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86|回復: 0

[轉貼]論評三元風水術中三元九宮設想的錯誤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5-8-12 01:19: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論評三元風水術中三元九宮設想的錯誤

論評三元風水術中三元九宮設想的錯誤
江國梁
作者簡介:
江國梁,一九四一年生於福州琅岐,少得家傳“陰陽五行學”和“道家學”。一九七五年蒙福建師範大學副校長、詩人、易學家、研究生指導老師黃壽祺教授的厚愛,為入室弟子,受業易學三年,後得華東師範大學潘雨廷教授親自指導,以及福建師範大學劉蕙孫教授、程世本教授、南京大學盧央教授、福建中醫學院鄭孫謀教授、科研室主任葉錦先研究員、四川大學卿希敏教授、南昌陸軍學院劉炳耀院長等鼎力幫助,經多年努力完成了《周易原理與古代科技》(一九九零年,鷺江出版社)及《易學中的光──學說簡論》等二十多篇論文。專家認為,該專著是有史以來用《周易》研究“宇宙總體理論”(或曰“宇宙統一自然場”)的第一部,頗具影響。新著《易學研究基礎與方法》(在台灣出版,發行人楊美玲)對學易者和研究者必有啟迪作用。
在當今風水實驗科學還未完善之際(將來也一定會完善),我們更應當從中國古代風水術中,即現有的資料(包括實踐資料)中進行判評,求得真理,使更多人認知。否則,以詐傳詭,將會遺害後人。根據研究,目前在港澳臺、東南亞流行的風水術是采用沈竹礽的“三元玄空真傳”(其實它是借唐楊筠松,實出於蔣大鴻)。沈氏原以該術行於陽陰宅的運作上,但不知是什麼原因,目前的風水大師則用此術於陽宅,而不敢用於陰宅。其中究其因,確有許多難言之處。我們認為,其要害是:“三元玄空”在理論的建構上是錯誤的。因此,為了讓愛好者有便研究,讓更多的人去比較認知,而我們仍將以風水漫談的形式,多推廣一些文章,自淺入深地闡明真諦,有望方家匡正。我們之所以在開展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其目的很清楚:是為了追求科學與真理而非它。但願百姓平安、發財。今發此文,將按近期開會討論。
《三元玄空真傳》據言是對《青囊經》、《地理辯証》的繼承和發展。其洋洋幾十萬言,除“罵三合”,實難《地理辯証》外,可謂一家之言了。我認為沈氏“真傳”是借易經之名,而行“三元九宮”游戲之實,不堪一評。本文先以“三元九宮”為對象(因為它是真傳的核心內容),進行評述。
何謂“三元玄空”
古代稱“三元”者有之,如舊科舉制度中,列為鄉試、會試、廷試。其中列為第一者分別為解元、會元、狀元;又有在廷試中名列前三名者,謂之狀元、榜眼、探花稱“三元”,亦稱“三鼎甲”。祀禮中舉王德者,稱天地人為三元;道家以天地水為“三元”;術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宮,第一甲子為上元,第二甲子為中元,第三甲子為下元,共一百八十年為“盡度”,又稱“三元氣運”。
古代的“奇門遁甲”安排尤詳,其主線為“七十二候”計,每五日為一候(稱一元),一氣分上中下三元,再則有年月日時分三元。而《三元玄空真傳》,基本是仿“天地人”與“三元氣運”。但又有所不同,如“論父母子息”一節,他說:“三元大卦,分為天、人、地三元。每元卦含納八山,四山陽,四山陰”。根據這一說法,八卦中每一卦含三個方位(圓週共二十四位算),並以八個中位為父母稱天元,左右兩位為子息,“順時針轉者為順子”,稱人元,“逆時針轉者為逆子”,稱地元。
由此,他又以八卦、干支的陰陽作自己的解釋,如在《論羅經》一節所言:河圖天一生壬水,地六癸成之,則壬為陽,癸為陰。如一六共宗而居北……等。依此,他可以列出天干陰陽為: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陰。這是比較合理的區分。而地支陰陽,他採用命理家所言的支中藏干,即“子午卯酉四正,子藏癸,午藏丁,卯藏乙,酉藏辛,四干皆陰也,對稱亦合十也。寅申巳亥,寅藏甲丙,申藏庚壬戊,巳藏丙庚戊,亥藏壬甲戊,無一字非陽,亦無一字不合十也。若辰戌丑未,辰藏乙戊癸,戌藏辛丁戊,丑藏癸辛己,未藏丁己乙。以支論,辰原系陽土,與戊比和,丑未原系陰土,與己比和,然受乙癸丁及癸丁乙之分,便使之無力,而納於陰中”。從這一劃分來看,他不但迴避了地支的生旺墓的關係,而且也違背了命理中的支藏規律。(事實上這個問題早有過爭議,不予認可)。
至於說八卦陰陽區分的事,則更為離奇,如曰:卦位:乾、坤、艮、巽屬陽。其理由是:以“洛書”為主,因為“洛書”是後天卦,洛書有一六合,二七合,三八合,四九合之理,合而相加,總數為奇(單數時)奇為陰,便屬陽了。即乾六加坎一,共七;坤二加兌七,共九;艮八加震三,共十一,巽四加離九,共十三,皆奇數。以次說法,顯然是“河圖”的加數,而非“洛書”。如果一定要加,坎一加艮八不是也可成為奇數嗎?這種作法明顯是一項主觀的演法,確實難以認從了。正因為這樣,天地人三元的父母與子息(順子逆子)的關係說,更是臆想,無予評論的必要了。
“三元”的另一說法是以父母、江東、江西卦說起,它源於《天玉經》及後人給詳盡的排列,蔣大鴻亦是此,到了今天,就是大家常見的“三元易經羅盤圖”。該圖是通過幾個步驟來完成的。首先,它先定下先天八卦方位,加上“洛書”數,得:(稱為“主宮”)
乾九、坤一、艮六、兌四、巽二、震八、離三、坎七。它還特意加上一個哲學命題稱:先天為體,後天為用,體現了體用的關係。事實上,“先天圖”本是一幅“天地圖”和“空時圖”;“後天圖”也是一幅可獨立說明的“天地圖”和“時空圖”(或言運化圖)。然而,他們並沒有從這一高度去認識,因此,硬湊上一幅“先後天相見體用圖”。接著他們採用了疊加法(可以認為是易卦中的互卦法的一種),游戲性地演釋出兩種圖式,一圖是:先列“主宮”為下卦(《易》稱內卦),並用先天卦左右旋序列: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加在每個“主宮”之上作為上卦,(《易》稱外卦),依次則可組成六十四卦,三元盤上稱為“外盤”。二圖是先列主宮為上卦,並用先天或右旋序,分別加在各“主宮”的下面作下卦,則可以組成同樣的六十四卦,“三元盤”上稱為“內盤”。所不同的是:“外盤”的“先天卦”方位為乾南坤北,而“內盤”則排列為坤南乾北,而左右旋序列,先坤後乾,恰成相反。此後通過內外盤的組合,我們可以從中找到相同的,又是合十的父母褂。
父卦:乾九坤一;兌四艮六,離三坎七,震八巽二。母卦:否九泰一;咸四損六,未濟三既濟七,恆八益二。
再者,以余卦之內三爻變出“三元卦”,稱“江東卦”。初爻變出為左輔,為天元;二爻變出為破軍,為人元;三爻變出為武曲,為地元。
以母卦之內三爻變出“三元卦”,稱“江西卦”。初爻變出為巨門,為天元;二爻變出為祿存,為人元;三爻變出為文曲,為地元。
從“三元易經羅盤圖”的演釋,我們不難列出幾個與《易》根本不沾邊的事實,如:
“先天圖”數是屬於“先天圖”,它與“洛書”數何干?如果說是有關係,那麼“洛書”數中的“五”又是怎麼安排?它又是屬於什麼卦?我認為,天地的運化是複雜的,它絕不是如此簡單得代數法所能說明清楚的。 “內外盤”為什麼要做這樣的疊加法呢?如果說是為了體現“分配率”,似乎還可以,若要表現天地的運化,決然是不可以的。“內盤”為什麼要做這樣的“顛倒”呢?難道這樣“倒轉”一下,就說明地球是右轉嗎?易圖的法則,也沒有叫你這樣“轉”。江東卦、江西卦為什麼只取“內卦”來區分天地人三元,而不取“外卦”或成卦六爻呢?正統的說法,以經卦言,初爻為地,二爻為人,三爻為天。以成卦言,初二爻為地,三四爻為人,五上爻為天。那麼反觀之,江東、江西的排法能說是合理嗎?如果說它的排法是對的,它與沈氏的“三元排法”,不會產生矛盾嗎?那麼這樣叫我們遵循哪一家呢? “三元”共有六十四卦,它是代表方位嗎?既然是方位,我們用其它名詞來代替不行嗎?若使它是代表卦義,請翻開《易經》,它該是“三元”那樣解釋嗎?其實是一種附會。有人也可能會提出沈氏著中的“紫白術”,做頑強的答辯,也可能閉著眼睛,理直氣壯地說:不管怎樣,能準就行。這個“準”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若是這樣,就隨你了。 有了“三元”,它們就延伸出一個命題:“三元氣運說”。這個“氣運”原出自“奇門遁甲”中“七十二候”的安排,與這樣的三元演法,有何雷同之處呢?沒有。更有甚者,有人提出:“三元氣運”中一元二十年,是根據“土星與木星的會合週期”,這看來很科學。那麼我也可以問,你為什麼不用其它星的會合期來演“氣運”呢?它為什麼不採用正統的“卦氣”:“六日七分”說呢?(見業師黃壽祺先生的《漢易舉要》)事實上沈氏的理論與論辯最見長的是“罵人”,或言是“強詞奪理”。統觀“三元”的演釋過程,我認為,它是一種游戲。 “玄空”的意義比較費解,然取一般的說法是:玄:元,大,指天,表示時間;空:指範圍,指地,表示空間。沈氏則解釋為:“玄者,一也;空之憑籍即窮也,窮有九,故曰九竅,是玄空二字,自一到九之謂然。”關於字義的問題,這裡不予爭論,可以保留。問題是,他又進一步說“一到九非定數也,有錯綜三伍存乎其間,故以玄空二字代之”。如何代呢?他認為:“一到九,即是指九星”。那麼,“玄空術”是以九星飛布原理在風水羅盤上的具體應用的術法,該法有稱“三元飛飛星法”。這個“飛星”一出來,術者就不分青紅皂白,則一味追求,使整個術數領域,可成為“飛星”世界了,沉渣泛起,我們有必要給予澄清,以免釀災於後人。“玄空術”緊繫於“九宮”,故必須作一剖析。
什麼是“九宮”
“九宮”的說法,古有:曆中九宮;九宮貴神;曲中九宮;明堂九宮等。風水學中主言“明堂九室”,原為天子宮室之名,作為“政教”、“祭祀”、“朝聖”、“養老尊賢”等,後來卻作風水術之用,稱為“玄空術”。
九宮最早是取意於“洛書”,後來,“洛書”與“後天卦”互滲,才出現“後天卦”數,進而,加上五行內容,形成一種體系,有稱“五行易”,其實,“五行易”不能與《易經》相提並論,前者屬五行系統,應屬自然哲學體系;後者為陰陽系統,應屬中國哲學體系。再者是“洛書”與“術數”掛鉤,主要有“歷數九星”,如“奇門遁甲”中:天蓬星太一坎水白,天芮星攝提坤土黑,天衡星軒轅震木碧,天輔星招搖巽木綠,天禽星天符中土黃,天心星青龍乾金白,天柱星咸池兌金赤,天任星太陰艮土白,天英星天一離火紫等,其中顏色部分有稱“紫白九星”;“北斗九星”,即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輔星(左輔),弼星(右輔)等。另者是“洛書”與“數學”結合,可見《術數記遺》所載的古算法“九宮”數。其特點是:縱橫交叉皆為十五。后代風水術者則抓住這一機會,用除中五之數皆可“合十”,為成數的規律,自認為是萬物化成規律。沈氏走得更遠,他認為,這是夫婦合十的大道理。因此,他還很神秘地解說:“世俗但知一白坎與九紫離對,二黑坤與八白艮對,三碧震與七赤兌對,四綠巽與六白乾對,顛之倒之,均得合十;而不知坎宮藏一二三,離宮藏七八九,壬為三,丙為七,癸為一,丁為九,合之皆十也。乾宮藏四五六,巽宮亦藏四五六,巳為四,亥為六,戌為四,辰為六,合之皆十也。艮宮藏七八九,坤宮藏一二三,申為一,寅為九,未為二,丑為八,合之皆十也。震宮藏一二三,兌宮藏七八九,甲為一,庚為九,辛為七,乙為三,合之皆十也。此一卦三山配夫婦之法也。”
這些說法使我們可以提出質疑:一則,“合十”就是夫婦之數嗎?若說坎一與離九可合十,那麼坎中男,離中婦可成配,而一與九皆陽數,又是如何相配呢?陽與陽相配乎?同樣的,四與六、五與五、三與七、二與八相配能成嗎?二則,壬丙、癸丁、巳亥、戌辰、申寅、未丑、甲庚、辛己等能配成夫婦嗎?此陽配陰,陰配陽乎?我認為這是悖理,確實不敢認同。三則,所謂互藏,如坎藏一、二、三;離藏七、八、九。坎本為水,為什麼要藏二土、三木呢?離本為火,為什麼要藏七金、八土呢?或有人提出,坎率亥子丑,亥中有木。那麼離之丙午丁呢?八土七金又是在哪哩?依次,我用坎之左右,藏八與六,不是一樣也可以嗎?諸如這些,都只能說是一種人為“迎合”的做法,不足為憑。
沈氏“互藏”的演法,說明他確實沒有研究到它的真“藏”。我認為這一藏的真實所在應在中宮,中宮非是單一的“五”,還有“十”等,(這是我多年研究的結果,可參見拙作《周易原理與古代科技》、《無字天書》等)。統觀“玄空學”,其最突出的是“九宮飛星”(有稱“紫白飛星”),以及“三元氣運”。所以人們神其說,謂之“三元玄空”,有稱“三元飛星”。其簡單步驟是:先立“九宮”,加“紫白”。
戴九履一(即九南離紫,一北坎白),左三右七(即東震三碧,西兌七赤);二四為肩(即二西南坤黑,四東南巽綠);六八為足(即六西北乾白,八東北艮白)。
然後進行互換,稱“易位”,如原“九宮”數為戴九履一,調換成為一南九北。這一變化所產生的新數位,正與原數位相反,若元運合原數位,於時新數位則稱為“零神”。這一變法,沈氏稱“玄空大卦之法”,也是“玄空要訣”。其實這一“易位”,是沈氏試圖為說明宇宙“通氣”格局,為了證實該法的原委,他還強調一下說:“易位”之法亦源於先天卦。是這樣嗎?我不妨引與之有關的“易、說卦傳”作說明。如言:
天地定位(南為天,北為地);山澤通氣(東南為澤,西北為山);雷風相薄(東北為雷,西南為風);水火不相射(東方火,西方水)。
這種排列,是“易”對自然界的定位與演化的一種歸納,如天地定為上下,天氣下降,地氣上昇,二氣運化於天地之間,非是上下易位。山地氣隨天運行,為內流,潤下到澤地凝成水,水再上昇於天成雲,實在是一種氣的流行,這種流行仍然範圍於天地之間,非易位。風者,氣動成風於上,雷者,二氣相交所引發,古人認為,雷發於澤,實事上,風雷都是氣動的不同形式,兩者在一定的時候,又有一定的關係,這種關係決非“易位”能說明。水火在此是指日月,“日東昇,月西落”,其運行規則稱為“不相射”,那有什麼“易位”可言呢?因此,沈氏的說教,未必能說服人。不過古人有講過“先後天八卦”“易位”事,然而它是指“先天”之“離坎”,易位成“後天”之“南北”,這是另一種意義,也決非沈氏之“易位”所同語。
第二步定“三元九運”。沈氏在“易位”後,就進行定“零正神”。它不是什麼神秘的法寶,原來“玄空學”安排了一項以“元”作“相對說”的規定。“元”就是指“三元”,每元六十年,每二十年為一運,共三運,上中下三元,共一百八十年,有九運,故稱“三元九運”;一到九運以“後天八卦”加“洛書數”定“九宮”數序,並以正運加臨為正神,對宮為零神,如:
一運一(坎)位為正神,對方九(離)位為零神;
二運二(坤)位為正神,對方八(艮)位為零神;
三運三(震)位為正神,對方七(兌)位為零神;
四運四(巽)位為正神,對方六(乾)位為零神;
五運有二十年,五運屬土,而上元二坤及下元八艮也屬土,故五運前十年運與二運相同,以八(艮)位為零神,後十年運與八運相同,以二(坤)位為零神;
六運六(乾)位為正神,對方四(巽)位為零神;
七運七(兌)位為正神,對方三(震)位為零神;
八運八(艮)位為正神,對方二(坤)位為零神;
九運九(離)位為正神,對方一(坎)位為零神。
此步明顯地看出,它是以“相對說”定“零神”與“正神”為名,談山水,談“運化”,然而他談不出什麼原因和理由,只是用“以我的主觀規定”而已,這一點,可以從第五運二十年中看出梗概,即為什麼上元依二坤,下元寄八艮,而且還要每分十年呢?有的風水師更有風趣,他乾脆把前十年掛到第四運,後十年掛到第六運,這為什麼呢?解釋無非兩種。一則,以“五行說”:中宮為土。然而八卦中已有坤艮二土,怎麼辦呢?他大概認為,反正有“依據”就行了。二則他可能發現一卦中有三個土不好說,就來個兩分法,總可以說得通吧。事實上,這種弄巧成拙的現象,乃是對中宮不理解的誤會。更有甚者,當零正神確定後,他又來一個新的規定,即正神順依山,零神逆據水。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無非是說明,山水非固定的說法,並盡可能提高“神秘”度,而讓人糊塗。在這個基礎上,聰明的沈氏接著就提出“飛星說”。
第三步,演“飛星”。“玄空學”談“飛星”者,無非是以零正方位作為排龍排水之固定地盤和因運而異的運作而已。沈氏認為:“山向飛星一概隨運流轉,亦因向變遷,乃變化無定者也”。這一說法已明白地指出“飛星”的意義,既“無定”與“變化”和“對象”(即謂“運”與“山向飛星”)。雖然他沒有直說“運”變,事實上“零正神”之“固定地盤”是以“運”轉後才確立本具“變”的概念。如上元運的列序:一入中宮二乾,三兌,四艮,五離,六坎,七坤,八震,九巽。
這就有异於原來的“九宮”數列,(以沈說該數實為“五運”列序)如:五於中,六乾,七兌,八艮,九離,一坎,二坤,三震,四巽。
現舉上元一運“子山午向”定“正零神”為例(上元一為正神,九為零神,下元相反)即:以山向分別作出“飛星圖”:
“正神指山上排龍者”:子山得六(屬乾,屬陽,順排)繼之七乾,八兌,九艮(此七八九為上元衰氣,其方宜低,宜見水)。
“零神指出上排水者”:午向得五(屬中,屬陰,逆排)繼之六巽,七震,八坤,九坎,一離(“一”方有水則為吉水)。
“飛星”的演法似乎很神,確實把人搞得眼花繚亂,但靜思一下,我們要問,什麼叫“飛星”呢?大概它是可以隨意地取“運”與“山象”而飛吧。有了它,就管不得“當元運”之“合十”格局了,也管不得天地運行時的“春夏秋冬”與“地律”了,那些山形地勢,深谷急流,河流順逆,日月東西,天地經緯,八卦陰陽,身心“素質”,陰陽宅的“陰陽”有別等等更不足論了,只要憑我“飛星”一轉,就可長壽、發財了。“飛星神矣”。到底是怎麼回事?又“玄”又“空”矣。
統觀“三元”與“九宮”的創立,本具深繸的科學內容,而秦漢後,人們沒有很好地去理解它,研究它,因此產生了諸多誤會,加上術者多跪秘、讓它披上神秘的外衣,大師又不多加思考,亦步亦隱,因此,才有今天的“飛星”世界,有人若問,“三元玄空”如何:回答是:
三元聖定三五數,
二十春秋思何苦,
九宮假眼迷九竅,
大易知中探二五。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8-12 19:09:3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論評三元風水術中三元九宮設想的錯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8-13 04:59: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論評三元風水術中三元九宮設想的錯誤

[color=#006400]此題如沒有易學新論點甚難回應,江先生有某些觀點小弟是不認同,待小弟有空時候回應貼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8-16 05:23: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論評三元風水術中三元九宮設想的錯誤

[color=#006400]評論三元風水術中三元九宮設想錯誤 作者江國梁
對於此篇文章觀點,應用兩個不同層面來評論,不能因作者對沈氏玄空學的論點見解,來蓋過於易學理論.
作者在此篇文章論述何謂三元,什麼九宮,元運,與及先天圖與洛書的關係,與及作者偏重於奇門術理論來論評沈氏玄空學,而其中所涉及到易學理論層面了!
從此篇文章可以看到作者對易學理論找據不足,都是從舊易學資料出發,或未曾深入了解易學.
正如作者在文章說「來得真理,使更多認合,否則以詐傳詭」.今章小弟就易學方面來作出闡述,至於他對沈氏玄空學評論,最好由蔣大鴻徒子徒孫或沈氏學傳人來評述,尤為適合.
在什麼九宮?此段文章其中一段摘錄如下:「再者是“洛書”與“術數”掛鉤,主要有“歷數九星”,乾九、坤一、艮六、兌四、巽二、震八、離三、坎七。它還特意加上一個哲學命題稱:先天為體,後天為用,體現了體用的關係。事實上,“先天圖”本是一幅“天地圖”和“空時圖”;“後天圖”也是一幅可獨立說明的“天地圖”和“時空圖”(或言運化圖)。然而,他們並沒有從這一高度去認識,因此,硬湊上一幅“先後天相見體用圖”。接著他們採用了疊加法(可以認為是易卦中的互卦法的一種),游戲性地演釋出兩種圖式」,「“先天圖”數是屬於“先天圖”,它與“洛書”數何干?如果說是有關係,那麼“洛書”數中的“五”又是怎麼安排?它又是屬於什麼卦?我認為,天地的運化是複雜的,它絕不是如此簡單得代數法所能說明清楚的」.
邵雍的《觀物篇》「先天學,心法也.故圓皆自中起,萬化萬事生乎心也.先天學主乎誠,誠可以通神靈,不誠則不可以得道,先天圖中環中也」.
注意邵雍圓圖,乾坤定上下之位,坎離列左右之門,洛書九上一下,左三右七,以二射八,四射六,排序為乾一,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洛書排序為九四三八二七六一,對應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圓圖皆中起」,根據其自稱以先天伏羲八卦理論,後天為用,是使用疊加法,構成其圓圖,「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為列,象在其中,因而重之」「六十四卦兩兩相重」便是這意思.
邵雍就憑藉這圓圖創造出巨大而深遠影響,極其深奧《皇極經世》.邵雍就憑證此圓圖繼而發揮,北宋自今,影響整個易學界,甚至乎西方科學領域,邵雍從天圓地方概念由圓圖化為方圖,順化為逆由坤卦開始向右旋掛列出方圖,而西方萊布尼茨《二進位數學》,其用數字轉化為「0」「1」,而現今電腦不是用這程式嗎?難道就是「0」「1」這麼簡單?天地的運化不是複雜嗎?
「九宮最早是取意於“洛書”,後來,“洛書”與“後天卦”互滲,才出現“後天卦”數,進而,加上五行內容,形成一種體系,有稱“五行易”,其實,“五行易”不能與《易經》相提並論,前者屬五行系統,應屬自然哲學體系;後者為陰陽系統,應屬中國哲學體系」
近年筆者發現從洛書的左旋右旋軌跡上,原來就是京氏八宮卦的架構(見圖)已發表.

從圖中你可以觀察到它相當簡單,只是9416左旋,2783右旋,京氏就憑此等結構說明龐大而複雜納甲說,建侯積算,音律等等.這是京氏從宏觀而論,而小弟發現此圖後從微觀而論,解釋當今物理學理論等,更甚者可以說明宇稱不守恆理論之左旋,右旋,不旋,這正是從八宮卦結構組成及相同.而五行易體系是來自京氏易架構,是京氏最早把五行納入卦爻來應用,後世「術數」家無不運用,至於周易體系是人民哲學理論,陰陽基本概念而矣,不能發揮術數應有本質,術數顧名思義是數術演排,洛書縱橫皆合十,合十五,生成,雖看似簡單,其背後藏著不可忽視天與地一切道理(見圖).
https://forum.shusquare.com/non- ... B9CF_1124112194.gif
所謂「天道自然,厥應偶合」,夫婦合氣而生子,天地合氣而生萬物,當今宇宙大爆炸論而生成宇宙,只有六個簡單數字,「何來先天圖與洛書數何干」?洛書數中五就是不動,它是無卦,而不能因沈氏玄空論點來蓋過易學論點,至於世人說先天為體,後天為用這概念根本是錯,既無先天亦無所謂後天,只不過是邵雍當年提及過,實是二物一體,請你說有男先還是有女先?有雞先還是有蛋先?有左手先還是有右手先?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9-25 01:5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論評三元風水術中三元九宮設想的錯誤

支持锐版主,由先秦时开始,纵观我国周易发展史,历代先贤研究易学,大致都离不开象、数、理三方面,到了清代,各种术数都来了一次大总结。先后天数,就是一种关于术与数的结合。记得自己在学生时曾学习过一种矩阵的东西,洛书九数分布图恰恰就是一个最简洁的矩阵。况且离开了数,还能称谓术数吗?
我们不能因为解释不了玄学就否认了她的存在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9-25 03:24:5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論評三元風水術中三元九宮設想的錯誤

           劣者觀之→何殊太極生天地 天地生三才 三才生萬物乎?
獨此以觀是太極與先天卦爻 同此一理也!核其奥藏 先天不如太極之精而約 考其格局 太極不如先天之大而詳盡 蓋合下規模不同矣!
其以究之 太極終於在先天範圍之中 又不及先天之自然 才得以見天 地 人三才流形之道!行道之人衆多 此間執三合双山 飛星 三元 而妄談元空者技倆全出 更可笑!弄幾篇真本斷簡殘篇說得滿口假訣 牽強理由以山龍牽平陽理氣!未窺全豹 其謂之何 !劣者在此著文 無非是想告知有緣者 理氣法非用在山龍法!只能用在平陽法!!!地理真知者是我楊曾公地理之真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9-25 03:50: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論評三元風水術中三元九宮設想的錯誤

           劣者即有敢貼文度之緣道 ! 許多習者道聽途說 未窺全貌 拔劍誤殺也了真理?亦驗又不驗 揆之以情 一派又一派理論相妍爭暗批何者偽!
劣者即敢說出 待稍有恐 天律有禁  當此劣者只有淡述云:(山水分用 山龍生自先天 葬不待時 不必下卦乘元 而元者只求水法 一切水龍作用在理氣 不必牽合山骨 水龍成自後天 葬必待時 務需下卦乘元 專求水法 不求問山巒 法雖殊途 但理則同矣)!有緣道共勉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9-25 22:27:3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論評三元風水術中三元九宮設想的錯誤

支持祿元法師所論,曾公青囊序中已說明:山上龍神不下水,水裏龍神不上山;
用此量山與步水,百里江山一晌間.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10-23 10:47:21 | 顯示全部樓層
支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10-28 01:08:32 | 顯示全部樓層

河圖出現在前,洛書在後但同一體用

河圖洛書前後,雖是不同時期,二者是不可分,遠在伏羲時就己有洛書、而大禹推算洛書九疇時、早己存在、相傳周文王所立後天學說?
先有河圖或是洛書,師云:蔣氏談道:(窺以為河、洛必出於一時,而先天後天卦位,亦定於一日、伏羲有卦爻而文王始系之辭矣!
劣者己明雖二者出於一體雌雄,至今還有一些生物乃一體雌雄如((蚯蚓))而蚯蚓是不用二隻蚯蚓一起交配、單一就能交媾!而萬物受天地孕育才己再進化成一雌一雄,一動一靜,一陰一陽,陰陽交媾,雌雄牝牡、發育萬物之源、玄竅乃相通,所以蔣氏云:河、洛必出於一同時,陰陽雖日兩氣,止一氣耳、悉以生天地者此氣﹔所生萬物者,此氣!
所以後知者認之河圖是兩個先後不同時期、而先知者早己悉之!
洞悉天地陰陽,陰一片、陽一片、實為一片而己!天地一體雌雄矣!不分誰先誰後!不用劣者再多做說明吧!

[ Last edited by 祿元鶴陽法師 on 2005-10-28 at 01:20 AM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3-31 21:48:21 | 顯示全部樓層
支持一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29 18:33:28 | 顯示全部樓層
一语中的,赤裸的击中了当前流行风水术的软肋,无论三般大卦解释的如何合乎逻辑,天衣无缝,也无法回避的一个简单问题就是何来180年大运,60中运,20小运。而一旦这个无论是蒋氏、沈氏以及诸多以之为论断根本相地术的理论基石本身是个疑问的话,应验又何从谈起。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2-16 22:11:08 | 顯示全部樓層
<b>原帖由 <i>cnuti</i> 於 2011-1-29 06:33 PM 發表。&nbsp;</b><a href="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80&page=1#pid857406" target="_blank"><img src="https://forum.shusquare.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s://forum.shusquare.com/images/common/back.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a><br />
一语中的,赤裸的击中了当前流行风水术的软肋,无论三般大卦解释的如何合乎逻辑,天衣无缝,也无法回避的一个&#3 ...
<br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02:32 AM , Processed in 0.07193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