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38|回復: 0

(轉)〈養生學院〉遠離癌症 10招搞定!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5-7 12:44: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y/7/today-family1.htm

〈養生學院〉遠離癌症 10招搞定!
文?樓中亮

每次遇到初診的癌症患者時,他們都會問我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這個偏方、那個療法是不是真的有效。
站在醫者的立場,我能理解患者急切尋求治癒方法的心理,以及末期患者想抓住一絲希望的心態,可是卻也因為這種心態導致許多人命喪於偏方、神棍、醫療詐騙之手。現在資訊管道多不勝數,到處充斥著毫無根據的偏方或沒有出處的研究報告,以及千奇百怪的特殊療法,實在令人擔心。到底哪些才是獲得目前醫學界認可的有效方法呢?

<預防醫學>防癌養生之道 請你這樣做
每次看診我都得重複跟不同的人講一樣的話,為了節省看診時間以及方便讀者廣為分享流傳,我決定把這二十幾年來的臨床心得以及防癌養生之道做個總整理,在這裡分享給讀者。我認為只要確實做到,癌症必能遠離你。

1.每天必吃10大類食物:肉、魚、蛋、奶、大豆、海藻、薯、油脂、蔬菜、水果。

2.每週至少運動4天,務必要流汗。

3.每天都要吃早餐。

4.每天至少吃4種防癌食物:葡萄、草莓、香蕉、奇異果、無花果、綠色花椰菜、捲心菜、胡蘿蔔、番茄、洋蔥、大蒜、蘆筍、香菇、燕麥、小麥、海帶、黑木耳、龍葵、路蕎、地瓜、綠茶。

5.晚上不超過11點睡覺。

6.清心寡欲,不執著、不焦慮、不生氣、不憂鬱、不貪心。

7.不抽菸、喝酒、嚼檳榔。

8.少吃高溫烹調(煎烤炸)及醃漬類食物。

9.蔬果盡量將農藥清洗乾淨。

10.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

須特別提醒的是,已罹癌者忌吃雞蛋、蝦、蟹、鴿子、豬頭肉、豬腳等發物,所以上述第一項中的雞蛋請改吃鴨蛋。以營養學角度而言,雞蛋與鴨蛋的營養成分都差不多,但中醫認為兩者屬性不同,且有研究指出雞蛋會加快癌細胞的增生速度,而鴨蛋不會。
有患者以為雞蛋不是好東西,這是誤解了我的意思,就像人蔘一般人吃了可以補氣,但癌症患者不能吃,否則癌細胞會快速增生;而雞蛋本身並不會導致細胞癌變,所以一般人也可以吃。

<特殊療法>道聽塗說 別狠狠的試
上述的防癌之道看似不特別,但根據我這二十多年的臨床觀察,一般人在前10項當中平均只做到三、四項,已罹癌的患者平均也只能做到五、六項,難怪現代人每三個人就有一個罹癌,而且罹癌之後能夠完全康復的人不到百分之二。所以說,關鍵不在於方法,而是有沒有確實做到。

其實中醫學裡面的長壽防病之道全部都非常簡單,沒有一項是難以執行的,可惜人類總是追求五官的刺激與六欲的滿足,才讓疾病有機可乘。

至於各種特殊療法,有患者問到精油芳香療法、生物能量療法、尿療法、生機飲食、斷食療法是否真有其效。基本上芳香療法有助於放鬆心情,確實對情緒方面有正面的助益,但精油本身並沒有防癌、抗癌的臨床實證效果。生物能量療法也沒有科學驗證及臨床實證。

尿療法雖說是中醫學裡的一種方法,但需要有經驗的中醫師指導才行,不可自行嘗試。生機飲食只適合陽盛體質的人,但罹癌患者沒有一個是陽盛體質,尤其是肺癌患者吃了保證惡化。

斷食療法也不適合癌症患者,大多數患者已經非常虛弱,吃東西補充能量都來不及了,怎能斷食。而最多人問的草藥偏方,我也遇過許多的推薦和分享,還特地為此做了臨床研究,結果只適用於極少數的人,目前並沒有任何偏方成為普遍有效的癌症用藥。

我一直致力於中醫預防醫學的推廣,並不斷強調在疾病發生前努力做些什麼,比患病後花十二萬分精力去改變更重要。或許一般人要做到10項是有點難,但想想癌症的可怕以及醫藥費的昂貴,應該就比較有動力了,希望大家也來執行這「防癌10招」,讓我們一起遠離癌症吧。

<作者小檔案>樓中亮
「台灣中醫預防保健協會」創會理事長,現任「 樓中亮中醫體系」院長。

中醫講究「上功治未病」,即在疾病尚未成形之前,便觀測出發病傾向而提早防治,可謂「 預防醫學 」之鼻祖,樓醫師兼具中西醫學養,專精易經五行與人體健康之關係,希望在西醫尚未檢查出來之前,幫助許多病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在關懷癌症義診中,特將民眾的許多問題整理出,給大家一個幫助。
發表於 2012-5-7 13:16:02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分享
除了第一四五項
其他的巳做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7 21:26:18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分享

非常值得珍惜的文章

確切執行有益健康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9-17 11:01:35 | 顯示全部樓層
防大腸直腸癌篩檢、運動、多蔬果

作者: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9月17日 上午12:07

定期篩檢,可幫助防範大腸直腸癌惡化?台安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許文昨(十六)日在「大腸直腸預防與保健」健康講座中表示,大腸直腸癌從異常病變發展成癌症組織,多半需要十到十五年時間,根據國外研究報告顯示,若能每年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大腸直腸癌死亡率百分之二十一。因此五十歲以上民眾最好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及早發現、治療,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

許醫師表示,要預防大腸直腸癌,最好每天運動三十分鐘以上,東方人男性腰圍要控制在九十公分,女性腰圍則要控制在八十公分。不要抽菸,也不要過量飲酒,盡量採清淡飲食,每天要吃六百公克以上蔬果,少吃紅肉、加工類肉品,每天吃含纖維食物最好在三十公克以上

許醫師補充,像大豆、茶葉、大蒜、洋蔥、薑、十字花科蔬菜、深海魚類、牛奶及優酪乳、麥類與糙米類食物等都可能有助預防癌症。以大蒜、洋蔥類食物為例,有些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大蒜、洋蔥可降低胃癌、大腸癌風險,且大蒜、洋蔥類食物也可幫助降低膽固醇,有抗凝血保護作用。但若只吃大蒜精或大蒜藥片,是沒有功效的。

另外,也有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像高麗菜、白菜、花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可減少胃癌、乳癌、大腸癌、子宮內膜癌等疾病風險,這類食物不可炒煮太熟、太久,以免破壞其中抗癌成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9-20 08:32:49 | 顯示全部樓層
你吃對了嗎?防三高癌症 研究:深色味濃蔬果混吃最有效NOWnews – 2012年9月18日 下午1:03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解決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的問題,吃對食物,效果一樣好!國家衛生研究院和台中榮總臨床試驗發現,多吃苦瓜、紅麴、綠藻、大蒜、核果類等深顏色、味道濃蔬果,可以活化人體內的PPAR因子,降低發炎、調節血糖,人體證實可有效改善人體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指數,預防代謝症狀群甚至後續誘發癌症風險。


代謝症候群已經是推倒國人健康的最大一塊骨牌,根據統計,國內代謝症候群人口約有500萬人,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的高危險族群,去年平均每13分58秒有一人死於代謝症候群相關疾病,奪走近5萬人生命,且已有三高任一問題者,另二高指數更有4成機率會超過標準值。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蘇益仁表示,研究團隊,先以冷光篩檢方式,自超過2、300種天然蔬果、中草藥中,找出包含:苦瓜、紅麴、綠藻、大豆蛋白、甘草、人蔘、當歸等8種,最能有效活化體內PPAR因子的食材,共同特點就是深顏色、味道濃。

研究團隊2009年,進一步針對台中榮總100多名代謝症狀群受試者,給予苦瓜、紅麴、綠藻、大豆蛋白和甘草的複方多效五合一健康食品,每天吃一次,一次三錠,結果發現,2周後膽固醇可降5%到10%,一個月後降幅更高達15%。研究成果今年初也已刊登在國際期刊Nutrition Research上。

蘇益仁指出,人體內的PPAR因子,普遍存在肌肉、脂肪以及肝臟當中,就像是一個可以控制細胞生長、代謝及發炎反應的總開關,只要活化它,就能有效平衡血脂、調節血糖以及降低發炎,對預防三高等代謝症候群及癌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過去,醫界已經發現天天5蔬果、規律運動,都能有效活化PPAR因子,蘇益仁說,研究則進一步找出多吃哪些食物最有效果,且恰恰跟許多老祖宗的生活智慧不謀而合,像老一輩的人習慣以紅麴燒豬肉、花生燉豬腳、大蒜配香腸,研究都發現這些味道或辛辣、或濃郁的天然食材,正可以活化PPAR因子,減少攝取肉類、脂肪對人體的傷害。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創會董事長蔡敬民也呼籲,預防三高問題,除定期控制腰圍、血壓、血糖與血脂,選擇均衡飲食,落實低糖、低油、低鹽原則外,更應養成運動習慣,多管齊下才能有效遠離代謝症候群。建議40至64歲民眾,可利用3年一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及早關心自身的三高指數。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0-6 18:37:25 | 顯示全部樓層
均衡營養預防癌症 從食物中攝取最佳
優活健康網 – 2012年10月6日 下午3:00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威脅人類的健康的「癌症」,每年奪走不少國人性命。雖癌症的治療推陳出新,但是提前不使癌細胞在人體中發育,才是防治重點。調整生活型態並改變飲食習慣,改多吃蔬果等,讓身體成鹼性的血液,達到癌細胞營養失調及抑制繁殖的目的。建議民眾均衡飲食,蛋白質、脂肪、醣類、維生素、鈣、鐵等營養素。

蛋白質構成人體生長與發育、修補組織、合成各種激素和抗體調節生理機能。存在於豆腐、豆漿、牛乳、奶酪脂肪可提供必須脂肪酸、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利用、構成細胞膜及腦髓和神經組織、保持體溫並防止體內臟器受到震盪、提供熱量。存在於植物油及豆類醣類能提供熱量、節省蛋白質利用、神經細胞能量來源。存在於五穀根莖類、豆類中。

各類提供身體缺乏的營養素,維持平衡,如維生素A可促進骨骼生長、保持黏膜完整性、維持黑暗中正常視覺。存在於豌豆苗、菠菜、茴香、茼蒿、韭菜、空心菜等中維生素D幫助鈣和磷的吸收利用,促進骨骼及牙齒的生長。存在於牛乳、乳酪之中維生素E延緩細胞老化、促進正常紅血球細胞生長等。存在於植物油、帶殼穀類維生素B1協助醣類的代謝,維持神經系統的健康。存在於帶殼穀類、豆類、麥麩、燕麥片等中。常見的維生素C形成膠原幫助傷口癒合、幫助鐵的吸收、抵抗感染。存在於蔬菜、水果

醫師建議,維持清淡、少鹽、少糖的原則才符合健康趨向。多吃黃豆、毛豆等豆類加工製品,含豐富蛋白質且無膽固醇,可補充因未攝取肉類而缺乏的蛋白質。攝取腰果、杏仁等核果類,其脂肪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能。蔬菜應有四至五種多變化,以滿足各種營養素的需求。儘量選用全穀食品,如糙米、胚芽米、全麥麵包等取代白飯及白麵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0-6 18:47:30 | 顯示全部樓層
鋅不足 人易老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10月3日 上午12:06


美國研究人員進行生物學實驗發現,鋅不足可能造成老化問題,進而導致免疫力變差,身體發炎反應也容易加劇。當身體免疫力不好,又有發炎反應,就可能出現癌症、心臟病、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等疾病。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研究團隊建議,年長者的營養吸收能力會逐漸變差,因此可能需要較多的鋅元素。建議年長者能從飲食適度補充鋅,以維持身體健康機能。

研究作者指出,全世界可能有二十億人飲食中缺乏鋅元素,但這議題卻常受到忽視。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營養生物化學期刊」。研究人員做動物實驗發現,年老動物體內的鋅元素運輸蛋白功能明顯失調。研究也發現,當老鼠體內鋅元素不足,身體發炎反應會大大增加。

當研究人員讓年老動物攝取大量鋅元素,讓鋅濃度達飲食攝取量的十倍,結果老鼠體內的發炎標記便大為降低,其發炎指數與年輕老鼠不相上下。

資深研究員艾蜜莉?何指出,過去動物實驗、人類臨床研究都發現鋅元素不足會損害細胞DNA,這次研究進一步發現,鋅元素不足也會引發系統性發炎反應。

根據全民健康基金會網站資訊,含鋅元素的食物包括「牡蠣、蝦蟹、肝臟、肉類、全榖類、蔓越莓、無花果」等。

艾蜜莉?何建議,年長男性一天最好攝取十一毫克的鋅,年長女性一天最好攝取八毫克的鋅,多數海鮮、肉類都含有鋅元素,而一般人較難從榖類、蔬菜攝取到足夠的鋅,因此吃素的人要特別注意鋅的攝取量是否充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0-14 18:51:18 | 顯示全部樓層
癌末病患 斷食療法要命作者: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10月14日 下午2:43


少吃挨餓,就能讓癌細胞死亡?一名52歲四期肝癌女性患者,確診後堅持「斷食療法」,認為是最安全、無副作用的治療,只喝水、吃青菜及中草藥,以為可將腫瘤細胞餓死。結果兩個月內體重掉了10幾公斤,死於肝衰竭。
台灣營養醫學推廣協會今天舉辦「營養醫學整合性治療專業論壇」,基隆長庚醫院內科部部長、血液腫瘤科教授葉光揚在會中提醒,「斷食療法」會要人命,讓末期癌症患者提早死亡。
葉光揚指出,儘管醫學進步,癌症治療技術精進,但許多癌症患者仍有錯誤認知,其中斷食療法就是醫師最難接受的民俗偏方。患者天真以為只要挨餓,身體養分不夠,腫瘤無法獲得足夠營養就會萎縮。
醫師:患者更需足夠營養
事實上,癌症患者更需足夠營養,以蛋白質為例,就需比一般人增加五成攝取量,刻意挨餓首先遭殃的就是正常細胞。因為斷食療法減少熱量攝取,造成蛋白質嚴重不足,腫瘤細胞會搶奪存於肝臟及肌肉中蛋白質。該名婦人罹患肝癌,肝臟代謝能力本來就差,加上肝臟中蛋白質不足,於是引發肝臟衰竭。

該名婦人還有血管栓塞、標靶藥物等治療方式可選擇,但她卻聽信親友介紹接受斷食療法,每天只吃青菜、蔬果及中草藥。兩個月後體力不支、嚴重腹水被送至急診室,體重也從原本的49公斤降至35公斤,檢查還發現黃疸超高,體內白蛋白卻只剩下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嚴重營養不足。
正規治療 存活期更長

葉光揚無奈地說,這名癌症病患並不是沒有其他方法可救!如果透過其他正規治療,存活期約有半年至一年,但斷食療法讓她體重急遽下降,只活了兩個月就死於肝衰竭。
他指出,依照病程不同,癌症患者有不同的營養需求。以末期患者為例,存活期只剩三至六個月時,攝取過多營養不利於治療,只能給予適度營養。該名婦人屬四期,只要配合化療、標靶藥物,並遵循醫師和營養師建議攝取該有的營養,讓存活期更長。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0-15 08:22:01 | 顯示全部樓層
魚油、酵母硒 提升抗癌力
作者: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10月15日 上午12:32


癌症病人正確地補充營養品,可讓正規的治療達到最好的效果。根據動物實驗發現,魚油中的Omega 3能扮演抗發炎的角色,酵母硒能誘導腫瘤細胞的細胞凋亡,兩者合併使用,能提高抗腫瘤的免疫力,輔助延長患者存活率。

很多癌症患者都會採用斷食療法,就怕養大癌細胞。對此,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吳彰哲表示,將癌細胞比喻為大獅子,而正常細胞則為小獅子,當它們都被關在同個籠子裡時,正確、適當的營養介入,雖然會被大獅子先吃掉,但是,大獅子在吃飽後也就不會去吃掉小獅子,而小獅子也能從中獲取足夠的營養來對抗;若都不攝取營養時,大獅子只會將小獅子吃掉。所以,飲食調整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速度;若是錯誤的飲食,則只會讓癌細胞愈變愈大。

該動物研究,是將小老鼠分為預防組,即先餵食營養補充品後再打腫瘤細胞後,再餵食營養補充品,以及治療組,即打腫瘤細胞後再給予營養補充品。發現,營養補充品未介入的腫瘤老鼠,約存活三十五天,而預防組則存活四十六天,治療組則存活四十天。若換算成人,則可延長數週到數個月不等。

癌症患者有八十%會出現惡病質的症狀,其特徵為就算病患增加進食的量或是提高營養的攝取,也無法預防或阻止患者體重的持續下降。但,研究發現,魚油及酵母硒合併使用,能減緩體重、肌肉及脂肪的流失。

然而,除魚油會有重金屬污染的問題外,吳教授表示,建議選擇TG型的魚油,而非EE型的魚油。TG型的魚油較容易被吸收,而EE型魚油為魚油加工過程中產生的代謝產物,對人體不是那好。而硒則是使用有機硒,美國FDA表示,有機硒可對抗腫瘤,使腫瘤細胞的細胞凋亡。

該研究也與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合作,葉光揚醫師表示,由於腫瘤患者因各種因素無法由食物獲得充足的營養,因此營養補充品的介入極為重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0-19 13:38:12 | 顯示全部樓層
研究:喝咖啡可防癌 有益健康
作者: 劉運 | 台灣醒報 – 2012年10月15日 下午5:37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喝咖啡可防癌!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每天喝6杯以上的咖啡可以降低子宮癌及前列腺癌的機率。另外,定期飲用咖啡的人患糖尿病、膽結石、大腸癌、帕金森氏症的機率也較低。學者指出,喝咖啡可以改善體內葡萄糖的分解,有著消炎及抗氧化作用,這些都能抵抗癌症的發展。

許多人因為擔心血壓上升太快而限制每天咖啡的飲用量,但是一個針對11萬7000名自願者的調查發現,一天喝6杯咖啡可降低女性患子宮癌、男性患前列腺癌的機率。研究員指出,不管受調者喝的是一般咖啡,或是去咖啡因的咖啡都會有相同的效果,因此推測與咖啡因無關。

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觀察6萬7000名女性的飲用習慣,追縱她們的健康狀況長達20年。研究員發現,每天喝4杯以上咖啡的人,患子宮癌的機會可降低25%。然而,喝茶就不會得到這種效果;研究員再觀察5萬名男性20年並發現,每天喝6杯咖啡以上者,患前列腺癌的機率可降低18%

研究另外顯示,多喝咖啡對健康有益,定期飲用咖啡的人感染糖尿病、膽結石、大腸癌、帕金森氏症的機率都較他人更低。

據報導,咖啡會影響體內的胰島素含量。根據研究顯示,胰島素與腫瘤的成長有關聯,而咖啡可能會限制其影響程度。咖啡可以改善葡萄糖的分解,有消炎及抗氧化的作用,而這些都會影響癌症的發展。研究員警告喝咖啡時不要加糖或奶精,因為多出的卡路里可能會抵消咖啡的益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0-19 13:50:23 | 顯示全部樓層
常服綜合維他命 降低男性罹癌機率
作者: 魏敦華 | 台灣醒報 – 2012年10月18日 下午4:08

相關內容

【台灣醒報記者魏敦華綜合報導】美國布里格姆婦女醫院人口老化部門的主任,同時也是VA波士頓醫療體系研究員蓋茲亞諾,日前發佈一則研究指出,一種常見的綜合維他命:中樞銀,能夠降低一般癌症的罹患機率。

蓋茲亞諾表示,「全美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會服用某種類的維他命補給藥物,而最常見的就是綜合維他命,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人做過綜合維他命對人體在長久效用上隱藏的好壞處研究。」 

研究團隊以14641名年過50的醫生為對象,進行長期服用綜合維他命的效果研究,而這些醫生的檔案都是從「醫生健康研究-II」而來。這些對象在1997年至2011年間被隨機分配服用綜合維他命或不服用,而在接下來11.2年的追蹤後研究團隊記錄了2669件癌症病例,其中包含1373件前列腺癌和210件大腸癌。

該研究成果顯示,長期服用綜合維他命的群組,在罹患癌症的機率上下降了八個百分點,對此蓋茲亞諾表示,「我們也發現,這對其他主要部位的癌症有同樣功效,但數據較小且不明確;綜合維他命似乎對之前罹患的癌症有較大的功效。」 

圖說:維他命的服用可以有效降低罹癌機率,擷取自flickr。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1 10:10:52 | 顯示全部樓層
抗癌三寶:聰明吃、健康重、規律運動
優活健康網 – 2012年11月19日 下午12:45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是全球首要的死因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2008年全球約有1270萬癌症新增患者,760萬死於癌症,如果沒有介入預防行動,預估2005到2015年間會有8400萬人死於癌症。 面對癌症威脅與日俱增,癌症希望基金會呼籲:聰明吃、健康重、規律運動這三招可以讓民眾遠離癌症找上門!


肥胖除了是致癌因素外,對罹癌病友來說,更有可能增加其轉移與局部復發的風險;根據衛生署國健局2008年癌症登記報告數據顯示,大腸癌、子宮體癌、乳癌與腎癌,肥胖者罹癌相對危險性是正常體重者1.2-2.8倍。另外,美國癌症協會也指出,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肥胖與癌症復發是有關聯的,健康的體重不僅可以減少罹癌病友復發機率、降低疾病惡化,進而更能增加罹癌病友治療後康復與痊癒的機會。

運動除了促進腸道蠕動,加速糞便排空,減少腸道與致癌物的接觸外,因運動時肺部換氣量大幅增加,有助於小支氣管中致癌物的排出,因此,運動對罹癌的病友來說,更是重要。一般認為罹癌病友應該多休息、少活動,但完全不運動,是會降低病友對治療的忍受力,因為癌症病友在接受手術、化療、放射線等治療後,身體會很虛弱,若有適當的運動,除了可以促進體能,減少治療所帶來的疲倦不適,並可改善免疫能力,提高生活品質。

2012世界抗癌聯盟(UICC)指出,人們若是能夠落實戒菸、維持健康身體質量指數(BMI)、改善飲食、增加體能活動,即可降低癌症發生率50%-85%;而改變生活型態不僅能有效降低癌症發生率,罹癌病友若能獲得足夠的身體活動、健康的飲食與體重,更能增加存活率、降低死亡率。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癌友確診後,可能會產生沮喪、疲勞、焦慮等負面情緒,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其改變生活習慣,進而讓生活品質下降,若沒有適時與適當地解決,都會影響病友的治療, 癌症是可預防的,預防癌症的方式,除了杜絕致癌因素、維持良好生活習慣的觀念宣導外,更重要的是全民的關注與身體力行!
(圖?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21 23:03:4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許袁 於 2012-9-20 08:32 AM 發表。
解決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的問題,吃對食物,效果一樣好!國家衛生研究院和台中榮總臨床試驗發現,多吃苦瓜、紅麴、綠藻、大蒜、核果類等深顏色、味道濃蔬果,可以活化人體內的PPAR因子,降低發炎、調節血糖,人體證實可有效改善人體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指數,預防代謝症狀群甚至後續誘發癌症風險。

我愛吃苦瓜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24 14:07:0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08:42:55 | 顯示全部樓層
中醫預防癌症 良好生活習慣首重「吃」
作者: 台北訊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3月18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台北訊】
(中時健康╱黃筱雅報導)癌症已蟬聯國內十大死因之首長達30年之久,堪稱「現代黑死病」!為能「預防癌症」,食衣住行等生活健康相關食品、用品因應而生,然而,市面上號稱能有效杜絕癌症侵擾的商品,許多專家學者對於其效果不置可否。醫師表示,預防勝於治療,民眾若能從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開始著手進行,相信可以遠離疾病與癌症、輕鬆保有健康身體。

從中醫學理論而言,將腫瘤視為個別的兩種體系,「腫」是陽性、「瘤」則為陰性。深浦中醫診所院長李深浦醫師解釋,陽性腫瘤發生於人體經脈的陽經上,有發炎、腫脹、化膿等症狀,嚴重甚至會有畏寒、發燒等現象;反之,陰性腫瘤多呈現為硬塊,不易疼痛、發炎、化膿,較容易轉變成癌症、擴散期亦快,但相較於陽性腫瘤,發作速度較為緩慢。

中醫認為,只要人體內的營養化學正常運行、未呈現「陰性體質」,便不易罹患疾病與癌症,身體也會健康強壯。有著40餘年豐富治療經驗的李深浦醫師指出,罹患癌症與體內代謝、排毒功能不佳有密切關係,在中醫上,除了接受專業醫師對症下藥、按部就班進行治療,民眾也需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真正對抗或預防癌症的發生。

為避免「病從口入」,在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上,必須首重於「吃」。李深浦醫師說明,由於存在腸胃中的好菌、酵素為健康的根本,人們如果經常營養不均(偏食)、暴飲暴食,甚至嗜吃油炸、甜食、冰冷食物等,促使胃腸發酵環境不佳、體內營養代謝無法完全正常運作,毒素容易堆積於體內,並囤積脂肪、造成肥胖,還會轉變為「陰性體質」,長期下來可能成為癌症的根源。

其實,一年四季手腳冰冷、容易怕冷的民眾,並非屬於「陰性體質」。李深浦醫師提到,一般屬於陰性體質的民眾體溫不高,但是「怕熱」、身體呈現悶熱狀態,而且只要開始運動,身體便有極燥熱的現象,根據門診經驗觀察,為陰性體質者,經常囤積過多脂肪、體態肥胖、有過敏體質。若想轉變體質,應飲食均衡、避免攝取冰冷食物、養成良好的運動及睡眠習慣。

現代醫學發達,治療癌症可選擇「中西合併」,發揮中醫及西醫各自長處予以治療,民眾更應該在疾病或癌症發生前,先照護自我身體健康。李深浦醫師提醒,對抗或預防癌症可從體內營養化學著手,使人體的免疫系統能正常進行,此外,飲食需嚴格控制溫度,不宜過度冰冷,如此,便能不讓疾病和癌症輕鬆找上門。
中時健康 更多相關新聞 http://health.chinatimes.com/

[ 本帖最後由 陸K 於 2013-3-21 08:47 A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06:11 PM , Processed in 0.02493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