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重发:钓鱼岛上钓鱼忙
作者:燃犀下照
2013年1月30日
本人认为“钓鱼岛争端”之爆发是日本有意策划、精细组织的,是充满了战术意识的典型“日本式战略”。我们可以注意到,钓鱼岛争端的发展与升级一直是日本主导的。这个特点非常明显,而且需要被反复强调。
一
我们清楚,如下事实是人所共知的:
01、虽然北京一直主张“钓鱼岛的主权属于中国”,但是过去几十年来,钓鱼岛的实际控制权一直为日本所掌握。
02、在过去20年来,虽然两岸三地乃至华人世界的“保钓浪潮”一波又一波,但是北京政府对于“日本实际控制钓鱼岛”的事实,或者对于民间保钓的支持,都是较为策略性的克制。
03、北京在邓小平时代,事实上就钓鱼岛问题做过政治性的原则概括:“后代比我们有智慧,一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说明北京在本质上推行的是一个“绥靖政策”,对于钓鱼岛并未积极主张行动。
04、在邓小平时代以及以后,北京和东京其实是就钓鱼岛问题有默契的。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都达成了一些彼此克制的部分。总的来说是,北京不谋求积极改变“钓鱼岛被日本实际控制”的现状,日本不拒绝中国渔民在钓鱼岛海域的活动。
05、北京一直在钓鱼岛问题上保持了克制——就钓鱼岛危机爆发之前来看,没有证据显示北京有积极改变这个“绥靖政策”的意图或者动作。我们不难发现,事实上北京没有积极地试图在未来或者某个明确时点改变“钓鱼岛被日本实际控制”这个现实,遑论彻底解决钓鱼岛问题了。
二
以下事实也不应该被忘记:
01、中国渔民在钓鱼岛捕鱼远不是第一天了,日本在2010年之前,最多只是驱逐,而不是逮捕或者试图审判。在钓鱼岛危机发展到今天之前,日本已经在对待中国渔民问题上,采取了破环默契与“改变现状”的举动——2010年9月7日,日本非法逮捕了中国船长詹其雄,并且试图加以审判。这在当时是一个重大外交争议!
02、如果说“船长问题”还可以用新上台的日本民主党政府“不熟悉惯例”或者“在外交上生疏”作为一个解释的话,那么日本在2012年挑起并迅速推动升级“钓鱼岛危机”就非常值得玩味了。“购岛闹剧”首先是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鼓吹的,并且他号召的是“民间捐款”——当时就已经引发了北京方面强烈的反对信号。此后,日本东京有声音表示,不能让石原“购岛”,而是应该由日本政府来“国有化”这个岛——值得提醒的是,胡锦涛在东盟会议上,直接对当时的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表示,“购岛”之举万不可行!这表明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是非常清楚北京的外交底线与态度的。如果东京有意在某种程度上避免重大地缘政治危机,这个时候完全可以采取“缓一缓”的态度。但是事实上,在野田佳彦与胡锦涛碰面后回国的第二天,日本政府就悍然宣布“国有化”钓鱼岛。这是对于胡锦涛的重大羞辱!
03、自2010年詹其雄船长被抓开始,我们知道两岸都发生了很多民间自发的“保钓运动”。在此前相当长时间里,民间“保钓运动”是以香港为活动中心的——香港保钓人士多次试图去钓鱼岛抗议,并且策划登岛。而在2012年钓鱼岛被所谓“国有化”后,大陆的群众性保钓运动更加火爆,虽然我们清楚其中大多数是基于朴素的爱国热情。但是,自2010年詹其雄船长被非法逮捕开始,很多“保钓运动”背后的资金来源与组成人员带有非常奇异的“日本血统”——也就是说,保钓组织的活动有日本资金的支持,一些参与保钓的人同时也是积极参与所谓“民主运动”的人马。
04、我们注意到,钓鱼岛危机的爆发始终是在日本主动诱导与升级下逐步尖锐化的。
三
我们同时还注意到下面一些双边关系的背景:
01、中日之间的贸易与经济关系在过去20年是非常紧密的。中国大陆不但是日本重要的产业布局的一环,同时也日益是日本重要的海外市场。大陆在相当的时间内,也得益于与日本的这种经济关系——日本的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依然是大陆长期以来学习与需要的对象。两大经济体的联系已经是剪不断、理还乱。事实上,尽管两国间关系随着时势的变迁而时有紧张,但是都未特别影响到双方的经济关系,双方在经济上还是互相保持了克制——“政冷经热”是很常见的描述。
02、中日关系是存在过相当友好的一个黄金时期的,并且两国政治家基于长远的考虑,都在过去相当时间里积极推行两国民间与政府间的友好。我们不应该忘记,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以来,日本整体对华友好与民间交往的活跃这一事实(包括经济上的援助)。日本在相当时间里,也是试图构建一个“基于长久利益与和平”的中日关系。
03、北京一直试图整合东北亚,希望形成东北亚一体化的经济自由贸易体。这个战略是北京非常努力推行的,并且一直与韩国、日本、俄国,甚至包括朝鲜积极沟通。北京在对日本的问题上,并没有采取“历史本位主义”的情绪化政策。应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北京同样是期待建立中日间比较“和谐与面向未来”的关系。
04、2008年经济危机后,日本经济陷入了困境。在2011年3月11日福岛大地震后,日本经济出现了连续的负增长,并且对外贸易出现了多年来的逆差。日本经济陷入“结构性衰退”陷阱已经20年了。但是同期中国的发展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快、最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运动”。
一言以蔽之:在中日经济如此紧密联系的时候,在日本经济困难、需要中国大陆市场的时候,在北京没有重大战略变革威胁日本安全的时候,在北京当面明确表达希望日本克制的时候,日本不管不顾地强硬升级了钓鱼岛争端,全然不顾及日本在华的经济利益与长期积累的政治资源,直接挑衅北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底线与十余年来的双边默契,迫使北京直接强硬地采取行动来改变日本对于钓鱼岛的实际控制——这完全违反了“当家不闹事”的逻辑。
这种奇异的决策与逻辑,到底是为什么?这需要我们去猜测与解答。
四
日本在想什么?它到底要什么?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答案其实说穿了很简单。不过支撑这个答案的整个背后逻辑却很复杂,而这恰恰是“政治”或者“国家博弈”最为令人着迷的地方。
日本为什么要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这么激烈的方式,显然必须放在日本国家利益与长远角度去思考才合乎情理。
一般来说,在国内挑动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并且试图用外部危机来巩固政权或者赢得选举,这是现代国家或者采取代议制民主选举制度的国家经常有的一个行为逻辑与政治心理。钓鱼岛问题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是,如果单纯是这样,为什么是钓鱼岛?为什么这么激烈?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简单化将局势解释为日本政客的“自私”与“愚蠢”,完全没有考虑到北京反制的激烈、完全没有考虑到对于日本经济和地缘安全的重大伤害,这显然是太过于小看日本了。我完全不相信日本单纯到只是基于国内政治的短期需要就这样做。
如果选举需求只是一个附带的短期利益的话,钓鱼岛争端对于日本有长远的利益与重大的战略企图需要被利用吗?我认为是有的,并且是日本刻意试图营造与在将来逐步推行的。钓鱼岛只是这其中的一环,并且是会长期存在的一个地缘政治溃疡。日本会不断在钓鱼岛问题上保持强硬与制造问题。
日本是在利用钓鱼岛来钓鱼!即使钓鱼岛问题阶段性的平静或者干脆没有发生,我相信在本文的逻辑下,中日迟早在其他方面同样会出现被刻意鼓励的“冲突”,并且这种“冲突”同样会持续下去。
这个问题要说清楚千头万绪,但是如果削繁就简的话,那么可以大概做下面几个方面的论述:
01、钓鱼岛问题的爆发与发展,以及日本战略逻辑的展开,是充满了日本式的民族风格与文化的。换言之,面对同样的情况,其他民族非常可能不选择日本这样的反应。但是日本的文化心理与民族性,使得日本易于做出这样的战略冒险。我必须说明一下,日本的政界或者日本的国家历史、特别是近代历史,完全是一个赌博的历史。日本是非常有赌性的民族,赌国运是日本崛起为现代强国很重要的一个传统思维,也是日本战略思维上非常突出的特点。日本战略思维有极端化的偏好——日本的岛国特点与不友善的自然环境与资源,使得日本这个民族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与求变突围的心理惯性。日本战略界的潜意识是善于冒险,也敢于冒险的。过去,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5年日俄战争都是日本在看上去“劣势”或者“不能赢”的情况下,全力押上赌注而赢得了日本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这是日本无法忘却的国家底色。
02、日本近代以来的主要胜利基本都是针对中国的胜利(或者以事实上牺牲中国利益作为对价)。即使在二战中战败,日本在中国大陆战场上的失败也更多体现在政治上而非军事上——日本在对华作战的正面战场上,一直到1944年还保持着战役进攻的一定自由度。日本战后的经济起飞所形成的对于中国大陆在产业链上的高端与压制,也给予了日本比较从容面对中国大陆的心理。也就是说,日本对华友好或者日本内心的“自我国家定位”上(包括对于中国的定位),日本是居于心理优势上端的,日本内心对于中国的优越感是很强的。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心理因素。
03、自从2010年中国大陆的GDP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时起,这是一个对于日本社会与民众心理形成强烈震动的标志性事件。由这个事件引发的日本国民整体性右倾与心理失衡(这个心理转换带出来的中产阶级的保守性与民粹性是很有意思的话题,将来有时间可以专门来谈谈),非常典型地影响了日本的政治。在这个事件之前,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与没有方向,已经使得整个日本充满了挫折感与危机感,而“中国大陆的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是对于日本民族心理潜意识的重大刺激。
04、中国大陆经济的发展,不但是规模的扩大,而且是经济质量的迅速提升。大陆整体不断地在产业链上攀升,从低端到高端。中国大陆相对日本而言,是一个有着全面工业体系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拥有巨大国内市场的新兴经济体。大陆还处于高速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大陆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效益,使得它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完全不是日本可以比拟的。更可怕的是,大陆每一个产业发展攀升,都是以日本在世界范围里丧失其产业比较优势作为对价的。大陆产业链每攀升一点,都使得日本在全球产业分工里的可替代性被加强一点——白色家电的日系品牌在大陆的全面溃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低端被大陆本土同业打败,高端被韩国品牌挤压,这迫使日本人严肃地思考一个问题:在中国大陆不断成长的挤压下,国内市场饱和而高度依赖国际贸易的日本经济未来的前途在哪里?日本面对一个具备全工业体系,具备经济自循环潜力,并且日益迈向高端的中国,日本将来怎么生活下去?——日本整体上在经济与产业角度的焦虑感是很强的。总的来说,日本在中国市场上的终端消费品与品牌的大溃败,使得日本在经济上对于大陆的布局损失了很大一个未来的想象空间。大陆如果只是做日本制造的中间环节,日本获得的东西还是缺乏成长性的。而美国依然是最大的全球市场,日本很多的在华贸易最终都是转出口美国或者日本本土。既然如此,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与结构的变动,日本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可能会转向重视东南亚、南亚或者布局美国都是可能的。
05、过去10年,中国大陆军事实力的高速成长应该说是非常耀眼的一个现象。这表明中国大陆的工业实力与研发水平,整体进入了井喷期。大陆研发了歼10、歼10B、歼11,开始替换庞大的二代机机群。同时,大陆研发了歼20,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与装备第四代战斗机的国家。同时,中国运20的首飞、航母平台的入列都表明中国战略空军与远洋海军慢慢成型。未来10年到20年,大陆将拥有远东最大的、最先进的三代机和四代机机群,并且拥有两到三个航母战斗群。这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亚洲的力量对比,迫使美国在第一岛链后退,并且决定性地使得中日力量对比失衡。
06、我们可以注意到,目前中国大陆无论是产业地位上,还是国家实力上,都还处于一个“方生方死”的过渡期——日本依然是占有产业链的上游,而中国的军事力量还未完全成型。而大陆在国内经济与政治、国际安全与地缘开始比较集中地在这一段“大国崛起的摩擦期”体现出种种矛盾与现象——这说明,时间对于日本来说,并不是朋友。但是现实对于日本来说,却存在一个可以被运用的博弈空间。
五
要说明这个博弈空间,我们就必要引入一个太平洋彼岸的强大国家——美国。只有在中、美、日大三角的视角下,我们才能比较清楚的看到钓鱼岛问题在其中发挥的“杠杆”和“钓鱼”的作用。
美国的亚太战略,简单来说就是吃一个、夹一个、围一个、看一个。吃一个就是吃日本,夹一个就是夹住东南亚,围一个就是围堵中国,看一个就是看住俄罗斯。
美国在中东与阿富汗发泄了十年精力后,开始将战略重心放回亚太。这也是基于中国大陆崛起的速度与强度超出了美国的战略预期。美国开始了“重返亚太”的再平衡战略。
美国强势“重返亚太”,势必加剧中美间地缘政治与安全领域的摩擦,同时也必然在经济角度构成一定程度上的摩擦。在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中美间的“战略再平衡”显然深刻影响了中美经济大循环的发展,中美矛盾在一定时期内将越来越被人们议论——中国开始不借钱给美国了,要构建国内市场;美国要重新工业化,制造业回归美国,推行排斥中国的TPP......——这自然不会不被日本战略界所注意到。
于是,存在这么一种逻辑与时间窗口:如果在将来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中,找不到日本在全球经济大循环下的角色定位,那么日本可以期待在中国这里获得什么呢?如果美国的“亚洲战略”与“中美战略再平衡”是未来一段时间里中美地缘政治的主要议题,日本可以在其中采取什么战略来获得日本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呢?
于是,日本人发现在某种情况下,钓鱼岛真的是可以来钓鱼的!小小钓鱼岛,一下子调动了两大强权。
让我们来代替日本战略家做一个心理分析吧:中国的发展对于日本来说,日益成为一个威胁而不是机会。因为日本是一个以制造业立国、而且高度依赖国际贸易大循环的外向型经济体。中国也是一个以制造业立国、并且深刻参与全球自由贸易的巨大行为体。中日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长期来看是冲突性而非互补性的。但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资本主义国家,对于日本这样的经济体来说,“广场协议”后更多是作为“市场”存在,而不是作为“对手”存在。事实上,日元本身都是美元一个强有力的支撑货币,东京也是美国全球两大海外结算中心之一。日本经济的颓势,需要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对于日本产品的拥抱,也需要美国对于日本在金融与货币政策上的强有力支撑。
日本的未来在于多大程度上可以保持其对于中国、韩国等在产业链高度上的优势,而要使这个优势尽可能维持得久一些,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增加中国大陆在现代化上的困难,并且更深刻地赢得与美国关系的实质性改变。
所以,自日本经济陷入“结构性陷阱”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提升,中日关系反而越来越坏、日本越来越右倾。这个战略预判是早以有之的:敏锐的人在十来年前就会很清楚的看到这一点!所以,本人当年在看见大陆有人提“对日新思维”的时候,真是哑然失笑!事实上,我个人判断,随着大陆经济的持续发展,大陆未来十年将在外交与地缘上陷入更加“紧张”的摩擦期,特别是与周边国家。任何乐观预期未来十年中国外交形势会因为“经济与实力的增长”而越来越好的想法,在目前都是不合时宜的。
现在,随着美国的亚太战略的调整,菲律宾在黄岩岛首先挑起了争议。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是乐见出现这样的争议来为美国亚洲战略提供“落地”的政治理由的。
日本觉得,现在需要在这个问题上做出勇敢而痛苦的冒险了。于是,虽然上述所有的背景与原因都不足以与钓鱼岛构成直接的因果线性关系,但是综合起来却在钓鱼岛上触发了一个足够有历史标志性事件的危机!
另外,好死不死,日本又发生了“福岛大地震”。这个地震强烈地加速了日本国内政治与经济的困难,打破了日本心理与战略上的安定。正如当年“关东大地震”使得日本右倾冒险主义达到高潮,从而诱发了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与后续的一系列军事冒险那样,这次“福岛大地震”又把日本带到了历史惯性的岔路口上。
日本试图利用钓鱼岛以及“钓鱼岛危机”所代表的意涵,来下出一着“走钢丝”般的战略手筋,以试图为日本这条大龙做活。我们应该承认,日本的战略企图是非常具备想象力与“壮士断腕”般的勇气的。
六
在中国,因为2012年正值换届时期,所以这是一个比较重视“内部整合”的时候,于是日本试图利用这个战术有利时期,以极大地牺牲中日双边关系以及在东亚大陆上的重大经济利益为代价,达到下面几个目的:
01、在较好地判研北京无意在关键的“战略机遇期”中去面对一场重大边界战争的前提下,在美国加强在亚洲军事存在、而北京尚未建立起全面的“海空一体”作战能力的背景下,日本持续地、积极地、可控地制造与北京的冲突与矛盾,以便服务于美国的“亚洲战略”,从而获得“美日同盟”的强化!——在将来中国大陆军事力量必然增长的预期下,这可以有效加强日本的国家安全,并增加在有关地缘战略谈判上的筹码。
02、日本长期以来有一个“战略忧虑”,那就是当中国大陆持续发展,而美国从第一岛链后退之后,日本的战略地位与角色怎么安排?那时,日本将会较为孤独地面对中国大陆的战略压力,日本还能够多大程度上的保有现在的地缘利益与国家安定——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怎么在未来还可以占据钓鱼岛?在目前,如果日本在自己占据“战术优势”的地方与中国大陆进行持续冲突,那么可以“养匪自重”,使得日本在美国亚洲战略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与吃重。日本与北京的热点冲突,将使得美国必须基于其国家信用与战略利益,而加强其与日本的双边关系,对于日本进行更多实质上的支持。这就可以将美国拖入日本设置的战略轨道,将美国捆绑在日本的国家利益需要的方向上。
03、在日本与大陆的持续冲突中,日本希望获得一个较为有利的与美国谈判的情境,从而获得一些正常情况下不太容易获得的战略与经济利益。这种利益包含下面三个方面:其一,军事政治上的支持,其中包括加强对于日本自卫队的武装,默许日本修改其国内法,松绑其对与日本正常国家化构成障碍的法律与政治环境;其二,金融与货币政策上的支持。日本期望美国可以在金融与货币政策上,支持日本的要求。基于“共同抗中”的原因,允许日元与美元的汇率变动,日元兑美元贬值,以加强日本经济的竞争力。日本也期望美国在“剪羊毛”以补贴其国内经济的时候,对于日本下手要轻一些,毕竟是“共同抗华”时期嘛,皇帝不差饿兵。其三,日本希望美国加大进口日本产品,并且更大限度的放松对于日本的市场控制,扭转美国因为“重新工业化”而使得“日本制造”在美国市场上面对的不友善环境。同时,有可能的话,希望美国加强对于中国产品的市场壁垒。
04、日本与大陆的冲突长期化,在地缘节点上的摩擦持久化,将会不断强化美国在亚洲日本方向上的战略投入。如果随着中国大陆实力的强化,其对于日本压力的逐步加大,长期来看,日本希望这种压力最终传递到美国身上,从而使得美国在成本与效率之间,选择放松对于日本的控制,重新考虑加强日本自身的能力来分担来自中国的战略压力。也就是说,日本期望利用与中国的有限冲突来实现与美国双边关系的某种“平等化”,从而诱导美国实质上的允许日本“正常国家化”。
05、同时,日本也希望借由这种冲突,诱导中国大陆扭转其国家战略的偏向,增加中国大陆现代化道路上的不确定性。如果这种冲突能够诱导起大陆的国内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进而干扰到北京的政治稳定与战略清晰的话,这将严重恶化大陆现代化进程的步伐,使得中国在全球外交与地缘政治上的选择变得困难。日本当然希望可以在某个程度上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是这个概率太小,并且也可能使得日本首当其冲的付出过于高昂的代价。但是,严重干扰到中国大陆的发展,特别是内部社会环境与商业环境的发展,却是日本乐见的。
与一般的解读相反的是,我认为日本引发钓鱼岛危机的主要战略目标不是中国大陆,因为其在中国大陆是得不到任何好处的,只能是付出代价(典型的例子是,北京启动了迄今为止针对日本在华经济利益的最大规模清洗。其中比较标志性的是鼓励中国制造在汽车产业链上形成对于在华日本汽车零件的替代,以及在宝钢全面地淘汰基于日本技术的生产线),其正收益的来源其实是美国。也就是说,日本的战略其实看上去是针对中国大陆的,其实本质上是试图捆绑与诱导美国。
日本试图用钓鱼岛做鱼竿,中国大陆做鱼饵,来吊美国这条大鲨鱼。日本希望北京与华盛顿是两只西班牙牛,日本挥舞钓鱼岛这块红布来获得两强对撞带来的红利。日本付出在中国大陆的重大经济代价,付出其在钓鱼岛实质控制能力减弱的代价,希望“吊上来”的是日本经济再启动、美日关系再平衡与日本“正常国家化”这三条大鱼。
日本很清楚,他在钓鱼岛的动作下的是命令手。日本投子后,北京不得不应,华盛顿也不得不应,而且双方的反应都是可以预期的。日本也根本不害怕在整体上恶化其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这种恶化虽然是日本的麻烦,但是更是美国的麻烦——也就是说,当日本自己在火线上的时候,也同时处于美国亚洲战略舞台的中心,成为一个美国当下必须处理的重要的一“眼”。所以我们看到,日本几乎同时与韩国和俄国发生了一连串的矛盾,而这两个国家都是与日本在经济结构上交集不多的。
不能不说,这是日本非常敢于进行“战略赌博”这一民族性格的最佳写照。
日本是在走钢丝的,其要点是:第一,不能真正的与中国打起来。第二,不能使得危机看上去不“引入注目”。日本这着棋,既极大地限制了北京的反应——北京不得不强硬,但是也不希望真失控;也极大地限制了华盛顿的反应——华盛顿虽然保持了三方中最大的战略自由度,但是也不得不“下场”。
日本目前确实付出了看上去很惨烈的代价,但是总得来看,还是短期的代价,并且是可控的代价。因为中国在很多地方,还是需要日本的东西,日本还有短期的产业链优势可以运用。虽然日本付出了“现在”,但是“现在”对日本不值钱,日本真正需要的是“未来”!
由于日本没有未来,因此日本再次冒险,再次开始赌国运了!日本在赌美国不会抛弃日本、赌中美结构性矛盾不会消失而且会更加激烈! 只要这个前提是对的,日本的“赌”不能说是毫无理性的。
我们知道,日本成为现代国家的原因是日本赌赢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并且充分利用了英国当时在亚洲需要平衡其他列强、尤其是平衡俄国的地缘战略需要。我们也知道,日本二战中再次进行了战略赌博,这一次输掉了国家的独立性。我们更知道,日本战后的经济再崛起的一个重要战略契机是冷战的需要与朝鲜战争的爆发,这使得美国整体上暂停了对于日本的社会改造,重新定义了日本的战略地位,进而全面扶持日本。——现在就看美国会怎么处理了!美国还是主动的一方,而日本入戏已深了。
日本希望在21世纪的今天,在面对中国大陆越来越大的战略压力面前,将钓鱼岛变成一个“新朝鲜战争”,然后希望北京来扮演苏联,华盛顿来扮演交易对手,钓鱼岛是“朝鲜”,而日本还是扮演过去的“日本”——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地缘战略支撑点、在亚洲的代理人、再崛起于亚洲的领导者。
这一次,如果日本赌赢了,那么就是“亚洲的英国”;赌输了,那么就彻底的悲剧了。
因此,钓鱼岛只是一个序曲,即使“钓鱼岛问题”起伏不定,中日之间的战略与地缘对抗也将在未来成为一个常态性的东西。中日地缘战略的矛盾将会长期化、溃疡化与持久化。特别地,我需要再强调一下,虽然本文是在讲钓鱼岛,但是在本文逻辑下展开来看,我们必须在未来习惯面对一个甚至一群充满“角色扮演”欲望的、带有恶意的邻居。
但是我必须说的是,任何战略赌博都是不得已的无奈之举,这点对于日本尤其如此。既然日本的期待是自己想做“渔翁”,那么北京与华盛顿真的会甘愿扮演“鱼饵”与“鱼”吗?——国王只与国王一起散步,交易只存在于平等的双方之间。
钓鱼岛上钓鱼忙,但是谁才是鱼呢?这是一场好戏!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七
在本文思路形成之时,还是钓鱼岛危机刚刚发生的时候。当时还看不出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发生。最近的几个新闻可以罗列下,作为一个注脚,也可作为钓鱼岛事件发生后的戏码看待。
01、日本公开呼吁美元与日元的汇率要变革为100日元比1美元。
02、日本政府计划迈出前所未有的一步,动用纳税人基金直接购买工厂和机器。安倍晋三计划斥资1万亿日元(71亿美元)购买电子、机械设备以及碳纤维工厂,刺激工业加速投资。此前,其誓言振兴日本核工业,增加新一代核反应堆。
03、日本财务省公布“三十年期国债”拍卖结果:认购额仅为计划量的29.47%,收益率飙升至1.99%......
04、安倍将量化宽松10-110万亿日元,希望利用日元大幅度贬值和制造通胀来刺激出口,重振经济(说明一下,这是非常有赌博性质的民粹式经济政策,非常可能带来全球范围里的货币及汇率冲突并在通胀上带来影响。此外,这将带来日本债务问题的严重恶化,日本国民能够承受的债务极限就是债券实际收益率不能为负值。也就是说,如果今年日本经济的增速达不到2%,那么日本就离债务危机不远了)。
05、美国宣布将在日本部署一个中队的F22战机,并且部署鱼鹰战机。
06、日本与美国的联合军事演戏强化了夺岛内容。
07、日本现在在推“20万亿日元经济刺激计划”——这是背水一战,这个经济刺激计划相当于他们去年经济规模的40% 。
08、中国常态化巡航钓鱼岛、公布领海基线,而日本出动军机进行拦截并且警告可能会使用“警告性射击”。
09、美国释放出模糊的信号,一方面有“《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声音,一方面又警告日本,要求日本克制、不要“开火”。
10、北京进行了一次新的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
等等........不再罗列了。后面应该还会发生很多新闻,慢慢看吧。
[ 本帖最後由 初中生 於 2013-5-24 04:14 PM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