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9|回復: 0

富不過三代? 香港豪門「敗家率」多台、星一倍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1-25 15:01: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06.11.25  中國時報
彭志平/綜合報導

    「創業維艱,守成不易」是老祖宗的古訓,而「富不過三代」更是家族企業力圖避免的魔咒。不過,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項長期研究顯示,香港大型家族企業「富不過三代」的現象相當明顯,香港富商第三代的「敗家率」更是台灣、新加坡的一倍。

    調查分析一九九○年至二○○五年進行交班的三十八家香港上市家族企業財務狀況,並且扣除掉金融風暴等市場因素,結果發現企業領導人交班的八年間股票回報率狂跌八○%;相對於香港,台灣、新加坡大型家族企業繼承前後的財富蒸發率雖也高達四○%,但只有香港的一半。

    負責這項研究的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教授范博宏認為,香港家族企業繼承失敗有五大原因,首先是創辦人擁有無可替代的商譽和人脈,其次是繼承人無法掌握企業傳統管理流程和秘訣。其他原因還包括老臣不服年輕人繼承、缺乏周詳的繼承計畫、家族成員爭產等。

    再進一步分析,范博宏認為,香港第一代家族企業掌舵人的成功之道,往往是靠建立政治聯繫、社會網路及人脈網路,而且有很好的個人聲譽,這些獨特的「資產」,很難直接傳給繼承人。

    反觀新加坡及台灣,由於家族企業以工業為主,營運流程較房地產主導的香港企業容易處理,下一代較易克服缺乏商業人脈的問題,繼承過程中的財富流失程度也相對較小。此外,也有香港專家認為,香港家族企業創辦人多是七老八十才放手,接班人難有出頭日,不經歷市場競爭的磨練,自然難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而且,富豪第二代、第三代一般沒吃過什麼苦,大部分在外國讀完書後,順理成章加入企業擔任高層工作。盡管下一代教育水準多優於上一代,但領導特質卻非校園可以培養出來;加上興趣又多,「愛遊艇又愛潛水」,所以做生意手段和敬業精神很難與第一代相比。范博宏分析,第三代淪為紈褲子弟也直接導致家族財富無法傳到下一代。



一帆風順的詛咒
中時小社論 20061125

 事情鬧到現在,馬英九應對問題和危機處理的能力,簡直讓人看到傻眼。很多人可能無法相信,一個向來完美潔淨的形象牌,遇上真正重大的危機時,怎麼會呆到比木雞還呆。

也許,原因之一,是馬英九一路走得太順利了。人長得帥,學歷高英文好,只要露出燦爛的笑容,老少粉絲全部腿軟。他處事又有潔癖,什麼髒的臭的都不碰,宛如出政壇而不染的一朵蓮花。他不只是不沾鍋,也一直是鐵弗龍人。同樣的問題,別人跌得鼻青臉腫,他卻拜民眾寵愛之賜,總是船過水無痕地化險為夷。

沒跌過跤、沒狠狠痛過的,於是容易輕忽危機。而且因為太受溺愛,什麼事情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所謂的危機處理對策,差不多就是無辜的笑容加藍營的愛護。因為沒遭遇過真正的挫折,所以應對起來慌張遲緩。不像人家早就熟門熟路,風裡來雨裡去不知操練過多少遍,遇到狀況,就算反擊姿勢難看,至少警覺以對,生存本能全速啟動。

其實,一帆風順未必是值得羨慕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經歷挫敗,然後以自己的意志與方式重新振作起來,最後能培養出堅強的意志和靈活應付逆境的韌性。相反地,如果父母替他們解決所有問題,捨不得讓孩子受到一點挫折,那麼孩子將變得挫折承受度低、生存能力也差。

馬英九今天的處理表現,和一路以來的平順與受寵有直接相關。這點,足以讓其他大部分的苦命人心理平衡一些了。
發表於 2006-11-25 18:40:42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1-25 20:44:02 | 顯示全部樓層
樓主資料吾齊 請睇香港生果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7 07:08 AM , Processed in 0.02033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