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17|回復: 0

八零后之惑乃香港之殇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3-11 02:41: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八零后之惑乃香港之殇

卢麒元

他们原本应该拼搏在商场的。现在,他们却涌入了街头。

香港的八零后生不逢时。他们从步入社会那天起,就希望渺茫。

以“九七”回归为分界,香港彻底步入了贵族化社会。所有资源均被高度垄断。以高官为纵,以富豪为横,香港构筑了事实上的“井田制”。香港变成了“贵族”的天堂。可以肯定,这里绝对不是年青人的天堂。这块土地上,已经基本上没有创业或创新的机会了。香港返古了。

然而,数以百万计的香港八零后必须生活在这里。他们中大多数人天生而为平民。同时,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他们绝对不会匍匐在“贵族”脚下,成为二十一世纪的被施舍的新奴隶。他们可以做什么呢?他们只能走上街头。并且,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香港没有机会吗?原本有的。一九九七年是有的。二零零二年也是有的。多少人在大声地呼喊啊!但是,有人就是不愿意听见。那些人已经决定选择放弃。放弃也是一种选择,对这些人而言这是不错的选择。放弃了发展,就能保持不变,就可以保持既得的贵族生活。有时间的话,去看一看笔者十年前留下的文字,去看一看笔者那封致特首的公开信。历史的报应真是一丝也不爽。

天真和幼稚有时候是很时髦的。

比如港府关于国际金融中心的自豪。国际金融中心只能产生于大规模国际贸易,国际中心从来都是国际贸易结算的产物,国际金融中心也可以因为国际贸易结算完结而消失。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当中国门户开放了以后,谁还继续“跳”香港这个“窗户”呢?如果,大家不跳“窗户”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如何保障呢?难道学习人家做洗黑钱中心吗?笔者已经懒得评价特首报告和香港预算案了,旧作业连续抄袭了12遍,看了让人昏昏欲睡。古老的童话故事,骗一骗同样天真的中国管理层还是可以的。遗憾的是,那会贻误子孙,会成为国际笑柄的。

可不可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呢?当然可以!

笔者曾在曾荫权先生第二次当选特首时写过一封致特首的公开信。曾先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曾准备安排见面详谈。遗憾的是,由于特殊原因最终被取消了。

笔者的建议很简单:用十年时间,将香港建设成为华文信息产品制造中心、贸易中心、结算中心。以此为契机,将香港建设成为世界级的信息产品制造、贸易、结算中心。请注意,笔者这里强调的是信息产品,而不是信息设备。

当年,李嘉诚先生发展3G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笔者就曾着文指出,李先生是搞“高速公路”的高手,却不是搞“物流”的高手,3G的问题要害不在于硬设备,而在于内容供应。要成为顶级的内容供货商,那还需要更为艰辛的努力。从那时候起,笔者就认定,谁能控制信息产品的内容供应,谁就会成为未来咨询产业的王者。而这种事情,仅仅靠李嘉诚先生一个人努力是不够的。李嘉诚先生非常努力,他迅速地、大量地收购各种媒体资源(信息制造业)。但是,一个人的能力终归是有限的。香港政府原本是可以在这个领域大有作为。这将开辟香港新兴产业,并为香港开创一个的崭新未来。

香港发展信息产业的比较优势无与伦比。首先,温和宽松的政治环境,是信息产品自由创造的绝佳条件;其次,独特的语言优势,国语、英语畅通无阻,简体字、繁体字畅通无阻;最后,舒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是信息产品制造者梦寐以求的生活选择。此外,香港已经有国际水平的信息产品交易中心了。每年的图书展销令人印象深刻。

香港政府只是需要作出制度安排和政策配合就足够了。第一,对信息从业人员的移民和工作签证给与特殊便利;第二,对咨询公司的创立和运行给与特殊便利;第三,政府开发新的咨询产业园区,降低租金,减免税负,小额贷款等等。第四,港府应努力打通本港信息产品进入大陆的管道。

全球信息产品消费已经超过5万亿美元水平。华文信息产品消费应不低于1万亿美元水平。香港足以在此领域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香港政府仰赖的顾问和学者们却不厌其烦地兜售四大支柱产业之类的陈芝麻烂谷子。香港的高官们安享奢华而不思进取。香港的民意代表们精于表演而毫无建树。只有个别眼光独到的商人在孤军奋战。

笔者很担心,台湾的那群笨蛋一旦不搞内讧了,他们将迅速全面占领华文信息产业。就算台湾人继续内讧,大陆的信息产业也会迅速地崛起,如果不是政治羁绊,十年之内足以一统天下。那时的香港只能是望洋兴叹了!

香港政府的不作为,后果是严重的。一个社会失去了发展方向,年轻人就会失去奋斗目标。年轻人的理想一旦破灭,他们就会由创造者变成破坏者。

香港八零后的年轻人没有做错什么。他们与他们的前辈相比,一点儿也不逊色。他们其实很无奈,他们其实很受伤。大家没有必要继续说三道四了。真正的问题不是年轻人的问题。真正的问题甚至也不是民主问题。真正的问题是香港应该如何发展经济。这才是香港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港府,涉及到民意代表,也涉及到每一个市民。

已经到了彻底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發表於 2010-3-11 14:48:25 | 顯示全部樓層
香港開創的年代已經過去,以往富豪第一代已老去,死的死了,病的病了。
現在看第二代如何守業了。机会已不在香港,在中國。
香港有高鐵時,大陸已運作了五年。即落後大陸五年。
大家祇懂炒樓炒股,不務正業。
再加上人口結構老化!
香港勢必边緣化!
想深一層,看遠點
董建華的85000是正確的。
大家現在都变了樓蟹,年青的不會生育下一代!
祇有沒有樓壓,大家才会多生,
人口結構才年青化,才有動力。
不過人是自私的,祇看眼前利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5-30 23:03:18 | 顯示全部樓層

一把起,一把跌

一把起,一把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曾贼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6-20 14:24:03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国需要草根共识

卢麒元

草根占人口的比例超过百分之90%。他们是真正的多数。但是,他们的声音是如此的微弱。微弱到制度和政策敢于忽略不计的程度。

中国管理层的贵族化到了离谱的程度。他们已经远远抛离地面。偶尔,很大很大的偶尔,他们也会俯身作倾听状。遗憾的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场景太戏剧化了。

“调研”一词太傲慢了。在互联网的时代,既不了解世界变化,又不了解国情和民意,能说明什麽呢?如果,智商没有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一种故意。


尤为严重的是,贵族化的管理层有一种可怕的潜意识,他们认为他们是聪明的。他们喜欢使用先进和科学这样的字眼。那种远远抛离草根的聪明,其实是一种阶级偏见。然而,正是这种阶级偏见,导致了可怕的制度和政策安排。

民智,才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东西。民智透彻通达,民主和民治才能成为可能。民智不开,专制必然横行。

当民智如细碎的火花,散落在辽阔的旷野,就无法照亮漫无边际的黑暗。一个民族就必须摸着石头过河。许多这样的民族,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必须将散落细碎的民智汇聚起来,形成强大的力量。让民智如炬,照亮前行的方向。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须拥有强大的民智。一个弱智的民族,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古今中外有太多悲惨的案例。

必须让管理层在民智的指引下前行。他们应该也必须回到地面。他们也确实需要沐浴民智的光辉。他们不能继续在晦暗中游荡了。这不仅仅是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也为了这些傲慢而可怜孩子,以及他们可怜的子孙。陈良宇的悲剧,陈水扁的悲剧,难道还不够吗!

民智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草根的共识。

草根共识:就是中国普通国民对于国家发展模式的共同认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没有草根共识,国家极其容易陷入危险的境地。

毛泽东对此极为敏感。毛泽东晚年不遗余力地阻止执政党的蜕化变质。不受制衡的官僚体系一旦与资本相结合,结果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在全球化条件下,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必然与国际垄断资本融合,结果仍然不可避免,那就是官僚买办资本主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铁律。在缺乏法治传统的国家,官僚买办资本主义一旦形成,民主选举加三权分立只能是豪华的摆设。南美、苏联、东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提供了鲜活的案例。毛泽东在六七十年代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

草根共识,将是中国抑制官僚买办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唯一有效的力量。事实上,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不是建立在国民启蒙基础之上的。正是普通国民的有力博弈,导致了较为文明的民主社会资本主义。没有草根的觉醒,没有草根的共识,单纯依靠一两个政治人物的觉悟,单纯依靠执政党的自觉,单纯依靠某种政治制度的安排,都是十分幼稚的。

中国没有现代化的捷径。中国知识分子不要心存侥幸。中国仍然需要启蒙。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草根共识。草根共识将是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唯一依据。也将是中国发展和进步最终的推动力量。

在农业文明的时代,散沙般的草根无法形成共识。因此,需要个人崇拜。个人崇拜无法形成,就搞权力崇拜。还不行,就搞金钱崇拜。再不行,就装神弄鬼。

中国终于开始跨越农业文明了。中国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中国已经拥有了形成草根共识的客观条件。中国需要全体国民的主观能动性。

用“草根”一词,是谦虚。“草根共识”就是人民共识。

形成草根共识并不容易。

首先,要把细碎的火花汇聚、凝炼、升华,形成系统的思想。草根思想家们要耐得住寂寞,要做扎实细致的基础性工作。应从“摆摊贩卖酸辣粉”式的热闹中走出来。全方位、系统地、长期地提供有深度的草根思想。中国需要一大批深受国民爱戴的草根思想家。中国国民应当将官僚买办学者请下历史舞台。中国国民完全可以独立思考,他们不需要代言人。请那些替穷人说话的精英们滚远些吧!穷人拒绝廉价的施舍,他们的鼻子下面有嘴巴,他们完全可以自己说话。

其次,要把草根的思考与国情结合,形成对于制度和政策的具体建议。草根思想家们要从批判、抱怨、等待中走出来。用理性的、和平的、建设性的思维构建基于草根利益的制度和政策。没有强大的专业的能力,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情绪化的道德批判将会使草根共识走向反面。中国国民完全可以理性思考,不需要革命和暴力。请那些激进的投机者们滚远些吧!中国的草根拒绝风暴和烈火,他们完全有能力进行和平和系统的建设。

最后,要创造性地将草根共识释放出来。民智不能形成广泛的民意,就无法形成强大的力量。这需要无数草根知识分子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需要伟大的启蒙运动。要用朴实、简单、通俗的语言,将复杂的逻辑概念还原为平凡的道理。当人民认同了,当亿万人有了共同的诉求,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人民一旦形成共识,意味着彻底破除迷信,意味着拒绝一切形式的欺骗,意味着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惟其如此,才会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当家作主。

让草根共识变成时代的强音,草根们必须进行伟大的合唱。不要介意声音的渺小,不要介意位置的偏远,只要你能发出你的声音,只要所有声音汇聚在一起,就可以形成山呼海啸。一个一个的卑微的草根就可以汇聚成为伟大的人民。

中国需要人民发展观。毛泽东说过:“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毛泽东还说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傲慢而自私的精英阶层,只会用屁股思考。此次全球金融风暴中,精英阶层的表现令人失望。他们已经丧失了战略规划能力;他们妄顾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他们将个人、部门、地方、集团利益置于人民利益之上;他们将自私、愚蠢、浅薄、浮躁贯穿于管理过程中;他们逆转了中国大好的发展形势;他们正在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带向危险的境地。精英阶层主导思想的历史应该终结了。实际上,中国真正的思想库始终在草根中间。草根思想家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笔者对于《零八宪章》不以为然。道理非常简单,那仍然是飘浮在空中的东西。他们没有根。中国的知识分子一定要明白,与洋人的共鸣、与权力的共鸣、与金钱的共鸣,就算是瓦缶雷鸣,也不过是夜店里的喧哗。没有草根共识,没有人民认同,无论如何包装修饰,也只能是沙塑和冰雕,不堪一击。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必须回到人民中间,诚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那种华而不实的投机行为,于国于民于己百害而无一益。苏联、东欧、南斯拉夫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中国处于历史的转折关头。中国处于文化复兴的前夜。从来就没有什麽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国家兴亡,草根有责。中国每一个普通国民,都有责任进行独立而严肃的思考,都有义务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需要草根共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7-9 22:12:0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初中生 於 2010-6-20 02:24 PM 發表。
中国需要草根共识

卢麒元

草根占人口的比例超过百分之90%。他们是真正的多数。但是,他们的声音是如此的微弱。微弱到制度和政策敢于忽略不计的 ...

赞同这篇文章的思想!真的推进下去会极大的阻力,这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更好的了。顶!!!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a623874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11-8-19 15:52:45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a623874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11-8-19 16:48:0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26 03:57:20 | 顯示全部樓層
一个香港人对所谓孔庆东辱骂港人事件的看法  

庞某人

近日所谓的孔庆东辱骂港人事件在陆港两地均引起了一些风波本人作为一名香港居民,也算得上是当事人”,希望在此向各位朋友提出一些事件以外的资料让大家从更深层次去分析这次事件
   
首先请大家回顾一下整件事件的来龙去脉吧。——事件发端于香港的地铁车厢一名香港乘客对内地乘客不守规则的行为作出指责因为事件闹大有“好事者”把过程的一部份摄录下来并在网上平台发布片段辗转间的发酵引致孔庆东在公共频道上发表了批评香港人的言论然后经过不少陆港传媒的断章取义广泛渲染激起了部份香港市民的强烈反应指责孔庆东言论有失斯文、侮辱港人而内地朋友则认为是传媒故意歪曲孔庆东的言论挑起矛盾传媒是事件的始作俑者 
   
本人先表达自己对事件的见解吧一方面,香港人过激的行为固然不理智而另一方面孔庆东的言论本身虽有一定道理却没有真正指出问题的根源所在

事实上,香港的确有一批帝国主义的洋奴走狗份子不过这部份人通常都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必以绅士的姿势表现人前而不少香港人心目中一直存在“殖民地心态”虽然与事件有关但这并不足以让向来普遍政治冷感的香港人变得狂热起来本人认为,问题的根源还得在经济当中去寻找以下请各位让本人细说吧 
   
香港的经济于1998年金融风暴之后开始走下坡几千亿财政储备连年亏损于2003年非典一役,更遭受到致命打击中央为帮助香港,推出了一系统措施主要包括开放内地旅客来港个人游、加强陆港两地的商贸往来为港商提供各项优惠香港亦推出了“投资移民”计划吸引主要为内地居民的富人来港定居,以达到引资的效果。有关香港的经济发展,请参看拙文与其叫“深圳模式”不如叫“香港模式”》。
   
各项措施虽让香港经济恢复了活力就业率以及资产价格回升受惠的主要还是大商家而陆港两地居民就因为频密的往来增加了磨擦内地人的消费只流到营商者的口袋小市民未能直接得到经济实惠而且因为经济向外向服务型转型在企业顾客至上的原则、“顾客永远是对的的经营理念下从事消费行业的香港劳动群众面对无理顾客本人绝无暗示内地人是“无理顾客”之意事实上香港本地一部份自以为是的小资产阶级才是最不讲理的一群的恶言相向也只能忍受屈辱精神压力大增。——他们所能切身感受到的“改变”是:内地人没有为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反而占用了香港人的福利。

各位可能会感到奇怪香港应该是财政独立的也不用把财政收入上缴中央何以内地人能占用了香港的福利呢本人这样说,绝非无中生有、为香港人寻找借口开脱其实这中间大有文章

陆港本应是一家人存在的矛盾都是可调和的香港人抗拒融合,是因为受各种假象所蒙蔽没有认识到香港社会存在的矛盾其实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制造假象的正是香港的洋奴汉奸与资产阶级们希望内地朋友能认清形势,不要堕入圈套不要跟着一个伪命题越走越远 
   
本人所说的“洋奴走狗”,主要指的是港英时代遗留的法律精英。他们为了谋取政治资本、向假装爱国爱港的本地大资产阶级争权蓄意破坏一国两制以“司法独立”为名制造事端,以法律手段干扰政府运作阻挠陆港两地的融合为香港社会添烦添乱企图令香港变为独立王国将“港人治港”变为“法官治港”!具体的事件包括:以各种理由入禀法院,进行司法复核,阻挠兴建高铁港珠澳大桥等令该等大型基建工程经过一轮法律纠缠才能定案浪费时间金钱而影响最为深远的则为1999年的庄丰源案主审法官罔顾社会秩序,作出但凡内地居民在港出生的子女均可获得香港居留权的判决这是最近在香港闹得热哄哄的话题的根源所在 
   
庄丰源的祖父庄曜诚于1978年从内地来港定居其子庄纪炎及媳妇皆于广东汕尾市居住一直未获香港居留权。1997929庄纪炎夫妇持双程证来港探亲,期间诞下庄丰源同年11月,庄氏父母返回内地庄丰源则留在香港与其祖父母同住按照当时的执法惯例庄丰源属于非法留港

19994月,香港入境事务处向庄曜诚发信,提醒庄丰源没有居港权并将被遣返庄曜诚不满遂代表庄丰源入禀香港高等法院提出诉讼

1999年底,香港高等法院裁定庄丰源一方胜诉依据为香港《基本法》第三章第24条(一)所定义的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享有居留权和有资格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取得载明其居留权的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庄丰源应为香港永久性居民不能对其实施遣送或递解离境令

香港政府不服判决并上诉至香港终审法院2001720日终审法院维持原判终审法院的判词指出根据香港入境事务处提供的数字199771日至2001131日间只有1991名在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所指乃是父亲仅属短暂居于香港或根本不是香港居民而母亲是非法入境、持双程证访港或短暂居于香港期间所诞之婴儿)会因为入境事务处处长被判败诉而取得香港居留权等于每年约555可见即使入境事务处处长败诉也不会对香港产生显著的风险 
   
其后的事实证明,法官的判词只是一派胡言越来越多夫妇均为内地人的孕妇选择到香港产子因为享有香港居留权的孩子可在港接受教育甚至可以个人名义申请综合援助(福利金);所以在内地开放“个人游”之前不少在港有亲属的内地孕妇,出于经济诱因,均利用漏洞来港产子然后交由亲属照顾,以便享受福利及后“个人游”的开放,向那些为了逃避“独生子女政策”的家庭以及希望子女便于出国的富有家庭提供了便利,加入到来港产子的行列。

与此同时,这不仅为公立医院妇产科造成了大量额外工作量,而且不少拖欠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个案出现,使得社会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政府为应对民意,于2007年初推出了“收费计划”以及“预约制度”规范来港产子,情况曾一度改善。不过,改善是暂时性的,来港产子的情况一直持续上升,产科床位紧张,出现了本地孕妇难以预约的“怪现象”。于是,近年政府再度收紧配额,但没有预约的内地孕妇仍以各式各样的方法闯关来港产子。
   
本人提出以上的事实,并不是指内地孕妇的问题是陆港之间的主要矛盾而在于向各位展示一个普遍笼罩在香港人眼前的主要假象

事实上香港的整个公共医疗系统资源早就不堪重负只不过妇产科掺入了内地因素所以造成了“陆港矛盾”的假象综合各方面的物质基础香港市民就普遍产生了以下几点的意识:
 
1.内地人来港消费对于自己来说没有好处;

2.内地富人来港炒房令房价及租金居高不下,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

3.来自内地的消费力把通胀推高,民生压力倍增;

4.内地居民的公德问题为自己生活带来了坏的影响;

5.内地孕妇及其子女侵占香港人的福利。
   
其实,在本人前面提及的《与其叫“深圳模式”不如叫“香港模式”文章当中,已经对香港的经济乱象作出了分析可是劳动大众没有受过正规的政治教育不懂得以阶级分析的方法看待事情,这实属正常以至于搞不清楚各个在香港社会存在的利益集团以为“香港人”和“内地人”是两个不同整体,香港人就是香港人、内地人就是内地人,当中没有什么阶级之分更无法理解来自内地的问题和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在他们的脑海中,只有一个笼统的概念就是来自内地的人都对香港有不利影响”,于是把生活当中所有的不如意都归咎到内地人身上只不过矛盾藉着香港社会残存着的殖民地时代“大香港意识”发生了膨胀于是又反过来向内地朋友展示出另一个假象——其实地铁车厢内发生的事绝非一个偶然而是经年累月的社会矛盾积累的集中表现全部事态发展过程体现着物质运动的必然规律 
   
香港市民的生活水平下降,根本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香港的资产阶级好处占尽,恶果却由劳动阶层去承受,责任却推到来港旅游的内地人头上内地朋友对这种“借刀杀人”的手段应该不感陌生吧

另一方面有关“香港居留权”的司法事件,其实打从香港回归之日开始就一直在闹,这显然是经过一轮精心部署的——有心人在回归前早就把香港《基本法》翻破了,在当中找出了有关居留权方面的文字漏洞作突破口以后再煽动利益攸关者向香港政府发难其间更闹出过一宗纵火事件,害了人命,时至今日还没有一个正式的了结。
   
对于香港一众精英走狗的恶行本人只陈述了与近期事件密切相关的重要部份有意研究与香港法律精英有关的政治问题的朋友,可另行寻找相关资料

最近,法律精英们食髓知味煽动外佣向法院提诉争取居留权香港政府积极应诉而民间则产生了自发组织游行以表达意向的行动反对法律精英出卖香港利益其实同样是一部份的国家利益),法院最终判决外佣一方败诉其后,由法律精英所创立的公民党在区议会选举当中遭到空前的惨败证明香港群众正在觉醒的过程当中向“法官治港”那一套投以不信任票
   
目前香港的左翼势力尚处于萌芽状态面对困境,不少年青人都有“求变”的思维不过他们政治理论水平十分有限看不透社会的本质搞不清陆港之间以及两地不同阶级之间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还在迷雾当中盲目摸索尽管如此群众从过往深信法治,到目前明白到单靠法治根本无法彻底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进而自发组织抗争,已经显示出一种局部质变正在香港社会内部发生!

内地的朋友实应该站在理论的台阶上向香港群众揭露事物真相帮助香港受压迫的劳动群众了解国情共同促进群众发生政治觉醒靠近真理,团结起来激烈的骂战不仅未能为各地群众拨看云雾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把一部份潜在的力量推到对立的一边
   
以上就是本人的拙见顺祝各位朋友新春快乐和气吉祥!!

[ 本帖最後由 初中生 於 2012-1-26 04:14 A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26 19:55:42 | 顯示全部樓層
下面这个事情估计造成了不少人的幻想:

苏格兰拟议独立公投条件

http://view.news.qq.com/a/20120115/000004.htm

苏格兰首席大臣亚历克斯·萨尔蒙德11日说,苏格兰议会有权就是否独立决定全民公决的时机和内容。

一些政治分析师认为,萨尔蒙德不满英国政府要求苏格兰尽早公投,有意拖延至有利时机,以赢得更多准备时间。

■辩权力

萨尔蒙德告诉英国广播公司,苏格兰议会有权按照苏格兰民众的意愿组织公投,不需要看伦敦的“眼色”。他说,伦敦没有权力为苏格兰独立公投设定程序。“我们的条件相当明确:公投必须在苏格兰举行,由苏格兰民众决定,接受苏格兰议会问责。”

前一天,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内阁成员、苏格兰事务大臣迈克尔·穆尔告诉英国议会,英国愿意赋予苏格兰“特别法律权力”,允许苏格兰就是否脱离英国举行“合法、公平和决定性”的公投。

苏格兰1707年根据《联合法案》与英格兰合并,成为大不列颠王国的一部分,同时保持相对独立。苏格兰议会1999年成立,设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代替英国政府苏格兰事务大臣部分职能。苏格兰议会并非完整意义上的独立机构,位于英国首都伦敦的英国议会有权否决和解散它。去年5月,萨尔蒙德领导的苏格兰民族党赢得苏格兰议会多数席位,着手为争取独立启动公投进程。穆尔10日说,苏格兰议会无权决定公投,公投计划须经英国议会批准。

■论时机

路透社10日以与英国政府关系密切的人士为消息来源报道,伦敦方面认为公投“宜早不宜迟”,希望在18个月内举行,以尽早结束纷争。卡梅伦说,一些投资者为苏格兰独立担忧,有损英国经济利益。萨尔蒙德希望2014年秋季公投,为更充分准备争取时间。他说:“这可能是苏格兰300年来最重要的决定。”

民意调查显示,大约30%苏格兰民众支持脱离英国。

一些分析师推断,萨尔蒙德之所以“咬定”2014年,是希望以苏格兰城市格拉斯哥举行英联邦运动会和班诺克本战役胜利700周年为契机,煽动民众情绪,赢得支持。1314年,苏格兰军队在小镇班诺克本击退英格兰军队进犯。英国前财政大臣、苏格兰人阿利斯泰尔·达林11日告诉法新社记者:“把公投推迟到2014年的原因只有一个:亚历克斯·萨尔蒙德认为他现在不会赢,正在争取时间。”

■争利益

除公投日期,苏格兰和英国当局就公投内容同样没有达成一致。

英国政府希望公投只涉及是否赞成苏格兰独立一个议题,反对涉及英国政府是否向苏格兰下放部分权力。苏格兰议会现掌握卫生、教育等事务,国防、外交、财政等事务由英国政府掌管。

萨尔蒙德所属苏格兰民族党认为,苏格兰一旦获得财政权,可凭借北海石油和天然气获得可观收益,实现苏格兰经济繁荣。

法新社报道,北海石油和天然气产业每年缴税大约88亿英镑(约合144亿美元)。苏格兰长期抱怨这笔税收直接归属英国政府。

[ 本帖最後由 初中生 於 2012-1-29 05:20 A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29 05:28:44 | 顯示全部樓層
“香港人是不是中国人?”

鸟儿

就在“孔庆东对香港人评论”事件几天之后,有一位英国人问我:“你是中国人还是香港人?”

我说:“你不该这么问,香港人就是中国人。”

他马上道歉说:“我知道这么问不好。我原来见到长得象中国人的人总是问:‘你是中国人吗?’如果是香港人,他们总是回答说:‘我不是中国人,我是香港人。’所以我才那样问你。”

在刚到国外的最初几年,不断有当地人向我请教:“香港人是不是中国人?为什么香港人(他们的原话)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听到这些,我常常为自己的同胞感到羞耻。

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朋友对我说,她去过一次香港,在超市里香港售货员对她的态度让她很难接受,她从此不想再去香港。一位新加坡朋友对我说,只要一听到有人说香港话,她一定会离他们远远的,因为她也同样受到过他们的伤害。——这可以说是恨乌及乌。

一些香港人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一些香港人看不起内地和周边东南亚国家的人,这是不争的事实。我想,就连香港人自己也无法否认这一切吧!

我在英国工作多年,自然也有“机会”受到香港人的歧视,那种感觉让人刻骨铭心。但是,还有另外一部分香港人,同样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我刚到英国的第一位房东,是一位来自香港的餐馆老板。他不但从房租上给予优惠,还教我们一些在英国的生活常识。有人受了老板的欺负,他也打报不平、出谋划策。每月收到房租时,总带一些餐馆里的饭菜让我们享用。他帮我们这些刚到异国他乡的人度过了一道道生活上的难关。他的帮助让我终生难忘。

在我们这个城市,还有一位开外卖店的香港人,人称“梅姐”。提起她,当地华人可以说是人人皆知。凡是到当地工作学习的华人,一时找不出住处,都可以在她那里暂住,从不收取费用。刚到国外的人,经济困难,流动性也大。这就意味着,人们在得到她的帮助后却无法报达她,这让人增加了对她的敬意,也同样有人为此疑惑。梅姐则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就得帮助中国人。”常常有人向梅姐倾诉他们受到香港人的冷遇、不公甚至侮辱。梅姐总是说,那些人都不是真正的香港人,他们不能代表香港。

在我的眼中,真正的香港人善良朴实,仗义侠肠。

但愿我们能见到愈来愈多真正的香港人,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园中,香港人与内地人情同手足,亲如一家。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2-7 00:01:35 | 顯示全部樓層
香港人当中真的沒有狗?

林国凯

香港《星岛日报》“青年再出发”专栏 2012年2月6日

一月三十一日,一群北京大学的香港学生于《星岛日报》发表联署信,声讨该校据说辱骂了港人的孔庆东教授。香港人愿意去北京学习,本来可喜可贺,可惜看来这帮同学还是改不了“大香港”心态,一找到机会,就要捍卫他们香港人的身份。  
  
和大部分的评论一样,北大同学首先谴责孔庆东“公开指骂香港人是狗”。我想问,你们完整的看过视频了吗?孔庆东的原话是这样的“很多香港人,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张口就我们香港啦,你们中国啦……这种人就是给人家英国殖民者当走狗当惯了”。北大的同学,跟绝大部分的香港人包括某些特首参选人一样,只愿意针对孔庆东修辞的选择,却不愿意面对孔庆东真正的质疑:香港有没有“张口就我们香港啦,你们中国啦”这种人?我们应不应该批评这种人,以及这种言论背后的心态?  
  
为了显示自己的“学养”,以及更进一步论证孔庆东的“不该”,联署信怪论百出,例如“即使在上世纪的殖民年代,各国学者也不会胡乱标签一方居民为次等公民,以狗喻人更未闻于学术界”,这句话就可圈可点。  
  
一个句子,我有点不明白。第一,为什么要强调“殖民年代”?第二,孔庆东的“狗”,指的是崇洋媚外不爱国的人,跟“次等公民”有何关系?  
  
我尝试解读北大同学的心底话:当年的殖民主子英国人对我们蛮好的,今天中国对香港“再次殖民”,手法却简单粗暴。我们即使不爱国,爱国的中国人也不能直白的指出来,把我们“标签”成为不爱国者。在“鼓励旧殖民地独立自主和人人平等的年代”,爱国者跟不爱国者都是一样的,没有一方是“次等公民”。  
  
其实,对祖国命运漠不关心的香港人不在少数。去年十一月,美国共和党总统提名初选,其中一个参选人洪博培(Jon Huntsman)在一次电视辩论中透露了他将联同中国内应搞垮中国的打算。这个消息,对我们理解美国政治精英的思路甚有帮助,但香港的媒体完全没有报道,绝大部分香港人亦完全不知情。相反,内地的自由主义者跟民族主义者对事件热烈辩论,并时刻关注中美关系的最新发展。  
  
香港人喜欢空谈自己拥有“言论自由”和“国际视野”,但其实禁忌和盲点甚多。如果中国跟美国的利益有根本的矛盾,“国家安全”就是一个实在的问题,“二十三条”也就没有再拖下去的借口。如果有人认为“国家安全”可有可无,甚至认为美国搞垮中国,香港反而会获益,被骂为“给人家英国殖民者当走狗当惯了”无可厚非。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0-28 23:30:1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4 04:04 PM , Processed in 0.02501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