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制」始於何時?始於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兩年後,當時的法國科學家拉格朗日(J. Louis Lagrange)當選為法國度量衡委員會主席,將經過巴黎的子午線周長一象限的一千萬分之一定為「一米」。只是如何測量地球子午線的長度,就大費周章了。當時法國天文學家德朗布爾(J.B.Joseph Delambre)和梅尚(P.F.Andre Mechain),決定接受此一艱苦任務,約定從巴黎出發,背向而行,德朗布爾向北走,到達巴黎東北的敦克爾克(Dunkerque);而梅尚則向南走,前往西班牙的巴塞隆納。兩人在六年後才抵達目的地,然後開始測量彼此間距離,最後通過測量數據進行計算,才得出一米長度有多少。雖然這次測量,日後仍有修正,但已足以說明一米長度得來不易。「米」作為長度單位,是英文meter的翻譯,而真正中文的「米」,作為量詞,只是喻極少的量,猶如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