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99|回復: 0

中國中醫臨床醫學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2-21 16:39: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國中醫臨床醫學會
                    目錄
內科病診治
?中醫對老人癡呆症防治  黃文通
?癡呆病人的攻擊行為探討  錢添發
?淺談“頭痛”之中醫治療  陳國輝
?清上蠲痛湯治療頭痛經驗  林青
?岔氣-胸悶、呼吸困難,莫當憂鬱症  林榮輝
?肝炎的分型及中醫治療  何怡慧
?腸梗阻的中醫療法  張雲鵬
?抗衰老  林志成
?記述臨床實例二則  許寶童
?流行性感冒  施能文
?高血脂症  陳富來
?漫談糖尿病認識?預防?預後  徐瑞奇
?減肥二三事  王靜修
?談中醫減肥的臨床應用  陳朝龍
?中醫減重  林怡賓
五官皮膚科
?「視網膜剝離」術後之中醫調治  陳志芳
?「鼻淵」的中醫臨床診治與護理要點  吳龍源
?內耳眩暈  吳明珠
?談青春痘中醫療法  吳思葦
?和解法治皮膚過敏一則  翁瑞文
骨傷針灸科
?淺談頸椎病的經驗方  林文彬
?發作性叢發性頭痛的針刺治療:一個病例報告  謝慶良1,2
、陳維霞2、周正邦2、楊建中2、林建雄2黃益祥2、孫茂峰2
?穴位敷貼法  許恆壹
?溫針療效二例報告  游隆權
婦科疑難證
?經漏證治之臨床我見  李長勤
?淺談中西醫結合治療子宮頸癌  陳駿逸
?婦女更年期綜合症  廖美麗
?流產 許周淑華
?月經閉止與肥胖  陳俊明
?子宮內膜異位症(女性經痛的夢魘)  楊皓光
?痛經治療:一個病例的探討  康玉典
?子宮內膜異位症之初探  許榮宗
?膠艾湯治療妊娠出血  陳俊明
?膈下逐瘀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之經驗  柯宗卿
?加味聖愈湯治癒跌仆引起之胎動不安  傅俊欽  
產後證專欄
?產後血栓性靜脈炎  陳旺全
?產後諸病概論  陳潮宗
?產後腹痛  陳潮宗
?坐月子的傳統理由  陳立德
?產後惡露不絕  洪啟超
?產後惡露不絕中醫證治  俞麗錦
?急性乳腺炎  陳月琴
?談乳腺炎的護理  林枝蓉
?產後調理  林淑華
?產後期之調理  蔡尚寶
?淺論產後調理  林臻瑋
?淺談傳統產後調理  陳曉鈞
?產後諸證的中醫治療  陳玫妃
?晚婚婦女的產後調理  陳潮宗
中醫藥研究
?檳榔上癮行為之探討 曾麗娟1、蔡欣志2、蕭世朗3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2-21 16:41:52 | 顯示全部樓層
內科病診治

篇名:缺鐵性貧血
作者:陳春發
內文:

    缺鐵性貧血是體內存鐵量減少,不能滿足正常造血需要所引起的貧血。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貧血。
 鐵為形成紅血球所必須的原料,缺鐵可使紅血球的合成減少,引起貧血。缺鐵性貧血的特點是血液中的紅血球含量明顯的減少。
    常見病因:
 引起缺鐵性貧血的常見病因是:鐵的攝入不足或吸收障礙:哺乳期嬰兒、生長期兒童,鐵的需要量不斷增加,如不及時補充含鐵較多的副食品,很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婦女懷孕期內約有400?500毫克鐵輸入胎兒體內,分娩期及哺乳期鐵損耗也大,都容易造成鐵的缺失。此外,萎縮性胃炎、胃癌、胃腸手術後胃酸缺乏,影響食物中鐵的游離及轉化;慢性腹瀉及腸道功能紊亂等,都可影響鐵的吸收。
?鐵喪失過多:慢性反覆失血(胃腸潰瘍、鼻衄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痔瘡出血等)造成鐵的長期損失,以致發生缺鐵性貧血。早期鉤蟲病是農村中缺鐵性貧血患者的主要病因。
    臨床症狀:
 與其他貧血大似相同,常見面色蒼白、無力、倦怠、心悸、氣急、頭暈、眼花、耳鳴、食慾減退、反胃、下肢輕度浮腫、心尖區可聞收縮期雜音。
    中藥治療:
?黃耆6錢、黨參6錢、白朮2錢、當歸2錢、丹參3錢、熟地5錢。
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20天。此方用於氣血不足的缺鐵性貧血患者。
?黨參6錢、白朮2錢、茯苓2錢、陳皮2錢、法半夏2錢。
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20天。本方用於脾胃虛弱的缺鐵性貧血患者。
?熟地2錢、當歸2錢、女貞子5錢、旱蓮草5錢、黨參5錢、白朮2錢、茯苓2錢、炙甘草2錢。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20天。本方用於肝陽不足、眩暈、心悸的缺鐵性貧血患者。
    養生之道:
 患者需要補充鐵質。但怎樣才能促進人體對鐵的吸收?這中間學問可真大。一般來說,魚、瘦肉、動物肝臟中的鐵容易被人體直接吸收和利用,缺鐵性貧血患者宜常吃這些食物;高蛋白飲食可促進鐵的吸收,腸胃道在酸性環境下,對鐵的吸、利用較多。動植物食物混合食用可提高鐵的吸收率。米中鐵的吸收率僅1%,與肉、肝、綠葉蔬菜同食,吸收率可提高到10%以上。雞蛋、鴨蛋、鵝蛋、鴿蛋與綠葉蔬菜、桔子汁同食,其鐵的吸收率也可大大提昇。
 缺鐵性貧血患者宜動植物食物混合食用。瘦肉、豬肝、菠菜、油菜、冬莧菜、黑木耳等含鐵豐富的食物交替食用,對缺鐵性貧血病人的治療是大有好處的。
 缺鐵性貧血患者還應常吃含維生素C的食物和醋,維生素C和食用醋均能促進食物中鐵的吸收。含鐵較多的食物有動物肝、心、瘦肉、蛋黃、魚、蝦、桂圓、芝麻醬、黃豆、黑豆、芹菜、油菜、杏、桃、李、葡萄乾、紅棗、桔子、柚子等。
 含維生素C較豐富的食物有桔子、櫻桃、蕃茄、紅棗以及新鮮蔬菜等。缺鐵性貧血患者宜常吃這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促進鐵的吸收。
 缺鐵性貧血患者忌偏食,兒童偏食易導致缺鐵性貧血。很多含鐵豐富的食物特別是綠葉蔬菜,常因偏食而不吃,造成鐵的攝入量不足,這是需要補充的。
 缺鐵性貧血患者忌喝濃茶,因為茶葉中含有韖酸,會使鐵變成不溶性的鐵,反而影響鐵的吸收。
 缺鐵性貧血患者還應積極治療胃病、鼻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痔瘡等能引起缺鐵性貧血的原發疾病。
    參考文獻
臨床血液學,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
中華血液學雜誌,1980;1(1):33。
上海中醫藥雜誌,1981;(2):11。
中醫雜誌,1985;(6):69。
實用中醫內科雜誌,1991;(2):8。
中西醫結合雜誌,1988;(5):265。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2-21 16:45:47 | 顯示全部樓層
篇名:類癌(Carcinoid tumor)「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與臨証
作者:江裕陽
內文:
    一、前言 
    類癌病例在臨床上很少見到,尤其是找不到原發部位的類癌,更是少之又少。筆者今年(公元2000年)初,有機會參與此一罕見病例之治療,爰將此病例作一簡要報告,以就教於諸位同道。
類癌主要係發生在小腸、闌尾、結腸、胃等部位,且界限分明的黃色瘤。它會分泌過多的化學物質和荷爾蒙而產生一系列症狀,故類癌又被稱為神經內分泌癌(neuro-endocrine tumor)1。類癌細胞保有高度分化的功能,同時具有分泌、回收及decarboxylation amine precursor的能力,故能產生各種monoamine神經傳導物質(如serotonin、dopamine及histamine等)及peptide hormones。類癌分泌傳導物質係呈陣發性,故因不正常分泌而引發的症候表現亦呈間歇性,其分泌的傳導物質種類亦會因發展的階段、細胞的環境及一些未知的因素而改變。
Carcinoid tumor是神經內分泌細胞癌中最普遍而頑強的一種胃腸癌(約佔55%)。因其癌細胞的進展緩慢,一般潛伏多年始能成形,且腫瘤外表均勻,常使人低估其潛在的惡性程度,故稱為Carcinoid。
    二、病因: 未知。
    三、徵候與症狀:
 類癌潛伏期長,且初期沒有任何症狀,故大部分病人在疾病後期始被診斷出來。類癌從有症狀開始至被診斷出來,平均約4.5年。90%發生在腸胃道,尤其是闌尾、直腸、迴腸,故會引起腹痛、出血、腸堵塞等症。皮膚潮紅是最常見的症狀,且可由酒或壓力誘發,此症主要係因腫瘤釋放化學物質擴張皮膚血管所致;其他常見的症狀尚有泄瀉、腹痛、喘鳴、短氣、體重減輕等,少數病人會發生陣發性低血壓(約降20?30 mmHg)。這些症狀被統稱為類癌症候群(carcinoid syndrome)。
 Serotonin (5-hydroxytryptamine; 5-HT)是類癌最常分泌的物質。由於體內50%的tryptophan會被腫癌細胞轉變成serotonin,因此tryptophan可轉變成niacin的量相對不足,患者會有蛋白質缺乏或糙皮病(pellagra)的情形。Serotonin會抑制腸道再吸收及加速腸道蠕動而引起泄瀉現象。Serotonin亦可能引起腹膜及心臟瓣膜的纖維化。皮膚潮紅現象則係因多種神經傳導物質引起血管功能變化所致。類癌細胞釋放出的傳導物質,除serotonin外,尚包括histamine、catecholamines、bradykinins、tachykinins、enkephalins, endorphins、vasopressin、gastrin、adrenocoticotrophin、prostaglandins, somatostatin、neurotensin、substance P、neurokinin A、motilin等。類癌大部分的症狀與腫瘤釋出的傳導物質種類有關,但確切的藥理機轉仍不清楚,目前僅知類癌症候群常與肝轉移併存。
    四、診斷:
 類癌主要藉由臨床症狀,並輔以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血管攝影及血液或尿液中的化學物質檢測作診斷。類癌初期,其表現像良性瘤,常可藉由手術治癒。類癌的轉移與原發部位的大小有關,直徑小於1公分者,較少轉移(機率小於2%),若直徑大於2公分,則幾乎100%已轉移。類癌除原發於直腸者外,均會產生多種內分泌物質,最常見者為serotonin及kallikren。已轉移之類癌患者,其24小時尿液中的5-HIAA(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會升高。75%患者尿中5-HIAA大於80μmol?天(15mg?天)。但類癌早期或直腸類癌(不論初期或晚期)則無法以5-HIAA評估2-5。
 檢測患者24小時尿中5-HIAA濃度是目前診斷類癌最可靠的方法。但某些食物或藥物亦會影響其檢測結果,例如香蕉、鳳梨、奇異果、核桃、李子、酪梨、車前草、acetaminophen、quaifensin均會使尿中5-HIAA濃度提高,若服用aspirin或L-dopa則會使尿中的5-HIAA濃度下降;其他如gastric類癌因缺乏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故尿中5-HIAA的量亦會偏低。對於此類患者,則可藉由血漿中5-HTP(hydroxy tryptophan)、histamine、peptide荷爾蒙量的升高而得到確診6。
    五、分期:
 不同部位的類癌,不管是否已轉移,組織上並無差異,目前僅能依胚胎的起源作分類,尚未建立可接受的分級系統。
    六、治療:
?手術:局部類癌切除後,尚須追蹤治療。5年存活率70?90%。區域性類癌積極手術切除後,須長期追蹤治療。已轉移之類癌切除後,僅能緩解病情。
?藥物治療:有效率未超過30%,僅用於症狀緩解,如flurouracil、streptozotocin、leucovorin,長期使用亦會產生毒性反應。放射線療法:效果不佳,僅用於緩解症狀7。?
?症狀療法:Octreotide (somatostatin)可強力抑制類癌細胞分泌神經傳導物質,以緩解惡性類癌症候群的症狀,如泄瀉、潮紅、喘鳴等,但每天必須皮下注射2?3次。且腫塊一般不會減少8-11。長期使用是否會引發醫源性的病症亦未確定12。 Interferon-α製劑,亦可控制症狀及腫塊的成長,但效果短暫,且有毒性反應13-14,如掉頭髮、頭痛等。
    安寧照護。
    七、擴展途徑:若病情無法控制,類癌將傳至肝、腹部淋巴腺及肺臟。
    八、預後: 
    若能早期診斷治療,則預後良好;一旦復發,通常預後不佳。預後和尿中5-HIAA的量成反比,若5-HIAA大於800μmol?天(150mg?天),平均僅能存活13個月。
病歷摘要:姓名:Sabine(1952年生),國籍:瑞士,性別:女,職業:牙醫師
主訴:間歇性強烈上腹部絞痛
過去病史:
 ?1963年扁桃腺截除術(Tonsillectomy)
 ?1988年甲狀腺截除術(Strumectomy)
 ?對aspirin過敏
 ?氣喘及鼻病
現病史:
 ?1992年開始上腹部常痙攣(夜間開始)、嘔吐、食慾不佳。
 ?1997年8月上腹部痙攣疼痛、噁心、嘔吐加劇,半年內體重減輕6公斤(63公斤→57公斤)。
 ?1997年12月診斷:疑似Carcinoid Syndrome
  處方:5mg Dormicum I.V.
     50mg Pethidin I.V.
 ?1998年2月施行Octreotide Scintigraphy,24小時尿液檢查:5-HIAA增加3倍
診斷:疑似右下腹部的Carcinoid
 ?1998年5月施行腹腔鏡剖腹術(Laparoscopy and laparotomy)發現30餘顆粟至核桃大小不等的肝移轉瘤。為了尋找原發性瘤(primary tumor),故先切除較大的腫瘤,最大的腫瘤直徑2.5cm,在膽囊附近,故亦施行膽囊切除術(Cholecystectomy)。
 ?1998年8月CT及MRI檢查上下腹部,未發現有腫瘤。
  處方:Sandostatin 20mg IM/4week
 ?1998年10月?1999年1月接受Interferon-α治療,因有頭痛、掉頭髮的副作用而停止。
 ?1998年12月作超音波心動描記術(Echo cardiography),結果正常,未發現心內膜肌纖維炎(endocardiomyofibrosis)。
 ?1999年8月-24小時尿液檢查:5-HIAA:244.3μmol/天(正常值11-47μmol/天)。
  患者拒絕Somatostatin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
 ?1999年11月體檢結果:肝轉移瘤仍有Somatostatine receptor。
5-HIAA(24小時尿液)升高。
 ?胃腸荷爾蒙僅Chromgranine B Sequence (GAWK)稍微升高,其他的Peptide(gastrin, glucagon, substance P, neurokinin A, somatostatin)均在正常範圍。
瑞士Zurich大學醫院腸胃科診斷:
  ? liver metastasis from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with immune 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neuroendocrine marker as well as from serotonin, substance P, and α-HCG。
  ?Carcinoid-tumor of unknown origin。
  處方:皮下注射Pethidin 50mg(疼痛時使用)。
長效型Somatostatin analogue IM 30mg / 4weeks。
 2000年1月12日至台北市立中醫醫院楊向實醫師門診就醫,並住院接受中醫療法。患者自備有Somatostatin analogue 30mg(每4週施打一次),及Pethidin 50mg(疼痛發作時自行注射止痛)。
治療過程:(元月13日?2月29日)
  患者面常潮紅,聲音低微,鼻子不聞香臭,舌淡紅薄白苔,二便正常,不渴,脈沉。此應屬氣血兩虛、肝鬱脾虛及氣滯血瘀之證;故治以補養氣血、疏肝健脾、軟堅散結之劑,並輔以針刺治療,以加強療效。
?元月13日?元月19日煎劑:
鱉甲五錢 黨參六錢 白朮四錢 茯苓五錢 黃耆三錢 雞血藤三錢
當歸三錢 川芎三錢 赤芍三錢 白芍二錢 陳皮三錢 木香一錢
金銀花一兩 蜈蚣兩條 夏枯草三錢 象貝母四錢 生牡蠣一兩
板藍根三錢 柴胡三錢 茵陳三錢 元參三錢 咸豐草四錢
丹參五錢 元胡四錢 三稜三錢 莪朮三錢 白花蛇舌草一兩
半支蓮一兩 蒲公英五錢 紫草根四錢 魚腥草五錢 長春花三錢
生甘草二錢 神麴四錢 炒麥芽四錢 辛夷三錢 蒼耳子三錢 白芷三錢
有    者先煎50分鐘,再納入其他藥續煎。共7帖。1瓶(250ml)p.c. t.i.d.
 針刺迎香B、合谷B、印堂、足三里B、陽陵泉B、行間B q.d.
 小結:服藥期間自覺鼻病改善,尤其針刺後鼻子較通。但常泄瀉,偶而仍上腹痛。
 心下絞痛時,曾臨時給予芍藥甘草湯4mg?包,約可緩解疼痛1小時。針刺合谷穴亦有緩解疼痛約1小時的效果。但患者習慣於注射Pethidine以儘速解除疼痛。
?元月20日?2月3日煎劑:
鱉甲五錢 黨參六錢 白朮四錢 茯苓五錢 黃耆三錢 當歸四錢
枸杞子二錢 川芎二錢 白芍四錢 赤芍三錢 陳皮三錢 山藥五錢
砂仁二錢 金銀花三錢 夏枯草錢半 象貝母四錢 生牡蠣五錢
?牡蠣五錢 板藍根三錢 柴胡三錢 茵陳三錢 元參二錢
咸豐草四錢 丹參三錢 三稜二錢 莪朮二錢 白花蛇舌草五錢
半支蓮五錢 蒲公英五錢 紫草根四錢 魚腥草五錢 長春花二錢
生甘草二錢 神麴四錢 炒麥芽四錢 辛夷四錢 蒼耳子三錢
白芷四錢 川楝子三錢
有    者先煎50分鐘,再納入其他藥續煎。共十四帖。
1瓶(250ml)p.c. t.i.d.
 粉劑:參苓白朮散8g、香砂六君子湯6g,3×14?Ac t.i.d.
 小結:?患者常泄瀉,為恐苦寒之藥損及腸胃功能,故去蜈蚣,並減少苦寒藥劑量,加山藥、砂仁,以健運脾胃。
?患者飯後亦常泄瀉,故給予粉劑於飯前服用,以加強其腸胃功能。
?針內關、中脘穴可緩解噁心、嘔吐的感覺。
?2月4日?2月9日(為配合台灣過農曆年,患者回瑞士)
 ?飯前仍用參苓白朮散8g及香砂六君子湯粉劑6g,3×6?Ac t.i.d.。
 ?飯後因煎劑攜帶不方便,故亦服用粉劑。
  散腫潰堅湯3g、四物湯4g、香砂六君子湯4g、辛夷散3g、三稜0.5g、莪朮0.5g
紫草根1g、魚腥草1g、半支蓮1.5g、白花蛇舌草1.5g,4×6 / pc q.i.d.
(飯後及睡前)。
 小結:患者回瑞士期間,接受朋友建議,除了服用帶回之中藥外,亦併服雲南白藥。結果,一切正常,無特殊異常現象發生。
?2月11日?2月18日
 患者自瑞士歸來,再度住院後,其脈證同前,未有明顯變化,但晚上睡不好,故暫停煎劑(白天斷續小睡,怕打擾其睡眠,改採粉劑),改採養血安神、清熱除煩之粉劑。
 酸棗仁湯6g、歸脾湯4g、黃蓮解毒湯2g、抑肝散4g、半支蓮1.5g
白花蛇舌草1.5g,4×7/ pc q.i.d.(飯後及睡前)
 小結:患者自瑞士回醫院後,即睡不好,可能與身體狀況差難以短期內調整時差有關。服用上開粉劑,效果仍不甚理想。患者仍需併服少量鎮靜劑(西藥),以取得較佳睡眠品質。
?2月19日?2月29日
 回復原先補養氣血、軟堅散結煎劑之處方,並加入酸棗仁、遠志、夜交藤、合歡皮等藥,以兼顧其失眠問題。
 煎劑:鱉甲五錢 黨參六錢 白朮四錢 黃耆五錢 當歸四錢
熟地三錢 川芎三錢 山藥五錢 枸杞子三錢 赤芍四錢
白芍五錢 陳皮三錢 砂仁二錢 金銀花三錢 夏枯草三錢
象貝母四錢 紫胡二錢 生牡蠣一兩 ?牡蠣八錢
?龍骨八錢 板藍根三錢 茵陳三錢 元參三錢 咸豐草四錢
丹參五錢 元胡四錢 三稜二錢 莪朮二錢 白花蛇舌草七錢
半支蓮七錢 蒲公英五錢 紫草根四錢 魚腥草五錢
長春花二錢 法半夏三錢 川楝子五錢 麥冬二錢 香附三錢
吳茱萸二錢 辛夷四錢 蒼耳子三錢 白芷四錢 生甘草二錢
神麴四錢 炒麥芽四錢 酸棗仁七錢 遠志三錢 夜交藤七錢 合歡皮七錢
有    者先煎50分鐘,再納入其他藥同煎。八帖。
1瓶(250ml)p.c. t.i.d.。
 小結:常泄瀉。患者自覺上腹部常有壓迫感,環繞至兩脅下。
 針刺上脘或中脘壓痛部位,可舒解胃脘部不適感。
曾吃湯圓(元宵)後過敏(雙眼腫脹,頭頂及兩鬢疼痛),委中穴放血後症狀緩解。
    總結:
? 本個案因罹患肝轉移之類癌(Carcinoid tumor),不定期上腹部強烈絞痛,在本院住院月餘。由於患者氣血兩虛,飲食上又不方便,營養攝取可能受到影響,加上疼痛發作時仍需施打Pethidine,故療效尚難評估。
? 針刺內關、中脘或合谷等穴確可緩解急性腹部疼痛,故針刺上述穴位應可減少Pethidine的使用頻率及劑量。
? 為方便患者回國後服用中藥,另配中藥粉(處方如下)一個月份,日後視病情需要再行調整。
粉劑:散腫潰堅湯4g、歸脾湯3g、六君子湯3g、芍藥甘草湯3g、辛夷散3g
蒼耳子1g、白花蛇舌草1.5g、半支蓮1.5g,4×30/pc。
  ?芍藥甘草湯16g(腹部絞痛時服用),3×21/pc。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2-21 16:47:11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財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財神爺爺』贈送現金1436個美元。


篇名:糖尿病的防治
作者:林志成
內文:

    前 言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近來其併發症有逐漸增加趨勢。糖尿病的治療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降低血糖,改善症狀;二是防治其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而糖尿病的併發症至今尚無較好的防治方法,尤其是血管併發症,已成為影響病患生命的主要原因;其它慢性併發症,也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因此,尋找理想的防治方法,控制其併發症的發生發展,中醫中藥在這方面,應有其發揮的長處。
    糖尿病性血管病變
    本病屬中醫「心悸」、「怔忡」、「心痛」、「胸痺」等範圍,正如《醫學入門》所說:“人知百病生於氣,而不知血為百病之始也”,瘀血所致消渴的道理正在於此。瘀血在裡則渴,所以然者,血與氣本不相離,內有瘀血,故氣不得通,不能載水津上升,是為渴;故而易見糖尿病多為氣陰兩傷,進而導致氣虛血瘀,氣虛血瘀影響水液輸布而加重消渴。陰虛火旺煎熬津液,使血液粘滯,運行不暢而致瘀;同時,氣虛運血無力可引起氣虛血瘀,致病情加重,併發症累生。病久不愈,血脈失利致瘀不散,血瘀一旦形成,即可影響津液的輸布而使消渴加重;最終,由於血瘀與消渴互為因果,使本病更加纏綿難癒。
    血瘀症狀就有上肢痛、下肢痛、心前區痛及肢體麻木,性質多為刺痛、絞痛,且痛有定處;其次為肢體麻木,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自覺症狀。形體中常發現糖尿病患者中有的面有瘀斑,半身不遂,舌質紫暗(或舌黯、淡紫、暗紅)有瘀斑瘀點,舌下靜脈青紫或怒張,肌膚甲錯,體表血管異常,以及女病人望知的月經有黑血塊等,多被認為是夾血瘀的指證。
    臨床使用「天王補心丹」、「補陽還五湯」、「血府逐瘀湯」、「桃核承氣湯」、「桂枝茯苓丸」等藥物,並輔以益氣養心、調氣活血治療。
    糖尿病性腸胃功能紊亂
    在糖尿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無論何種原因傷脾而致脾虛,可因脾失健運,升清失職,精微物質不能輸佈于全身;飽食雖多,但不能為人體所用,仍可導致機體精氣津液的匱乏,致生燥熱。
    糖尿病患者除主症多飲、多食、多尿、消瘦外,常兼有倦怠乏力、視物昏花、口淡乏味、大便乾結或泄瀉等症。這些與脾有密切關係,脾主肌肉四肢,脾虛則肌肉失養,故四肢無力而倦怠;脾旺則心腎相交,脾健則津液自化,故「參苓白朮散」為健脾化濕收功之神藥也。
    糖尿病性腎病
    本病屬中醫「水腫」、「腰痛」、「虛勞」等範圍。消渴日久,肝腎精虧,腎氣虛衰所致。根據臨床四診所得,分為三個主要證型:
?肝腎氣陰兩虛型:神疲乏力、少氣懶言、五心煩熱、口咽乾燥、兩目乾澀、腰酸背痛、眩暈耳鳴、唇舌暗紅。用生地、玄參、丹參、太子參、葛根、赤芍、枸杞、山茱萸……等。
?脾腎氣陰兩虛型:神疲乏力、腰膝酸痛、面足水腫、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舌胖暗有齒痕、脈細無力、心悸、自汗、納呆、腹脹、噁心。用黨參、生地、黃耆、豬苓、茯苓、丹參、白朮、澤瀉……等。(按:對老年糖尿病,滋腎陰以降火,補脾氣以助運化,常用黃耆補脾、山藥益腎,蒼朮健脾、玄參滋腎,一陰一陽,一脾一腎,以達到滋補脾腎的作用。)
?心腎氣陰兩虛型:神疲乏力、腰膝酸痛、尿少浮腫、心悸氣短、喘息不能平臥,畏寒肢冷、舌胖淡暗有齒痕、自汗、納呆、嘔噁。用丹參、豬苓、茯苓、麥冬、澤瀉、人參、五味子、大棗、肉桂……等。
    糖尿病合併腰腿酸痛
    糖尿病合併周圍神經病變,臨床上比較多見。本病的早期症狀是以感覺障礙為主。常見有下肢對稱性疼痛和感覺異常。臨床辨證可分為兩類:一類為肝腎虧虛,風寒濕傷;另一類為肝腎虧虛,瘀滯化熱。風寒濕傷,易使經脈阻滯,症見腰腿酸痛、下肢沉重、麻木、轉筋、怕冷,甚則出現蟲爬等感覺;使用狗脊、桑寄生、牛膝、續斷、鹿茸等補肝腎、強腰脊、壯筋骨,秦艽袪風濕、止痺痛,木瓜能平肝舒筋、抑木扶土、健脾和胃、化痰利濕而專治腰膝疼痛轉筋。至於瘀滯化熱,則加滋陰清熱、涼血活血治療。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中醫病名「暴盲」、「雀目」、「內障」、「視瞻昏渺」等。對於本病的認識,王肯堂《證治准繩》云:“三消久之,精氣虛虧則目無所見……”,說明“情志失調,鬱久化熱傷精”是其重要致病因素。肝主疏泄、藏血,開竅於目,能疏暢氣機,調節情志;若情志不疏,易致肝氣鬱結,肝鬱日久化熱化火,傷津耗液,消渴內生。肝腎同源,肝陰受損,腎陰亦虧,肝腎陰虧,燥熱內生,形成惡性循環,燥熱煎熬營血,血液粘稠,運行不暢;火熱傷氣,正氣虛弱,鼓動血行無力;肝鬱氣滯,疏泄失職,氣滯血亦滯,均可致血瘀,瘀阻脈絡,血液外溢,發生目精出血。由於肝腎精耗,不能上承目竅,目失濡養,形成雀目、內障。鑑於此,早期疏肝理氣、清熱養陰、滋養陰精,「加味逍遙散」合「玉女煎」加減;中期肝腎之陰已傷,宜滋養肝腎、益精明目為主,「六味地黃丸」加減;後期氣陰兩傷,瘀血已成,臨床上此型較為多見治療採用益氣養陰、活血通脈,標本兼顧。
    糖尿病之防治
    糖尿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之一,其病變波及全身各系統─腦、心、腎、神經、視網膜、皮膚及足,嚴重地影響病人的健康。
    糖尿病是一種終生性疾病。長期以來人們大都熱衷於直接降血糖,忽視了與發病因素有密切關係方面去採取防治措施。單純地服用直接降糖藥,儘管暫時地把血糖控制平穩,若一但停藥,血糖又上升,如此反覆發作,不斷加重。故對高血糖的處理,除了一邊服藥外,還需要患者及家屬熟悉糖尿病及其防治知識,能自行調整飲食及藥物,配合合理治療,才能使病人血糖、血脂控制在滿意水平。
?控制甜食,防止肥胖:由於長期嗜食肥甘,醇酒厚味,損傷脾胃,以致運化失職,釀成胃熱,消榖耗液,發為本病。正如《素問?奇病論篇》所說:“此甘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發為消渴。”近十餘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昇,在飲食結構上發生變化,追求西餐、嗜食糖果、酪酒等甘美之品,加之缺乏運動,必見肥胖;因此,改變飲食結構,避免偏食,少食精緻米食,使體重減輕,有利於防治糖尿病。 
?調和精神,避免情緒波動:早在千餘年前,中醫學就認識到情緒波動與糖尿病有關。近年來隨著身心醫學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對糖尿病的影響。情緒活動可影響胰島素的分泌,人感到孤獨、絕望或憂鬱時,胰島素分泌減少,當糖尿病人感到安全和滿足時,血糖則有所下降,尿糖減輕;因此,不少學者強調在糖尿病治療中,除飲食控制和藥物外,應重視心理調整,使患者消除心理緊張,心情舒暢,情緒穩定,以利康復。
?針灸療法:一般以針刺為主,或並用灸法;治則多為滋陰清熱或健脾益胃,手法多為平補平瀉。取穴:曲池、陽陵泉、三陰交、豐隆、尺澤、魚際、地機、氣海、足三里、關元、復溜、中脘、內庭、帶脈,採用平補平瀉。針刺對於糖尿病患者,不僅具有明顯低血糖作用,而且具有降低血脂。   
    結 論
    糖尿病屬於中醫「消渴病」範疇。一般分為上、中、下三消。有肺熱、胃熱、腎虛之別。但臨床上往往不易劃清,治療應三焦兼顧、三消同治,而其中心環節在中焦脾胃;因脾胃功能異常,脾弱胃強,氣虛不運,升降失常為其主要病理基礎之一。此外,在用化瘀藥時,不可忘記對本病的治療,即化瘀法不宜通治糖尿病,但可貫穿在糖尿病整個治療病程中。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2-21 16:48:40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喜神大帝』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喜神大帝』贈送現金3330個美元。


篇名:腦中風醫案壹則診治體會
作者:卓資彬
內文:
    一、發作狀況

    周老先生今年76歲,平日有高血壓症、高脂血症(中性脂肪237)、肝功能差(GOT 66, GPT 140, Al-P 275)、脂肪肝、膽結石、尿酸高(UA 9.3)、腎囊腫、紅血球數及血色素低、左心室肥大病史及嗜煙。民國89年4月17日在後花園修剪花木時,跌倒在地,家人發現其不醒人事,15分鐘內召救護車,半小時內緊急送醫院急救,送入加護病房。
    二、入院時的狀況及治療情形
 經電腦斷層掃描(CT)及磁振造影(MRI)發現左中腦動脈(MCA)及內頸動脈(ICA)栓塞,顯示顱內及顱外均有栓塞,作心電圖有心室早發性收縮(VPC)、心律不整等。昏迷狀況,醫院用20% Mannitol使腦壓下降,並用抗凝血劑及用氧氣輔助呼吸,使血中氧氣分壓足夠,NPO用鼻胃管使進食(亞培安素),用降壓劑控制血壓,用抽痰機抽濃痰。在加護病房一週後,移至普通病房,此時眼睛有張開情形,但大部份時間還處於昏睡狀態,每到傍晚就發燒至攝氏38度左右,晨起燒退,醫院用抗生素抗感染退燒。約二週後患者可用左手稍用力握親人的手。
89年5月3日開始去醫院幫其針灸。見患者右側偏癱,臉微轉向左側,目向左視,右手癱瘓無力,右腿稍有力,失語、脈弦洪、脈結代(心2?3跳一止),大便溏,小便可,使用氧氣呼吸,使用抽痰機抽痰,有打嗝現象。在左腦顳葉的感覺區、運動區、語言區及百會穴作頭針,並針雙手內關、合谷、曲池、肩顒、陽陵泉、足三里、豐隆、太沖,兩天針灸一次。
89年至5月29日患者漸漸清醒,有時似乎能稍瞭解家人意思,能揮左手簡單表示,但不能用語言表達或發聲。此時已不用氧氣呼吸。
89年5月27日起開始以鼻胃管餵食中藥方:
天麻三錢、鉤藤三錢、丹參三錢、雞血藤五錢、川芎二錢、當歸三錢
白芍三錢、遠志三錢、鬱金三錢、橘紅二錢、制半夏二錢、茯苓三錢
炒白朮三錢、山藥三錢。
醫院同時進行復健,每天令患者站立數分鐘,並用輪椅戴患者走動。本病例尚未康復,現正繼續治療中。
    三、體會
?大腦中動脈(源自內頸動脈,供應大腦半球、額葉、頂葉及顳葉一個很大部份)血栓,主要影響對側身體上部的力量和感覺。故患者右上肢無力(目前右上肢無力,右下肢稍能站立)。若是大腦前動脈(源自內頸動脈,供應額葉、頂葉與胼胝體,有時累及尾核及內囊)血栓,會造成對側身體下肢無力及感覺消失。若是大腦後動脈(源自椎動脈、基底動脈,分佈顳葉、枕葉有關區域、內囊、海馬、丘腦、乳頭體與膝狀體脈絡叢及以上部腦幹)血栓會影響視覺等。
?左大腦顳葉受損會成聽覺、嗅覺和中樞性感覺性語言障礙(對字辭理解上的障礙,不能加以辨認或記憶),故患者迄今無法說話,故頭針其語言區(顳葉後上部及鄰近頂葉區域)。大腦額葉受損則有運動機能、精神機能及運動性言語機能障礙(大腦Broca區受損無法表達)。大腦頂葉受損則有感覺中樞障礙,右側頂葉受損則有空間認知的障礙。枕葉受損則有視覺中樞,同側性半盲障礙。
?手足陽明多氣多血,針灸合谷、曲池、肩顒、足三里、陽陵泉通絡宣痺。肝陽上亢,針太沖合谷、開四關搜風理痺。痰多,針豐隆合陽陵泉降壓瀉痰實。脈結代心律不整針內關,脈初期2?3跳一止,針數次後20跳一止,漸次至心律正常。
?患者脈弦洪,血壓高有血栓(西醫用Amlodipine、Isosorbide降血壓治心臟病,用Aspirin、Nootropil促進腦血液循環)肝陽上亢,藥方用天麻、鉤藤、白芍平肝潛陽;有血栓用丹參、當歸、川芎、雞血藤活血通絡,尚未十分清醒用菖蒲、遠志、鬱金通竅,痰多用橘紅、半夏、茯苓祛痰飲,便溏用炒白朮、山藥燥脾濕。
?腦中風分出血型和栓塞型,即中醫所講中臟腑和中經絡。本病例是屬於栓塞型的腦血栓,是由於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致動脈硬化、腦動脈狹窄、血管壁的血栓變大阻塞血管,症狀可在數小時至數天內發生,多發於60歲以上高齡者,產生輕度的昏睡,精神障礙多,對側顏面及上下肢麻痺、脈頻數、血壓上升、死亡率低但症狀期長。腦栓塞是腦以外地方有血栓流到腦部將腦血管塞住,大部份由於心律不整、心臟瓣膜症、心肌梗塞、心內膜炎所引發,多發於青壯年,短期內深度昏睡,有時有精神障礙,偏癱或單下肢麻痺,脈頻數,血壓不變,死亡率比較低。尚有一種一過性的虛血性中風,由年輕人到高齡者都會發生,沒有昏睡和精神障礙情形,暫時性的偏癱或單肢麻痺,症狀在數分鐘至1小時左右發生,最長在24小時內恢復,急性時會眩暈,無法轉身,單上肢或單下肢不靈活,視力模糊。腦出血型分腦出血和蜘蛛膜下出血:腦出血一般由於高血壓致血管破裂,神經細胞受出血壓迫,症狀急速惡化,死亡率高,須手術除去血腫(CT斷層所見腦出血為白色一片影像,若為腦栓塞則為黑色影像);腦出血多發於50?60歲,一般呈昏睡,對側顏面及上下肢偏癱,顏面潮紅,脈遲,血壓上升,死亡率高。蜘蛛膜下出血為腦和頭蓋骨的蜘蛛膜下血管破裂出血,產生劇烈的頭痛和嘔吐,要立即手術止血以防麻痺等後遺症,多發於青壯年,一時性昏睡,一般無局部神經麻痺症狀,顏面潮紅,脈遲,血壓上升或不變,死亡率高。
?美國高血壓患者數較台灣比例高,但中風發生率較台灣少,主要原因是其血壓控制得當,故國人應嚴格控制好血壓以降低中風發生率,並要注意一些危險因子如虛血性中風、心臟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低HDL血症、肥胖、精神壓力、避免抽煙喝酒和多運動。中風發作後要注意飲食保持低鹽、低熱量、低脂肪、高蛋白質,攝取充分的蔬果保持均衡的營養。中風病史患者有可能反復發作,應從起居飲食,運動和精神情緒及治療原發性疾病各方面著手以防再患。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2-21 16:50:04 | 顯示全部樓層
篇名:談偏頭痛
作者:宋雲霖
內文:
    前 言
    偏頭痛為原發性脈動般頭痛之反復發作之頭痛,不一定只發生在單邊,據統計兩側性之偏頭痛約占三分之一。通常起始於年青時期,隨著年紀增加而漸不發作。
    症 狀:
 典型之發作可分為五期。
第一期:患者會有躁動,活動減少,抑鬱,打呵欠等前驅症狀。
第二期:主要為視覺障礙表現之預兆期。
第三期:為脈動般頭痛,通常為單側性;此時對光線或吵雜聲很難忍受,如爬樓梯等耗體力之活動,頭痛會加劇。
第四期:為噁心、嘔吐等自主神經之症狀。
第五期:為脈動性頭痛消失過後數小時至24小時內全頭性之悶痛和全身怠倦。
    中醫學之病因病理:
?風邪客於巔頂:頭為諸陽之會,手足三陽經皆循頭面,足厥陰肝經上會于巔頂,交于百會,故如感受風邪,則循經上巔頂。正如李東垣曰:“高巔之上,惟風可到”、素問太陰陽明論:“傷於風者,由風邪客於陽經,其經偏虛也,邪氣湊于一邊,痛連額角,久而不已,故謂之偏頭痛”。
?臟腑功能失調:頭為清陽之府,五臟六腑的氣血都上會于頭部,故如臟腑內傷,導致氣血逆亂,瘀阻經絡,腦失所養都可以引起本病。腦為髓之海,主要依賴肝腎精血及脾氣傳化水穀精微,輸布氣血以濡養。若肝氣鬱結,久鬱化火,或肝腎不足,肝陽偏亢,上擾清竅而致本病;或因腎精虧耗,髓海空虛,或腎陰虧損,水不涵木,風陽上擾而作痛;或因脾失健運,痰濁內生,或因脾虛生化無權,氣血虧虛而致本病。
?瘀血阻絡:頭部為肝膽二經所分布,膽經行頭之側,肝經行于頭之巔,二經均主疏泄,肝氣鬱結可致氣滯血瘀而頭痛。此外,跌打損傷、久痛入絡,亦可引起頭部瘀血而作痛,故瘀血亦是本病的又一病理特點。
    辨證論治案例:
?患者李××,女性,35歲,民國88年2月初診,訴頭脹悶痛,單側或雙側痛不定,時作時止已10年,常因情緒激動或用腦過度,或月經週期而誘發,伴胸?脹痛,舌質紅、薄白苔、脈弦細;證屬肝氣鬱結,治以疏肝理氣、祛風止痛。處方丹梔逍遙散加蔓荊子、菊花、白芷;伴失眠時加浮小麥、大棗、合歡皮,月經失調時加益母草、香附、薑黃,治療三個月而癒。
?患者王××,女性,32歲,民國87年12月初診,主訴左側頭部脈動性疼痛反覆發作已10多年,伴有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有時候左側眼窩深部亦痛,持續數小時至20小時不定;舌黯瘀滯,脈沉澀。證屬氣滯血瘀。處方活血化瘀、祛風止痛藥:川芎、當歸、桃仁、紅花、生地、白芷、?本、防風、赤芍、丹參、細辛、川烏、草烏、蔓荊子、牛膝、甘草;因久病入絡加全蠍、地龍、殭蠶,如噁心嘔吐厲害時加生薑、竹茹、藿香。經治療三個月而癒。1年後因月經失調來訪,得知1年來僅二次小發作,症狀很輕,休息即緩解。
?患者周××,女性42歲,民國87年5月來所初診時主訴:右側額顳部脈動性疼痛,痛連眼齒部位已10多年。疼痛發作時伴心煩噁心、嘔吐,痛止頭暈、頭脹、精神不振;平素失眠,腰膝酸軟,心煩易怒,記憶減退,大便略乾,舌質紅,舌苔薄黃,脈弦細數。證屬肝腎陰虛,治以滋肝養腎、益髓止痛。處方二至丸加味:旱蓮草、女貞子、白蒺藜、白芍、菊花、蔓荊子、生地黃、鉤藤、川芎、白芷、全蠍、殭蠶;失眠時加炒酸棗仁、柏子仁、夜交藤,小便多時加覆盆子、菟絲子、金櫻子,倦怠甚加人參、枸杞子。隨證加減經治療四個月而癒。
    結 語:
 在日常生活裡面有很多因素可能誘使病人之偏頭痛發作,所以避免或解決這些誘發因素就可讓病人輕易的又過一關。飲食方面,應避免含豐富Tyramine之醃漬沙丁魚、不新鮮之乳酪或雞肝等食物;味素、酒或過量之咖啡都會加重偏頭痛之發作,也應盡量避免使用;含亞硝酸鹽之臘肉、香腸或熱狗等也都要注意。而且不要誤餐,同時也不能忘寢,要有規則之睡眠習慣;固然充足的睡眠,對於偏頭痛很有幫助,但是過多的睡眠對某些人言,卻是一個誘發因素。
    參考文獻:
王博仁、陳滄山、林高章,台灣醫界雜誌,第四十一卷。
王博仁、賴明亮,行政院衛生署補助出版,醫學繼續教育,第四卷第四期。
新中醫雜誌,1996年第9期。
北京中醫雜誌,1993年第3期。
吉林中醫藥雜誌,1992年第3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2-21 16:51:40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喜神大帝』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喜神大帝』贈送現金2282個美元。


篇名:面神經麻痺之臨床證治
作者:李岳樹
內文:

    病例一:
    No:2756,張家發,19歲,F125121300,住:三重市後竹圍街。
初診:1999年12月30日。
主訴:顏面神經麻痺、左臉癱瘓、頸緊、舌紅、苔白膩、心跳快、肥胖
血壓130/80 mmHg。問診得知,晚睡,常打電腦至半夜方酣。
診斷:濕熱體質,宜清熱利濕、疏風解痙。
處方:天麻鉤籐飲6g,蒺藜2g,白芷2g,防風1g,白附子1g,3×7/p.c。
針灸:風池 迎香
   紅外線頸肩部照射,促進血循。
結論:12月31日複診,就已確認一次治癒,祗需再施以針灸加強療效。
    病例二:
    No:2426,錢美燕,42歲,F220785824,住:三重市介壽路。
初診:1999年11月1日。
主訴:看過西醫吃藥治療2個月無效。高血壓病史170/100 mmHg,顏面神經麻痺,右側口眼喎斜、眼肌無力、肩肌拘緊、按壓疼痛、舌苔嫩黃、脈沈濡(病久氣虛)。
診斷:氣虛血濁,宜補氣清血、降壓解痙。
處方:病囑祗要針灸治療,其已服降血壓藥。
針灸:肩中俞 陶道 下關
   紅外線頸肩部照射,促進血循。另加按摩推拿頭、頸、肩等肌肉群。
    過程:
11月3日複診,施以同樣針灸及物理治療。祗是再次測量血壓值有下降:142/90 mmHg。
11月5日複診,囑其吃西藥「降壓藥」過多,氣血虛弱,疲倦感,病情不易恢復,需配合水煮湯劑來治療,療效才會顯著,病家同意所言。
處方:黨參3錢,茯苓3錢,白朮3錢,甘草3錢,黃耆3錢,陳皮2錢,厚朴2錢,木瓜2錢,玄參3錢,枸杞3錢,澤蘭2錢,白芷3錢,川芎3錢,防風3錢,秦艽3錢,蒺藜2錢,鉤籐2錢,何首烏3錢,黃精3錢,白殭蠶2錢,三帖,一日一帖,早、晚服之。
針灸:肩井 完骨 迎香
   紅外線頸肩部照射,並加以按摩臉肌,推拿頸肩肌肉群。
    過程:
11月8日複診,再施以同樣水劑三帖。
11月12日病家確認療效不錯,臉肌有感覺,眼瞼亦不再下垂(間有針灸睛明、絲竹空、四白等眼睛周圍穴道)。前計才六次而已。
11月23日大致上右臉肌不再下垂,兩側已平衡,囑其繼服粉藥七天份來保養。
擬方:半夏白朮天麻湯4g、補陽還五陽4g、白芎2g、白殭蠶2g。
針灸:合谷、地倉、和?等穴。
    結論:
病家看過西醫2個月,曾做過復健電療無效,才來試看中醫,剛開始祗想做簡單地物理治療(針灸),不想吃中藥;後以療效不明確,配以內服水劑來疏通腦內血管壓力,總計六帖而已,療效就發揮出來,病程時間從11月1日至12月2日,總計一個月,18次療程就已完全治癒,看不出半點端倪。事後,其陪母親來看診,均已恢復與正常人一般,可見中醫藥之神奇療效。可惜!健保局假借專業審查之名均以一筆鉤銷其申請費用,以治療次數頻繁為由,再倒扣錢數。不服其無理扣款,再予以申覆,亦以同樣理由函覆,也不追問病家,確定療效。可見其草率行事,無理扣款,打擊醫家治療之信心;望七月份以後不再發生。
    病例三:
    No:3261,黃吳淑芬,46歲,F203476683,住:三重市泉州街。
初診:2000年4月29日。
主訴:感冒後遺症,自己買成藥(西醫感冒藥)服用六天後,出現顏面神經麻痺,口眼喎斜,胸鎖乳突肌發炎,胸悶呼吸不暢,多汗症。病史:糖尿病飯前200以上。
四診:眼肌無力下垂,下白眼,臉肌下垂,脈濡虛,血壓:120/80 mmHg,心跳:100下。
診斷:陰虛血燥,宜滋陰潤燥、清熱涼血。
處方:天麻3錢,鉤籐3錢,石決明4錢,梔子3錢,黃芩3錢,牛七3錢,杜仲3錢,茯苓3錢,益母草3錢,桑寄生3錢,夜交籐3錢,地骨皮3錢,知母3錢,旱蓮草3錢,玄參3錢,白附子2錢,荷葉1錢,七帖,一日一帖,早、晚服之。
針灸:天窗 完骨 頰車
紅外線頸肩部照射,促進血循。
療程:
5月1日複診,再遵前次針灸加物理治療。
5月2日複診,口眼喎斜,有明顯改善。
5月4日複診,病情改善良好,外觀上比較正常。針灸:天柱、肩井、合谷。
    結論:
5月8日陪其丈夫來看診,確認其已差不多治癒,總計六次療程。
    分析:
 三位病患皆屬於面神經周圍性癱瘓,與中樞性癱瘓不同,故治癒速度和療效最快,其屬於可逆性(可恢復的)治療方式。大多面神經麻痺患者,皆有後頸僵硬、胸鎖乳突肌發炎的現象,故不僅在臉肌局部障礙處針灸、按摩,其頸後風池、風府穴或完骨、天牖加以針灸或放血減壓,舒通經絡,減低顱底壓力,使橋腦的“神經核”能釋放更多電能來進入顳骨岩部,進而更能控制第七對面神經幹所支配的顏面、頭皮和頸部肌肉,發出的神經衝動可使顏面表情肌收縮。
    總結:
 面神經麻痺是由於面神經受各種病因的損害後而產生的一種症狀,主要表現為面部肌肉運動障礙,最常見的病因是面神經風濕性損害和耳內疾病。風濕性面神經炎常突然發生,每於夜間當病患受了風寒或受了潮濕之後,次日即發現一側(很少雙側)眼瞼不能閉合、流淚、不能皺眉、前額皺紋消失、面肌鬆弛、鼻唇溝淺平、嘴角低下並向對側歪斜、說話漏風、流口水、食物在癱瘓側口頰內停留,病患因而感到很不舒適,這就是典型的面神經周圍性癱瘓。患者常無頭面部疼痛,眼球運動和面部感覺不受損害,很少發熱。風濕性周圍性面神經麻痺,預後良好;其他病因所致者,在病因治癒後,所遺留的面神經癱瘓也多數可以治癒或好轉。
 以上三位病歷確實都已治癒,僅供同道好友參考;有何遺漏不足之處,尚望多多指教。
〈附記面神經參考圖〉
    參考書目
“合記”解剖學原理與實用,p.444。
“立得”醫師手冊,p.237。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2-21 16:53:47 | 顯示全部樓層
篇名:中醫對於胃、十二指腸潰瘍之治療與保健
作者:吳龍源
內文:

    胃或十二指腸粘膜被腐蝕,形成瘡面,就是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或十二指腸潰瘍,乃一般所說的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復發率相當高的慢性疾病,雖然不足以致命,但卻會經常困擾病人的生活。它常伴有高機率的合併症,須特別注意。
    病因病理
 由於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原因和症狀差不多,其原因與高級神經活動的關係十分密切。我們都知道,人體的一切器官,都是受大腦管理的,胃和十二指腸也不例外。如果大腦皮層受到某些有害的刺激,例如憂愁、恐懼、憤怒、精神緊張、情緒不穩,或者是過度勞累等等,都會使大腦皮層的機能降低。在大腦皮層機能降低的同時,比較低級的神經中樞的機能反而亢進,結果就引起胃和十二指腸的功能不正常,引起胃酸過多,分泌增加,胃部肌肉緊張性加強,胃蠕動增加,供應胃和十二指腸血液的血管發生痙攣等等,導致部份的胃粘膜或十二指腸粘膜被消化而形成潰瘍病。
 當胃或十二指腸形成潰瘍以後,因為它不像其他的皮膚破損或粘膜損傷那麼容易癒合;由於胃液胃酸的消化與刺激,潰瘍多半會轉變成慢性潰瘍病的疼痛對大腦皮層來說是一種不良的刺激,它可能會加重大腦皮層的神經功能紊亂,並且進一步的加重潰瘍病的症狀,形成惡性循環。這也就是潰瘍病之所以會反復發作,不易癒合的道理。至於造成消化性潰瘍比較合理的解釋是,消化性潰瘍的病人胃壁或十二指腸分泌粘液的功能較差,因而對胃酸的防禦功能減弱,使具有侵蝕作用的胃酸能日漸消蝕胃壁或十二脂腸,造成疼痛與潰瘍。
 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都以男性較多。十二指腸潰瘍以十五到四十五歲的人為多,胃潰瘍則會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十二指腸潰瘍病人的胃酸分泌通常較正常人多,但胃潰瘍病人則胃酸分泌並不多,有些甚至會比常人低。這只是對兩種潰瘍作大致的分辨,也常有例外。
 潰瘍病的發作或復發,還有一些誘因,如飲食不節,暴飲暴食,或食進過多刺激性食物、酒、辣椒、咖啡及一些藥物如阿斯匹靈(Aspirin)、可體松(Cortison)、Prednisolone等等,都能使潰瘍病復發惡化,因此潰瘍病病人不宜這些藥物。
    臨床症狀
 消化性潰瘍常見的症狀就是疼痛。疼痛的部位是在上腹部正中略偏左側。尤其是在空腹時或胃部受到機械性刺激,如蠕動、痙攣、壓力時,都會使產生疼痛。除了疼痛以外,病人有時還會有吐酸水,心口處有些灼燒感覺,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肚腹發脹、噯氣、常有飢餓感、便秘等現象。
 消化性潰瘍的合併症很多,十二指腸潰瘍以解黑便為主要臨床症狀,胃潰瘍則以吐血為主。十二指腸潰瘍性出血在季節轉變時最容易發生,而胃潰瘍受季節的影響則不大。依據西醫的統計,大約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的病人,在消化性潰瘍的病程中有一次或多次出血,而且相隔時間有愈來愈近的傾向,病人應該格外小心注意。
 大部分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都有上腹部疼痛的病史,其特點是空腹是較痛,且常在半夜裡痛醒,食物、牛乳或抗酸劑可以減輕疼痛,出血後疼痛就隨著消失(如果出血後仍然覺得疼痛就應該疑及潰瘍發生穿孔,須立即就醫),病人的個性多較緊張、富有進取心、容易焦慮。另一方面,胃潰瘍的病人年齡較大,常在飯後疼痛,甚而使病人不敢多吃而導致體減輕,往往在嘔吐之後,疼痛就大為減輕。而且胃潰瘍引起的出血往往較十二指腸出血所引起者更為嚴重,這是因為較大的血管(如胃動脈的分支)受到侵蝕的原故。消化性潰瘍發生出血後,潰瘍處的血凝塊有助於止血作用,由於空腹時胃的收縮可能使凝血塊掉下,妨礙止血,因此在出血後立即進食以防止胃的“飢饑收縮”可能有助於病人的恢復。 
    要診斷潰瘍病,可通過作胃液分析,大便潛血反應試驗(Occult Blood)、X光線鋇餐檢查、胃鏡檢查等等,以明確診斷,再行治療,千萬不可隨便服藥。
    中醫辨治
 潰瘍病在中國醫學上是屬於「胃脘痛」的範圍。胃脘痛又稱胃痛。因胃脘部靠近心窩處發生疼痛,所以又叫「心下痛」。多因常期飲食不節或精神刺激而發病。初則肝胃不和,胃氣鬱滯;久則氣滯血瘀,損傷胃絡,由氣及血而成此症。臨床上主要有肝胃不和、脾胃虛寒之分。屬於肝胃不和的,如胃脘脹滿、痛連?肋;兼有心煩、易怒、泛酸、嘈雜、口苦的為火鬱;若痛處固定而拒按,屎黑、脈澀的為血瘀。屬於脾胃虛寒的,症見隱痛喜按、泛吐清水、形疲肢冷、大便不實等。
 潰瘍病在臨床上常見的症候有「肝胃不和」、「脾胃虛寒」兩大類。
治療方法,以內治法為主、針灸療法為輔。
一、內治法:
?肝胃不和
症狀:有胃脘脹痛,痛連?肋背後,食後痛甚,胸悶、噯氣、泛酸、口苦、舌苔薄白、脈弦而數或細。按語:肝胃不和,最主要乃膽汁回流到胃而引起氫離子之滲透到胃壁細胞中造成潰瘍。
治療原則:疏肝泄熱,理氣調中,止痛。
處方:四逆散加減。柴胡十公克、白芍十公克、延胡索十公克、枳殼十公克、木香八公克、甘草六公克、梔子十公克、鬱金十公克、石斛十五公克
青皮六公克、烏賊骨十五公克、蒲黃十公克、五靈脂十公克。水煎服。以上處方對於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皆有效,主要適用於肝氣鬱結日久化火,火性急迫,犯胃則灼痛;此乃潰瘍之痛;此種刺激會造成大腦皮層傳導紊亂,而造成煩燥易怒、吐酸、嘈雜、口乾、口苦。在臨床上之應用必須要依辨證論治來加以增減處方,中醫藥在治療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大致上相同。另外有個簡單驗方對於潰瘍痛有相當高的療效,處方如下:烏賊骨、浙貝母、甘草、延胡索一同研成細粉末每次服用二錢,每日三次,在兩餐飯中間服用,也可在胃痛時服用。驗方中烏賊骨(又叫海螵蛸)必須要研細,烏賊骨含有磷酸鈣、碳酸鈣、膠質、有機物和氯化鈉等成份,有止痛、止血、制酸及收斂潰瘍創面等作用。
?脾胃虛寒型:
症狀有胃部隱痛,時輕時重,胃部覺冷,喜暖喜按,空腹時痛甚,食後疼痛減輕,多食又脹,或吐清水、口水多、大便溏、怕冷、精神容易疲勞倦怠、舌苔淡白、脈細或脈虛軟沈遲。症候之分析:脾主四肢,陽虛則四肢欠溫、怕冷、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脾陽不振、消化功能減退、養分吸收不佳、氣血兩虛,故舌淡、脈虛軟或沈遲。另則脾腎虛寒,運化遲鈍,虛中挾實而發生痰濕或食積等兼症,挾有痰濕者可見胸脘痞悶、泛吐痰涎或清水、苔白膩;挾食積者可見納呆、噯腐、苔垢膩。此類胃痛日久不癒,進一步因脾虛統攝無權,也可形成出血,症見反覆出血、便黑、面色?白、唇舌無華、脈弱無力。
治療原則:宜溫脾健胃為主。挾濕痰者,佐以祛痰化濕;挾食積者,佐以消導和中;見出血者,宜加益氣止血之品。
處  方:當歸、黃耆、桂枝、白芍、炙甘草、大棗、生薑或乾薑。水煎服。此方乃黃耆建中湯,方用黃耆以補中益氣,使潰瘍部位生肌癒合;小建中湯以溫脾散寒,增加腸胃消化吸收。若胃部冷痛明顯者加高良薑;大便發黑去桂枝、乾薑,因為桂枝、乾薑皆為辛溫辛散的藥會使血液循環加快,對於有出血傾向者宜少用,以免出血情況加重。脾胃虛寒而出血者黃土湯相當好,但若病人有便秘或高血壓病史時就必須特別注意方中附子的用量。若挾濕痰者宜用香砂六君子湯,濕重加蒼朮、厚朴;挾食積者,宜保和丸消食積。
二、針灸療法
?體針療法:
主穴:中脘、內關、足三里、曲池。
備用穴:三陰交、肝俞、胃俞、太沖、內庭。以上穴位都用中等刺激。
耳針療法:取胃點、交感點、皮質下區、腹部、十二指腸點、神門。 
    飲食防護
 潰瘍病人的飲食注意事項及預防:
1.潰瘍病人的食物,既要營養豐富,又要容易消化。要採取少量多餐的辦法,既不使胃部有過分負擔,又可使胃中經常有適量的食物中和胃酸。
2.不吃過冷、過熱、過酸、過硬的食物,不吃辛辣、油炸的食物,不喝濃茶、不喝酒。
3.定時進餐,細嚼慢咽,進食時要保持心情舒暢。
4.不可過度勞累或熬夜。
5.在季節轉換期,尤其秋、冬季要避免受涼;經常運動鍛鍊身體,增強體質,以提高抗病能力。
6.某些藥物如酸性製劑、止痛劑、腎上腺皮質激素、利血平等藥物,對潰瘍病的發作和惡化有影響,應避免使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2-21 16:55:29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富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富神爺爺』贈送現金2635個美元。


篇名:慢性胃炎臨床治療
作者:楊繼堯
內文:

    病名定義
 慢性胃炎是以長期上腹部隱痛、噯氣、納差、飽脹和上腹片狀壓痛為主要臨床特徵的胃黏膜非特異性炎症性疾病。
 慢性胃炎在西醫臨床表現上可分為三種:
1.慢性淺表性胃炎,一般為飯後上腹部不適有飽脹感、噯氣後自覺舒暢,胃鏡下見黏膜充血、水腫。
2.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上有食慾減退、飯後飽脹、上腹痛及貧血、消瘦及疲乏、腹瀉等症,胃鏡下見黏膜灰白或蒼白,黏膜下血管顯露。
3.慢性肥厚性胃炎,以頑固性上腹痛為主要表現,酷似胃十二指腸潰瘍。
    分型辨治
    中醫認為本病屬於“胃脘痛”範圍,稱為“心口痛”、“胃心痛”;多由肝鬱氣滯、脾胃不和所致,如飲食不節、過食辛辣生冷、長期飲酒或暴食,或愛思憤怒,或病久入絡,或脾胃素虛,均可產生本病。具體分型辨治,可分下列幾種:
1.肝胃氣滯型,以「柴胡疏肝散」合「金鈴子散」加減。
2.脾胃濕熱型,以「半夏瀉心湯」合「胃苓散」加減。
3.脾胃虛寒型,以「香砂六君子湯」合「厚朴溫中湯」加減。
4.胃陰不足型,以「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加減。
5.瘀血停滯型,以「血府逐瘀湯」加減。
    病例舉隅
    臨床治療經驗三則,僅供各位先進前輩參考指教。
    徐先生,62歲。初診時,食慾全無、咽乾,夜間特別乾得難受,體形消瘦、脈微數無力、舌無苔,上腹部常會脹,大便不暢。
處方:北沙蔘三錢、麥冬五錢、石斛三錢、玉竹四錢、天花粉三錢、扁豆三錢、仙楂三錢、神曲三錢、蘇淮五錢、桑白皮三錢、甘草一錢。三帖後,症狀改善甚多,囑其繼服。
按:此為胃陰虛,胃陰虛則胃液少,胃液少則納穀不消、食慾不香。
    張某,男,46歲。初診病症,胃脘痞塞,氣不宣滯,自己感覺上下不通好像食物停在胃中,脈右滑、舌苔白,已有一段時間。
處方:生白朮三錢、三稜二錢、莪朮二錢、枳殼二錢、廣皮二錢、木香二錢檳榔二錢、厚朴二錢、青皮二錢。三帖病人服後,覺得氣暢神清,胃不再痞脹,排便順暢,故要求複診時再服用三帖。此為肝胃不和、氣不順,悶於胸膈,痞塞不通。
按:此方乃為《醫家金鑑?積聚門》的「助氣丸」加減。
?戴某,男,53歲。初診自訴,胃脘感覺脹痛,按之不舒、食慾不振,食後更覺不舒服,曾到大醫院檢查結果均說正常。
初診處方:蘇黨蔘三錢、炒白朮三錢、老連一錢、黃芩二錢、茯苓三錢、廣皮二錢、薑半夏三錢、仙楂三錢、神曲二錢、乾薑一錢、麥芽三錢、甘草一錢。予服三帖。
複診時服藥後,胃口增加但胸胃之間仍感滿痛,且感熱悶,二診則改下方:柴胡三錢、薑半夏三錢、瓜蔞實四錢、老連一錢、枳實二錢、廣皮二錢、香附三錢、黃芩二錢、仙楂三錢、炒麥芽三錢、甘草一錢、生薑三片。再服三帖。
按:此為脾胃有濕熱而形成痞滿,有熱在胸胃之間,宿食未消,故用「半夏瀉心湯」合「六君子湯」加消導藥合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2-21 16:57:16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財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財神爺爺』贈送現金2734個美元。


篇名:大腸癌手術後之脾虛泄瀉
作者:郭明輝
內文:

    一、基本資料:
姓名:陳先生 性別:男 年齡:52歲 職業:自由業
初診日期:89年3月15日 病歷號碼:159338
過去病史:大腸癌第三期,已置人工肛門三年。
    二、主訴: 
    腹瀉便如水樣,日數十行,無法飲食,食入即吐瀉,胃悶痛,腹中漉漉有聲,按之腹皮軟弱無力。已住院兩個月,皆靠點滴注射。
    三、中醫診斷:
望診:面色痿黃,身體消瘦,舌苔白膩。
聞診:口淡無味,語言乏力,聲低。
問診:手術已三年,每日皆腹瀉多次,無生活品質可言,平日不敢多食,時常住院,體力不濟。
切診:脈弦細。
    四、理法方藥:
辨証:屬肝脾不和、脾陽不振。
論治:歛肝木合脾土、溫陽益脾氣。
處方:四君子湯合木瓜、神曲、半夏、乾薑、葛根、烏梅。
方解:四君子湯-補陽益氣、滋胃健脾。
   烏梅、木瓜-歛肝氣不恣橫、養胃生津開胃氣。
   半夏、乾薑-溫中散寒,止嘔吐。
   神曲-開胃健脾、化食消積。
   葛根-鼓動胃氣上行,生津止渴止泄瀉。
    五、療程:
初診:89年3月15日,給予二星期份科學中藥,囑日三服。
複診:89年3月29日,自訴前療程服藥三天後,大便已成條狀,且依三餐所食之物不同排泄,飲食皆正常,體力漸恢復,面色轉佳。
續原處方30日份服用,以固療效。
三診:89年4月26日回診,諸症皆除,因工作繁忙,稍有口渴現象,苔有薄黃苔,脈細。依原處方加入黃芩,並囑早晚服用即可。
    六、結論:
 此為大腸癌患者,已置人工肛門之手術後之病人,在西醫控制下指數皆很正常,無轉移症候,只泄瀉三年來皆令人束手無策,經常住院。此症在臨上經常會見到,尤其是化療或大量抗生素使用後的病人,於腸胃黏膜被傷害下常有如是症狀。
 中醫辨治上,可依胃陰虛型、脾陽不足型、脾腎兩虛型加以區分而不拘於泥。
 此症本虛標為實,故脈見弦細,因此採用補脾抑肝法;因病久累及陽氣,故方中加入乾薑直入脾經溫洵陽氣,以調節陽胃紊亂的功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2-21 16:58:45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富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富神爺爺』贈送現金471個美元。


篇名:大腸癌術後治療一例
作者:吳思葦
內文:
    姓名:陳×× 已婚:50歲 籍貫:台北市 教育程度:高中職生日:39.04.20   初診:88.12.18   

    一、主訴  直腸癌術後調理。
    二、現病史:
 大腸癌於86年5月開刀,現今直腸只剩6公分,1-2小時就需解一次便。持續一年來,在休息狀態時,全身體表會偶發性抽動,面部皮膚有蟻行感,後頭刺痛感,全身關節轉動有聲響,四肢不溫,晨起眼屎多。化療後體重由73公斤降至52公斤,現體重60公斤。自覺體力較術前下降很多,故尋求中醫調理。
    三、過去病史:
?從小即有過敏性鼻炎至今。
?大腸癌於86年5月開刀,曾接受化療、青草藥治療。
?現今有吃明日葉進行食療。
    四、四診:
望診:身材中等,神色微疲,臉色泛紅,舌胖有齒痕,舌色暗紅,苔薄微黃,有津,舌尖偶微出血。
聞診:聲音偏低沈,少氣,無特殊氣味。
問診:晨起鼻塞。喜溫飲,胃口佳,多素食。偶發胸脅痛。每日爬山2小時。因直腸只剩6公分,故一日1-2小時就須解一次大便。全身體表會偶發性抽動,面部皮膚有蟻行感,後頭刺痛感。全身關節轉動有聲響。冬天四肢不溫。晨起眼屎多。曾服西藥,但症狀無明顯改。            
切診:脈沉弱。
    五、診治經過:
    88.12.18
處方: 5帖,囑其早、中、晚溫服。
桂枝3錢 桑枝3錢 陳皮2錢 川懷牛七各3錢 杜仲3錢
女貞子3錢 旱蓮草5錢 生熟地各3錢 柴胡2錢 黃芩3錢
神曲2錢 羌獨活各3錢 胡桃3錢 補骨脂5錢 玄參3錢 龜板鹿角各3錢
    88.12.23全身體表會偶發性抽動減輕,面部皮膚有蟻行感之症狀減輕,後頭刺痛感減輕,鼻塞減輕,舌色淡暗紅,苔薄白,脈沉滑,餘症同。處方同前5帖。
   
    88.12.30全身體表抽動只剩胸前、小腿後側,鼻塞減輕,脈緩。餘症同上。另訴說服後較常有腸鳴水聲、屎氣多。
處方:原方減黃芩加山查3錢,5帖。
   
    89.01.06胸前抽痛減輕,轉為頸部抽痛,舌紅,餘症同上。訴說自服後,晨起第一口痰是褐色並帶血絲。
處方:5帖
桂枝3錢 荊芥3錢 防風3錢 川懷牛七各3錢 杜仲5錢
枳殼3錢 桔梗3錢 龍骨牡蠣各1兩 麥芽2錢 神曲2錢
陳皮2錢 枸杞3錢 阿膠5錢 龜板鹿角膠各3錢
    89.01.13胸部X光正常,腸鳴水聲、屎氣多之症狀已減輕很多。現今只剩下夜眠會鼻塞,胸部背部肌肉仍不定時不定點抽痛。舌胖有齒痕,舌色淡暗紅,苔薄白,脈細弦。  
處方:5帖
桂枝2錢 荊芥2錢 防風2錢 川懷牛七各2錢 杜仲5錢
枳殼3錢 桔梗3錢 龍骨牡蠣各1兩 雞內金3錢 神曲2錢
陳皮2錢 枸杞3錢 阿膠3錢 紫草3錢 桑白皮3錢
青蒿3錢 龜板鹿角各3錢 生熟地各5錢
    89.01.20大便已能一日一行,胸背部肌肉抽痛減輕很多,左腳肌肉抽痛,餘症同。   
處方:前方減去神曲、陳皮、荊芥,加荊芥穗3錢、地骨皮3錢、石菖蒲3錢,5帖。
    89.01.27右膝內側抽痛,頸部微刺痛,大便一日1-2行,舌淡紅,苔薄白。晨起第一口痰仍是褐色。   
處方:5帖
荊芥穗3錢 桔梗5錢 石菖蒲3錢 川懷牛七各2錢
雞內金3錢 杜仲5錢 生熟地各5錢 龜板鹿角各3錢
地骨皮3錢 紫草3錢 桑白皮3錢 龍骨牡蠣各1兩
    89.02.14前症減輕,夜尿1-2次色清白,脈微滑,舌淡暗紅苔薄白。  
處方:5帖 
生熟地各5錢 杜仲4錢 枸杞5錢 當歸3錢 菟絲子5錢
桑白皮3錢 紫草4錢 白芨2錢 龍骨牡蠣各1兩 柴胡3錢
赤芍3錢 桂枝2錢 川懷牛七各2錢 砂仁2錢 雞內金3錢
    89.03.20病人因沒空回診而自行服藥二三十餘帖。病人自述前症均改善,只是近日較累,腰有一點痠,晨起第一口痰是褐色量微減,之後整日都無痰。其自覺體力變得很好,臉色紅潤,大小便正常,已不怕因排便次數太多而不敢出遠門。
    註:病人自從服中藥後,即不再進行任何療法,只是飲食清淡,偶食一些魚肉類,每日爬山1-2小時。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2-21 17:00:32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富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富神爺爺』贈送現金2265個美元。


篇名:前列腺炎與精囊腺炎辨治
作者:謝松山
內文:
    解剖生理:
 前列腺(Prostate Gland)又名攝護腺,為男性專有的生殖器官之一,由平滑肌及腺體組織構成,質地較硬,呈粉紅色。它的分泌液像稀薄的乳汁,有黏稠性,沒有酸性,與睾丸的精子、精囊腺液及尿道球腺液合組成為精液;如果精液中缺少前列腺分泌混入,精子便減少了活動能力。而且精子的成熟,亦全賴前列腺的分泌液協調,與女性的卵子結合始能成孕。所以患了前列腺炎症,全部生殖機能,也受到了障礙。
 前列腺的形狀,基底朝上,相連於膀胱上口,尖端向下,位於生殖膈的上方。前面與恥骨聯合相鄰,以一對恥骨前列腺韌帶相連,與恥骨之間有前列腺靜脈叢及疏鬆結締組織。兩側是提肛肌,後面正中有一淺溝,稱前列腺溝,與直腸壼腹相對。
 肛診時根據前列溝的存在及它的硬度,而確定前列腺的大小,大的則是發炎或增生肥大,小的才是正常。
    病因病機:
 根據現代病理學指出前列腺發炎,有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前列腺炎是由於細菌感染而引起;慢性前列腺炎多因年事較長,製造男性賀爾蒙的睾丸酮逐漸減少,而前列腺的纖維囊缺少滋養而逐漸增大,而機能亦隨著降低,因而發生病變。
 由於前列腺底部上方兩側各有精囊腺相連,因為兩個腺體很接近,很容易誤將精囊腺發炎,錯認為前列腺炎。位置雖然接近,但病機不同,治法各異,辨証宜慎,除可在問診時審辨病因和病況外,當觸診時前列腺整體腫大,旁症小便短少或艱阻淋瀝,則為前列腺炎;若發炎部位,祇有一側腫大,旁症小便暢順,甚或排精帶有微血,便是精囊腺炎了。
 前列腺炎,臨床以排尿困難、尿路感染、慢性腎功能損害等為主症,屬中醫「癃閉」範疇。其病主要是膀胱氣化不利,但膀胱氣化與三焦的決瀆、肝的疏泄、腎之司二便均密切相關,認為由於腎陽之虛損,膀胱積熱,以致氣化不運,瘀滯胱口,引致小便閉,淋瀝難通,甚至尿道口有分泌物滲出。至於精囊腺炎,則由於腎陰不足,陰虛火旺;或過服壯陽亢火藥物、食物,引致慾火熾旺盛,精室被擾,血絡受傷,血從內溢,或隨精而出,或從尿道滲泄。
    中醫辨治:
?精囊腺炎:宜以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為主。方藥用「二至地黃湯」加減
 生地五錢  女貞子三錢 旱蓮草四錢 丹皮三錢  茯苓五錢
 淮山藥四錢 澤瀉四錢  炒白芍三錢 苧麻根八錢 白茅根六錢
 以上十味藥,以清水四碗,煎為乙碗,溫服。
 日服一劑,連服至痊愈。
?前列腺炎:初期與睾丸製造睾丸酮有關。故在醞釀發炎時,先治睾丸,制病先機;以理氣消炎藥物,遏止病變。方藥用擅治疝瘕腫痛的「加味五核湯」 
 荔枝核五錢 龍眼核五錢 黃皮核五錢 橘核五錢 柚核四錢
 川楝子四錢 小茴香二錢(後下)
 以上七味藥,均打碎以清水四碗,煎為乙碗。
 每日一劑,連服五劑。
 註:黃皮核為芸香科之民間草藥。性味:甘酸微溫。功能:消食化痰理氣,化氣消疝,除積止痛。
?如辨証為下焦濕熱阻滯者,宜「龍膽瀉肝湯」合「六一散」治之,蓋以急則治其標,先瀉濕熱通壅滯;待小便通暢,再以補益腎元調治之。
?若病程較長者,常表現為腎陰虛、腎陽虛或陰陽兩虛或挾有濕熱見証者,以「六味地黃丸」加減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若証見氣虛血瘀者,可以「補陽還五湯」去紅花、赤芍,加穿山甲、?蟲、川楝子、金錢草、黨參、白朮等治之。
?若前列腺增生肥大(內有瘀血症者),以「桂枝茯苓丸」加大黃、川牛七、澤蘭、紅花、益母草等。藥後自能排尿。
?前列腺肥大增生、急性前列腺炎,其病因甚多,但無論那一類型,其氣血瘀滯的病理都貫穿病程之始末,故可選用破血逐瘀之劑加減治療。如「抵當湯」加黃柏、知母、石韋等。本方再加內金、金錢草、海金砂,又可治尿路結石。
?針灸:針三陰交、中極、足三里、膀胱俞、陰陵泉、曲泉、復溜等穴。灸開元、氣海、腎俞等穴。
    病例舉隅:
?男,74歲
症見:面有苦容,口渴不思飲水,口淡欲嘔、便秘、脈浮、舌紅苔白厚,下腹疼痛,排尿費力,尿流變細,近二個月,近日加重,小便閉塞不通,少腹脹痛膀胱充盈。
治法:急則治其標,以「五苓散」化氣利水之劑,去白朮加石菖蒲化氣通竅之功更效,另加木通、車前子、木香、滑石、麥冬、郁李仁等。
服藥後至午夜,小便得通但不暢,大便已行;原方再加香附,服二劑小便通暢,再以顧正氣之藥調理。
?男,42歲
前列腺肥大,經治二月餘,頻尿量少,且溺道刺痛、少腹墜脹,脈細數、舌胖偏紅苔薄黃。
本病為濕熱積於膀胱兼有血瘀之象。
治法:當以清利濕熱兼活血以「四妙勇安湯」合「二妙散」,再加丹皮、車前子、旱蓮草等。
服四劑後小便已暢,少腹墜脹感減輕;再服五劑,病除。
    心得結語: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多發病,屬中醫“癃閉”範疇;其病位在膀胱,但與三焦、肝、脾、肺、腎均有密切的關係。
 其病因、病機是多方面的,治療當以辨証為前題;而所運用方藥,均應配合活血通利的藥物。
 若小便點滴不通,可用導尿及針灸等急通小便;若經針、藥等法療效不顯時,應考慮手術治療,以免延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2-21 17:32:47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喜神大帝』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喜神大帝』贈送現金4961個美元。


篇名:中醫對老人癡呆症防治
作者:黃文通
內文:
  地球無聲的轉動,歲月默默的更換,人的年齡亦無形中逐漸增長。到了中年以後身體也同時隨著組織細胞日漸衰退,器官功能亦同樣無形中在退化、調節功能也失去平衡。大腦神經細胞及血流量逐漸減少,而導致智力功能嚴重的障礙,形成老人癡呆症主因之一。
  科學越昌明,衛生保健深入到每個階層,隨著人口老齡化逐年不斷的增加,老年癡呆症已成為全球醫學界集中研究的重大問題,老人癡呆症是屬於慢性進行性衰退疾病,初期老年人癡呆症象徵:有輕微的健忘,各項判斷能力變差,做事比較遲頓。原動力變少,然後隨著病程的演進患者會越來越糊塗,尤其對近期發生的事物更是忘了一乾二淨,有時很容易激動易怒,整個人都無法安靜下來。
  人若活到了四十歲以後,自然而然在語言記憶、活動情感的反應,所有控制能力亦日漸減退,一般人對於老年人退化各項特徵有下列幾種。例如皮膚的皺紋增多、頭髮變白、體力逐漸衰退、手足動作遲鈍、眼睛老花、耳朵重聽、記憶力減退、牙齒掉落、消化不良、睡眠減少等等。
  從中醫術理論推敲,老人癡呆症的發生與血液循環及五臟六腑有密切關係。根據中醫內經記載,手受血而能握,足受血而能行,目受血而能視,耳受血而能聽,頭受血腦記憶清晰,尤其人到了老年難免腎陰衰竭、脾胃失調、肝功能障礙,而造血功能逐漸的減少,以致腦海空虛,足以形成老人癡呆症主要因素。
  預防重以治療,防治方面最主要是改善大腦組織的血液循環,維護大腦新陳代謝正常。人的腦部軀幹以及五臟六腑,就像一部精密的機器,要經常運轉與保養維修,不然就像機器般很容易生鏽了。
  俗云:上醫治未病,非治已病。若干人認為長輩若上了某些年紀,須留在家中頤養天年、含飴弄孫,以享天倫之樂,任何家務事不讓老人家去動手,用意雖佳,可是觀念並非正確,這樣反而會使老人家無論體力或腦力更容易退化。老年人應以他的個別身體狀況,給他適當的工作來調節身心,如此方能收到百利而無一害之效。
  政府主管機關亦應重視老人老齡化逐年增加的趨勢,應提供老人更多休閒場所,如公立老人仁愛之家、托老服務中心,並先利用老人各項資源,提供老人的工作環境,能促使老人增進身體健康,減少老人身體急速的老化。
  中醫對老人癡呆症在臨床治療分為虛證、實證二種。虛證包括腎虛虧損、氣血不足、思慮過度、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治以滋補肝腎、養心、調肝理脾,用以天王補心丹、歸脾湯、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加九節菖蒲、龜板、鹿茸、遠志、人參養榮湯等。實證包括心肝火盛、瘀血內阻,治以活血祛瘀、清瀉肝火,以血府逐瘀湯、硃砂安神丸、龍膽瀉肝湯加減治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2-21 17:34:41 | 顯示全部樓層
篇名:癡呆病人的攻擊行為探討
作者:錢添發
內文:
  痴呆(Dementia)是神經退化性障礙(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的疾病,主要以記憶障礙、智力減退、人格改變和行為異常的一組綜合症狀。失智症在老年人口中的發病率頗高,嚴重的影響到老年人的社會經驗活動及生活品質,若合併有攻擊行為(behavioral aggression)或其他的干擾行為(behavioral problem)時,給照顧家庭帶來極大的負擔及困難,可能將病人送入醫院治療或逼使送至療養院(nursing home)安養。痴呆病人極易出現原始化或抑制去除(disinhibition)的失控脫序現象及攻擊行為。療養院為了防止因攻擊行為造成的不幸,相對的必須增加管理員額來避免可能的傷害及死亡的嚴重後重。所以對病人攻擊行為的評估及管理是值得重視。
  痴呆症嚴重程度的診斷是根據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美國心理協會的DSM-III,1998年修訂DSM-IV)和WHO的ICD-10(F003-F03)來確定,並用NINCS-ADRDA標準診斷出阿爾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或腦血管痴呆病人(Vascular dementia, VD),同時做認知功能障礙(Cognitive imperilment)的認知計劃(Cognitive assessment)也以神經精神病學(Neuropsychiatry inventroy, NPI)提供行為症狀的資料。
  認知症狀(cognitive symptom)如記憶喪失、判斷力(judgment)下降、社會生活不良。精神症狀(psychiatric symptom),如妄想(delusion)幻覺(hallucination)、焦慮(anxiety)、憂慮(depression)、錯認症狀(misidentification symptom)及睡眠障礙(sleepwake disturbance)。行為症狀(behavioral symptom)如躁動不安(agitation)、攻擊行為(aggression)、漫遊(wandering)、走失記錄(recording of loss away from home)。
  攻擊行為的發生原因,不外有功能因素方面如心理創傷、社會壓力、憂慮。另外病理因素的攻繫行為(physical aggression)在人和動物可能是顳緣區和前額區皮質(Temporolimic and prefrontal cortices)的局部腦病灶造成。暴戾的病人(Violent patients)除了顳葉上的結構異常外,同時腦電圖(EEG)測定在顳區有異常的波形出現,也有研究指出兇手(murderer)的前額葉有醣類缺乏(prefrontal glucose deficits)現象。
  利用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SPECT對於有攻擊行為的痴呆病人腦部做功能性神經影像(Functional neuroimagine)研究發現在顳葉,尤其是左邊的顳葉有代謝減退(hypometabolism)和血液灌流不足(hypoperfusion)的情形,躁動不安的病人,也同時發現腦額葉區及顳葉區的醣代謝(glucose metabolism)低下有關。從影像學觀察,並用中醫的辨症、辨病原理,指引出未來的治療方向。
  目前治療的中藥有人參、菖蒲、遠志、銀杏葉、天麻、柏實、仙茅、千層塔……等,皆有益於癡呆症的治療,並能或多或少改善其記憶功能。在常用的處方方面有抗栓丸:鬆弛平滑肌,增加大腦血流量。海得琴:改善腦組織對葡萄糖和氧的利用,繼發增加大腦血流量,並改善其認知功能。益氣聰明湯:改善大腦血液環境,活躍大腦新陳代謝。又如補腎活血化痰丸:調節自由基的平衡,改善大腦的微循環,增加腦血流量。希望不久的將來能開發出預防和治療失智症的藥物。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2-21 17:37:52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財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財神爺爺』贈送現金1244個美元。


篇名:淺談“頭痛”之中醫治療
作者:陳國輝
內文:
  引起頭痛的原因甚多,《素問脈要精微論篇》指出:“頭者精明之府”,意即五臟六腑之氣血,皆上注予頭,以營養五行,使之發揮,視、聽、呼吸、語言等功能,如六淫之邪外襲,上犯巔頂,使氣血運行受阻,或內傷病久,氣血不足以充養;或痰濁瘀血阻於經絡,均可發生頭痛。
  頭痛的辨証主要應區別外感、內傷。
  外感頭痛,一般發病較急,痛勢較劇而無休止,多屬實証,治療以祛邪為主。
  內傷頭痛,發病較緩,病勢亦較緩時作時止,多屬虛証或虛中夾實,治療以補虛為主。
  外感頭痛,常見分型:
?    1.風寒頭痛-川芎茶調散加減
?    2.風熱頭痛-芎芷石膏湯加減
?    3.風濕頭痛-羌活勝濕湯加減
  內傷頭痛,常見分型:
?    1.肝陽頭痛-天麻鉤藤飲化裁
?    2.氣虛頭痛-益氣聰明湯加減
?    3.血虛頭痛-四物湯加減
?    4.腎虛頭痛-(1)腎陽虛,右歸飲加減;(2)腎陰虛,左歸飲加減。
?    5.痰濁頭痛-半夏天麻白朮湯加減
?    6.瘀血頭痛-通竅活血湯加減
  提出臨床醫案,請各位先進指正。
案一:
  陳女士,女,47歲,病歷號碼:6979410710(業:農婦)
初診:87.7.21,患者主訴長年頭暈、失眠、不堪痛苦、胸悶不暢、嘔惡納呆、口苦、面色萎黃、舌淡暗、苔白膩滑、脈弦滑。証屬痰濁頭痛;擬化痰降逆,佐以寧心安神。
處方:半夏天麻白木湯8g、溫膽湯4g、黃蓮1g、酸棗仁1g、?藤1g,此為一日份, 分三次服用,藥取七日份。
二診:87.7.28,患者云:服完一日份,即見改善,服完七日份,幾乎痊癒,為求預防再發,故再予求診。診其舌淡、苔微白、脈弦滑。
處方:效不更方,再以同初診處方,七日份。
三診:87.9.12,患者云:由於操勞過度,又貪飲冰涼之品,舊疾復發;診其脈証,如前,效不更方,予以同一處方。
案二:
  盧先生,男30歲,病歷號碼:2372591212,服務業。
初診:88.10.26,患者主訴,長期夜生活,睡眠不足,引起頸部僵硬,眉稜齊痛,顳側頭痛。舌下脈青紫,面色白,唇色紅,舌微紅,脈緩帶弦。証屬內傷頭痛,虛中夾實;擬祛風解痙,佐以活血化瘀。
處方:葛根湯5g、芍藥甘草湯2g、蒺藜1.5g、蔓荊子1.5g、白芷1.5g、丹參1.5g、川七1.5g、白芍1.5g,此為一日份,分三次服用,藥取三日份。
二診:88.10.31,患者云:服完三日份,頭痛、頸部僵硬,已減輕很多,因住高雄,不克前來台南拿藥,所以今天才來,診其舌脈如前。
處方:效不更方,處方如前,藥取三日份。
三診:88.11.3,患者云,本已痊癒,昨又熬夜,今微感不舒。診其脈緩。
處方:效不更方,處方如前,以鞏固療效,藥亦取三日份。
〈按〉葛根湯,治項背兀兀,加重芍藥甘草,取其柔肝止痙;蒺藜為風家主藥;蔓荊子、白芷,可入陽明經,治頭面風虛,眉稜齊痛;丹參、川七,活血化瘀之品。
案三:
  楊先生,男44歲,營造商,病歷號碼:1565450311。
初診:89.3.11,患者主訴,十幾年來,每月有2、3日巔頂痛,痛至噁心嘔吐,CT斷層掃描頭部,又無器質性病變,查不出原因,服西藥則暫時止痛,不服又復發,經朋友介紹來求診。診其舌淡黯、苔清潤、脈弦滑,症見頭痛如裹、畏風、肢體困重、胸悶納呆、嘔吐、舌有瘀斑、面色萎黃。証屬風濕頭痛,且具痰濁;擬祛風勝濕合化痰降逆。
處方:羌活勝涇湯6g、半夏天麻白朮湯6g、竹茹1g、蒺藜1g、蔓荊子1g、白芍1g,此為一日份,分三次服用,藥取七日份。
二診:89.3.22,患者云,這段期間,無發作,不知有無療效?
處方:處方如前,囑患者,確實注意有無發作,藥取七日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2 03:47 PM , Processed in 0.0284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