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9|回復: 0

《易经》的哲学思维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12-12 19:52: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易经》与中华传统文化之源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向来列为“五经“之首。三千多年来,它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直放射着智慧的光芒;在东方各国具有其广泛影响,在西方世界也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无论国际国内,都掀起学习易学的热潮,一部古代文化典籍有如此巨大持久的魅力,在世界文化史上可谓绝无仅有。追究其源,中国古代各种学术支派,无不起源于《易经》而《易经》之精髓“八卦”,又首创于伏羲。古籍《尚书.序》中记载:“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可见《易经》与伏羲文化实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源。聪明的孔子及其弟子吸收《易经》之精髓创造儒学,睿智的老子吸收《易经》之精萃创建道学,佛学文化自西汉哀帝元寿年(公元前2年)传入我国,早期借用道学和玄学的语言训解,与中国本土文化撞击与融合中再创造而形成,我国儒、道、佛三家文化莫不溯源于易,从此逐渐形成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华夏文明。华夏文明绵延数千年之久而从未中断过,业也成为世人瞩目的“东方之谜”,体现出中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二、《易经》具有丰富的哲学思维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称赞:“《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易经》的确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朴素辩证思想。其最有名的哲学命题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毛主席同志表示赞许:“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毛选》第五卷第320页)。《易经》是一部讲宇宙万物与人类社会变易法则的书,它是古代辩证法思想最重要的源泉,它是阴阳这一对范畴作为它的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不少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都从中吸取思想营养,锻炼自己的辩证思维方法,经过艰苦奋斗,创造出利国利民的辉煌成就。
      三、《易经》蕴藏有经邦济世的思想
    《易经》代表了上古贤哲的社会政治思想,其中包含着民主性的精华,对历代政治思想和管理思想多有启发。《易经》十分强调国家的统一,反对分裂,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几千年来保持一统江山,各民族团结和睦。《乾卦》提倡“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中国主张天下保合太平,同邻邦国友好相处。《节》卦提出“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命”,主张以国家要节约开支,不要增大劳动人民的负担。《革》卦:“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应于人”最早提出“革命”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师》:“师,众、也、贞、正也,可以王矣,”指出军队管理和用兵推行“仁义之师”倡导“正义之师”。《易经》提出的许多主张,都是从统一国家、社会安定、发展经济的政治目的出发的,许多原理则对今天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四、《易经》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易经》本身并不是专讲自然科学的著作,可是它的确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自然、认识自然的精湛的思想武器。一九四0年留学于法的四川人刘子华在巴黎大学运用河洛数理结合摩尔旋涡星云图推算,终于证实了太阳系存在第十颗行星,并取名木王星,西方科学界引起巨大的轰动,整个世界都为东方古老的智慧而惊叹!直至一九八一年美国海军天文台才观测到此星,然后一九八五年前苏联也宣布发现木王星,但这一切都已晚了近半个世纪。原中国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张协和先生指出“近代学者由于易理之启示获得诺贝尔奖金已有人德国海森堡,其论文为测不准原理’;丹麦玻尔,论文为相生相克原理’;美籍华裔李政道,论文为不对等定律’;今后由此书而得奖者,当犹有其人”。六十年代以来,世界上重大科研成果共有十四项,其中十二项皆源于《易经》原理 。这些项目是:耗散结构理论;混沌理论;分形几何理论;一元数学理论;物元分析理论;天地生偶次序;全球地质构造吕德斯线;地球络络穴位理论;地球自然节律;自然同期可公度理论;生物全息律;宇宙全息论等。还有德国科学家莱布尼兹发表阐述二进制的论文,其副标题为“关于只用0与1,兼论其用处及伏羲氏用数字的意义”,可见他发明计算机受益于伏羲。此类事例不胜枚举,这些充分说明了《易经》文化同现代科学结合创新,将会产生许许多多惊人的突破性成果,中华文化在未来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五、《易经》与术数文化
      纵观《易经》全文我们不难发现:《易经》原本是一部占卜的经典,其占筮作用,为学者们所轻视,却长期被数术家研究开发利用,形成奇门遁甲术、六壬术、太乙数、算命术、梅花易数、紫薇斗数、铁板神数、看相术、风水术等众多的方术,在现代通称“神秘文化”或“术数文化”。数术在二十四史中有记载,《四库全书》子部有记录,历来学术界对数术有争议,见仁见智,评价不一,我们通过研究认为《易经》文化所阐发出的术数文化,确有事前预测功能,但每一种术数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其本身的机制并不完善或尚未开发研究透彻。。术数文化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功用,但这种作用并非神验无比,只能作为人们在研究事物发展方向时提供决策的参考意见,不少对术数文化一知半解的人认为,《易经》仅仅是一本占卜书,可是,他们却不仔细想一想,《易经》的价值果真如此,那么数千年来一直把它列中华民族文化群经之首,并上升为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难道历代帝王将相要求他的官员治理国家一律采用占卜的方法吗?这岂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简直是对中华民族的祖先、历代先贤圣达的嘲讽。因此我认同术数文化具有一定的实际功用,但也有极大的限度,不能夸大其功用,否则就进入了迷信的误区。
      六、破除迷信,正确认识易学
    《易经》是一种文化,正确运用于国家、社会、个人都具有较大的作用,它既不是宗教,也不是迷信,不少人将《易经》与宗教文化的,迷信思想等同起来,这种认识并不正确,这如同“一支冲锋枪”掌握在人民武装战士的手中它可以发挥保家卫国的作用,这种武器一旦落入罪犯手中它发挥的作用就是杀人抢劫祸国殃民,在实际生活中,不知易学的人也有行骗的,也有搞迷信活动的,也有利用易学知识大搞迷信活动甚至进行犯罪活动,这并不是《易经》的错,易学与迷信,易学与犯罪,是没有本质的联系,也没有直接的联系,关健在于研究和运用《易经》的人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平和是否遵纪守法,但是我们应有破除迷信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运用易学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当清楚地知道上《易》乃大道之源,它中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在现代的文化、科技等领域中的作用是抹杀不了的;少数人肆意歪曲它,否定它只能暴露出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知。有不少易学专家、学者提出“大道修德”,我们研究易学的同仁们应倡导坚定不移地破除迷信、反对毒害人民群众的伪科学,沿着健康的学术研究的道路不断前进,随着对《易经》研究的深入发展,一定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七、以学带术,以术促学,学术结合,古为今用
      易学研究,自汉易以来,经唐易、宋易、清易、直至民国时期的近代易学以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的现代易学,一直是义理派和象数派为主流的分争。义理派认为《易经》是阐述有关天地人的客观规律将人类引向理性和智慧,具体就是以卦意来解释卦辞爻辞。象数派认为《易经》本来就是占筮之书,完全可以用数、卦、象、理预测未来。这两派分争集中主要表现有二:第一义理派认为象数派为雕虫小技,狗肉包子上不得大席,第二象数派认为义理派有学无术,空谈大道理,作无病之呻吟。我们认为易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包括“学”与“术”两个方面,如果只研究“学”,不研究“术”,失之偏颇;只肯定“易理”中有科学价值的东西,否定“象数”、“数术”中也有科学价值的成分,更是一种偏见。从易学本身讲,象、数、理、占是不可分的四个方面,一切易理都是通过象、数来体现,并通过“占”(这里占指广义上的易学应用)来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其价值的,因此对易学的研究和运用最佳途径是以学带术,以术促学,学术结合,古为今用。
      八、涪陵学派的形成
      回顾历史,宋.程颐宦海折戟,偏安涪陵是“涪陵学派”形成和发展的导因,当时涪陵本土学者谯定师承了象数派与程颐义理派之长,又将儒、释、道、医、易融合形成了德顺健行的“涪陵学派”的独立风格,谯定的门人和再传弟子二百人以上,三传弟子则更多,仅朱熹、吕祖谦弟子就达数百人之众,这一批批与易学有莫大关联的理学大师长期讲学,在他们的薰陶下,数百年来涪陵文化与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重用。公元二00二年十二月十六日,独具慧眼的涪陵区人民政府偕同南京大学组织举办了第五回世界易经大会,海内外共近三百名专家,学者汇聚于涪陵探讨易学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题,再次正式打开了涪陵易学之大门,正是在这种机遇和条件下重庆市涪陵区易经研究会得以应运而生,于二00三年四月八日正式成立。
     九、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过去的一年里,研究会组织和团结了我区易学爱好者和研究者,严格接受主管单位和登记机关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三个代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批判伪科学,破除封建迷信活动,提倡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客观辩证地研究和运用易学知识,立身于本职工作积极服务于社会。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研究会新建以来,组建了民主的理事会,选举产生了常务理事会,在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下,研究会还邀请了区内区外学术专业机构或易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担任研究会的顾问,这些顾问积极为研究会献计献策,指导研究会各项工作的开展,为研究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内部管理。严格依照政府审批通过的《章程》审核和管理会员,坚持年审制度,淘汰不合格成员,吸收热衷于易学品德高尚的易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壮大研究会的学术队伍。
     三、对外进行学术交流。培养会员学理论重实践的良好学风,积极参加国内大型学术交流大会,组织了七名会员于二00三年十月参加了中国安阳周易学院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交流大会,在该会上,研究会有三篇论文得以发表,使涪陵易学在中外学者心目中又有新的了解。
      四、存在问题三。第一会员少,仅有少量的会费收入,研究会经费严重不足,影响进一步发展。第二个别会员有不谦虚、闹不团结、自尊自大的现象。第三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研究会的整体易学知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将来计划。在新的一年里研究会仍将坚持研究宗旨和业务范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结合自身工作。第一仍将反对伪科学和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第二开展易学知识培训学习,提高专业水平;第三进一步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扩大与海内外易学机构的合作,提高易学研究成果。
     总之,研究会将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扎实的学术方法,结合社会现实,发掘易经文化,该批判的就批判,该继承的就继承,让学术清浊分明,积极服务于社会,推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
     古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深感这只是我们研究易学文化的的一个开端,希望通过此次大会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我们抛出的是“砖”,期待引出富民强国、国泰民安的“玉”,让广大易学研究者和爱好者重视义理与象数的结合,提倡学与术的结合,注重易学与我国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结合,追求易学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相结合,从而逐渐形成一支重道德、重学习、重学术、重实践,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作风的易学队伍,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发掘易经文化的各种功能与作用。然而易学博大精深,学海无涯,任重而道远,祈望各级政府、各位领导、易学同仁及各界朋友,和我们一起为弘扬中华文化而共同努力,为中华民族复兴及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3 09:33:2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08:17 AM , Processed in 0.02292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