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16|回復: 0

三元及第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8-10 07:54: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十八學子 連中三元

作者:佚名
來源:北京青年報 更新:2006-7-10 21:33:13


  ◆掌中珠

  在我國曆史上共產生過多少名“狀元”?

我國的科舉選士制度創建于隋朝,廢除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在這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中,經參閱《中國狀元卷》、《中國科舉史話》等史籍資料,共產生有姓名可考的“狀元”673名(不含武狀元)。

其中:唐朝154名、五代18名、南唐10名、宋朝119名、遼代55名、西夏1名、金代61名、元代33名、大西國(張獻忠政權)1名、明代90名、清代114名、太平天國17名。


  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唐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狀元孫伏伽,最后一個“狀元”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甲辰科狀元劉春霖。

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唐代詩人王維、書法家柳公權、民族英雄文天祥、光緒帝的老師翁同龢等都位居“狀元郎”之列。

  另据記載,在我國科舉史上,共有18位才華出眾、學識淵博的才子“連中三元”,即鄉試(解元)、會試(會元)、殿試(狀元)均獲得第一。
他們是:

唐代的崔元翰、武翊黃、張又新、白敏中;
宋代的陳堯叟、孫何、王曽、王岩叟、楊窒、馮京、彭汝礪;
遼代的王棠;
金代的孟宗獻;
元代的王宗哲;
明代的許觀、商駱;
清代的錢棨、陳繼昌。

  由于年代久遠,文獻資料散失等原因,許多“狀元”的生平資料已無記載,實際上,我國曆史上的狀元要遠多于此數。

////////////////////////////////////////////////////////////////////////////////////

連中三元

作者:東方黨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會、殿三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据統計,曆史上連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歐陽修《賣油翁》中提到的 “陳康肅公堯咨”,陳堯咨與其兄陳堯叟都曾考中狀元,而陳堯叟則是連中三元。唐代的張又新、崔元翰,宋代的孫何、王曾、宋庫、楊置、王岩叟、馮京,金代的孟宗獻,元代的王宗哲,明代的商輅,清代的錢檠、陳繼昌。
   
   連中三元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制度。鄉試考中的考生被稱做“舉人”,第一名為“解元”;會試考中的考生被稱做“貢生”,第一名為“會元”;殿試考中的考生被稱做“進士”,第一名為“狀元”或“殿元”。連續考中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被稱做“連中三元”。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中,有13人能夠連中三元,他們分別是他們是:

   唐朝的張又新 、崔元翰;
   宋朝的孫何、王曾、宋庠、楊置、王若叟、馮京;
   金朝的孟宋獻;
   元朝的王崇哲;
   明朝的商輅;
   清朝的錢檠和陳繼昌。


//////////////////////////////////////////////////////////////////////////////////

臨海市街路巷名溯源

二元巷

曾稱義元坦,東起府前街,西至右營巷。明永樂年間,陳王遂 得中鄉試解元、會試會元後,本可廷試得狀元而“連中三元”,時值寧海方孝孺拒絕為永樂起草登位詘書而慘遭“誅滅十族”,當廷試策問時,年青的陳王遂 仗義執言勸諫皇帝,今後不要重犯“骨肉相殘”、“誅戮忠臣”等事,被降格為“二甲”,授品位最低的翰林院從九品庶吉士。

10年後他辭官還鄉,熱心教育,創辦白雲書院,培養出一批名臣。後人在巷西端他的故居處豎立“二元坊”石牌坊,以紀念他得中解元和會元,巷亦以“二元”命名。
///////////////////////////////////////////////////////////////////////////////

維基百科

三元及第

「三元及第」一詞源於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指鄉試、會試、殿試皆得第一的考生。連續考中鄉試、會試、殿試第一名者稱為「連中三元」。

鄉試第一名稱為「解元」,會試第一名稱為「會元」,殿試第一名稱為「狀元」或「殿元」,故稱「三元」。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中,有14人能夠三元及第,他們是:

唐朝:張又新、崔元翰;
宋朝:孫何、王曾、宋庠、楊寘、王巖叟、馮京;
金朝:孟宗獻;
元朝:王宗哲;
明朝:黃觀、商輅;
清朝:錢棨、陳繼昌。

其中「連中三元」者只有:宋庠、馮京、錢棨。

武三元

此外,歷史上也出過3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宣宗年間,江西的易智超。,連中武科三元。此人在參加武秀才考試,力舉三千斤巨石,名達天聽。後憑戰功官至兵部尚書,為明清兩代唯一以武人出身而為六部官長的。其人豐身玉碩,神采照人,且精通諸子百家,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時人贊為「儒將一枝花」。曾自做一聯曰:「天生風雅最惜花,心懷春色更撩人」名動文壇。

其二是明朝萬曆年間,浙江永嘉人王名世連中武科三元,官授錦衣衛千戶。他博通經史,工詩善書,時人稱其武藝、詩詞、書法為「三絕」。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秉性剛介,不媚權貴, 頗有直道君子之風。

其三是清朝順治年間,也是浙江人王玉璧,連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參加武秀才考試,射箭第一,號稱「神射手」,故人們贊其為「武四元」。他雖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釋卷,文筆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譽。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6 04:02 AM , Processed in 0.02425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