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81|回復: 0

七夕詩詞欣賞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8-19 21:26: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還記得七夕嗎?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宋)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 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而晴,霎兒雨,霎兒風。


七夕   鄭燮(清)
漏盡星飛頃別離,細將長夜說相思。
別年又有新愁恨,不得重提舊怨詞。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8-20 01:42:17 | 顯示全部樓層
香港人不太重視這節日
但其他地方對七夕是很重視的
所以我知道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8-20 03:49:1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8-20 04:06:20 | 顯示全部樓層
.....
375946%5B1%5D.jpg
ka.gif
ka1.gif
ka2.gif
ka3.gif
ka4.gif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8-20 06:31:22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8-20 06:44:42 | 顯示全部樓層
七夕!
都忘了呢
難怪
即使颱風走了
昨天還是雨下個不停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8-20 06:55:51 | 顯示全部樓層
<BR><BR><FONT face=標楷體 color=#0000ff size=5><B>七色雲彩漫天開<BR>夕照餘暉踏浪摘<BR>情懷依舊景物待<BR>人在天涯心不垓<BR>節竹微響相思栽<BR>的的遏遏費疑猜<BR>祝語隨風任飄塞<BR>福壽安康無禍災<BR><BR>願滿業銷無需愁<BR>有緣有心自然留<BR>情到深處怎怨尤<BR>人事幻變莫強求<BR>終老今生前世修<BR>成敗羈絆獨自憂<BR>眷戀往事只得囚<BR>屬意四方任悠遊<BR><BR></B></FONT><EMBED src=http://210.77.150.115:81/dlfresource/200502/01/yldbwdx51162.mp3  autostart="true" hidden="true" loop="true"</EMBED>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8-20 09:19:4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Emma 於 2007-8-20 01:42 發表。
香港人不太重視這節日
但其他地方對七夕是很重視的
所以我知道

我們這裡根本沒人提起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8-20 09:47:06 | 顯示全部樓層
拋(借來的)磚引來多多翡翠,狂賺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8-20 09:57:5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fourp8w 於 2007-8-20 06:31 發表。
<P><FONT size=3><FONT color=red>七夕?股匯篇 小虎子</FONT></FONT><BR><BR><FONT size=3><FONT color=red></FONT></FONT><BR>< ...


鵲橋高架固可喜
未及聯儲掃陰霾
注資減息多舉措
土豆逢高便減肥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8-20 10:13:5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小雲兒 於 2007-8-20 09:19 發表。

我們這裡根本沒人提起呢



對丫
祇有我們這些非人知道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8-20 10:33:0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Emma 於 2007-8-20 10:13 發表。



對丫
祇有我們這些非人知道



即使知道
姑娘小姐們也沒有拿胭脂水粉和針線盒去拜七姐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8-20 10:59:3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lazyboy 於 2007-8-20 09:57 發表。


鵲橋高?br /> 未及聯儲掃陰霾
注資減息多舉措
土豆逢高便減肥


為甚麼逢高就減肥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8-20 11:03:48 | 顯示全部樓層
"七夕節”,源於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是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裏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幹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遊戲,在河裏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湧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隻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8-20 11:05:09 | 顯示全部樓層
七夕乞巧花樣多
  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扎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于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投針驗巧: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徵矣。”《直隸志書》也說,良鄉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于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織女”請於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樹液洗頭髮花草染指甲: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係。

  南瓜棚下聽悄悄話: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接露水: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喜蛛應巧: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針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說; “是夕,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于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宋週密《乾淳歲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由此可見,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後世多遵唐俗。

  穿針乞巧: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誌)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臺,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臺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賀牛生日: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迎仙: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裏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彩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漂針試巧:七月七日,為“女節”。少女鹹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針,照水中之影,以試巧,復陳瓜果,爭相“乞巧”。

  月下盟結,穿針引線:膠東地區,有祭拜七姐神的習俗,年輕女子常喜歡在七夕節著新裝,聚一堂,月下盟結七姐妹。有的還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還競賽穿針引線,爭得巧手之名。
  種巧菜作巧花:山東榮城有兩種活動,一種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麥芽,一種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麵粉塑制各種帶花的食品。

  結紮巧姑 種豆苗青蔥 占卜巧拙 穿針走線 剪窗花:陜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紮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七姐會: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繡等,琳瑯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凈水視影定驗巧拙:江蘇一帶的乞巧活動是取凈水一碗于陽光下曝曬,並露天過夜。即撿細草棒浮于水中,視其影來定驗巧拙。也有許多年青女子採用小針看水底針影來應驗智愚的。其他地區的漢族也多采用這種方式來應驗巧拙智愚。

  七夕儲水 紅頭繩七個結:廣西某些地區有七夕儲水的習俗,認為雙七水洗浴能消災除病,體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將紅頭繩結七個結,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吃巧食: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麵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6 01:27 PM , Processed in 0.0253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