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29|回復: 0

考察一下數學發展的源流與形而上及神學的關係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5-9-27 21:34:04 | 顯示全部樓層

考察一下數學發展的源流與形而上及神學的關係

在老平站長所發表易學漫談(十一)篇討論之中,lh1041前輩給予我們啟發路向如題,希望合眾網友之「腦」力,共同探討,開發易的新里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9-28 04:11:30 | 顯示全部樓層

考察一下數學發展的源流與形而上及神學的關係


       如果繼續探討有關數的問題,以往愚曾多次說過象數一體。現今數碼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應用,把數這一概念擴展到各個領域,很多東西都向數碼方面發展及應用。這又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思考方向!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12-1 21:25:49 | 顯示全部樓層

讨论一下

不讨论一下,锐山兄小胡子该翘起来了。
邵子后,国人对事物的看法定于“一分为二”,既是1、2、4、8、16、32、64的数列上。宋明后,西方基督教的物理和数学所描绘的物理世界,也是这种结构,既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这种数列表现形式为三角形。但是,世界不仅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上的追求,当人们讲究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周礼》给出它的结构是明的三角,暗的三角镶嵌结构,既是双红黄绿灯结构。双三角,构成四边形,依据国人本底潜意识教育,西北高而东南底(见黄玉顺的文章)。
老子、关伊子、文子等详细描写过这个四边形心性结构,加上中土,为“五行”或者说“九宫”结构(见王振今的文章)。
我们在国人解释的《心经》时候,发现大师自然的用这种四边形结构解释佛教教义,如宏一法师解释《心经》的五蕴时候,将四蕴绘制成四边形,而将第五蕴识蕴看成提纲携领的纲。
在绝地天通后,国人唯一与上帝联系的是皇帝,皇帝牵着这个纲。
西方由上帝牵着这个纲。
当然,人获得的数学知识越多,说明人越来越从物质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关心自然间的奥秘,也就是1、2、3、5、8、等等数列。而自然间的奥秘是物质世界永远没有办法检测的,这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仅仅讲对一部分的道理。
国人的祖先比较注意心性建设,如孟子的“心本善”说。帛书的“五行”心性传导过程,可以用荣格心理学说论证。如果画出图形,接近“思维导图”,台湾好象叫“脑图”。
儒家多半“形于内”,所创造的学说多半数学跟不上,幻方(不知香港称作什么)的知识和算筹的工夫,不是儒生的专长,而是墨家的拿手好戏。因此儒家的学说在古代语文语境中,只能成为“形而上”的学说。成不了器。
国人的皇帝并不都是自己代表天帝发言,许多是由大臣代言,久而久之,民、或“君子”,认为,有神在代言。
当然,信教的自然是人解释不了的都归结为神。
(图片贴不上,如何是好,呀呀呀,可脑)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5-12-1 21:53:49 | 顯示全部樓層
Originally posted by wzlz at 2005-12-1 09:25 PM:
不讨论一下,锐山兄小胡子该翘起来了。
邵子后,国人对事物的看法定于“一分为二”,既是1、2、4、8、16、32、64的数列上。宋明后,西方基督教的物 ...

wzlz兄,從你的思路,文筆,我們似沒有交手過,算你吧!我撇鬍子是翘不起,只是裝胸作勢.

上傳圖片方面,可找patton幫忙.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12-1 22:01:30 | 顯示全部樓層
Originally posted by wzlz at 2005-12-1 09:25 PM:
(图片贴不上,如何是好,呀呀呀,可脑)

有關上傳附件操作,請參考 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 ... d=25283&fpage=2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12-2 05: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非patton能不能帮忙,而是格式不对

我用的是本本计算机,因此将图片格式全部采用EMF格式,所以锐山兄,或是你发号,让网管增加一种格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12-2 07:23:27 | 顯示全部樓層

锐山兄,交过手的“交”字用的不好

交,去上盖为“爻”(见徐山先生说爻),是个“比”,有上盖“賁”。还读pi(大陆注音)。
世上事,非对非不对,个人心目中印象而已,恍惚之间有像,惚恍之间有物,后面是有信,你说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12-2 09:33:29 | 顯示全部樓層

转贴一个文章结尾

经历了许多世纪的互相无知之后,在最近二十年里,佛教与西方思想的那些主要潮流之间的一场真正对话已经开始建立。佛教就这样取得了它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应有的位置。但是,尽管提醒人们佛教在它那个时代就已经提出了一种比德漠克利特的原子理论还要更完备更严密的原子理论是多么有趣,问题并不是要停留在认识论的某些论点上。佛教提出了一种精神科学,一种前所未有地更为实际的并且将不断如此的静观科学,因为它讨论的是幸福与痛苦的最基本的机能。我们从早到晚,在我们生命的每个时刻,都在与我们的精神打交道,这个精神的最微小的改造也会对于我们的生存过程和我们对世界的感受有着巨大的影响。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12-2 11:38:28 | 顯示全部樓層
Originally posted by wzlz at 2005-12-2 05:11 AM:
我用的是本本计算机,因此将图片格式全部采用EMF格式,所以锐山兄,或是你发号,让网管增加一种格式。

先生可把格式轉換至gif,jpg,bmp,png再上傳,謝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5-12-2 20:59:00 | 顯示全部樓層

wzlz兄,別想得太多!

Originally posted by wzlz at 2005-12-2 07:23 AM:
锐山兄,交过手的“交”字用的不好

交,去上盖为“爻”(见徐山先生说爻),是个“比”,有上盖“賁”。还读pi(大陆注音)。
世上事,非对非不对,个人心目中印象而已,恍惚之间有像,惚恍之间有物,后面是有信,你说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5-16 01:53:34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弟曾經寫過些數學與宗教體悟之間的內容,有時間發上來,供大家一笑。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5-16 02:03:08 | 顯示全部樓層
找到了,在以前自己的BLOG里,貼一下:

今出奇早起,隨翻佛書,再提無我之義,頓然再醒,明白何為不生不滅。
火從木出,木盡火滅,何解我佛常言不生又不滅?人不是生來又死去,何又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然易經常言象、數、理,有此象,理必存,理存則數亦在。
世人故常知1+1=2,但常著眼於2,執2為實有,就算告訴其2由1所成,能明白者不在少數,可目光仍滯2上。
2既由1所成,則2實無自性,亦即2無2之自我,少了一個1,則不為2,
且2為一假名概念,若從久遠來1+1=牛,則2何存?然人必又執牛矣。牛與2,皆人為添加,本所沒有。
由此可知,2實未出生過,無生就無滅,則無來無去。
若問2由1來也,則萬法歸一,1歸何處?
1亦因緣生,0.5+0.5=1,1亦無自性,亦無我,亦無常,隨加隨增,隨減隨少,何常有定?
世人見1,乃六塵緣影,暫覺相續常在而已。
一切皆無我,無自性,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空間)一切皆是我體,(時間)過去未來皆是相對,(我)一切皆無自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3 03:24 PM , Processed in 0.02273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