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72|回復: 0

李明博稱將在胡錦濤訪韓時化解兩國民間分歧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8-26 00:15: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轉自鳳凰衛視&nbsp; <A href="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808/0825_17_745533.shtml">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808/0825_17_745533.shtml</A></P>
<P>&nbsp;</P>
<P><SPAN>8月14日,在北京奧運會射箭女子個人決賽中,獲得銀牌和銅牌的韓國選手樸成賢(左一)、尹玉姬(右二)在奏中國國歌時未脫帽。本報記者 張領/攝</SPAN></P>
<P><STRONG><SPAN>中韓為民間分歧求解</SPAN></STRONG></P>
<P><STRONG><SPAN>「韓國一些非主流的媒體報道不實消息,如果我們不表態,就好像吃虧了一樣。其實沒必要這樣,我們應該抱著不屑一顧的態度」</SPAN></STRONG></P>
<P><SPAN>國際先驅導報見習記者胡雪 記者曉德發自北京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中韓民間的分歧突然被韓方提升到了政府間的高度。</SPAN></P>
<P><SPAN>8月21日,在韓國外交通商部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有韓國記者直接就所謂「中國出現反韓情緒的原因」提問,發言人文太暎給出的解釋是:「目前<A class=kw onmouseover=showTips(event,this,1) onmouseout=hideTips(event,this); href="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808/0825_17_745533.shtml#"><FONT color=#800080>韓中</FONT></A>遊客數量達到600萬人次。可能是隨著交流量增大,開始出現這種現象。」</SPAN></P>
<P><SPAN>對此,韓聯社評論認為,「給人留下外交部對中國的反韓情緒過於大意,或沒有認真分析的印象」。8月25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正式出訪韓國,韓國方面選擇在此之前探討該問題,難免讓人產生更多的聯想。</SPAN></P>
<P><STRONG><SPAN>韓國使館「敏銳關注」</SPAN></STRONG></P>
<P><SPAN>「韓國官方做出的解釋有一定的道理。」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教授石源華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在中韓建交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兩國政治上對立,經濟上對壘,文化上完全隔絕,「建交以後,隨著交往的增加和交往程度的深入,對方的一些缺點和問題,兩國國民都會看到更多。這個是雙方發展深入的情況下爆發出來的問題。」但他同時認為,中韓關係並沒有到一個很緊張的局面,沒有必要把這個問題看得太嚴重,因為「中韓關係現在基本上還是很健康的」。</SPAN></P>
<P><SPAN>但是,在最近的一周內,關於中韓分歧的討論的確十分密集,且上升至官方層面。</SPAN></P>
<P><SPAN>8月17日,在北京鐵路會館向中國青年代表團發表特別講座時,韓國駐華大使辛正承突然提到了在中國引發「反韓情緒」的多項「捏造新聞」。辛正承表示,韓國駐華使館正敏銳注視著中國網絡上流傳的「錯誤報道」,但如果每次出現不實謠言都一一否認太難,由兩國網友根據事實交換意見是極其重要的事。</SPAN></P>
<P><SPAN>這是近期韓國官方第一次就民間的分歧進行表態。隨後,韓國總統李明博8月20日在青瓦台宴請大國家黨黨員時,也對此表示了擔憂。根據韓聯社的報道,李明博當時稱,「將會在胡錦濤主席訪韓時,努力化解這方面的誤會。」</SPAN></P>
<P><SPAN>8月21日,剛剛作為韓中親善協會成員訪問中國的韓國大國家黨最高委員孔星鎮稱,「對於中國最近掀起的『反韓』情緒,中國領導人也表示了擔憂。」孔星鎮強調,「要深入分析中國人民的反韓情緒。」至此,被冠以「反韓情緒」的中韓民間分歧,正式被韓國提到政府層面。</SPAN></P>
<P><STRONG><SPAN>兩國民間的誤解有多深</SPAN></STRONG></P>
<P><SPAN>那麼,兩國間的分歧或者說是誤解究竟有多深呢?</SPAN></P>
<P><SPAN>正在北京工業大學學習的韓國留學生金同學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他對眼下在奧運賽場內外的一些情況感到「非常難過」:「韓國比賽的時候,中國人支持韓國的對手,韓國人在國內看到這些新聞,肯定會不高興。」</SPAN></P>
<P><SPAN>中<A class=kw onmouseover=showTips(event,this,1) onmouseout=hideTips(event,this); href="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808/0825_17_745533.shtml#"><FONT color=#800080>國民眾</FONT></A>之所以不為韓國助威,金同學認為可能和前一段時間韓國網民對四川地震惡語相向的事件有關。「中國民眾只看到了網絡上不好的一方面。」金同學說,其實對於四川地震,很多韓國人也覺得很遺憾。「我的很多朋友都哭了,我自己也為災區捐款了。」他指出,其實在韓國也有很多人喜歡中國,關心中國。這次北京舉辦奧運會,韓國國內還專門開設了很多網站來宣傳奧運會、介紹中國的文化。</SPAN></P>
<P><SPAN>而另一方面,正在韓國留學的中國學生馬琳回想起在韓國兩年來的生活,卻是別有一番滋味。</SPAN></P>
<P><SPAN>2006年,馬琳懷揣著對於陌生國度的美好想像來到韓國大邱啟明大學學習,但是沒想到兩國民眾之間的誤解竟然會如此之深。「很多韓國人根本就不瞭解中國。」馬琳說,「第一年在韓國上課的時候,教授直接在課堂上說,中國貨都是垃圾。之後我們給教授寫紙條,跟他解釋中國貨其實也是有好有壞,並不能一概而論。教授看都不看我們,就說一句,這是我的經驗之談。」</SPAN></P>
<P><SPAN>馬琳對《國際先驅導報》表示,她的一些韓國同學認為甲骨文是韓國發明的,後來才傳到中國的,大熊貓最早也是韓國發源的,只是後來周圍氣溫環境變化才跑到中國的。至於其他歷史和領土分歧,另一位在韓國留學的中國學生表示「懶得和他們討論」。</SPAN></P>
<P><SPAN></SPAN>&nbsp;</P><SPAN>
<P><STRONG><SPAN>奧運場內外的「中韓對壘」</SPAN></STRONG></P>
<P><SPAN>不僅如此,剛剛閉幕的北京奧運會,也成了中國網民與韓國媒體和網民「對壘」的舞台。</SPAN></P>
<P><SPAN>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前夕,韓國SBS電視台擅自播出開幕式的綵排片斷之舉,引發了中國網民的強烈憤慨,一時間,要求「封殺韓國媒體」的聲音不絕於耳。而這只是兩國「奧運摩擦」的開始。</SPAN></P>
<P><SPAN>8月14日,北京奧運會射箭女子個人決賽現場風雨交加。中國選手張娟娟連克三名韓國高手後奪冠。但此後中國網民和韓國媒體卻展開了論戰。韓國有媒體報道稱,「中國拉拉隊噪音干擾」才令韓國選手功敗垂成,稱樸成賢連續射出兩個8環的原因是中國觀眾干擾的結果。在半決賽上輸給張娟娟的尹玉姬在同樣指責中國觀眾「沒禮貌」後,也提到了「自己的實力不夠」。</SPAN></P>
<P><SPAN>當韓國在為失敗「找原因」的時候,中國網民給予的卻是無情的嘲笑。「現場明明是韓國觀眾更多啊!」一個網友表示。此外,中國網民還對頒獎儀式上兩名奪得銀牌和銅牌的韓國選手未脫帽感到憤怒。</SPAN></P>
<P><SPAN>幾天前,石源華剛剛和韓國駐上海總領事見了面,後者也注意到了中國觀眾在奧運會上加油傾向的變化。「這位領事也對我說,以前韓國跟日本比賽的時候,中國觀眾都是倒向韓國的。現在怎麼反過來了呢?」</SPAN></P>
<P><STRONG><SPAN>被忽略的友好一面</SPAN></STRONG></P>
<P><SPAN>事實上,中韓民間交流一直保持著良好發展的勢頭,只是兩國間頻繁發生的所謂「文化衝突」,讓友好的交流被無形中忽略了。</SPAN></P>
<P><SPAN>同樣是在北京奧運會期間,當中國女子曲棍球隊戰勝德國隊後,一名韓國記者向中國隊的韓國籍教頭金昶伯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聽說中國人都把你稱為『中國的希丁克』,你喜歡這樣的稱呼嗎?」其明顯帶有不友好的提問立刻遭到了金昶伯的堅決回擊:「沒有中國人叫我希丁克!我是金昶伯,得到13億中國人尊重的金昶伯!請你好好在韓國宣傳一下……」</SPAN></P>
<P><SPAN>老金的發言和韓國記者的提問,其實就是韓國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兩個典型的形象代表。</SPAN></P>
<P><SPAN>說那番話的時候,韓國人老金已經在中國工作了9個年頭。他帶領中國女曲最後奪得銀牌,令中國網民感動不已。「因為你,我都不好意思說韓國人不好了。」「這老頭真不錯,讓我對韓國人刮目相看!真希望他繼續任教中國隊!」</SPAN></P>
<P><SPAN>當金昶伯將中國人感動得淚水連連的時候,中國女演員李冰冰也在為中韓文化交流工作著。8月20日,在首爾市文化觀光部,韓國文化部長親自為李冰冰頒發了「中韓兩國文化交流大使」的證書。翌日,李冰冰又在首爾市政府被授予首爾市宣傳大使。</SPAN></P>
<P><STRONG><SPAN>媒體需擔負起責任</SPAN></STRONG></P>
<P><SPAN>在遼寧社會科學院朝韓研究中心主任呂超看來,中韓之間的交流某種程度上出現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現象。</SPAN></P>
<P><SPAN>呂超認為,最近幾年韓國媒體對中國的報道有所增多,而中韓之間的文化衝突主要表現在文化根源之爭和<A class=kw onmouseover=showTips(event,this,1) onmouseout=hideTips(event,this); href="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808/0825_17_745533_1.shtml#"><FONT color=#0000ff>歷史歸屬</FONT></A>問題上。「如果單純就學術觀點來看,本來不該影響到現實的兩國關係,兩國領導人在這一點上也達成過共識。但是韓國文化歷史的宣傳是舉國性的,除了學術屆,工商屆、軍屆,包括學生群都掀起了相關的研究熱潮,小到在媒體上發表一些反華文章,大到去大使館鬧事。這就直接導致了一些韓國普通民眾的反華情緒。」</SPAN></P>
<P><SPAN>最近一段時間,韓國媒體上充斥著對「孫中山是韓國人」假新聞的指責,以此來反證中國媒體「捏造新聞」。但呂超教授則認為,目前中國媒體上出現一些關於韓國的假新聞,與韓國媒體和部分人的「前科」有關。「因為韓國先說李時珍、孔子等都是韓國人,那中國網民就再給你造一個孫中山的假。造假新聞這個行為本身肯定不對,但是有一個前提,確實是因為韓國那樣說了,我再造一些轟動效應,也好像是對韓國的一種諷刺和揶揄。」呂超同時表示,中國網民的情緒可以理解,但無論如何這麼做都是不對的,「應該反省」。</SPAN></P>
<P><SPAN>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教授石源華則強調,網絡時代,無論韓國還是中國,主流媒體對待一些所謂的「八卦」、非主流的傳聞和消息,報道時要慎重負責。首先要弄清消息到底是否屬實,不要不經過調查就進行炒作。因為一旦有假新聞的出現,對兩國國民的感情都是一個很大的傷害。</SPAN></P>
<P><SPAN>石源華認為,中韓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需要兩國的政治家、學者和廣大國民共同努力,不是單方面可以解決的。「我們的國民應該有大國心態,很多時候,韓國一些非主流的媒體報道不實的消息,如果我們不表態,就好像吃虧了一樣。其實沒有必要這樣,我們應該抱著不屑一顧的態度。對於一些韓國媒體的報道,民眾不需要太在意。」石源華說。</SPAN></P>
<P><SPAN></SPAN>&nbsp;</P>
<P><SPAN></SPAN>&nbsp;</P></SPAN>
 樓主| 發表於 2008-8-26 00:30:33 | 顯示全部樓層
<P>風水可能只是冰山一角,<SPAN>看看兩國的文化分歧</SPAN>:</P>
<P>&nbsp;</P>
<P>文中指出</P>
<P>韓國教授上課的時候直接在課堂上說,中國貨都是垃圾。</P>
<P><SPAN>一些韓國同學認為:</SPAN></P>
<P><SPAN>甲骨文是韓國發明的,後來才傳到中國的,</SPAN></P>
<P><SPAN>大熊貓最早也是韓國發源的,只是後來周圍氣溫環境變化才跑到中國的。</SPAN></P>
<P><SPAN></SPAN>&nbsp;</P>
<P><SPAN>而中國人在奧運也給了回禮:</SPAN></P>
<P><SPAN></SPAN>&nbsp;</P>
<P><SPAN>文中也報道</SPAN></P>
<P><SPAN>韓國比賽的時候,中國人支持韓國的對手</SPAN></P>
<P><SPAN>以前韓國跟日本比賽的時候,中國觀眾都是倒向韓國的。現在怎麼反過來了</SPAN></P>
<P><SPAN></SPAN>&nbsp;</P>
<P><SPAN>在此想說的是風水的運用是多方的.那一個國家那一個人都可以運用.但風水的發源地是中國!!!!</SPAN></P>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5 05:08 AM , Processed in 0.02512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