率北叛,遣甯南將軍、交阯公韓拔等滅之。

  三年十二月癸卯朔,日有蝕之。

  四年正月癸酉朔,日有蝕之。占曰「有崩主,天下改服。有大臣死」。五年十二月己醜,征北大將軍城陽王壽薨。六年六月辛未,顯祖崩。

  七月丙寅,日有背珥。

  五年正月丁酉,白虹貫日,直珥一。

  承明元年三月辛卯,日暈五重,有二珥。

  太和元年冬十月辛亥朔,日有蝕之。

  二年正月辛亥,日暈,東西有珥。

  二月乙酉晦,日有蝕之。占曰「有欲反者,近三月,遠三年」。四年正月癸卯,洮陽羌叛,枹罕鎮將討平之。

  九月乙巳朔,日有蝕之。占曰:「東邦發兵」。四年十月丁未,蘭陵民桓富殺其縣令,與昌慮桓和北連太山群盜張和顏等,聚黨保五固,推司馬朗之為主,詔淮陽王尉元等討之。

  三年春正月癸醜,日暈,東西有珥,有佩戟一重,北有偃戟四重,後有白氣貫日珥,狀如車輪。京師不見,雍州以聞。

  三月癸卯朔,日有蝕之。占曰「大臣誅」。四月,雍州刺史宜都王目辰有罪,賜死。

  四年正月辛酉,日東西有珥,北有佩,日暈貫兩珥。

  五年正月庚辰,日暈,東西有珥;南北並白氣,長一丈,廣二尺許;北有連環暈。又貫珥內,複有直氣,長三丈許,內黃,中青,外白。暈乍成,散,乃滅。

  七月庚申朔,日有蝕之。

  七年十二月乙巳朔,日有蝕之。

  八年正月戊寅,有白氣貫日。占曰「近臣亂」。十年三月丁亥,中散梁眾保等謀反,伏誅。

  十一年十一月丁亥,日失色。

  十二年三月戊戌,白虹貫日。

  十三年二月乙亥朔,日十五分蝕八。占曰「有白衣之會」。十一月己未,安豐王猛薨。

  十四年二月已巳朔未時,雲氣班駁,日十五分蝕一。占曰「有白衣之會」。九月癸醜,文明太皇太后馮氏崩。

  十五年正月癸亥晦,日有蝕之。占曰「王者將兵,天下擾動」。十七年六月丙戌,高祖南伐。

  十七年六月庚辰朔,日有蝕之。

  十八年五月甲戌朔,日有蝕之。

  二十年九月庚寅晦,日有蝕之。

  二十三年六月已卯,日中有黑氣。占曰「內有逆謀」。八月癸亥,南徐州刺史沈陵南叛。

  十二月甲申,日中有黑氣,大如桃。

  世宗景明元年正月辛醜朔,日有蝕之。

  七月己亥朔,日有蝕之。

  二年四月癸酉,日自午及未再暈,內黃外白。

  七月癸巳朔,日有蝕之。

  八月戊辰,日赤無光,中有黑子一。

  三年正月乙巳,日中有黑氣如鵝子,申酉複見,又有二黑氣橫貫日。

  二月辛卯,日中有黑氣,大如鵝子。

  七月丁巳朔,日有蝕之。

  正始元年十二月丙戌,黑所貫日。壬子,日有冠珥,內黃外青。占曰「天下喜」。三年正月丁卯,皇子生,大赦天下。

  三年二月甲辰,日左右有珥,內赤外黃。辛亥,日暈,外白內黃。

  十月乙巳,日赤無光。

  十二月乙卯,日暈,內黃外青,東西有珥,北有背。巳時,白虹貫日。

  永平元年三月己酉,日南北有珥,外青內黃,暈不匝;西北有直氣,長尺餘;北有白虹貫日。

  八月壬子朔,日有蝕之。

  二年八月丙午朔,日有蝕之。丁卯旦,日旁有黑氣,形如月,從東南來沖日。如此者一辰,乃滅。

  三年二月甲子,日中有黑氣二。

  十二月乙未,日交暈,中赤外黃,東西有珥,南北白暈貫日,皆匝。

  四年十一月癸卯,日中有黑氣二,大如桃。占曰「天子崩」。延昌四年正月丁巳,世宗升遐。

  十二月壬戌朔,日有蝕之。在牛四度。占曰「其國叛兵發」。延昌二年二月庚辰,蕭衍郁洲民徐玄明等斬送衍鎮北將軍、青冀二州刺史張稷首,以州內附。

  延昌元年二月甲戌至於辛巳,日初出及將沒,赤白無光明。

  五月己未晦,日十五分蝕九。占曰「大旱,民流千里」。二年春,京師民饑,死者數萬口。

  二年閏月辛亥,日中有黑氣。占曰「內有逆謀」。三年十一月丁巳,幽州沙門劉僧紹聚眾反,自號淨居國明法王,州郡捕斬之。

  五月甲寅朔,日有蝕之,京師不見,恆州以聞。

  三年三月庚申,日交暈,其色內赤黃,外青白;南北有佩,可長二丈許,內赤黃,外青白;西有白暈貫日。又日東有一抱,長二丈許,內赤黃,外青。

  肅宗熙平元年三月戊辰朔,日有蝕之。丁醜,日出無光,至於酉時。占曰「兵起」。神龜元年正月,秦州羌反;二月己酉,東益州氐反;七月,河州民卻鐵忽聚眾反,自稱水池王。

  四月甲辰卯時,日暈幣;西有一背,內赤外黃;南北有珥,內赤外黃;漸滅。

  十二月己酉,日暈,北有一抱,內赤外白,兩傍有珥,北有白虹貫日。

  神龜元年三月丁醜,白虹貫日。占曰「天下有來臣之眾,不三年」。十一月乙酉,蠕蠕莫緣梁賀侯豆率男女七百口來降。

  二年正月辛巳朔,日有蝕之。

  正光元年正月乙亥朔,日有蝕之。占曰「有大臣亡」。七月丙子,殺太傅、領太尉、清河王懌。

  二年五月丁酉,日有蝕之,夏州以聞。

  三年正月甲寅,日交暈,內赤外青,有白虹貫暈;外有直氣,長二丈許,內赤外青。

  五月壬辰朔,日有蝕之。占曰「秦邦不臣」。五年六月,秦州城人莫折大提據城反,自稱秦王。

  十月己巳,太史奏自八月已來,黃埃掩日,日出三丈,色赤如赭,無光曜。

  十一月己醜朔,日有蝕之。占曰「有小兵,在西北」。四年二月己卯,蠕蠕主阿那瑰率眾犯塞。

  四年十一月癸未朔,日有蝕之。

  五年閏月乙酉,日暈,內赤外青;南有珥,上有一抱兩背,內赤外青。

  三月丁卯,日暈三重,外青內赤。占曰「有謀其主」。孝昌元年正月庚申,徐州刺史元法僧據城反,自稱宋王。

  十二月丙申,日暈,南北有珥,上有兩抱一背。

  孝昌元年十二月丙戌,白虹刺日不過,虹中有一背。占曰:有臣背其主」,一曰「有反城」。二年九月己卯,東豫州刺史元慶和據城南叛。

  三年十一月戊寅辰時,日暈,東面不合,其色內赤外黃;東西有珥,內赤外黃;西北去暈一尺餘,有一背,長二丈餘,廣三尺許,內赤外黃。

  莊帝永安二年三月甲戌未時,日暈三重,內黃赤,外青白,暈東西兩處不合,其狀如抱。

  五月辛酉,日暈,東西兩處不合。辛未申時,日南有珥;去一尺餘有一背,長三丈許,廣五尺餘,內赤外青。

  七月丙寅,直東去日三尺許有一背,長二丈餘,內赤外青。半食頃,從北頭漸滅至半,須臾還如初見,內赤外青,其色分炳。

  十月己酉朔,日從地下蝕出,十五分蝕七,虧從西南角起。占曰「西夷欲殺,後有大兵,必西行」。三年四月丁卯,雍州刺史爾朱天光討擒萬俟醜奴、蕭寶夤於安定,送京師斬之。

  三年五月戊戌辰時,日暈幣,內赤外白,暈內有兩珥;西有白虹貫日;東北有一背,內赤外青;南有一背,內赤外青;東有一抱,內青外赤。京師不見,青州表聞。

  六月辛醜,日暈,白虹貫日。

  前廢帝普泰元年三月丁亥,日月並赤赭色,天地溷濁。

  六月己亥朔,日蝕從西南角起,雲陰不見,定相二州表聞。占曰「主弱,小人持政」。時爾朱世隆兄弟專擅威福。

  後廢帝中興二年二月辛醜辰時,日暈,東西不合,其色同內赤外青;南北有珥;西北去暈一尺餘有一背,長二丈許,可廣三尺,內赤外青。

  十一月,日暈再重;上有背,長三丈餘,內青外赤。

  出帝太昌元年五月,日暈再重;上有兩背,一尺許。癸醜午時,日南有珥;去日一尺餘有一背,長三丈許,廣五尺,內赤外青。

  十月辛酉朔,日從地下蝕出,虧從西南角起。占曰「有兵大行」。永熙二年正月甲午,齊獻武王自晉陽出討爾朱兆。丁酉,大破之於赤洪嶺,兆遁走自殺。

  永熙二年四月巳未朔,日有蝕之,在丙,虧從正南起。占曰「君陰謀」。三年五月辛卯,出帝為斛斯椿等諸佞關構,猜於齊獻武王,托討蕭衍,盛暑徵發河南諸州之兵,天下怪惡之。語在《斛斯椿傳》。

  三年四月癸醜,日有蝕之。占曰「有亂殺天子者」。七月丁未,出帝為斛斯椿等迫脅,遂出於長安。

  孝靜元象元年春正月辛醜朔,日有蝕之。占曰「大臣死」。八月辛卯,司徒公高敖曹戰歿於河陰。六月己醜,日暈一重,有兩珥;上有背,長二丈餘。十一月己巳辰時,日暈,南面不合,東西有珥、背;有白虹,至珥不徹。

  二年二月己醜巳時,日暈幣,白虹貫日不徹。

  興和二年閏月丁醜朔,日有蝕之。占曰「有小兵」。七月癸巳,元寶炬廣豫二州行台趙繼宗、南青州刺史崔康寇陽翟,鎮將擊走之。

  武定三年冬十一月壬申,日暈兩重,東南角不合;西南、東北有珥;西北有兩重背;東北、西北有白氣,並有兩珥;中間有一白氣,東西橫至珥。

  十二月乙酉,竟天微有白雲,日暈,東南角不合;西南、東北有珥;西北有一背,去日一尺。

  五年正月己亥朔,日有蝕之,從西南角起。占曰「不有崩喪,必有臣亡,天下改服」。丙午,齊獻武王薨。

  三月辛醜,日暈幣,西北交暈貫日,並有一珥一抱。

  六年七月庚寅朔,日有蝕之。虧從西北角起。
 樓主| 發表於 2009-6-27 16:11:04 | 顯示全部樓層
志第二

天象一之二

  太祖皇始二年六月庚戌,月掩太白,在端門外。占曰「國受兵」。九月,慕容賀驎率三萬餘人出寇新市。十月,太祖破之於義台塢,斬首九千餘級。

  天興元年十一月丁醜,月犯東上相。

  二年五月辛酉,月掩東上相

  八月壬辰,月犯牽牛。占曰「國有憂」。三年二月丁亥,皇子聰薨。

  三年三月乙丑,月犯鎮星,在牽牛。

  七月己未,月犯鎮星,在牽牛。辛酉,月犯哭星。

  四年三月甲子,月生齒。占曰「有賊臣」。五年十一月,秀容胡帥、前平原太守劉曜聚眾為盜,遣騎誅之。

  七月丁卯,月犯天關。

  十月甲子,月犯東次相。

  五年四月辛醜,月掩辰星,在東井。

  五月丙申,月犯太微。

  七月己亥,月犯歲星,在左角。

  十月戊申,月暈左角。時帝討姚興弟平于乾壁,克之。太史令晁崇奏角蟲將死,上慮牛疫,乃命諸軍並重焚車。丙戌,車駕北引。牛大疫,死者十八九,官車所馭巨犗數百,同日斃於路側,首尾相屬。麋鹿亦多死。乙卯,月犯太微。占曰「貴人憂」。六年七月,鎮西大將軍、司隸校尉、毗陵王順有罪,以王還第

  十二月庚申,月與太白同入羽林。

  六年正月,月掩氐西南星。

  六月甲辰,月掩北斗魁第四星。

  十月乙巳,月犯軒轅第四星。

  十一月辛巳,月犯熒惑。

  天賜元年二月甲辰,月掩歲星,在角。占曰「天下兵起」。三年四月,蠕蠕寇邊,夜召兵將,旦,賊走乃罷。

  四月甲午,月掩軒轅第四星。占曰「女主惡之」六年七月,夫人劉氏薨,後諡宣穆皇后。

  五月壬申,月掩鬥魁第二星。

  二年三月壬辰,月掩左執法。丁酉,月掩心前星。

  四月己卯,月犯鎮星,在東壁。占曰「貴人死」。四年五月,常山王遵有罪,賜死。

  七月己未,月掩鎮星。

  八月丁巳,月犯鬥第一星。占曰「大臣憂」。三年七月,太尉穆崇薨。

  十月丁巳,月掩鎮星,在營室。

  三年二月己醜,月犯心後星。

  四月癸醜,月犯太微西上將。己未,月犯房南第二星。占曰「將相有憂」。四年五月,誅定陵公和跋。

  五月癸未,月犯左角,占曰「左將軍死」。六年三月,左將軍、曲陽侯元素延死。

  十二月丙午,月掩太白,在危。

  四年二月庚申,月掩心後星。

  五年五月丁未,月掩鬥第二星。占曰「大人憂」。六年十月戊辰,太祖崩。

  太宗永興元年二月甲子,月犯昂。占曰「胡不安,天子破匈奴」。二年五月,太守討蠕蠕社侖,社侖遁走。

  九月壬寅,月犯昴。

  閏月丁酉,月犯昴。

  二年三月丁卯,月掩房南第二星,又掩鬥第五星。

  五月甲子,月掩鬥第五星。己亥,月醃昂。

  六月己醜,月犯房南第二星。

  七月乙亥,月犯輿鬼。

  八月甲申,月犯心前星。

  三年六月庚子,月犯歲星,在畢。占曰「有邊兵」。五年四月,上党民勞聰、士臻群聚為盜,殺太守令長,相率外奔。

  八月乙未,月犯歲星,在參。

  四年春正月壬戌,月行畢,蝕歲星。癸亥,月掩房北第二星。

  閏月庚申,月行昴,犯熒惑。

  七月,月蝕熒惑。

  八月戊申,月犯泣星。

  十月辛亥,月掩天關。占曰「有兵」。五年六月,濩澤民劉逸,自號征東將軍、三巴王,署置官屬,攻逼建興郡,元城侯元屈等討平之。

  五年三月戊辰,月行參,犯太白。

  四月癸卯,月暈翼、軫、角。

  七月庚午,月掩鉤鈐。占曰「喉舌臣憂」。五年三月,散騎常侍王洛兒卒。

  八月庚申,月犯太白。占曰「憂兵」。神瑞元年二月,赫連屈丐入寇河東,殺掠吏民,三城護軍張昌等要擊走之。

  九月己醜,月犯左角。占曰「天下有兵」。神瑞元年十二月,蠕蠕犯塞。

  十月乙巳,月犯畢。占曰「貴人有死者」。泰常元年三月,長樂王處文薨。

  十一月丙戌,月蝕房第一星。

  十二月甲辰,月三暈東井。

  神瑞元年正月丁卯,月犯畢。占曰「貴人有死者」。泰常元年四月庚申,河間王修薨。

  二月戊申,月蝕房第一星。

  三月壬申,月蝕左角。

  五月壬寅,月犯牽牛南星。

  六月丙申,月掩氐。

  七月庚辰,月犯天關。

  八月丁酉,月蝕牽牛中大星。己酉,月犯西鹹,占曰「有陰謀」。神瑞二年三月,河西饑胡屯聚上党,推白亞栗斯為盟主,號大單于,稱建平元年。四月,詔將軍公孫表等五將討之。

  二年三月丁巳,月入畢。占曰「天下兵起」。泰常元年三月,常山民霍季自言名載圖讖,持一黑石,以為天賜玉印,誑惑聚黨,入山為盜,州郡捕斬之。

  四月已卯,月犯畢陽星。

  七月辛醜,月犯畢。占曰「貴人有死者」。泰常元年十二月,南陽王良薨。

  八月壬子,月犯氐。

  十月甲子,月暈畢。

  十一月,月暈軒轅。戊午,月犯畢陽星。

  泰常元年五月甲申,月犯歲星,在角。

  六月己巳,月犯畢。占曰「貴人死」。二年十月,豫章王夔薨。

  七月,月犯牛。

  十月丙戌,月入畢。占曰:有邊兵」。二年二月,司馬德宗譙王司馬文思自江東遣使詣闕上書,請軍討劉裕,太宗詔司徒長孫嵩率諸將邀擊之。

  二年五月丙子,月犯軒轅。

  八月己酉,月犯牽牛。占曰「其地有憂」。三年,司馬德宗死。丁卯,月犯太微。

  十一月癸未,月犯東井南轅西頭第一星。占曰「諸侯貴人死」,一曰「有水」。三年八月,雁門、河內大雨水,複其租稅。五年三月,南陽王意文薨。

  二年正月戊申,月犯輿鬼、積屍。己酉,月犯軒轅、爟星。占曰「女主有憂」。五年六月丁卯,貴嬪杜氏薨,後諡密皇后。

  四月壬申,月犯鎮星,在張。

  五月癸亥,月犯太白于東井。

  七月丁巳,月犯東井。

  九月丙寅,月犯熒惑,在張、翼。

  十一月庚申,月犯太白,在鬥。

  十二月庚辰,月犯熒惑於太微。

  四年正月丙午,月犯太微。

  三月壬寅,月犯太微。

  五月丙申,月犯太微。占曰「人君憂」。八年十一月,太宗崩。

  十二月丁巳,月犯太白,入羽林。

  五年十一月辛亥,月蝕熒惑,在亢。占曰「韓鄭地大敗」。八年九月,劉義符潁川太守李元德竊入許昌,太宗詔交阯侯周幾擊之,元德遁走。

  六年二月己亥,月蝕南斗杓星。

  五月丙辰,月暈,在角亢。

  七年正月丁卯,月犯南斗。占曰「大臣憂」。三月,河南王曜薨。

  三月壬戌,月犯南斗。

  五月丙午,月犯軒轅。

  六月辛巳,月犯房。占曰「將相有憂」。八年六月己亥,太尉、宜都公穆觀薨。

  世祖始光元年正月壬午,月犯心中央大星。

  二年三月丙子,月犯熒惑,在虛。

  十二月丁酉,月犯軒轅。

  神?三年夏四月壬戌,月犯軒轅。

  六月,月犯歲星。

  四年十月丙辰,月掩天關。占曰「有兵」。延和元年七月,世祖討馮文通于和龍。

  十二月,月犯房、鉤鈐。

  延和元年三月,月犯軒轅。

  四月,月犯左角。占曰「天下有兵」。二年二月,征西將軍金崖與安定鎮將延普及涇州刺史狄子玉為權,舉兵攻普,不克,退保胡空穀,驅掠平民,據險自固。世祖詔平西將軍、安定鎮將陸俟討獲之。

  五月,月犯軒轅,掩南斗第六星。

  七月丙午,月蝕左角。

  三年二月庚午,月犯畢口而出,月暈昴、五車及參。占曰「貴人死」。五月甲子,陰平王求薨。

  閏月己醜,月入東井,犯太白。占曰「憂兵」。七月辛巳,世祖行幸隰城,命諸軍討山胡白龍於西河,克之。

  太延元年五月壬子,月犯右執法。占曰「執法有憂」。十月,尚書左僕射安原謀反,伏誅。

  十月丙午,月犯右執法。

  二年正月庚午,月犯熒惑。占曰「貴人死」。三年正月癸未,征東大將軍、中山王纂薨。

  二月,月犯太微東蕃第一星。

  三月癸亥,月犯太微右執法,又犯上相。占曰「將相有免者」。真君二年三月庚戌,新興王俊、略陽王羯兒有罪,並黜為公。

  三年正月,月犯東井。占曰「將相死」。戊子,太尉、北平王長孫嵩薨;乙巳,鎮南大將軍、丹陽王叔孫建薨。

  九月丙申,月暈太微。

  十一月戊戌,月掩太白。

  四年四月巳卯,月犯氐。

  十一月丁未,月犯東井。占曰「將軍死」。真君二年九月戊戌,撫軍大將軍、永昌王健薨。

  五年六月甲午朔,月見西方。

  七月,月掩鎮星。

  真君元年十二月,月犯太微。

  二年六月壬子朔,月見西方。

  三年三月癸未,月犯太白。占曰「憂兵」。四年正月,征西將軍皮豹子等大破劉義隆將于樂鄉。擒其將王奐之、王長卿等。

  五年五月甲辰,月犯心後星。

  六年四月,月犯心。占曰「有亡國」。是月,征西大將軍、高涼王那討吐谷渾慕利延于陰平。軍到曼頭城,慕利延驅其部落西渡流沙,那急追之,故西秦王慕璝世子被囊逆軍距戰,那擊破之。慕利延遂西入於闐。

  七年八月癸卯,月犯熒惑,又犯軒轅。

  十一月,月犯軒轅。

  八年正月庚午,月犯心大星。

  九年正月,月犯歲星。

  十一年正月甲子,月入羽林。

  正平元年正月,月入羽林。

  高宗太安四年正月己未,月入太微,犯西蕃。

  三月,月犯五諸侯。

  六月癸酉朔,月生西方。

  八月,月入南斗。

  九月,月犯軒轅。

  十二月,月犯氐。

  五年正月,月掩軒轅,又掩氐東南星。

  六月,月犯心前星。

  十二月,月犯左執法。占曰「大臣有憂」。和平二年四月,侍中、征東大將軍、河東王閭毗薨。

  和平元年正月丁未,月入南斗。

  三月,月掩軒轅。占曰「女主惡之」。四月,保皇太后常氏崩。

  六月戊子,月犯心前星。

  十一月壬辰,月犯右執法。

  二年正月,月犯心後星。

  九月,月犯心大星。

  三年三月壬寅,月犯心後星。

  八月,月犯哭星。

  四年四月,月掩軒轅、女禦星。

  五年二月甲申,月入南斗魁中,犯第三星。

  三月庚子,月入輿鬼、積屍。

  六年七月,月犯心前星。

  九月,月犯軒轅右角。

  顯祖天安元年六月甲辰,月犯東井。

  十月癸巳,月掩東井。

  皇興元年正月丙辰,月犯東井北轅東頭第三星。

  八月辛酉,月蝕東井南轅第二星。占曰「有將死」。三年正月,司空、平昌公和其奴薨。

  十月癸巳,月在參蝕。

  二年四月丙辰,月犯牽牛中星。

  三年十二月乙酉,月犯氐。

  五年七月辛巳,月犯東井。

  高祖延興元年十月庚子,月入畢口。占曰「有赦」。二年正月乙卯,曲赦京師及河西,南至秦涇,西至枹罕,北至涼州及諸鎮。

  二年正月壬戌,月犯畢。占曰「天子用法」。九月辛巳,統萬鎮將、河間王閭虎皮坐貪殘賜死。

  閏月丙子,月犯東井。占曰「有水」。是年,以州鎮十一水旱,免民田租,開倉賑恤。庚子,月犯東井北轅。

  三年八月己未,月犯太微。占曰「將相有免者,期不出三年」。承明元年二月,司空、東郡王陸定國坐事免官爵。

  十二月戊午,月蝕在七星,京師不見,統萬鎮以聞。

  四年正月己卯,月犯畢。占曰「貴人死」。五年十二月,城陽王長壽薨。

  二月癸醜,月犯軒轅。甲寅,月犯歲星。占曰「饑」。太和元年正月,雲中饑,詔開倉賑恤。

  九月乙卯,月犯右執法。占曰「大臣有憂」。承明元年六月,大司馬、大將軍、安成王萬安國坐矯詔殺部長奚買奴于苑中,賜死。

  五年三月甲戌,月掩鎮星。

  八月乙亥,月掩畢。占曰「有邊兵」。太和元年正月,秦州略陽民王元壽聚眾五千餘家,自號為沖天王。二月,詔秦益二州刺史武都公尉洛侯討破元壽,獲其妻子送京師。

  十一月癸卯,月入軒轅中,蝕第三星。

  承明元年四月甲戌,月蝕尾。

  太和元年二月壬戌,月在井,暈參、南北河、五車二星、三柱、熒惑。

  三月甲午,月犯太微。

  戊辰,月蝕尾,下入濁氣不見。

  五月丁亥,月犯軒轅大星。丙午,月入太微。

  八月庚申,月入南斗,犯第三星。戊寅,月入太微,犯屏南星。

  十月乙丑,月蝕昂,京師不見,雍州以聞。占曰「貴臣誅」。是月,誅徐州刺史李訴。

  十二月癸卯,月犯南斗。

  二年六月庚辰,月犯太微東蕃南頭第一星,京師不見,定州以聞。甲申,月犯房,又犯太微。

  八月壬午,月入南斗。占曰「大臣誅」。十二月,誅南郡王李惠。

  九月庚申,陰雲開合,月在昴蝕。

  十月戊戌,月入南斗口中。占曰「大臣誅」。三年四月,雍州刺史、宜都王目辰有罪賜死。

  十一月甲子,月犯鎮星。

  十二月戊戌,月入南斗口中。

  三年正月壬子,月暈觜、參兩肩、五車五星、畢、東井。占曰「有赦」。十月,大赦天下。

  二月庚寅,月犯心。

  三月庚戌,月入南斗口中。占曰「大臣誅」。九月,定州刺史、安樂王長樂有罪,征詣京師,賜死。乙卯,月入南斗口中。

  七月癸未,月犯心。

  十月,月犯心。

  十二月丙戌,月犯太微左執法。占曰「大臣有憂」。四年正月,襄城王韓頹有罪,削爵徙邊。

  四年正月丁未,月在畢,暈參兩肩、五車、東井。丁巳,月犯心。占曰「人伐其主」。五年二月,沙門法秀謀反,伏誅。戊午,月又犯心。

  二月己卯,月犯軒轅北第二星。辛巳,月犯太微左執法。占曰「大臣有憂」。閏月,頓丘王李鍾葵有罪賜死。壬午,月蝕。乙酉,月掩熒惑。

  五年二月癸卯,月犯太微西蕃南頭第一星。

  二月甲辰,月在翼,暈東南,不幣;須妗西北有偏白暈,侵五車二星、東井、北河、北河、輿鬼、柳、北斗、紫微宮、攝提、翼星。戊戌,月犯心,京師不見,濟州以聞。

  七月戊寅,月犯昴。占曰「有白衣之會」。六年正月,任城王雲薨。

  六年正月癸亥,月在畢,暈參兩肩、五車三星胃、昴、畢,京師不見,營州以聞。己巳,月在張,犯軒轅大星。辛未,月蝕。

  五月戊申,月入南斗口中。戊寅,月犯昴。

  七月丁卯,月蝕。

  十一月辛亥朔,月寅見東方,京師不見,平州以聞。

  七年五月辛卯,月犯南斗。

  八年正月辛巳,月在畢,暈東井、歲星、觜、參兩肩、五車。

  三月己醜,月犯心。

  四月丁亥,月蝕鬥。

  癸亥,月犯昴,相州以聞。占曰「有白衣之會」。十一年五月,南平王渾薨。

  五月丁亥,月在鬥,蝕盡。占曰「饑'。十二月,詔以州鎮十五水旱民饑,遣使者循行,問所疾苦,開倉賑恤。

  九年正月丁醜,月在參,暈觜,參兩肩、東井、北可、五車三星。占曰「水」。是年,冀定數州水,民有賣男女者。

  戊申,月犯東井。占曰「貴人死」,一曰「有水」。十月,侍中、司徒、魏郡王陳建薨。是年,京師及州鎮十二水旱傷稼。

  四月丁未,月犯心。

  十一月戊寅,月蝕。

  十年十一月辛亥,月犯房。

  十一年正月丙午,月犯房鉤鈐。

  二月癸亥,月犯東井。

  三月丙申,月三暈太微。庚子,月蝕氐。占曰「糴貴」。是年,年穀不登,聽民出關就食開倉賑恤。

  六月乙丑,月犯鬥。丙寅,月犯建星。

  七月丁未,月入東井。

  八月己巳,月蝕胃。占曰「有兵」。是月,蠕蠕犯塞,遣平原王陸叡討之。

  九月戊戌,陰雲離合,月在胃蝕。

  十一月乙巳,月入氐。

  十二月戊午,月及熒惑合於東壁。甲子,月入東井,犯天關。

  十二年正月戊戌,月犯左角。

  二月壬戌,月量太微。丁卯,月犯氐。

  四月癸醜,月犯東井。占曰「將死」。九月,司徒、淮南王他薨。壬戌,月犯氐,與歲星同在氐。癸亥,月犯房。

  六月丁巳,月入氐,犯歲星。

  七月乙酉,月犯房,庚寅,月犯牽牛。庚子,月犯畢。

  九月,月蝕盡。

  十一月己未,月犯東井。丙寅,月犯左角。占曰「天下有兵」。十三年正月,蕭賾遣眾寇邊,淮陽太守王僧俊擊走之。

  十二月甲申,月犯畢,乙未,月犯氐。丙申,月犯房。

  十三年正月甲寅,月入東井。壬戌,月掩牽牛。

  二月己醜,月在角,十五分蝕七。

  三月庚申,月犯歲星。

  四月丙戌,月犯房。

  六月乙酉,月掩牽牛。乙未,月犯畢。占曰「貴人死」。十二月,司空、河東王苟頹薨。

  七月丁未,月入氏。戊申,月犯楗閉。

  八月丙戌,天有微雲,月在未蝕。占曰「有兵」。十四年四月,地豆於頻犯塞,詔征西大將軍、陽平王頤擊走之。

  九月丁巳,月掩畢。庚申,月入東井。

  十月己卯,月掩熒惑,又掩畢。丁酉,月犯楗閉。

  十二月壬午,月入東井。

  十四年二月甲戌,月犯畢。

  六月甲戌,月犯亢。

  八月乙亥,月犯牽牛。辛卯,月犯軒轅。占曰「女主當之」。九月,文明皇太后馮氏崩。

  十月壬午,月入東井。戊子,月犯太微。

  十一月戊戌,月犯鎮星。乙卯,月犯太微右執法。

  十二月庚辰,月犯軒轅。癸未,月掩太微左執法。

  十五年正月己酉,月在張蝕。

  三月丙申,月掩畢。占曰「有邊兵」。十六年八月。詔陽平王頤、右僕射陸叡督十二將、七萬騎,北討蠕蠕。

  四月庚午,月犯軒轅。癸酉,月犯太微東蕃上將。占曰「貴人憂」。六月,濟陰王鬱以貪殘賜死。癸未,月犯歲星。

  五月庚子,月掩太微左執法。占曰「大臣憂」。十七年二月,南平王霄薨。丁未,月掩建星。

  七月乙未,月犯太微東蕃,辛醜,月掩建星。癸卯,月犯牽牛。

  九月乙丑,月犯牽牛,占曰「大臣有憂」。十七年,蕭賾死。大臣疑當作吳越。

  癸未,月入太微,犯右執法。占曰「大臣憂」。十七年八月,三老、山陽郡開國公尉元薨。

  十月甲午,月犯鎮星。戊申,月犯軒轅。

  十一月乙巳,月犯畢。辛未,月入東井。

  十二月辛卯,月蝕,盡。

  十六年二月甲辰,月入氐。

  三月已卯,月入羽林。

  四月壬辰,月入太微。丙午,月入羽林。

  五月壬子。月掩南斗第六星。甲戌,月入羽林。

  六月戊子,月犯熒惑。占曰「貴人死」。十九年五月,廣川王諧薨。己醜,月入太微。丁酉,月掩建星。丁未,月入畢。占曰「有邊兵」。十九年正月,平南將軍王肅頻破蕭鸞軍于義陽,降者萬餘。

  七月甲戌,月入畢。丁醜,月犯軒轅。

  八月壬辰,月犯建星。壬寅,月犯畢。甲辰,月入東井。戊申,月犯軒轅。占曰「女主當之」。二十年七月,廢皇后馮氏。辛亥,月入太微,犯右執法。

  九月癸亥,月掩鎮星。

  十月辛卯,月入羽林。癸亥,月入東井。

  十一月甲子,月犯畢。壬申,月入太微。丁醜,月入氐。

  十二月丁酉,月在柳蝕。占曰「國有大事,兵起」。十七年八月己醜,車駕發京師南伐,步騎三十余萬。

  十七年正月己醜,月犯軒轅,壬申,月犯氐。

  三月甲午,月入太微。壬寅,月掩南斗第六星。

  四月癸醜,月入太微。占曰「大臣死」。十九年二月辛酉,司徒馮誕薨。壬寅,月入羽林。

  五月甲子,月犯南斗第六星。乙丑,月掩建星。

  六月甲午,月在女蝕。占曰「旱」。二十年,以南北州郡旱,遣侍臣循察,開倉賑恤。

  七月壬子,月入太微。占曰「有反臣」。二十年二月,恆州刺史穆泰謀反,伏誅,多所連及。丙辰,月入氏。癸未,月犯南斗第六星。庚申,月犯建星。

  八月庚寅,月犯哭星。辛卯,月入羽林。丁酉,月入畢。占曰「兵起」。十九年二月,車駕南伐鐘離。辛醜,月犯輿鬼。乙巳,月入太微,犯屏星。

  十月壬午,月犯建星。甲午,月入東井。

  十一月壬子,月犯哭星。辛酉,月犯東井前星。丁卯,月入太微。占曰「大臣死,有反臣」。二十七年四月,大將軍,宋王劉永昶薨,廣州刺史薛法護南叛。壬申,月入氐。

  十二月辛巳,月入羽林。乙未。月人太微。己亥,月入氐。

  十八年二月甲午,月入氐。

  四月庚申,月在鬥蝕。

  六月丁卯,月入東井。

  十九三月己卯,月犯軒轅。占曰「女主當之」。二十一年十月,追廢貞皇后林氏為庶人。

  二十年七月辛巳,月掩鎮星。

  十月丙午,月在畢蝕。

  二十一年三月丁酉,月犯屏星。

  四月庚午,月掩房星。

  六月丁卯,月掩鬥魁。

  十二月乙亥,月掩心。

  二十二年正月丙申,月掩軒轅,占曰「女主當之」。二十三年,詔賜皇后馮氏死。

  二月乙丑,月與歲星、熒惑合於右掖門內。丁卯,月在角蝕。占曰「天子憂」。二十三年四月,高祖崩。

  七月乙酉,月掩心。

  九月庚申,月蝕昴。

  二十三年二月壬戌,月在軫蝕。

  六月癸未,月掩房南頭第二星。甲申,月掩箕北頭弟一星。

  八月,月在壁,蝕子已上。

  十一月癸醜,月在畢,暈昴、觜、參、五車。

  十二月己卯,月掩昴。辛巳,月掩五車。

  世宗景明元年正月丙辰,月在翼蝕,十五分蝕三。

  十二月癸未,月暈太微,既而有白氣一長匹,廣二尺許,南至七星。俄而月複暈北斗大角。丁亥,月暈角、亢、房。

  二年正月甲辰,月暈井、觜、參兩肩、昴、五車。占曰「貴人死,大赦」。二月甲戌,大赦天下。五月壬子,廣陵王羽薨。

  二月丙子,月掩軒轅大星。占曰「女主憂」。正始四年十月,皇后于氏崩。癸未,月掩房南頭第二星。丙戌,月入南斗距星南三尺。占曰「吳越有憂」。十二月,蕭寶卷直後張齊玉殺寶卷。

  五月丙午,月掩心第三星。戊申,月掩鬥魁第三星。

  七月辛亥,月暈婁,內青外黃,轢昴、畢、天船、大陵、捲舌、奎、婁。

  三年正月寅,月入鬥,去魁第二星四寸許。占曰「吳越有憂」。四月,蕭衍又廢其主寶融。

  四月癸酉,月乘房南頭第二星。己亥,月暈,在角、亢、氐、房、心。

  六月戊戌,月掩南斗第二星。

  八月壬寅,月暈,外青內黃,轢昴、畢、婁、胃、五車。占曰「貴人死」。乙卯,三老元丕薨。己酉,月犯軒轅。

  十一月己巳,月蝕井,盡。

  十二月壬辰,月掩昴。占曰「有白衣之會」。正始二年四月,城陽王鸞薨。乙未,月暈參、井、鎮星。占曰「起兵」。四年,氐反,行梁州事楊椿、左將軍羊社大破之。丙申,月掩鎮星,又暈

  四年正月庚申,月暈胃、昴、參、五車。

  二月辛亥,月掩太白。

  三月辛酉,月暈軒轅、太微西垣帝坐。

  四月丙申,月掩心大星。

  五月丁卯,月在鬥,從地下蝕出,十五分蝕十二。占曰「饑」。正始四年八月,敦煌民饑,開倉賑恤。

  六月癸卯,月犯昴。占曰「有白衣之會」。永平元年三月,皇子昌薨。丁未,月掩太白。

  七月戊午,月犯房大星。壬申,月犯昴、畢、觜、參、東井、五車五星。占曰「旱,有大赦」。正始元年正月丙寅,大赦,改年。六月,詔以旱,徹樂減膳。

  十二月丁亥,月暈昴、畢、婁、胃。已未,月暈太微帝坐、軒轅。庚子,月暈房、心、亢、氐。占曰「有軍,大戰」。正始元年,荊州刺史楊大眼大破群蠻樊秀安等。

  正始元年正月乙卯,月暈胃、昴、畢、五車二星。丁巳,月暈婁、胃、昴、畢。戊戌,月暈五車三星、東井、南河、北河、輿鬼、鎮星。

  二月甲申,月暈昴、畢、參左肩、五車。

  二年九月癸未,月在昴,十五分蝕十。占曰「饑」。四年九月,司州民饑。開倉賑恤。

  十一月丙子,月暈;東西兩珥,內赤外青;東有白虹,長二丈許;西有白虹,長一匹;北有虹,長一丈餘,外赤內青黃,虹北有背,外赤內青黃。

  三年正月辛巳,月暈太微帝坐、軒轅左角、賁星。

  三月庚辰,月在氐,蝕盡。

  十月甲寅,月犯太白。

  永平元年五月丁未,月犯畢。占曰「貴人有死者」。九月,殺太師、彭城王勰。

  六月己巳,月掩畢。

  十一月癸酉,月犯左執法。占曰「大臣有憂」。四年三月壬戌,廣陽王嘉薨。

  二年正月甲午,月在翼,十五分蝕十二。

  十一月丙戌,月掩畢大星。

  三年正月戊子,月在張蝕。

  閏月乙酉,月在危蝕。

  十一月壬寅,月犯太白。

  十二月壬午,月在張蝕。

  四年四月癸酉,月暈太微、軒轅。占曰「小赦」。延昌二年八月,諸犯罪者恕死,從流已下減降。辛卯,月犯太白於胃。

  八月癸醜,月掩輿鬼。丁巳,月入太微。占曰「大臣死」。延昌元年三月己未,尚書左僕射,安樂王詮薨。辛酉,月犯太白。

  十月壬午,月失行黃道北,犯軒轅大星。甲申,月入太微。

  十一月乙巳,月犯畢。占曰「為邊兵」。十一月戊甲,詔李崇、奚康生治兵壽春,以討朐山之寇。

  延昌元年二月庚午,月暈東井、輿鬼、軒轅大星。

  三月辛醜,月在翼暈,須臾之間,再成再散。壬寅,月犯太微。乙巳,月暈角、亢、房、心、鎮、歲。九月丁卯,月及熒惑俱在七星。

  十月癸酉,月暈東井、五車、畢、參。占曰「大旱」,一曰「為水」。二年四月庚子,出絹十五萬匹,賑恤河南饑民。五月,壽春水。

  十二月戊戌,月犯熒惑於太微。占曰「君死,不出三年」。四年正月,世宗崩。

  二年正月庚子,月暈,暈東有連環,轢亢、房、鎮、織女、天棓、紫宮、北斗。

  二月己巳,月暈熒惑、軒轅、太微帝座。占曰「旱」。六月乙酉,青州民饑,詔開倉賑恤。

  四月丙申,月掩鎮星。己亥,月在箕,從地下蝕出,還生三分,漸漸而滿。占曰「饑「。三年四月,青州民饑,開倉賑恤。

  六月乙巳,月犯畢左股。占曰「為邊兵」。三年六月,南荊州刺史柏叔輿破蕭衍軍於九江。

  七月戊午,月掩鎮星。

  十月丙申,月在參,蝕盡。占曰「軍起」。三年十一月,詔司徒高肇為大將軍,率步騎十五萬伐蜀。

  三年二月乙酉,月暈畢、昴、太白、東井、五車。

  四月癸巳,月在尾,從地下蝕出,十五分蝕十四。占曰「旱,饑」。熙平元年四月,瀛州民饑,開倉賑恤。

  九月丁卯,月犯太微屏星。

  十月壬寅,月犯房第二星。

  十二月丙午,月掩熒惑。

  四年五月庚戌,月犯太微。占曰「貴人憂」。九月,安定王燮薨」。

  九月乙丑,月犯太微。

  十月癸巳,月入太微。占曰「大臣死」。熙平二年二月,太保、領司徒、廣平王懷薨。

  閏月戊午,月犯軒轅。占曰「女主憂之」。神龜元年九月,皇太后高尼崩於瑤光寺。

  肅宗熙平元年八月己酉,月在奎,十五分蝕八。占曰「有兵」。神龜元年三月,南秦州氐反,遣龍驤將軍崔襲持節喻之。

  十二月戊戌,月犯歲星。甲辰,月暈東井、觜、參、五車。占曰「大旱」,一曰「水」。二年十月庚寅,幽、冀、滄、瀛四州大饑,開倉賑恤。

  二年二月丁未,月在軫蝕。

  四月癸卯,月犯房。

  八月癸卯,月在婁,蝕盡。

  九月癸酉,月犯畢。占曰「貴人有死者」。神龜元年四月丁酉,司徒胡國珍薨。

  十月癸卯,月暈昴、畢、觜、參、五車四星。甲辰,月暈畢右股、觜、參、五車三星、東井。占曰「天下饑。大赦」。神龜元年正月,幽州大饑,死者甚眾,開倉賑恤;又大赦天下。

  十一月戊戌,月暈觜、參、東井。壬子,月犯心小星。

  神龜二年二月丙辰,月在參,暈井、觜、參右肩、歲星、五車四星。占曰「有相死」。十二月,司徒、尚書令任城王澄薨。

  八月辛示,月犯軒轅。

  十二月庚申,月在柳,十五分蝕十。

  正光元正月戊子,月犯軒轅大星。占曰「女主有憂」。七月丙子,元乂幽靈太后于北宮。

  十二月甲寅,月蝕。占曰「兵外起」。二年正月,南秦州氐反。二月,詔光祿大夫邴虯討之。

  二年五月丁未,月蝕。占曰「旱,饑」。三年六月,帝以炎旱,減膳撤懸。

  七月乙卯,月在昴北三寸。

  九月庚戌,月暈胃、昴、畢、五車二星。辛亥,月暈昴、畢、觜、參兩肩、五車五星。占曰「有赦」。三年十一月丙午,大赦天下。

  十月辛卯,月掩心大星。

  十一月己酉,月在井蝕。乙卯,月犯昴。

  三年正月甲寅,月掩心距星。

  二月丁卯,月掩太白,京師不見,涼州以聞。甲戌,月在張,暈軒轅、太微右執法、歲星。

  四月丁醜,月掩心距星。

  九月丙午,月在畢,暈昴、畢、觜、參兩肩、五車四星。

  四年正月戊戌,月在井,暈東井、南可、轢觜、參右肩一星、五車一星。

  七月乙巳,月在胃,暈婁、胃、昴、畢、觜。占曰「貴人死」。四年十一月丁酉,太保崔光薨。

  八月乙亥,月在畢,掩熒惑。

  五年二月庚寅,月在參,暈畢、觜、參兩肩、東井、熒惑、五車一星。占曰「兵起」。六月秦州城人莫折大提據城反,自稱秦王,詔雍州刺史元志討之。

  閏月壬辰,月在張,暈軒轅、太微西蕃。占曰「天子發軍自衛」。孝昌三年正月己醜,詔內外戒嚴,將親出討。癸巳,月在翼,暈太微、張、翼。占曰「士卒多逃走」,一曰「士卒大聚」。

  十月,營州城人劉安定、就德興反,執刺史李仲遵。其部下王惡兒斬安定以降,德興東走,自號燕王。

  八月丙申,月在昴,暈胃、昴、五車二星、畢、觜、參一肩。

  十二月癸未,月在婁,暈奎、胃、昴。

  孝昌元年九月丁巳,月蝕。

  十月丙戌,月在畢,暈昴、畢、觜兩肩、五車二星。

  二年八月甲申,月在胃,掩鎮星。

  閏月癸酉,月掩鎮星。

  三年正月戊辰,月犯鎮星於婁,相去七寸許,光芒相反。占曰「國破,期不出三年」,一曰「天下有大喪」。武秦元年二月癸醜,肅宗崩;四月庚子,氽朱榮害靈太后及幼主,又害王公已下。癸酉,月在井,暈觜、參兩肩、南北河、五車兩星。占曰「有赦」。七月乙丑,大赦天下。

  武泰元年三月庚申,月掩畢大星。庚午,月在軫,暈太微、角。

  莊帝建義元年七月丙子,月在畢,掩大星。

  永安元年十一月丙寅,月在畢大星東北五寸許,光芒相掩。

  十二月辛卯,月在婁,暈奎、歲星、胃、昴。癸巳,月掩畢大星。

  二年三月乙卯,月入畢口。占曰「大兵起」。壬戌,詔大將軍、上党王天穆與齊獻武王討邢杲。

  四月己醜,月在翼,入太微,在屏星西南,相去一尺五寸,須臾下沒。辛卯,月在軫,暈太微軫、角。乙丑,月在危。

  八月乙丑,月在畢左股第二星北,相去二寸許,光芒相掩,須臾入畢。占曰「兵起」。三年正月辛醜,東徐州城民呂文欣等反,殺刺史,行台樊子鵠討之。

  十月辛亥,月在畢,暈畢、昴、鎮星、觜、參、井、五車四星。占曰「兵起,大赦」。三年三月,萬俟醜奴遣其大行台尉遲菩薩寇岐州,大都督賀拔岳、可朱渾道元大破之。四月,大赦天下。甲子,月在參蝕。

  十二月丙辰,月掩畢右股大星。乙丑,月、熒惑同在軫。丁巳,月在畢,暈昴、畢及鎮星、觜、參、伐、五車四星。占曰「大赦」。三年九月,大赦天下。癸亥,月在翼,暈軒轅、翼太微。占曰「有赦」。三年十月戊申,皇子生,大赦天下。乙丑,月在軫,掩熒惑。

  三年正月己醜,月入太微,襲熒惑。辛卯,月行太微中,暈太微、熒惑。壬辰,月在軫,掩熒惑。

  四月戊午,月暈太微。

  五月甲申望前,月蝕於午。《洪範傳》曰:「天子微弱,大法失中,不能立功成事,則月蝕望前。」時爾朱榮等擅朝也。

  六月乙巳,月在畢大星北三寸許,光芒相掩。

  八月庚申,月入畢口,犯左股大星。辛醜,月入軒轅後星北,夫人南,直東過太白,犯次妃。占曰「人君死」,又為「兵起」。十二月,氽朱兆入洛,執帝,殺皇子,亂兵污辱後宮,殺司徒公、臨淮王彧。

  九月庚寅,月在參,暈昴、觜、參、井、歲鎮二星、五車三星。

  十月辛亥,月暈東壁。

  十一月辛醜,月在太白北,中不容指。

  前廢帝普泰元年正月己醜,月在角,暈軫、角、亢,亦連環暈接北斗柄三星、大角、織女。

  五月甲申,月蝕盡。己未,月犯畢右股第一星,相去三寸許,光芒相及,又入畢口。

  十月癸醜,月暈昴、觜、參、東井、五車三星。占曰「有赦」。是月,齊獻武王推立後廢帝,大赦天下。

  後廢帝中興元年十一月甲申,月暈。

  三年四月戊寅,月大箕蝕。

  出帝太昌元年六月癸未,月戴珥。

  九月甲寅,月入太微,犯屏星。

  十月丙子,月在參蝕。

  永熙二年十一月乙丑,月在畢,暈昴、觜、參兩肩、五車五星。

  三年三月戊戌,月在亢蝕。

  八月庚午,月在畢,暈昴、畢、觜、參、五車四星。占曰「大赦」。是月戊辰,大赦天下。

  孝靜天平元年十二月庚申,月在畢,暈昴、畢觜、參兩肩、五車五星。

  閏月庚子,月掩心中央星。

  二年三月,月暈北斗第二星。占曰「糴貴兵聚」。是月,齊獻武王討山胡劉蠡升,斬之。三年,並、肆、汾、建諸州霜儉。壬申,月在婁,大白在月南一寸許,至明漸漸相離。

  八月己卯,月在心,去心中央大星西廂七寸許。

  十一月戊辰,月在心,掩前小星。

  三年春正月丁卯,月掩軒轅大星。

  二月丁亥,月蝕。

  八月癸未,月蝕。

  十月丁醜,月在熒惑北,相去五寸許。

  四年二月壬申,月掩五車東南星。庚辰,月連環暈北斗。

  八月癸未,月掩五車東南星。

  元象元年三月丁卯,月掩軒轅大星。

  六月癸卯,月蝕。

  十月己亥,陰雲班駁,月在昴,暈胃、昴、畢。占曰「大赦」。興和元年五月,大赦天下。丁未,月在翼,暈太微、軒轅、左角、軫二星。

  十一月庚午,月在井,暈五車一星及東井、南北河。占曰「有赦」。興和元年十一月,大赦,改年。

  興和元年八月辛醜,月在畢,暈畢、觜、參兩肩、五車。

  九月丁巳,月在鬥,犯魁第三星,相去三寸許,光芒相及。丁卯,月掩昴。

  十二月甲午,月蝕。

  二年八月己酉,月犯心中央大星。

  三年春正月辛巳,月在畢,暈東井、參兩肩、畢,西轢昴、五車五星。占曰「大赦」。武定元年正月,大赦,改元。

  四月壬辰,月蝕。

  八月丁巳,月在胃,暈畢、歲星、昴、婁、胃、五車一星,須臾暈缺複成。

  四年十一月壬午,月在七星,暈熒惑、軒轅、太微帝坐。

  十二月壬寅,月在昴,暈昴、畢、五車兩星。占曰「有赦」。武定二年三月,齊獻武王曆冀定二州,因入朝,以今春亢旱,請蠲懸租,賑窮乏,死罪已下一皆原宥。

  武定元年三月丙午,月蝕。

  四年正月己未,月蝕軫。

  六月癸巳,月入畢中。

  九月癸亥,月在翼,暈軒轅、太微帝坐、熒惑。占曰「兵起」。是月,北徐州山賊鄭土定自號郎中,偷陷州城,儀同斛律平討平之。

  五年正月乙巳,月犯畢大星、昴、東井、觜、參、五車三星。占曰「大赦」。五月丁西朔,大赦天下。庚辰,月在張,暈軒轅大星、太微天庭。

  七年九月戊午,月在鬥,掩歲星。占曰「吳越有憂」。是歲,侯景破建業,吳人餓死及流亡者不可勝數。

  十一月丁卯,月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6-27 16:11:32 | 顯示全部樓層
志第三

天象一之三

  太祖皇始元年夏六月,有星彗於髦頭。彗所以去穢布新也。皇天以黜無道,建有德,故或憑之以昌,或由之以亡。自五胡蹂躪生人,力正諸夏,百有餘年,莫能建經始之謀而底定其命。是秋,太祖啟冀方之地,實始芟夷滌除之,有德教之音,人倫之象焉。終以錫類長代,修復中朝之舊物,故將建元立號,而天街彗之,蓋其祥也。先是,有大黃星出於昴、畢之分,五十餘日。慕容氏太史丞王先曰:「當有真人起于燕代之間,大兵鏘鏘,其鋒不可當。」冬十一月,黃星又見,天下莫敵。是歲六月,木犯哭星。木,人君也,君有哭泣之事。是月,太后賀氏崩。至秋,晉帝殂。

  

  二年六月庚戌,月奄金於端門之外。戰祥也,變及南宮,是謂朝庭有兵。時燕王慕容寶已走和龍,秋九月,其弟賀麟複糾合三萬眾,寇新市,上自擊之,大敗燕師於義台,悉定河北。而晉桓玄等連衡內侮,其朝庭日夕戒嚴。是歲正月,火犯哭星。佔有死喪哭泣事。秋八月,又守井、鉞。占曰「大臣誅」。十月,襄城王題薨。明年正月,右軍將軍尹國于冀州謀反,被誅。

  

  天興元年八月戊辰,木晝見胃。胃,趙代墟也。闕

  天之事。歲為有國之君,晝見者並明而幹陽也。天象若曰:且有負海君,實能自濟其德而行帝王事。是月,始正封畿,定權量,肆禮樂,頒官秩。十二月,群臣上尊號,正元日,遂禋上帝於南郊。由是魏為北帝,而晉氏為南帝。

  元年十月至二年五月,月再掩東蕃上相。相所以蕃輔王室而定君臣位。天象若曰:「今下淩上替而莫之或振,將焉用之哉?且曰:中坐成刑,貴人奪勢。是歲,桓玄專殺殷仲堪等,制上流之眾,晉室由是遂卑。是歲五月,辰星犯軒轅大星。占曰「女主當之」。三年三月至七月,月再犯鎮星於牽牛,又犯哭星。為兵喪、女憂。或曰月為強大之臣,鎮,所以正綱紀也。是為強臣有干犯者,在吳越。既而晉太后李氏殂,桓玄擅命江南,仍有艱故雲

  。

  三年三月,有星孛於奎,曆閣道,至紫微西蕃,入北斗魁,犯太陽守,循下臺,轥南宮,履帝坐,遂由端門以出。奎是封豨,剝氣所由生也。又殷徐州之次,桓玄國焉,劉裕興焉。天象若曰:君德之不建,人之無援,且有權其列蕃,盜其名器之守而薦食之者矣;又將由其天步,席其帝庭,而出號施令焉。至四年二月甲寅,有大流星眾多西行,曆牛、虛、危,絕漢津,貫太微、紫微。虛、危主靜人,牽牛主農政,皆負海之陽國也。天象若曰:黎元喪其所食,失其所系命,卒至流亡矣;上不能恤,又將播遷以從之。其後晉人有孫恩之難,而桓玄踵之,三吳連兵薦饑,西奔死亡者萬計,竟篡晉主而流之尋陽,既又劫之以奔江陵。是歲三月甲子,月生齒。占曰「有賊臣」。七月丁卯,月犯天關。關,所以制畿封國也,月犯之,是為兵起於郊甸。十月甲子,月又犯東蕃上相。占同二年。既而桓玄戡金陵,殺司馬元顯、太傅道子。是歲,秀容胡師亦聚眾反,伏誅。

  

  五年四月辛醜,月掩辰星,在東井。月為陰國之兵,辰象戰鬥。占曰「所直野軍大起,戰不勝,亡地,家臣死」。冬十月,帝伐秦師于蒙坑,大敗之,遂舉乾壁,關中大震。其上將姚平赴水死。是月戊申,月暉左角。太史令晁崇秦:「角蟲將死。」上慮牛疫,乃命諸將並重焚車。丙戌,車駕北引。牛大疫,死者十有八九,官車所禦巨轄數百,同日斃于路側,首尾相屬,麋鹿亦多死者

  。

  五年三月戊子,太白犯五諸侯,晝見經天;九月己未,又犯進賢。太自為強侯之誡,犯五諸侯,所以興霸形也。是時桓玄擅征伐之柄,專殺諸侯,以弱其本朝,卒以幹君之明而代奪之。故皇天著誡焉,若曰:夫進賢興功,大司馬之官守也,而今自殘之,君於何有焉。是冬十月,客星白若粉絮,出自南宮之西,十二月入太微,亂氣所由也。以距乏之氣而乘粹陽之天庭,適足以驅除焉爾。明年,竟篡晉室,得諸侯而不終。是歲五月丙申,月犯太微;十月乙卯,又如之。月者太陰,臣象,太微正陽之庭,不當橫行其中,是謂朝庭間隙,強臣不制,亦桓玄之誡也。又占曰「貴人有坐之者」。明年七月,鎮西大將軍、毗陵王順以罪還第,亦是也

  。

  五年七月己亥。月犯歲星,在鶉火鳥帑,南國之墟也。至天賜元年二月甲辰又掩之,在角。角為外朝,而歲星君也。天象若曰:有強大之臣幹君之庭,以挾其主而播遷於外。是歲桓玄之師敗績于劉裕,玄劫晉帝以奔江陵。至五月,玄死,桓氏之黨複攻江陵,陷之,凡再劫天子雲。先是,六年六月甲辰,月掩鬥魁第四星;至天賜元年五月壬申,又掩鬥魁第三星;二年八月丁巳,又犯鬥第一星。鬥為吳分。大人憂,將相戮,宮中有自賊者。及桓玄伏誅,貴臣多戮死者。江南兵革十餘歲乃定,故謫見於鬥

  。

  天賜二年四月己卯,月犯鎮星,在東壁;七月己未又如之;十月丁巳又掩之,在室。夫室星,所以造宮廟而鎮司空也。占曰「土功之事興」。明年六月,發八部人,自五百里內繕修都城,魏於是始有邑居之制度。或曰,北宮後庭,人主所以庇衛其身也,鎮主後妃之位,存亡之基。而是時堅冰之漸著矣,故犯又掩再三焉。占曰「臣賊君邦,大喪」。是歲三月丁酉,月犯心前星;三年二月,月犯心後星;四年二月,又如之。心主嫡庶之禮。占曰「亂臣犯主,儲君失位,庶子惡之」。先是,天興六年冬十月至元年四月,月再掩軒轅。占曰「有亂易政,後妃執其咎」。三年五月壬寅,熒惑犯氐。氐,宿宮也。天戒若曰:是時蠱惑人主而興內亂之萌矣,亦自我天視而修省焉。及六年七月,宣穆後以強死,太子微行人間,既而有清河、萬人之難。二年八月,火犯鬥;丁亥,又犯建。鬥為大人之事,建為經綸之始,此天所以建創業君。時劉裕且傾晉祚,而清河之釁方作矣,帝猶不悟。至是歲九月,火犯哭星。其象若曰:「將以內亂,至於哭泣之事焉。由是言之,皇天所以訓劫殺之主熟矣,而罕能敦複以自悟,悲夫!

  

  二年八月甲子,熒惑犯少微;庚寅,犯右執法;癸卯,犯左執法;十一月丙戌。太白掩鉤鈐。皆南邦之謫也。火象方伯,金為強侯,少微以官賢材而輔南宮之化,執法者威令所由行也。天象若曰:夫祿去公室,所由來漸矣,始則奮其賢材以為其本朝,終以幹其鈐轄而席其威令焉。至三年十二月丙午,月掩太白于危。危,齊分也。占曰「其國以占亡」。丁未,金、火皆入羽林。四年正月,太白晝見奎。是謂或稱王師而幹君明者。占曰:天下兵起,魯邦受之」。二月癸亥,金、火、土、水聚于奎、婁。徐魯之分也。四神聚謀,所以革衰替之政,定霸王之命。五月己醜,金晝見於參。天意若曰:是將自植攻伐,以震其主,而代奪之雲爾。八月辛醜,熒惑犯執法;九月,遂犯進賢。與桓氏同占。是時,南燕慕容氏兼有齊魯之墟,不務修德,而驟侵晉淮、泗。六年四月,劉裕以晉師伐之,大敗燕師於臨朐,進克廣固,執慕容超以歸,戕諸建康。於是專其兵威,薦食蕃輔,篡奪之形由此而著雲。二年三月,月掩左執法;三年四月,又犯西蕃上將;已未,犯房次相;六月,火犯房次將。三年七月,太尉穆崇薨。四年,誅定陵公和跋,殺司空庚嶽。又四年六月,火犯水左翼。八月,金掩火,犯左執法。占曰「大兵在楚,執法當之」。至五年,火犯天江。占曰「水賊作亂」。六月,金犯上將,又犯左執法。其後盧循作亂於上流,晉將何無忌戰死,左僕射孟昶仰藥卒,劉裕自伐齊奔命,僅乃克之

  。

  六年六月,金、火再入太微,犯帝座,蓬、孛、客星及他不可勝紀。太史上言,且有骨肉之禍,更政立君,語在帝紀。冬十月,太祖崩。夫前事之感大,即後事之災深。故帝之季年妖怪特甚。是歲二月至九月,月三犯昴,昴為白衣會。宮車晏駕之征也。十二月辛醜,金犯木於奎。占曰「其君有兵死者」。既而慕容超戮于晉。是歲四月,火犯水于東井。其冬,赫連氏攻安定,秦主興自將救之,自是侵伐不息。或曰「水火之合,內亂之形也」。時朱提王悅謀反,賜死

  。

  太宗永興二年五月己亥,月掩昴。昴為髦頭之兵,虜君憂之。是月,蠕蠕社崘圍長孫嵩于牛川,上自將擊之,社侖遁走,道死。六月甲午,太白晝見。占曰「為不臣」。七月,月犯鬼。占曰「亂臣在內」。明年五月,昌黎王慕容伯兒謀反,誅之

  。是歲三月至秋八月,月三掩南斗第五星。鬥,吳分也。且曰:強大之臣有幹天祿者,大人憂之。是月乙未,太白犯少微,晝見;九月甲寅,進犯左執法。占曰「且有杖其霸刑,以戮社稷之衛而專威令者,征在南朔」。先是,三月丁卯,月掩房次將;六月己醜,又如之;八月甲申,犯心前星。占曰「服軛者當之,君失馭,征在豫州」。時劉裕謀弱晉室,四年九月,專殺僕射謝混,因襲荊州刺史劉毅于江陵,夷之。明年三月,又誅晉豫州刺史諸葛長人,其君托食而已。是歲八月壬子,太白犯軒轅大星。占曰「有亂易政,女君憂」。三年十一月丙午,金犯哭星。午,秦地。四年八月戊申,月犯哭星。申,晉地。是月,晉後王氏死;其後姚主薨

  。

  三年六月庚子,月犯歲星,在畢;八月乙未,又犯之,在參;四年正月又蝕,在畢。直徼垣之陽,參在山河之右。歲星所以阜農事安萬人也。占曰「月仍犯之,邊萌阻兵而薦饑」。是歲六月癸巳,金、木合于東井;七月甲申,金犯土于井。占曰「其國內兵,有白衣之會」。十一月,土犯井;十二月癸卯,土犯鉞。土主疆理之政,存亡之機也,是為土地分裂,有戮死之君,征在秦邦。至五年二月丙午,火、土皆犯井。占曰「國有兵喪之禍,主出走」。是月壬辰,歲、填、熒惑、太白聚于井。將以建霸國之命也,其地君子憂,小人流。又自三年四月至五年三月,熒惑三幹鬼。主命者將夭而國徙焉。是時雍州假王霸之號者六國,而赫連氏據朔方之地,尤為強暴,薦食關中,秦人奔命者殆路。間歲,姚興薨而難作於內。明年,劉裕以晉師伐之,秦師連戰敗績,執姚泓以歸,戕諸建康。既而遺守內攜,長安淪複焉。或曰:自上黨並河、山之北,皆鬼星、參、畢之郊也。五年四月,上黨群盜外叛。六月,濩澤人劉逸自稱三巴王。七月,河西胡曹龍入蒲子,號大單于。十月,將軍劉潔、魏勤擊吐京叛胡失利,勤力戰死,潔為所虜。明年,赫連屈孑寇蒲子,三城諸將擊走之。其餘災波及晉、魏,仍其兵革之禍。二年九月,土犯畢,為疆場之兵。三年七月,木犯土於參。占曰「戰敗,亡地,國君死」。四年十月,月掩天關。其災同上。參,外主巴蜀。其後晉師伐蜀,戮其主譙縱。先是,四年閏月,月犯熒惑,在昴;七月,又蝕之。五年,將軍奚斤討越勤,大破之。明年,禿發氏降于西秦,其君傉檀戮死

  。

  神瑞元年二月,填入東井,犯天尊,旱祥也。天象若曰:土失其性,水源將壅焉;施於天尊,所以福矜寡之萌也。先是,去年九月至於五月,歲再犯軒轅大星;八月庚寅至二年三月,填再犯鬼積屍。歲星主農事,軒轅主雪霜風雨之神,返覆由之,所以告黃祗也。土爰稼穡,鬼為物之精氣,是謂稼穡潛耗,人將以饉而死焉。一曰大旱。是後,京師比歲霜旱,五穀不登,詔人就食山東,以粟帛賑乏,語在《崔浩傳》。先是,月犯歲于畢。占曰「饑在晉代,亦其征」。又鬼主秦,旱在秦邦。至二年,太史奏,熒惑在匏瓜中,一夜忽亡失之,後出東井,語在《崔浩傳》。既而關中大旱,昆明枯涸。

  是歲四月癸醜,流星晝見中天,西行。占曰「營頭所首,野有複軍,流血西行,謫在秦邦」。而魏人覿之,亦王師之戒也。天若戒魏師曰:是擁眾而西,固欲幹君之明而代奪之爾,姑息人以觀變,無庸禦焉。先是五年三月,月犯太白於參;八月庚申,又犯之。參,魏分野。占曰:「強侯作難,國戰不勝」。九月己醜,月犯左角;是歲三月壬申,又蝕之。是謂以剛晉之兵合戰而偏將戮,征在兗州。二年四月,太白入畢,月犯畢而再入之。占曰「大戰不勝,邊將憂,魏邦受之」。六月己巳,有星孛于昴南。天象若曰:且有驅除之雄,勿用距之于朔方矣。明年七月,劉裕以舟師沂河。九月,裕陷我滑台,兗州刺史尉建以畏懦斬。時崔浩欲勿戰,上難違眾議,詔司徒嵩率師迓之,及晉人戰於畔城,魏師敗績,語在《崔浩傳》。裕既定關中,遽歸受禪,既而赫連氏並之,遂竊尊號雲。自元年正月至泰常元年十月,月三犯畢,再入之,再犯畢陽星,占曰「邊兵起,貴人有死者」。元年十二月,蠕蠕犯塞,上自將,大破之。二年,上党胡反,詔五將討平之。泰常元年,長樂、河間、南陽王皆薨。二年,豫章王又薨,常山霍季聚眾反,伏誅。

  

  二年四月辛巳,有星孛於天市。五月甲申,彗星出天市,掃帝座,在房心北。市所以建國均人心,宋分也。國且殊號,人將更主,其革而為宋乎?先是,往歲七月,月犯鉤鈐;十一月,月食房上相;至元年二月,又如之。天象若曰:尚屍鈐鍵之位,君憑而尊之者,又將及矣。是歲八月,金、木合於翼。占曰「且有內兵,楚邦受之」。至泰常二年正月,晉荊州刺史司馬休之、雍州刺史魯宗之為劉裕所襲,皆出奔走。是歲十月,鎮星守太微,七十餘日。占曰「易代立王」。其三年三月癸醜,太白犯五諸侯。如桓氏之占。七月,有流星孛於少微,以入太微。自劉氏之霸,三變少微以加南宮矣。始以方伯專之,中則霸形幹之,又今孛政除之。馴而三積,堅冰至焉。是月,辰星見東方,在翼,甚明大。翼,楚邦也,是為塚臣幹明,賊人其昌。先是,五年十一月壬子,辰星出而明盛非常。至泰常二年十二月庚戌,辰星過時而見,光色明盛。是為強臣有不還令者。至是又如之,亦三至焉。或曰辰星以負北海,亦魏將大興之兆。

  九月,長彗星孛於北斗,轢紫微,辛酉,入南宮,凡八十餘日,十二月,彗星出自天津,入太微,逕北斗,幹紫宮,犯天棓,八十餘日,及天漢乃滅,語在《崔浩傳》。是歲,晉安帝殂,後年而宋篡之。夫晉室雖微,泰始之遺俗也,蓋皇天有以原始篤終,以哀王道之淪喪,故猶著二微之戒焉。神瑞二年四月,木入南宮,加右執法;五月,火又如之。八月,金入自掖門,掩左執法;泰常元年六月,又由掖門入太微。五月,火犯執法。是冬,土守天尊而月掩之。三年八月,土又入太微,犯執法,因留二百餘日。九月,金又犯右執法。十月,火犯上將,因留左掖門內二十日,乃逆行;四年三月,出西蕃,又還入之,繞填星成句己;四月丙午,行端門出。皆晉氏之謫也。自晉滅之後,太微有變多應魏國也。

  

  泰常三年十月辛巳,有大流星出昴,曆天津,乃分為三,須臾有聲。占曰「車騎滿野,非喪即會」。明年四月,帝有事於東廟,蕃服之君以其職來祭者,蓋數百國也。是歲正月己酉,月犯軒轅;四月壬申,又犯填星,在張;四年五月,辰星又犯軒轅。占曰「國有喪,女君受之」。明年五朋,貴人姚氏薨,是為昭哀皇后。六月,貴嬪杜氏薨,是為密後。先是,二年九月,火犯軒轅;三年八月,金又犯之。占同也。

  

  四年,自正月至秋七月,月行四犯太微。天象若曰:太微粹陽之天庭,月者臣也,今橫行轥之,不已甚乎。先是,元年五月,月犯歲星,在角。是歲七月,月又犯歲星。明年,宋始建國。後年而晉主殂,裕鴆之也。昔桓氏之難,月再幹歲星,再劫其主。至是,亦再犯之而再剿其君,極其幽逼之患,而濟以篡殺之禍,斯謂之甚矣。先是,三年九月,月犯火於鶉尾;十二月,又犯火於太微。是歲五月,月犯太白,在井;十月,又犯之,在鬥,且再犯井星。皆有兵水大喪,諸侯有死者。七月,雁門、河內大水。五年三月,南陽王意文死。十一月,西涼李歆為沮渠所滅,晉君亦殂,秦、吳亡之應。

  

  五年十一月乙卯,熒惑犯填星,在角。角,外朝也,土為紀網,火主內亂,會於天門,王網將紊焉。占曰「有死君逐主,後妃憂之」。十二月,月蝕熒惑,在亢。內庭也。占曰「君薨而亂作於內,貴臣以兵死」。是月,客星見於翼。翼,楚邦也。占曰「國更服,邊有急,將軍或謀反者」。六年二月,月食南斗杓星。十月乙酉,金、土鬥於亢。占曰「內兵且喪,更立王公」。又兗州,陳、鄭之墟也,有攻城野戰之象焉。至七年正月,犯南斗;三月壬戌,又犯之。鬥為人君受命,又歲五月,宋武殂。秋九月,魏師侵宋北鄙。十一月,攻滑台,克之。明年,拔虎牢,陷金墉,屠許昌,遂啟河南之地。八年,宋太后蕭氏死,既大臣專權,遷殺其主,卒皆伏誅。自五年八月至七年十二月,熒惑一守軒轅,再犯進賢,再犯房星,月一犯軒轅及房。皆女君大臣之戒。是時陽平、河南王,太尉穆觀相次薨,而宋氏廷臣乘釁以侮其主,竟以誅死雲。或曰火犯土、亢為饑疾。時官軍陷武牢。會軍大疫,死者十二三。是冬,詔稟饑人。

  

  六年六月壬午,有大流星出紫宮。占曰「上且行幸,若有大君之使」。明年,駕幸橋山,祠黃帝,東過幽州,命使者觀省風俗。十月,上南征。八年春,步自鄴宮,遂絕靈昌,至東郡,觀兵成皋,反自河內,登太行山,幸高都,飲至晉陽焉。

  七年二月辛巳,有星孛于虛、危,向河津。占曰「玄枵所以飾喪紀也,宗廟並起,司人擬更謀,有易政之象」。十一月甲寅,彗星出室,掃北斗,及于闕門。占曰「內宮幾室,主命將,易塞垣,有土功之事,其地又齊、衛也」。八年正月,彗星出奎南長三丈,東南掃河。奎為薦食之兵,徐方之地。占曰「西北之兵伐之,君絕嗣,天下饑」。七年十二月,帝命壽光侯叔孫建徇定齊地。八年春,築長城,距五原二千餘裏,置守卒,以備蠕蠕。冬十月,大饑。十一月己巳,上崩於西宮。明年,宋廢其主。由是南邦日蹙,齊衛之地盡為兵沖。及世祖即政,遂荒淮沂以負東海雲。八年二月丙寅,火守鬥,亦南邦之謫也。十一月,彗星孛于土司空。司空主疆理邦域,且曰有土功哭泣事。後年,赫連屈孑薨,太武征之,取新秦之地,由是征伐四克,提封萬里雲。

  

  世祖始光元年正月壬午,月犯心大星。心為宋分。中星者君也,月為大臣,主刑事。是歲五月,宋權臣徐羨之、謝晦、傅亮放殺其主,而立其弟宜都王,是為宋文帝。至十月,火犯心。天戒若曰:是複作亂以幹其君矣。十月壬寅,大流星出天將軍,西南行,殷殷有聲。占曰「有禁暴之兵,上將督戰,以所首名之」。三年正月,歲星食月在張。張,南國之分。,歲之於月,少君之象,今反食之,且誅強大之臣。是月,羨之等戮死,謝晦興江陵之甲以伐其君,宋將檀道濟帥師禦之,晦又奔潰伏誅。或曰:是歲上伐赫連氏,入其郛。夏都直伐西南,亦奔星應也。

  

  二年五月,太白晝見經天。占曰「時謂亂紀,革人更王」。六月己醜,火入羽林,守六十餘日。占曰「禁兵大起,且有反臣之誡」。

  三年十月,有流星出西南而東北行,光明燭地,有聲如雷,鳥獸盡駭。占曰「所發之野有破國遷君,西南直夏而首於代都焉。著而有聲,盛怒也」。

  四年五月辛酉,金、水合於西方。占曰「兵起,大戰」。先是,三年正月,宋人有謝氏之難,王卒盡出。冬十一月,上伐赫連昌,入其郛,徙萬餘家以歸。是歲複攻之,六月,大敗昌於城下,昌奔上邽,遂拔統萬,盡收夏器用,虜其母弟妻子,由是威加四鄰,北夷讋焉。

  神?元年五月癸未,太白犯天街。占曰「六夷髦頭滅」。二年五月,太白晝見。占曰「大兵且興,強國有弱者」。是月,上北征蠕蠕,大破之,虜獲以钜萬計,遂降高車,以實漠南,辟地數千里雲。

  三年六月,火犯井、鬼,放軒轅。占曰「秦憂兵亂,有死君。又旱饑之應」。丙子,有大流星出危南,入羽林。占曰「兵起,負海國與王師合戰」。是歲,自三月至十月,太白再犯歲星,月又犯之。占曰「有國之君或罹兵刑之難者,且歲饉」。十二月丙戌,流星首如壅,長二十餘丈,大如數十斛船,色正赤,光燭人面,自天船及河,抵奎大星,及於壁。占曰「天船以濟兵車,奎為徐方,東壁,衛也,是為宋師之祥。昭盛者,事大也」。是歲六月,宋將到彥之等侵魏,自南鄙清水入河,溯流而西,列屯二千餘裏。九月,帝用崔浩策,行幸統萬,遂擊赫連定於平涼。十二月,克之,悉定三秦地。明年,大師涉河,攻滑台,屠之,宋人宵遁。是時,赫連定轉攻西秦,戮其君乞伏慕末。吐谷渾慕容璝又襲擊定,虜之,以強死者,再君焉。是歲二月,定州大饉,詔開倉賑乏。或曰:奎星羽獵,理兵象也;流星抵之而著大,是為大人之事。冬十月,上大閱于漠南,甲騎五十萬,旌旗二千餘裏,又明盛之征。四年,金、火入東井,火又犯天戶;明年正月,又犯鬼。占曰「秦有兵喪」。而至秦夏出夷威,沮渠蒙遜又死,氐主楊難當陷宋之漢中地雲。

  

  四年三月,有大流星東南行,光燭地,長六七丈,食頃乃滅,後有聲。占曰「大兵從之」。是時諸將方逐宋師,至曆城不及。有聲,駿奔之象也。四月辛未,太白晝見於胃。胃為趙分。五月,太白犯天關;十月丙辰,月又掩之。天關外主勃、碣,山河之險窮焉。占曰「兵革起」。九月丙寅,有流星大如鬥,赤色,發太微,至北斗而滅。太微,禮樂之庭,且有昭德之舉,而述宣王命,是以帝車受之。是月壬申,有詔征范陽盧玄等三十六人,郡國察秀、孝數百人,且命以禮宣喻,申其出處之節。明年六月,上伐北燕,舉燕十餘郡,進圍和龍,徙豪傑三萬余家以歸。四年八月,金入太微,亦君自將兵象。明年正月庚午,火入鬼。占曰「秦有死君」。四月己醜,太白晝見,為不臣。其後秦王赫連昌叛走伏誅之應也。

  

  延和元年七月,有大流星出參左肩,東北入河乃滅。參主兵政,晉、魏墟也,山河所首,推之大兵將發于魏以加燕國。八月癸未,太白犯心前星;乙酉,又犯心明堂。占曰「有亡國,近期二年」。十二月,有流星大如壅,尾長二十餘丈,奔君之象。比歲連兵東討,至太延二年,三月,燕後主馮文通去國奔高麗。元年四月,月犯左角;五月,月掩鬥;七月,月食左角。皆占曰「兵大起」。其後征西將軍金崖、安定鎮將延普、涇州刺史狄子玉爭權,崖及子玉舉兵攻普不克,據胡空穀反,平西將軍陸俟討獲之。

  

  三年三月丙辰,金晝見,在參。魏邦戒也。閏月戊寅,金犯五諸侯。占曰:四滑起,官兵起亂」。疑

  己醜,月入井,犯太白。占曰「兵起合戰,秦邦受之」。七月,上幸隰城,詔諸軍討山胡白龍,入西河。九月,克之,伏誅者數千人。而宋大將軍、彭城王義康方擅威福,後竟幽廢。是歲二月庚午,月犯畢口而出,因暈昴及五車。占曰「貴人死」五月甲子,陰平王求薨。

  

  太延元年五月,月犯右執法;九月,火犯太微上將,又犯左執法;十月丙午,月犯右執法;二年二月,月犯東蕃上相;三月,月及太白俱犯右執法及上相;三年八月,火犯左執法及上將;五年二月,木逆行犯執地。皆大臣謫也。元年十月,左僕射安原謀反,誅。三年正月,征東大將軍、中山王纂,太尉、北平王長孫嵩,鎮南大將軍、丹陽王叔孫建皆薨。其後,宋大將軍義康坐徙豫章,誅其黨與,僕射殷景仁亦尋卒焉。元年五月,彗出軒轅;二年正月,月犯火,月,後妃也;三年七月,木犯軒轅;至五年七月,月掩填星。並女主謫也。真君元年,太后竇氏殂,宋氏皇后亦終。或曰彗出軒轅,女主有為寇者。其後沮渠氏失國,實公主潛啟魏師。

  

  二年五月壬申,有星孛于房。占曰「名山崩,有亡國」。八月丁亥,木入鬼,守積屍;十一月辛亥,又犯鬼。鬼秦分,天戒若曰:涼君淫奢無度,財力窮矣,將喪國,身為戮焉。二年正月、四年十一月,月皆犯井,亦為秦有兵刑。

  

  三年正月壬午,有星晡前晝見東北,在井左右,色黃,大如橘。魏師之應也。黃星出於燕墟而慕容氏滅,今複見東井,涼室亡乎。四年四月己酉,華山崩。華山,西鎮也。天又若曰:星孛于房,既有征矣,鎮傾而國從之。先是,元年十二月,金犯羽林;二年十二月至四年十一月,火再入之。五年五月,太白晝見胃、昴,入羽林,遂犯畢。畢又邊兵也。六月,上自將西征。秋八月,進圍姑臧。九月丙戌。沮渠牧犍帥文武將吏五千餘人面縛來降。明年,悉定涼地。或曰星孛于房,為大臣之事,又饉祥也。火入鬼,犯軒轅,又稼穡不成。自元年已來,將相薨尤眾。至真君元年,州鎮十五盡饑。

  

  四年十月壬戌,大流星出文昌,入紫宮,聲如雷。天象若曰:將相或以全師禦衛帝宮者,其事密近,有震驚之象焉。明年六月,帝西征,詔大將軍嵇敬等帥眾二萬屯漠南,以備暴寇。九月,蠕蠕乘虛犯塞,遂至七介山,京師大駭,司空長孫道生等並力拒之,虜乃退走。是月壬午,有大流星出紫微,入貫索,長六丈餘。占曰「有大君之命」。貫索,賤人牢也。明年,帝命侍臣行郡國,觀風俗,問其所疾苦雲。

  真君二年七月壬寅,填星犯鋮。鎮者,國家所安危,而為之綱紀者也,其嬰鈇鉞之戮而君及焉。元年十一月至此月,歲星三犯房上相。歲星為人君,今反復由之,循省鉤鈴之備也。天若戒輔臣曰:涼邦卒滅,敵國殫矣,而猶挾震主之威,負百勝之計,盍思盈亢之戒乎?是時,司徒崔浩方持國鈞,且有寵於上。明年,安西李順備五刑之誅,而由浩鍛成之。後八年,竟族滅無後。夫天哀賢良而示以明訓夙矣,罕能省躬以先覺,豈不悲哉!浩誅之明年,卒有景穆之禍,後年而亂作。

  三年三月癸未,月犯太白。占曰「大兵起,合戰。九月乙丑,有星孛於天牢,入文昌、五車,經昴、畢之間,至天苑,百餘日興宿俱入西方。天象若曰:且有王者之兵,彗除髦頭之域矣,貴臣預有戮焉。明年正月,征西將軍皮豹子大敗宋師于樂鄉。九月,上北伐,樂平王丕統十五將為左軍,中山王辰統十五將為右軍,上自將中軍。蠕蠕可汗不敢戰,亡,追至頓根河,虜二萬餘騎而還。中山王辰等八將軍坐後期,皆斬。或曰:彗由昴、畢,貴人多死。十一月,太保盧魯元薨。五年二月,樂平王丕薨。

  

  六年二月,太白、熒惑、歲星聚于東井。占曰「三星合,是為驚立絕行,其國內外有兵與喪,改立王公」。九月,盧水胡蓋吳據杏城反,僭署百官,雜虜皆響從,關內大震。十一月,將軍叔孫拔敗吳師於渭北。至七年正月,太白犯熒惑。占曰「兵起,有大戰」。時上討吳黨於河東,屠之,遂幸長安。二月,吳軍敗績於杏城,棄馬遁去,複收合餘燼。八月乃夷之。五年五月,月犯心;六年四月,又如之。占曰「兵犯宋邦」。是月,太白入軒轅。占曰「有反臣」。是冬,宋太子詹事范曄謀反,誅。詔高涼王那徇淮泗,徙其人河北焉。

  

  九年正月,火、水」皆入羽林。占曰「禁兵大起」。四月,太白晝見經天。十年五月,彗星出於昴北。此天所以滌除天街而禍髦頭之國也。時間歲討蠕蠕。是秋九月,上複自將征之,所捕虜凡百余萬矣。是歲七月,太白範哭星。占曰「天子有哭泣事」。明年春,皇子真薨。

  

  十年十月辛巳,彗星見於太微。占曰「兵喪並興,國亂易政,臣賊主」。至十一年正月甲子,太白晝見。經天;四月,又如之。占曰「中歲而再幹明,兵事尤大,且革人更王之應也」。是歲十月甲辰,熒惑入太微;十二月辛未,又犯之;癸卯,又如之。占曰「臣將戮主,君將惡之,仍犯事薦也」。先是,八年正月庚午,月犯心大星;九年正月,犯歲星;是歲九月,太白又犯歲星。至正平元年五月,彗星見捲舌,入太微。捲舌,讒言之戒。六月辛酉,彗星進逼帝坐;七月乙酉,犯上相,拂屏,出端門,滅於翼、軫;辛酉,直陰國。疑

  、翼軫為楚邦,於屏者,蕭牆之亂也。天象若曰:夫膚受之譖實為亂階,卒至芟夷主相,而專其大號,雖南國之君由遷及焉。先是,去年十月,上南征絕河。十二月,六師涉淮,登瓜步山觀兵,騎士六十萬,列屯三千余裏,宋人凶懼,饋百牢焉。是年正月,盡舉淮南地,俘之以歸,所夷滅甚眾。六月,帝納宗愛之言,皇太子以強死。明年二月,愛殺帝于永安宮,左僕射蘭延等以建議不同見殺。愛立吳王餘為主,尋又賊之。薦災之驗也。間歲,宋太子邵坐蠱事泄,亦殺其君而僭立,邵弟武陵王駿以上流之師討平之。滅於翼軫之征也。先是,七年八月,月犯熒惑;八月至十一月,又犯軒轅。是歲正月,太白經天。九月火犯太微。十月,宗愛等伏誅,高宗踐阼。至十一月,錄尚書元壽、尚書令長孫渴侯以爭權賜死,太尉黎、司徒弼又忤旨左遷。孛于屏相之應。出明年五月,太后崩。

  

  高宗興安二年二月,有星孛於西方。占曰「凡孛者,非常惡氣所生也,內不有大亂,外且有大兵」。至興光元年二月,有流星大如月,西行。占曰「奔星所墜,其野有兵,光盛者事大」。先是,亦兆王杜元寶、建康王崇、濟南王麗、濮陽王閭文若、永昌王仁,相次謀反伏誅。是歲,宋南郡王義宣及魯爽、臧質以荊豫之師構逆,大將王玄謨等西討,盡夷之。或曰:彗加太微、翼、軫之餘禍也。《春秋》,星之大變,或災連三國之君,其流炎之所及,二十餘年而後弭,至是彗幹天庭,二太子首亂,三君為戮,侯王辜死者幾數十人。由此言之,皇天疾威之誡,不可不惕也。

  太安元年六月辛酉,有星起河鼓,東流,有尾?亦,光明燭地。河鼓為履險之兵,負海之象也。昭盛為人君之事,星之所往,君且從之。間二歲,帝幸遼西,登碣石以臨滄海,複所過郡國一年,又尾跡之征。是歲五月,火入鬥。鬥主形命之養。其後三吳薦饑,仍歲疾疫。

  

  三年夏四月,熒惑犯太白。占曰「是謂相鑠,不可舉事用兵,成師以出而禍其雄之象也」。明年,宋將殷孝祖侵魏南鄙,詔征南將軍皮豹子擊之,宋軍大敗。或曰:金火合,主喪事。明年十月,金又犯哭星。十二月,征東將軍、中山王托真薨。

  

  三年十一月,熒惑犯房鉤鈐星。是謂強臣不禦,王者憂之。至四年正月,月入太微,犯西蕃;三月,又犯五諸侯。占曰「諸侯大臣有謀反伏誅者」。是月,太白犯房,月入南斗。皆宋分。占曰「國有變,臣為亂。」十一月,長星出於奎,色白,蛇行,有尾跡,既滅,變為白雲。奎為徐方,又魯分也。占曰「下有流血積骨」。明年,宋兗州刺史竟陵王誕據廣陵作亂,宋主親戎,自夏涉秋,無日不戰,及城陷,悉屠之。

  四年八月,熒惑守畢,直徼垣之南。占曰「歲饉」。至五年二月,又入東井。占曰「旱兵饑疫,大臣當之」。六月,太白犯鉞。占曰「兵起,更正朔」。是歲二月,司空伊馛薨。十二月,六鎮、雲中、高平、雍、秦饑旱。明年,改年為和平。至六月,諸將討吐谷渾什寅,遂絕河窮躡之,會軍大疫乃還。是歲三月,流星數萬西行。占曰「小流星百數四同行者,庶人遷之象」。既而吐谷渾舉國西遁,大軍又隨躡之。

  

  四年九月,月犯軒轅;十二月,犯氐;至五年正月,月掩軒轅,又掩氐東南星。皆後妃之府也。和平元年正月丁未,歲犯鬼。鬼為死喪,歲星,人君也,是為君有喪事。三月,月掩軒轅。四月戊戌,皇太后崩於壽安宮。《宋志》雲:人間宣言,人主帳箔不修,故謫見軒轅。又五年十一月,月犯左執法;明年十一月,又犯之。占曰「大臣有憂」。和平二年,征東將軍、河東王閭毗薨。十月,廣平王洛侯薨。

  

  和平元年十月,有長星出於天倉,長丈餘。饉祥也。二年三月,熒惑入鬼。是謂稼牆不成。且曰萬人相食。其後定相阻饑,宥其田租。時三吳亦仍歲凶旱,死者十二三。先是,元年四月,太白犯東井。井、鬼皆秦分,雍州有兵亂,自元年六月,月犯心大星,三犯前後于房。心,宋分。時宋君虐其諸弟,後宮多喪,子女繼夭,哭泣之聲相再。是歲,詔諸將討雍州叛氐,大破之。宋雍州刺史、海陵王休茂亦稱兵作亂。間歲而宋主殂,嗣子淫昏,政刑紊焉。先是,元年十月,太白入氐。占曰「兵起後宮,有白衣會」。三年五月,歲星犯上將。占曰「上將憂之」。三年八月,月犯哭星。皆宋祥也。是歲,樂良王萬壽及征東大將軍、常山王素並薨。

  

  二年三月辛巳,有長星出天津,色赤,長匹餘,滅而複出,大小百數。天津,帝之都,船所以渡,神通四方,光大且眾,為人君之事。天象若曰:是將有千乘萬騎之舉,而絕逾大川矣。是月,發卒五千餘,通河西獵道。後年八月,帝校獵於河西,宋主亦大閱舟師,巡狩江右雲。

  二年九月,太白犯南斗。鬥,吳分。占曰「君死更政,大臣有誅者」。十一月,太白犯填。填,女君也,且曰有內兵、白衣會。至三年九月,火犯積屍。占曰「貴人憂之,斧鉞用」。十月,太白犯歲星。歲為人君,而以兵喪幹之,且有死君篡殺之禍。是月,熒惑守軒轅。占曰「女主憂之,宮中兵亂」。十一月,歲入氐。氐為正寢,歲為有國之君。占曰「諸侯王有來入宮者」。五年二月,月入南斗魁中,犯第四星。占曰「大人憂,太子傷,宮中有自賊者,又大赦」。既而宋孝武及宋後相繼崩殂,少主薦誅輔臣,釁連戚屬,群下相與民殺之,而立宋明帝。江南大饑,且仍,有肆眚之令焉。先是,三年六月,太白犯東井;七月,火入井;四年五月,金、火皆犯上相;五年六月,火又入井。占曰「大臣憂,斧鉞用」。六年七月,月犯心前星。是月,宋殺少主,其後有乙渾之難。

  

  五年七月丁未,歲星守心。心為明堂,歲為諸侯,為長子入而守之,立君之象。占曰「凡五星守心,皆為宮中亂賊,群下有謀立夫天子者」。七月己酉,有流星長丈餘,入紫微,經北辰第三星而滅。占曰「有大喪」。九月丁酉,火入軒轅。十一月,長星出織女,色正白,彗之象也。女主專制,將由此始,是以天視由之。長星,彗之著,易政之漸焉。冬,熒惑入太微,犯上將;十二月,遂守之。占曰「公侯謀上,且有斬臣」。六年正月乙未,有流星長丈餘,自五車抵紫宮西蕃乃滅。天象若曰:群臣或修霸刑,而幹蕃輔之任矣。且占曰「政亂有奇令」。四月,太白犯五諸侯。占曰「有專殺諸侯者」。五月癸卯,上崩于太華殿。車騎大將軍乙渾矯詔殺尚書楊寶年等於禁中。戊申,又害司徒、平原王陸麗。明年,皇太后定策誅之。太后臨朝,自馮氏始也。或曰:心為宋分。是歲六月,歲星晝見於南斗。鬥為天祿,吳分也。天象若曰:或以諸侯幹群而代奪之。是冬,宋明帝以皇弟踐阼,孝武諸子舉兵攻之,四方回應,尋皆伏誅。有太白這刑與歲星之佑焉。是歲三月,有流星西行,可用勝數,至明乃止。至六月己卯,又有流星,多西南行。星眾而小,庶人象也。星之所首,人將從之。及宋討孝武諸子,大兵首自尋陽,進平荊雍。其後張永之師敗績于呂梁,魏師盡舉淮右,俘其人,又西流之效也。

  

  顯祖天安元年正月戊子,太白犯歲星。歲,農事也,肅殺幹之,是為稼穡不登。六月,熒惑犯鬼。占曰「旱饑疾疫,金革用」。八月丁亥,太白犯房。占曰「霜雨失節,馬牛多死」。九月甲寅,熒惑犯上將,太白犯南斗第三星。占曰「貴人將相有誅者」。十一月己酉,太白又犯歲星。或曰歲為諸侯,太白主兵刑之政,再幹之,事幾也。是歲九月,六鎮十一旱饑。十月,宋氏六王皆戮死。明年,宋師敗于呂梁,江南阻饑,牛且大疫。其後,東平王道符擅殺副將及雍州刺史,據長安反,詔司空和其奴討滅之。九月,詔賜六鎮孤貧布帛,宋主以後宮服御賜征北將士。後歲夏,旱,河決,州鎮二十七皆饑,尋又天下大疫。元年六月,太白犯左執法;十月,火又犯之。占曰「大臣有憂,霸者之刑用」。是歲六月,月犯井;十月,又掩之。皇興元年正月,月犯井北轅第二星;八月,又蝕之。占曰「貴人當之,有將死,水旱祥也」。道符作亂之明年,司空和其奴、太宰李峻皆薨。

  

  皇興元年四月,太白犯鎮星。占曰「有攻城掠地之事」。六月壬寅,太白犯鬼,秦分也。二年正月,太白犯熒惑。占曰「大兵起」。是時,鎮南大將軍尉元、征南大將軍慕容白曜略定淮泗。明年,徐州群盜作亂,元又討平之。後歲正月,上党王觀西征吐谷渾,又大破之。

  二年九月癸卯,火犯太微上將。占曰「上將誅」。先是元年六月,熒惑犯氐;是歲十一月,太白又犯之,是為內宮有憂逼之象。占曰「天子失其宮」。四年十月,誅濟南王慕容白曜。明年,上迫於太后,傳位太子,是為孝文帝。《宋志》以為先是比年月頻犯左角,占曰「天子惡之」。及上遜位,而宋明帝亦殂。

  

  高祖延興元年十月庚子,月入畢口。畢,魏分。占曰:「小人岡上,大人易位,國有拘主反臣」。十二月辛卯,火犯鉤鈐。鉤鈐以統天駟,火為內亂。天象若曰:人君失馭,或以亂政乘之矣。乙巳,鎮星犯井。夫井者,天下之平也,而女君以幹之,是為後竊刑柄。占曰:「天下無主,大人憂之,有過賞之事焉。」二年正月,月犯畢;丙子,月犯東井;庚子,又如之。占曰:「天下有變,令貴人多死者。」

  三年八月,月犯太微。又群陰不制之象也。是時馮太后宣淫于朝,昵近小人而附益之,所費以巨萬億計,天子徒屍位而已。二年九月,河間王閭虎皮以貪殘賜死。其後,司空、東平郡王陸麗坐事廢為兵,既而宮車晏駕。或曰月入畢口為赦令。二年正月,曲赦京師及秦涼諸鎮。星及月犯井,皆為水災,且旱祥也。是歲九月,州鎮十一水旱,詔免其田租,開倉賑乏。

  

  四年九月己卯,月犯畢。七月丙申,太白犯歲星,在角。丁卯,太白又入氐。太白有母后之幾,主兵喪之政,以幹君於外朝而及其宿宮,是將有劫殺之虞矣。二月癸醜,月犯軒轅;甲寅;又犯歲星。月為強大之臣,為主女之象,始由後妃之府而幹少陽之君,示人主以戒敬之備也。五年三月甲戌,月掩填星。天象若曰:是又僻行不制而棄其紀綱矣。且占曰「貴人強死,天下亂。」三月癸未,金、火皆入羽林。占曰「臣欲賊主,諸侯之兵盡發」。八月乙亥,月掩畢。十一月,月入軒轅,食第二星。至承明元年四月,月食尾。五月己亥,金、火皆入軒轅;庚子,相逼同光。皆後妃之謫也。天若言曰:母后之釁幾貫盈矣,人君忘祖考之業,慕匹夫孝,其如宗祀何?是時,獻文不悟,至六月暴崩,實有酖毒之禍焉。由是言之,皇天有以睹履霜之萌,而為之成象久矣。其後,文明皇太后崩,孝文皇帝方修諒陰之儀,篤孺子之慕,竟未能述宣《春秋》之義,而懲供人之黨,是以胡氏循之,卒頌魏室,豈不哀哉!或曰:太白犯歲於天門,以臣代君之象;金、火同光,以兵亂之征。時宋主昏狂,公侯近戚冤死相繼。既而桂陽、建平王並稱兵內侮,矢及宮闕,僅乃戡之。尋為左右楊玉夫等所殺。或曰:月犯歲、鎮,金、火入軒轅,皆饉祥也。月掩畢,主邊兵。四年,州鎮十三饑;又比歲蝗旱。太和元年,雲中又饑,開倉賑之。先是,四年四月丙午,有大星西流,殷殷有聲;十一月辛未,又如之。是歲五月,宋桂陽王反于江州,間歲,沈攸之反於江陵,皆為大兵西伐。時以江南內攜,又詔五將伐蜀。

  

  太和元年五月庚子,太白犯熒惑,在張,南國之次也。占曰「其國兵喪並興,有軍大戰,人主死」。壬申,水、土合於翼,皆入太微,主令不行之象也。占曰「女主持政,大夫執綱,國且內亂,群臣相殺」。九月丁亥,太白晝見,經天,光色尤盛,更姓之祥也。二年九月,之犯鬼。占曰:主以淫泆失政,相死之」。三年三月,月犯心。心為天王,又宋分。三月,填星逆行入太微,留左掖門內。占曰「土守南宮,必有破國易代。逆行者,事逆也」。自元年三月至二年六月,月行五犯太微,與劉氏篡晉同占。又元年八月至三年五月,月行六犯南斗,入魁中。鬥為大人壽命,且吳分。是時馮太后專政,而宋將蕭道成亦擅威福之權,方圖劉氏。宋司徒袁粲起兵石頭,沈攸之起兵江陵,將誅之,不克,皆為所殺。三年四月,竟篡其君而自立,是為齊帝。是年五月,又害宋君于丹陽宮。又元年十月,月犯昴,為刑獄事。二年六月,月犯房。占曰「貴人有誅者」。或曰「月犯鬥,亦大臣之謫也」。其後李惠伏誅,宜都、長樂王並賜死。又元年二月壬戌,月在井,暈參、畢、兩河、五車。占曰「大赦」。至八月,大赦天下。三年正月壬子,又暈觜、參、昴、畢、五車、東井。至十月,大赦天下。

  

  三年,自五月至十二月,月三入鬥魁中;四年五月庚戌、七月己巳,又如之;六年二月,又犯鬥魁第二星。占曰「其國大人憂,不出三年」。七月丁未,十月丙申,月再犯心大星;自四年正月至六年二月,又五幹之。鬥為爵祿之柄,心為布政之宮,月行幹而轥之,亦以薦矣。其占曰「月犯心,亂臣在側,有亡君之戒,人主以善事除殃」。是時,馮太后將危少主者數矣,帝春秋方富,而承事孝敬,動無違禮,故竟得無咎。至六年三月,而齊主殂焉。或曰:月犯鬥,其國兵憂。心又豫州也。時比歲連兵南討,五年二月大破齊師于淮陽,又擊齊下蔡軍,大敗之。先是三年八月,金犯軒轅;四年二月,又犯軒轅大第二星;六年正月,又犯軒轅大星;八月,又犯軒轅左角。左角,後宗也。是時太后淫亂,而幽後侄娣,又將薄德。天若言曰:是無《周南》之風,不足訓也,故月、太白驟於之。

  

  三年九月庚子,太白犯左執法;十二月丙戌,月犯之;四年二月辛巳,月又犯之;九月壬戌,太白又犯之;五年二月癸卯,月犯太微西蕃上將;至六年十月乙酉,熒惑又犯之。夫南宮執法,所以糾淫忒,成肅雍;而上將朝庭之輔也。天象若曰:王化將施,淫風幾興,固不足以令天下矣,而廷臣莫之糾弼,安用之!文明太后雖獨厚幸臣,而公卿坐受榮賜者費亦巨億,蓋近乎素餐焉。其三年九月,安樂王長樂下獄死,隴西王源賀薨;四年正月,廣川王略薨、襄城王韓頹徙邊;七月,頓丘王李鍾葵賜死;共後任城王雲、中山王叡又薨。比年死黜相繼,蓋天謫存焉。四年春月,又掩火,亦大臣死黜之祥也。又比年,月再犯昴,亦為獄事與白衣之會也。

  

  五年九月辛巳,填犯辰星於軫。占曰「為饑,為內亂,且有壅川溢水之變」。是歲,京師大霖雨,州鎮十二饑。至六年七月丙申,又大流星起東壁,光明燭地,尾長二丈餘。東壁,土功之政也。是月發卒五萬,通靈丘道。十月己酉,有流星入翼,尾長五丈餘。七星,中州之羽儀;翼,南國也。天象若曰:將擇文明之士,使于楚邦焉。明年,員外散騎常侍李彪使齊,始通二國之好焉。四年正月丁未,月在畢,暈參、井、五車,赦詳也。四月,幸廷尉獄,錄囚徒。明年二月,大赦。是月,月在翼,有偏日暈,侵五車、東井、軒轅、北河、鬼,至北斗、紫垣、攝提。六年正月癸亥,月在畢,暈參兩肩、五車、胃、昴、畢。至甲戌,天下大赦。江南嗣君即位,亦大赦改元。

  

  七年六月庚午辰時,東北有流星一,大如太白,北流破為三段。十月己亥,星隕如虹。是時,太后專朝,且多外嬖,雖天子由倚附之,故有幹明之謫焉。破而為三,席勢者眾也。昔春秋星隕如雨,而群陰起霸。其後漢成帝時,旰日晦冥,眾星行隕,耀耀如雨,而王氏之禍萌。至是天妖複見,又與元後同符矣。

  十年八月辰時,有星落如流火三道;戊寅,又有流星出日西南一丈所,西北流,大如太白,至午西破為二段,尾長五尺,複分為二,入雲間。仍見者,事薦也,後代其踵而行之,以至於分崩離析乎?先是,七年十月,有客星大如鬥,在參東,似孛。占曰「大臣有執主之命者,且歲旱糴貴」。十年九月,熒惑犯歲星。歲主農事,火星以亂氣幹之,五稼旱傷之象也。占曰「元陽以饉,人不安」。自八年至十一月,黎人阻饑,且仍歲災旱。八年正月辛巳,月在畢,暈井、歲星、觜、參、五車。占曰「有赦,糴貴」。其年六月,大赦。冬,州鎮十五水旱,人饑。九年正月,月在參,暈觜、參兩肩、五車,為大赦,為水。戊申,月犯井,為水祥也。是歲,冀定數州大水,人有鬻男女者,京師及州鎮十三水旱傷稼。明年,大赦。

  

  十一年三月丁亥,火、土合於南斗。填為履霜之漸,鬥為經始之謀,而天視由之,所以為大人之戒也。占曰「其國內亂,不可舉事用兵」。是時齊主持諸侯王酷甚,雖酒食之饋,猶裁之有司。故天若言曰:非所以保根固本,以貽長代之謀也,內亂由是興焉。五月丁酉,太白經天,晝見,庚子,遂犯畢。畢又邊兵也。是歲,蠕蠕寇邊。明年,齊將陳達伐我南鄙,陷澧陽。間歲而齊君子子響為有司所禦,遂憤怒而反,伏誅。及齊主殂而西昌侯篡之,高、武子孫所在基布,皆拱手就戮,亦齊君自為之焉。十一年六月乙丑,月犯鬥;丙寅,遂犯建星。亦圖始之謀也。十二年七月,月犯牛;十三年六月,又掩之;明年八月,又犯之。牛主吳分。占曰「國有憂,大將戮」。亦江南兵饉之征也。

  

  七月癸醜,太白犯地轅大星;八月甲寅,又犯之。皆女君之謫也,天象若曰:軒轅以母萬物,由後妃之母兆人也,是固多穢,複將安用之?其物類之感,又稼穡之不滋候也。是歲年穀不登,聽人出關就食。明年,州鎮十五皆大饑,詔開倉賑乏。間歲,太后崩。是歲月三入井,金又犯之。占曰「陰陽不和,不為水患且大旱」。其後連年亢陽,而吳中比歲霖雨傷稼也。

  

  十二年三月甲申,歲星逆行入氐。甲、申,皆齊分也。占曰「諸侯王而升為天子者」。逆行者,其事逆也。先是,去年十月,歲、辰、太白合於氐。是謂驚亡絕行,改立王公。是歲四月,月犯氐,與歲同舍;六月丁巳,月又入氐,犯歲星。月為強大之臣,歲為少君也;與歲同心內宮而干犯之,強宗擅命,逼奪其君之象也。再幹之,其事薦至。

  十三年三月庚申,月犯歲;十五年六月,又犯之。歲星不在宿宮,是為強侯之譴。江南太子、賢王相次薨歿,既而齊武帝殂,太孫幼沖,西昌輔政,竟殺二君而篡之。月再犯於氐及逆行之效也。或曰月犯木,饑詳也。時比歲稼穡不登。又十二正月戊戌,月犯左角;十一月丙寅,又如之;七月,金又犯左角。角為外朝,且兵政也。占曰「不出三年,天下有兵,主子死,大君惡之」。至十四年,有子響誅,間歲而齊室亂。

  

  十二年四月癸醜,月、火、金會于井;辛酉,金犯火;甲戌,火、水又俱入井。皆雨暘失節,萬物不成候也。且曰王業將易,諸侯貴人多死。是歲,月行四入氐;十月,辰星入之;閏月丁醜,火犯氐;乙卯,又入之。占曰「大旱歲荒,人且相食,國易政,君失宮,遠期五年」。氐,又女君之府也。是歲,兩雍及豫州旱饑。明年,州鎮十五大饉。至十四年,太后崩。時江南北連歲災雨,至十七年,有劫殺之禍,誅死相踵焉。是歲月三犯房;十三年四月,又犯之;七月至十月,再犯鍵閉。占曰「有亂臣,不出三年伐其主」。自十二年七月至十四年八月,月再犯牛,又再掩之,凡六犯牛且掩之。牛為吳越,饉祥也,畢,魏分。且曰貴人多死免者。十二年九月,司徒、淮南王佗薨。十三年,光州人王泰反,章武、汝陰、南安三王皆坐贓廢,安豐王猛、司空苟頹並薨。十四年,地豆于及庫莫奚頻犯塞,京兆王廢為庶人。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6-27 16:11:57 | 顯示全部樓層
志第四

天象一之四

  太和十年十一月戊午,太白犯歲,又犯火,喪疾之祥。占曰「國無兵憂,則君有白衣之會」。景寅,火又犯木。占曰「內無亂政,則主有喪戚之故」。十二月壬寅,太白犯填。占曰「金為喪祥,後妃受之」。十三年二月,熒惑犯填。占曰「火主凶亂,女君應之」。皆文明太后之謫也。先是,十一年六月甲子,歲星晝見;十二月甲戌,又晝見;是歲六月,又如之。歲而麗於大明,少君象也。是時孝文有仁聖之表,而太后分權以幹冒之,及帝春秋方壯,始將經緯禮俗,財成國風。故比年女君之謫婁見,而歲星浸盛,至於不可掩奪矣。且占曰「木晝見,主有白衣之會」。是歲九月丙午,有大流星自五車北入紫宮,抵天極,有聲如雷。占曰「天下大凶,國有喪,宮且空」。夫五車,君之車府也,天象若曰:是將以喪事有千乘萬騎而舉者。大有聲,其事昭盛。至十四年三月,填星守哭泣。占曰「將以女君有哭泣之事」。四月丙申,火犯鬼,喪祥也。六月,有大流星從紫宮出,西行。天象又曰:人主將以喪事而出其宮。八月,月、太白皆犯軒轅。九月癸醜而太皇太后崩,帝哭三日不絕聲,勺飲不入口者七日,納菅履,徒行至陵,其反亦如之,哀毀骨立,杖而後起,雖殊俗之萌,矯然知感焉。自九月至於歲終,凡四謁陵。又薦出紫宮之驗也。十四年十一月,月犯填星;十二月月犯轅;十五年十月,月狠填,又犯軒轅;八月,又犯之;九月,月掩填星;十七年正月,月又犯軒轅。皆女君之象也。是時林貴人以故事薨,及馮貴人為後,而其姊譖之,至二十年竟坐廢黜,以憂死。幽後繼立,又以淫亂不終。

  

  十三年十二月戊戌,填星、辰星合於須女。女,齊、吳分。占曰「是為雍沮,主令不行,且有陰親者」。至十四年三月庚申,歲星守牛。占曰「其君不愛親戚,貴人多喪;又饉祥也」。是歲太白三犯熒惑;十月,太白入氐;十一月,有大流星從南行入氐。甲申,齊邦之物也,金、火相鑠,為兵喪,為大人之謫。天象若曰:宿宮有兵喪之故,盛大者循而殘之,處其寢廟之中矣。至十五年三月壬子,歲犯填,在虛;三月癸巳,木、火、土三星合宿於虛;甲午,火、土相犯。虛,齊也。占曰:其國亂專政,內外兵喪,故立侯王」。九月乙丑,太白犯鬥第四星;戊子,有大流星起少微」。入南宮,至帝坐。主有盛大之臣,乘賢以侮其君者。且占曰「大人易政」。至十七年正月戊辰,金、木合于危。危,亦齊也。是為人君且罹兵喪之變。四月戊子,太白犯五諸侯。占曰「有擅刑以殘賊諸侯者」。至七月,齊武帝殂,西昌侯以從子幹政,竟殺二君而自立,是為齊明帝。於是高、武諸子王侯數十人相次誅夷,殆無遺育矣。雖繼體相循,實有准命之禍,故天謫仍見雲。自十五年至十七年,月行七犯建星。建星為忠臣之輔,經代之謀,又吳之分也。十五年,再犯牽牛;十六年至十七年,又四犯南斗。是謂臣幹天祿,且曰「大從多死者」。又十五年七月,金入太微;十七年,火入太微宮。反臣之戒。是歲,月行四入太微,十七年六入太微,比歲凡十幹之,而齊君夷其宗室,亦積忍酷甚也。

  

  十五年四月癸亥,熒惑入羽林;十六年二月壬子,太白入羽林。占曰「天下兵起」。三月己卯,四月丙午,十月甲戌,五月辛卯,月行皆入羽林;十七年四月壬寅,八月辛卯,十二月辛巳,又如之。先是,陽平王頤統十二將軍騎士七萬,北討蠕蠕。是歲八月,上勒兵三十余萬自將擊齊,由是比歲皆有事於南方。十五年三月,月掩畢;十一月,又犯之;十六年五月及七月,月再入畢;八月、十一月又再犯之;十七年八月又入畢。畢為邊兵。占曰「貴人多死」。十五年六月,濟陰王鬱賜死;十七年,南平王霄、三老尉元皆死;十八年,安定王休死;十九年,司徒馮誕、太師馮熙、廣川王諧皆死。

  

  十七年二月庚戌,火、土合於室。室星,先王所以制宮廟也,熒惑天視,填為司空,聚而謀之,其相宅之兆也。且緯曰:「人君不失善政,則火土相扶,蔔洛之業庶幾興矣」。是歲九月,上罷擊齊,始大議遷都。冬十月,詔司空穆亮、將作董邇繕洛陽宮室,明年而徙都之。於是更服色,殊徽號,文物大備,得南宮之應焉。凡五星分野,熒惑統朱鳥之宿,而填以軒鼓寓之,皆周鶉火之分。室,又並州之分。是為步自並州,而經始洛邑之祥也。

  

  十七年二月丁醜,太白犯井;辛醜,又犯鬼;五月戊午,晝見;九月,又如之。是謂兵祥,雍州也。是月,火、木合于婁。婁為徐州,占曰「其地有亂,萬人不安」。八月辛巳,熒惑入井。占曰:兵革起」。明年十二月,詔征南將軍薛真度督四將出襄陽,大將軍劉昶出義陽,徐州刺史元衍出鐘離,平南將軍劉薛出南鄭,皆兩雍、徐方之分。後年正月,平南王肅大敗齊師于義陽,降者萬餘。己亥,上絕淮,登八公山,並淮而東,及錘離乃還。至十九年六月庚申,金、木合于井。七月,火犯井。二十一年十一月,大敗齊師於沔北。明年春,複大破之,下二十餘城,於是悉定沔漢諸郡。時江南偽立雍州於襄陽,以總牧西土遺黎,故與東井同候。

  

  十八年四月甲寅,熒惑入軒轅,後妃之戒也。是時,左昭儀得幸,方譖訴馮後,上蠱而惑之。故天若言曰:夫膚受之微不可不察,亦自我天視而降鑒焉。至十九年三月,月犯軒轅;二十年七月辛巳,又掩填星。是月,馮後竟廢,尋以憂死,而立左昭儀,是為幽後。明年,追廢林貞後為庶人。二十二年正月,月又掩軒轅。十一月,又彗星起軒轅,曆鬼南,及天漢。天又若曰:是固多稷德,宜其彗除矣。行曆鬼,又強死之征。明年,幽後賜死也。

  十九年六月壬寅,熒惑出於端門。占曰「邦有大獄,君子惡之,又更紀立王之戒也」。明年,皇太子恂坐不軌,黜為庶人。至二十一年十月壬午,熒惑、歲星合於端門之內。歲為人君,火主死喪之禮,而陳於門庭,大喪之象也。二十地二年二月乙丑,木、火合於掖門內,是夕,月行逮之;三月丙午,木、火俱出掖門外,再合一相犯,月行逮之。後妃預有咎焉。明年四月,宮車晏駕。夫太微,禮樂之庭也。時帝方修禮儀,正喪服,以經人倫之化,竟未就而崩。少君嗣立,其事複寢,縉紳先生咸哀慟焉。故天視奉而修之,是以徘徊南宮,蓋皇天有以著慎終歸厚之情。或曰「合于天庭南方,有反臣之戒」。是時齊明帝殂,比及三年而亂兵四交宮掖,既而蕭衍戡之,竟複齊室雲。二十二年十一月,有流星照地,至天津而滅。占曰「將有樓船之攻,人君以大眾行」。二十二年而上南伐。是歲之正月,有流星大如三鬥瓶,起貫索,東北流,光燭地,經天棓乃滅,有聲如雷。天棓,天子先驅也。占曰「國中貴人有死者,且大赦」。至三月,上南征不豫,詔武衛元嵩詣洛陽,賜皇后死。

  

  世宗景明元年四月壬辰,有大流星起軒轅左角,東南流,色黃赤,破為三段,狀如連珠,相隨至翼。左角,後宗也。占曰「流星起軒轅,女主後宮多讒死者」。翼為天庭之羽儀,王室之蕃衛,彭城國焉。又占曰「流星于翼,貴人有憂擊」。是時,彭城王忠賢,且以懿親輔政,借使世宗諒陰,恭己而修成王之業,則高祖之道庶幾興焉。而阿倚母族,納高肇之譖,明年,彭城王竟廢。後數年,高氏又鴆於後,而以貴嬪代之。由是小人道長,讒亂之風作矣。夫天之風戒,肇於履端之始,而沒身不悟,以傷魏道,豈不哀哉!或曰:軒轅主後土之養氣,而庇祐下人也,故左角謂之少人焉。天象若曰:人將喪其所以致養,幾至流亡離析矣。是歲,北鎮及十七州大饉,人多就食雲。是歲十二月癸未,月暈太微,既而有白氣長一丈許,南抵七星,俄而月複軍北斗大角。為君以兵自衛,又赦祥也,且為立君之戒。時蕭衍立少主於江陵,改元大赦。尋伐金陵,以長圍逼之。又二年正月,月暈井、參、觜、昴、五車。占曰「貴人死,大赦」。是歲,廣陵王羽薨。二月至秋,再大赦。

  

  二年正月己未,金、火俱在奎,光芒相掩。為兵喪,為逆謀,大人憂之,野有破軍殺將。奎,徐方也。三月丁巳,有流星起五諸侯,入五車,至天潢散絕為三,光明燭地。五車,所以輔衰替之君也,流星自五諸侯幹之,諸侯且霸而修兵車之會;分而為二,距乏疑

  之君幾將並立焉。魏收以為流星出五車,諸侯有反者。至五月,咸陽王禧謀反,賜死。

  戊午,填星在井,犯鉞,相去二寸。占曰「人君有戮死者」。是蕭衍起兵襄陽,將討東昏之亂,是月,推南康王寶融為帝,踐阼於江陵,於是齊有二君矣。至八月戊午,金、火又合于翼,楚分也。十一月甲寅,金、水俱出西方。占曰「東方國大敗」。時蕭衍已舉夏口,平尋陽,遂沿流而東,東主之師連戰敗績,於是長圍守之。十二月,齊將張稷斬東昏以降,又戮主之征。至三年正月,火犯房北星,光芒相接;癸巳,填星逆行,守井北轅西星。皆大臣賊主,更政立君之戒也。三月,金、水合於須女。女,齊分;金、水合,為兵誅。二月丁酉,有流星起東井,流入紫宮,至北極而滅。東井,雍州之分,衍憑之以興,且西君之分,使星由之以抵辰極,是為禪受之命,且為大喪。是月,齊諸侯相次伏誅,既而西君錫命,衍受禪于建康,是為梁武帝。戊辰而少主殂。自二年至三年,月六掩犯鬥魁;七月,火犯鬥,皆吳分也。時江南北歲大饉,又連兵北鄙,負敗相跡。又二年七月,月暈婁,內青外黃,轢昴、畢、天船、大陵、捲舌、奎。船為徐魯,又赦祥也,且曰「多死喪」。三月,青、齊、徐、兗鋨死萬餘人。七月,大赦。三年八月,月暈,外青內黃,轢昴、畢、婁、胃、五車。占曰「貴人多死」。十二月,月犯昴,環月。太傅、平陽王丕薨。後年正月,大赦。

  

  三年八月丙戌,有大流星起天中,北流,大如二鬥器。占曰「有天子之使出自中京,以臨北方」。至四年九月壬戌,有大流星起五車,東北流。占曰「有兵將首于東北」。是歲二月辛亥,三月丁未,月再掩太白,皆大戰之象也。庚辰,揚州諸將大破梁師于陰陵。十一月,左僕射源懷以便宜安撫北邊。明年二月,又大破梁師于邵陵。九月,蠕蠕犯邊,複詔源懷擊之。是歲七月,月暈昴、畢、觜、參、井、五車。占曰「旱,大赦」。又再暈軒轅、太微,明年正月,月暈五車、東井、兩河、鬼、填星。是月,大赦改元。六月,以亢陽,詔撤樂減膳。

  

  正始元年正月戊辰,流星如鬥,起相星,入紫宮,抵北極而滅。夫紫宮,後妃之內政,而由輔相干之,其道悖矣。且占曰「其象著大,有非常之變」。至二年六月癸醜,有流星如五鬥器,起織女,抵室而滅。占曰「王后憂之,有女子白衣之會」。往反營室,釁歸後庭焉。三年正月己亥,有大流星起天市垣,西貫紫蕃,入北極市垣之西。又公卿外朝之理也。占曰「以臣犯主,天下大凶」。明年,高肇欲其家擅寵,乃鴆殺于後及皇子昌,而立高嬪為後。先是,景明四年七月,太白犯軒大星。至二年六月,木犯昴。占曰「人君有白衣之會」。同上。

  

  三年六月丙辰,太白晝見。占曰「陰國之兵強」。八月,梁師寇邊,攻陷城邑。秋九月,安東將軍邢巒大破之宿豫,斬將三十餘人,捕虜數萬。十月甲寅,月犯太白,又大戰之象。明年,中山王英敗績於淮南,士卒死者十八九。又元年正月,月暈胃、昴、畢、五車;戊午,又暈五車、東井、兩河、鬼、填星;二月甲申,又暈昴、畢、觜、參;三年正月,月暈太微、軒轅。皆為兵、赦。是月,皇子生,大赦天下。

  

  四年七月己卯,有星孛于東北。占曰「是謂天讒,大臣貴人有戮死者」。凡孛出東方必以晨,乘日而見,亂氣蔽君明之象也。昔魯哀公十三年十一月,有星孛于東方,明年,春秋之事終,是謂諸夏微弱,蠻夷遞霸,田氏專齊,三族擅晉,卒以幹其君明而代奪之,陵夷遂為戰國,天下橫流矣。今孛星又見,與春秋之象同。天戒若曰:是居太陽之側而幹其明者,固多穢德,可彗除矣,而君不悟,衰替之萌將繇此始乎?是歲,高肇鴆後及皇子,明年譖殺諸王,天下冤之。肇故東夷之俘,而驟更先帝之法,累構不測之禍,幹明孰其焉,魏氏之悖亂自此始也。

  永平元年三月戊申,熒惑在東壁,月行抵之,相距七寸,光芒相及。室壁四輔,君之內宮,人主所以庇衛其身也。天象若曰:且有重大之臣屏蕃王室者,將以讒賊之亂,死於內宮。又曰:諸侯相謀。五月癸未,填星逆行,太微在左執法西。是為後黨持政,大夫執綱而逆行侮法,以啟蕭牆之內。是月,月犯畢;六月,又掩之。占曰「貴人有死者」。庚辰,太白、歲星合于柳。柳為周分。且占曰「有內兵以賊諸侯」。八月,京兆王愉出為冀州刺史,恐不見星合于柳。柳為周分。且占曰:有內兵以賊諸侯」。八月,京兆王愉出為冀州刺史,恐不見容,遂舉兵反,以誅尚書令高肇為名,與安樂王詮相攻於定州。九月,太師、彭城王斃於禁中,愉亦死之。或曰:柳,豫;州分,所合之野,謀兵,有戰野拔邑事。至十一月丙子,流星起羽林南,大如碗,色赤;有黑雲東南引,如一匹布橫北轢星。占曰「禁兵起,所首召之」。是歲,豫州人白早生殺刺史司馬悅,以城降梁,遣尚書邢巒擊之。十二月,巒拔懸瓠,斬早生。

  

  二年三月丁未,有流星徑數寸,起自天紀,孛於市垣,光芒燭地,有尾跡,長丈餘,凝著天。天象若曰:政失其紀而亂加乎入,浸以萌矣,是將以地震為征。地震者,下土不安之應也。是月,火入鬼,距積屍五寸。積屍,人之精爽,而炎氣加之,疫祥也。四月乙丑,金入鬼,去積屍一寸。又以兵氣幹之,強死之祥也。逾逼者事甚。鬼主驕亢之戒,故金火薦災其人以警而懼之。五月,太白犯歲,光芒相觸。占曰「兵大亂,歲饑,不出三年」。七月庚辰,有流星起騰蛇,人紫宮,抵北極而滅。天戒若曰「彼光後王道者疑

  。以馭陰陽之變矣。將有水旱之沴,地震之祥,而後災加皇極焉。明年夏四月,平陽郡大疫,死者幾三千人。平陽,鬼星之分也。秋,州郡二十大水,冀定旱饑。四年,朐山之役,喪師殆盡。其後繁畤、桑乾、靈丘、秀容、雁門地震陷裂,山崩泉湧,殺八千餘人。延昌三年,詔曰「比歲山鳴地震,於今不已,朕甚懼焉。」至正月,宮車晏駕。二年十一月丙戌,月掩畢火星;至三年八月,火犯積屍。占曰「貴人死,又饑疫祥也」。比年水旱災疫;是月中山王略薨;明年春,司徒廣陽王嘉薨。

  

  二年九月甲申,歲星入太微,距右執法五寸,光明相及;十二月乙酉,逆行入太微,掩左執法;三年閏月壬申,又順行犯之,相去一寸。《保乾圖》曰:「臣擅命,歲星犯執法。」是時,高肇方為尚書令,故歲星反復由之,所以示人主也。天者若言曰:政刑之命亂矣,彼居重華之位者,盍將反復而觀省焉。今雖厚而席之,適所以為禍資耳。且占曰「中坐成刑,遠期五年」。間五歲而肇誅。四年四月庚午,熒惑犯軒轅大星;至五月,入太微,距右執法三寸,光芒相接。熒惑,天視也。始由軒轅而省執法之位,其象若曰:是居後黨而擅南宮之命,君其降監焉。其應與歲星同也。

  

  四年正月戊戌,有流星起張,西南行,殷殷有聲,入參而滅。張,河南之分;參為兵事,占曰「流星自東方來,至伐而止,有來兵大敗吾軍。有聲者怒也」。先是,去年十一月,月犯太白;是歲,又犯之,在胃;八月辛酉,又犯之。胃為徐方,大戰之象也。十月戊寅,有大流星孛于羽林,南流,色赤,珠落下入濁氣,孛然而流。王師潰亂之兆。先是,梁朐山鎮殺其將來降,詔徐州刺史盧昶援之。十二月,昶軍大敗於淮南,淪複十有餘萬。是歲七月乙巳,有流星起北斗魁前,西北流入紫宮,至北極而滅。占曰「不出期年,兵起,且亡君戒」。是歲,有朐山之役,間歲而帝崩。

  

  二年十二月己巳,歲星犯房上相,相距一寸,光芒相及;至延昌元年三月丙申,歲星在鉤餘東五寸,距鍵閉三寸;丙午,又掩房上相。天象若曰:夫鈐鍵之轡,君上所宜獨操,非驂服所當共也。先是,高肇為尚書令,而歲星三省執法。是歲至升為司徒,猶怏怏不悅,而歲星又再循之,所以示人主審矣。間二歲而上崩,肇亦誅滅。或曰木與房合,主喪、水。又元年二月,月暈井、鬼、軒轅;十月,又暈井、五車、參、畢。皆水旱饑赦之祥。自元年二月不雨至六月雨,大水。二年四月庚子,出絹十五萬匹賑河南饑人。是夏,州郡十二大水。八月,滅天下殊死。

  

  四年四月庚午,熒惑軒轅大星;十月壬申,月失行,犯軒轅大星。至延昌元年三月,填星在氐,守之九十餘日。占曰「有德令,拜太子,女主不居宮」。至十月,立皇太子,賜為父後者爵,旌孝友之家。至二年三月乙丑,填星守房。占曰「女主有黜者,以地震為征」。地震者,陰盈而失其性也。四月丙申,月掩填星;七月戊午,又如之。是為後妃有相遷奪者,且曰「女主死之」。時比歲地震。至三年八月,太白又犯軒轅。十二月,月掩熒惑。皆小君之謫也。時高後席寵兇悍,雖人主猶畏之,莫敢動搖,故世宗胤嗣幾絕。明年上崩,後廢為尼,降居瑤光寺,尋為胡氏所害,以厭天變也。

  延昌元年八月己未,有流星起五車,西南流入畢。畢,邊兵也。占曰「有兵車之事,以所直名之」。至二年十一月戊午,又有流星起五車,西南流,殷殷有聲。馮怒者,事盛也。十二月己卯,有流星西南流,分而為二。又偏師之象也。至三年六月辛巳,太白晝見。占曰「西兵大起,有王者之喪」。十一月,大將軍高肇伐蜀,益州刺史傅豎眼出北巴,平南羊祉出涪,安西奚康生出綿竹,撫軍甄琛出劍閣,會帝崩旋師。先是元年三月己酉,木、土相犯。占曰「人君有失地者,將死之」。又曰「先作事者敗,兵起必受其殃」。三年九月,太白掩右執法。是為大將軍有罹刑辟者。先是二年二月,梁郁洲人徐玄明斬大將張稷來降。及肇出征,還亦就戮。

  

  元年二月乙未,有流星起太陽守,曆北斗,入紫宮,抵北極,至華蓋而滅。太陽守所以弼承帝車,大臣之象。今使星由之,以語天極之位,臣執國命,將由此始乎?且占曰「天下大凶,主室其空」。先是,去年八月至十月,月再入太微;是歲三月,又如之;十二月甲戌,月犯火於太微。占曰「君死,不出三年,貴人奪權失勢」。二年三月辛酉,熒惑又犯太微。占曰「天下不安,有立君之戒」。九月丁卯,入太微,犯屏星。明年正月而世宗崩,於是王室遂卑,政在公輔。三年二月,月暈畢、昴、五車、太白、東井。占主赦。是月,太白失行,在天關北。占「有關梁之兵,道不通」。明年正月,肅宗立,大赦天下。二月,梁將任太洪帥眾寇關城。

  

  四年五月庚戌,九月乙丑,十月癸巳,月皆犯太微。中歲而驟幹之,強臣不禦,執法多門之象也。閏月戊午,月犯軒轅。又女主之謫。十一月庚寅,木、火會於室,相距一尺;至甲午,火徙居東北,亦相距一尺。室為後宮,火與木合曰內亂,環而營之,或淫事幹逼諸侯之象。占曰「奸臣謀,大將戮。若有夷族之害,以赦令除之」。先是,三年九月,太白犯執法。是歲八月,領軍於忠擅戮僕射郭祚。九月,太后臨朝,淫放日甚,至逼幸清河王懌。其後,羽林千餘人焚征西將軍張彝宅,辜死者百數,朝廷不能討,於是大赦。原羽林亦營室之故也。魏收以為月犯太微,大臣有死者。其後安定王薨。月犯軒轅,女主憂之。其後皇太后高尼崩於瑤光寺。營室又主土功也。胡太后害高氏以厭天變,乃以後禮葬之。

  

  四年十月,太白犯南斗,鬥為吳分。占曰「大兵起」。先是三年四月,有流星起天津,東南流,轢虛、危。天津主水事,且曰:有大眾之行。其後樑造浮山堰,以害淮泗,諸將攻之。是歲閏月,有大奔星起七星,南流,色正赤,光明燭地,尾長丈余,曆南河,至東井。七星,河南之分也,流星出之,有兵起;施及東井,將以水禍終之。又占曰「所與城等」。疑

  是時,鎮南崔亮攻梁師于硤石。明年二月,鎮東蕭寶夤大破梁淮北軍。九月,淮堰決,梁人十余萬口皆漂入海。

  肅宗熙平元年三月丙子,太白犯歲星;十二月甲辰,月犯歲星。是謂強盛之陰而陵少陽之君。歲,又諸侯也。天象若曰:始由內亂幹之,終以威刑及之。是歲正月,熒惑犯房;四月庚子,又逆行犯之;癸卯,月又犯房。占曰「天下有喪,諸侯起霸,將相戮」。十一月,大流星起織女,東南流,長且三丈,光明照地。占曰「王后憂之,有女子白衣之會」。間歲,高太后殂,司徒國珍薨。中宮再有喪事。其後僕射于忠,司徒、任城王澄薨。既而太后幽逼,清河、中山王戮死。或曰:「月、太白犯歲星,饉祥也;火犯房,陳兵滿野,有饑國,且大赦。」又元年十二月,月暈井、觜、參、五車。占曰「水旱,有赦」。至二年正月,大赦。十月,幽、冀、滄、瀛大饑。是月,月再暈畢、參、五車。占曰「饑,赦」。明年,幽州大饑,死者數千人,自正月不雨至六月。是歲,四夷反叛,兵大出,又赦改元。

  

  二年六月癸醜,有大流星出河鼓,東南流,至牛;十一月,流星起河鼓,色黃赤,西南流,長且三丈,有光照地;至神龜元年四月壬子,有流星起河鼓,西北流,至北斗散滅。河鼓,鼓旗之應也,故流星出之兵出。入之兵入。昔宋泰始初,大流星出自河鼓,西南行,竟夜,有小星百數從之。既而諸侯同時作亂。至是三出河鼓,秦州屬國羌及南秦、東益氐皆反。七月,河州人卻鐵忽與群盜又起,自稱水池王,詔行台源子恭及諸將四出征之。朝廷多事,故天應屢見雲。

  神龜二年四月甲戌,大流星起天市垣西,東南流,轢尾,光明燭地。天象若曰:將作大眾而從後妃之事矣,以所首名之。是歲九月,太后幸崧高。或曰市垣所以均國風,尾,幽州也。明年,詔尚書長孫稚撫巡北蕃,觀省風俗。二年丙辰,月在參,暈井、觜、參、歲星、五車。占曰「有死相,且赦」。明年,諸王多伏辜,又大赦。

  

  二年八月己亥,太白犯軒轅;是月,月又犯之;至正光元年正月,月又犯軒轅大星。四月庚戌,金、火合于井,相去一尺。占曰「王業易,君失政,大臣首亂,將相戮死,以用師大敗」。五月丙午,太白犯月,相距三寸。占曰「將相相攻,秦國有戰」。七月,太白犯角。角,天門也,是為兵及朝庭。占曰「有謀不成,破軍斬將」。是月,侍中元叉矯詔幽太后于北宮,殺太傅、清河王懌。八月,中山王熙起兵誅元義,不克遇害。明春,衛將軍奚康生謀討叉於禁中,事泄又死。是冬,諸將伐氐,官軍敗績。

  正光元年九月辛巳,有彗星光焰如火,出於東方,陰動爭明之異也。《感精符》曰:「天下以兵相威,以勢相乘,至威疑

  亂,起布衣,從衡禍,未庸息,帝宮其空。」昔正始中,天讒孛于東北,是歲而攝提複周。故天象若曰:夫讒之亂萌有自來矣,彗除之象今著矣,戰國之禍將由此作乎?間三年而北鎮肇亂,關中跡之。自是奸雄鼎沸,複軍相踵,其災之所以及且二十餘年而猶未弭焉。《梁志》曰:九月乙亥,有星晨見東方,光如火。占曰「國皇見,有內難急兵」。明年,義州反。乙亥去辛巳六日,而北方覿之,其氣蓋同矣。」始幹其明,以妖南國,既又彗而布之,以除魏邦。

  

  二年四月甲辰,火、土相犯於危;十一月辛亥,金、土又相犯于危。危,存亡之機,太白司兵,熒惑司亂,而玄枵司人,土下之所系命也。三精幾聚,群臣葉謀,以濟屯複之運焉。占曰「天下方亂,甲兵大起,王后專制,有虛國徙王」。至四年四月己未,火、土又相犯於室。是謂後宮內亂。且占曰「欲殺主,天子不以壽終」。或曰:魏氏,軒轅之裔。填星之物也,赤靈為母,白靈為子,經綸建國之命,所以傳撥亂之君也,其受之者將在並州與有齊之國乎?其後太后淫昏,天下大壞,上春秋方壯,誅諸佞臣。由是鄭儼等竦懼,遂說太后鴆帝。既而爾朱氏興於並州,終啟齊室之運,蔔洛之業遂丘墟矣。二年十月,月掩心大星;至三年正月,月掩心距星;四月丁醜,又如之。占曰「亂臣在側」。囗囗囗囗五年。間三歲而肅宗崩。

  

  三年七月庚申,有大流星如五鬥器,起王良,東北流,長一丈許。王良主車騎,且曰:有軍涉河,昭盛者事大。是日,月在昴北三寸;十一月乙卯,又如之。是兵加匈奴,且胡王之謫也。先是,蠕蠕阿那瑰失國,詔北鎮師納之。是歲八月,蠕蠕後主來奔懷朔鎮。間歲,阿那環背約犯塞,詔尚書令李崇率騎十萬討之,出塞三千餘裏,不及而還。二年九月庚戌,月暈胃、昴、五車;辛亥,又暈之。占曰「饑旱有赦」。至三年九月,月在畢,暈昴、畢、觜、參、五車。是歲夏大旱,十二月,大赦。

  

  三年二月丁卯,月掩太白,京師不見,涼州以聞。占曰「天下大兵起。涼州獨見,災在秦也」。三月癸卯,有大流星起西北角,流入紫宮,破為三段,光明照地。角星,主外朝兵政,流星由之,將大出師之象。若曰將以兵革之故,王室分崩。入抵紫宮,天下大凶,有虛國之象。四月癸酉,有大奔星曆紫微,入北斗東北首,光明燭地,殷然如雷。盛怒之象也,皆以所直名之。至四年八月乙亥,月在畢,掩熒惑。又邊城兵亂之戒也。十月乙卯,太白入鬥口,距第四星三寸,光芒相掩。占曰「大兵起,將戮辱,又吳分也」。五年正月,沃野鎮人破落汗拔陵反,臨淮王彧征之,敗績于五原。六月,莫折大提反于秦,雍州刺史元志討之,又大敗於隴東。明年,南方諸將頻破梁師。至八月,杜洛周起上穀,其後鮮於脩禮反定州。王師比歲北征,冀方大震。既而葛榮承之,竟陷河北。五年二月,月在參,暈觜、參、五車、東井、熒惑;八月,又暈之。閏月,月在張、翼,再暈軒轅、太微。占曰「兵起,士卒多遁走」,一曰「士卒大聚」。又皆赦祥也。是時徵調驟起,兵相蹈藉。又有詔內外戒嚴,將親征。自二月至六月,再大赦天下。十月,月在畢,暈昴、畢、觜、參。後年春,又大赦。

  先是,二年九月,歲星犯左執法;至三年正月癸醜,又逆行犯之,相去四寸,光芒相及;五月丙辰,歲星又掩左執法。是時宦者劉騰與元義葉謀,遂總百揆之任,故歲星反復由之,與高肇同占。至四年二月,騰死,乂由是失援。其年十一月庚戌,歲星犯房上相,相距二寸,光芒相掩。五年四月己醜,歲星又逆行犯之。明年,皇太后反政,乂遂廢黜。昔高肇為尚書令,而歲星三省之,及升於上相,歲星亦再循之。至是三犯執法而騰死,再幹上相而乂敗,曠宮之譴,異代同符矣。

  孝昌元年五月,太白犯軒轅;八月,在張、角,盛大。占曰「有暴酷之兵」。張,河南也。十二月,火入鬼,又犯之。占曰「大賊在大人之側」。後以淫泆失政,又秦分也。二年正月癸卯,金、木相犯於牛;十一月戊申,又相犯於女。歲所以建國均人,女為蠶妾,牛為農夫。天象若曰:是將罹以寇戎,而喪其耕織之務矣。且曰有亂兵大戰而波及齊、吳。是歲八月甲申,月在胃,掩鎮星;閏月癸酉,又掩之;三年正月戊辰,又掩之。是為女君有罹兵刑之禍者幾幹之,事甚而眾也。又占曰「天下大喪,無主,貴人兵死,國以滅亡」。又二年三月,奔星大如鬥,出紫微,東北流,光照地。占曰「王師大出,邦去其君」。六月,有奔星如鬥,起大角,入紫宮而滅。棟星以肆觀群後,而敷威令于四方也。今大號由之,以詔天極,不以逆乎?且有空國徒王之戒焉。十月,有星入月中而滅。占曰「人而無光,其國卒滅;星反出者,亡國複立」。是歲四月至三年九月,熒惑再犯軒轅大星;武泰元年正月,又逆行複犯之。占曰「主命將失,女君之象,亂逆之災」。三月庚申,月掩畢大星。占曰「連兵起貴人多死者」。是時淫風滋甚,王政盡弛,自大河而北,極關而西,覆軍屠邑,不可勝計。既而蕭寶夤叛於雍州,梁師驟伐淮泗,連兵青土,萬姓嗷嗷,喪其樂生之志矣。是歲二月,帝竟以暴崩。四月,氽朱榮以大兵濟河,執太后及幼主,沉諸中流,害王公以下二千,遂專權晉陽,以令天下焉。三年正月癸酉,月在井,暈觜、參、兩河、五車。七月,大赦。明年少主立,又大赦。

  

  莊帝永安元年七月癸亥,太白犯左角,相距四寸,光芒相掩,兵及朝庭之象。占曰「大戰不勝,貴人有來者,其謀不成」。至二年閏月,熒惑入鬼,犯積屍。占曰「兵起西北,有鈇鉞之誅」。是歲,北海王顥以梁師陷考城,執濟陽王暉業,乘虛逐勝,遂入洛陽。至七月,王師大敗之,顥竟戮死,有謀不成之驗。明年,爾朱天光擊反虜萬俟醜奴及蕭寶夤于安定。克之,鹹伏誅。

  二年十一月,熒惑自鬼入太微西掖門,犯上將,出東掖門,犯上相,東行累日,句己去來,複逆行而西;十二月乙丑,月又掩之;至三年正月癸未,逆行入東掖門;己醜,月入太微,襲熒惑;辛卯,月行太微中,又暉之;三月己卯,在右執法北一尺五寸,留十四日;至壬辰,月又掩之,複順行而東;四月戊午,月又幹太微而暈;己未,熒惑出端門,在左執法南尺餘而東。自魏興以來,未有迴圈反復若此之薦也。是時孝莊將誅權臣,有興複魏室之志,是以誠發於中而熒惑咨謀於上焉。其占曰「有權臣之戮,有大兵之亂,貴人以強死而天下滅亡」。至五月己亥,太白在參晝見。參為晉陽之墟。天意若曰:幹明之釁於是乎在矣。七月甲午,有彗星晨見東北方,在中台東一丈,長六尺,色正白,東北行,西南指;丁酉,距下臺上星西北一尺而晨伏;庚子,夕見西北方,長尺,東南指,漸移入氐;至八月己未,漸見;癸亥,滅。占曰「彗出太階,有陰謀奸宄興」。凡天事為之征形以戒告人主,始滌公輔之穢而彗除之,權臣將滅之象;再幹太陽之明而後陵奪之,逆亂復興之象也。三月而見者,變近亟也。究于內宮者,反仇其上也,近期在沖,遠期一年。先是,二月壬申,有大流星相隨西北,尾跡不絕以千計。西北直晉陽之墟,而微星,庶人所以載皇極也,人徙而君從之。是月戊戌,有大奔星自極東貫紫宮而出,影跡隨之,遷君之應。至九月,上誅太原王榮、上党王天穆於明光殿。是夕,爾朱氏党攻西陽門不克,退屯河陰。十二月,洛陽失守,帝崩于晉陽。自是南宮版蕩,劫殺之禍相踵。先是,永安元年七月丙子,十一月丙寅,十二月癸巳,月皆掩畢大星;至二年三月乙卯,月入畢口;八月乙丑,又距畢左股二寸,光芒相掩,須臾入畢口;十二月丙辰,掩畢右股大星;三年六月乙巳,又犯畢大星;八月庚申,入畢口,犯左股大星;是月辛醜,太白犯軒轅;明年五月,月又犯畢右股,遂入之。畢星,所以建魏國之命也。占曰「天下有變,其君大憂,邊兵起,上將戮,月洊幹之,事甚而眾」。及氽朱兆作亂,奉長廣王為主,號年建明。明年二月,又廢之而立節閔。六月,高歡又推安定王為帝於信都,複黜之,後更立武帝。於是三少王相次崩殂,又洛陽再陷,六宮汙辱,有兵及軒轅之效焉。永安二年十月辛亥,十二月丁巳,月皆在畢,暈昴,畢、填星、觜、參、五車;普泰元年正月己醜,月在角,暈軫、角、五車、亢,連環暈北斗、大角、織女;十月,又暈昴、畢、觜、參、井、五車。是時,肆赦之令,歲月相踵。

  

  節閔普泰元年五月辛未,太白出西方,與月並,間容一指,戰祥也。先是,去年十一月辛醜,月在太白北,不容一指。占曰「有破軍殺將,主人不勝」。既而爾朱氏南侵,王師敗績。至是,又與月合,幾將複之乎?十月甲寅,金、火、歲、土聚於觜、參,甚明大。晉魏之墟也,且曰:兵喪並起,霸君興焉。是時,渤海王歡起兵信都,改元中興。至十一月已卯,奔星如鬥,起太微,東北流,光明燭地,有聲如雷。占曰「大臣有外事,以所首事命之」。或曰「中國失君,有立王遷主。著而有聲者,盛怒也」。是時,爾朱氏成師北伐。明年三月癸巳,火逆行犯氐。占曰「天子失其宮」。閏月庚申,歲星入鬼,犯天屍。占曰「有戮死之君」。既而爾朱兆等大敗于韓陵,複師十余萬。四月,武帝即位,比及歲終,凡殺三廢帝。

  孝武永熙元年九月,太白經天。十一月辛醜,有大流星出昴北,東南流,轢畢貫參,光明照地,有聲如雷。天象若曰:將有髦頭之兵,憑陵塞垣,與大司馬合戰。明年正月丁酉,渤海王歡追擊兆等於赤洪嶺,大破之,爾朱氏殲焉。

  二年四月,太白晝見。九月丁酉,火、木合於翼,相去一寸,光芒相掩。占曰「是謂內亂,奸臣謀,人主憂。」。甲寅,金、火合於軫,相去七寸,光芒相及。占曰「是謂相鑠,不可舉事用兵」。翼、軫南宮之蕃,又荊州也。至三年三月癸巳,有奔星如三斛雍,起匏瓜,西流入市垣,有光燭地,迸流如珠,尾跡數丈,廣且三尺,凝著天,狀如蒼白雲,須臾屈曲蛇行。匏瓜為陰謀;星大如甕,為發謀舉事;光盛且大,人貴而眾也;以所首名之,且為天飾,王者更均封疆。是時,斛斯椿等方說上伐高歡,荊州刺史賀拔岳預謀焉;高歡知之,亦以晉陽之甲來赴。七月,上自將十余萬,次河橋,望歡軍,憚之不敢戰,遂西幸長安。至十月,渤海王更奉孝靜為主,改元天平,由是分為二國,更均封疆之應也。是月,歡命侯景攻荊州,拔之,勝南奔。是年三月庚子,木逆行,在左執法北一寸,光芒相掩;五月甲申,又在執法西半寸,乍見乍不見。占曰「強臣擅命,改政更元」。十二月,上崩,由是高歡、宇文泰擅權兩國。又二年十一月乙丑,三年八月庚午,十二月庚申,月皆在畢,暈畢、昴、參、五車。自三年二月至明年正月,東、西魏凡四大赦。

  

  三年五月己亥,熒惑逆行,掩南斗魁第二星,遂入鬥口。先是,元年十一月,熒惑入鬥十餘日,出而逆行,複入之,六十日乃去。鬥,大人之事也。占曰「中國大亂,道路不通,天下皆更元易政,吳越之君絕嗣」。是歲,東、西帝割據山河,遂為戰國比。十月至正月,梁、魏三帝皆大赦改元。或曰:鬥為壽命之養,而火以亂氣幹之,耄荒之戒也。是時梁武帝年已七十矣,怠於聽政,專以講學為業,故皇天殷勤著戒。又若言曰:經遠之謀替矣,將以逆亂終之,而剿其天祿焉。夫天懸而示之,且猶不悟,其後攝提複周,卒有侯景之亂雲。三年十二月,梁人立元慶和為魏王,屯平瀨。明年正月,東南行台元晏大破之。六月,豫州刺史堯雄又大破梁師于南頓。十月,梁攻單父,徐州刺史任祥又大破之,斬虜萬餘級。十一月,柳仲禮寇荊州,諸將又大敗之。時梁軍政益??,故累有負敗之應。

  

  東魏孝靜天平二年,有星孛於太微,曆下臺,及室壁而滅。南宮,成周之墟,孝文之餘烈也,孛星由之,易政徙王之戒。天象若曰:五城為墟,夏聲幾變,而臺階持政,有代奪之漸乎」且抵于營室,更都之象也。是後兩霸專權,皆以北俗眾事,河南新邑遂為戰爭之郊。間三歲,至興和元年九月,發司州卒十萬營鄴都,十月新宮成。天平元年閏月,月掩心大星;二年八月,又犯之,相去七寸;十一月,又掩心小星。相臣逼主之象,且占曰「人臣伐主,應以善事除殃」。時兩雄王業已定,特以人臣取容而已。至興和二年八月,月又犯心大星。後數年而禪代。

  

  元象二年七月壬戌,金、土合於七星;癸亥,遂犯七星。七星,河南之分,金而犯土,將有封畿之戰,且占曰「其分亡地」。先是,去年十二月癸醜,太白食月;是歲三月壬申,太白又與月合,相距一寸,大戰之祥也。月象強大之國,而金合之,秦師將勝焉。十二月,有流星從天市垣西流,長且一丈,有尾跡。三年正月,渤海王歡攻夏州,克之。十月丁醜,月犯火。占曰「大將有鬥死者」。十二月,大都督竇泰入潼關;明年,宇文泰距擊斬之。十月,遂及渤海王歡戰于沙苑,歡軍敗績,捕虜萬餘。是月,獨孤信拔洛陽。

  三年十一月,熒惑犯歲星。占曰「有內亂,臣謀主」。至四年正月,客星出於紫宮。占曰「國有大變」。二月壬申,八月癸未,月再掩五車東南星。占曰「兵起,道不通」。十一月,太白晝見。占曰「軍興,為不臣」。五年二月庚戌、三月甲子,填星逆順行,再犯上相。上相,司徒也。六月,太白入東井。占曰:秦有兵,大臣當之」。至元象元年七月,太白在柳,晝見。柳,河南也。八月辛卯,有大流星出房、心北,東南行,長且三尺,尾跡分為三段,軍破為三之象也。先是,行台侯景、司徒高昂圍金墉,西帝及宇文泰自將救之。是月陳于河陰,泰以中軍合戰,大克,司徒高昂死之。既而左右軍不利,西師由是敗績,斬將二十餘人,降卒六萬。是月,西帝太傅梁景叡據長安反,關中大震,尋皆伏誅。天平三年正月,元象元年三月,月再掩軒轅大星。是年,西帝廢皇后乙氏,立蠕蠕女為後。明年五月,火犯軒轅大星。既而乙氏遇害,其後蠕蠕後又死,而乙氏為崇焉。元象元年十月,月犯昴,暈畢、胃;丁未,在翼,暈大星、軒轅、左角;十一月,在井,暈五車、兩鹹。東西主凡三大赦。

  

  興和元年二月壬子,火犯井。占曰「秦有兵亂,貴人當之」。四月,又入鬼。亦兵喪之祥也,又土地之分也。至二年十一月甲戌,太白在氐,與填星相犯。氐,鄭地也。至四年七月壬午,火、木合于井,相去一尺。占同天平。明年,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據武牢西叛,宇文泰帥眾援之。戊申,及渤海王戰於邙山,西軍大敗,虜王侯將校四百餘人,獲六萬餘級。元年八月,月在畢,暈昴、畢、觜、五車。二年正月大赦。三年正月至八月,又再暈之,歲星在焉。四年十一月,月暈軒轅、太微;壬申,又暈胃、昴、畢、五車。皆兵饑赦祥也。明年,東西主皆大赦。後年三月,高歡入朝,以春冬亢旱,請賑窮乏,死罪已下皆宥之。

  先是,元年十月辛醜,有彗星出於南斗,長丈餘;至十一月丙戌,距太白三尺,長丈余,東南指;二月乙卯,至婁始滅。占曰「彗出南斗之土,皆誅其上」。疑

  又吳分。始自微末,終成著大,而與兵星合焉。天戒若曰:夫劫殺之萌,其事由來漸矣,而人君辨之不早,終以兵亂橫流,不可撲滅焉。婁又徐方之次,亂之所自招也。至二年四月己醜,金、木相犯於奎;丙午,火、木又相犯於奎。奎為徐方,所以虞蹶防之寇也。歲主建國之命,而省人君之差敗,火主亂,金主兵;三精洊而聚謀,所以哀矜下土而示驅除之戒也。是時,梁主衰老,太子賢明而不能授之以政焉,由是領軍朱異等浸侵明福之權。至武定五年,侯景竊河南六州而叛,又與連衡而附益之。是歲十二月,梁師敗績于彭城,捕虜五萬余級,江淮之間始蕭然愁歡矣。明年,師大敗,陷溺以十萬數,景遂舉而濟江,三吳大荒,道?董流離者大半,淮表二十六州鹹內屬焉。昔三精聚謀于危,九年而高氏霸,至是聚謀於奎而蕭氏亡,亦天之大數雲爾。

  武定二年四月丁巳,熒惑犯南宮上將;戊寅;又犯右執法。占曰「中坐成刑,金火尤其甚」。四年四月庚午,金晝見。六月癸巳,月入畢。九月壬寅,太白在左執法東南三寸許,是為執法事。五年正月,月犯畢大星,貴人之謫也。先是九月,大丞相歡圍玉壁不克,是月,歡薨于晉陽。辛亥,侯景反,僕射慕容紹宗擊之。八月,淮南三王謀反,誅。明年,紹宗攻王思政於潁川,竟溺。四年九月,月在翼,暈軒轅、太微帝坐。五年二月,暈昴、畢、參、井、五車;五月,在張,又暈軒轅、太微。時兵革屢動,東、西帝皆比歲大赦。

  

  七年九月戊午,月掩歲星,在鬥。鬥為天廟,帝王壽命之期。月由之以幹歲星,是為大人有篡殺死亡之禍。是歲,梁武帝以憂逼殂,明年而齊帝,後年西主文帝及梁簡文又終,天下皆有大故,而江表尤甚。八年三月甲午,歲、鎮、太白大虛。虛,齊分,是為驚立絕行,改立王公。熒惑又從而入之,四星聚焉。五月丙寅,帝禪位於齊。是歲,西主大統十六年也。是時兩主立,而東帝得全魏之墟,為天官為正,昔宋武北伐,西星聚奎;及西伐秦,四星聚井;四星聚參而渤海始霸;四星聚危而文宣受終。由是言之,帝王之業其有征矣。其後六年,西帝禪于周室,天文史失其傳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10:29 AM , Processed in 0.02836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