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3|回復: 0

以音乐的名义向胡德夫先生致敬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10-15 21:21: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我记得我曾经跟大家推荐过胡德夫的音乐,今天再次提及是因为昨个看完了电影”最最遥远的距离”!

片尾曲”最遥远的路”是老先生花30年的光阴,用生命吟唱出的歌谣!



☉附上资料,供大家了解

   等待了三十年的音乐…经过三百多个日子的音乐制作,甚至让人等了一万多个日子的专辑,终于要看见它的诞生了。

累积了胡德夫三十年创作的能量,而在幕后工作的我们就像生产的母亲,经过苦难的阵痛,最后,这是分娩的时刻,胡德夫说:“生存,必母怀落离。”

一张好音乐,是需要经过反反覆覆的思考与琢磨,无论生者,或是被生者,都在经历成就生命的一刻。

   三十年了,多少人等着胡德夫三十年了,就让我们听吧!


2005年的4月15日,台湾最重要的民谣歌手胡德夫,发表了他生平的第一张专辑:“胡德夫匆匆”。

那天,台湾流行音乐界的最高荣誉金曲奖公布了入围名单,胡德夫当然不在名单中,评审把终身成就奖给了吴楚 楚,不是胡德夫。

主流和边陲的差别无非就是如此,然而我更相信,胡德夫的成就与地位是没有人可以超越的,他是台湾本土歌谣最厚实的记忆

  人们习惯用 Kimbo 来称呼胡德夫,Kimbo 却不是英语,而是“德夫”的日语发音,他自称自己是台东卑排族人,因为父亲是卑南族,母亲是排湾族。

他喜欢唱“牛背上的孩子”,在台东大武山区放羊的孩子一旦到了台北的淡江中学,赫然发觉满地青草时,就想到要请父亲把牛只寄到淡江来,“因为,大武山的草不多,总是要找好久才能找到让牛吃草的地方……”

这样的心情,让他从一位单纯在餐厅唱歌的歌手,也回到故乡为同胞争权益和福利,担任过原住民权利促进会会长,推动“原住民正名运动”,还有“还我土地运动”。

但是音乐毕竟才是他最基本的根,在演唱会的下半场里,不同部落的原住民歌手,轮番上台,你听到一首接一首清脆明亮的歌声,你看到歌声的火苗早已从他的手上蔓延了开来,传承了出去!

那种热情,那种感动,让举座宾客都在歌声中跳起原住民的舞蹈,我们都是一家人的基本情怀,在红楼炽烈地燃烧了开来。

  胡德夫的歌声简单,朴素,没有太多华丽的技巧,一切都仿佛从他的胸膛里直接流泻了出来,听他的 CD,可以感受他的磁性魅力。

听他现场演唱,却可以感受到充沛丰盈四射热力,那种光与热,你还有机会感受到的,六月十一日,大安森林公园,你还有机会见证到台湾最最传奇的歌手─胡德夫。



☉多角度了解胡德夫

  喜欢聆听带有深厚情感的嗓音和无拘束音乐型式的人,相信胡德夫的声音,你也会喜欢拥有浑厚的生命力和对自然的虔诚是胡德夫予人的感受,有时听了会被故事动容,有时甚至是因为胡德夫情绪流露渲染整个环境而沉浸。

  熟识他的人称他为“Kimbo”,来自台东的卑南族,斑白的头发说不尽沧桑故事,在十一岁,即只身到台北求学,一待就是数十年匆匆流浪迁徙的传唱之歌。他的声音似乎隐藏一股陌名的力量,随时都有可能迸发出惊人的声音力量。

  的确,当胡德夫褪去所有的束缚和标签,重拾起祖先遗留的一切,和对音乐的执着,穿梭来访自然间,找寻逐渐被遗忘的声音及生命的原动力,而这些也是一部台湾音乐的近代史。



☉胡德夫个人大事纪

1975年 《美丽的稻穗》--台湾第一次民歌创作发表会任创作发表人
1998年 赴西班牙民族音乐交流,共同制作台湾原住民族“原浪潮”音乐专辑
1999年 《台南成功大学胡德夫个人全集作品发表》任音乐发表人
2000年 与郭英男先生及马兰吟唱队至日本东京、台场演出台湾原住民族音乐
2000年 第三届原住民大专青年全国文化会议担任族群音乐专题讲师
2001年 《天地野火》演唱会各大专校园巡回演唱会演出
2002年 《台北之家月光、好友与音乐的聚会》音乐会演出
2003年 受台湾观光协会之邀,担任国外访问团原住民音乐演出

 樓主| 發表於 2010-10-15 21:42:27 | 顯示全部樓層
每次听胡老的音乐,浮躁的心会慢慢平静.......仿佛看到一片湛蓝的海,呼吸着咸湿而清新的海风的味道,聆听着海鸥的欢叫声和海浪的拍打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3 01:53 AM , Processed in 0.02285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