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86|回復: 0

「揚州八怪」是哪八人?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5-6-28 07:27:47 | 顯示全部樓層

「揚州八怪」是哪八人?

◎八怪之疑
「揚州八怪」之稱始於何時,尚未定論。
在當時或許已有流傳甚至記載,但不見諸文獻。只有同治五年成書的《桐蔭論畫》提到金農、李←、鄭燮、羅聘等四人。
此書作者是著名的繪畫理論家秦祖永,秦也沒有列出「八怪」之名。
這些書畫家都善詩文,可見得道的大量詩文中,也未曾提到「八怪」,況且,這些書畫家的活動,比較集中在一定的時間內。
高翔、李方膺先後死於一七五三年和一七五五年,此時羅聘才二十歲左右,即使羅才華橫溢,究竟人書未老,不可能做為大家躋身於「八怪」之列。
因此「八怪」之稱,應在他們死後的若干年。
問題也就出在這裡,這「八怪」是哪八位,名家取捨標準不同,說法也就不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5-6-28 07:31:38 | 顯示全部樓層

「揚州八怪」是哪八人?

◎各家之說
最早見於著錄的是光緒二十三年成書的《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此書作者是精於圖書,又熟諳畫史的李玉棻。
李指的「八怪」是汪士慎、黃慎、金農、高翔、李鱓、鄭燮、李方膺、羅聘八人。
在這以後對「八怪」的提名就互有參差了。
汪鋆在《揚州畫苑錄》裡,一說這「八怪」是黃慎、金農、李鱓、鄭燮、李方膺、高鳳翰、邊壽民、楊法,又說這「八怪」可能是汪士慎、黃慎、金農、高鳳翰、閔貞、李蟬、鄭燮、羅聘。
還有人以為陳撰、李葂、華喦也在「八怪」之列。
至於華喦在藝術造詣上,歷來受人稱讚,但與其他書畫家風格不同。而這一點正是「八怪」的藝術特徵:他們敢於創新,師古而不泥古;表現手法上敢於大刀闊斧,突破陳式。
從這一角度而言,華喦是不能列於「八怪」之列的。
從清末到當代的黃賓虹、陳衡恪、俞劍華、孫龍父等人對「八怪」的提名也不盡相同,較多的看法是,認可李玉棻提出的八個人。如楊新在其《「揚州八怪」述評》中提出:
「我們這裡仍以尊重『八怪』這個習稱已久的歷史名詞,並考慮到他們在書畫風格上的相近(如華喦就不收入)以及藝術成就的高低(如陳撰、李葂、楊法等亦不收入),採用了清末李玉棻在《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所舉的人名,只取上面列出的前八名。」
此說只能是權宜之計。
就說高鳳翰這樣影響極大、風格相近的大家被排斥在「八怪」之外,是不能服眾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5-6-28 07:34:50 | 顯示全部樓層

「揚州八怪」是哪八人?

◎揚州八怪畫派說
還有一些美術史學者和博物館工作者,以各種論點為由,提出「揚州八怪」應改為「揚州八怪畫派」。
若從藝術流派的繼承而言,這是無懈可擊的。
但也不盡然,如李亞如在《試論「揚州八怪畫派」的形成》中寫道:「……『八』是一個確切的數,但在某種情況下,卻有另一種含意,揚州口語,形容人的精神不正常叫『八折』,簡稱『八』,對事情做得差不多叫『八成數』,形容時間長叫『八更八點』;形容人難看叫『醜八怪』等,所以,在特殊情況下就不是確切的數。」
李亞如是以揚州方言特點和民俗習慣,來論證這個「八」字的,正由於「八」字在這裡已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學概念。
如此推理,李亞如就得出以下結論:「在當時揚州聚結了一幫畫家,開創一種新的畫風,由於人們少見,則稱之為『怪』。貶者則含有『醜八怪』之意,褒者則去『醜』字,而稱之為『八怪』。好事者為了說明其為『八』,就找出八人,定為『八怪』。因此說法各異,長期沒有定論。」
李文進一步指出:「『八怪』的『八』只能是個約數,人數可以多一些,不一定限於八個人。」
李亞如如此說亦多牽強,遠的且不談,先說明末清初在南京八個畫家,龔賢、樊圻、高岑、鄒結等人,人稱「金陵八家」,對這「八家」後人也有爭論。
爭論是哪八個人,並沒有人說過這八家「不一定限於八個人」,因此「揚州八怪」究竟是哪八個人,至今還是個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9-3 09:25:29 | 顯示全部樓層
揚州八怪字畫欣賞-


八怪之首鄭燮[鄭板橋]

鄭板橋和他的《竹石圖》


清康熙年間的板橋,坐對紙窗竹影,鋪開筆墨畫起了他最愛的竹子。「秋風昨夜窗前過」,他看見清風在竹葉間穿行,看見竹子搖曳的樣子。板橋畫竹有「胸無成竹」的理論,他畫竹並無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自然。針對蘇東坡「胸有成竹」的說法,板橋強調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無竹」。這兩個理論看似矛盾,實質卻相通,同時強調構思與熟練技巧的高度結合,但板橋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靂,草木怒生」。

板橋這幅《竹石圖》,竹子畫得艱瘦挺拔,節節屹立而上,直衝雲天,他的葉子,每一張葉子都有著不同的表情,墨色水靈,濃澹有致,逼真地表現竹的質感。

在構圖上,板橋將竹、石的位置關係和題詩文字處理得十分協調。竹的纖細清颯的美更襯托了石的另一番風情。這種叢生植物成為板橋理想的幻影。板橋的竹子,連「揚州八怪」之首金農都感歎說,相較兩人的畫品,自己畫的竹子終不如板橋有林下風度啊。
A1.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9-3 09:27:14 | 顯示全部樓層
板橋的梅蘭竹菊
A2.jpg

板橋的字

板橋的字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9-3 09:28:12 | 顯示全部樓層
板橋的字...
A4.jpg
A5.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9-3 09:31:44 | 顯示全部樓層
高其佩


其花鳥扇面是用指頭創作的。高其佩的指畫扇面,兩隻鳥的形態落拓瀟灑,而牡丹花上的題詩說,「也類胭脂畫牡丹,畫時日出已三竿。原來花自扶桑國,不許人家花月看」,詩寫得頗有情趣。

讓人驚奇的是,畫面突然呈現艷極的牡丹,美到極致,反倒有了良辰美景之後的自暴自棄、以及不忍卒看的凋敗氣息。開到荼蘼的牡丹,春風裡散發著頹廢之美。

高其佩(1672-1734),字韋之、韋三,號且園、南村、書且道人。先輩自山東遷至遼寧鐵嶺,隸漢軍鑲黃旗,曾任刑部侍郎。為「揚州八怪」羅聘之師。高其佩善用手指作畫,他開創的「指畫」成為繪畫中一個重要流派。 高其佩晚年,指畫聲譽遠播朝鮮,但他依然繪畫「甲殘至吮血,日匿頻燒燭」。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應詔圓明園如意館作畫3年,創作了《長江萬里圖》等細絹工筆畫。高秉《指頭畫說》記載,高其佩曾為兵部尚書盧舜徒寫真,畫一立像,高與真人相齊。畫成後,盧舜徒歡喜若狂道:「神乎技矣!進乎道矣!」

高其佩花鳥扇面
B1.jpg
B2.jpg
B3.jpg
B4.jpg
B5.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9-3 09:32:50 | 顯示全部樓層
.......
B6.jpg
B7.jpg
B8.jpg
B9.jpg
B10.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9-3 09:35:52 | 顯示全部樓層
金農(1687-1763),字壽門,號冬心、稽留山民等,浙江仁和(杭州)人。他的畫,吸收漢畫像之長,古樸稚拙,筆墨極不求形似,正是這樣笨拙的美,使金農的畫在似與不似之間,別成一家畫風。

青木正兒1922年春天來到中國,這位日本漢學家在西湖逛夜市時發現一幅金冬心《梅花圖》拓本。

在冬心先生的故里杭州,青木在小攤上覓得冬心藝術的片影,青木說這就是至誠可以通神吧。他用膜拜的激情記錄了當時的情景。這幅《梅花圖》,題有青木吟誦已久的七絕:「野梅瘦得影如無,多謝山僧分一株。此刻閉門忙不了,酸香咽罷數花須。」 關於金冬心,汪曾祺的短篇小說《金冬心》很好看,因為金冬心著名的「夕陽返照桃花渡,柳絮飛來片片紅」詩句,鹽商程雪門送了一千兩酬金。而金冬心這幅《梅花圖》,齊白石一筆一筆臨摹,用白描勾勒,十分有名。 青木杭州購得的《梅花圖》拓木,齊白石臨摹過的金冬心《梅花圖》,現在,它的原作就在我們面前。這真是收藏家心目中的至上浪漫。
A6.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9-3 09:37:09 | 顯示全部樓層
金農和他的《梅花圖》


冬心故鄉杭州錢塘西溪,野梅花象棘草一樣繁茂生長,溪邊的農人常把野梅編成籬笆,就是一道自然的屏障了。梅花開時,真是無限風光。 冬心晚年常作梅花以為想念。

這幅黑白二色梅花,繁花如簇,古樸蒼老。他用筆十分單純,並不考慮花的形態,樹幹和枝的表現很抽像,墨色和白色的花交相輝映,風采映人。畫面繁枝密萼,花光迷離,恍如月夜映在紙窗上的花影。作為詩人,冬心是單純的,他仰著頭,數著一朵兩朵梅花無數,「細看黑白分明甚,千萬花須數不來」,真是有點無奈。

作為一位書法家,冬心達到了獨特的境界,他的書法融入了金石篆刻的韻味,畫面與書法融為一體,題字和梅花畫風之間又有著微妙的對應關係。冬心將梅花的形式美與詩情美推向了極致。梅花冷落的外表,有著形外之音。畫面上滿是梅花,這種形式美,又有著近代畫的意味。 冬心的梅花,明月前身。彷彿江路野橋二月,梅花瀰漫在空氣中。
A7.jpg

金農的字畫

金農的字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9-3 09:40:05 | 顯示全部樓層
李鱔(1686--1762),字宗揚,號復堂,又號懊道人,江蘇興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舉,五十三年以繪畫召為內廷供奉,因不願受〖正統派 〗畫風束縛而被排擠出來。乾隆三年以檢選出任山東滕縣知縣,〖以忤 大吏罷歸〗。在〖兩革科名一貶官〗之後,至揚州賣畫為生。與鄭燮關 系最為密切,故鄭有〖賣畫揚州,與李同老〗之說。

他早年曾從同鄉魏 凌蒼學畫山水,繼承黃公望一路,供奉內廷時曾隨蔣廷學畫,
畫法工致 ;後又向指頭畫大師高其佩求教,進而崇尚寫意。在揚州又從石濤筆法 中得到啟發,遂以破筆潑墨作畫,風格為之大變,形成自己任意揮灑,〖水墨融成奇趣〗的獨特風格,喜於畫上作長文題跋,字跡參差錯落, 使畫面十分豐富,其作品對晚清花鳥畫有較大的影響。
A9.jpg

李鱔《松菊猶存圖》

李鱔《松菊猶存圖》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9-3 09:41:23 | 顯示全部樓層
李鱔 五言聯
A11.jpg

李鱔字畫

李鱔字畫
A13.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9-3 09:43:32 | 顯示全部樓層
黃慎(1687-1770後),字恭懋,一字恭壽,號癭瓢,東海布衣等,福建寧化人。擅長人物寫意,間作花鳥、山水,筆姿荒率,設色大膽。有《蛟湖詩集》存世。
為「揚州八怪」中全才畫家之一。 黃慎的寫意人物,創造出將草書入畫的獨特風格。

懷素草書到了黃慎那裡,變為「破毫禿穎,化聯綿不斷為時斷時續,」筆意更加跳蕩粗狂,風格更加豪宕奇肆。以這樣的狂草筆法入畫,行筆「揮灑迅疾如風,」氣象雄偉,點畫如風捲落葉。黃慎的人物畫,多取神仙故事,對歷史人物和現實生活中樵夫漁翁、流民乞丐等平民生活的描繪,給清代人物畫帶來了新氣息。

黃慎的人物冊頁《賞花仕女圖》

刻畫一美麗女子對花的沉迷。而《西山招鶴圖》則取材於蘇軾《放鶴亭記》,畫面右側立一白鶴,老叟似在仰望空中飛翔之鶴,童子手挽花籃,卻自顧嘻嘻而樂。

「生平夢夢揚州路,來往空空白鶴歸」(黃慎《題林逋馴鶴圖》),黃慎兩次寓居揚州,先後17年,十里揚州,成為他一生的依戀。

黃慎《西山招鶴圖》
A14.jpg

黃慎《賞花仕女圖》

黃慎《賞花仕女圖》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9-3 09:44:43 | 顯示全部樓層
黃慎的畫..
A16.jpg
A17.jpg
A18.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9-3 09:46:19 | 顯示全部樓層
李方膺(1695-1755): 李方膺(1695--1755),字晴江,又號秋池、衣白山人、抑園、借 園主人等,江蘇南通人。雍正八年出任山東蘭山(今臨沂)知縣,因得 罪上司被捕入獄,乾隆元年獲釋,官復原職。後在安徽潛山和合肥任知 縣,仍以不善逢迎,獲〖罪〗罷官。

為官時〖有惠政,人德之。〗去官 後寓南京借園,常往來揚州賣畫。善畫松、竹、蘭、菊、梅、雜花及蟲 魚,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畫梅。作品縱橫豪放、墨氣淋漓,粗頭亂服 ,不拘繩墨,意在青籐、白陽、竹憨之間。畫梅以瘦硬見稱,老干新枝 ,欹側蟠曲。用間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題畫梅詩有〖不逢摧折不 離奇〗之句。還喜歡畫狂風中的松竹。工書。能詩,後人輯有《梅花樓 詩草》,僅二十六首,多數散見於畫上。

《荷花圖》
A19.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04:00 PM , Processed in 0.02124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