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7|回復: 0

陆丞相墓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9-6 17:06: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陆丞相墓考
                                                  作者;陆利昭   【广东 潮州】
南宋末年的左丞相陆秀夫,是历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其忠烈壮举在历史的长卷中,写下了浓烈的一笔,留下了眩目的光辉。被贬于潮虽然只有十八个月,其后裔子孙,已经深深地在潮州扎下根而且枝繁叶茂,遍布岭南。但是,陆秀夫在潮州的墓寝,由于历史的原因,显得有点含混不清。近年来,各地专家学者、陆氏裔孙,都围绕着营墓、迁墓、辨墓等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证、修复,结果当然是肯定的,而且这中间都始终贯穿着无限敬仰的心情。笔者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尽人意之处,还请诸位贤达,不吝教正。
一、营墓
历史上有记载第一个为陆秀夫营造墓寝的是:元枢密院副兼潮州路总管丁聚,他 营葬(陆)公于澳山北径口,并亲笔题名宋忠臣左丞相陆公之墓。又于陆秀夫殉难之后,夫人赵氏闻讯遂尽节于潮,母年迈不进食,卒,子九郎能文早丧等等一系列事件发生。还是这个丁总管,又营葬太夫人等于澳山。 (摘自 《 陆氏族谱 》 北坑本。此载陆老太夫人卒于陆秀夫之后,与《 府志 》 有左,待考。)
丁聚其人,据《潮州府志·学校》记载,是于至元二十一年( 1284 年)出任潮州路总管的,在任时颇有政绩。在营墓时,已距陆秀夫公蹈海殉国有四、五年时间(原有一说,丁总管为陆公营墓时间是至元十七年,有左,待考)。元朝初年,潮州地方百姓处于恢复阶段,这个时间,一个行政区域的行政长官,为敌国的丞相营造墓冢,不管本意如何,都可以说是陆秀夫公的忠贞行为赢得了包括敌人在内的人普遍赞许,可以说是一种善举。也证明了,事实上陆秀夫公确实有墓寝在潮(南澳),虽然《宋史》、《元史》都没有明确的记载。
二、辨墓
辨墓,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南澳丞相墓的一种理解和解释。
明代万历十二年( 1584 年),潮州知府郭子章,对丞相墓的真实提出了质疑,认为南澳从来就没有丞相墓,只有丞相的母亲太夫人之墓。他守潮第二年(万历十二年),为续郡志而写信给南澳的于将军,请其调查陆丞相神通安在?南澳的于将军回信报道:址石谨存,碑表芜没,荒草丛生,童牧哀歌,责在守臣。为了表示遗憾,只能伐石题曰,有陆丞相君实之墓。作为补救办法,以表对忠烈敬仰之情。
考郭子章是右江闻人,颇有才情,他考证到至元十七年,潮州路总管丁聚,曾为陆丞相营墓。
又考,陆秀夫公在谪潮期间,母夫人卒于潮,不能归葬,丁聚为择地,封其墓,从北向南,五峰前秀…… (注:此段有左:陆老太夫人卒于陆公谪潮时是 1276 - 1277 年,先于陆公而逝,陆公殉国在 1279 年,丁聚上任时间是至元二十一年,即 1284 年,待考)。
再考弘治十四年,渔人伐南澳墓,陆氏子孙,讼之官。然后,由当时的知府张景阳,同知林廷谟,制衣冠,迁葬于负郭之废庵桂临官地,即现在潮州东郊。 (注:此段时间应为正德十四年,才与林廷谟的任期相符。录自乾隆版:《 潮州府志·官职表 》 )。
根据以上考证之后,这位才气横溢的郭知府作出如下推断: 1 、南澳青径口之陆公墓,应该是陆老太之墓。丁聚为陆公营墓可以说是魂有所依的归宿。 2 、 6 0 多年前,张景阳,林廷谟已将陆公墓迁葬于离城不足十里的东郊白塔岭下,距陆公殉国已达 240 年,肯定是衣冠冢。因此,问南澳于将军陆丞相神道安在?是确认丞相墓的性质,故不呼墓寝而称神道也不错。于是,他巧妙地作出了如下举措:在母夫人的墓地立上有宋丞相君实陆公之墓碑石,把母夫人的墓改为丞相墓。同时,作出如下解释:丞相之灵在南海,而母墓在南澳,魂虽然恋主,身岂忘身?随潮上下,神来神往,能不依依于此乎? (以上摘自清乾隆版 《 潮州府志 》 郭子章: 《 陆丞相墓辨》 一文)。 如此一来,把南澳岛青径口之丞相墓,定性为魂依墓,传世至今。
那么,事实如何呢?根据近年有关专家学者考证,南澳陆公墓是太夫人随公谪潮以后,伴陆公秀夫勘山察势,行兵布防,来回奔波于海涛之上,尽忠于南澳,而葬于青径口。清代先贤蔡家泰在《程洋岗史考珍录·伟迹》一文中已有详细记载,不妨摘录如下:
千载伟迹,一代英风,郦如探乎,风可呼乎。盖陆公秀夫投荒辟望,犹不忘社稷垒卵,……陆老太夫人,胸与韬略,不甘寂寞,诣随跋涉,行色壮矣。饮泉濯足,勘山察势,布防抗胡,以保黎庶,力挽狂澜。……不忆,陆老太夫人遂于澳山匆匆哀逝,悲呼,痛哉!随行军事,随之营葬。是时也,群山肃立,青径无言,韩江涕泣,南海鸣咽 (摘自蔡英豪 《 海上丝路寻踪 》 ) 。
由此可以说明,郭子章知府的考证基本上是正确的,南澳丞相墓应该是陆老太夫人——陆秀夫之母的墓葬地,并非真正营葬陆秀夫的陆公墓。
三、迁墓
迁墓之时间,是在正德十四年( 1519 年),也可以说是潮州为陆丞相第一次营墓时间。
当时,明弘治十六年( 1503 年),崖山已先后建成了大忠祠、慈元庙,并请准入祀典,赐庙额全节,允许祀典如祀历代帝王,并非常具体的批复了大忠祠的位置所在。在这种上自皇帝,下至庶民敬仰忠贞的情况下,南海郡即为修《崖山志》考查三忠事迹,潮州知府叶元玉受南海通政张诩的委托,在潮州寻找陆秀夫公的墓寝。叶知府亲自出马寻找,包括陆公第十代孙,著名高士陆竹溪及其他裔孙都未能找到。从张诩的《陆公祠记》中可以看到,寻墓未果之后,导致知府叶元玉为表彰纪念孤忠大节的陆丞相,而在韩江之滨,韩文公祠的旁边,建起了陆公祠
然而,寻墓不果以后,丞相墓却以一宗渔人伐其墓的诉讼案中被发现了。同知林廷谟,感叹慨忠遗草莽,遂迁葬于负郭之废庵,把陆丞相墓从南澳青径口迁至潮州东郊白塔岭下,桂临官地,并拨官田百亩以配祀。知府张景阳写了《迁葬忠正陆公祭文》,具牲醴,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旌表忠烈。据清乾隆版《潮州府志》记载,新建的丞相墓,颇具规模,枕以玉屏,面瞰层峦,背倚长(韩)江。墓旁有石人石马奉侍丞相,墓前石牌坊高耸云天,两边镌有对子如下:
如水清,如月明,水清月明鱼打浪;
松山高,松岭峻,山高岭峻凤栖鸣。
横匾是: 如松之盛 。
联对未考是何人手笔,但却感到,丞相祖胸怀阔达,恰与 240 年前,陆公在谪潮期间,题于凤岭之上的水面文章凤鸣岐岗石刻内容,遥相呼应,如出一辙。
对陆丞相的纪念,已从宗族的祭祀,上升到了公众的祭祀,并达到了顶峰,祭典如祀历代帝王
自此,潮州东郊的白塔岭下,离城不足 10 里之处,堂堂正正地营造起陆丞相墓。
后来,一直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意溪镇在平整改土时,对丞相墓的出土情况进行考证,再次证实了东郊丞相墓是衣冠冢,也结束了有史以来对墓中有无尸骨的争议。
当年( 1279 年),历史情况确实如郭子章推断,崖海大战时,陆丞相随龙没波,海上浮尸十万,何能找出遗体归葬?此乃千古遗憾。只好遵古例,用衣冠代替下葬,立碑成墓流芳千古,以表示后裔子孙对先贤的崇敬之心而已。
四、结语
截止目前为止,已知资料说明:潮州历史至今有二座陆丞相墓。
一为在南澳青径口,依恋慈亲的魂依墓
二为在潮州东郊白塔岭下,万众敬仰的衣冠冢
两座古墓历年修复情况记录:
( 1 )魂依墓
初建于至元二十一年( 1284 年),为当时枢密院副兼潮州路总管丁聚所建。
修建于明万历十二年( 1584 年),是当年的南澳于将军,在荒草丛中伐石题曰而立起有宋陆丞相君实之墓碑石,而使墓冢传世至今。
重修是 1993 年春,潮汕四市陆氏众裔孙捐资重修,扩旧制、建亭台、修碑坊、历时 3 年, 1995 年竣工,扩建成宋左丞相陆秀夫陵园
( 2 )衣冠墓
初建于明正德十四年( 1519 年),由时任知府张景阳,同知林廷谟,迁墓于(潮州东郊)负郭之废庵,开始了丞相墓在潮州(郊区)的历史。
修建于明嘉靖十四年( 1535 年),由时任钦差提督,南、赣、汀、章、惠、潮等交军务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察领衔修建并题碑石。
重修于清光绪十六年( 1890 年),由时任广东候补棣州知州、权知海洋县沈麟领衔重修,并题写碑记,主持举行祭祀仪式。
                                                           写于壬午年春月
  
                                                          附文:【1】 程沈麟:《重修陆忠贞公墓记》
                                                                【2】 张景扬:《迁葬忠正陆公祭文》
重修陆忠贞公墓记
有宋丞相秀夫陆公,丁天水末造殉主于海孤,忠亮节询,为一代伟人,泰山北之瞻余怀,眷眷久矣。平时阅记载,咸谓公葬潮州府属海中屿土,每以忠魂遗海岛,究不知地属何处为憾。去年秋七月,奉檄宰海阳偶捡府志,见公墓辨一篇,为国朝周太守硕勋手笔,论断悉有依据,始知明正德年间,公已迁葬于负郭废庵桂临官地,即今之蔡家园东臬也。方疑瓣香展敬,适公裔生员、兆清等以谋筑乞禁并钞明官帖墓碑等词,读之若合符契,即日命军骑具牲畜出东郊,诣公墓所行展谒醴,夫马鬣一抔,日就倾圮丰碑屹立,乔木无存,尽然敬又不禁尽然伤,固无怪乎强豪无知之徒,熟视无睹,藐焉不察,思欲左右,逼近处禁与筑也。乃急为称俸重修路建坊墓侧,并记其缘起于即,以严禁夫侵殿樵抨之渐,且以释考古恁吊者之疑。庶几平生私淑之心,于兹稍慰,已按公淮安监官宋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其文章政绩,诸大端与夫初葬、改葬始末,府志宋史本传具详例不书。
                                                       光绪十六年岁次庚寅 ( 1890 年 ) 七月
                                                        广东候补棣州知州权知海阳县乌程沈麟书记
迁葬忠正陆公祭文
宋季陆丞相负幼帝浮海以死,葬南澳之海岛。弘治十四年,渔人伐其墓,致讼公庭,称木山有大石题宋忠臣左丞相陆公之墓石,书元枢密院副兼潮州路总管丁聚题,时同知林庭谟,慨忠遗草莽随迁葬于负郭之废庵,知府张景阳等谨具牲醴,奠告忠魂,其文日恭惟,先哲乾坤正气,日月争光,孤忠大节,百炼之钢。沉埋海岛渔者,所片感慨奉迁负郭之阳,枕以玉屏,窆以佛堂,面瞰层恋,背倚长江,维公奕叶,近待在旁,灵爽不昧,来格来尝。
                                                                      【明】知府 张景
---------------------------------------
     作者补记:衣冠墓已经在2002年经粤东地区陆氏后代子孙迁建到磷溪英山村枫塘山,完成第一期工程。
命名宋左丞相陆秀夫陵园"。
    敬请诸位指教。
                            谢谢。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4 03:28 PM , Processed in 0.02179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