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36|回復: 0

答《从洛书数考究银雀山汉简三十时》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2-30 10:39: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声明:以下是今晚茶余饭后不成熟的讨论,还有大量式子,数学式子才是主要部分,但是因为数学式子不好输入,所以没有贴上来。因为这是不成熟的讨论,所以未经授权,不得转引、抄袭或剽窃,否则将不通过法律,而采取其他手段追究!勿谓言之不预也。

又及:无盐蛇蝎兄转引资料以作谈资,但是未注明所引资料来源,以我所见,当引自董恺忱主编之《中国科学技术史.农学卷》,故与锐山文一并讨论,拙见浅陋,聊博一笑,以充引玉之砖耳。

锐山兄《从洛书数考究银雀山汉简三十时》(详见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1245&extra=page%3D1

锐山兄在该贴所说,其实只是《管子.幼官》的三十节气系统,这个系统属于“五行时令”,与《幼官图》配合得宜,这个系统并非银雀山汉简《三十时》的节气系统,虽然二者在外观上很接近,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比如都有三十节气,每个节气12日,正好360日,一节行地支一周,三节为一月等等

《管子.幼官》节气系统,又有人名之为四时五行时令”,但是考虑到文中的思路以及所处时代特征,我以为不甚妥当,我认为这只是五行时令系统,而不是四时五行时令系统。但是,当时光走到汉代时,也就是银雀山汉简《三十时》所处的时代,在《三十时》所反映出来的系统就是真正的四时五行时令系统了,甚至可以认定这就是《汉书.艺文志.术数略》五行类著录中《四时五行经》之总纲,可惜拟合“四时时令”与“五行时令”两个系统的《四时五行经》和专讲“五行时令”的《阴阳五行时令》已没,不可详考,只能依靠出土的断简残篇,来理清思路了。

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国的节气系统,有两个系统,其一是四时时令,其二是五行时令。四时时令采取四分法,将360日分为四个版块,也就是所谓四时,每时6节气,每节气15日,这也就是现在通行的二十四节气。五行时令采取五分法,将360日分为五个版块,也就是所谓五行,每行6节气,每节气12日。同样地,在《淮南子》里面也有这两个时令系统的身影,《淮南子.天文》取五行时令,其根源就是《管子.五行》;《淮南子.时则》取四时时令,其根源是《吕氏春秋.十二纪》。

三十节气按照原文依次为:地气发、小、天气下、义气至、清明、始、中、下、小郢、绝气下、中郢、中绝、大暑至、中暑、小暑终、风至、小、白露下、复理、始、始、中、下、始寒、小、中寒、中、寒至、大寒、大寒终。

但是有些节气名称当属转录之误,我同意以下名称是正确的,理由详见后文之注:

地气发、小、天气下、义气至、清明、始、中、下、小郢、绝气下、中郢、中绝、大暑至、中暑、小暑终、风至、小、白露下、复理、始、始、中、下、始寒、小、中寒、中、寒至、大寒、大寒终。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因为45互质,不能通约,所以这两个系统之间并不能很好地拟合,如果要硬生生地将二者拟合在一起,则显示如下:

1、春(八节):地气发、小卯、天气下、义气至、清明、始卯、中卯、下卯。
2、夏(七节):小郢、绝气下、中郢、中绝、大暑至、中暑、小暑终。
3、秋(八节):朗风至、小酉、白露下、复理、始肃、始酉、中酉、下酉。
4、冬(七节):始寒、小榆、中寒、中榆、寒至、大寒、大寒终。

1:《管子》的《幼官》及《幼官图》,今通行本作幼官,此当是玄宫之误,玄宫者,玄堂也,在银雀山汉简中有《迎四时》一篇,讲的就是天子春居青阳,迎春于东郊;夏居明堂,迎夏于南郊;秋居总章,迎秋于西郊;冬居玄堂,迎冬于北郊。《管子》的《幼官》及《幼官图》篇名虽误,然因通行日久,积非成是,故从之。

2地气发即《礼记.月令》孟春的地气上腾,相当于立春小郢读为,可训为小郢实即小满,但小郢4718日,小满41630日。期风至字是字之误,读为,《礼记·月令》孟秋七月凉风至,与《管子·幼官》的朗风至相符,接近于立秋。《管子·四时》记四时之气,冬季之气叫寒气始寒相当于立冬

3:《幼官》的清明219—30日)比二十四节气的清明早,接近于春分大暑至52566)与二十四节气的夏至大暑均相及。始前819—30日)相当于二十四节气的秋分寒至1125—126)与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小寒均相及。

4:综合注23地气发接近于立春小郢接近于立夏期风至接近于立秋、始寒接近于立冬清明接近于春分大暑至接近于夏至始肃接近于秋分寒至接近于冬至。但是正如上文所说,这个拟合是生硬的,因此所反映出来的三十节气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只是大体接近而已。

5:第2678节气与第17212223节气名称,通行本同作小卯始卯中卯下卯,当属转录之误。现有人以为第2678节气名称当作小卵始卵中卵下卵,而第17212223节气名称不变,仍为小卯始卯中卯下卯。又有人认为第2678节气无误,确当作小卯始卯中卯下卯,而第17212223节气名称当作小酉始酉中酉下酉,我今从第二说。

6:第20节气始肃,《幼官》有十二始节赋事一语,有人就以始节为第20节气名,但《幼官图》作十二始前,节弟赋事,按照文意,字不可能是衍文,故此节气名应以始前为是。在此基础上,有人认为始前也许是始肃之误,我以为此说极当,形近易误,且者,秋深气凉之谓也,正合时节。与上述同理,《管子.幼官》原文,第25节气名为小榆、第27节气名为中榆,亦属转录之误,应作小肃中肃


银雀山汉简《三十时》与《管子
.幼官》尽管相似,但是依前文所述,《管子.幼官》是单纯的五行时令,而《三十时》则是四时时令五行时令的拟合,因此,而这在严格意义上不是一回事。此外,二者节气名称也有很大差异,并不是锐山兄文中所称的那个节气名称体系。

依照今人隶定,《三十时》节气名依次如下:大寒始、大寒之隆、冬没、作春、少受、乃生、华实、□□□□、中生、春没、始夏、渎(另简作绝气)、音、中绝、夏至、□□、夏没、作秋(简文作凉风,按:前有作春之名,此当为作秋。)、□□、帛洛(按:帛洛白露。)、□□、霜气、秋乱、□□、秋末、始寒、贼气、中寒、□□

注意,《三十时》这一套节气系统与《管子.幼官》不同,《三十时》节气系统起自大寒始而非作春,是很明显的子、丑、寅、卯……而《管子.幼官》节气系统起自地气发,是很明显的甲、乙、丙、丁……

同样,如果要硬生地、勉强地将四时时令五行时令拟合到一起,将显示如下:

1、春(八节):作春、少受、乃生、华实、□□□□、中生、春没
2、夏(七节):始夏、渎、音、中绝、夏至、□□、夏没
3、秋(八节):作秋、□□、帛洛、□□、霜气、秋乱、□□、秋末
4、冬(七节):始寒、贼气、中寒、□□、大寒始、大寒之隆、冬没。

问题来了,《管子.幼官》的五行时令是没有与四时时令拟合的,但是到了银雀山汉简《三十时》这里,五行时令四时时令拟合到一起了。最明显的,其一、《三十时》十二月称为春一月春二月春三月”……,以此类推,这与《月令》孟、仲、季一样,是四时时令的东东。其二、积日起自冬至子位,《三十时》节气系统起自大寒始而非作春。其三、节气名称特征明显,而这是四时时令的特色,绝非五行时令的特色。

我又发懒病了,就这样先!好了,现在大家好像可以讨论土配四季之得失了。
發表於 2007-4-7 11:07:16 | 顯示全部樓層
这个只是气候现象,究竟天文上的自然配合是什么是怎么样的还没有讨论,汉代处在历法改革的前沿,早期的历法系统带有很大的政治意义,在经济和军事上的作用也很明显.如果没有对文物精确的断代,这种争论的背景就不是很清晰,那么它在考古上的意义就大大降低了.初爷的观点正好证明了筮法中七八不变的来源,但是还是要从中间发掘出九六之变的理论依据才圆满.节气毕竟要和历法协调的,三十时合于岁,但是却失于月,这毕竟是它不完善的地方.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9-4 15: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都来源于对纪月的解释,或者上古时候月相周期没有我们这时候短,或者是古代气候变化或者地球自转周期没有我们这时候长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9-4 15:47:38 | 顯示全部樓層
从上古帝王世系能够看出,天干是先于地支产生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03:53 AM , Processed in 0.02239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