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2|回復: 0

中藥須知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5-25 21:32: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煎煮方法
  近年來,一般大眾對於中醫、中藥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再加上現代的人較注重平常保健,所以,中藥已不僅僅是治病的藥物,也是日常保養不可或缺的要角了;但是,要如何服用才是正確而有效呢?卻又令人似懂非懂的。在此,淺略的介紹一些中藥的服法及貯存方法,以供參考。
  首先,談到中藥的煎煮方法。通常在容器的選擇上,我們會建議您選用不會和藥材成分起作用,產生理化反應的材質,如不鏽鋼的鍋子和或水壺;沒有破損,法瑯質沒有剝落的彩色鍋;或是市面上有售賣的煎藥器都可以。煎煮藥帖時,所加的水量,必須淹過容器內的藥材面。剛開始可以用武火(即大火)把水煮開,再改用中火或小火,一般說來,一帖須煎二次,再把二回的藥汁混合分三次或四次服用,因為頭一煎藥汁濃度會較濃稠,第二煎則較淡較薄,所以建議您把它們混合均勻後再服用。至於,須煎煮多久呢?若您服用的是感冒發表散寒的藥物,煎煮的時間則不宜太長,因為其有效成分會因為時間的加熱而破壞了,大概煎一回以 20?30分為佳:一般的藥材,則以 30?40分為度;而補養藥劑或平常的藥膳、食補則時間可以長一些。有些藥物在煎熬時,須再做一些特別的處理。(例如,先煎、後下...等:)
1.        先煎-故名思義,此類藥材是須先行煎煮的,待其約煮沸10分鐘後,再放入其他藥物一同再煮。通常這類藥物會用過濾袋、或小布袋裝起來,避免和其他藥物混在一起,如牡蠣、石膏等。
2.        後下-有些藥物含有多量的揮發性成分,不宜久煮。所以,一是另包裝,待其他藥熬到要起鍋前10分鐘,再放入此類藥材同煮。如菊花、薄荷等。
3.        沖服;一般較貴重的藥材,如若與其他藥物一起煎煮時,似乎有些可惜,故我們都以打粉的方式來給藥,當藥煎好之後,以藥汁配合這些藥粉一起服用。這些藥物大致有如:參類、肉桂、天麻等。
4.        烊化-所謂『烊化』是把須烊化的藥物投入煎煮好的藥汁中,利用藥汁的熱度,使其完溶化在藥汁中,如膠質的藥材、臘丸由於它們遇熱後,很快就溶化了,如果和其他藥一起煮,則會粘沾在藥材上而浪費了,所以,大都是以烊化的方式來給藥。
5.        剝開-由於紅棗、黑棗的外皮較厚,其成分不易煎熬出,所以,在煎煮之前,須先把它剝開。
6.        壓碎-如桃仁、豆蔻、茯苓等,通常,我們會先行搗碎後再給藥,但茯苓因它是片狀的,所以在煎煮前,加以捏碎即可。
  最後,談到藥物的貯存。一般說來,不論是飲片或濃縮的粉劑,都以放置在陰涼,不受潮的地方為佳。如果您存放的時間較長時,則須放在密閉容器,或防水的袋子裡,放在冰箱裡貯存,但是要注意的是,凡舉藥物,都不宜存放一段很長的時間,放太久的藥材,應該要棄置,不要服用了。
中藥局調劑股長-廖淑櫻藥師
 
 
服藥忌口
  服用中藥時,為了保證藥效,在服藥期間必須注意藥物與食物、藥物與藥物發生反應,而帶來對病人的危害,或減低藥物功效並發生副作用,研究這個問題的道理,叫做服藥時的忌口。
·        不能用茶葉茶水服藥
  茶葉裏含有鞣酸,濃茶葉裏含鞣酸更多,如果用茶葉茶水服藥,鞣酸就會和藥物中的蛋白質、生物鹼或重金屬鹽等起化學作用而發生沉澱,影響藥物療效,甚至失效。如貧血病人常服鐵劑,茶葉中的鞣酸遇到鐵,便生成沉澱物"鞣酸鐵",使藥物失去療效並刺激胃腸道引起不適。茶葉能阻止人體對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因此在服滋補藥時,更不能同時服用濃茶。
  茶葉中含有的咖啡鹼、茶鹼、可可鹼等成分,具有強心、利尿、刺激胃酸分泌及興奮高級神經中樞等作用,所以吃鎮靜、催眠藥物的前後都不宜喝茶,更不能用茶葉茶水送服這些藥物。但是,濃茶雖有不利于人體對藥物吸收的一面,然而它本身也是一味很好的中藥,能發汗解表,其所含的鞣酸能破壞細菌的蛋白質,也有抗菌止瀉的效果。
·        服藥時一般宜少食豆類、肉類、生冷及其它不易消化的食物
  以免增加病人的腸胃負擔,影響病人恢復健康。脾胃虛的患者,更應少食該類食物。
  熱性疾病,應禁用或少食酒類、辣味、魚類、肉類等食物。因酒類、辣味食物性熱,魚類、肉類食物有膩滯生熱生痰作用,食後助長病邪,使病情加重。
  服解表、透疹藥,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因冷物、酸味均有收斂作用,能影響藥物解表透疹功效。
  服溫補藥時應少飲茶少食蘿蔔。因茶葉、涼性下氣,能降低藥物溫補脾胃的效能。
·        服人參時,不宜吃蘿蔔
  蘿蔔有消食、化痰、通氣的作用,而人參是滋補性藥物,這樣一補一消,作用就抵消了。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如蘿蔔有通氣消食作用,有的病人亂服人參導致胸悶、氣促、坐立不安、胃口大減時,就需要用蘿蔔來消導。一些身體虛弱,胃腸吸收功能薄弱的病人,在服用滋補藥時,加入少量萊菔子(蘿蔔子),反而有利於滋補藥的吸收。
·        服清熱涼血及滋陰藥物時,不宜吃辣物
  辣的食物性熱。在中醫辨證為”熱證”的病人(如便秘、尿少、口乾、唇燥、咽喉紅痛、鼻衄、舌乾紅苔光剝等症狀)服辣的食物會增加熱現象而抵消清熱涼血藥(如石膏、銀花、連翹、山梔、生地、丹皮等)及滋陰藥(如石斛、沙參、麥冬、知母、玄參等)的作用。
中藥局藥庫股長-郭文誠藥師
 
 
用藥常識
  中醫藥是我國固有的傳統文化中重要之寶庫,對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自古以來,有藥食同源之說,許多中藥除了有滋補、保健、強壯作用外,也能作為美味之佳餚,如人參雞、當歸鴉、四物湯等。千金方曰:「凡欲治療,先以食治。」內經曰:「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可見我國自古以來即重視預防醫學,但是並非每味中藥皆可當膳食使用。
  我國最早之本草-神農本草經將當時365種中藥分上、中、下三品: 上藥 120 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
--屬營養強壯藥,如人參、當歸、茯苓、枸杞、大棗等可經常服用之神仙藥。
中藥 120 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補虛羸者,本中經。
--指對疾病有抑制作用及保護生理機能之藥物,如百合、葛根、黃連、麻黃等,有毒或無毒,可以斟酌使用之食經藥。
下藥 125 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疾者,本下經。
--指有劇毒之藥物,如大戟、芫花、附子、巴豆等。
  除了上品之藥物可用於食療外,中品"無毒或有毒,斟酌其宜",下品“多毒,不可久服”,可見自古以來對中藥之毒性即很重視。歷史上的”神農氏嚐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固屬傳說,但中草藥之毒性乃先人一一親口嚐試而得,並付出過沉重的代價則無可爭議。
  中藥有其治療的一面,也有其毒副作用的一面。用之得當,可產生迅速療效,治療許多危難重症;用之不當則可導致毒副作用。因此唯有正確地使用中藥,方能確保療效及安全。
  中草藥以其獨特的理論和優越的療效聞名於世,但部分藥物的毒性也不容忽視。過去也曾有使用不當而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之報導。中藥中毒性較大的有:砒霜、生川烏、紅生丹、砒石(紅砒、白砒)、雄黃、生甘遂、生草烏、雪上一枝蒿、水銀、紅娘蟲、生附子、生白附子、蟾酥、生巴豆、白降丹、生千金子、斑蝥、青娘蟲、洋金花、生天仙子、紅粉、生南星、生藤黃、生馬錢子、輕粉、生狼毒、鬧陽花、生半夏、鬼臼、藜蘆等共30種。
  為了確保中藥之療效及安全,適度的炮製是必需的。中藥經炮製後,除便於貯存、調劑和服用外,更重要的是能降低或消除毒性和副作用,改變藥物性能,增強藥物療效,因此中藥之炮製十分重要,歷代醫家均給予高度重視。
  中藥之使用也有一定之禁忌,如配伍禁忌、妊娠禁忌、飲食禁忌等。最普遍之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十九畏,這些古代流傳下來之禁忌,在未經全面系統研究並得出可靠結果之前,仍應慎重處理。婦女妊娠期間,由於生理等方面之特點,使用藥物時必須注意動胎、墮胎或其他有礙孕婦健康及胎兒發育之不良作用,如毒劇藥、峻瀉藥、子宮收縮藥、破氣、破血藥、辛溫香竄藥均為禁用或慎用之妊娠禁忌。
  中藥種類繁多,同名異物者很多,臨床或藥形相像,誤用異品,如天仙子作菟絲子;或藥名近似,配錯他藥,如虻蟲誤配斑蝥,漏蘆作藜蘆。誤用品種除了影響療效外,也可能引起中毒。最近台灣北部亦曾發生誤食油桐子及雷公藤引起中毒及死亡之報導。另最近亦發現台灣中藥界有部份中藥品種有嚴重誤用混用之情形,如黃耆正品白皮耆或北耆以晉耆(紅耆)取代;川牛膝以腺毛馬藍之根莖及根取代;王不留行以野牡丹之根及幹切片充之;何首烏以黃藥子之塊莖充當;蒲公英以兔兒菜取代等,都應重視改善,以確保療效。
  中藥煎服法之恰當與否,對療效也有一定的影響。煎煮容器宜選用不會和藥材成分起作用,產生理化反應的材質,如不鏽鋼的鍋子和或水壺;沒有破損,法瑯質沒有剝落的彩色鍋;或是目前市售的煎藥器皆可。煎煮藥帖時,所加的水量,必須淹過容器內的藥材面。剛開始先用武火(即大火)把水煮開,再改用中火或小火,一般說來,一帖須煎二次,再把二回的藥汁混合分三次或四次服用,因為頭一煎藥汁濃度會較濃稠,第二煎則較淡較薄,所以把各煎混合均勻後再服用。感冒發表散寒的藥物,煎煮時間不宜太長,以20?30分為佳;一般的藥材,則以30?40分為度;而補養藥劑或平常的藥膳、食補則煎煮時間可以長一些。
  有些藥物在煎熬時,須再做一些特別的處理,處方上也會註明。例如,先煎、後下等:
1.        先煎-一些礦石類之藥材,其有效成分較難溶出,此類藥材是須先行煎煮的,待其約煮沸10分鐘後,再放入其他藥物,一同再煮。通常這類藥物會用過濾袋、或小布袋裝起來,避免和其他藥物混在一起,如牡蠣、石膏等。
2.        後下-有些藥物含有較多的揮發性成分,久煮成分揮散。所以此類藥要另包裝,待其他藥熬到要起鍋前10分鐘,再放入同煮。如菊花、薄荷等。
3.        沖服-一些較貴重的藥材,如若與其他藥物一起煎煮時,較為可惜,因此研粉給藥,當藥煎好之後,以藥汁配合這些藥粉一起服用,如川七、肉桂、天麻等。
4.        烊化-所謂「烊化」是把須烊化的藥物投入煎煮好的藥汁中,利用藥汁的熱度,使其完全溶化在藥汁中,如膠質的藥材阿膠、龜鹿二仙膠等。
5.        剝開-由於紅棗、黑棗的外皮較厚,其成分不易煎熬出,所以,在煎煮之前,須先把它剝開。
6.        壓碎-如桃仁、豆蔻、茯苓等,通常,我們會先行搗碎後再給藥,但茯苓因它是片狀的,所以在煎煮前,加以捏碎即可。
  中藥的貯存一般說來,不論是飲片或濃縮的粉劑,都以放置在陰涼,不受潮的地方為佳。如果您存放的時間較長時,則須放在密閉容器,或防水的袋子裡,放在冰箱裡貯存,但是要注意的是,凡舉藥物,都不宜存放一段很長的時間,放太久的藥材,可能變質,應該要棄置。
  中、西藥各有其優缺點,中藥一般較為緩和,西藥藥效快且顯著,因之部分不肖之徒,為其不當之利益,於中藥中羼加西藥,患者在不知情之狀況下使用,致有不良影響,尤其長其服用,危害更甚。例如在感冒藥中添加 Acetaminophen, Aspirin, Chlorpheniramine maleate,風濕鎮痛藥中添加Acetaminophen, Phenylbutazone, prednisolone等,解毒類中添加磺氨藥及抗生素等,另外專治小兒受驚之八寶散,也曾因鉛汞含量過高而引起小孩中毒。
  隨著政府開放大陸探親,大陸藥品大量流入台灣。由於目前大陸藥品尚未開放輸入,因此,不論自行攜入或借由其他管道進口之大陸藥品,均未依法送經衛生署審核或辦理查驗登記,從而其品質即缺乏保證,其安全亦值得憂慮,不容國人掉以輕心而不加留意!衛生署曾編印「透視大陸藥品」(1?4集),指出大陸藥品有重量差異過大、成分不符、羼加西藥、重金屬含量過高及標示不符等主要違規情形,因此不可盲目使用。
  藥即是毒,能救人也能害人,正確的用藥方法乃確保藥物之療效及安全的基礎。因此,民眾有用藥方面問題應請教醫師、中醫師及藥師等專家,以確保健康。
張永勳
中國醫藥學院 中國藥學研究所
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 中藥局
 
 
服藥禁忌
● 咳嗽〈熱性體質〉
辣椒、胡椒、油炸物、荔枝、桂圓、薑母鴨、當歸羊肉、煙酒、沙茶醬、花生、蠶豆、橘子

● 過敏體質 〈如濕疹 、 蕁麻疹 、 哮喘 、 過敏性鼻炎〉
芋頭、香蕉、芒果、辛辣物、油炸物、荔枝、桂圓、帶殼海鮮、煙酒、草菇、冰、罐頭

● 痛風
腦髓、動物皮 〈如雞皮 、 魚皮〉、肉汁、暴飲暴食、啤酒

● 肢體酸疼〈筋絡病〉
香蕉、橘子、糯米類、酒、麻油

● 肝炎 〈熱象〉
煙酒〈烈酒〉、補品、少吃雞肉

● 痔瘡
空心菜、鯉魚、公雞肉、豬頭皮、花生、芋頭、茄子、芒果

● 皮膚病
海鮮、草菇、洋菇、毛豆、香菜、竹荀、雪裡紅、羊肉、甘蔗、芒果、荔枝、鳳梨、桂圓、汽水

● 高血壓
太鹹食品、蛋黃、動物內臟、乳酪、動物性油、腦髓

● 消化性潰瘍
汽水 香蕉 太甜食品 糯米類品

●腎炎〈尿毒〉
香蕉

● 心臟病
暴飲暴食、高膽固醇、太鹹食品

● 溼重體質
肥肉品、油膩類物、糯米食品、過甜

● 服蔘類、地黃類藥品者
蘿蔔

● 肝硬化
沙丁魚、青花魚、秋刀魚、金鯧魚
 
 
中藥服法須知
現代中藥分濃縮科學中藥和生藥飲片,故服法分二種
〈一〉濃縮科學中藥:有錠劑、粉劑、丸劑,應遵照醫師指示服用。
〈二〉生藥飲片需以煎法服用
1.        所謂煎藥就是將藥材浸泡在多量的水中〈高出藥材兩指水面約1000cc左右〉。
2.        先以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煮沸,煎藥時不宜頻頻打開鍋蓋,以減少揮發性成分散失。
3.        各種功用不同的藥,一般煎法也不同,須遵照醫師、藥師,囑咐服用。
4.        湯液的服法,一般分兩次煎,應將第一煎與第二煎的藥液混合,再分成二、三次服用,不宜久置以免變質。
〈三〉丸散膏丹製劑一般是每日服二、三次,用以治療慢性病較多,
   最好是放在冰箱中保存。
〈四〉小孩服藥可以溫開水或糖水調送,但不可混以其他食物,
   也不宜和乳汁調送。
〈五〉服藥期間,凡屬生冷、粘膩不潔或不易消化、含刺激性食物,
   宜避免食用,也避免用茶水,牛乳沖服。
〈六〉服藥溫度,一般湯劑宜溫服,但高熱症、熱盛出血則宜冷飲。
〈七〉服滋補藥忌食:蘿蔔、茶葉、竹筍、芥菜、芹菜。
   服健脾胃藥忌食:豆類、油膩或不易消化的食物。
發表於 2006-5-25 21:43:14 | 顯示全部樓層
帶回家細細品味
有感謝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5-25 22:46:53 | 顯示全部樓層
衷心感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5-26 01:06:08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分享

Thank you.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8 02:45 AM , Processed in 0.02276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