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77|回復: 0

白芍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9-27 14:26: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草備要 清朝 汪昂

白芍
禁忌:又曰產後忌用。
性味:苦酸微寒。
歸經:入肝脾血分,為手足太陰行經藥(肺脾)。

功能:
(1)瀉肝火,安脾肺,固腠理,和血脈,收陰氣,歛逆氣。
(2)散惡血,利小便,緩 中止痛,益陰除煩,歛汗安胎,補勞退熱。

主治:
(1)治瀉痢後重,脾虛腹痛,心痞脅痛,肺脹喘噫,癰腫疝瘕。
(2)其收降之體,又 能入血海,而至厥陰(肝經)。
(3)治鼻衄,目濇,肝血不足,婦人胎產,及一切血 病。

性狀:赤白各隨花色,單瓣者入藥。
炮製:酒炒用(制其寒),婦人血分醋炒,下痢後重不炒。
配伍:惡芒硝石斛,畏鱉甲小薊,反藜蘆。

備註:
(1)「固腠理」: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木不剋土則脾安,土旺能生金則肺安, 脾和肺安則腠理固矣。
(2)「利小便」:斂陰生津小便自利,非通行之謂也。
(3)「治瀉痢後重」:能除胃中濕熱。
(4)「脾虛腹痛」:瀉痢俱太陰病不可缺此,寒瀉冷痛忌用。
(5)虞天民曰:白芍不惟治血虛火能行氣,古方治腹痛用白芍四錢甘草二錢,名芍 藥甘草湯,蓋腹痛因營氣不從,逆於皮裡膜外
白芍能行營氣,甘草能斂逆氣,又痛為 肝木剋脾土,白芍能伐肝故也。
(6)虞天民又曰:白芍止治血虛腹痛,餘不治,以其酸寒收斂,無溫散之功也。
(7)「產後忌用」:丹溪曰:以其酸寒伐生發之氣也,必不得已酒炒用之可耳。
(8)同白朮補脾,同參耆補氣,同歸地補血,同芎藭瀉肝,同甘草止腹痛,同黃連止瀉痢,同防風發痘證,同薑棗溫經散濕。

[ 本帖最後由 懸壺子 於 2008-9-27 02:28 PM 編輯 ]
IMG_3181C.jpg
 樓主| 發表於 2008-9-27 14:27:0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草綱目 (明-李時珍)
芍葯釋名將離、梨食、白芍、余容、延。白者名金芍葯,赤者名木芍葯。
  氣味(根)苦、平、無毒。

  主治
1、腹中虛痛。用白芍葯三錢、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
  夏月加黃芩五分,惡寒加肉桂一錢,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錢。
  2、骨痛。用芍葯二分、虎骨一兩,炙後研細,裝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飲酒三合,一天三次。
  3、腳氣腫痛。用芍葯六兩、甘草一兩,共研為末,白開水送下。
  4、消渴。用白芍葯、甘草,等分為末。每用一錢,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5、鼻血不止。用芍葯研細,每服兩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用白芍葯一兩、犀角末二錢半,共研細,新水沖服一茶匙。血止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葯一兩(炒黃)、柏圳六兩(微炒)。
  每服二兩,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將上方中的兩味藥,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8、月經不停。用白芍葯、香附子、熟艾葉各一錢半,水煎服。
  9、赤白帶長期不愈。用白芍葯三兩、乾薑半兩,銼碎黃,搗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葯炒黑,研為末,酒送服。
  10、刀傷。用白芍葯一兩,熬黃,研細。每服二錢,酒或米湯送下。同時可用藥末敷傷處。
  11、木舌腫滿。用赤芍葯、甘草煎水熱漱。
  12、魚骨鯁喉。用白芍葯嚼細咽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9-27 14:27:27 | 顯示全部樓層
白芍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除去外皮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酸,微寒。入肝經。
【功效】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肝陽。
【臨床應用】
1.用於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盜汗等症。白芍能養血斂陰,治婦科疾患,常與當歸、熟地黃、川芎等藥配合應用。本品如與桂枝同用,能協調營衛,用以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自汗而惡風;與龍骨、?牡蠣、浮小麥等藥同用,可斂陰潛陽,用治陰虛陽浮所致的自汗、盜汗等症。
2.用於肝氣不和所致的脅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攣疼痛等症。白芍功能養血而柔肝,緩急而止痛,故可用於肝氣不和所致的胸脅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攣等症。治脅痛,常與柴胡、枳殼等同用;治腹痛及手足拘攣,常與甘草配伍;如治痢疾腹痛,可與黃連、木香等同用。
3.用於肝陽亢盛所引起的頭痛、眩暈。白芍生用,能斂陰而平抑肝陽,故可用於肝陽亢盛的頭痛、眩暈等症,常與桑葉、菊花、鉤藤、白蒺藜等同用。
【處方用名】炒白芍(用麩皮拌抄至微黃用,多用於養血、斂陰)。生白芍(生用,多用於平肝)。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白芍養血平肝,長於斂陰;赤芍涼血活血,長於散瘀。故於補血、養陰及調經方中,常用白芍;於清熱涼血及活血袪瘀劑中,常用赤芍。
【方劑舉例】芍藥湯《活法機要》:芍藥、黃連、黃芩、大黃、擯榔、當歸、甘草、木香、肉桂治痢疾下膿血,腹痛,裡急後重。
【文獻摘錄】《本經》:「主邪氣腹痛,除血痺,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本草綱目》:「上下痢腹痛後重。」《本草備要》:「補血,瀉肝,益脾,斂肝陰,治血虛之腹痛。」《本草正義》:「補血,益肝脾真陰,而收攝脾氣之散亂,肝氣之恣橫,則白芍也;逐血導瘀,破積泄降,則赤芍也。故益陰養血,滋潤肝脾,皆用白芍;活血行滯,宣化瘍毒,皆用赤芍。」

中草藥入門學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9-27 14:27:48 | 顯示全部樓層
白芍〔芳草〕
{入肝血分歛氣}
白芍〔耑入肝〕有白、有赤。白者味酸微寒無毒,功耑入肝經血分歛氣。緣氣屬陽,
血屬陰;陽亢則陰衰,陰凝則陽伏;血盛於氣則血凝而不行,氣盛於血則血燥而益枯;
血之盛者,必賴辛為之散,故川芎號為補肝之氣;氣之盛者,必賴酸為之收,
故白芍號為歛肝之液,收肝之氣,而令氣不妄行也。至於書載功能益氣除煩,歛汗安胎
〔同桂枝則歛風汗,同黃耆、人參則歛虛汗。〕,補癆退熱,及治瀉痢後重,痞脹?痛
〔?為肝膽二經之處,用此則能理中瀉火〕,肺脹噯逆,癰腫疝瘕,鼻?目濇
〔用此益陰退火而自治〕,溺閉〔杲曰:白芍能益陰滋濕而停津液,故小便自利,
非因通利也。〕,何一不由肝氣之過盛,而致陰液之不歛耳。〔杲曰:
四物湯用芍藥,大抵酸濇者為收歛停濕之劑,故主手足太陰收歛之體。元素曰:
白芍入脾經,補中焦,乃下利必用之藥;蓋瀉利皆太陰病,故不可缺此。
得炙甘草為佐,治腹中疼痛,夏月少加黃芩,惡寒加桂,此仲景神方也。其用凡六,
安脾經,一也,治腹痛,二也,收胃氣,三也,止瀉利,四也,和血?,五也,
固腠理,六也。〕是以書言能補脾肺者,因其肝氣既收,則水不?土,
土安則金亦得所養,故脾肺自爾安和之意。〔杲曰:經曰,損其肝者緩其中,
即調血也。〕產後不宜妄用者,以其氣血既虛,芍藥恐伐生氣之意也〔馮兆張曰:
產後芍藥佐以薑桂,製以酒炒,合宜而用,有何方之可執哉。倘腹痛非因血虛者,
不可誤用,蓋諸腹痛宜辛散,而芍藥酸收故耳。又曰:今人用芍藥,
則株守前人一定之言,每於產後冬月,兢兢畏懼;及其芩連梔子,視為平常要藥,
凡遇發熱,不論虛實輒投,致令虛陽浮越,惜哉!〕;然用之得宜,亦又何忌
〔同白朮補脾,同參耆則補氣,同歸地則補血,同芎藭則瀉肝,同甘草止腹痛,
同黃連止瀉痢,同防風發痘疹,同薑棗溫經散濕。〕,如仲景黑神散、芍藥湯,
非皆產後要藥耶,惟在相症明確耳。出杭州佳,酒炒用。惡芒硝、石斛,畏鱉甲、
小薊,反藜蘆。赤芍,其義另詳。

清?黃宮繡纂??本草求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4 05:35 AM , Processed in 0.0235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