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7|回復: 0

頸椎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7-29 21: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http://cht.a-hospital.com/w/%E9%A2%88%E6%A4%8E#.UfZnA9I3CiA

頸椎症候群
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530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劉先生36歲,頸背疼痛多年,常伴有頭痛、頭暈,手麻痹,睡覺起來常有落枕情形發生,到臺北市立聯合醫就診,得知自己得了頸椎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陳重嘉表示,近幾年來,因肩頸不適而就醫的患者明顯增多,原本常發生在老年人的頸椎病,現在罹患此病的年輕人有增加趨勢,而且工作多集中在頭頸部長期處於同一姿勢的人員,或頭頸部活動頻繁,以及從事頸部容易受傷職業的人員,如久坐辦公桌的白領階層、電腦操作員、會計、教師等,需長期伏案工作的職業,這些人患頸椎病的機率通常比一般人高出4至6倍。

陳重嘉說,由於頸椎周圍神經血管較多,若發生問題會影響全身多方面機能。西醫認為頸椎病是由於頸椎椎間盤慢性退變(如髓核脫水、彈性降低、纖維環破裂等)、椎間孔間隙變窄、椎體後緣唇樣骨質增生等壓迫和刺激頸部脊髓、神經根及椎動脈所致,所以臨床會有頭腦、頸肩、眼耳鼻喉、內臟器官,以及交感神經功能紊亂等諸多症狀,如肩背怕冷,頸肩痠痛,且牽及上肢甚至手指酸麻脹痛等症狀,許多患者久為其苦,甚至寢食不安,煩躁不寧,所以頸椎病臨床上也稱頸椎症候群。其部分症狀分別見於中醫學的「頭痛」、「項強」、「頸筋急」、「頸肩痛」、「骨痹」、「眩暈」、「慢性勞損」等病症中。

陳重嘉解釋,引起頸椎病的原因一般包括頸部勞損,如長期低頭工作等。外傷,頭頸部的任何損傷都可能導致頸椎病、頸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等。頸椎病按其受壓部位不同,一般可分為頸背型、脊髓型、神經根型、交感型、椎動脈型等。開始常以神經根壓迫和刺激症狀為主要表現,以後逐漸出現椎動脈、交感神經及脊髓功能或結構上的損害,並引起相應臨床症狀。

由於受損部位不同,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十分複雜,單憑臨床症狀來診斷頸椎病仍嫌不足。X-ray影像可見頸椎體有唇狀骨刺突出,或小關節及椎間孔周圍骨質密度增加,或頸椎前突生理曲度消失。因此頸椎病的診斷應重視臨床症狀和理學檢查,並結合頸椎影像學資料,只有三者相互印證才能確立診斷。

陳重嘉說,中醫認為,頸椎病的病因是年老體衰、肝腎不足、筋骨失養;或久坐耗氣、勞損筋肉,或感受外邪、客於經脈,或扭挫損傷、氣血瘀滯,經脈痹阻不通所致。

針灸治療是以頸項局部取穴為主,常取風池、天柱、後溪、列缺、肩外腧、華佗夾脊(頸椎),再依據病症部位的經絡走向特點,配以局部穴位。

針灸治療頸椎病機理是通過對腧穴的適當刺激,達到疏通經絡、扶正祛邪、調理氣血陰陽,恢復人體正常功能;因此,針灸在治療頸椎疾病引起的疼痛、痠麻、肢體不適等有明顯的緩解效果。

如何預防頸椎病?他教導民眾,首先須養成定期運動習慣,如游泳、做柔軟操以活動頸部肌肉。要端正坐姿,不要躺在沙發或床上看電視、看書,尤其長期伏案工作的人,少做低頭屈頸或長時間頭頸為同一位置動作,而且每小時要站起來活動幾分鐘,做做頸部柔軟操、聳聳肩,或自我按摩肩頸部肌肉,以放鬆肩頸部肌肉羣,儘量避免超過2小時的持續低頭工作。

陳重嘉建議,對已經出現頸椎病症狀的患者,除上述措施外,最好能選用前高後低的傾斜式桌面,或讀書看報時使用有一定傾斜度的閱讀架。在早晨起床後活動一下頸椎,睡覺時枕頭宜選用高度不超過10厘米、符合人體頸椎生理曲度(齊肩)、軟硬適度的枕頭;並將頸椎、肩背部一起墊實為原則,切忌只墊頭枕部使頸椎懸空,否則將加重頸部肌肉的疲勞,加重或誘發該病。若經常落枕也容易導致頸椎病。還有需注意肩頸部保暖,避免風寒之邪侵襲。

陳重嘉強調,單純服用活血化瘀、疏肝柔痙、補腎等中藥,對於頸椎症候群是可以活絡筋骨與軟組織氣血的作用,針炙療法對舒解頸部僵硬也有很好療效,若配合物理治療的推拿、整復、頸椎牽引與自我復健運動,對於頸椎病來說,也能收到加成效果。

最後他提醒民眾,頸椎病經過正規治療,大部份治療後可以有效緩解病情;切勿誤信偏方,更不可讓沒有治療經驗的人隨便整脊按摩,否則操作失誤致使病情加重甚至癱瘓就悔之晚矣。

頸椎病知多少
http://www.epochtimes.com/b5/6/2/4/n1211040.htm

頸椎病知多少

作者﹕ 文 / 李玖珊

  當您在電腦或書桌前工作久了,脖子又酸又疼,甚至頭都抬不起來時,是否常會擔憂患了頸椎病?

  提到頸椎病,大家都認為那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但是最近有臨床資料表明,不少20歲左右的小青年已經戴上了頸椎病的「帽子」。因此,防患於未然宜早不宜遲。

  不少人拍攝X線片發現頸椎有退變,也就是常說的「長了骨刺」,便誤以為自己得了頸椎病。其實,頸椎骨刺並不等於頸椎病。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椎間關節退變致使其周圍重要組織(脊髓、神經根、交感神經及椎動脈)受到損害,呈現相應的臨床症狀者。症狀主要有頭痛、頭暈、視力模糊、血壓升高、枕頸部或頸肩部疼痛或麻木、上肢肌肉萎縮以及聽力下降等。

  由於受損部位不同,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十分複雜,單憑臨床症狀來診斷頸椎病肯定靠不住。頸椎病的診斷應重視臨床症狀和體征檢查,並結合頸椎影像學資料。只有三者相互印證才能確立診斷。

那些人易患頸椎病

  大體上說,頸椎病以45?55歲年齡段的人多發。據以往的統計資料,在正常人群中其發病率為3.8%?17.6%,黃種人比白人、黑人更易患此病。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承受著前所未有的身心壓力,無論是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農民,還是坐辦公室的職員、學者等,不分男女老少,幾乎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頸椎病的威脅和侵襲。

  頸椎病的發生發展有一個漫長的過程。那些頭頸部長期處於同一姿勢勞動的人員,或頭頸部活動頻繁以及從事頸部容易受傷職業的人員,患頸椎病的機率要比一般人群高出4?6倍。

日常怎樣防治頸椎病

  長期以來,頸椎病防治的主力是骨科醫生。隨著對頸椎病發病機制認識的不斷深入,醫學模式的變化,以及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提高,骨科醫生日益感到與康復、創傷、神經、運動醫學以及生物工程、心理等等學科人員聯手防治頸椎病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近年來,職業醫學專家重點觀察了一批頸椎病多發職業者(電腦操作員等),從改變工作時間和休息次數的安排入手,在上班時間內,允許多次短時休息(隔20分鐘或40分鐘休息一次),結果發現試驗期間,其工作效率並無改變,而頸肩痛減輕,尤以每隔20分鐘休息一次者更明顯。

  日常防治頸椎病應注意以下幾點﹕

  定時改變頭頸部體位﹕伏案工作者防治頸椎病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是,工作半小時左右,抬起頭並向四周輕輕活動頸部。切忌超過2小時的持續低頭工作。對已經出現頸椎病症狀者,除上述措施外,還要盡可能選用前高後低的傾斜式桌面,或讀書看報時使用有一定傾斜度的閱讀架。

  科學選用枕頭﹕美國學者報導,在一組105名頸性頭痛的患者中,有82%的人睡枕不合適,特別是「高枕藏憂」。防治頸椎病,宜選用高度不超過10厘米、符合人體頸椎生理曲度(齊肩)、軟硬適度的枕頭。

  注意頸後部肌肉鍛練﹕方法是靠牆坐著,以頭枕部向後頂牆,頭和身體不動,只是肌肉緊張收縮。或雙手交叉放在頭枕部,雙手往前使勁兒,頭枕部往後使勁兒,每3?5秒為1次,每天鍛練100?200次,這是既簡便又無不良反應的自行防治頸椎病的「高招兒」之一。

  專家指出,經過正規治療,大部份頸椎病人都可以治癒。切勿誤信偏方,更不可讓沒有治療經驗的人隨便推拿按摩,否則操作失誤致使病情加重甚至癱瘓就悔之晚矣。◇(http://www.dajiyuan.com)

2/4/2006 2:14:22 AM

怎樣都查不出病因,可能頸椎病在作祟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6095
 樓主| 發表於 2013-8-22 20:32:46 | 顯示全部樓層

頸椎牽引不當致頸交感神經紊亂1例

來源:INTERNET作者:楊濤2005-5-26

摘要: 該患者因頭暈、頭痛、頸部活動不利到當地衛生院就診,診斷為頸椎病(未分型),給予頸椎牽引治療(牽引力不詳)自覺舒適。第二天再次牽引(牽引力超過20kg,家人自述),治療結束後感覺頭暈,略頭痛,噁心欲吐、頸部不適感較前加重。未經任何治療,觀察一夜後上述症狀未減輕,並出現肢體無力,下肢膝軟。頸椎後緣增生。

  患者,女,40歲,主訴 :心慌、胸悶、抽搐 4天。該患者因頭暈、頭痛、頸部活動不利到當地衛生院就診,診斷頸椎病(未分型),給予頸椎牽引治療(牽引力不詳)自覺舒適。第二天再次牽引(牽引力超過20kg,家人自述),治療結束後感覺頭暈,略頭痛,噁心欲吐、頸部不適感較加重。患者未予重視,回家休息30min後出現呼吸不暢,心慌、繼而抽搐,由上肢逐漸發展到頭頸部。同時出現強烈頭部脹痛、雙眼發脹、乾澀、視物不清、耳鳴、汗。20min後略有緩解,1h後再次發作。未經任何治療,觀察夜後上述症狀未減輕,並出現肢體無力,下肢膝軟。抽搐每30min發作1次,每次持續15?20min,而且不同部位交替抽搐,以頭頸、上肢多發,故由牡丹江來我院就診,至就診當日上述症狀仍存在,抽搐頻繁發作,每5? 10min1次,每次20min左右。查體見:痛苦面容,正常面色,頭頸及肢體抽動多汗。頸部僵硬以頸胸結合處為重,語言斷斷續續,各腱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體溫 36.7℃,血壓 120/60mmHg,心率 100次/min。頸部X線片見:生理曲度存在,頸5?6鉤突變尖,雙側頸4?6椎間孔狹窄,5?6椎間隙變窄。頸椎後緣增生。診斷:在排除癔病及抑鬱症之後診斷為頸椎牽引不當,致頸交感神經興奮症。治療方法 :光痛治療機照射星狀神經節,輔助鎮靜,安神及改善頭頸部供血治療。使用supl-1型光痛治療機照射星狀神經節。治療機探頭平對頸前部,第七頸椎橫突前方,左右各照射10min。輸出功率(照射劑量)80%通斷時間:2s∶1s。每日2次,3?5天為一療程。輔助治療,安痛定 2ml必要時肌注,口服彌可保、​​谷維素、三七總甙片、奧力保克片劑等。
    經首次照射治療後抽搐停止,治療一療程後出院,隨訪2 個月無復發。

  2 討論

  此因頸椎牽引不當,致交感神經興奮症的出現可能與頸部解剖結構有關。

(1)頸段脊髓側柱近前角灰質處有交感神經細胞,這種交感神經細胞與前角細胞混合發出神經纖維參與脊神經前根的組成。當患者椎間孔也有狹窄,神經根與周圍組織有粘連時,因受過重牽引力的牽拉,再加上牽引角度不適當,必將使頸段脊髓及神經根受到過度的牽拉,刺激了與頸神經根並行的交感神經纖維而發病。

(2)頸部筋膜結構複雜,層次繁多共分五層。筋膜間隙中內容物較多,交感幹正位於第五層頸筋膜的深面(即椎前筋膜),頸椎橫的突方。因胸椎向後凸,交感幹也隨面轉向後緊貼肋頸,頸根部的交感神經節變異較多,頸中神經節位於第六頸椎橫突前方甲狀腺下動脈附近,頸下神經節位椎動脈的深面與第一節胸神經節合成星狀神經節。當頸部受到過度牽引力的刺激使頸部筋膜損傷產生水腫時壓迫了頸交感幹,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使交感神經支配的相應器管出現應有的臨床症狀。

(3)椎動脈從頸總動脈的後方上升,進入上6個頸椎的橫突孔向上入顱腔,組成基底動脈,當頸椎病理改變如椎間盤退變致椎間隙狹窄,頸椎因病理狀態,改變了正常解剖位置,以及骨刺等原因常期刺激,均能使椎動脈壁增厚或迂曲,或患者本身椎動脈先天畸形時,在頸椎受到過強重力牽拉時椎動脈也受牽拉使管腔直徑相對減少而引起血液循環障礙而出現椎動脈型頸椎病症狀。

    對頸椎病患者採用牽引治療時必須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選擇治療方法,且不可盲目地對任何類型頸椎病患者進行牽引治療。雖然很多資料和教材中對頸部牽引的力量和角度做了規定,並不是絕對的,要根據患者俱體情況來確定牽引力量和角度,不可死搬教條或任意牽引。

    筆者在幾年的頸椎病治療中的淺薄經驗認為頸椎牽引力量和角度的設定應做到三結合,即結合患度頸椎病類型、結合頸部病變位置、結合病人體質條件來確定牽引治療方式。     

  作者單位:163001黑龍江大慶油田總醫院康復科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8-25 15:16:35 | 顯示全部樓層
<b>原帖由 <i>pgup</i> 於 2013-8-22 08:32 PM 發表。 </b><a href="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7853&page=1#pid979747" target="_blank"><img src="https://forum.shusquare.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s://forum.shusquare.com/images/common/back.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a>
來源:INTERNET作者:楊濤2005-5-26

摘要: 該患者因頭暈、頭痛、頸部活動不利到當地衛生院就診,診斷為頸椎病(未分型),給予頸椎牽引治療(牽引力不詳)自覺舒適。第二天再次牽引(牽引力超過20kg,家人自 ...

第一次拉力,體重 x 1/7,例如體重56公斤,第一以牽引拉力是8公斤。
每三次之後,再加1公斤。如上述第四、五、六次是9公斤。
第七、八、九次是10公斤,餘此逐漸增加。

最大拉力,體重 x 1/4,上例,體重56公斤,最大牽引拉力是14公斤。
也就是說每三次加1公斤,到了14公斤的最大拉力,以後再做頸椎牽引每次都是維持14公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08:39 AM , Processed in 0.02207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