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patton

道德經釋義總匯-純陽真人釋義(紫?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9-4 09:53:45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五十二 歸元-歸元襲常

天下有始,以為萬物母。
天下始生之道,就是有物渾成的混元一氣,竅渺邃冥的混沌之氣,就是生成天下萬物和紜紜眾生的母體。

既知其母,以知其子,
既然已得到衍生天地的母體,就應該知道有我之身,萬物之軀就是它的兒子。

既知其子,復歸其母,沒身不殆。
既然知道有己之身,就是它的兒子,也即是由它而來,那就應該回復到去守持這天下的母體,如此則終生也不會遭受危殆災害。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
閉塞好佛金竅的口,關起六神出入的門戶,以免漏失外溢,勤借意為瘽,瘽解作腦患。 終生也不會勞苦和受到瘽疾病患的侵襲。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打開七情六慾的孔口,事事都無所不耽於身,溺於心,以求成就身外的名利事業,則一輩子也不可挽救,因為神消氣竭了。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憑著微小的線索,就能鑒知將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和結果就叫做精明,守著至柔的竅門,才能叫做至剛的境界。

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遣身殃,是謂襲常。
運用心光馥照,去收視反聽,復歸其內在之明,此句又可解作用它的光回歸它的精明,這就不會遺下一些殃咎,以禍延一己之身,襲常解作沿承常的天道。 修道的人應當如此以守歸真常。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9-5 10:35:35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五十三 逆道-喪本逆道

使我介然有所知,行於大道,惟施是畏。
如果我能專心秉志,介然獨立,不受制肘,有知事宰事的能力,去毅然訪道行道,唯獨是怕有所不恰當的施為。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大道之路是康莊的坦途,平而無險,而人民卻喜歡尋幽搜秘,走入傍幽小徑。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朝殿宮室建做得美論美奐,保養得光彩無塵,但阡佰田畝卻荒置不去耕種,糧倉內空虛無物,一栗不存,

服文彩,帶利劍,貪飲食。
在上位的人卻穿著華美的衣裳,治艷的服飾,帶著精光閃閃、鋒利無比的刀劍,天下美要味的食物都吃得厭膩,不想再吃下去。

財貨有餘,
窮征濫賦,搜刮民間財富,卻用之不盡堆積如山,

是謂盜兮。
「韓非本作竽,竽解為頭、首的意思。竽是古代的一種樂器,也是眾樂器之首,好像現代鋼琴的地位。」就是所謂引人入盜的明張膽目,吹噓煽動的做作,真是實實在在的大賊頭。

非道也哉。.
這樣只求其末,不修其本的倒行逆施做法,就是大逆不道,不是道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9-5 10:36:38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五十四章 論治-以道明治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
善於建立以道立德立身的人,其功行深不可拔,其心志及成業堅不可搖,善於抱神守氣的人,乃抱守一之真,守一乃純,其所抱持,不會失脫,子孫昌盛,祭祀祈禳的禮儀,綿綿不絕。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餘;
修道治身,他的德行才會純真;修道治家,他的德行才會餘慶;

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
修道治鄉,他的德行才會長進;修道治國,他的德行才會豐厚;

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修道治天下,他的德行才會普施普濟。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
故所以,以我已修真德之身,以身作則,立好榜樣,示法眾人之身,以我已修餘慶之家,以家作則,立好榜樣,示法眾人之家。

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
以我已修長進之鄉,以鄉作則,立好榜樣,示法眾人之鄉,以我已修豐厚之國,以國作則,立好榜樣,示法眾人之國,以我已修普施普濟之天下,以今日之天下作則,立好榜樣,示法眾人明日之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我怎樣會知悉了解天下的盛衰興亡何所以然呢?就是通過以上的以此及彼,以己觀人,以己示人的道理去了解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9-6 10:09:25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五十五章 玄符-符契天道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懷德抱道深厚人,就和剛剛誕生的嬰兒一樣,

毒蠱不蟄,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毒蟲不去刺他咬他,猛獸也不去撲攫他,殘暴的飛禽也不去擒抓他。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 血夋作,精之至也。
雖然骨弱筋柔,卻能把整個身體結構得整固,兩手的小拳頭也握得牢固,血夋亦作朘,「解作男孩子的陰莖」,不知道有雌雄兩性的交合,小陰莖卻時而勃起,這是元精元陽充沛之所至的緣故。

終日號而嗑不嗄,和之至也。
整日啼哭,也不會聲喉嗓子沙啞,這是元氣保合太和的原故。

知知曰常,知常曰明。
知道元氣純和就致歸常道,通識常道,就叫做心性澄明。

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過份的增生強補,不能聽任無為自然,則凶告兆現。禍福難知,以有為之心去御控太和之元氣,就是好勝逞強,背順逆道。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事物壯盛了就是會走向衰退老化,這是天道恆常的自然規律,若強然追求蔚盛不退,則不契道矣,不符契天道之常,則滅亡很早會降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9-10 09:55:24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五十六  玄德-幽深之德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
知道明道的人,不用語言去施行教化,多言多語的人,是不知明大道的。閉塞發出妄情的言語,貪吞奢食嗜欲的嘴巴,

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
關起了精氣外溢的門戶,以免天性流失,以道去制肘調和剛銳不讓,解脫思想行為的無端無理糾紛,

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和儕賢人達士,與他們一起教出同濟之光,能和睦凡夫走卒,混於塵世而不垢,出於污泥而不染,與他們同歸於善,就是所謂與深邃的大道相同。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疎;
故所以聖人心超物外;根本就無所親,也無所謂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根本就無所利,也無所謂害;

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
根本就無所貴,也無所謂賤。

故為天下貴。
聖人超然熊勢,誰也不能使他親疏利害貴賤,所以才被天下人民尊之貴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9-11 09:44:13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清寶誥
至心皈命禮
太清仙境,大赤天宮。
巍巍金闕之高,緲緲瓊霄之上,
降生於無重數劫,說法於萬二千天。
五千祕言,融三才之妙道;
八十餘度,接六趣之眾生。
聖德崇高,玄功廣博。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無量度人        道德天尊

第五十七 淳風-上淳下樸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以常規正矩去治理邦國,用奇巧詭異去行軍打仗,但道卻以無強為,無有事去取勝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乎?
我怎麼會是這樣的呢?

以此:
就是因為下列這些: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天下的禁制法令越多,就越多生奸起詐,凡事都走後門奉獻,於是全民皆赤貧了;

人多利器,國家滋昏;
百姓日用手裏的器物越良巧侈;國家就低迷不振,滋生昏亂了;

民多技巧,奇物滋起;
人們的技術越細巧,越多絕頂技藝,則奇物珍寶,風湧而出;

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法令越立越多規範得越明確,則奸邪乍生,謀私曲理,盜賊就漸漸多如牛毛。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
故所以聖人說,我自然無為而人民自然養成淳化的風俗,

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我好靜簡法,沒有朝令夕改,而人民自然歸正,我無賦劍苛稅之事,而人民自然富裕,我無欲無求而人民自然樸素淳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9-12 10:25:27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五十八       果因-禍福相因

其政悶悶,其民醇醇;
悶悶解作無所分別。 執政者的政策,粗粗略略,寬大平等,上下無分,一視同仁,淳淳解作敦厚持重。他的人民就民風厚重;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察察解作苛刻嚴急。執政者政策如果是嚴苛逼急,缺缺解作澆薄各嗇。他的人民一分一毫也得失計較,澆薄吝嗇不能屈己待人。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所伏。
災禍,幸福就倚靠在它的傍邊;幸福,災害就匿伏在它的身上,兩者相因相成,互含演化的因素,互為因果。

孰知其極?其無正耶?
有誰知道,禍福互相轉化的終極,為甚麼是這樣的?難道就沒有真正可以把握的是非曲直,凶吉禍福嗎?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由正道迷復回到偏邪,從至善惑失墜復為妖孽。

民之迷,其日固久。
人民迷津失途深陷困惑,由來己久了。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
因此聖人剛正方大,沒有銳利的思想角度去分化別人,而且樂於包涵容納,

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劌說文解作利傷。廣韻解作割也。音:桂。 清廉自處,但不會尖酸刻薄,好比鋒利棱角但不會割傷別人,率坦誠直,而不放恣沒有氣焰宨張,正大光明,磊落又不會衒耀自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9-13 10:26:09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五十九  守道-守道精嗇

治人事天,莫如嗇。
修養形骸心性和事奉天道所稟予的沖和混元之氣,嗇解作愛惜、吝惜。在此借解作守身不濫、愛精養神,不派發太和之氣。 莫過於愛惜和保裏養精氣神,珍惜所應當珍的,而不流於濫發。

夫惟嗇,是謂早復
唯獨是守身不濫,就是早些回復到生命的初始,根本生身之處。

早復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
早復大道就所謂重視德積深厚;德積深厚則道增,所以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不知道它能力的終極,不知道它的盡頭,就可以有道的根基德性;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有了道的根基德性,就可以活得長久,國家的根源基業也能長久。

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這就是所謂築基穩固,根柢縱橫都深厚,這就是活得長久,享盡天年,外視則眼目不退化,內照則心性澄明的道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9-13 10:27:25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六十 道氣-道氣君蒞

治大國,若烹小鮮。
統治打理大邦國,就好像烹煮小鮮魚一樣,順勢施為不可攪亂和兜亂。

以道蒞天下,
用大道去君臨天下,則清靜而不擾民,民無怨氣而與天地之氣致和,則鬼神不興,

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
鬼怪無法施展他的神乎其技;不是鬼怪沒法子施展他的神通,

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
是神靈與天地之氣致和而不去傷人;不是神靈不去傷害人民,

聖人亦不傷人
是聖人根本不去傷害人民的和平之氣,則此氣亦不傷害天地之氣,相為感應,無乖無戾,國泰民安。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而歸焉
因為人神彼此相方互不傷害,所以聖人與人民的德行,彼此交互相歸,往還來復。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9-17 09:43:49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六十一 謙下-謙下解紛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
大國邦的國策,就要像地處於江河的下游一樣,作為天下的政經交往聚匯之處。

天下之牝,北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要作為照顧天下各邦國的母親,雌性常常以柔讓安靜克制雄性。它致靜而居於謙下。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
故所以大邦國去謙讓小的邦國,則得到小邦國的信任,依附和擁戴;

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小的邦國去謙躬奉承大邦國,則不亢不卑,得到大邦國的包容取信。

故或下以取,或不而取。
故所以大邦國發揮主觀能動性,用謙下去制勝小國,而小邦國則順應客觀被動性,用謙下去致勝大邦國。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大國不過是想兼併指使,駕御小邦國,小邦國不過是想加盟結約,靠攏大邦國。

夫兩者,各得其欲,故天者宜為下。
於是這兩方面各安於其所得,而且大邦國就更加應該謙下承讓。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9-18 09:44:35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六十二章 為道-以道渡又
道者万物之奥,
奧釋作藏,收藏的意思。也解作古時房屋的西南角,是房屋最深入,庇護功用最好的地方。 道之為道,就是包藏和涵容萬物的匡廓之域,如房屋的西南角,

善人之所寶,不善人之所保。
為善的人法寶,保解作保姆或保護、保存的意思。不善的人,仍可以用此大道以保其身,去惡積善,導向正途。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真善美的言論,可以換取尊重,完美的行為可以得到人們的嘉許。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人做錯了事犯了錯誤,為甚麼就要被放棄不理呢?

故立天子,置三公,
所以就創立天子,設置了太師,太傳,太保,三公的職位,

雖有拱壁,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雖然有獻物時儀式的次序,捧著璧玉走在前面,而良馬則跟隨在後面,但不如坐言起行,進修此道。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
古時尊貴大道的理由何在呢?不就說是有求必應,願望可以實現,

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有罪惡就得到寬恕赦免嗎、因此才被天下所珍惜和貴重。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9-19 09:39:5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六十三章   報德 報怨以德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做他人還未曾察覺到就應該做的工作,未雨而綢謀,辨那些還未曾發生事故之前就該辨的事,就像防患於未然的曲突徙薪,體味那些沒有散發出氣味前的氣味。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要把小的徵兆當成大事,把少的徵兆當成多的後果,總是以德報怨。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意圖解決困難就要從容易鹿處著手,創辦大功業,就要從小意小節的所在,開始去起。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天下困難的事情,必隱伏其根根源,僭作於簡易之處,天下的大事業,必定是由細微的基本因素創作出來的。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因此聖人始終不自視自稱自以為大,所以才能成全他的偉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妄誇大口輕易許下諾言的人,必定所言終無著落,難以守信,容易辨理的事經歷得太多,則輕宨浮躁,反招困難重重。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猶難之!猶解還是,難之意即認為是困難。解釋為:還是認為困難。所以聖人把事情評估得困難一點,並且認真重視如何去解決困難,故所以,到了最後,困難都可迎刃而解,不再存在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9-19 14:04:07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六十四       守微        杜漸防微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
時勢安定的時候,就容易把持而不會變化,事故還未露出函幽微的徵兆時候,就方容易因圖謀處理,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泮有破碎的意思。處於脆弱的狀態,就容易破碎,去到微末的境況下,就很容易失散,

為之於不有,治之於未亂。
先機早燭,事情發生之前就要戒備及行動,以求杜漸防微,在變亂未起之前,就要及早治理。

合抱之木,生於亳末;
用兩隻手臂才能合抱的這麼大的樹木,是由亳髮末梢那樣細小的青苗生長成的;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九疊高的壇臺,是由一簣一簣的土壤漸漸堆積起來的;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千里這麼遙遠的旅行,是從踏上第一步路程開始的。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勉強而有意而為的人,就會失敗,固執著相的人,就會出現過錯損失。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因此聖人不會悖勢強為,所以不會嘗到失敗的滋味;沒有偏於執著但順性任情,所以就沒損失。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人民處理事情和從事運作,每每遭逢功敗垂成的處境。

慎終如始,則無販事。
如果由開始到終結,都保持同一樣的運作,做事就不會失敗出錯。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因此聖人,欲望的追求不會和眾人一樣,而注重於尊道貴德,並且不以奇珍實異寶為珍貴;

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
學習的目標也和眾人不同,而專注於學習人民所錯過了的大道之理,從而回復到事物的本性正道。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用以輔佐萬物歸於自然根性而常容,順應自然發展,靜則建乎德,動則順乎道,而不敢去妄作強為。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9-20 10:21:56 | 顯示全部樓層
歷盡劫波親情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明道立德天賜福
大道光輝永無愁


第六十五章   淳德        返真歸道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古時善於奉道教化的人,絕不是教育人民學習狡滑的巧智,而是引導他何們復還上古淳愚樸質的本性。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人民之難於管治,就是因為他們之中,古惑巧智的技倆太多。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所以用巧智去治理國家,就是國家的大禍害;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不用巧智去管治國家,乃為國家的大福蔭。

能知此兩者,亦稽式。能知稽式,是謂玄德。
稽式稽讀為楷,有楷法之意亦即規模式的意思。明白這兩個制式,就會歸納出一條管治國家的方程式,常常知所堅守這方程式的規律,就說得是淵深幽遠的大德行。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於大順。
這個幽玄的大德,既深且遠,以玄德化民,則人民自然日漸與物相反,大順指道而言,亦即大自然之意。然後人與物皆返於真而歸於道,達到了與天地自然合一同齊的境界,大順於妙道之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9-20 10:22:54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六十六章 後己 先人後己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江海之所以能成為匯聚百穀川流之歸所,而成為其中表表的王者,就是它能善居臨於較河川低下的地方,所以它才能收納百川,成為王者。

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因此聖人想要居高位在人民的上面,就必須要用言論和意見去謙躬禮下他們,旋政以貫徹民意為先;

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想要領導人民,就必須凡事以人民利益為先而自己身居在後。

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因此聖人淩駕在人民的上頭,但人民沒有感覺到壓力和負累,領前為人民的先驅,但人民不覺得受到阻礙,亦不會以此為禍害。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所以天下的人都樂於推崇備至而不會厭棄他。由於聖人不與人民爭利,所以普天之下,沒有任何人能夠和他爭奪領導的地是位。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4 10:27 AM , Processed in 0.02105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