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541|回復: 0

房价调控怎么了?竟然定出涨价目标!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3-30 00:35: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马光远:房价挂钩GDP真荒谬 政策公信力面临考验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1年03月29日17:49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打印




中广网北京3月2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房价调控目标公布期限还剩三天,多数城市依旧秘而不宣,数字公布为何如此纠结?就在昨天晚上,上海成为了第一个公布房地产调控目标的楼市一线城市,上海的调控目标是今年新建住房价格涨幅需低于上海市年度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水平。中央台记者季苏平对话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分析多数城市的房价调控目标为何都是与GDP挂钩的,房价还会再涨吗?

  没有问责 政策怎会不走形

  记者: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应该是到这个月的月底最后一天所有的城市都应该公布自己的房地产调控目标,为什么现在只有不到10%的城市公布了好像很多城市都在按兵不动呢?

  马光远:大家都在等吧,看别人怎么来制定,也在看一个动态,看一个方向,我觉得以前我们的八条也好,十条也好,没有真正的问责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谁不执行国家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其实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人被问责,所以国八条尽管非常严厉,就会出现今天这么一个结果。

  没有逻辑 房价挂钩GDP真荒谬

  记者:很多城市这次都提出了房价的涨幅是不超过GDP和居民收入的,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各城市GDP和居民收入的涨幅一般来说都在10%以上,那也就是说实际上好像各个城市规定了好像自己的房价都是在上涨,而且上涨是10%左右,这恐怕让很多人很失望,是这样吧?

  马光远:这不是一个控制目标,而是一个鼓励甚至是一个保证去涨价的一个目标,而且把房价的这种上涨直接跟GDP增长来挂钩,这个我在世界上没有见,我也不知道其中有什么一个合理的经济学方面的逻辑来进行解释,把房价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挂钩是否有合理性,但是你只要简单的算一笔账的话你会发现非常荒谬,因为两个的基数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上海一套房子按照去年的价格平均每一套价格是260万,去年上海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每个人是32000,32000如果涨个10%的话,3200块钱,但是一套房子涨10%的话,26万,26万按照3万2来算的话也要8年不吃不喝的,等于把你未来的收入全给涨出来了,从一个基本算术题能算出来,这两个直接挂钩有多荒谬。

  政策公信力面临严重考验

  记者:您觉得如果说各地方房价调控的目标让大家不满意的话会不会引发再一轮的更加严格的调控措施的出台呢?

  马光远:调控本身严不严倒在其次,关键是真不真,这恐怕是目前我们再一个政策的公信力上我们面临的最严重的一个考验,我想不解决这么一个问题,不解决一个公信力,一个政策的声誉问题,不管你出台多么厉害的政策,我想如果失去了信任,这样的政策本身是很可怕的。


(京氏按,房价调控的事儿,各地的目标,一直在关注。有些人在跳!上海现在跳出来反对人民,太牛逼了,牛逼大发了!严重脱离群众路线!公然抗命中央政府!这样的地方政府代表谁,藩镇割据势力?上海定目标的是谁,党委、市长有没有看过?如果看过,那就请上台讲话,然后下台休息吧。——不过也不急在这一时,等调控政策出台的最后期限到来、到期,让更多的官僚跳出来表演一番。我怀疑,所有定出如此荒谬目标的地方,其主要官员,一定存在严重问题!)


[ 本帖最後由 研究京氏0 於 2011-3-30 12:36 AM 編輯 ]
發表於 2011-3-30 03:55:34 | 顯示全部樓層
没他们想的那么复杂,只不过是下一波抢钱又开始了而已,我说过了,7月到11月,该阶段主题:抢钱!一切为了保证抢钱!

另外,什么国八条、国十条,呵呵,喊得越大声,那就越是假的,你看见我提过“国八条”、“国十条”这六个字儿没有,老子从来就不提这个,为什么不提?假的我为什么要提!那您得问咱了,这都是假的,那真的什么时候来?真的什么时候来?呵呵,等到这群吵吵嚷嚷的家伙们都鸦雀无声的时候,那就来了!

呵呵......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3-30 08:26:2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初中生 於 2011-3-30 03:55 AM 發表。
没他们想的那么复杂,只不过是下一波抢钱又开始了而已,我说过了,7月到11月,该阶段主题:抢钱!一切为了保# ...



昨天公司年会,一人要做发言,短信过来:“帮我查一下电影《投名状》里面的三抢是什么,抢钱、抢粮、抢女人?”

搜了一下,电影里面是“抢钱、抢粮、抢娘们。”

后来有个游戏《投名状online》,里面是“抢钱、抢粮、抢地盘。”

真的啥时候来且不说,这些人已经搞得臭名昭著了。大概除了书呆子,也没人把此轮调控当回事儿;偏巧我当真了,nnd。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3-30 09:32:15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3-30 14:46:04 | 顯示全部樓層
李旭东挺能忽悠啊,没想到他还有这个本事,雇枪手写的吧?以后多花点钱,再雇个好点儿的,再忽悠得云山雾罩一点,呵呵......不过,为什么大家都要把事情往复杂的方向去想呢?为什么不能领会到“简洁就是美”的深刻内涵呢?

1、这届中国政府的任期快到了,这意味着什么?大家自己去想。

2、这届美国政府的任期也快到了,这意味着什么?大家也自己去想。

3、中国政府的任期是5年,美国政府的任期是4年,4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20,这又意味着什么?也请大家去想。

4、在这个时候,在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发生了两个事件:日本核泄漏、利比亚战争,这两个变量对于局势的突然变异有什么推动作用?大家也可以想一想。

5、流氓会武术,谁都挡不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3-30 15:33:0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地火明夷 於 2011-3-30 09:32 AM 發表。
原来研究京氏这么关心房价啊!贴个房地产业内人士李旭东李总的文章,您琢磨琢磨!特别用个有代表性的颜色,你这个 ...


俺离股神还远着呢,没赚几个铜板。房地产股票是不敢炒了。

房价这个话题8了又8,就那点事儿。

这些民生问题,所谓幸福指数,都要服从大局么。中国人一贯服从大局。

中国共产党主持大局,也不会因为一个叫“中共”一个叫“土共”就是两回事儿了,反正是中国共产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3-31 10:22:46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3-31 12:01:5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初中生 於 2011-3-30 02:46 PM 發表。
李旭东挺能忽悠啊,没想到他还有这个本事,雇枪手写的吧?以后多花点钱,再雇个好点儿的,再忽悠得云山雾罩一点,呵呵......不 ...


利比亚局势于辛卯年将会是美国历代政治的大转变。
借推背几句话儿,

谶曰:
   美人自西来 朝中日渐安
   长弓在地 危而不危
颂曰:
   西方女子琵琶仙 皎皎衣裳色更鲜
   此时浑迹匿朝市 闹乱君臣百万般


谶曰:
   君非君 臣非臣
   始艰危 终克定
颂曰:
   黑兔走入青龙穴 欲尽不尽不可说
   唯有外边根树上 三十年中子孙结

整体看来对美国及其跟班将会是几十年的痛。没了利比亜,长了恐佈主义。
看似美国及其跟班的胜利,实際是其国内乱的开始。

对東方有多术黄龙子弟们的国家来说,应为图之,
谶曰:
   日月丽天 群阴慑服
   百灵来朝 双羽四足
颂曰:
   而今中国有圣人 虽非豪杰也周成
   四夷重译称天子 否极泰来九国春
谶曰:
   有客西来 至东而止
   木火金水 洗此大耻
颂曰:
   炎运宏开世界同 金乌隐匿白洋中
   从此不敢称雄长 兵气全消运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3-31 16:20:53 | 顯示全部樓層
看吧看吧,俺相信现金为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3-31 19:37:50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3-31 21:36:13 | 顯示全部樓層
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其实根源就在于,没有那么多的工人,就用不了那么多的干部,其实是一个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高房价等原因,造成城市远没有当时农转非时代的吸引力了。
房奴也不是农民愿意做的

虽然我并不是说要走希特勒的老路,但是创造性汇票这种只针对生产领域的货币品种远比现在动不动就往投机领域聚集的人民币发行方式,来的更适合与经济建设

在二战中,纳粹德国军事机器的强大早已为世人所熟知,但是,在学术圈之外,却很少有人了解第三帝国的货币制度和经济系统的运作情况。众所周知,1929(1923)—1933年爆发的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中,德国受创最重,经济凋敝,失业空前,加之《凡尔赛和约》协约国对德国“敲骨砺髓的盘剥”,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实际上已经崩溃。那么,谁来拯救德意志!?德国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你可以想象,当时的德国社会动荡,民心思变。应该说纳粹很好地顺应了历史潮流,准确地把握住了社会脉搏,举起“挽救经济危机”的新政大旗,从而一举赢得大选。如果纳粹仅仅是靠口号和宣传,而没有治理经济危机的能力的话,那么希特勒政府将会成为第二个魏玛共和国,很快失去民心并最终垮台。哪怕元首的演讲再怎样的天马行空,也将无济于事!
        
纳粹德国的货币和经济政策是一个鲜为人知的领域。那么当时德国政治和货币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1933年,刚刚上台的希特勒面对的是一个经济上的烂摊子,从1929年到1932年,德国工业设备利用率下降到36%,全部工业生产下降了40%,对外贸易额下降60%,物价下跌30%,铁产量减少70%,造船业产值下跌80%,失业率高达30%(平均每3个德国劳动者就有1个失业)。经济危机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3年间,共爆发1000多次罢工。
        
1929至1933年爆发的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得世界上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强国濒临崩溃。并不像教科书上讲的那样,美国并非受打击最严重的国家,应该说德国所遭受的经济危机冲击的严重程度,要远大于欧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纳粹上台伊始,就立刻投入到挽救经济的工作中,史称希特勒“新政”。在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措施之下,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并开始强劲增长,失业率直线下降,到1938年,失业率已降至1.3%。从1933年至1938年,德国生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而铝、镁和车床的产量竟高于美国。从1933年到1939年,德国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增长2.1倍,消费资料生产增长了43%,国民经济总值增长超过100%,同时完成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重整了重工业基础体系,还装备了一支现代化军队。
        
反观1933年开始的“罗斯福新政”,则只是暂时缓解了危机,美国经济进入长时间的所谓“特种萧条”时期,在所谓“新政”的大力刺激下,美国经济仍然复苏乏力。1937—1938年,美国再度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直到1941年美国参加“二战”后,才彻底摆脱了大萧条。在整个“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平均失业率高达18%,国民生产总值直到1941年才扳回到1929年危机前的水平,如果不是战争爆发,高达1000多万美国青年被征召入伍,失业问题恐怕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希特勒“新政”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尽管其背后隐藏着一定的缺陷,但就拯救经济危机而言,它的确卓有成效。德国是受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国家,却是第一个走出大萧条的国家,研究“希特勒新政”,对今天我们解决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你看过雷妮·里芬斯塔尔那部著名的《奥林匹克》(《意志的胜利》),一定会对1936年德国的综合国力和精神状态留下深刻印象。那响彻云霄的欢呼,如林屹立的手臂,气势宏伟的建筑,健美如神的运动员,无一不暗示着志在天下的实力与霸气。希特勒的个人威望也达到顶峰,元首甚至不再需要显露早年那样“激情燃烧”的演讲才华,只需在公共场合露露脸,成千上万的群众就宛如自动催眠一般如醉如痴。

希特勒“新政”的第一把火:中央银行国有化

        
早在1919年9月,希特勒第一次听到费德尔关于金融货币的演讲,就被深深地触动了,也就是这次演讲之后,希特勒加入了德国工人党。
        

希特勒没有任何系统的金融学理论基础,更确切地说,他几乎就是一个金融盲。但是他的悟性极高,没有系统的知识,却能够一下抓住问题的本质。这种人在对话里学习,在提问时思考,在辩论中顿悟。和所有领导者一样,他不需要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而必备的则是深刻的辨别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在众多纷杂的言论中,捕捉到正确的声音。
        

费德尔认为,国家必须要有权力控制货币供应,一定要对中央银行进行国有化,而决不能让私人控制中央银行。因为私人控制中央银行最大的问题就是:其产生的利息收益和其他利益将归私人所拥有,而不是造福国家和公众。
        

在和费德尔的讨论中,希特勒悟出一个根本道理,就是:私有的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国家的货币发行,获得巨大的利益,从而资助他们对整个社会人口的控制和剥削。
        

几乎与此同时,沙赫特,这个“国际银行家的中间人”,同为希特勒的经济顾问,后来被元首任命为经济部长,作为自由主义学派在德国的掌门人,他在理论上对一切国家计划下的经济颇为不爽。沙赫特与费德尔的观点背道而驰,特别是涉及中央银行制度的“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时。他始终认为,以英美为主导的传统学院派经济制度才是最优越的,而费德尔则完全跳出了这个统治了世界几百年的思维定势,提出一系列惊人的结论,并最终被希特勒一一采纳且成功付诸了实践。此人不愧为元首的经济导师!
        

行伍出身的希特勒对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占德国人口大多数的老百姓极为同情,而对极少数处于社会上层的德国犹太大金融势力却深恶痛绝。这是元首痛恨犹太人的原因之一,也是元首伟大之处的一大体现!元首一直认为德国“一战”的失败和后来的超级通货膨胀是一个纯粹的政治问题,但经过费德尔点拨,希特勒立刻敏锐地抓住了金融才是这一问题的核心,并形成了“创造性工业资本”与“贪婪、掠夺性金融资本”之间有着本质区别的深刻印象。当他明白过来金融和控制金融的势力集团才是德国命运的真正主宰之后,他的境界立刻跃上了一个层次,再回头想许多从前令他困惑的问题,马上有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全新的视角。他对未来德国的运作和纳粹党的“重要原则”逐渐形成了清晰的逻辑框架。
        

1920年,希特勒经过与费德尔等人反复激烈的争论和思考,提出了纳粹运动的哲学理论体系。因为是哲学层次的纲领,希特勒认为这个纲领将“永远不变”。该思想体系被归纳为《25点纲领》 ,1932年纽伦堡纳粹党代表大会再度肯定了此纲领的地位。
        

在聆听沙赫特与费德尔的激烈争辩中,希特勒心里像明镜似的,他从内心深处接受了费德尔的观点并付诸实践,但在表面上却重用沙赫特,冷落了费德尔。
对于德国纳粹前期经济思想起到了奠基作用的费德尔,等到纳粹上台执政时,却被排挤到大学去教书。有人不明白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大工业家和大银行家不喜欢费德尔的理论,却热烈支持沙特,而这些实力派真是希特勒的纳粹党赖以生存的基础。元首从骨子里痛恨这些“十一月罪人”,却又不得不和他们混在一起,逢场作戏。 “小不忍则乱大谋”,希特勒也深谙此道,因为他是政治家,他只能遵守利益的游戏规则,而绝不能将个人好恶置于游戏规则之上。
        

当然,在“中央银行国有化”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元首绝不会向沙赫特等人妥协。1933年,希特勒政府刚上台,就立刻重新修订《银行法》,规定:取消帝国银行董事会的独立性,帝国银行行长及董事会成员的任命权转归国家元首;赋予帝国银行执行公开市场政策的权力(但很少使用它);帝国银行可以对“创造就业汇票”进行贴现,以便新政府为创造就业提供资金。这个“创造就业汇票”就是“费德尔货币”,最早由费德尔提出,后来在实现希特勒“新政”奇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很显然,纳粹政府的上述做法,遭到了帝国银行董事们的强烈反对,但却无力阻止它。在银行家的反对声中,希特勒继续发力,帝国银行的独立性亦逐步削弱。1937年2月,《帝国银行新秩序法》颁布,规定帝国银行董事会由元首直接领导,帝国银行的独立性被彻底剥夺。到1939年,帝国银行董事会也被最终解散。同年,纳粹政府又颁布《帝国银行法》,规定:停止黄金兑换纸币;由40%黄金和外汇构成的发行准备可全部由就业汇票、支票、短期国库券、帝国财政债券和其他类似债券替代;中央银行对帝国提供的贷款数额最终由“领袖和帝国元首”决定。
        

至此,纳粹政府最终完成了中央银行法律上和政治上的国有化。

“金融创新”挽救了德国经济——“创造就业汇票”
   
         
1933年5月31日,德国政府宣布发行10亿马克的“创造就业汇票”,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支付特殊的技术工程项目。这些可再展期的票据被政府支付给雇主,雇主将承办大型项目雇用大量工人,这样从企业主一直到普通家庭,都能够从“创造就业汇票”获益。
      

据统计,从1933年到1938年,“创造就业汇票”的发行量逐年上升,到1938年的余额高达120亿马克,占全部政府赤字的85%。其中大约有一半用于向直接创造就业的企业进行融资,另一半被用于德国秘密的军事扩张。


      
“创造就业汇票”的一个重大优点就在于:它把真正的购买力德国新被雇用的工人手上。随着这些票据流通量的加大,闲置的资源利用率大幅上升,而失业率迅速下降。
         
“创造就业汇票”属于纳粹的一种相当前卫的“金融创新”,而且效果非常明显。其实质:就是政府重新获得了发行货币的权力。
         

在公共工程方面,特别是在建设新兴中产阶级的住房领域,“创造就业汇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932年德国大约建了14.1万栋住房,而到1934年,大约有28.4万栋各种住宅建成。显然“创造就业汇票”使德国在建的住宅面积在两年之内翻了一番还多。同时这些钱还用于修建德国的公路系统,“创造就业汇票”建成的公路里程高达数千公里,形成了覆盖全德的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
        

由于外汇和黄金紧缺,德国不得不向英美的国际银行家借贷,这种债务关系就使得德国的政治、经济、政策和相关重要利益,受到国际银行家直接和间接影响。但如果把这个环节给迈过去的话,元首就真正掌握了德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权。一些经济学家相信,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德国政府靠自己发行货币,完全摆脱了英美对它的控制。
        

这一正确而卓越的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对德国中产阶级和贫困阶层产生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同时绕过了国际银行家对德国经济的控制。当然,也招致外国银行家的强烈不满和严重关注。
        

希特勒执政初期,取得了巨大而罕见的社会认同感和民众的支持。对于元首的这一历史功绩,我们在教科书上看不到也是目前不可能看到的。原因自然不言而喻。而“创造就业汇票”的一大功绩就在于:他使德国的经济发展摆脱了英、美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束缚,重建了德国经济,开创了既不同于传统老牌资本主义列强,也不同于死板的所谓“社会主义”苏联的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当西方学者赞叹他们所谓“中国模式”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时,当我们自我陶醉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感时,当我们在天真地认同老师教育说希特勒是个战争恶魔时,我们却没发现,他是一位如此慈祥而可爱的老人!正如一位名叫安·兰德的学者所说:“只有最无知愚昧的人才会依然信奉那个陈旧的眼见为实的说法。你所看见的正是首先需要被怀疑的。”
        

你可以骂他是一个反人类的魔王,但你无法抹掉他对德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伟大历史功绩!
         

敌人为他叹息,人民为他流泪,帝国为他惆怅!但终有一日,这些“被遗忘的历史”将会重见天日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3-31 22:27:56 | 顯示全部樓層
刚才11楼后面黑色的文字是转贴的哦
突然键盘、鼠标失控
恢复就发送了

干脆把后面更激昂的也粘上来,“欣赏”下哈
你可以骂他是一个反人类的魔王,但你无法抹掉他对德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伟大历史功绩!
          敌人为他叹息,人民为他流泪,帝国为他惆怅!但终有一日,这些“被遗忘的历史”将会重见天日,让浩然正气永驻人间!!!


今天是1月30日,是元首上台执政77周年纪念日。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元首追随者和纳粹狂热者们~~~祝你们春节快乐!祝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国社兄弟们事业有成!!!


http://blog.china.com/u/100602/398971/201006/6442264.html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3-31 22:31:08 | 顯示全部樓層
希特勒片断(2011-03-24 12:12:06) 转载

标签: 战争希特勒名人货币战争金融杂谈分类: 说故事的女人


金融创新
沙赫特建议成立一家注册资本金仅为100万马克的“影子公司”MEFO,这个公司可理解为代表德国政府,由MEFO向能够创造就业机会的各种公司采购商品和服务,支付方式就是“创造就业汇票”,此为一种利息4.5%,期限为三个月的短期汇票,期满后可反复展期,最长不超过5年。当个企业主拿到“创造就业汇票”就可以到任何一家德国银行进行贴现,取得德国马克现金,然后雇佣工人,采购原材料,组织生产。拿到这种汇票的银行,可以自己持有,也可以送到中央银行再贴现。
此法相当前卫,效果明显,它的设计目的,解决了一系列难题:
A,协约国,特别是法国,对德国中央银行向德国政府直接发放设定了一亿马克的上限,美其名曰防止再次大通胀,实限是限制德国政府的开支能力,也可防德国再次大规模整军备战。
B, 使政府贯彻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政策,避开了商业银行放贷中的利润导向
C, 当时德国中央银行黄金和外汇储备严重短缺,按传统经典货币理论,德国已濒临破产,此法摆脱了黄金和外汇的制约。
其他作用我看了也不明白,略去。
此法的执行者是沙赫特,但思想和灵魂来自于费德尔,希特勒的金融导师

棋局
当1933年希特勒在国际银行家的扶持下(之前已被锁定为超级原始股),终于上座时,世界上几个重要的势力集团也在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此时的大英帝国,算大哥大。但是美国的惊人工业潜力是隐忧,英国控制美国的方式非常简单,英国决定着世界资金成本,垄断着世界资源价格,控制着全球订单流向,划分着世界市场需求,保护着贸易航运通道。这五个战略制高点,卡着美的咽喉。一句话,英国将自己定位为全球的市场组织着,而美国仅仅是生产者。
唯一令英国担忧的是苏联的潜力,不旭的苏联百废待兴,而且如果它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能成功的话,将搞乱全世界的思想意识,如果苏联自力更生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那英国的殖民模式将在反衬中显得丑陋无比。
在英国看来,德国纳粹的兴起有利有弊,弊是德国重整军备对英国造成了威胁,好处是英国有了一个得力的打手去对付苏联这一死敌。
美国的新兴金融势力集团是这样打算的,随着美国的工业实为燝炸性增长,得谋划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毕竟是实力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战略!
在美国看来,英国的最大强项,正是英国的最大死穴,英国的全球生产,资源,市场的大分工最核心问题就在于英国本土的工业空心化,而英国沾沾自喜的金融中心如果离开了扎实的实体经济,仅仅附着在全球分工的松散利益共同体上,一旦天下有变,就将变得脆弱不堪。
因此,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美国既能从中大获战争红利,又能极大的削弱英国的统治地位。
而犹太金融势力在打垮英国殖民体系,夺取巴勒斯坦,以便重建大以色列国的战略思想上与美国一拍即合,华尔街的两大势力集团形成了高度默契,双方互相借力,水乳交融,共图大事。
希特勒明白各势力都在利用他来实现各自的目的,但他有自己的盘算,不甘接受被控制的地位,想在复杂的国际战略游戏中充当主导者的角色。


希特勒的口才
1919年10月,希特勒在德国工人党的一集会上首次发表演讲,他充分展示了他真正的天赋——极富煽动性的口才,不管多么荒谬和离谱的观点,被他偏执的大脑处理后,再从他的如篝之舌迸发出来,都会产生电闪雷鸣般的效果。他已不是再表达观点,而是在强烈炙热的情感宣泄和犀利冷酷的理性解析中激荡出令人难以搞拒的力量。也许是德国人被剥夺得太彻底,被羞辱得太无情,被出卖得太赤裸,日耳曼民族骨子里那种狂野和极端,潜意识中的自卑和傲慢,在希特勒高温强热的“真理火焰喷射器”横扫之下被骤屈从激发出来,人们残存的理性保护层已被彻底融化,剩下只有狂热的信念和复仇的冲动。


希特勒的《25点纲领》
第11点:“取缔不功而获的收入,打碎利息奴役制”这符合费德尔的一贯主张,区分“创造性资本”和“食利性资本”,他认为,资本只有真正进入实体经济的循环才能创造价值,只在金融系统滚动食利的掠夺性的金融资本实际上是在剥削其他劳动者的成果。
第12点:取缔和没收一切靠战争发财的非法所得
第13点:我们要求对所有已经组合起来的企业实行国有化。避免资本过度追逐利润所引发的恶性竞争和贫富分化。
第14点:我们要求参加大企业的分红。 费德尔坚持大企业必须反哺社会。
第17点:我们要求实现一种适合民话需要的土地改革,要求制定一项为了公益而无代价的没收土地的法令,要求废除地租,要求制止一切土地投机倒把。费德理念中最无法容忍的就是不劳而获和投机倒把,他恨不得把每一份社会资源都利用在实实在在的生产活动中去,他实际上完全活在一种抽象和理想化的世界里,而忽视了人的在性。中国有句古话叫君子如水,小人如油,君子当然很好,但与君子长久生活恐怕谁也受不了那份永恒的枯燥与平淡,小人们固然有毛病,但是他们挖空心思制造各种麻烦时,也给生活带来了起伏和变化。没有创造,大家都没饭吃,没有投机,人生不免过于沉闷。
以上选编自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二,基本上可以当一本武侠小说来看,还算精彩,让我这个文科生能喜欢,着实辛苦了。
红色标记部分可略去。偶认为,人的智商有差异,投机者们也许智商高(或许不是高,是爱走擦边球,老实人也并不是不会想到这些花招,只是不愿用?),或者胆子大(老实人很多确实是怕麻烦,或胆小不愿冒险),机会好,可能越混越好,可是老实人呢?这些话只能说,这不是君子和小人的问题,而是智商,胆量,机遇的问题。另外,完美主义者也适用于希特勒,他实际上一生都在心底对费德尔说YES,可是因为权变的关系,他一直在重用沙赫特。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哈哈,如果当年胜利的是希特勒……(笑)
我所知道的另一面的希特勒有如下:素食,绘画作品不错,喜欢建筑,金牛座(ME TOO,哈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ee91070100rkeb.html

再补充点,省的大家以为我很“纳”
只是觉得当年的老衲确有独到之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3-31 22:40:20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4-1 10:07:03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发现袁大炮在骂人,骂得相当之彻底!

按照德国的货币模式,受益的是社会中低层,干掉了犹太金融势力,德国得以迅速强大。

前苏联货币大约也是这个模式,跟着希特勒像条吃屎的狗似的,屁颠屁颠一路紧随,想吃口热乎的,结果德国一泡稀屎,直接拉前苏联脸上了。

中国货币发行掌控在政府手中,美国则掌握在美联储而非政府手中。德国、苏联的失败,其经验应该总结,特别是其失败经验要好好总结。但就目前中国货币机制实行的效果来看,是损下益上的,官僚资本目前占了大便宜。这一点,我记得明夷也说过,棋手水平跟毛时代的参赛选手有一定差距。

——所以袁大炮在骂人,通过德国这个样板,骂得空前绝后!非常巧妙!指桑骂槐练习到这个水平,跟曹雪芹有的一拼了。

——要鼓励袁大炮、明大炮以及各路大炮骂人,骂的越凶越好,越彻底越好。既然扯到货币上,那么显然,要挖到根源了,从根源上开始批判反思,各种声音都是有益的。

——深刻学习了。大家继续骂,我继续旁听,小板凳随时拿在手里,等着课程继续。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4 05:53 PM , Processed in 0.02875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