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1|回復: 0

落後挨打與腐敗挨打 ---- 李新中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5-6-12 21:00:06 | 顯示全部樓層

落後挨打與腐敗挨打 ---- 李新中


落後挨打與腐敗挨打
《全球化陰影下的中國之路》節選
李新中

“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由於前不久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我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的轟炸,而被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無論是報刊雜誌的文章,還是電臺電視臺的廣播,各種新聞媒體都在反覆地提起這句話,以此警示人們,勿忘加速發展經濟的國家大事。
對於這句話本身,似乎無人懷疑它的正確性和權威性,因為從一般常識來看,落後挨打是天經地義,自然而然的事,你落後別人打你當然要挨打,落後只能挨打,只要我們不擺脫落後狀態,挨打是沒辦法的事。一句話,挨打只是因為落後。但是,對於挨打只是因為落後這種理解,筆者認為有失偏頗,總感到其中有講不通的地方,借此表達一點自己的看法。

誰提出的落後就要挨打
據查,在社拿主義國家中,最早講落後就要挨打這個意思是斯大林。本世紀20年代初期,蘇聯國內開展了大規模的農業集體化運動,與此同時,斯大林感到自己有一種責任:就是把俄國帶入世界強國之列,為此,必須變落後的農業國為先進的工業國。他在著名的《論經濟工作人員的任務》的演說中,提出了著名的“趕超戰略”當時他指出:“由於蘇聯是唯一的社×主義國家,處於敵對的資本主義包圍之中。蘇聯經濟技術十分落後,而周圍的資本主義國家技術先進,工業發達。如果蘇聯不能在短時期消滅這種落後性,不發展工業,不建立軍事工業,不迅速鞏固國防,帝國主義隨時可能發動軍事干涉和侵略,扼殺蘇維埃政權。”
因此,斯大林斬釘截鐵地斷言:“決不能減低速度!恰恰相反,必須竭力和儘可能加快速度”。“延緩速度就是落後,而落後是要挨打的。”
不難看出,斯大林是在談到加快發展工業和軍事工業時,指出落後是要挨打的。他所講的落後是要挨打的含義是具體的,是指不做好反侵略的準備就可能挨打,而不是籠統地認為經濟落後或綜合國力落後只能挨打。斯大林還曾反覆說明:不是他非要反對優先發展輕工業不可,而是迫在眉睫的戰爭危險不允許這樣做;如果德國已經建立了無產階級專×的國家,那蘇聯的工業化當然可以從輕工業入手。可惜它不但不是無產階級專×的國家,而是正在走向法西斯化的國家。
一句話,當時嚴峻的歷史環境和國際條件,逼得蘇聯不得不採取加速發展重工業,特別是軍事工業的方針政策。試想,戰前的蘇聯,如果沒有排除萬難優先發展重工業,在後來蘇德戰場上痛殲德軍的大量軍事裝備從哪裏來? 其結果,必然是戰爭更加曠日持久,損失更加慘重。
蘇聯反法西斯戰爭的經驗教訓告訴人們,一個國家要想避免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提前作好反侵略戰爭的準備是十分必要的。為了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必須具有長遠戰略眼光,在和平建設時期,始終不忘建立和完善自己本國完整獨立的工業體系,為建立強大的軍事工業作不懈的努力。軍事工業生產既不屬於第一部類生產資料生產,也不屬於第二部類消費資料生產,軍工產品既不能吃,也不能穿。和平時期,極易被人們當作可有可無的生產而漸漸忽視。斯大林的論述和蘇聯衛國戰爭的事實表明,經濟的發展與建立軍事工業,搞好國防建設,作好戰爭準備並不能完全劃等號,只埋頭單純的經濟建設而不在國防建設上作出特別的努力,就會在突發的戰爭面前喪失戰爭主動權,陷入困難而危險的境地。

概念與史實的差距
從一般意義上來看,或者說從抽象的意義上,“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意思明確,也是正確的。它符合人們一般的常識,易於被人接受。它與人們平時頭腦中的印象也是吻合的。因為,歷史上總是出現欺強凌弱的事情,強大的民族和國家欺侮弱小的民族和國家似乎是司空見慣的。你落後人家打你,只能忍著,只能吃啞巴虧,似乎是很正常的。
不應否認,一個落後的民族或國家,容易招致外敵的入侵,但這絕不等於說,挨打只是因為落後,更不等於說落後只能挨打,除了挨打,不能有其他作為。抽象的概念不能代替具體的歷史事實。
縱觀世界歷史,以弱勝強,“落後”打敗“先進”的例子比比皆是。古羅馬並不是被比它更先進的文明和種群征服的,而恰恰滅亡於野蠻的汪達爾人入侵。以中國為例,自古以來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中國歷史上,中原地區經濟、文化發達,但常常遭受落後文明的侵略,多次導致中原地區的破壞,宋、明兩個王朝都是被北方經濟、文化落後的少數民族滅亡的。  遠的就不說了,本世紀50年代初的抗美援朝戰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當時的中國剛剛建立新生的人民共和國,戰爭的創傷還未及醫治,經濟還未及恢復,就碰到了比自己強大得多,武器裝備先進的美國軍隊的戰爭挑衅。如果從雙方的經濟力,軍事力,科技水平的先進程度來比較,中國軍隊落後於美國軍隊,應不會有很大的爭論。但是,在以毛澤東為首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中國與中國軍隊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發揮了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大元畏精神,痛打了美國軍隊,粉碎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破了美國從建國以來在所有的對外戰爭中取勝的記錄。當時的中國比今天的中國要弱小得多,各方麵條件差得多,那時我們能取得舉世震驚的偉大勝利,這確是對落後就要挨打的一種悖論。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再次證明毛澤東所言,在帝國主義面前,就要象景陽岡上的武松,來不得半點怯懦。弱小民族或國家在強敵面前,只要破除落後只能挨打的觀念,團結一致,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就一定能使其顯出紙老虎的原形。可見,在強敵面前,經濟力量的落後並不是最可怕的,它雖然會增加抗敵的困難,但卻不會是置國家民族於死地的必然因素。

依附難免挨打
以這次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我駐南斯拉夫使館的嚴重事件來說,也不能簡單歸結為我們比美國落後。過去我們在經濟上與美國差距也很大,但是,美國並不敢輕舉妄動。我們在互聯網上看到一段美國人對轟炸我使館事件的看法,令人氣憤,但也發人深思。特將此文抄錄如下:
“這次襲擊中國使館是精心選擇的目標,非常成功,打得好,……  中國人也許會憤怒、跺腳、喊叫,但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用不了多久一切都會過去。因為,他們的經濟必須依賴美國企業,他們得靠美國市場提供就業,他們得依靠美國企業的資金、技術,他們的子女在美國讀書、就業,他們在美國的銀行中有存款。他們現在已被我們用市場、資金拴牢了。不老實就打他們一頓,他們大吼大叫後還得來求我們……。”
我想看過這段話後,遇事再一言以蔽之“落後就要挨打”,是否就過於簡單化了?美國這次之所以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對我發動襲擊,原因會有許多,其中也包括了美國認為我國在經濟受到美國的牽制,我們有所顧忌無法與抗爭,只好吞下苦果。當然,這是美國人的一相情願。但是,美國人的這段話也在提醒我們,在全球化的時代,一個民族國家的經濟主權,經濟獨立是十分珍貴的。一旦喪失的經濟獨立,在經濟上依附西方發達國家,就無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自×可言。依附型的經濟其實是最落後的經濟,別人打你沒商量。
在這方面,南斯拉夫也是有不少教訓的。南斯拉夫是在原東歐社×主義國家中是最先向西方開放的,在經濟對西方依賴很大。而且,由於在開放中沒有處理好國內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的平衡問題。導致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等地區離心傾向加劇,最終造成了原南斯拉夫的解體。分裂後的南斯拉夫國力受到很大打擊,只得在經濟上進一步依靠西方,結果落入了惡性循環。在原東歐社×主義國家中南斯拉夫在文化上也是比較靠攏西方的,青年人相當西化。但是,當西方步步進逼,威脅南斯拉夫最後的獨立和主權的時候,南斯拉夫無法接受,也無法退讓,還是與西方發生了對抗。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幕慘劇。在原東歐社×主義國家中第一個開放,也最接近西方,結果卻第一個挨了西方的打。
另外,還有一個東西是最可怕的,它是招致國家民族被動挨打的必然因素,那就是腐敗

腐敗就要挨打
腐敗就要挨打,倒是被我國近代以來的歷史所反覆證明,也是我中華民族刻骨銘心的慘痛教訓。
我國在清代的17世紀到18世紀中葉,不但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社會經濟發展也達到我國歷史的頂峰。經過清初幾代統治者的勵精圖治,出現了康乾盛世,不僅是以傲視漢唐,即使從當時全世界來看,也是超群領先的。一個東抵太平洋,西越巴爾喀什湖,北佔外興安嶺,貝加爾湖,南至南海諸島的中華帝國,橫空出世,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然而就在康、乾兩朝鼎盛之際,統治集團居功自傲,放棄了文治武功、盛精圖治的積極進取精神,沉緬於歌舞昇平、豪華揮霍之中。在政策上急功近利,竭澤而漁。在朝廷上下對乾隆的歌功頌德之中,清王朝開始從興盛的頂峰滑向深淵。
導致清王朝急劇衰落的最根本原因是封建制以下整個政權機構貪圖享樂,腐化奢靡的風氣。腐敗猶如潰爛的濃瘡,敗壞了整個社會肌體,甚至作為清王朝的統治支柱的軍隊也腐化了。清朝的正規軍由八旗和綠營組成。清軍入關前,八旗兵不畏困苦,英勇好戰。在戰場上前赴後繼,所向披靡。僅20萬將士,橫掃中國,強悍善戰令人生畏。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後,八旗兵尤其是八旗子弟憑藉皇親國戚的權勢,橫行無忌,軍紀敗壞,生活腐化,吸食鴉片,敲詐勒索,無所不為。一支驃悍無敵的軍隊已成徒有其名,不能打仗只能擾民的老爺兵。
後來,朝廷每遇戰爭,均依靠綠營,但綠營也隨著社會風氣而腐化。由於八旗、綠營的腐敗和戰鬥力的喪失,到白蓮教起義時,清廷已不得不依靠鄉勇、團練。試想,一個國家的武裝力量淪落到這種地步,在外敵的侵略面前能不打敗仗嗎?因此,到鴉片戰爭時,由於統治集團和清軍本身的腐敗,在英國的侵略面前,根本無法團結全國民眾,同仇敵愾的進行大規模的抗擊,儘管在某些地點的戰鬥中由於軍隊將領準備充分,指揮得當,擊退了英軍,但從全國來看,一些握有重兵的將領貪生怕死,主戰派將領受到貶斥,整個清軍缺乏戰事準備,不能統一指揮調動,空有數十萬大軍,但每戰卻以少迎多,結果被人各個擊破,很快停止了抵抗。
稍微仔細地翻一下歷史,就會發現當年清軍戰敗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武器落後,並不是火炮射程“夠不著”人家,而是自身的腐敗無能,這樣的軍縱使有洋槍洋炮又有什麼用?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英軍拿不下一個小小的虎門炮臺,卻能讓整個清朝政府屈服的原因。
甲午海戰,是中國軍隊與外國侵略軍用近代新式武器的一次較量,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北洋水師在艦船地位、航速、火力等方面與日本海軍或是相差無幾,或是互有優劣。北洋水師的艦船噸位還要略大日本海軍,而日軍的鐵甲艦略多於北洋水師。總起來看,雙方實力大體相當,北洋水師並不比日本海軍遜色多少。但結果,北洋水師遭到慘敗,最後全軍覆沒,戰敗的原因主要來自清廷的腐敗無能。  這再次充分說明,武器的先進與落後並不是是否被動挨打的根本原因。一個民族或國家如果政治腐朽,一般散沙,即使有了繁榮的經濟,先進的武器也照樣會被動挨打,被人欺侮的。南宋時期,宋王朝的經濟文化遠較女真貴族建立的金朝先進,但仍然難逃被金欺侮的厄運,甚至一度都城陷落,皇帝被擄。明末清初,面對一個經濟文化比自己先進得多的明王朝,清軍卻能“以小兵臨大國”,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以區區20萬兵,底定全國。
長期以來, 人們總喜歡以鴉片戰爭作為中國因落後而挨打的典型,其實,1840年前後,中國在世界上還是一個經濟繁榮的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僅次於英國,位居世界第二,遠超德、法、俄等國,從經濟上看,似乎看不到中國已落後到挨打的地步。所以,僅僅把經濟當作國力是否強盛的標杆,當作是否會落後挨打的衡量尺度,實在是太缺乏根據,太缺乏說服力了。從整個清王朝的歷史來看,它從盛世走向衰落、夭亡的決定因素,是整個統治階級的腐敗,而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掠奪(即落後挨打)既是加速這一過程的一種外因,也是內部腐敗招致的外辱。

民族精神失落是最致命的落後
人們經常把“落後就要挨打”掛在嘴邊。但很少看到人們對於落後這個概念本身作些界定。因此,有必要分析一下落後的意味什麼?落後的原因是什麼?
目前,大家提到“落後”往往指: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綜合國力較差。僅就“挨打”問題或戰爭問題而言,經濟發展水平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基礎性的因素,但往往不是直接的因素。無論歷史上還是當代的史實中,以弱勝強的例子都是經濟落後的一方戰勝了經濟發達的一方。可見,與經濟因素相比,決定是否挨打的更直接的因素是綜合國力。而綜合國力之中就包括了主觀因素和制度因素,即涉及到:民族意識與精神,民族凝聚力,政治制度的結構與效率,直至正確的決策和指揮等等問題。在主觀和制度因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莫過於民族精神。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制度、機構等等,只是是器物意義上的國家;而整個民族、人民對民族、國家的認同,則是道義上國家。道義國家雖是形而上的,但卻是最重要的。
“楚雖三戶能亡秦”。一個國家真正的境域在那裏?一個國家的真正境域在這個國家人民的心裏。大家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中國就堅如磐石。大家都不以做中國人為榮,中國縱有再遼闊的版圖,再強大的國家機器也是徒然。一個民族的自豪感、民族的自我意識,不怕困難、不畏強敵的精神,是國家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民族自我意識的失落,一個民族在精神上的矮化,是真正的落後,是這個民族衰亡最突出的表現。

腐敗也會導致落後
一個時期以來,人們往往只承認落後就要挨打,但較少注意落後是怎麼造成的,而這後一個問題恰恰是最緊要的。因為,如果只看到經濟發展可以擺脫落後,而看不到腐敗可以使先進再變為落後,就不可能努力制止私欲膨脹,貪污腐敗的官場風氣,就會為自己民族和國家留下毀滅的禍根。
中外歷史的大量事例告訴人們,落後挨打只是一種表層現象,挨打的真正的、深層的原因總是由於統治集團的腐敗和無能。中國歷史上每次被外敵欺侮,一定是內部腐敗無能的時期。一個經濟上暫時落後的民族或國家,只要有一個堅強有力,享有威望的領導集團,團結人民,喚起人民,就一定會變被動為立功,在強敵入侵之時,不僅不會挨打,反而會創造弱國戰勝強國的奇跡。相反,縱然你有先進的經濟,昌盛的文化,但如果整個官場彌漫腐敗之風,整個民族貪圖安樂奢華,撂荒軍事工業,廢棄國防建設,錯誤判斷形勢,喪失高度警惕,照樣會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歷史的辯證法就是如此。

分配不公,人心不齊,國無凝聚
經濟發展可以為國家的強盛創造物質基礎。但是,分配的合理,公正的社會秩序,平等的人際關係,也無法形成國家強大的凝聚力。
人民的愛國主義、民族意識不是憑空產生的,一個人為什麼愛他的國家,愛他的民族?歸結起來是因為國家、民族是他的生命之源,國家、民族是他生存的依靠,他通過辛勤的勞作,能夠在充滿希望的原野上收獲,他可以民族的大家庭中受到同胞的承認和尊敬。我們中國人為什麼愛中國,為什麼愛自己的同胞,並非因為我們是“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的一群,從根本上講,是因為我們中國人只有結為一體,我們才能在這個列強橫行,弱肉強食的世界上自立。
經濟發展了,“蛋糕”做大了,可以有助於民族凝聚力的加強。但是,經濟發展還只是一個必要條件而遠非充分條件。經濟發展,而分配不公,弱肉強食,沒有一個公正、合理的社會秩序,人們的正常權利沒有保證,人民沒有民權、自由的發表意見的權利。怎麼能夠讓人們認為這個國家是自己的國家,這個民族是自己的民族?分配不公,社會分化,使人心不齊,國無凝聚。這也是導致落後的重要原因。  因此,一個民族要想強大,要想避免落後挨打的命運,不僅要發展經濟,更要建立平等分配關係和昌明的民×制度。
最後,特別需要指出一點,先進的民族和國家遭到落後的民族和國家的侵襲的事情,自古以來屢見不鮮。其原因,古代時是出於古代帝國主義掠奪財物和人口的貪欲。而近現代則是因現代帝國主義即壟斷資本主義追逐高額壟斷利潤的本性所驅使。為了壟斷資本集團的利益,帝國主義可以不顧一切國際公理和國際公法,鋌而走險。蘇德戰爭之前,儘管蘇聯的工業實力已居世界第二,歐洲第一,德國的西線還有其宿敵英國的威脅,但德國仍然不顧及自己的實力,悍然發動了對蘇聯的進攻。這一事件雄辯證地證明了“帝國主義就是戰爭”的論斷的正確性,同時,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僅從被侵略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出發是無法準確解釋帝國主義的戰爭行為的。
當今世界並不太平,和平與發展兩大時代主題一個也沒解決,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美國,絲毫沒有放鬆西化、分化中國的戰略企圖,我們必須從經濟和政治兩個方面加緊搞好自己的事情,務必不忘當今世界上存在的沒有硝煙和有硝煙的兩個戰場,努力鞏固國防,做好打仗準備。只要我們在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同時,不忘政治,從政治上看問題,處理問題,那麼,我們任何時候也不會迷入方向,走入歧途。我們就不懼怕任何用現代化武器武裝起來的敵人,而只能使他們怕我們。

(摘自《全球化陰影下的中國之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發佈日期:二○○○年一月十四日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6-12 21:55:03 | 顯示全部樓層

落後挨打與腐敗挨打 ---- 李新中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6-12 22:27:41 | 顯示全部樓層

落後挨打與腐敗挨打 ---- 李新中

對我來說, 這文深奧了點, 但我會看多一次! 謝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6-16 04:49:08 | 顯示全部樓層

落後挨打與腐敗挨打 ---- 李新中

分析问题真是入木三分啊……并且对毛主席有了公正的评价,I服了YOU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7 04:37 AM , Processed in 0.01868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