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是想回報從事卦學的無私網友,但因個人學識不足心力有限,只能就生活應用的一些小經驗提煉私人對於易學的看法,若有來者問起所言師承何處,恐怕理論雖平常,師承卻是一個沒有,網友問起要害我不知所措,因此先聲明是私人經驗而來。
繫辭上傳說:「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關於這段揲蓍之法歸奇於扐以象閏,是分次夾在左右小指,在那個樸素的手工藝時代,相類似的手法,應該可以發現與繩結和編織有重疊的可能。結繩記事的生活智慧,所用的繩不是由簡陋的草葉根莖而來麼!很多女孩子有用手鉤針打毛線的經驗,也懂得在計量所需的毛線球數量之外多買一兩球備用,這個『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中多備一球毛線而不用的原因不難理解,至於將毛線掛手指上的扐法就更明顯了,實驗的結果是不纏在手指上根本無法控制平整度。
這個看法趨使我去找尋紡織的資料,可惜我找古代的繩結資料沒找到華人的相片,只有南美古文明有繩結相片,它指出對繩結的看法,這是其中一段:『Khipu 印加帝國於1533年在腥風血雨中消亡,印加末代國王圖帕克·阿馬魯被斬首。印加人留下了不朽的建築和謎一般的繩結-------一直以來,科學家們就對這些繩結困惑不已———大多數文明早期都使用象形文字或圖像,然而印加人(古代秘魯土著人)留下的卻是棉線和繩結,難道印加帝國沒有任何形式的書寫方式?若是這樣,那國家大量的資料資訊將如何保存和傳遞?這些繩節僅僅是算盤一樣的計算工具還是用來記數的,或者具有比記數形式更加複雜的書寫形式———繩索的三維空間書寫方式?
科學家發現奇譜的記數方式,並成功破譯了第一個印加文字———印加的宮殿所在地。
神秘的繩結被印加人稱為奇譜,是用棉線、駱駝或羊駝毛線製成的。它是在一根主繩上串著上千根副繩組成。主繩通常直徑為0.5-0.7釐米,上面係著很多細一些的副繩,一般都超過100條,有時甚至多達2000條。每根副繩上都結有一串令人眼花繚亂的繩結,副繩上又挂著第二層或第三層更多的繩索,編織形式類似古代中國人用於防雨的蓑衣。在目前所發現的700個左右奇譜中,大多數都是西元前1400年到1500年間打的結。不過,其中還有一部分只有1000年左右的歷史。
一直以來,科學家拒絕承認奇譜是一種書面文件,而認為這些繩子是一種保存記憶的設備,即一種個人化的記憶輔助工具,頂多是一種紡織品算盤,而沒有任何統一的含義。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一些研究學者越來越懷疑這個結論的正確性。
哈佛大學的考古學家格裏·烏爾頓及其同事、數學家兼編織專家凱利·布熱利透過電腦對這些繩索的各種元素進行長期的分析和研究,結果發現,奇譜代表的數位記錄方式,並成功破譯了第一個印加文字———印加的宮殿所在地:普魯楚柯城。此發現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奇譜是一種與眾不同的三維立體的書寫體系,記載著5500公里帝國的資訊。科學家為每一塊“奇譜”都創建了相應的資料庫,詳細記錄了它們的各種情況:繩索的大小、長度與顏色,垂挂的穗的數量,繩結數目,每股繩的旋轉方向與次數、年代等,第一次系統地對奇譜進行分解與分析。他希望透過資料分析找到某些規律。』
我雖愛用六爻,但在研究過程中,有一種自創的起卦法,不同的人被這種繩結打成一串,很像粽子,諸位也許可以思考一下,當一個路人問卦,兩年後,某個大發玩興的過客與當時替他解卦的卦師居然也在這個卦裡,這是不是表示我們雖不用打繩子起卦,卻逃不開命運的互相關連,因此我猜,我們都只是一顆粽子吧!相關卦例,我以不同遊戲名字,留在其他論壇,因為我對這種暗示著否定個人後天努力的起卦法非常感冒,所以雖是自創而發表過一次,但覺得太灰色了。時隔那麼久,我現在還是很討厭那種技法!
那種一串粽子的技法,再發展下去,並不會得到一張『人』的紡織面,別用。
個人對於卦的流派,有點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因為中醫用五行建立理論管理治病邏輯時,並沒有提及限用易卦六爻梅花還是八字,所以我的六爻雖可恨變不成梅花,我的梅花倒隨時冒出個徐子平來,重度加強【象】的解說。那是因為我對梅易生疏的關係,同時也表示我所開拓的一些私人用法,在梅易與六爻,都可能用上去實驗一下。這是實驗之一:昨夜10點多,占過去何時去購物,益之中孚,六爻卦,而我是晚上9點20分下樓,亥時去亥時回,世持辰土,土水雖云常生同在申位,沐浴位還是有分別。
[ 本帖最後由 瑪亞呼 於 2009-2-19 11:21 AM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