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85|回復: 0

伊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1-24 12:55: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欧盟通过伊朗石油禁运令 不再签署新的石油合同 

中新社布鲁塞尔2012年1月23日电(记者 沈晨)

欧盟外长会议1月23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会议通过了针对伊朗核问题的石油禁运令。从即日起,欧盟将不再与伊朗签署新的石油合同,已经生效的石油合同被“宽限”执行至7月1日。

欧盟外长会议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伊朗拒绝遵守国际义务,未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合作,处理有关其核计划的严重关切。根据2011年12月1日欧盟外长会议通过的决议,欧盟决定加大对伊朗的制裁力度。能源方面,欧盟将采取石油禁运;金融方面,欧盟将冻结伊朗中央银行在欧盟境内的资产,并禁止其与欧盟金融机构进行黄金及贵金属交易。

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表示:“欧盟对伊朗采取的制裁措施是前所未有的,这表明了欧盟解决相关问题的决心。”

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认为,伊朗核问题不仅涉及相关地区安全,同时也影响到全球的安全形势。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凯瑟琳·阿什顿指出,虽然对伊朗采取了制裁措施,但欧盟的外交渠道仍然向伊朗敞开。

伊朗是石油输出国家组织内部的第二大产油国,欧盟则是伊朗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市场。相关数据显示,伊朗每天要向欧盟市场提供45万桶原油。

受敏感的伊朗局势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目前居于高位。截至记者发稿时止,伦敦方面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了一个百分点,位于每桶110美元以上。国际金价也受到影响,黄金期货价格上涨0.5个百分点,达到每盎司1673美元,盘中一度攀升到六周以来的最高点1675美元。

伊朗政府一再强调,他们的核计划属于和平用途,但美国及欧洲国家担心伊朗将提炼的浓缩铀用于发展核武。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指出,恢复与伊朗对话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俄将阻止所有各方采取激烈行动,对伊朗的单边制裁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任何益处。

[ 本帖最後由 初中生 於 2012-1-24 07:28 PM 編輯 ]
發表於 2012-1-24 14:14:18 | 顯示全部樓層
不但是什叶派伊朗,叙利亚也卷进来了,阿盟(逊尼派)各国一齐向叙利亚什叶派的阿萨德家族发难。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24 18:25:5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初中生 於 2012-1-24 02:14 PM 發表。
不但是什叶派伊朗,叙利亚也卷进来了,阿盟(逊尼派)各国一齐向叙利亚什叶派的阿萨德家族发难。

新年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24 18:26:33 | 顯示全部樓層
新华网的黎波里2012年1月23日电(记者才扬)

利比亚消息灵通人士1月23日说,前领导人卡扎菲的支持者与现政府军队当天在拜尼沃利德市激烈交战,卡扎菲支持者现已占领这座城市。

这名叫哈姆扎的消息人士对新华社记者说,卡扎菲支持者当天上午11时左右在拜尼沃利德市攻击了现政府军一处兵营,双方随即发生冲突,造成至少4名政府军士兵死亡、20余人受伤。

哈姆扎说,卡扎菲支持者将前政权的绿色旗帜插满市内,表明重新夺回该城市。据悉,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正在调集部队向拜尼沃利德市进攻。

拜尼沃利德市位于首都的黎波里东南约180公里处。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和卡扎菲残余势力的战斗主要集中在卡扎菲家乡苏尔特市和拜尼沃利德市。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24 18:30:20 | 顯示全部樓層

转自广州日报

在广州嘛,就先来个广州报纸上的分析文章!

伊朗危机背后是美主权债危机

作者梅新育 (商务部研究员)

在美国内外孳生起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他们力图把美国继续固定在目前这条滥用军力的轨道上。

2011年末以来,国际政治安全局势的最大变动当属伊朗危机迅速升级。许多机构已经开始预测美伊战争爆发的时间与进程,而这场迅速升级的危机又再次表明主权债务危机将是美国长期无法治愈的痼疾。

为什么?因为去年搅得全球金融市场周天寒彻的美国国债上限之争,根源在于其财政支出增长过快,但美国要有效削减财政支出,特别是削减军费开支难度尤其大。

无论是里根时代,还是小布什时代,军事开支都是导致美国财政恶化的最大项目,此次奥巴马政府预期的财政削减相应主要落在军事开支项目上,而军事开支恰恰是共和党极力维护的东西。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所引发的道德风险,加上多年来滥用军力的实践,已经在美国内外孳生起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他们力图把美国继续固定在目前这条滥用军力的轨道上,即使明智之辈有心收缩过度扩张的战线,保养国力,利益集团也已经使其欲罢不能了。

看看利比亚战争和伊朗危机吧!尽管美国高层起初坚持不作军事卷入的立场,到头来却不得不步步后退,尽管对利比亚反对派心怀疑忌却提供了数千万美元军事援助……这一切表明,美国和北约深度干预利比亚的后果未必会如其所愿,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覆辙已经发出了警告。当然,美国对利比亚的武装干涉到目前为止还可以说是花钱较少,但伊朗绝非利比亚和当初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所能比拟。美国收紧对伊朗制裁压根得不到中、俄、印等发展中大国响应支持,只能是徒劳无功;倘若采取武力打击,发起地面进攻,美国又完全可能陷入泥潭,这对于美国的长期利益而言并非好事。

对美国来说糟糕的是,激化伊朗危机是不合理地耗费其国力,但这种不合理的浪费不仅因有助于许多政客的私利而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推动,而且因对美国经济短期成本不明显、短期利益却较为显著而驱使其决策者在错误的方向上加速前进。

由于美国在去年前三个季度已经从石油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伊朗危机升级所导致的油价上涨对美国经济影响不算大,但在美元依然占据全球货币体系核心霸权的情况下,伊朗危机陡然升级所造成的世界性紧张局势却会驱使市场参与者们纷纷“逃向美元”而在短期内巩固美国资本项目收支和美元地位。正是这种机制在短期内掩盖了美国挑动伊朗危机升级所必需付出的大部分真实成本,从而刺激了美国决策者的道德风险。

利比亚的全面战争已经结束,伊朗危机也终将有个结果;但上述机制将不断驱使美国滥用武力,从而使得美国重整财政的目标落空。世界各国的市场参与者们若要准确评估美国财政和美元的未来,不可不看到这一点。


[ 本帖最後由 初中生 於 2012-1-24 06:36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24 18:31:20 | 顯示全部樓層
卡扎菲已经死了,卡扎菲的死去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毕竟这个人朝秦暮楚,是一条养不熟的白眼狼,还是借他人之手除去为妙。现在,他留下的武装力量经过半年以来的考验,战斗力大有起色,可以考虑动用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24 18:36:0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麻皮鬃珩 於 2012-1-24 06:30 PM 發表。
伊朗危机背后是美主权债危机

作者梅新育 (商务部研究员)

在美国内外孳生起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他们力图把美国继续固定在目前这条滥用军力的轨道上。

2011年末以来,国际政治安全局势的最大变动当属伊朗危机迅速升级。许多机构已经开始预测美伊战争爆发的时间与进程,而这场迅速升级的危机又再次表明主权债务危机将是美国长期无法治愈的痼疾。

为什么?因为去年搅得全球金融市场周天寒彻的美国国债上限之争,根源在于其财政支出增长过快,但美国要有效削减财政支出,特别是削减军费开支难度尤其大。

无论是里根时代,还是小布什时代,军事开支都是导致美国财政恶化的最大项目,此次奥巴马政府预期的财政削减相应主要落在军事开支项目上,而军事开支恰恰是共和党极力维护的东西。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所引发的道德风险,加上多年来滥用军力的实践,已经在美国内外孳生起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他们力图把美国继续固定在目前这条滥用军力的轨道上,即使明智之辈有心收缩过度扩张的战线,保养国力,利益集团也已经使其欲罢不能了。

看看利比亚战争和伊朗危机吧!尽管美国高层起初坚持不作军事卷入的立场,到头来却不得不步步后退,尽管对利比亚反对派心怀疑忌却提供了数千万美元军事援助……这一切表明,美国和北约深度干预利比亚的后果未必会如其所愿,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覆辙已经发出了警告。当然,美国对利比亚的武装干涉到目前为止还可以说是花钱较少,但伊朗绝非利比亚和当初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所能比拟。美国收紧对伊朗制裁压根得不到中、俄、印等发展中大国响应支持,只能是徒劳无功;倘若采取武力打击,发起地面进攻,美国又完全可能陷入泥潭,这对于美国的长期利益而言并非好事。

对美国来说糟糕的是,激化伊朗危机是不合理地耗费其国力,但这种不合理的浪费不仅因有助于许多政客的私利而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推动,而且因对美国经济短期成本不明显、短期利益却较为显著而驱使其决策者在错误的方向上加速前进。

由于美国在去年前三个季度已经从石油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伊朗危机升级所导致的油价上涨对美国经济影响不算大,但在美元依然占据全球货币体系核心霸权的情况下,伊朗危机陡然升级所造成的世界性紧张局势却会驱使市场参与者们纷纷“逃向美元”而在短期内巩固美国资本项目收支和美元地位。正是这种机制在短期内掩盖了美国挑动伊朗危机升级所必需付出的大部分真实成本,从而刺激了美国决策者的道德风险。

利比亚的全面战争已经结束,伊朗危机也终将有个结果;但上述机制将不断驱使美国滥用武力,从而使得美国重整财政的目标落空。世界各国的市场参与者们若要准确评估美国财政和美元的未来,不可不看到这一点。


不能允许利比亚战争结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24 18:36:58 | 顯示全部樓層
下面是凤凰网的一个文章,现在看来,从制裁到封锁,从封锁到打仗,从打仗到石油黄金飞涨,从石油黄金飞涨到国际大宗飞涨,从国际大宗飞涨到国内通胀压力飞涨,从国内通胀压力飞涨到无法在货币层面帮助经济复苏... ...这个链条好像成为“共识”了!这个共识成立吗?

娄晓青: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美国必打无疑

据伊朗法尔斯通讯社不久前报道,伊斯兰革命卫队海军将于2月份,在海湾地区海域举行代号为“伟大的先知7”军演,再次演习是“伟大的先知”演习的一部分。而此次军演和往年相比是有所不同的。请看下文浅析:

“伟大的先知”军演是什么?

伊朗革命卫队海军每年都要在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一带举行代号为“伟大的先知”的军事演习。近三年来,伊朗“伟大的先知”系列军演均在每年4月至9月间举行。伊朗此次对外宣布2月份将举行“伟大的先知7”军演,被认为意在与刚刚结束的“守卫90”军演形成合力。谁都清楚,位于伊朗南部的霍尔木兹海峡是连接波斯湾和阿曼湾的航运要道,世界上近40%的石油以及数量可观的天然气都要通过这里被运往世界各国。而伊朗正好扼守霍尔木兹海峡的位置,可以随心所欲地击沉过往这一狭窄水道的任何一艘油气船,是伊朗对付西方国家手中的一张王牌,也是非得依赖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口中东石油的西方国家的软肋。就连美国智库的报告也指出,霍尔木兹海峡对“美国军事和经济利益的重要性难以估量”

不排除伊朗主动和解?

美国目前在霍尔木兹海峡集结了三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虽然,对伊朗形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但两国之间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私下里可能出现的政治和解,笔者认为,是以色列政府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以色列要打击伊朗核设施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美国目前在中东地区集结军力,可以看成是奥巴马的竞选需要,选前若需要打也行;若能当选年轻气盛的奥巴马绝对会满足以色列的愿望,灭了现在的伊朗政府。所以说,留给德黑兰的思考时间已经可以倒计时了。除非伊朗主动寻求和平,放弃对抗,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

伊朗敢不敢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美国现在极力动员盟友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这将给亚洲和欧洲经济复苏带来巨大打击,特别是对依靠进口能源的消耗大国——中国的打击最大。从金融上讲,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和打击,对维持美元在世界上的强势地位,只有好处,绝对没有坏处。伊朗今年2月份又要举行“伟大的先知7”军事演习,向美国示威,但我们知道,不论伊朗的军演处于什么目的,军方措词多么强硬,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伊朗绝对不敢随便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这是美国政府设定的底线。

触动底线美国必打无疑?

伊朗如果随随便便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美国肯定开打。所以,判断美伊之战,打与不打,并不是现在舆论说的这样那样,如何如何。只要伊朗敢封锁重要航道,等于碰触了美国的底线,岂有不打之理。这一点其实德黑兰心里也清楚,别看美伊双方现在口水战打得唾液四溅,争的天昏地暗,只要伊朗不触及美国设定的红线,再怎么吵,也打不起来。就目前来看,封锁与反封锁,关键看伊朗,如果伊朗真要封锁海峡,那美国必打无疑。如果单纯就伊核问题开打,在美国看来条件似乎还不成熟,不然,美国也不会反复劝说以色列别单独行动的。

美国是想把两个问题:“封锁与反封锁,弃核与拥核”联系起来,再动手。那时既能得到联合国许可,又能得到大多数盟国的支持。当然,伊朗也不是省油的灯,关键时刻往往会冷处理,邀请相关的国际组织出面调查妥协的。

[ 本帖最後由 初中生 於 2012-1-24 06:39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24 18:40:17 | 顯示全部樓層
分一下段,否则文字堆在一起,看都看不清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24 18:41:55 | 顯示全部樓層
要鼓励美国再打一场战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24 18:42:0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初中生 於 2012-1-24 06:36 PM 發表。


不能允许利比亚战争结束。

对头啊!我同时希望伊拉克,叙利亚,朝鲜,伊朗,乃至华尔街处处冒火!可是还是由于看不清伊朗这盘棋,烦闷啊!
已经假借拜年的名义打电话讨论几次了,惯用模式就是:“喂!是某某某吗?新年好啊!龙年吉祥!对了,有没有关注伊朗问题,那个...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24 18:48:1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初中生 於 2012-1-24 06:41 PM 發表。
要鼓励美国再打一场战争。

大选在即;财政赤字高企;国内反战情绪甚高;霍尔木兹海峡的战略位置;老毛子的态度;金融拉动经济的模式正在波峰;制造业对原料价格的敏感... ...太多因素造成我实在无法想象美国此时会再来一仗!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24 18:48:3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麻皮鬃珩 於 2012-1-24 06:42 PM 發表。

对头啊!我同时希望伊拉克,叙利亚,朝鲜,伊朗,乃至华尔街处处冒火!可是还是由于看不清伊朗这盘棋,烦闷啊!已经假借拜年的名义打电话讨论几次了,惯用模式就是:“喂!是某某某吗?新年好啊!龙年吉祥!对了,有没有关注伊朗问题,那个......”

没有什么烦闷的,你就是没有注意到高加索山脉一带的动向。

自从2008年俄国-格鲁吉亚战争以来,那个方向已经平静了一段时间了,现在如果把伊朗和叙利亚这两个因素加进来,俄国人要想同时控制这两个方向,那么只有控制高加索山脉方向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地区。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24 18:49:4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麻皮鬃珩 於 2012-1-24 06:48 PM 發表。

大选在即;财政赤字高企;国内反战情绪甚高;霍尔木兹海峡的战略位置;老毛子的态度;金融拉动经济的模式正在波峰;制造业对原料价格的敏感... ...太多因素造成我实在无法想象美国此时会再来一仗!

不打?呵呵,不打就把筹码交出来!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24 18:57:10 | 顯示全部樓層
这张牌伊朗敢打吗?要是真的打出这张牌会怎样?

欧洲又何以在现下这个时点,跑来搞制裁?是不怕这张牌还是冒险的赌博?往往集体决议是不太会产生冒险赌博性质的决议的,那难道欧洲竟然不怕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伊朗再次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2012年01月24日07:17 新华网

欧洲联盟成员国外交部长23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决定,不再进口伊朗原油及石油产品,同时针对伊朗中央银行等机构出台一揽子经济制裁方案。

作为回应,伊朗再次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另外,一名伊朗官员呼吁政府立即停止对欧盟的原油出口。

制裁留缺口

持续数周艰难谈判后,欧盟27个成员在当天早间会议上达成一致,确定制裁伊朗石油产品的具体细则及时间表。

制裁条款确认,欧盟成员不得再进口伊朗原油及石油产品。对现有合同,欧盟成员须在今年7月1日前完成交易。媒体解读,之所以留出半年多“时间差”,是为了让依赖伊朗石油的欧盟成员寻找新买家,而非“缓期执行”对伊制裁。

条款同时规定,冻结欧盟与伊朗中央银行及其他伊朗国营机构的一切交往,停止与制裁对象交易黄金等贵金属,停止钻石交易,停止向伊朗交付委托铸造和印制的金属货币和纸币。

另外,对伊朗武装部队施加限制,具体细则稍后发布。

“这是一项重要决定……强化了对伊朗的制裁,”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说,“制裁理所应当,因为伊朗持续违反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并且拒绝就核计划重新启动实质性谈判。”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凯瑟琳·阿什顿说,新一轮制裁旨在“对伊朗施加压力,我们试图催促伊朗认真考虑恢复对话……伊朗不仅应当恢复对话,更应当与我们讨论一些实质性议题……对话不是借口,而是机遇”。

伊朗恐还击

伊朗方面对欧盟决定反应强烈。

伊朗法尔斯新闻社援引议会外交事务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穆罕默德·库萨里的话报道,如果伊朗原油出口受影响,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仍是一个重要选项。

“如果伊朗石油销售出现任何混乱,霍尔木兹海峡必须关闭,”库萨里说。

宪法审议和起草专家会议成员阿里·法拉希安则向政府提出建议,立即停止原油出口。

按路透社的说法,在伊朗国内,宪法审议和起草专家会议讲话有“份量”,而法拉希安则曾出任情报部长,算是资深政客。

法拉希安认为,既然欧盟已经确定制裁方案,伊朗应当“主动出击”,切断对欧盟的一切原油输出,不给欧盟以寻找新买家的喘息机会,从而推高国际原油价格,打击欧洲经济。

“最好的方案是由我们主动停止对欧洲的石油输出,赶在他们6个月后(7月1日)制裁生效以前。”

法拉希安同样认为应当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多方存顾虑

欧盟外长23日上午讨论制裁方案时,并非所有外长都没有顾虑。

路透社分析,欧盟成员中,最依赖伊朗原油的国家是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而这三个国家正在经历债务危机,一旦石油供应“断链”,实体经济势必再次经受考验。

伊朗产原油超过希腊进口原油总量的三分之一。希腊先前表态,寻找新买家取代伊朗需要至少一年过渡期。

23日会议后,西班牙外交大臣何塞·曼努埃尔·加西亚-马加略向媒体承认:“我们牺牲巨大。”

另外,伴随欧盟制裁决定,全球油价应声上涨。当天午市,伦敦北海布伦特3月交货的原油期货上涨77美分,升至每桶110.63美元;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扬88美分,升至每桶99.21美元。

对欧盟制裁,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发表评论,申明俄罗斯不认为单方面制裁有助于破解僵局,“单方面制裁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希望各方保持克制、我们希望各方寻求恢复对话”。

[ 本帖最後由 初中生 於 2012-1-24 06:59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05:45 PM , Processed in 0.05956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