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6|回復: 0

(轉)猝死原因多 醫師:少油鹽 多運動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7-15 15:58: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猝死原因多 醫師:少油鹽 多運動

更新日期:2011/07/14 13:55

近來各地傳出猝死病例,引起國人關注,根據急診醫師表示,所謂「猝死」是指發作一小時內死亡,發生原因以心血管疾病居多,但也不排除有過敏反應或中毒者,另外天氣炎熱也有可能造成熱衰竭死亡;醫師提醒有心血管疾病者,平時就要多注意飲食,保持運動習慣,如果有慢性疾病者更要做好控管工作。
(劉怡伶報導)

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及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吳孟杰指出,「猝死」原因很多,以美國而言每年平均猝死的比率約15%,臨床上最常見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例如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心肌炎、心室肥厚或阻塞型肥厚、心律不整等,都是高危險群;其次是外傷造成失血過多、還有過敏反應、感染或中毒,也都是常見的猝死原因。

吳孟杰進一步表示,運動員、軍人或是從事體力勞動工作者,天氣炎熱長時間待在太陽下,可能因為體溫無法調節造成熱衰竭致死。

他指出猝死原因多,發生的症狀也不盡相同,至於口吐白沫,只是一種現象,可能是呼吸衰竭、造成吞嚥困難進而產生白沫;或是中毒也有可能發生口吐白沫。

由於猝死還是以心血管疾病最多,吳醫師提醒,飲食儘量清淡,低鹽低油,一週維持五天以上的運動,每回30分鐘以上,不要刻意做激烈運動,還有慢性疾病患者,必須照顧好自己的血壓、血糖,以免發生憾事。

 樓主| 發表於 2011-7-15 16:00:0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許袁 於 2011-7-15 03:58 PM 發表。
飲食儘量清淡,低鹽低油,一週維持五天以上的運動,每回30分鐘以上, ...


這個標準
真不容易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29 08:32:07 | 顯示全部樓層
預防心血管疾病 從生活習慣做起!
優活健康網 – 2013年1月28日 上午9:35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冬天天氣不穩定,寒流、冷氣團時常報到,更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方面等問題,而這類症狀,不發作沒事,一發作起來可是很危險,嚴重甚至會要人命!振興醫院外科部主任醫師張忠毅表示,造成心臟生病的原因有很多,可別以為平常身體好好的,沒什麼大礙,就以為不會突然有心血管疾病的問題,提醒民眾,平時要注意自身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也要定期健康檢查,才是預防的好方法。

一般來說,心血管疾病會有幾種狀況產生,最常聽到的就是冠動脈阻塞造成的心肌梗塞,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胸痛、發汗、暈眩、嘔吐,若是覺得心絞痛,全身有痠痛症狀,嚴重也會導致心肌梗塞;再來,大血管動脈瘤破裂也是狀況之一,張忠毅說,沒病也要開刀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動脈瘤超過5公分、胸主動脈超過6公分時,若是不動刀,破裂的機率為25%,會造成死亡風險,而另一種為暫頸動脈,就是頸部的地方會摸到顆粒狀的東西,這會使頸部產生暫時缺血,有時候手會一下可以動一下又不能動,若出現這種情況也要開刀;血管阻塞會導致肢體痠痛、腫脹、跛足,嚴重可能要截肢,而這種狀況通常都是因為糖尿病所引起;最後就是腦部產生的中風,這時候全身上下可能都會出現問題,因為腦部的代謝只用血糖,所以血糖一低就易造成腦受傷。

張忠毅進一步指出,哪些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其實很多原因都藏在我們的生活習慣裡。其中第一名影響之最為抽菸,菸對人體心臟的危害很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就有五分之一的心血管疾病是由吸菸所導致,因此,張忠毅就說了,戒菸是第一步驟且非常重要。接著就是我們都知道的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還有肥胖等因素,其實大家都知道這些問題對身體都是很不健康的,但真的可以把握健康原則,做到的少之又少。

由於食物太精緻、飲食習慣西化,大腸癌在國人死亡率中已排行第一名,台灣洗腎人口,更是居世界之冠。甜食、炸物等食物雖然美味,但可能是讓你致命的關鍵,很多人的肥胖症狀,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因,且可別以為外表看起來不胖,身體就沒問題,平常的飲食才是最重要的。張忠毅提醒民眾,肝臟、蛋黃、烏魚子、蟹卵等,這些都會使膽固醇過高,一般來說,每週不宜食用超過2-3個蛋黃,另外,甜食吃太多會造成三酸甘油脂上升,是一種存在血液中的脂質,會增加出現心臟疾病的風險,建議可多吃秋刀魚、鮭魚、白鯧魚等來增加ω-3脂肪酸。還有痛風也是越來越年紀大的人有的困擾,最重要的還是要先控制體重、多喝水,且蛋白質不能吃太多,會使造成痛風主因的普林含量太多,像黃豆就是很好的食物,但種子類的食品就別常碰,如黃豆芽、綠豆芽等,若是食欲不佳可適當補充含糖液體,避免身體組織分解而痛風。

張忠毅特別提到了停經婦女,因為沒有荷爾蒙的保護作用,雌激素分泌減少,進而對心臟血管產生較大的威脅性,醫生就建議,多吃黃豆補充大豆異黃酮,每日食用1-2杯250ml的豆漿或是25g的黃豆,都是很好的選擇,若是補充荷爾蒙,小心罹患乳癌機率也會上升。張忠毅再次強調,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時候,時間是最主要關鍵,有時候如果來得及,可能還可以救回一命,但是總不能每次都跟時間下賭注,所以有個健康的身體才不會治標不治本,控制好飲食、規律運動、減重,再來吃藥物食品,才能大大降低心臟疾病的風險。



[ 本帖最後由 陸K 於 2013-1-29 08:33 A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3-7 09:18:59 | 顯示全部樓層
運動是神奇良藥 可以怯除百病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3月6日 上午9:30

根據多方研究顯示,運動是一帖免費的神奇良藥,除了戒煙之外,沒有任何行為能夠像運動一樣,給人體健康帶來那麼多的好處。

最新一期出刊的「讀者」雜誌,刊出一篇安迪寇藍所寫的文章。作者指出,隨著農業跟工業勞動的減少、汽車的使用、以及電視跟電腦的出現,把人們困在災難性的靜止不動中。在1935年,全球人口20億人,有1千5百萬糖尿病患,到2010年人口增加了三倍,糖尿病患者卻增加了近15倍,不運動是關鍵因素。

多個研究發現,運動比任何單一療法更能預防早亡。這種神奇藥物,身體裡面也許沒有一個器官不受它的影響。

好幾個研究單位正在進行「運動即藥物」的研究,美國一項研究指出,每週做150分鐘快走、舞蹈等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就可減少40%心臟病導致的死亡,效果跟服用斯他汀類藥物大致相同。台灣的一項研究也顯示,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清除血管壁上的脂肪沈積,預防心臟病跟中風

「運動即藥物」研究更驚人的發現,每週中等強度運動,可以使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機率降低58%,效果是服用二甲雙弧藥物的兩倍。此外,同樣的運動能使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風險降低一半,也讓罹患腸癌的風險降低六成。

美國德州大學醫學研究發現,運動有助於預防痴呆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伊利諾大學研究團隊也研究證實,運動可使大腦中攸關記憶的海馬體增大提高記憶力,彌補掉因老化引起的疾病。即使青春期孩子也同樣適用,透過運動能擁有更大的海馬體

南卡羅萊納大學運動研究員布萊爾說,體重超重的人,即使不減肥也能從運動中獲益。強壯而運動的胖子早亡的風險,只有強壯而不運動的瘦子的一半。

布萊爾還說,美國人平均每天看八小時電視,如果懶得去做運動,光是利用廣告時間繞著沙發散步,若能堅持下去,也能達到運動的效果。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09:18 AM , Processed in 0.02292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