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68|回復: 0

[分享]《易學年表》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4-5-3 00:31:25 | 顯示全部樓層

[分享]《易學年表》

LBHIDDEN[0]LBHIDDEN[watermark]      
<TABLE border=9>
<TBODY>
<TR>
<TD>
<P>上古傳說時代</P></TD>
<TD>
<P>伏羲畫八卦《周易?系辭下》</P>
<P>伏羲重六十四卦(王弼、孔穎達)神農重卦(京房、鄭玄)夏禹重卦(孫盛)文王重卦(司馬遷、班固、楊雄)</P>
<P>伏羲或神農得河圖傳易,夏人因之為《連山》;黃帝得河圖傳易,商人因之為《歸藏》;列山氏得河圖,周人因之為《周易》(《山海經》、鄭玄)</P>
<P>周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司馬遷、孔穎達、陸德明)</P></TD></TR>
<TR>
<TD>西周前期</TD>
<TD>《周易》經文《易經》,編撰成書</TD></TR>
<TR>
<TD>春秋時期</TD>
<TD>孔子年五十,學《易》.讀《易》,書編三絕.與弟子論易,主義理而反對占筮.作《易傳》十翼(《史記》、《漢書》.后人一般不同意此說)</TD></TR>
<TR>
<TD>春秋戰國之際(至漢初)</TD>
<TD>孔子傳《易》于商瞿、子夏(卜商),商瞿傳于馯臂子弘(一作"子弓"),子弘傳矯疵(子庸),矯疵傳周豎(子家),周豎傳光羽(子乘),光羽傳田何(子庄).(《史遁》、《索隱》)</TD></TR>
<TR>
<TD>戰國時期</TD>
<TD>集先秦研《易》成果之大成的第一部易學論著─《易傳》問世</TD></TR>
<TR>
<TD>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2年</TD>
<TD>秦始皇焚書坑儒,《易》以卜筮之書免于秦火</TD></TR>
<TR>
<TD>西漢</TD>
<TD>田何傳《易》于王同(子中)、周王孫、丁寬、齊服生,皆著《易傳》,丁寬傳易于田王孫,田王孫傳于施雔、孟喜傳焦贛,焦贛傳京房.為官方易學,屬今文經系統.費直、高相為民間易學,屬古文經系統</TD></TR>
<TR>
<TD>漢考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TD>
<TD>置一經博士(今本作"五經博士"),韓嬰為《易》博士,傳《子夏易》(《漢書》、《后漢書》)</TD></TR>
<TR>
<TD>漢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TD>
<TD>
<P>置五經博士,楊何為《易》博士(《漢書》)</P>
<P>太史公司馬談受《易》于楊何(《史記》)</P></TD></TR>
<TR>
<TD></TD>
<TD>《術數縱橫》篡集</TD></TR></TBODY></TABLE>
    [/watermark]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6-14 05:30:38 | 顯示全部樓層

[分享]《易學年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6-14 08:56:14 | 顯示全部樓層

[分享]《易學年表》


好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6-14 19:49:23 | 顯示全部樓層

[分享]《易學年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4-6-18 06:30:48 | 顯示全部樓層

[分享]《易學年表》

LBHIDDEN[0]LBHIDDEN[watermark]
<TABLE border=9>
<TBODY>
<TR>
<TD>
<P>漢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P></TD>
<TD>田王孫授《易》于施雔,孟喜,梁丘賀,由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學(《漢書》).</TD></TR>
<TR>
<TD>
<P>漢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P></TD>
<TD>《易》博士田王孫率,《易》博士缺,眾人薦孟喜,昭帝聞孟喜改師法,逐不用孟喜.(《漢書》)</TD></TR>
<TR>
<TD>
<P>漢宣帝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P></TD>
<TD>梁丘賀以明京房(非李姓)《易》征,拜為郎《漢書》).韓生受先祖韓嬰《易》學,以《易》征(《漢書》).</TD></TR>
<TR>
<TD>
<P>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P></TD>
<TD>梁丘賀立為《易》博士,同時施雔,孟喜亦立為博士.《易》有施,孟,丘,三家(《漢書》)</TD></TR>
<TR>
<TD>
<P>漢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P></TD>
<TD>京房從焦延壽治《易》以考廉為郎.</TD></TR>
<TR>
<TD>
<P>漢元帝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P></TD>
<TD>五鹿充宗傳梁丘《易》,為少府.朱云與之論《易》挫敗之,朱云逐為博士.</TD></TR>
<TR>
<TD>
<P>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P></TD>
<TD>京房因石顯,五鹿充宗排擠,出為魏郡太守.因窺道諸侯王以邪意,漏泄省中語,被棄市.</TD></TR>
<TR>
<TD>
<P>漢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P></TD>
<TD>劉向校中秘書,以《中古文易經》校施,孟,梁丘經,或脫去"无咎","悔亡",唯費氏經與古文同.</TD></TR>
<TR>
<TD>
<P>漢成帝緩和二年公元前7年</P></TD>
<TD>劉歆奏《七略》,其中《六藝略》著錄漢《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劉歆欲立古文經博士,遭反對.</TD></TR>
<TR>
<TD>
<P>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P></TD>
<TD>楊雄仿《易》著《太玄》.</TD></TR>
<TR>
<TD>
<P>王莽居攝二年公元7年</P></TD>
<TD>高康傳高氏《易》,因筮知東郡兵變被王莽所誅.此時,今古文并立學官,《易》學家以《易》為講經祭酒,大夫或局家教授.</TD></TR>
<TR>
<TD>
<P>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P></TD>
<TD>立《五經》十四博士,《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四家.</TD></TR>
<TR>
<TD>
<P>漢光武帝建武四年公元28年</P></TD>
<TD>尚書令韓欽上疏,欲立費氏《易》,《左氏春秋》博士,遭到《易》博士范升(習梁丘《易》)反對,相互辯難.</TD></TR>
<TR>
<TD>
<P>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P></TD>
<TD>劉昆代替杜林為光祿勛,以施氏《易》授太子劉庄及諸侯王.</TD></TR>
<TR>
<TD>
<P>漢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P></TD>
<TD>樊儵與公卿以讖記正"五經"異說,從此經緯相雜,圖讖宣布于天下.</TD></TR></TBODY></TABLE>   
[/watermark]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7-6 07:49:24 | 顯示全部樓層

[分享]《易學年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3-26 10:22:55 | 顯示全部樓層

[分享]《易學年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5-14 02:13:07 | 顯示全部樓層

[分享]《易學年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3 08:45 AM , Processed in 0.02046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