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
以味為主的排列如下
甘草 平 甘 咽痛 氣液不足 躁急痛逆 配伍麻黃 石膏 龍骨.
大棗 平 甘 配甘草治動悸臟躁 配生姜治嘔吐咳逆 配瀉下保護胃氣.
豬苓 平 甘 小便不利.
龍骨 平 甘 驚悸而脈孔動.
麥門冬 平 甘 贏瘦而氣逆 咽喉不利.
阿膠 平 甘 血證 便血 子宮出血 尿血.
澤瀉 寒 甘 眩冒而小便不利.
滑石 寒 甘 小便不利而赤.
地黃 寒 甘 血證 子宮出血.
人參 微寒 甘 氣液不足. 心下痞硬 嘔吐不止 不欲飲食
身體疼痛 脈沉遲. 煩渴 舌面乾燥. 惡寒 脈微.
黃耆 微溫 甘 汗出而腫.
白朮 溫 甘 口渴而小便不利 兼治眩暈 四肢沉重疼痛 心下逆滿 浮腫 下利或便秘.
杏仁 溫 甘 胸滿而喘 兼治腹漲便祕.
葛根 平 甘辛 項背強痛而下利.
桃仁 平 甘苦 肌膚甲錯 小便自利.
茯苓 平 甘淡 眩悸 口渴而小便不利.
半夏 平 辛 嘔而不渴 兼治咽痛 咳喘 聲啞 心下悸.
防己 平 辛 下肢浮腫.
牡丹皮 寒 辛 少腹痛而出血.
葶藶子 寒 辛 咳喘而胸腹脹滿 鼻塞清涕出 一身面目浮腫.
石膏 微寒 辛 身熱汗出而煩渴 脈滑數或浮大 洪大.
生姜 微溫 辛 惡心嘔吐.
桔梗 微溫 辛 咽痛 咽乾或咳.
桂枝 溫 辛 氣上沖而脈浮緩虛.
烏頭 溫 辛 痛症.
乾姜 溫 辛 多涎唾而不渴.
細辛 溫 辛 惡寒不渴而或咳 或厥冷 或痛者.
川芎 溫 辛 腹痛.
附子 溫大熱 辛 脈沉微 與痛症.
韭白 溫 辛苦 胸腹痛 兼治咳唾喘息 裡急後重.
麻黃 溫 辛微苦 無汗而腫 兼治喘 身痛 身黃.
芍藥 平 苦 急痛 尤以腳攣急 腹中急痛 身疼痛為多.
柴胡 平 苦 往來寒熱而胸 月劦 苦滿.
黃芩 平寒 苦 煩熱而出血 兼治心下痞 下利 乾嘔 胸 月劦 苦滿.
水蛭 平鹹 苦 少腹硬滿 發狂善忘 小便自利.
栝蔞根 寒 苦 渴而不嘔.
黃連 寒 苦 心中煩而心下痞 兼治腹痛 嘔吐 下利 脈促 血證.
黃柏 寒 苦 身黃 發熱而小便不利且赤 兼治熱利.
梔子 寒 苦 煩熱而胸中窒 兼治身黃 心中結痛 不得眠 小便短赤.
大黃 寒 苦 痛而閉 煩而熱 滑而實 口燥舌黃.
芒硝 寒 苦 便秘 舌面乾燥 而譫語.
枳實 寒 苦 胸腹痞滿而痛且大便不通.
栝蔞實 寒 苦 胸中至心下悶痛而大便不通.
知母 寒 苦 汗出而煩.
厚朴 溫 苦 腹滿 胸滿 兼治咳喘 便秘.
當歸 溫 苦 腹痛 兼治崩漏 瘡毒膿血.
吳茱萸 溫辛 腹痛 頭痛 而乾嘔胸滿 手足厥冷 脈細.
五味子 溫 酸 咳逆上氣而時冒.
牡蠣 平微寒 鹹 煩驚 口渴而胸 月劦 痞硬.
蟅蟲 寒 鹹 經水不利 少腹滿痛.
以氣為主的排列如下:
. 甘草 平 甘 咽痛 氣液不足 躁急痛逆 配伍麻黃 石膏 龍骨.
. 大棗 平 甘 配甘草治動悸臟躁 配生姜治嘔吐咳逆 配瀉下保護胃氣.
. 豬苓 平 甘 小便不利.
. 龍骨 平 甘 驚悸而脈孔動.
. 麥門冬 平 甘 贏瘦而氣逆 咽喉不利.
. 阿膠 平 甘 血證 便血 子宮出血 尿血.
. 葛根 平 甘辛 項背強痛而下利.
. 桃仁 平 甘苦 肌膚甲錯 小便自利.
. 茯苓 平 甘淡 眩悸 口渴而小便不利.
. 半夏 平 辛 嘔而不渴 兼治咽痛 咳喘 聲啞 心下悸.
. 防己 平 辛 下肢浮腫.
. 芍藥 平 苦 急痛 尤以腳攣急 腹中急痛 身疼痛為多.
. 柴胡 平 苦 往來寒熱而胸 月劦 苦滿.
. 黃芩 平寒 苦 煩熱而出血 兼治心下痞 下利 乾嘔 胸 月劦 苦滿.
. 牡蠣 平微寒 鹹 煩驚 口渴而胸 月劦 痞硬.
. 水蛭 平鹹 苦 少腹硬滿 發狂善忘 小便自利.
. 澤瀉 寒 甘 眩冒而小便不利.
. 滑石 寒 甘 小便不利而赤.
. 地黃 寒 甘 血證 子宮出血.
. 牡丹皮 寒 辛 少腹痛而出血.
. 葶藶子 寒 辛 咳喘而胸腹脹滿 鼻塞清涕出 一身面目浮腫.
. 栝蔞根 寒 苦 渴而不嘔.
. 黃連 寒 苦 心中煩而心下痞 兼治腹痛 嘔吐 下利 脈促 血證.
. 黃柏 寒 苦 身黃 發熱而小便不利且赤 兼治熱利.
. 梔子 寒 苦 煩熱而胸中窒 兼治身黃 心中結痛 不得眠 小便短赤.
. 大黃 寒 苦 痛而閉 煩而熱 滑而實 口燥舌黃.
. 芒硝 寒 苦 便秘 舌面乾燥而譫語.
. 枳實 寒 苦 胸腹痞滿而痛且大便不通.
. 栝蔞實 寒 苦 胸中至心下悶痛而大便不通.
. 知母 寒 苦 汗出而煩.
. 蟅蟲 寒 鹹 經水不利 少腹滿痛.
. 人參 微寒 甘 氣液不足. 心下痞硬 嘔吐不止 不欲飲食 身體疼痛
脈沉遲. 煩渴 舌面乾燥. 惡寒 脈微.
. 石膏 微寒 辛 身熱汗出而煩渴 脈滑數或浮大 洪大.
. 黃耆 微溫 甘 汗出而腫.
. 生姜 微溫 辛 惡心嘔吐.
. 桔梗 微溫 辛 咽痛 咽乾或咳.
. 附子 溫大熱 辛 脈沉微與痛症.
. 白朮 溫 甘 口渴而小便不利 兼治眩暈 四肢沉重疼痛
心下逆滿 浮腫 下利或便秘.
. 杏仁 溫 甘 胸滿而喘 兼治腹漲便祕.
. 桂枝 溫 辛 氣上沖而脈浮緩虛.
. 烏頭 溫 辛 痛症.
. 乾姜 溫 辛 多涎唾而不渴.
. 細辛 溫 辛 惡寒不渴而或咳 或厥冷 或痛者.
. 吳茱萸 溫辛 腹痛 頭痛而乾嘔胸滿 手足厥冷 脈細.
. 川芎 溫 辛 腹痛.
. 韭白 溫 辛苦 胸腹痛 兼治咳唾喘息 裡急後重.
. 麻黃 溫 辛微苦 無汗而腫 兼治喘 身痛 身黃.
. 厚朴 溫 苦 腹滿 胸滿 兼治咳喘 便秘.
. 當歸 溫 苦 腹痛 兼治崩漏 瘡毒膿血.
. 五味子 溫 酸 咳逆上氣而時冒.
黃煌先生所著, 仲景藥證五十味,
. 桂枝, 溫辛, 氣上沖而脈浮緩虛.
. 芍藥, 平苦, 急痛, 尤以腳攣急, 腹中急痛, 身疼痛為多.
. 甘草, 平甘, 咽痛, 氣液不足, 躁急痛逆, 配伍麻黃, 石膏, 龍骨.
. 大棗, 平甘, 配甘草治動悸臟躁, 配生姜治嘔吐咳逆, 配瀉下保護胃氣.
. 麻黃, 溫辛微苦, 無汗而腫, 兼治喘, 身痛, 身黃.
. 附子, 溫大熱辛, 脈沉微與痛症.
. 烏頭, 溫辛, 痛症.
. 乾姜, 溫辛, 多涎唾而不渴.
. 生姜, 微溫辛, 惡心嘔吐.
. 細辛, 溫辛, 惡寒不渴而或咳, 或厥冷, 或痛者.
. 吳茱萸, 溫辛, 腹痛, 頭痛而乾嘔胸滿, 手足厥冷, 脈細.
. 柴胡, 平苦, 往來寒熱而胸 月劦 苦滿.
. 半夏, 平辛, 嘔而不渴, 兼治咽痛, 咳喘, 聲啞, 心下悸.
. 黃耆, 微溫甘, 汗出而腫.
. 白朮, 溫甘, 口渴而小便不利, 兼治眩暈, 四肢沉重疼痛, 心下逆滿, 浮腫, 下利或便秘.
. 茯苓, 平甘淡, 眩悸, 口渴而小便不利.
. 豬苓, 平甘, 小便不利.
. 澤瀉, 寒甘, 眩冒而小便不利.
. 滑石, 寒甘, 小便不利而赤.
. 防己, 平辛, 下肢浮腫.
. 葛根, 平甘辛, 項背強痛而下利.
. 栝蔞根, 寒苦, 渴而不嘔.
. 黃連, 寒苦, 心中煩而心下痞, 兼治腹痛, 嘔吐, 下利, 脈促, 血證.
. 黃芩, 平寒苦, 煩熱而出血, 兼治心下痞, 下利, 乾嘔, 胸 月劦 苦滿.
. 黃柏, 寒苦, 身黃, 發熱而小便不利且赤, 兼治熱利.
. 梔子, 寒苦, 煩熱而胸中窒, 兼治身黃, 心中結痛, 不得眠, 小便短赤.
. 大黃, 寒苦, 痛而閉, 煩而熱, 滑而實, 口燥舌黃.
. 芒硝, 寒苦, 便秘, 舌面乾燥而譫語.
. 厚朴, 溫苦, 腹滿, 胸滿, 兼治咳喘, 便秘.
. 枳實, 寒苦, 胸腹痞滿而痛且大便不通.
. 栝蔞實, 寒苦, 胸中至心下悶痛而大便不通.
. 韭白, 溫辛苦, 胸腹痛, 兼治咳唾喘息, 裡急後重.
. 石膏, 微寒辛, 身熱汗出而煩渴, 脈滑數或浮大, 洪大.
. 知母, 寒苦, 汗出而煩.
. 龍骨, 平甘, 驚悸而脈孔動.
. 牡蠣, 平微寒鹹, 煩驚, 口渴而胸 月劦 痞硬.
. 人參, 微寒甘, 氣液不足. 心下痞硬, 嘔吐不止, 不欲飲食, 身體疼痛, 脈沉遲. 煩渴, 舌面乾燥. 惡寒, 脈微.
. 麥門冬, 平甘, 贏瘦而氣逆, 咽喉不利.
. 阿膠, 平甘, 血證, 便血, 子宮出血, 尿血.
. 地黃, 寒甘, 血證, 子宮出血.
. 當歸, 溫苦, 腹痛, 兼治崩漏, 瘡毒膿血.
. 川芎, 溫辛, 腹痛.
. 牡丹皮, 寒辛, 少腹痛而出血.
. 杏仁, 溫甘, 胸滿而喘, 兼治腹漲便祕.
. 五味子, 溫酸, 咳逆上氣而時冒.
. 桔梗, 微溫辛, 咽痛, 咽乾或咳.
. 葶藶子, 寒辛, 咳喘而胸腹脹滿, 鼻塞清涕出, 一身面目浮腫.
. 桃仁, 平甘苦, 肌膚甲錯, 小便自利.
. 蟅蟲, 寒鹹, 經水不利, 少腹滿痛.
. 水蛭, 平鹹苦, 少腹硬滿, 發狂善忘, 小便自利.
[ 肺 ]
. 補 : 人參, 黃耆, 阿膠, 山藥, 麥冬
. 瀉 : 葶藶, 桑白皮
. 溫 : 生薑, 半夏
. 涼 : 黃芩, 山梔子, 石膏, 玄參
[ 大腸 ]
. 補 : 粟殼, 訶子
. 瀉 : 大黃, 麻仁
[ 腎 ]
. 補 : 熟地, 枸杞, 地黃, 杜仲, 龜板
. 瀉 : 豬苓, 澤瀉, 茯苓
. 溫 : 破故紙
. 涼 : 知母, 玄參, 牡丹皮
[ 膀胱 ]
. 瀉 : 澤瀉
. 溫 : 茴香, 烏藥
. 涼 : 黃柏
[ 三焦 ]
. 補 : 黃耆
. 涼 : 地骨皮
[ 命門 ]
. 溫 : 附子
. 涼 : 黃柏, 山梔子
[ 脾 ]
. 補 : 白朮, 山藥, 甘草
. 瀉 : 枳殼
. 溫 : 木香, 霍香, 乾薑, 附子, 砂仁, 肉豆蔻, 益智仁, 胡椒
. 涼 : 山梔
[ 胃 ]
. 補 : 白朮, 黃耆, 山藥
. 瀉 : 枳實
. 溫 : 薑, 高良薑, 辛夷, 木香, 胡椒, 丁香, 益智仁, 肉豆蔻, 白豆蔻
. 涼 : 石膏, 葛根, 石斛
[ 肝 ]
. 瀉 : 柴胡, 川芎
. 溫 : 肉桂
[ 膽 ]
. 瀉 : 青皮, 柴胡
[ 心 ]
. 補 : 當歸, 遠志, 麥冬
. 瀉 : 黃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