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7|回復: 0

刺激經濟的良藥?威脅經濟的毒藥?Fed降息政策隱憂重重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1-29 09:31: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鉅亨網黃欣.綜合外電

美聯儲在上週意外大降 3碼利率,使目前聯邦基金利率來到3.5%,使抵押貸款的和房貸利率隨之下降,也向市場昭示了美聯儲將不惜一切,提振美國經濟衰退。雖然市場樂見降息政策,但 《Fortune》雜誌資深主筆Colin Barr指出,低利率將使美元持續走低,最終將威脅美國經濟成長
美聯儲主席Ben Bernanke明顯欲以削減利率提振經濟,但未來他還能使用這個方法的空間可能不是太大。金融產業的嚴重損失導致銀行放貸意願下降,和低利率使海外投資人出脫美元,使美元走軟、催升通膨,這兩個因素,使未來降息的前景變得複雜。
有愈來愈多人認為,美聯儲的大幅降息手法,不但是在上一次經濟衰退後導房市泡沫的主因,現在也使美國經濟有脫軌的隱憂。但現在的市場把其他風險放在一旁,一心只期望美聯儲降息。 根據估計,房市泡沫崩潰所導致的虧損,將使美國家庭的財富,在未來幾年內由損失 4兆美元擴大到 6兆美元。經濟學家指出,因此美聯儲採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挽救經濟,也是很合理的。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經濟學教授James D. Hamilton 說,上升的通膨「不是目前限制美聯儲的主因。」他說,美聯儲認為現在的情況只比典型的衰退糟糕一點點,因為信貸市場問題使需要融資的企業貸不到款。 抵押貸款債務相關的嚴重虧損,使 Citigroup (C-US)、Bank of America (BAC-US)等大型銀行融資數十億美元,以為未來的虧損做緩衝準備。而銀行方面提高準備金也就表示,放貸給企業個人的金額將縮減。 這也是為什麼Merrill Lynch (MER-US)北美首席經濟學家 David Rosenberg認為,美聯儲還會繼續降息。他預期,在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本月底的會議中,將決定再降息 2碼,使利率降至3%。若是如此,那麼美聯儲就在尚未明顯進入衰退狀況下,為了保護經濟而在短短 4個月內降息1.75個百分點。 Rosenberg 認為,由疲弱的就業數字到走軟的製造業指數看來,美聯儲降息還未到底。他預期聯邦基金利率最終將降至1%,以抵禦房價下跌和緊縮放款對經濟的衝擊。在2001年的衰退中,聯邦基金利率正是降至1%的歷史低點。 「美聯儲在經濟衰退時所採取的寬鬆政策總是能解決之前的緊縮問題,」 Rosenberg指出,「目前房價下跌和信用緊縮的嚴重環境,正需要寬鬆的政策來解決。」 不過Barr認為,即使如此,降息政策不見得能夠奏效,畢竟日本的利率低到接近零利率,但在近年內,也沒有刺激其經濟的成長。 低利率能促進買房等大型的消費,也能協助銀行重新整構其資產負債狀況。但低利率也會削減美元的價值,而美元已經在近年來架構在海外借款的消費上,呈現大幅下滑。而美元的進一步下跌將造成通膨上升的風險,使消費者的購買力減弱。 華府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總監Dean Baker也指出,美聯儲最近一輪降息增加了對美元的壓力。他說,與美聯儲不同,歐洲央行穩定維持利率,而目前美國的3.5%利率,已經低於歐元區的4%。這使歐元兌美元將進一步升值,也吸引投資人的資金進駐。 Merrill Lynch 貨幣分析師指出,若美聯儲持續降息,他們預期美元會進一步走低。在美元失去避風港地位、私人產業缺乏買氣,和利率利差擴大下,分析師們對美元抱持負面展望。他們對美元的憂慮正指出美國經濟關鍵性的弱點:美國消費者是經由借進海外便宜資產來進行消費的。 投資大師George Soros也在倫敦《金融時報》撰文指出,「在世界其他國家不願增加所持有的美元儲備下,美國財政機關所能刺激經濟的方式也將受限。」這可能使利率上升,並傷害經濟成長。「在聯邦基金利率低到一個程度後,美元會受到很大壓力,且長天期債券殖利率也將隨之上升。這個臨界點目前仍不得而知,但一旦跨過,美聯儲就再難對經濟造成什麼影響。」 Soros 說。 Hamilton也指出,雖然不動產價格還將下跌一段時間,但對通膨的憂慮卻不可懈怠。他說,若美聯儲打算降息至2.5%以下,就必須非常謹慎,因為大幅降息可能會埋下未來經濟問題的種子,正如同美國經濟在2003至 2004年的復甦中,反而造成了目前房市的泡沫。 而Hamilton認為,即使是在經濟復甦初期,利率過低也並非正確的政策,但似乎這個走向還會持續下去。「這個己經執行了半世紀的貨幣政策是有問題的。」他說。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6 09:38 PM , Processed in 0.02055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