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80|回復: 0

S矩陣觀照下的經絡生成.流注與臨床應用(三、四)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7-28 09:44: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三: 藏象經絡學說淵源於《洛書》
《洛書》,《九宮八風圖》是古人認識宇宙萬物的符號。“有象必有數,數立則象生”。數以徵象,故可用數求象。所以對於《內經》的藏象,經絡學說便有了尋根探源之處。這並不是粗淺的類比,也並不是偶然地巧合,是宇宙規律的客觀反映。是剖析藏象,經絡理論框架的必經之途。重新認識中醫理論框架是有其現代意義的。  
   《黃帝內經》與《洛書》相結合,但並未提及《洛書》,而數的運用,諸如艮少男,其數八。兌少女,其數七。行成了內經的"“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著名論斷。中醫理論的數學模型來源於河圖,洛書。而經絡一詞的提出有露蹤跡。經絡之經,徑也,循行也。清.程國彭《醫學心悟 經腑論》曰:“夫經者徑也,行于皮之內,肉之中者也。”絡者,洛也,《康熙字典》絡與洛通。經絡,徑《洛書》而循行也。《洛書》是經絡生成,流注的模擬概括。最簡易最精確之呈象。用《洛書》的數和後天八卦揭示經絡生成流注之迷,毋用置疑。以洛書來導讀《黃帝內經》則未有不明處也。
    《素問.上古天真論第一》曰:“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提出了八風學說,與《靈樞》前後相應。王冰沒有詳盡地注解。《素問•金匱真言論》:“東方春色,入通於肝,......其數八。南方赤色,入通於心,.....其數七,......”此文完全引用了河圖之數,將藏之金匱的河洛真言拓展到醫學領域,將人之數理與自然之數理統一成為神聖不可侵犯的真言!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東方生風,......髒為肝.......南方生熱......髒為心......中央生濕......等內容還原《洛書之圖》,這應該是《黃帝內經》的本來面目。冠名【S矩陣圖】。並充實了《靈樞經•經脈》篇的內容,“肺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落大腸,......手太陰之別,名曰列缺......任脈之別,名曰尾翳,......督脈之別,名曰長強。”從上述對十四經的排列次序還原於S矩陣圖,繼理順了經絡生成流注之次序,又說明了任督脈在經絡流注中的重要環節,更揭示了為什麼起手太陰肺經這樣的歷史之迷。史稱十二經循行如環無端,避任督而不論,經絡循行形成了一個誤區。首起手太陰肺經眾說紛紜。餘不敢苟同。十四經循行於九宮八卦中【S矩陣圖】,自相穩定,互根互用,如環無端,此說如是!是宇宙規律之象數,並有其現代科學意義!
   從現代的循經感傳實驗中,197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309醫院的報告說:“足厥陰肝經向手太陰肺經始終未出現傳導。”“除肝經未向肺經傳導外,其他經絡之間均按祖國醫學中經絡學說的傳注,出現了刺激傳感。”他們的解釋是:“從肝經進入腹部的腹股溝韌帶處『急脈』,到肺部的起始穴距離過遠,感傳無法接續。”秦火將中醫史形成了一個很寬的斷帶層,將古人的實踐?素材付之灰盡。難道真的就無法嗎?從《靈樞經•》五十營、營氣等篇章經脈循行是包括任、督脈的!足厥陰肝經應向任脈傳注,即巽四宮向中五宮傳注,五宮/六宮傳注。《周易參同契》的小周天即是任脈向督脈感傳的古老驗證。任督脈(五宮.六宮)為一合經。傳手太陰肺經。此處強烈肯求有實驗能力的醫療科研單位於以證實。環,即無始點,也無終點。經絡循行始起於手太陰肺經的說法盡須置疑!
     《針灸甲乙經》曰:“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趾叢毛之際......環陰器,抵少腹,夾胃屬肝絡膽......”》《針灸腧穴圖譜》曰:“抵小腹任脈的曲骨穴(任脈足厥陰之會)上過中極,關元(均屬任脈,為任脈及足三陰經之會)。值得注意的是從古至今針灸經絡學說及相關文獻中,足厥陰肝經的循行歸結於任脈是結果性的權威性的!任脈.督脈的循行是一合經的循行,任督出於會陰,任脈行腹,督脈行背。負陰而抱陽。任脈經腹上行,至口下承漿穴,呈丫字形環唇過面進入目框下,有受納之象。督脈從會陰經背上行,達顛至百會過前頂下到鼻拄,中正頂天,一陽陷於二陰之中,陰陽交感之象,生化不窮之機。任者,妊也,是妊育者也,是母系社會思想的表示。從現代的研究中,足太陰脈的終結點是中脘,足厥陰脈的終結點是玉堂,足少陰脈的終結點是廉泉,她們都在任脈上,與今日臨床循經感覺的實際相符。在經絡的實研中,是有其現代科學意義的!
    筆者《人體經絡生成流注全息圖》是S矩陣,這樣的一種醫學模式架構,是一個完整的,符合宇宙準則的象數模式,是中醫的百寶庫。五宮,六宮即任督脈為一合經傳注手太陰肺經,順宮傳行解決了為什麼首起手太陰肺經這樣的一個千古之迷,千古誤區。【懇請中醫權威辨析!】也隨之認識從坎一宮坤二宮次震三....至離九宮的傳循如環無端。“陰陽衝衝,積傳為一周。”《周易•系辭》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太極圖的那條剖判陰陽倆儀的S曲線,形成了此消彼長,物極必反,相互作用,相對平衡,互根互用,絕對穩定的原則,是簡樸的宇宙觀,再賦與九宮八卦,四正四維,縱衡十五,更形象化,數量化,直觀化。S矩陣能量守衡,陰陽互補,塌縮膨脹,是個沸騰的園●,震盪的太極。形象的說明了宇宙萬物生成的有序性(木,火,土,金,水。),萬物共存的必然性,萬物消長變化的規律性。S矩陣這個是傳統醫學的象數模式,是宇宙的準則。人類的生活和醫療活動同樣遵循了這樣的法則,同時也說明了燦爛的中華文化不失其重大的現代科學意義。《黃帝內經》的作者們正是利用了《河圖》,《洛書》的象數模式,利用了這個方法論,充實了天,地,人三才的思維,完美地應用了太極,陰陽,五行八卦,干支等學說,在漫長的醫療實踐中,不斷完善,精心構建人體結構與功能模式(戴九履一,二四為肩,......),形成了今天傳統醫學中的佔有核心地位的蕆象經絡學說,有望進一步應用於醫療實踐!
(待续)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06:38 PM , Processed in 0.0225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