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MissC

【秋日養生特輯】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07-9-8 14:11:24 | 顯示全部樓層
幼兒患暑熱症秋季可不治自愈


  小兒暑熱症,是炎夏酷暑時節嬰幼兒常見的發熱性疾病,多見於半歲至3歲的小兒。暑熱症的發病原因主要是此年齡階段的小兒身體發育不完善,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發汗機能不健全,體溫調節功能較差,不能很好地保持正常的產熱和散熱的動態平衡,以致排汗不暢,散熱慢,難以適應夏秋酷暑環境所致。

  小兒得了暑熱症,表現為發熱,煩躁,易哭,唇乾舌燥,口渴欲飲,飲水量多,小便次數多、量也多,無汗或少汗,皮膚乾燥灼熱,食慾不振,精神委蘼,疲乏嗜睡,形體消瘦。而做血常規、大小便及其他功能檢驗時,又無病理性改變。因而醫生常把暑熱症的症狀概括為「三多一少」:即多發燒、多口渴、多尿、少汗。發燒呈遷延性,熱程可持續1至3個月左右,只有到了秋涼之後,上述症狀便可不藥而癒。

  目前尚未發現暑熱症有傳染性和免疫性。小兒患此病後,下一年仍可復發。有的患兒可持續2?3年,但症狀多比上年度輕,病程亦較短。雖然暑熱症可不治而愈,亦不會留下後遺症,但因暑熱症發熱不退,會使機體新陳代謝加快,消耗增加,抵抗力降低,若不注意加強護理,容易導致其他疾病的發生,也會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因此,家有暑熱症患兒一定要加強護理。

  首先,居室要通風、涼爽,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患有暑熱症的小兒,由於次年夏季常可復發,因此在夏季來臨之前,要鼓勵小兒適當進行戶外活動,以提高對環境變化及外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在衣著上不要給小兒穿得過多過緊,要穿柔軟、寬大的衣服,勤洗澡,勤換衣服和尿布,保持皮膚清潔衛生。患兒少汗或無汗時,可洗溫水浴,每天1?2次,促使皮膚血管擴張以幫助散熱。對發熱較高的患兒,可用酒精擦身,促使體溫散發。

  其次,要注意孩子的飲食營養,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和刺激性食物,多給孩子吃高蛋白、高維生素而又易於消化的流質、半流質食物,如乳類、蛋類、肉類、新鮮蔬菜、水果等。

  中藥治療暑熱症療效較好。通常可服用六一散、金銀花露,或金銀花、杭菊花煎湯代茶飲,能消暑熱,解煩渴。也可自制防暑清涼飲料,如「三鮮飲」:鮮荷葉、鮮竹葉、鮮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約10分鐘,再放入適量蜂蜜攪勻,冷卻後代茶飲,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的良效。也可用金銀花、梔子、山楂各15克,甘草5克,水煎,涼後當茶飲,可清熱、去火、消暑、爽身。

  需提醒的是,小兒患暑熱症後,若體溫持續超過39.5℃,並伴有驚叫、嗜睡,甚至驚厥等神經系統症狀時,則應及時到醫院診治,以確保小兒健康成長。

文章來源: 千龍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9-8 14:11:51 | 顯示全部樓層
換季大掃除 減少塵蟎量 防過敏疾病
吃藥膳舒緩症狀

蘋果日報
報導╱黃寶玉 攝影╱施偉平



中央氣象局表示,本周為入秋以來首次的鋒面降臨,氣溫也下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申一中表示,夏末秋初早晚溫差大,換季衣物塵蟎較多,易引發過敏性疾病發作,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皮膚過敏等,換季時需大掃除,以消除過敏原。平時可以中醫藥膳來調整體質。


先了解  換季早晚溫差大
換季時早晚氣溫變化大,過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黏膜抵抗力較差,容易在早晚低溫時發作。何一成醫師表示,夏末秋初時塵蟎大批死亡,加上換季時儲藏的衣服有較多的塵蟎,若不注意清潔會引起氣喘,也容易接觸過敏原而誘發皮膚過敏發作。


大掃除
何一成醫師建議在換季時大掃除,可把灰塵、塵蟎等過敏原消除。

口罩手套必備
由於打掃環境時,會讓家具上的灰塵四處飛揚,若有過敏體質的人,會加重疾病症狀,例如打噴嚏、咳嗽、皮膚搔癢等,建議一定要戴上口罩、手套之後再打掃,而若是再加上頭巾、護目鏡、肘套、長褲等裝備會更好。

換窗簾先噴水
由於窗簾面積大常累積灰塵,因此不論是布幔窗簾或是百葉窗簾,可以先用噴霧器噴水,讓灰塵凝聚後,再換下來清洗。此外,傳統掃把會讓塵土、塵蟎飛揚,建議容易過敏的人在清掃時可先用除塵紙拖把,利用靜電吸附灰塵與毛髮後,再用一般拖把沾濕來拖地。

換季衣服要泡55℃溫水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提醒,由於換季衣服在儲存時會孳生大量塵蟎,因此要穿之前必須先泡過55℃熱水來殺死塵蟎,或是選擇具有防塵蟎效果的洗潔劑來清洗。

清掃1小時後再回房
因為在清掃之後灰塵與塵蟎會四處飛揚,因此何一成醫師建議,清潔完先離開,等1個小時後,再回來房間。此外,由於被單、被套、枕套等寢具會貼身接觸,若沒洗乾淨,容易誘發過敏反應,因此建議被套、枕套等寢具最好2周就洗1次。


吃藥膳

鼻炎喝山藥粥
將山藥250克、紅棗20克、梗米150克加水熬煮30分鐘,待涼後食用。山藥能益腎氣、化痰涎;紅棗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2者合用可補肺益腎。適合腸胃不好,易消化不良的過敏性鼻炎患者。易便秘患者少吃。

氣喘吃麻杏豆腐湯
將麻黃、杏仁各約11克,豆腐約115克一同放砂鍋內,加水適量,煮沸後用文火熬1小時。麻黃可鎮咳、治喘;杏仁可止咳平喘。此湯具化痰平喘的作用。適用對於喘咳、口渴,或煩悶等症狀的氣喘症。但有感冒、高血壓患者避免喝。

皮膚癢喝潤膚湯
先將11克銀耳泡漲後,與4克金銀花、11克枸杞、1000c.c.的水,一起用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煮15分,加入冰糖調味,再加入2個蛋清呈蛋花狀,撒上4克菊花稍煮一下即可。此湯可滋陰清熱潤燥,皮膚乾燥發癢可用,但傷口有滲液時勿用。


提醒你  吃魚油可改善過敏
徐世達醫師表示深海魚油中能幫助改善過敏性體質,可適量補充深海魚油。此外,書田診所小兒科醫師潘俊申表示,用熱毛巾敷鼻會加速鼻部的血液循環,讓流鼻水的情況加劇,建議流鼻水不要熱敷。而若洗被套,卻沒曬棉被,還是會過敏。


專家說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申一中)
由於換季時天氣變化較大,若是早上或是天氣較冷,脖子要圍上圍巾,減少陰邪入侵導致感冒,而引發過敏性疾病。

(書田診所家醫科醫師何一成)
若衣服沒乾,黴菌和塵蟎易附著在濕衣服上,因此晾衣1天沒乾,就建議要用除濕機在家裡將衣服乾燥。另外,進冷氣房10分鐘後再脫口罩,才不會因為鼻子因為溫度變化大而引發過敏反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9-8 14:12: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讓您比嫦娥更白皙 秋季漢方美容
時報
記者:【吳邦珍?苗栗報導】



季節轉換,署立苗栗醫院六日在門診大廳舉辦「讓您比嫦娥更白皙」活動,由中醫科主任康鍾禧介紹秋季中醫保健和漢方美容,現場並分送10張美容體驗券,吸引大批民眾參與。

康鍾禧說,中醫美容講究整體,想要獲得臉部局部美,需先求整體的陰陽平衡、臟腑安定、經絡通暢、氣血流通,美容效果才能持久、穩定。康鍾禧也特別介紹了適合全身保養的穴道如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陰交等,和去除局部額紋的頭維、陽白、印堂等,應現場民眾熱烈要求,康鍾禧允諾將相關穴道按摩資訊,公布於苗醫網站http://www.mil.doh.gov.tw,提供民眾參考。

立秋之後天氣逐漸轉涼,不但容易傷風感冒,舊病也容易復發,醫師提醒民眾,舉凡飲食、起居、運動、精神等方面,在秋季都要特別注意並加強保健。秋季養生要注意調理飲食,膳食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以晨起食粥法益胃生津,如白合蓮子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都是適合的粥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9-8 14:12:44 | 顯示全部樓層
2007.09.08  中國時報
除秋燥 平價藥材一樣補
張翠芬/台北報導



   中藥材價格暴漲,不想荷包失血,不妨選用價格沒漲藥材替代。

   天氣轉涼,又開始進入進補旺季,在一片漲聲中,家庭常用的中藥材價格也跟著飛漲,其中,以當歸漲價最多,漲幅達四、五倍,黃耆、枸杞、川芎也都漲了好幾成,醫師建議,現代人營養並不缺乏,秋燥進補不妨選用一些價格沒漲的平補藥材來替代。

   受到全球暖化影響,中藥材產量遽減,近幾個月中藥材價格暴漲,其中又以當歸、野生珠貝漲幅最明顯,當歸原本一斤200元的價格,現在一斤要800多元才能買到,漲幅高達四、五倍,枸杞、紅棗、菊花、川芎等,也都有兩到五成的調漲。

   ■補氣 參鬚效果一樣

   由於國人在秋冬有進補的習俗,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任陳朝宗表示,進補主要是在「補氣」,補氣的藥材中,人參效果好但太過昂貴,所以不妨用便宜的參鬚,再加上少量枸杞、黨參,既能補氣又不致太過燥熱。

   另外,現代人普遍營養充足,所以也不宜補過頭,陳朝宗建議,秋燥宜「涼補」「平補」,麥冬、玉竹等中藥材,和當令的水梨、甘蔗都很適合做為平補潤燥的食材。

   ■當歸藥性獨特 難取代

   台北市漢方中醫診所主任醫師卓資彬指出,漲幅最大的當歸,是一種活血化淤的藥材,臨床上運用非常廣,且療效卓著,因為中藥價格大漲,醫院處方的水煎藥,過去一帖約150元現在已經漲到200元,對病患確實加重不少負擔,不過,當歸藥性非常獨特,很難由其他藥材替代,病情有需要的病患還是得用,但一般民眾若只是想吃吃補滿足一下口欲,用量能省則省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9-8 14:13:15 | 顯示全部樓層
入秋食補 中藥甜湯潤燥
蘋果日報
報導╱廖雅玉 



入秋後溫度下降,天氣漸轉涼,自行開業中醫師許桂月指出,秋天不適合突然吃太補的食物或中藥材,應以平補、溫補較適合,飲食要以健脾、潤燥為主。尤其白天熱、清晨和晚上涼,容易因日夜溫差大而著涼,建議在剛入秋時可使用性溫平的中藥材,煮成甜品食用,有助預防秋天好發疾病,如乾咳、皮膚發癢等。


先了解  注意補而不膩
隨著天氣轉涼,食慾打開、胃口較好,容易攝取過多的熱量,導致體重大增。許桂月中醫師指出,秋天應注意食補要適度且適量,若因天氣突然變冷就開始吃十全大補或進補太燥熱,如吃羊肉爐,可能出現口乾舌燥、嘴破等情形。建議使用中藥材進補時,應平補、溫補,也就是藥材以性溫或性平,不過寒也不過燥為佳,如蓮子、銀耳等。


喝甜品
許桂月中醫師表示,甜湯口感佳,中藥有補益作用,老年人可以吃,孩童也不會排斥。3種甜湯的作法是在鍋子裡放入1000c.c.的水,並加入所有食材和中藥,約15到20分鐘水煮開後,再適量加入冰糖,溫熱食用較佳。

乾咳喝淮山蓮子湯
淮山能潤肺、助消化;蓮子具有健脾固腎的作用,能養心益腎,在秋天吃淮山蓮子湯,性平又不燥,有助緩解乾咳、失眠的情況。
材料:淮山40克、蓮子100克、冰糖約20克,可依個人口味添加,但不應太甜。

便秘喝粉光銀耳湯
粉光參能平咳;銀耳助潤燥;蓮子和百合助安神。這道甜品很適合年紀大的人,因老人家的體質較偏燥性,易乾咳、便秘,飲用粉光銀耳湯可滋陰解燥、開胃。
材料:粉光參12克、銀耳20克、蓮子40克、百合12克,冰糖約20克,可依個人口味添加,但不應太甜。
注意:口乾舌燥的人1天不要吃超過1碗。

失眠喝百合紅棗湯
百合潤肺止咳;紅棗養心補氣;銀耳可寧心,且含豐富的膠原蛋白,服用這道甜品,有助潤肺潤燥,不但氣虛體質的人可飲用,因為天氣變化而失眠的人,也可以吃。
材料 百合12克、紅棗40克、銀耳40克,冰糖約20克,可依個人口味添加,但不應太甜。
注意:易脹氣的人不適合。


吃水果  柚子開胃 梨子潤肺
在中醫的理論裡,柚子味甘酸,可以健脾促消化、生津止渴、清腸胃。因為秋天氣候乾燥,柚子不僅可補充身體不足的水分,也能開胃、緩解消化不良的症狀,但應注意正在服藥、容易胃痛、有胃潰瘍、腹瀉的人不能吃。若因為秋燥而乾咳的人則可以吃梨子,梨子能生津止咳,減少乾咳和皮膚發癢的情況,但易胃痛或拉肚子的人最好不要吃。


這樣做  穿著明亮提振精神
萬芳醫院中醫師林文勝表示,秋天景色蕭條,情緒容易受影響,而在五行中秋天對應白色,代表清爽、明亮,建議可以多穿白色、亮度較高的衣服,讓心情更愉悅輕快,別人看起來也較有生氣,不會沒有精神。


專家說

多喝水少乾燥

(自行開業中醫師 許桂)
秋天應該多補充水分,避免身體過於乾燥,建議可以多喝水,每人每天的飲水量應該在體重乘以30左右,也就是50公斤的人1天應該喝1500c.c.的水為宜。

隨身帶薄外套
(萬芳醫院中醫師 林文勝)
天氣變化較大時,可能白天出太陽,晚上和清晨溫度低,出門時最好隨身帶件薄外套,或選擇穿脫容易的拉鍊式夾克,可隨著溫度的高低,隨時加衣。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9-12 20:00:37 | 顯示全部樓層
《過敏肌膚趁早保養》秋老虎發威! 5招搶救過敏肌
時報
記者:【郭家崴?台北報導】



秋冬溼度下降,東北季風吹拂,肌膚容易缺水、過敏,神經傳導錯亂,造成紅腫、熱、痛、癢。康是美藥師兼講師林家弘表示,使用含有抗敏成分的產品能有效修護過敏肌膚,加強溼潤、補充水分、強化皮脂膜,也是保養重點。

■保養首重鎮定 遵守5不法則

林家弘說,改善敏肌首重鎮定,可分為物理性鎮定法和化學鎮定法。物理性的修護可噴活泉水、冷敷,讓皮膚表面溫度下降,讓肌膚補水,阻隔水分流失。化學性修護則是用含有甘草萃取素、尿囊素、角鯊烯和洋甘菊等敏膚專用的保養品。

甘草萃取素能抗發炎,尿囊素可激發肌膚正常生長、修護,角鯊烯能強化皮脂肪膜,洋甘菊能舒緩抗發炎。預防重於治療,林家弘也提供「5不」法則:不要去角質、不要曬太陽、不用過熱的水洗臉、不用刺激性性保養品(美白、偏酸性的保養品)、不熬夜。

■酒糟性皮膚炎不宜泡溫泉

一般常見敏膚是酒糟性皮膚炎,好發於夏季,「秋老虎」的高溫日曬也會引起鼻翼、兩頰紅腫,泛亞診所皮膚科醫師吳純慧表示,酒糟性皮膚炎和青春痘症狀類似,但因血管擴張明顯,應避免曬太陽。

「恆溫的環境、穩定的心情,對血管有穩定作用;使用接近肌膚PH值(弱酸性,PH值約5.5至6)的保養品能安定皮膚,抑制血管擴張」。

吳純慧說,酒糟性皮膚炎不宜洗三溫暖、泡溫泉,除日常保養外,吃藥、雷射都能有效改善症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9-12 20:00:54 | 顯示全部樓層
秋季由內而外保濕 溫和卸妝穴道按壓消浮腫
中廣
李書璇報導



秋意漸濃,許多愛美女性發現自己開始出現小細紋,甚至過敏;保養品業者建議,冬季保養首先就是加強保濕,適度因應換季調整保養品是必要的;此外在卸妝方面,選擇質地比較溫和的卸妝品,並在卸妝時加強穴道按壓,也可以改善進入秋冬後容易出現的臉部浮腫現象。

秋天即將來臨,換季的同時許多女性都很擔心肌膚老化和過敏的問題,對此保養品業者吳卉蓁建議女性朋友,可以透過專業諮詢、風險預測及保濕度足夠的活膚霜和眼霜等來抗老;她也認為抗老要由內而外,除了用保濕品和補充水分保養肌膚之外,在化妝時也使用保濕度高的粉凝霜打造粉嫩妝效,才能讓肌膚達到透亮的狀態。

另外正確卸妝也是秋季應該注意的重點,以潔顏油為明星商品的彩妝品牌找來美肌歌手楊乃文出席活動,提升顧客認同度;彩妝師表示,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卸妝油,可以乾淨卸妝又不刺激肌膚,另外加上運用穴道的按壓進行排水舒壓的動作,也可以減少臉部浮腫並改善血液循環;要避免換季的細紋和過敏上身,醫師和保養品業者也建議消費者要調整保養品,不要和夏天使用相同質地的保養品,同時多吃富含維他命 C、E 的蔬果和多喝水,都有助皮膚常保光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9-27 18:26:01 | 顯示全部樓層
秋天病毒感染多 中醫師建議每天綠茶漱口
中央社
記者郝雪卿台中市二十四電



秋天是病毒感染高峰期,家長擔心的腸病毒,也易於秋天流行,中醫師樓中亮今天表示,綠茶中因為含有豐富的兒茶素,兒茶素能包覆病毒、細菌,體力弱的民眾,可以養成習慣在早上起床、三餐飯後及睡前,用綠茶汁漱口,可以預防及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

樓中亮指出,病毒細菌是從口鼻開始入侵身體,當秋天來臨的時候,氣候明顯變乾燥,也就是中醫所稱的「秋燥」,抵抗力比較弱的人很容易因為空氣乾燥,造成口、鼻、咽喉、呼吸道黏膜的破裂,這時候病毒細菌就很容易從黏膜破裂處進入身體,誘發感冒、腸病毒、發燒等症狀。

樓中亮表示,綠茶中因為含有豐富的兒茶素,兒茶素能夠包覆病毒細菌,他建議,抵抗力較弱的民眾,可以購買綠茶沖泡茶汁,養成習慣在早上起床、三餐飯後及睡前,用綠茶汁來漱口,方法是將綠茶汁含在口中,稍微在口中、喉頭前後上下鼓動一下約二十秒,而後將茶汁吐出,如此重複五六次即可。

樓中亮根據門診患者的實際反映顯示,每天利用綠茶汁來漱口,確實能有效降低感冒生病的頻率,對抵抗力較弱的小朋友更有幫助,面對最近腸病毒的肆虐,父母親不妨一試。

另外,針對秋天容易咳嗽、喉嚨痛的民眾,樓中亮也提出了保養方法,只要用麥門冬三錢、百合三錢、胖大海五個泡茶喝,就可以滋潤呼吸道,減少秋燥的咳嗽及過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9-27 18:26:17 | 顯示全部樓層
秋養肺 白色食材解鬱利呼吸道
時報
記者:【朱蘭香?基隆報導】



國人愈來愈注意養生,因此中秋節吃月餅、烤肉都知所節制,腸胃炎的患者並未增加,但醫師提醒,秋天到了,秋涼要注意呼吸道保養,可多吃白色食物養肺。

署立基隆醫院急診室這3天來腸胃炎患者,每日約10多人左右,和平日相比沒有增加,基隆長庚醫院">長庚醫院急診室也是,每天不到10名的病例,與過去過節大吃大喝引發腸不適急診的人數相比,少了許多。

醫院認為這種情況可能與國人愈來愈注重飲食均衡與衛生有關,多年宣導下,低糖、低油、低鹽的清淡養生飲食普遍被接受,主婦在採購年節食品時,也多會過濾篩選,因此標榜養生的食材賣得特別好。

不過,季節轉換,秋季涼意上心頭,加上秋殺,人比較容易陷入憂鬱,要多關懷周遭憂鬱的家人與朋友,呼吸道也要注意保養。

中華民間療法學會創會會長王雅靖表示,秋天五行屬金,金即肺,養肺要用白色食物,如山藥、蓮子、百合、金銀花、魚腥草、白木耳等。

做法簡單,到青草店買一把魚腥草回家熬煮,當成開水喝,白木耳加蓮子加冰糖吃,粗梨加冰糖放入電鍋蒸了吃,金銀花燉湯等,都是不錯的養肺食材。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9-27 18:26:35 | 顯示全部樓層
2007.09.27  中國時報
秋燥乾咳 少吃辛辣
張翠芬?台北報導



    天氣已漸轉涼,許多人鼻黏膜、嘴唇、口腔和皮膚顯得特別乾燥,甚至於出現流鼻血、唇乾裂、皮膚乾裂出血等情形,中醫師指出,這是「秋燥」的現象,可以吃些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來調養。

    新店耕莘醫院中醫科陳婉菁醫師指出,「秋燥」是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氣候,此時乾咳的患者特別多,常常抱怨喉嚨乾燥,怎麼喝水也都無法止渴,咽喉中的痰也很黏,難以咳出,這就是典型的「燥咳」。

    陳婉菁建議,秋日可以多吃一些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同時,多喝開水、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流質,以養陰潤燥;蜂蜜、百合、蓮子、芝麻、木耳、銀耳、冰糖、鮮山藥、白木耳、白果、梨、紅棗、蓮子等都有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民眾不妨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不同的食物。

    另外,日常飲食上應盡可能少吃辛辣、煎、炸熱性食物以及韭菜、大蒜、蔥、薑、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鹿茸、十全大補、肉桂、附子、麻辣窩、臭豆腐等陽熱辛燥的食物,都會加重「秋燥」。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9-27 18:26:55 | 顯示全部樓層
秋天也會長痱子 勿過度去角質
蘋果日報



消基會抽測市售防曬乳罐上標示,在20件樣品中發現,75%的樣品瓶身未標示使用注意,提醒大家秋天仍要注重肌膚防曬並慎選防曬乳。不過極緻皮膚科診所院長宋奉宜表示,季節轉換時,皮膚最大的問題是缺少角質保護,若保養方式不當,可能反而會出現「秋季痱子」,造成皮膚紅癢、長疹子,最近皮膚科門診中就多了好多長痱子的人。


小心天氣變化

宋奉宜醫師說,痱子就是悶熱性濕疹,皮膚上有小小的紅疹子、會癢,而最近因為從夏天的濕熱季節,轉變成秋天忽晴忽雨的天氣型態,造成許多人皮膚一下子出油、一下子又受涼,明明沒有像夏天一樣飆汗,但常會覺得皮膚比夏天更容易感到黏膩,這與悶熱天氣有關。而汗液會使皮膚表面的角質水腫、溶解部分角質,若不透風、透氣,更會導致汗液不容易蒸散,反覆影響下就容易長痱子。可適時用清水將雙手沾濕,不要用肥皂水,輕拍皮膚表面後用毛巾輕按擦乾,不要讓皮膚表面有水珠,幫助皮膚降溫、透氣,較不易長痱子。


美白品減量用

秋天開始,皮膚失去部分角質的保護能力,容易覺得乾燥,所以去角質產品不要重複使用,而大部分的美白乳液等產品,或多或少都有添加「酸類」,有去角質作用。宋奉宜醫師特別提醒,夏天擦美白保養品對皮膚有較好的保護能力,但台灣人習慣在秋冬做美白,為了不過度傷害角質,建議每次擦的量要比夏天少一點,或是洗完臉時不要立刻擦這類保養品,稍等一下讓臉不覺得太乾澀時再擦上保養品,較不會傷害肌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9-27 18:27:20 | 顯示全部樓層
秋風起 病毒趕流行
自由
〔記者楊菁菁高雄報導〕




小心腸胃型流感、腸病毒、登革熱

時序進入秋天,又是流行性感冒蠢蠢欲動的季節,近來各醫院小兒科的小兒腸胃炎病患也明顯增加,加上學校開學後交叉感染,造成第二波腸病毒的高峰,登革熱病例數往年經驗也從九月開始攀升,醫師呼籲這些疾病的傳染都與個人衛生息息相關。

聯合醫院美術館院區新生兒科主任莊上林表示,隨著學校陸續開學,團體生活互動頻繁,就容易感染感冒病毒,這一波病毒反應多半是咽喉炎、腸胃炎,病患會有上吐下瀉的情況,因此會發生脫水情形,整個人病奄奄的會有虛脫感覺。

衛生局疾病管制處副處長陳惠珠強調,秋冬季節的流行性感冒,小朋友多半會出現腸胃型的流感,腹瀉、嘔吐不斷,或是呼吸道感染併發肺炎。因此,今年流感疫苗從十月份開始注射,特別把國小一、二年級的學童納入,希望能減少校園的流感感染。

另外,依往年經驗登革熱疫情數九月後也會開始攀升至十一月結束,目前來看高市登革熱通報數非常少,反而集中在腸病毒通報數,截至九月十五日止,通報案例為四千二百二十九例,比起去年同期多出二倍,但並無出現任何重症列管病例,去年則有一起腸病毒重症死亡案例。

莊上林強調,其實感冒所引起的急性脫水,有時候不注意反而會有生命危險,尤其是小小孩根本無法聽話「忍耐」地喝水或是吃東西,才讓父母親擔心,若是脫水嚴重,造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血糖降低,如此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往往送醫後只要簡單地打點滴就能明顯改善,這也是病毒侵襲人體的奧妙之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10-1 18:34:52 | 顯示全部樓層
天氣轉涼 中醫師建議適合養肺氣增強免疫
中廣
李河錫報導



中秋節過後,天氣將明顯轉涼,不少民眾認為進補的時刻到了,然而有經驗的中醫師則表示,秋天雖逐漸轉涼,卻容易出現「秋燥」景象,因此建議還不宜進補,不過適合調養肺氣,才能增強免疫力。

中秋佳節過了之後,中北台灣的天氣將明顯轉涼,依照老一輩民眾的習俗,認為將是可以進補的時刻,使得薑母鴨、羊肉爐等進補餐飲店的生意,已經是逐漸的「搶搶滾」,然而資深的台中市聖和中醫診所中醫師李小寶則表示,中秋節過後,雖然天氣將會明顯轉涼,不過地處亞熱帶的台灣,卻常出現「秋老虎」以及「秋燥」的景象,何況現在一般民眾的飲食,都太過豐富,「不是患貧、而是患不均」因此,建議還不宜進食太補的食物,反而適合適當的調養氣血循環以及滋養肺氣,才能改善敏感體質、增強免疫力。

因為進入秋冬季節之後,不少嬰幼兒與老年長輩容易罹患流行感冒,除了可以免費施打疫苗的族群,務必要施打疫苗來防範之外,一般的民眾,李小寶醫師則建議,可以服用傳統的中醫藥飲來防範,將可防範秋冬季節的流行性疾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10-1 18:35:12 | 顯示全部樓層
溫差大 沒體力 秋天容易生病
多攝取蛋白質 澱粉

蘋果日報
報導╱黃寶玉、廖雅玉 攝影╱吳朝奎



秋季早晚溫差大,很容易感冒,此時需補充蛋白質如螃蟹與秋刀魚,或是富含多醣體的菇類,都是調整免疫力的秋季食材。而秋天溫度下降,身體需要的熱量變高,可以吃含豐富澱粉的栗子、菱角來補充體力,但想減重的人要少吃。若想緩解因氣候導致的秋燥症狀,可多吃柿子、柳丁、水梨、柚子等水果,來清肺潤燥。


調整免疫
秋天因氣溫變化,感冒的人也變多了,書田診所家醫科醫師何一成建議吃富含多醣體的菇類來調整免疫力。若在飲食中多補充蛋白質可增加體力,螃蟹與秋刀魚就是很好的秋季食材。

吃蟹不能只喝茶
茶葉中的單寧酸含量高,若配著螃蟹一起吃,可能會和蟹肉中的蛋白質結合造成腸胃不適,因此吃螃蟹不要配茶,可搭配其他食材一起吃,如青菜等,而紅葡萄汁與紅酒的單寧酸含量也很高,因此也要特別注意。此外,蟹黃膽固醇過高,有高血脂和痛風的人都要少吃。而螃蟹性寒涼,吃太多容易腹瀉、腹痛,可在蒸煮時加米酒與薑、蒜減低寒性。

秋刀魚沾檸檬汁
秋刀魚油脂多,因此烹調方式以烤的居多,有些人習慣擠檸檬汁在烤秋刀魚上,有些人卻不會。但要特別提醒,吃烤秋刀魚時,最好擠上檸檬汁,除了去除油膩口感外,又因為酸的食物具有生津解渴的作用,可開胃、消除燒烤食物的燥性。

嫩菇富含多醣體
選購菇類時應以柔嫩為主,多醣體含量較豐富也較好吸收,太老、太過成熟的菇類,多醣體含量較低,選購新鮮香菇時可看菇傘,肉厚實而不乾扁者較好。而所有菇類的普林含量都很高,因此有痛風的人要少吃,以避免痛風發作。


潤燥水果
入秋以後氣候乾燥,皮膚黏膜水分加速蒸發,容易出現「秋燥」的燥熱情形,因此秋天最好吃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潤燥食物,如柿子、水梨、柚子、柳丁等,水分較多且容易消化吸收,屬性也偏涼或平性,可舒緩秋燥症狀。

吃柿子要配肉配菜
柿子含單寧酸,所以也不能和有豐富蛋白質的肉類一起吃,尤其是海鮮,像是螃蟹、龍蝦等,更會造成腹脹、腸胃不適。而何一成醫師提醒,若當餐攝取很多蛋白質,餐後仍想吃柿子,建議吃飯時可先和其他食材像是青菜等一起吃,避免消化不良。

水梨煮熟減少腹瀉
水梨可清肺潤燥,但由於水梨屬涼性,體質虛寒的人要少吃。此外,水梨含有山梨醇,有些腸胃不好的人吃了容易拉肚子或脹氣,可以燉煮水梨來代替新鮮水梨,作法是將1顆水梨切塊加入500c.c.的水,以瓦斯爐小火煮30分鐘,加少許冰糖即可。

腹瀉腹痛少吃柚子
柚子是高纖維、富含礦物質、維生素C及果膠的水果,只要吃3片等於吃1份水果60大卡的熱量,建議1顆柚子最好大家分著吃。柚子屬寒性且水分多,因此具清肺潤燥的作用,但由於柚子有滑腸作用易致腹瀉,也容易聚痰,所以脾胃虛寒者、常腹瀉、腹痛的人、有感冒、有痰易喘者都不適合。

腎病吃柳丁勿過量
柳丁含豐富維生素C、鉀離子,其中鉀離子可幫助平穩血壓,建議高血壓患者可適度攝取,但腎臟病患者則要特別注意少吃一點。另外,把柳丁皮洗淨,曝曬1到2天完全乾燥後或用烤箱烤乾,感冒咳嗽、喉嚨不舒服時,可口含柳丁皮,有潤喉作用。


補充熱量
秋天溫度較低,身體所需要的熱量相對較高,且現在應做飲食調養來恢復夏天耗損的氣力,並儲存對抗冬天的能量,所以要吃含豐富澱粉的當季食材,如栗子、菱角等,補充熱量。但由於吃過多澱粉易導致肥胖,在攝取時需特別注意攝取量。

栗子甘溫熱量高
栗子性甘溫,適合虛寒體質的人吃,有溫補的作用,如四肢容易冰冷、臉色蒼白、身體虛弱,但是火氣大或是體質燥熱,如容易口乾舌燥、便秘的人則要少吃。栗子的熱量較高,尤其是糖炒栗子,一次不要吃太多,每餐不要超過半個飯碗;若是想減重、有糖尿病或是肥胖的人,每餐不要超過1/4飯碗。

吃菱角較容易餓
菱角為精緻澱粉食品,吃下後會使胰島素快速上升,將血糖轉換成肝糖,造成飽足感不夠,容易餓的情況下會吃下更多食物而導致肥胖,建議每餐不要超過半個飯碗。而由於菱角是水生植物,會有很多寄生蟲例如薑片蟲附著,因此一定要完全煮熟才能吃。


這樣做

多補充水分
秋燥容易出現如皮膚乾燥、咳嗽、喉嚨發炎、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建議多補充水分,舒緩秋燥所帶來的不適情形,尤其氣候多變,早晚溫差大,抵抗力較差的老人及小孩,要避免罹患感冒。

陰天中午曬太陽
比起夏天,秋天日照減少,有些人的情緒會受日照時間長短影響,建議若中午有出太陽,可到戶外待10分鐘,減少因待在室內而導致的憂鬱情緒。若是憂鬱症患者,秋天時病情可能會有變化,若情緒大波動,需就醫治療。


專家說

少吃辛辣多酸甘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 申一中)
酸甘食物如水梨等,可刺激唾液分泌助消化,具生津解渴的作用。秋天要避吃辛辣物如薑、蒜、胡椒、辣椒,或油炸、燒烤物,以免加重秋燥症狀。

多帶衣服防感冒
(書田診所家醫科醫師 何一成)
秋天早晚溫差大,若不注意保暖很容易感冒,建議隨身多帶一件外套,變涼或進到冷氣房內要穿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10-1 18:35:2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移注意力 上班族不鬱悶
喝茶飲疏氣安神

蘋果日報
報導╱醫療組 攝影╱陳逸宏  



壓力過大、憂鬱指數高,常成為上班族的困擾,加上秋天蕭條、冷清的景色,更易讓人因為一些小事感到鬱悶。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表示,門診中有超過一半的患者因為工作上的情緒無法紓解,導致壓力過大而求診。想要舒緩上班時的負面情緒,其實可以運用一些小技巧,例如在桌上擺盆栽、保持桌面整潔,或者泡杯茶飲來喝,都有助消除疲勞、提振精神。


先了解  情緒壓力致惡性循環
當身體承受過大的壓力無法紓解時,無論是憤怒、挫折、焦慮等情緒,都會讓人感到疲乏,自律神經系統失衡,容易導致頭暈、頭痛等症狀,若再壓抑或無視於身體的反應,甚至可能引發腸胃系統、心臟及神經系統相關生理疾病。


這樣做

在桌上擺小盆栽
長時間面對電腦易造成眼睛疲勞,可在桌上放小盆栽,綠色植物較好。眼睛疲累時看看植物,能使眼睛放鬆,且小盆栽盡量挑選自己喜歡的種類,或選具有特殊作用的花草,例如薄荷等,有助提振精神。

保持桌面整齊
有些人的辦公桌會堆疊雜物,潘建志醫師說,桌面雜亂也會使人易暴燥或不耐煩,覺得手邊的工作總是處理不完,所以最好每天下班前都要將桌面整理乾淨,保持整齊清潔,隔天上班時先擦桌子,清爽的環境可讓人較不會煩躁。

對鏡子練習說不
有些人就算心情不好也不會表現出來,但易累積過多壓力而導致疲勞。而個性內向的人可模擬情境對著鏡子說平時不敢講的話,遇到真實狀況時試著說出來,並觀察對方反應,下次更能表達自己的情緒。

和同事一起用餐
工作一上午後,身心都已經有些疲憊,如果再悶著不抒發,易使下午的工作效率變差。因此,可以趁中午休息時間和同事一起吃午飯,最好是離開辦公室用餐,換個環境也能使心情有所改變,用餐時盡量不要聊工作上的事,才能放鬆緊繃的情緒。


喝茶飲  

玫瑰花茶提振精神
材料:玫瑰花5克、果糖適量。
玫瑰可提振精神,舒緩緊張情緒。將玫瑰花放進杯中,加500c.c.熱水沖泡,適量放入果糖,待涼後即可飲用。
注意:易腹瀉者不適合。

薄荷薰衣草能安神
材料:薰衣草3克、薄荷葉2克、蜂蜜適量。
這道茶飲可安定情緒。全部藥材放杯中加500c.c.熱水,涼後加適量蜂蜜。
注意:薰衣草有催經作用,女性1天最多喝1杯。

枸杞人參消除疲勞
材料:人參3克、枸杞4克。
補氣提神。全部藥材放杯中,加500c.c.熱開水沖泡,放涼後即可。
注意:易口乾舌躁者可以粉光參取代人參。


專家說

應改善人際關係
(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
除了工作量大,人際關係不好也會影響上班情緒、造成工作上的壓力,應懂得在適當場合說適當的話,但不需要奉承、諂媚。

趁空檔活動四肢
(自行開業中醫師許桂月)
身體的氣不通順讓人容易鬱悶,除了喝有助疏氣、安神的茶飲,也可以趁休息時間活動四肢,促進血液循環,也比較有精神。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5 08:57 PM , Processed in 0.02219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