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38|回復: 0

《僵直性脊椎炎》僵直性脊椎炎 只能控制無法根治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9-5 19:53: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僵直性脊椎炎》僵直性脊椎炎 只能控制無法根治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專題報導



前言︰

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症狀,大部分以慢性下背痛、晨間脊椎僵硬及運動範圍受到侷限為主,患者甚至會在半夜時因痠痛、僵硬感而清醒過來,嚴重影響到睡眠品質。由於僵直性脊椎炎無法根治,只能像糖尿病一樣控制症狀,並預防脊柱的嚴重僵硬或畸型,所以能不能穩定控制病情,甚至進入停藥的階段,對患者而言很重要。

由於僵直性脊椎炎的初期症狀跟其他疾病太相似,常被誤以為是坐骨神經炎、椎間盤突出、運動傷害等疾病或問題,反而延誤到治療的時機,因此,只要是成年人,尤其是年輕人,若出現腰痠背痛且治療一段時間都不見好轉時,就要考慮接受進一步檢查和診斷,特別是有這方面的家族病史的人,在二十歲左右開始覺得腰酸背痛、晨間脊椎僵硬時,一定要儘早就醫診治。

僵直性脊椎炎俗稱「竹竿病」,為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慈濟大林綜合醫院副院長賴寧生表示,僵直性脊椎炎為一種經常侵犯脊椎關節及其附近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慢性病,當鈣化僵硬後將促使脊椎失去柔軟度而形如竹竿,部分患者會嚴重駝背。由於剛發病時跟一般關節痠痛相似,所以不容易被診斷出來。

賴副院長指出,臨床上,要診斷僵直性脊椎炎在初期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這種疾病好發於年輕時期,主要症狀為出現下背痠痛,這種疼痛情形經常被歸罪於運動傷害、姿勢不良、過度疲勞等,臨床症狀可從極輕微到極嚴重,病情時有起伏,因此常碰到患者在反覆發作幾年後才被診斷出來。

根據初步估計,在台灣,約有三至五萬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且患者多以男性居多,好發年齡為二十到四十歲的成年人。家族史在診斷僵直性脊椎炎上佔很重要的地位,目前已知與遺傳基因HLA-B27有關,如果家族有人罹患而患者本身又出現關節方面的症狀,且具有HLA-B27基因的話,即有很大的機率可能會罹患僵直性脊椎炎。

賴寧生進一步指出,僵直性脊椎炎為一種發炎性結締組織病變,發作期間長,大約數個月左右,且有休息不見好轉及活動後症狀減輕的情況發生,睡覺到清晨時常因僵化而疼痛,早上爬不起來,有的人甚至無法入眠。所以若年輕人有這些症狀時,必須高度懷疑是否是僵直性脊椎炎,最好儘快到醫院進行檢驗比較妥。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患者發病時都有典型的症狀,有的人只有輕微痠痛感,甚至有的人完全不痛,又有患者以下肢關節痛,尤其是後腳跟的疼痛為主,這類型患者在診斷時容易被忽略掉,所以實際上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可能比已知的人數還要多。

除關節方面的症狀外,根據統計,僵直性脊椎炎發病後,其中有二成還可能合併出現虹膜炎,也就是眼內的虹膜和睫狀體發炎,虹膜位於瞳孔的周圍,能控制瞳孔放大、縮小,而睫狀體則緊鄰虹膜,與脈絡膜合稱葡萄膜,因此虹膜炎也稱為前葡萄膜炎。當眼球葡萄膜發炎時將造成紅腫、怕光,不治療的話會影響視力,常有眼科醫師發現患者有眼睛病變時,經轉診後才檢查出原來是僵直性脊椎炎。

 樓主| 發表於 2010-9-5 19:53:40 | 顯示全部樓層
《僵直性脊椎炎》症狀多變 表現在男女、兒童身上不一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專題報導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多變的疾病,有些人沒有顯著症狀,有些人卻很嚴重,甚至會出現併發症!署立豐原醫院保康健檢中心陳葆莉醫師表示,此症在男性、女性及孩童身上的症狀不一樣,但病程經常都是慢性、反覆的。

陳醫師指出,一般來說,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背痛通常是從位於脊椎跟骨盆之間的薦腸關節開始,然後往上延伸到下半部脊椎,最後影響到整個脊椎。若以男性而言,骨盆及脊椎是最常影響的位置,其他好發關節還包括胸壁、膝關節、肩關節及足關節。

陳葆莉醫師進一步指出,以女性而言,比較容易出現頸部的問題,薦腸關節發炎的機會反而較少,也就是說脊椎的影響比男性較輕微許多,其他的關節包括髖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及踝關節等部位也常被侵犯。

以孩童來說,在十一歲以前絕少有臨床症狀,而在十六歲以前發病者,典型上多半會影響到周邊關節,主要是膝關節、踝關節、足關節及髖關節。幼年型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經常因髖關節被侵犯,甚至在成年時就必須置換人工關節。

患者在發病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併發症。陳葆莉醫師表示,據了解,大約有三成以上的患者會出現周邊節滑囊炎、眼睛葡萄膜發炎、肺部上葉纖維化、體重減輕、精神倦怠、心臟異常、貧血等。

陳葆莉醫師指出,心臟方面如主動脈逆流、主動脈瓣變厚及主動脈纖維化,輕微的心臟傳導異常及心律不整等皆是。約有百分之十五患者會合併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多為沒有症狀的輕微血尿,只有少部分患者會引起腎功能異常。

此外,約有四分之一患者會合併眼睛的虹彩炎與葡萄膜炎,最後可能導致視力模糊;發生相關症狀或併發症時,應盡快到醫院進一步檢查,以便確定原因及接受治療。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9-5 19:54:11 | 顯示全部樓層
《僵直性脊椎炎》不痛不代表痊癒 自行停藥恐成終身病患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專題報導




及早診斷、採取正確措施,可防範關節病變,同時避免脊柱關節活動度減低。慈濟大林綜合醫院副院長賴寧生表示,當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接受非類固醇消炎藥治療後可使病情好轉,因此很多人多半不把治療放在心上,治療上也是走走停停,這對患者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用藥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賴副院長指出,治僵直性脊椎炎常用消炎止痛藥、免疫調節劑、外科手術等方式,患者必須了解脊椎炎是免疫細胞作用異常產生的病變,必須由專業醫師使用免疫制劑合併其他相關治療才能穩定地控制病情。使用消炎止痛藥的目的在於減輕疼痛,使患者能夠多做運動,以便增進生活品質,但不能改變疾病病程。

免疫調節劑具有調節免疫系統的作用,也可改變疾病的活性,一般都會建議早期就使用,這也是最重要的療法;外科手術則是針對脊椎嚴重變形的患者,可以透過手術加以改善關節的功能,僅扮演部分角色,若髖關節嚴重受損時可進行關節修補或置換術,極少數患者因為脊椎變形而導致重度彎腰駝背者,需要外科手術來重新拉直脊椎。若單獨使用止痛藥來治療脊椎炎,無法避免僵直性脊椎炎的持續進展。

署立豐原醫院保康健檢中心陳葆莉醫師表示,在治療過程中,雖然患者都希望能停藥,但沒有感到疼痛並不是停藥或減藥的唯一指標,因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慢性發炎疾病,身體長期處於骨骼及骨骼旁邊的肌腱、韌帶附著處及關節的慢性發炎,發炎會帶來疼痛,但久了之後,慢性發炎並不一定會帶來疼痛,所以不痛並不代表身體沒有發炎。

因此,是否停藥、減藥,這方面屬於專業判斷的範疇,最好交給醫師來評估,患者可以把不痛的狀況告訴醫師,這時候醫師就會進一步參考血液檢查、X光檢查等,再配合臨床上的診斷才能判定是否停藥、減藥,患者千萬不要單憑自己的感覺就隨便停藥。

陳葆莉醫師進一步指出,一般而言,大多數患者若能在四十歲前盡量將發炎狀況控制到最低,包括臨床沒有症狀、驗血發炎指摽也在正常範圍內,還有眼睛、腎臟、心臟等不受侵犯,那麼很多患者到了四十五至五十五歲間,慢慢地就能夠進入停藥的階段。

病情沒有妥善控制好,造成骨頭都已黏連、周邊關節永久變形,或已經造成眼睛、腎臟或其他內臟長期病變者,那麼僵直性脊椎炎就會變成終身疾病,往往無法停藥。因此,早期診斷,正確的治療,配合長期規律的追蹤是治僵直性脊椎炎的不二法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9-5 19:54:40 | 顯示全部樓層
《僵直性脊椎炎》居家常運動 有助病情穩定控制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專題報導




僵直性脊椎炎跟糖尿病一樣,雖然無法根治,但只要長期控制,多做居家運動,生活上仍可過得很愉快。慈濟大林綜合醫院副院長賴寧生表示,患者應適時進行鬆弛訓練及骨盆傾斜運動、膝靠胸運動、等長性仰臥起坐、抬腿運動等居家運動,有助於穩定病情,同時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賴副院長指出,進行鬆弛訓練及骨盆傾斜運動時,應躺在一個堅實、舒適的平面上,例如躺在毛毯上,且背部要平坦,雙膝要彎曲。進行時宜緩緩吸氣數到二,接著呼氣也數到二。

其次,握緊拳頭而後放鬆時,最好要維持緩慢節律的呼吸,並且要感受到鬆弛感覺向上傳到手臂,並進一步傳入頭部,緊接著再向下傳到背和雙腿,然後收縮你的腹部並且將下背平貼地板。在放鬆之前維持這個姿勢,緩慢數到五才放鬆。在從事運動時確保足底平貼地板。

賴寧生進一步指出,進行膝靠胸運動時,應用雙手握住一膝,並緩緩將之拉向胸部,穩穩地拉住並緩慢數到五之後才鬆開,接著緩緩放下,並對另一膝做同樣的動作,之後再雙膝同時做一遍。

進行等長性仰臥起坐時,應將雙足平貼地面並且彎曲雙膝,而且將雙手放在腦後,這時應收縮腹肌,就如同要試著坐起來一般,這個姿勢要維持住,並緩緩數到五之後再放鬆。

進行抬腿運動時,應把雙膝彎曲並將雙足與下背平貼地面,然後伸直並盡可能抬高,這個姿勢要維持住,並緩緩數到五之後再放下來,放下來之後對另一腿做同樣的動作,患者如果雙腿虛弱無力或麻木時,切勿從事這個運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9-5 19:55:10 | 顯示全部樓層
《僵直性脊椎炎》睡姿要正確 別久坐及從事爆發、衝撞性運動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專題報導




日常生活保健上,醫師指出,患者應注意睡眠姿勢、開車要繫安全帶、定期求診、依醫師指示服藥、依規定到醫院複診、養成每天運動的好習慣、長時間久坐時要多起來活動、避免爆發性及衝撞性的運動、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等,都是穩定控制病情的好辦法,可維持正常的生活品質。

慈濟大林綜合醫院副院長賴寧生表示,睡眠姿勢很重要,側睡、趴睡皆可,但仰睡時,雙膝窩下應墊個小枕頭,以便讓膝蓋微曲。患者應選擇軟硬適中的床,最好是木板床上鋪個約十公分的軟墊,或是選擇較硬的彈簧床,宜避免睡太軟的床。

開車時一定要繫好安全帶,以避免發生狀況時造成脊椎受創,還可在座椅上加上腰墊,以便分散腰椎壓力,並減輕下背痛,若開車時必須長途駕駛車輛,最好要時常下車休息一下比較好。建議患者儘量不要騎乘機車。

賴副院長指出,固定求診可讓患者了解整體病情,並有完整的病歷記錄,對患者控制病情將很有幫助;依醫師指示服藥才能穩定病情,不過,服用非類固酵消炎止痛劑的目的只在減輕症狀,患者可根據疼痛程度及個人忍受度來自行調整。

依規定間隔到醫院複診也是很重要的,患者應告訴醫師自己的病況變化,有無其他的病症或副作用,一般來說,醫師將定期(大約每隔三個月)安排患者進行肝腎功能、血液及尿液常規或其他必要的檢查,有助於控制病情。

賴寧生進一步指出,患者應養成每天運動的好習慣,選擇可以活動脊椎的溫和性運動,可進行游泳及柔軟體操等有助於脊椎伸展的運動,運動前先做好暖身運動。若患者已有脊椎融合或竹竿狀椎,則必須盡量避免脊椎過度受力或彎曲,應儘量多活動、多伸展及彎曲筋骨,同時避免長時間固定在同一個姿勢。

署立豐原醫院保康健檢中心陳葆莉醫師表示,不管是在工作上或是在生活上,患者都必須隨時注意維持正確的姿勢,切勿長時間坐著,最好隨時起來走一走、活動一下身體,甚至做些伸展操,若真的必須長時間坐著時,至少每小時要起來活動十分鐘會比較好。

陳葆莉醫師指出,適度的運動是很有益處的,但患者應避免從事爆發性及衝撞性的激烈運動,例如橄欖球、摔角、籃球等運動,還有像是騎腳踏車、打高爾夫球、打保齡球等需要長時間彎腰屈身的運動也不適合,患者應盡量避免從事上述運動。

飲食方面,應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注重飲食均衡,並注意自己的體重,避免因體重過重而增加身體關節的負擔;可適量飲酒,但不能吸煙,因為僵直性脊椎炎會造成肺纖維化,吸煙則會使肺功能更差;腸胃道及泌尿道的感染可能會誘發脊椎炎,所以應注意飲食衛生,多喝開水、優酪乳、蔬菜水果,避免憋尿及便秘。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7 05:50 AM , Processed in 0.02158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