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80|回復: 0

大國崛起 不能缺民族自信 ----- 黃天沂 〔香港經濟日報〕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12-26 20:42: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黃天沂

2007-01-22 刊於 《香港經濟日報》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大國崛起往往帶來霸權的橫行。古代的中國,自認為中央大國,文治武功,何嘗不希望萬朝來儀,威震四方。延宕至近代,積弱的滿清末年,中國的大國霸氣已收斂於無形。

地區大國勢必想進一步充當世界大國,世界大國又怎能不渴望向太空大國進發,美蘇星球大戰就是這種太空大國思想在作祟。結果不僅兩敗俱傷,前蘇聯更因此而打回發跡前的原型,喪失了世界大國的光環。


韓國趨強 歷史文化「侵略」
那些大國的智囊們,定會思考一個問題,到底將來式大國崛起,會不會還是以霸權橫行無忌作為表徵,會不會仍以利益自我膨脹作為結果呢?如果說美國是現今世界上唯一的大國,那麼不難發現,美國長期自許的「世界警察」的角色,或也將成為下一個大國力爭的目標。

中央電視台記錄片《大國崛起》,講述的九個大國都有其鮮明的大國特點。葡萄牙、西班牙無疑是航海大國;荷蘭則將貿易大國發揮得淋漓盡致;英國從光榮革命到工業革命,無不扮演世界政治、經濟大國的角色;法國的大革命孕育出思想文化大國的地位;德國通過發兩次世界大戰,盡顯軍事大國的本性;俄羅斯的大國風範,在廣袤的國土與狂熱的政治思潮中,表露無遺;日本至今仍是毋庸置疑的經濟大國;至於美國,暫時仍未有哪個國家在短期內,可以超越其世界大國的地位。

大家的聯想,自然落在了中國身上。到底中國的崛起進程又是怎樣一番光景呢?在剛剛結束的亞運會上,中國表現出區內無可動搖的體育大國形象。而早前的世衛總幹事選舉,也證明大國需要拓展其國際空間。

在人人都渴望成為大國的時代,各國各出其謀,通過不同途徑搶佔大國話語權。不能硬性入侵,就靠柔軟身段;沒用軍事征服,也來文化滲透。以韓國為例,從改名做起,把數百年來慣用的「漢城」,替換成「首爾」。令中國人氣結的是,竟然稱「端午節」是韓國人創立的。得寸進尺,韓國在2005年10月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不僅如此,狂熱民族主義的韓國人也硬生生將「中國四大發明」說成是「韓國人的發明」,《本草綱目》是韓國大藥典。

近日,網上流傳的一幅「強大的大韓民國」地圖,惹來了網友「韓國意淫中國」的指摘。因為該地圖無視史實,將中國的環渤海地區、山東、江蘇,甚至浙江一帶,通通歸為歷史上的大韓國土。

面對韓國在歷史文化上的種種「侵略」舉動,一位西方漢語研究者發出了足以令中國人深思的肺腑之言:「驕傲貫穿著所有韓國人的血脈,如果中國人有那麼一點,就可以變成比現在更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應該提升對本民族的自信,不要讓韓國人和日本人拿走那些本來屬於他們的榮譽。」


崛起變發展 中國關門自戀

崛起乎?勃起耶?我們仍未看到國人民族自信心的清晰身影。眾所周知,中國人向以「龍的傳人」自居,但西方世界卻視龍為充滿霸氣而具有攻擊性的龐然大物。為此,有內地學者建議不用龍作為中國圖騰,改以祥和的國家形象標誌,塑造中國的和平崛起。可見,如果中國連自己千百年來引以為傲的龍的傳人,都羞於承認,一味地媚歐媚美,失落了那份傲然的民族自信心,談何大國崛起?

內地學者的思維,其實與中央政府是一致的,本來好好的「和平崛起」政治術語,已被悄然改稱「和平發展」。政府相信,中國的崛起「不會妨礙任何人,也不會威脅任何人,也不會犧牲任何人」。恰恰是這樣,正可烘托出為何記錄片《大國崛起》,只是用一種理性的分析,以及借鑒他國的虛心態度,來隱諱地預示著中國的大國地位,勢必在不遠的將來冉冉升起。














[ 本帖最後由 GordonWu 於 2007-12-26 08:46 PM 編輯 ]
發表於 2007-12-27 02:49:50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5 03:30 AM , Processed in 0.02331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