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2|回復: 0

怕不安全憂副作用 逾半英家醫、港醫護拒打疫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8-27 09:25: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怕不安全憂副作用 逾半英家醫、港醫護拒打疫苗
更新日期:2009/08/27 02:51 江靜玲、白德華?倫敦、台北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江靜玲、白德華?倫敦、台北綜合報導】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逾半數英國家庭醫生擔心新流感疫苗的安全和成效,拒絕接種疫苗。在香港也有半數醫護人員不願打新流感疫苗。

英國衛生當局早已警告,新流感將在秋天後加速擴大流行,但新流感擴散速度仍超出預料,迫使英國政府八月十三日宣佈,提前展開新流感疫苗注射計畫。第一波接受注射人士高達一千四百萬人,包括在第一線上工作的醫護人員。

但根據英國《公醫》(GP)雜誌及《脈搏》(Pulse)雜誌調查,絕大部分家庭醫生表示,他們擔心製作新流感疫苗的試驗時間不足,拒絕接受注射。另外一些醫生指出,大部分新流感患者病情都十分輕微,質疑注射疫苗的必要性。

《脈搏》雜誌調查,受訪醫生中,四九%表示拒絕接種疫苗,九%尚未決定。《公醫》雜誌調查則發現,二九%醫生拒絕接種新流感疫苗,二九%不確定,四一%會接受注射。高達七一%拒絕接種者坦承,是出於安全考量。

《脈搏》雜誌主編赫伊表示,這些站在第一線的醫生們覺得,英國衛生部門對克流感的用藥方式,以及為什麼在大部分患者症狀都屬輕微情況下,必須大舉施行疫苗接種計畫等相關政策,說明不夠清楚。有些醫生擔心,過度用藥和不當疫苗接種,反而造成更高死亡率。

英國政府公共醫學專家批評,拒接受接種新流感的家庭醫生漠視公共醫療安全,可能置病人於危險。

英國醫療協會(BMA)發言人強調,新製造的疫苗經過全面性測試,可以有效預防新型流感。

無獨有偶,根據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在香港做的一份最新調查顯示,超過一半以上香港醫務人員不願接受新流感疫苗接種。擔心副作用及懷疑疫苗功效,是香港醫衛人員不願接種疫苗主因。

專家表示,如果醫生和護士在新流感傳染高峰之際,無法保障自身免受感染,將導致公衛體系瓦解,造成大災難。
歐盟周二表示,除了懷孕及患有長期慢性病,醫衛人員都應接種疫苗;美國方面也表示相同觀點。專家說,香港醫護專業人員不願接種疫苗的高比率,令人感到意外。

香港在二○○二年及○三年SARS高峰期曾受嚴重打擊。BMJ的調查是今年初進行,當時世衛組織對新流感警戒是三級,五月再調查時,已提升至五級。儘管如此,兩次調查結果差距不大,受訪者願接種比率分別為四七%及四八%。

這項調查是由香港中文大學微生物系教授陳基湘團隊進行,調查香港卅一個醫院部門工作、逾八千五百醫護人員及其他健康專業人員,同意接種疫苗者多數較年輕、且去年已接受季節性流感接種、擔心自身較可能感染新流感者。
調查結論說,這項研究提供了疫苗接種可能遭遇障礙的重要資訊,也提醒和疫情作戰時需關注的專業資訊落差。

網頁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827/4/1pwxr.html

[ 本帖最後由 面相學 於 2009-8-27 09:28 AM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9-8-27 09:31:09 | 顯示全部樓層
別怕!新流感簡易4招免恐懼 更新日期:2009/08/25 15:50 謝明玲
時近秋冬,新流感將變本加厲侵襲台灣,疫情屢破防線,你該怎麼做,以迎戰極可能到來的疫情爆發期?

新流感的威脅,在台灣升溫。二十四日下午,中央流感防疫指揮中心公布第四及第五例新型流感死亡病例。截至二十四日,台灣已有五起死亡病例,五例仍在加護病房救治的重症個案。持續升高的疫情,讓新任衛生署長楊志良在二十三日晚間,緊急召開了「H1N1新型流感防疫諮詢小組」會議。

媒體報導,八月截至二十一日為止,台北縣市已有二十所學校因流感停課。台灣並出現五十幾處群聚感染。甚至包括台大醫院及南部某教學醫院。(註: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現已不再公布群聚感染數字)

疫情擋也擋不住 台灣有必須緊張的理由

首先,台灣疫情屢屢突破防線。九月《康健雜誌》報導,根據疾管局監視資料,將社區收集的呼吸道檢體進行病毒分離得知,類流感病例中,九○%是H1N1。依據電腦推估,台灣每星期約增加九千例H1N1新病患

《康健》報導,疾管局局長郭旭崧在記者會上嚴肅警告,疫情已超過預警值,「擋也擋不住」,因為和往年平均值相較,類流感人數已經超過平均值。而八八風災後,惡水沖毀家園,災民被集中安置,接觸頻繁的結果,可能讓病毒有機可趁。

其次,八月底起,國中小、幼稚園等陸續開學,將可能成為另一波流行的溫床。最新一期《時代雜誌》警告,今年也可能在學期開始後出現大流行。報導將這些年輕學子稱做「超級傳播者」,因他們常無法保持好的手部清潔、且通常與父母和同儕來往親密。

更可怕的是,新型流感偏好感染年輕人。疾管局在二十日首次針對流感重症病例進行統計分析,結果五至十七歲的病例數最多,佔四六%,其次是十八至五十歲的病例,佔四二%。

個人4個做法排除恐懼
1. 遠離感染源。少到人潮聚集處,也要避免到醫院探訪病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當接近出現流感症狀的人時,最好保持一公尺以上的距離。在室內時,打開窗戶,維持戶內良好通風。

2. 洗手。經常以肥皂或洗手乳洗手,特別是吃東西前、抱小孩前、看病後、上洗手間之後及擤鼻涕後,並盡量不要以手接觸口鼻。若無法以肥皂洗手時,可使用含六○%以上酒精的乾洗手液。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完整的洗手,應花上至少唱兩次「生日快樂歌」的時間。

3. 正確使用口罩。不正確使用反而會增加傳播的風險。一般外科、棉布及紙口罩即可預防飛沫及接觸感染。沒生病的人是不需要戴口罩的,除非要與生病的人緊密接觸。在緊密接觸後,應立刻丟掉口罩,並以肥皂清潔雙手。使用口罩時,需將口罩緊覆口鼻。當口罩變濕,迅速更換。紙口罩只能使用一次,布口罩每次使用後需清潔。

4. 出現不適症狀,儘速就醫。如果出現類流感的症狀(發燒、打噴嚏、流鼻水、打寒顫或肌肉酸痛)時,使用口罩阻擋飛沫,除就醫外,避免外出。

若確定是新流感,四十八小時內投藥,是預防演變為重症的關鍵。而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包括孕婦、慢性肺病患者(包括氣喘)、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免疫抑制患者等,更要特別注意。

疾管局公布快速篩檢服務之藥物配置點:flu.cdc.gov.tw/public/Attachment/981915154994.pdf,也可諮詢各地方衛生局。

網頁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825/122/1psmt.html

>>>>>>

個人建議

應多運動

睡眠正常...不要太熬夜...

以增加抵抗力

希望網友都平安健康

台灣報紙的報導...十分令人震驚...(台灣)可能會有7000人死於新流感...

阿彌陀佛

[ 本帖最後由 面相學 於 2009-8-27 09:38 A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8-27 09:38:54 | 顯示全部樓層
新流感重症47例 估7000人死亡

更新日期:2009/08/27 08:01
新流感疫情,26日又增加3個重症病例,達到47人,衛生署已經訂出施打疫苗的優先順序,除了前線醫療人員、孕婦、幼童以外,住在組合屋的災民,也能優先施打,但專家紛紛預估死亡人數,至少7000人,疫情嚴峻,不能掉以輕心。

新流感陰影籠罩,醫生病人戴口罩,草木皆兵,真的不能掉以輕心,新流感染病人數,每週增加15000人,專家已經開始預估,台灣會有多少人死於新流感,前衛生署長陳建仁說7000人、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說5000~10000人,台大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最不樂觀,預測28000人死亡。

依照合約,國產H1N1疫苗,9月底人體試驗、10月底交貨,最快11月中就可施打,到時候,除了還在住組合屋、收容所災民優先施打以外,第一線醫護人員排第一順位、接著孕婦、學齡前兒童、重大傷病者、國小學童、國中生,1000萬劑打到國中生就差不多了,打完疫苗,還要等4~6個星期,才會產生保護力。

最新的新流感重症人數,達到47人,增加3例,在疫苗還沒問世之前,全力防堵疫情,民眾都要提高警覺。

網頁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827/11/1pwm8.html

>>>>>>
台大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最不樂觀,預測28000人死亡。

真是令人震驚...

(台灣)28000人死亡..

阿彌陀佛...

謝謝

[ 本帖最後由 面相學 於 2009-8-27 09:41 A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8-28 08:32:00 | 顯示全部樓層
書曰

口開不閉眼無神

法令內曲性保守

眉疏尾散額不起

印堂不滿耳不朝

聲音嘶散有火聲

額形略窄形帶尖

火生土...卻被水破

>>>>>>

行限62....水星

真是不妙....哎呀~~~真是不妙~~恐怕.............!!!!!!

令人憂心 令人憂心 令人憂心 令人憂心



神明保佑 神明保佑 神明保佑

佛祖保佑 佛祖保佑 佛祖保佑

[ 本帖最後由 面相學 於 2009-8-28 08:38 A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3 11:02 AM , Processed in 0.0215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