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1|回復: 0

易理探微-3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6-2 20:21: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易理探微
第二篇 占卜环境

    任何一种游戏的形成,首先要塑造其特有的环境,其次才是制定游戏的规则。六爻
占卜的环境是六个阴?阳爻组成重卦(也就是两个八卦上下相叠),由本卦得到变卦后,
再将卦爻配上地支及六亲。并根据占者所问的主题,决定用神,然后以用神的五行生克
判断吉凶。
    兹将占卜所需认识的环境,分别说明如下:
一、拿卦
    以随机的方式,取变量一到四,分别代表少阳、少阴、老阳、老阴,取一次即得一
“爻”。其中少阳及少阴分别是阳及阴,老阳及老阴则除了自身代表阳阴之外,还要将
阳变阴、阴变阳,变出一个“变卦”来。
    每卦有六爻,意即上述手续要重复六次,由下到上,组成“本卦”,有“变爻”者
(即取得老阳或老阴者),则另组成“变卦”。得卦后,把各爻排列成为固定形式之手
续,即称为“拿卦”:
    1.本卦:即《易经》之六十四卦,各卦必属于某一卦宫(以八纯卦为宫)。
    2.变卦:每一卦之各爻皆可变,故每卦可变出六十四种变卦。
    3.纳甲:将各爻配用地支,地支因赋有五行生克,故为判断利害之根本。其法相传
      为汉朝京房氏所创。再依其所属各宫,决定世应及六亲。
    4.判断:判断前,先依世应或六亲决定用神,再以用神与日、月及各动爻间之关系
      ,以定待占事件的吉凶及趋避之策。
二、排列组合的机率
    六爻占卜之难度极高,所用的参数虽然有限,但规则灵活,适用于人生的各种事务。
可能组成的变化高达九千亿种以上:
                1.一卦有六爻,每爻有阴阳两种变化,故有卦
                64种
                2.变卦每卦从无变爻起,至六爻皆变,共有
          64*64=4,096种
                3.时间以月计,每年有十二月
   12*4,096=49,152种
                  日份为天干地支循环配用有720种        720*49,152=35,389,440

                  有时判断需加年支太岁12种                       12*35,399,4
40=424,673,280种
                4.用神涉及判断有七种             7*424,793,280=2,972,712,960

                5.六神有六种                  6*2,972,552,960=17,836,277,760

                6.占卜分类在五十种以上     50*16,535,317,760=891,813,888,000

    粗略估计此排列组合总共约有8,918 亿种,远远超过了人类所能应用的上限。同时
也可以想见,六爻判断的难度,远高于紫微或是子平了。
    由上数据可知,易卦是一种以简驭繁,随机排列组合的、极为复杂的结构。在这九
千亿以上的排列组合中,仅凭五行生克以及六亲六神等象征符号(尚可连续拿卦,层层
交集),加以综合分析,以预知事物的前因后果。
    如果再配合《易经》爻辞及易象做判断,其排组合将臻至无穷大。也就是说,绝对
有可能涵盖人生各种事象。有此能力之人,已然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也因如此,学习此判断法则必须按步就班,仔细玩味。更重要的是,现有的占法及
规则,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希望后学者能秉持科学求真的精神,继续努力。
三、判断法则
    要做出正确的判断,第一步要先掌握客观事象的相对因素,也就是先厘清概念的含
糊性,再观察时空变化的结果,以资核对。
    例如要判断是否会下雨,第一要知道在客观环境下,何谓下雨,何谓不下雨。在山
区或某些地势特殊的地方,经常是云气弥漫,要先确定何种情况为下雨。然后根据天候
的变化,逐一比对实际状况,方能断定。
    其次要确定下雨的时空范围,占卜用的是阴历,每到晚上十一时,也就是第二天的
子时了。另外空间区域也要分清楚,因为我们无法要求自然界配合人,硬性画出一条线
来,严格要求雨一定要下在哪一边。还有,大自然是没有“整数”观念的,由不下雨到
下大雨之间,有无数种可能的类型,我们只能取某些概略的状况,如毛毛雨、大雨等。
    人世间已有了太多人为规定的习惯法则,人生活在其中,如果一切顺利,不需要经
常检讨修正,时日一久,人的思想就会僵化,以为事事都理当如斯。
    占卜是根据前人所归纳的规律,用象征的符号,截取一段随机的时态,再展开成为
一种仿真自然因果的状况。人面对占卜的资料,针对所需要了解的事物特性,根据一些
判断规律,选择出最恰当的排列组合,再加以判断。
    日常生活中,人也随时需要下判断,但那往往是根据习惯经验所作的抉择。我们身
处的大环境早已在人为法则的控制下,可能发生的危害业已减至最低程度。人类生存的
社会,就相当于植物的温室,越是完善、问题越少,人的判断力也就越趋退化。一旦丧
失了判断力,人的智能自然降低,对环境的依赖也就相对的增加了。
    因此,即使是从思维训练的角度上看,学习占卜也有助于个人判断力的提高。
    在任何环境中,对任一个体而言,能否成功的生存,完全基于“利”与“害”的多
寡上。多利即生存,大害则死亡。在人的立场上看,事态似乎并不如此单纯,但若仔细
加以分析,任何事物不外利与害的组合,只是各种关系比例有所不同而已。
    仅以利、害两种因素,用二进制方式组合成为概念,当然可以排列出宇宙中人类所
熟知的一切。可是这种组合有多大的义意呢?概念是为了人类的了解应用而发明的,其
中最重要的应用功能,就是判断。因此,概念的组合方式,应该要能符合判断的需求。
    一般说来,判断的范围要广,参考的资料要多,决定的速度要快,运作的空间要小。
要达到这些目的,就必须利用“生机结构”的组合方式,予以有效地应用。
    前篇曾介绍过DNA 与八卦皆建立在生机结构上,而这种结构,一定要有分层分类的
各种严格规律,以下即据此一一分析。
四、相对因素
    感官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并比较当前讯号与前级讯号之强度差,由此产生认知。此
一强度差,即为一相对因素。同理,各种不同的刺激因素与不同的感觉器官,亦可视为
高一级之相对因素。如此推论下去,所有的刺激讯息,皆可用两个相对因素,编成代码
代表。
    阴与阳是两个相对的现象,可以代表现代物理学上能量之正与负。在人的认知上,
亦可以视为“动、静”,“有、无”,“开、关”等相对观念。事实上,如果把阴、阳
二元分别视为0与1两个不同的数值,正好就是二进制数理的基础。在现今计算机信息
上,此二数值之价值与意义,委实无与伦比。
    真理是宇宙万象的基本,而基本必是结构最简单者。在逻辑上,二进制之0与1是
最简单的结构形式,其观念更是符合客观世界的相对因素,《易经》的认知体系即以此
为结构。此外,在机械及电子设计上,并利用了此一“开、关”特性,发展出信息工具
--计算机。
五、利害循环
    汉儒崇尚阴阳五行之术,今人却视之为迷信,此乃现代人忽视事物抽象关系之故。
前文说过,人之认知无不来自经验事物之利、害关系。所谓利害关系,皆系以“自我”
为中心,并以之与外界做相对之比较。事实上,宇宙中所有的现象,也都是以利、害
(物理上之用语为吸引力、排斥力)为能量变化的基础法则。
    利有“利于我”、“我利于”两种,害亦有“害于我”、“我害于”二类。因此,
利与害对于一主观个体而言,即有四种相对关系。这四种关系乃人性必备的基本判断因
子,无时无刻不在人之潜意识中作用。
                  ┌─┐          ┌─┐
                  │利│          │害│
                  └┬┘          └┬┘
                    └──┐  ┌──┘
                        ┌┴─┴┐
                        │  我  │
                        └┬─┬┘
                    ┌──┘  └──┐
                  ┌┴┐          ┌┴┐
                  │利│          │害│
                  └─┘          └─┘
    由于利、害关系过于主观,为了便于说明各种利害交杂的世态,需要以更宏观的角
度来分析。如果将“利于”视作“生”,“害于”视为“克”,于是便有“生我”、
“我生”、“克我”、“我克”四者。从概念而言,主观之利、害,就是客观的生、克。
                  ┌─┐          ┌─┐
                  │生│          │克│
                  └┬┘          └┬┘
                    └──┐  ┌──┘
                        ┌┴─┴┐
                        │  我  │
                        └┬─┬┘
                    ┌──┘  └──┐
                  ┌┴┐          ┌┴┐
                  │生│          │克│
                  └─┘          └─┘
    这四种现象各有其外来或内在的原动力,可视之为四种“体”。此四种“体”实为
原动力与“自我”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就是说,若“我”不存在,该四种体即毫无意义。
以下便是这四种现象的展开,为与实际生活相符合的一种“应用体系”:
    兹假设利我=生我=甲生我
                  我利=我生=我生乙
                  害我=克我=丙克我
                  我害=我克=我克丁
                而此四者之中,皆有一个“我”。
    兹再假设“我”=戊。则得:
                  利我=生我=甲生戊
                  我利=我生=戊生乙
                  害我=克我=丙克戊
                  我害=我克=戊克丁
    甲乙丙丁戊既然仅为五种代表符号,亦可代之以金、木、土、火、水。
                设  甲=金,乙=木,丙=土,丁=火,戊=水,前式便为:
                  利我=生我=金生水
                  我利=我生=水生木
                  害我=克我=土克水
                  我害=我克=水克火
    由此可证明,五行的观念非但不是迷信,反而是现实人生事务的基本现象!
六、五行生克
    邹衍是第一个将金、木、水、火、土五个具有象征性、又有联想条件之因素,分别
赋与了均衡且循环互动的“生、克”概念。由于其象征性精简有效,适用于各种模式,
在中华文化思想体系上,曾经受到相当的重视。
    生:土生金,亦即土利于金;联想->金属矿物埋藏在土中,破土而出谓之生。
                金生水,亦即金利于水;联想->金属在加热后,熔为液体,即成水
质。
                水生木,亦即水利于木;联想->树木之生长,有赖雨水之滋润。
                木生火,亦即木利于火;联想->木燃烧发光,是木生成火。
                火生土,亦即火利于土;联想->火烧后物质化为灰烬,即为土。
    克:土克水,亦即土害于水;联想->土质厚重,能阻止水流。
                水克火,亦即水害于火;联想->水吸收热量,能使火熄灭。
                火克金,亦即火害于金;联想->火有能量,能熔化金属。
                金克木,亦即金害于木;联想->金属坚利,能切断木材。
                木克土,亦即木害于土;联想->木之生长,能穿透土地。
    上述之生克观念,实为一互动、循环的抽象关系,至于联想部分,则只供参考,表
达其中的象征关系而已。
    下面先以“甲、乙、丙、丁、戊”五个符号,说明生克的循环关系:
                      ┌─┐                    ┌─┐
                  生>┤甲├>生            克>┤甲├>克
                ┌┴┐└─┘┌┴┐        ┌┴┐└─┘┌┴┐
                │戊│      │乙│        │丁│      │丙│
                └─┤      ├─┘        └─┤      ├─┘
                  生│      │生            克│      │克
                  ┌┴┐  ┌┴┐            ┌┴┐  ┌┴┐
                  │丁├生┤丙│            │乙├克┤戊│
                  └─┘  └─┘            └─┘  └─┘
    再将上面两种象征的循环关系,代入五行如次:
                五行:设甲=金,乙=水,丙=木,丁=火,戍=土
                      ┌─┐                        ┌─┐
                  生>┤金├>生                克>┤金├>克
                ┌┴┐└─┘┌┴┐            ┌┴┐└─┘┌┴┐
                │土│      │水│            │火│      │木│
                └─┤      ├─┘            └─┤      ├─┘
                  生│      │生                克│      │克
                  ┌┴┐  ┌┴┐                ┌┴┐  ┌┴┐
                  │火├生┤木│                │水├克┤土│
                  └─┘  └─┘                └─┘  └─┘
七、六亲的关系
    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象征符号,实际上就是人性认知的基础,兹再以生活中
具体的概念说明:
                  “父母”生“我”,“我”生“子女”。
                  “制度”管“我”,“我”管“家财”(管可视为“克”)。
    在客观的立场,“我”可以象征同辈的“兄弟”;“子女”则相当于“子孙”;
“制度”可以说得再露骨一点--“官鬼”,其中正面、有力量的是“官”,负面、或
没有能力的,却也要管我的,就是“鬼”;至于家财,也包含了妻子,故合称“妻财”。
    再将上面两种象征的循环关系,代入六亲如次:
                六亲:设甲=父母,乙=兄弟,丙=子孙,丁=妻财,戊=官鬼
                        ┌──┐                      ┌──┐
                  生>─┤父母├─>生          克>─┤父母├─>克
                ┌┴─┐└──┘┌─┴┐      ┌┴─┐└──┘┌─┴┐
                │官鬼│        │兄弟│      │妻财│        │子孙│
                └─┬┘        └┬─┘      └─┬┘        └┬─┘
                  生│            │生          克│            │克
                  ┌┴─┐    ┌─┴┐          ┌┴─┐    ┌─┴┐
                  │妻财├<生┤子孙│          │兄弟├<克┤官鬼│
                  └──┘    └──┘          └──┘    └──┘
    由上可知,生克实为一种象征关系,可以极为灵活地应用在任何事物的利、害判断
上。比如说,父母生兄弟,兄弟生子女(子孙)原属于人的自然行为。而子孙生财物
(妻财)及财物生官鬼,则具有相当强烈的象征性。
    这些象征性,实质上说来是一种人生哲学,为了彻底理清这些观念,兹特地列表说
明各种象征关系:
┌──┬──┬──┬──┬──┬──┬──┬────┬────┬────┐
│符号│特性│事务│行为│天候│家庭│社会│物体对象│生的象征│克的象征│
├──┼──┼──┼──┼──┼──┼──┼────┼────┼────┤
│父母│能力│文书│辛劳│雨雪│长辈│师长│保护我者│生我养我│严格控制│
│兄弟│业力│阻挠│竞争│风云│同辈│朋友│阻谋我者│工作支持│欺凌掠夺│
│官鬼│权力│功名│邪祟│雷电│夫  │官吏│拘束我者│服务照顾│制度管理│
│子孙│愿力│品德│福德│日月│子孙│德者│药,动物│创造价值│理想纯真│
│妻财│财力│事业│谋利│天晴│妻  │仆从│金钱财物│供我驱使│沉溺败坏│
└──┴──┴──┴──┴──┴──┴──┴────┴────┴────┘
    此五者有得有失,且互利互害。若以“自我”设身处地,则对“我”而言,其间各
种利害得失关系,无不令人一目了然。
    不论在理论上或现实生活中,人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不问有何种机缘,得之一隅
必然要付出失之另一隅的代价。这与其说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毌宁说是人间至理,因
为以有限去追求无限,是绝无可能的。人竭尽全力,在功名、幸福、思想中择一而事,
终其生能有所得已属不易。更何况因果不同性质则异,一个人如何能面面俱到?举例来
说:
    1.人若为“官”,是其机缘所在。而想要事业功名顺遂,必然要付出时间、心力。
再者,为官必须具多重性格,对上待下手段殊异,见人见鬼说话不同。处世要圆融,里
外皆通,否则迟早会中箭落马。此外,好官为人民谋福,坏官为己争利,利己则多不利
人,是以所有为害者,皆视之为鬼,其理当然。
    2.在利的立场看,“财生官”,因财是力量,是利益,有了财便有了“官位”。过
去有所谓“捐官”,今日则美其名曰:“商而优则仕”。再如“官生父”,因父母代表
能力、保护者。得其官位,便有权力,可以保护大众。“子生财”是指和气生财,如果
不是两得其利,就不可能有财。
    3.在害的立场,代表理想、纯真的“子孙”,可以说是“重视自我原则的人”,这
种人不宜做官,故“克官”。人一旦做了官,对上待下都必须容忍,但基于权利不可共
享的至理,对同一阶层、利害相同之竞争者,绝对不能容情,是“官鬼”必克“兄弟”。
    除了以上所举各例外,还有很多理由,不是那么明显,可以立刻从经验中找到线索
的。例如在卦中若有“随鬼入墓”之象,则除了求官之外,多为死兆。而“子孙持世”
则为吉兆,卦书解释说子孙是福神。再如克害本为凶兆,但若“妻财克世”,则此财必
得。根据前面的分析,六亲也不过是些变量,怎么在此突然又成了不变的常数呢?
    (注:这是一个值得推敲的课题,就算前面的推论合乎情理,为什么当爻上配属了
某些人们常用的概念,卦爻的象征性会改变呢?难道时空流程也了解中文的概念?这是
我最初不能接受易卜的重要原因,刘基曾将<黄金策>定名为<千金赋>,谓任何人能
改易一字,即有千金之赏,在我看来,颇似落魄文人的文字游戏。然而经过大量的验证,
我发现原文可议之处虽然甚多,然而上述不可思议的现象,却一再反复地证实无误。)
八、十二地支的时间因素
    在时间观念上,前面已经讨论过,太阴历符合天体力学,以之解释宇宙的架构,才
能真正发挥其功能。
    1.中国位于北半球温带,一年四季的变化非常稳定。春季草木兴旺,欣欣向荣,所
以青绿的“木”就成为“春”季的象征。东部濒海,是日出之地,为由“艮到震”之象。
    2.春天过去,夏天到来,炎热的阳光,具有“火”的能量。就方位来说,“南”部
近于赤道,东南风吹,是“巽到离”之象。
    3.然后是秋季,清风骤起,景色萧杀,相当“金”的坚肃与“西”方荒凉的广原,
是“坤到兑”之象。
    4.最后是寒冬,“水”的变化最为活跃,而且西伯利亚的冷锋来自“北”方,是由
“干到坎”之象。然后冬去春来,天地之间,守信不爽。
    5.前述季候的演变,必然离不开“土地”。也就是说,五行虽然有相互循环之准则,
但是立中有破。在季候的演变上,土与其它四行,却保持等距的关系。这一来,金木水
火四行各分配两个月份(一阴一阳),余下四个月,则皆属土。
    古人这种精妙的设计,巧则巧矣,是否完全符合宇宙时空的绝对真实,以现代人具
备的常识而言,似乎有相当多的疑点。
    (注:从地球物理的立场来看,前述四季与方位的关系,仅符合北半球的温带环境。
设若换至南半球,其预测的根据又何在?话说回来,即令是在北半球,纬度及地形的高
低等因素变化下,就未必能符合前述的时空现象。然而,以我所知,似乎《易经》的占
卜系统,尚未听说有因地缘环境而产生误差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太阴历一年有十二月,有小、大月,由廿九到三十天不等,每三年左右则有一次闰
月。因采用六十甲子连续计数,日与月有绝对的独立性,即闰月依然以干支连续计算。
    每年元月从春天开始,以“寅”木代表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依序将十二地支分配在
每个月上。子、丑虽然在序位上先于寅卯,在月份上却代表十一及十二月。这种观念有
着很不平常的意义,即地支并非仅是一种序列,尚代表了一个无尽循环、周而复始的段
落。
    十二地支象征地球绕日的黄道,地球以日为椭圆之中心,沿着黄道十二区运转。在
科学家眼中所看到的是物质、能量、运动的数据与公式。而在预测的角度,则是要在这
些现象中,找到绝对的关系,以判断物质运动的过程,与“自我”相对的利害。
    显然,那些运动的数字、轨迹,只是线性的连续关系,是能量变化的另一种结果。
在运动发生之前,地球、太阳以及其它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已经决定了这一系列的
连续变化。其中的根本,是整个宇宙时空能量的循环因果关系,因为有这种循环,所以
地球一直维持在轨道上。
    只要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将已知的自然现象,用十二支来代表。应用时透过各支
的相对关系,即可知道必然的因果。前人在设计之时,并未赋予十二支绝对的定义,即
为灵活应用符号的象征性。
    在人世这个段落中,配合了前述的四季消长,将金、木、水、火平均分配在十二个
月份中,象征自然界事物十二个循环不已的阶段。以人之生死轮回为例,其阶段分别是:
由无到有的受“胎”,在母体中之孕“养”,然后诞“生”,生后的“沐浴”,青年的
“冠带”。到了壮年能力展现,是为“临官”。中年以后,事业有成则如“帝旺”。自
后渐走下坡,始而“衰”,再而“病”,以致于“死”。死后必当入“墓”,入墓则生
机已“绝”,绝后又是另一个循环的开始。
    至于占卜时,仅取其中四个量--生旺墓绝,唯一的理由,是经验印证所致。
    下面且以表格列出地支与四季、五行的循环关系。
┌─┬─┬─┬─┬─┬─┬─┬─┬─┬─┬─┬─┬─┬─┬─┬─┬─┬─┐
│地│两│四│五│方│八│长│沐│冠│临│帝│衰│病│死│墓│绝│胎│养│
│支│仪│季│行│位│卦│生│浴│带│官│旺│  │  │  │  │  │  │  │
├─┼─┼─┼─┼─┼─┼─┼─┼─┼─┼─┼─┼─┼─┼─┼─┼─┼─┤
│寅│阳│春│木│东│艮│火│  │  │木│  │  │水│  │  │金│  │  │
│卯│阴│春│木│东│震│  │火│  │  │木│  │  │水│  │  │金│  │
│辰│阳│春│土│中│巽│  │  │火│  │  │木│  │  │水│  │  │金│
│巳│阴│夏│火│南│巽│金│  │  │火│  │  │木│  │  │水│  │  │
│午│阳│夏│火│南│离│  │金│  │  │火│  │  │木│  │  │水│  │
│未│阴│夏│土│中│坤│  │  │金│  │  │火│  │  │木│  │  │水│
│申│阳│秋│金│西│坤│水│  │  │金│  │  │火│  │  │木│  │  │
│酉│阴│秋│金│西│兑│  │水│  │  │金│  │  │火│  │  │木│  │
│戌│阳│秋│土│中│干│  │  │水│  │  │金│  │  │火│  │  │木│
│亥│阴│冬│水│北│干│木│  │  │水│  │  │金│  │  │火│  │  │
│子│阳│冬│水│北│坎│  │木│  │  │水│  │  │金│  │  │火│  │
│丑│阴│冬│土│中│艮│  │  │木│  │  │水│  │  │金│  │  │火│
└─┴─┴─┴─┴─┴─┴─┴─┴─┴─┴─┴─┴─┴─┴─┴─┴─┴─┘
    上表看似简单,其中却显示了严谨无比的统一体系。除了“土”以外,若把五行栏
与长生、沐浴对照,就相当于前述的五行“相生”关系;若与“绝、胎”查照,则得到
五行的“相克”关系(唯一的例外,是木之于金)。
    土的长生理论甚多,正是因为理论不一,也就影响到了预测的准确性。我们正在作
大量的统计研究,在没有肯定的答案以前,在此仅能介绍一种常用的观念,就是“土寄
生于水”。也就是说,土之长生与水相同。
九、先知的启示
    人的智能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别,但知识却借着时间的累积而不断增加,先知、后知
永远是程度上的差异而已。唯一值得探讨的,是有没有可能在几千年后,一个后知后觉
的人,会比几千年前的先知所知要多?
    很不幸,我们找不到任何证据,可以证实现代的一个大学毕业生,会比伏羲氏所知
的道理要来得多。当然,如果要比唱卡拉OK,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前面我曾提出了一些疑点,记在“注”中,很希望能人高士予以指点。个人在此先
提出一个假说:
    1.既然我们能根据易卦的规则,印证现实状况与卦象所象征的内容完全符合,我们
便不能不承认,易卦所组合的“时空流程”确实存在。
    2.假如1.所述为真,则像伏羲、文王、京房、陈搏、刘基之流,即是不折不扣的先
知。正是他们的努力,将时空的结构及流程,设计成为一些象征符号,我辈后知后觉者,
才得以上窥天心。
    3.再假设2.之陈述为真,则人只能猜测、模仿“天”,此一“时空流程”显系由一
超自然的力量所推动。也就是说,人只能了解,但不能参与此“时空流程”的制作。
    4.在六亲与地支的解说中,我曾提到两个疑问,一是为什么像“随鬼入墓”、“子
孙持世”、“妻财克世”等等,这些完全属于人类应用的概念,会成为“非人所设计”
的时间流程中极罕见的例外现象?一是为什么地支所代表的时空性质,在时空条件已经
改变时,其结果却不发生任何偏差?
    5.有种可能的解释,是该时空流程的设计者曾经是人,或者就是前述的先知。只要
他们还在工作岗位上,就有可能在设计之后千百年以降,不管在任何时空下,易卦仍然
与以前一模一样(这种说法有些荒谬,连我自己也不能相信)。
    6.更合理的解释,是宇宙中有个超然的力量,事先已将时空流程设计妥当。所谓的
先知,不过是此流程中的接口,将另一境界中的讯息,透露给此一世界。同理,既然中
文文字的若干概念,如“官鬼”、“妻财”等,也成为卦象的固定意义。那么,中文与
卦象显然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7.假设前述推理成立,则意味着人生有两种生命,一种建立在人体上,生活在各种
外来讯息的刺激中。另一种则为连续的时空变化流程,只是一种精神状况,宛如一系列
的电磁波,由一个电台放送到另外一个电台。在电讯微弱时,人体即失去了主宰,妄从
身外追求刺激,以填补空虚的心灵。习以为常后,遂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功能。再若人体
机能消逝时,那电波仍然在空中传播,行将占据另一座电台,重新开始调整频率、筹划
新节目。
    所以,那些一再传播在电台之间的电波,有的已经远届其它星系。有些俗缘未了的,
悯于芸芸众生的频道中充满了噪音,特别留下了一点奇迹,以导引那些灵台还算清明的
有缘之人,增强波幅,扩大功率,效那大鹏万里之游。
    这些奇迹是时间流程中,有意无意泄漏的天机,中国人可算得天独厚,从而知晓了
人在这个世间只是个过客。如果参透了这一层,就懂得什么叫做身外,什么是为性命了。



        
發表於 2008-1-29 15:20:17 | 顯示全部樓層
 谢谢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05:09 PM , Processed in 0.06465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