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6|回復: 0

日本人不看《南京》也罢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5-7 12:15: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最近几天一直为看了场《南京!南京!》而心情郁闷。是的,我后悔看了这部电影,后悔自己在电影公映前不遗余力地向同事和朋友推荐这部电影。 
  电影的选材很好,直指中国人最心痛的悲惨历史。电影的宣传工作也做得很出色,宣传片所选取的镜头很震憾。而且,陆川导演带领剧组成员们在多个场合接受访谈时,都哭得泪水滂沱,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被剧情感染。我想,上世纪80年代罗冠群导演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屠城血证》,已经足够催人泪下、震憾人心的了。以20多年后的先进技术及电影人的智慧来拍摄那段战争历史,一定会更加完美。所以,我看好《南京!南京!》,所以我鼓动亲友们,尤其是80后与90后们,都来看这部电影。
  可是,当我坐下来认真欣赏它时,我失望了。这不是我们心目的历史场景,也不像是一部电影。整部影片居然没有一条主线,剧情松散而没有章法。也许,陆川导演想用自然主义的表现方法,来揭示战争给不同人群带来的心灵感受,以及当年南京城的灰色调,提醒人们在和平年代,勿忘历史。所以,整部影片并没有运用现代拍摄技术,而一律以黑白镜头贯穿始终。它看起来更像是一部记录片,但现在看来,刻意营造这样的效果对不了解历史的人们来说,更具误导性。
  影片到底想表达什么呢?用画面直观表达教科书上关于战争的残酷与日军的凶残,让世人都认识并记住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可是影片却让我们看到了日军士兵的善良。陆川称角川这个有良知的人物原型是存在的,而且认为日军中存在一两个好人符合事实。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是让这个善良的日本士兵充当影片的主角,肯定是不恰当的,毕竟善良不是南京大屠杀的主色调。我们注意到,角川在影片中出镜的频率最高,甚至贯穿始终。而且整部电影除了汉奸唐先生出镜较多,其他中国人的形象都是模糊不清。  
  角川的原型被认为是中泉英雄的祖父,曾参加侵华战争,回国后自杀。陆川将其自杀“提前”到了1938年的南京,显然极不恰当。回国自杀,与侵华期间自杀,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最让人不解的是,影片在许多情节的处理上,都是一晃而过,很有种走马观花的感觉。但片尾表现日军祭祀时,却慷慨地用去了大约两分钟的镜头,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实在不知道导演要表达什么。陆川曾说,这部影片要表达的另一个意图是,南京沦陷后中国人还在顽强抵抗。如果真按照这个设想去拍摄的话,这部电影无疑是很有看头的。但结果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所谓的抵抗,只是零星的。而且没放多少枪,也没打死几个日本人,几个中国的散兵游勇就被抓获,并毫不壮烈地被杀掉。以至于刘烨很不满于自己那么早就“牺牲”了。
  同一月份在中国公映的电影《拉贝日记》的德国导演傅瑞安加仑伯格观看了《南京!南京!》后如是说:“描写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应该是拍给世界人民看,让他们了解这段历史的,但很遗憾,这部电影不能被西方人所接受。”其实又岂止西方人不能接受?记得大连一对90后情侣在观看影片时,居然在剧场打情骂俏起来,以至于被其他观众赶出了影院。想想看,这对情侣也很冤——这不能全怪他们冷酷,实在是电影缺乏感染力。何况,中国的年轻一代对那段历史本来就知之甚少。
  这部号称票房过亿的电影,其受热捧的基础显然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利用了国人的民族伤痛。它并没有负责任地告诉世人历史的真相,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部分人的历史观。很多人都遗憾于《南京!南京!》无法在日本放映,不能藉此让日本人认识南京大屠杀。但我想,日本人不能看《南京!南京!》也罢!世人都不看它也罢!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4 06:30 AM , Processed in 0.02035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