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MissC

【春日養生特輯】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1-3-22 20:14:12 | 顯示全部樓層
感冒或過敏 逾8成分不清
台灣新生報



感冒與過敏怎麼分辨?開業醫師溫大慶醫師表示,冬春交替的季節本來就容易併發感冒與過敏,尤其今年溫差特別大,門診超過八成的家長一開始將過敏誤認感冒,甚至不看醫生拿感冒成藥治療,輕忽病情而延誤就醫。

感冒與過敏怎麼分辨,溫醫師提供幾個方法,感冒周期7至10天,過敏卻可能持續兩周以上;感冒症狀逐一浮現,過敏則是溫差大或接觸過敏原馬上發作;感冒常合併發燒並全身痠痛無力,單純過敏不會發燒;此外,過敏引起的咳嗽明顯發生在夜晚與清晨。醫師提醒,部分異位性體質的孩童常感冒合併過敏發作,家長仍應求助醫師確認病因。

今年天氣特別冷,孩童過敏性鼻炎更易惡化,日常生活該如何減緩過敏孩童的不適,溫醫師認為不外乎環境控制跟體質調整,家中地毯窗簾可能暗藏塵�,貓狗、蟑螂與黴菌等都是過敏元兇。除了環境控制,調整體質也可協助孩童對抗過敏的不適,應讓孩童多攝取好的食物,例如有健康認證、調整過敏體質的優酪乳。

溫醫師表示,有些孩童對海鮮、蛋、牛奶有過敏反應也需小心;此外,油炸食物的自由基會攻擊受傷細胞,惡化過敏病情,過敏孩童少碰為妙。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3-22 20:20:52 | 顯示全部樓層
春季過敏兒不適 控制溫、濕度可改善
【台灣醒報記者陳姵君報導】



春季濕度、溫度變化起伏大,導致過敏性鼻炎、氣喘、腸胃不適症狀明顯,台大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楊曜旭今天受訪時表示,當室內濕度在50~60%,溫度變化不超過10度,並出外時帶口罩,就可減緩春季過敏症狀。

呼吸道、鼻子、腸胃等部位過敏的民眾,在春季冷熱交替時感覺會更加明顯,屏東基督教醫院小兒胃腸科醫師陳志成說,尤其受到氣候影響,春季風向、溫度、濕度改變較其他季節幅度大,更易讓過敏兒感到不適。

氣象局也說,3、4月因為春雨,北部相對來說較潮濕,而潮濕的環境易滋生黴菌及塵滿,建議民眾盡量在好天氣時多將棉被、枕頭拿出來曬,並定期除濕室內,減少塵滿孳生。

春季雖然是樹木及花草傳播花粉的季節,不過楊曜旭醫師說,台灣濕度較高,花粉不易飄在空氣中,對於過敏兒來說,受花粉症影響的並不多。

預防氣候改變造成的過敏,他建議,在有沙塵暴或空氣品質差的時候,盡量不要出門,若要出門也請戴上帶口罩,對於室內,他則說,注意濕度保持在50~60%及溫度落差不要超過10度,就可減緩過敏症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3-22 20:54:16 | 顯示全部樓層
參耆養生茶、藥膳雞湯適於春季保健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中醫師陳明和表示,春季氣候變化無常,建議民眾可自行準備參耆養生茶、紅棗藥膳雞湯來加以調理身子,但使用藥膳前,最好就近詢問中醫師比較妥,以便了解是否適合自己的體質及身體的狀況。

參耆養生茶需準備黨參二錢、黃耆二錢、紅棗五枚、枸杞二錢、菊花二錢。做法:將這些藥材用四碗水煎煮半個鐘頭即可,三餐飯後溫服,有補氣、調養陽氣的好處,但必須注意的是,如果有血壓過高或患有心臟疾病者並不適合服用。

紅棗藥膳雞湯需準備紅棗十枚、荊芥二錢、防風二錢、黃耆二錢、白朮二錢、枸杞二錢、桑葉二錢、甘草一錢、生薑三片、半隻雞。做法:將上述這些中藥材跟半隻雞一起煮熟即可,早晚飯後食用,有固表、補衛氣的好處,有助於預防風寒感冒,但如果已經患有感冒、咽喉痛或咳嗽等肺疾者並不宜。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4-10 17:01:59 | 顯示全部樓層
適度中藥調理 可在多變春季治未病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若民眾無法適應就很容易生病。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明和表示,傳統中醫認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也就是說,最好的防治疾病法就在於「不治已病而治未病」的觀念,透過能夠扶正去邪的中藥材,來強化身體的抗病能力,以達到預防疾病的目標。

陳醫師指出,在民眾所生活的週遭環境中存在著大量且有傳染性的細菌、病毒或微生物,面對這些感染源,若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就算受到感染也能很快的復原,但免疫力低下或受損的人,就很容易受到外來病原的攻擊而致病,也可能要花比較長的時間來恢復正常。

陳明和醫師進一步指出,使用適合的中藥材提升免疫力,有助於達到「治未病」的目標,以扶正中藥材來說,這一類藥才大致屬免疫促進劑,包含補益肺衛之氣的中藥,如人參、黨參、靈芝、黃耆、白朮、茯苓等皆可起激發和促進細胞免疫的作用。

以袪邪中藥材來說,這一類中藥材主要作用都在直接抑殺外來的細菌或病毒,少部分具有促進免疫的效果,包括板藍根、金銀花、大青葉、黃岑、黃蓮、連翹、桑葉、菊花等皆是。只要妥善運用中藥材,就能幫助人體增加抵禦外邪的能力,促使臟腑、經絡、氣血維持正常生理功能。

另有很多食物也能幫助改善身體免疫力,例如蒜頭、薑、洋蔥、香菇、蔥、芝麻、紅棗等皆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4-10 17:02:29 | 顯示全部樓層
忽冷忽熱陰雨綿綿 易過敏忌發物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春天氣候變化捉摸不定,忽冷忽熱、陰雨綿綿,容易誘發過敏,中醫師陳文戎在一場養生講座中表示,對於比較容易過敏的人,如蝦、蟹等中醫所說的「發物」仍建議少吃。

陳文戎醫師指出,發物容易造成部分過敏患者舊疾復發。當然發物的定義有時視個人體質差異而定。常見可能致敏的有蝦、螃蟹或不新鮮的海產。此外有些人也對油炸物、花生等有異常反應,少碰就能減少皮膚發炎,避免皮膚傷口復原受影響。

醫師也呼籲,如果有發癢的情形,不要去抓,可以用「壓」的方式去舒緩,或塗抹含少量消炎成分的藥膏;如果情況皆未改善,最好找皮膚專科醫師就診,別隨意塗抹藥物,病急亂投醫,只會讓情況更嚴重。在季節交替期間,皮膚發癢的情況最為普遍。有人過敏是全身性的,也有人是局部性的,發癢的部位多在臉部、脖子、腹部、腳膝蓋後側等處,其癢無比的程度,常令人無法想像;很多患者會癢到去抓,結果只會讓情況更嚴重,不僅癢的程度沒改善,反而會抓破皮流血,導致感染發炎。

醫師因此建議有過敏性皮膚的人不要去接觸到毛料材質或動物毛,避免剌激;洗澡的時,水溫不宜太熱,環境也要保持乾爽、通風。

接近3月底,各地氣溫仍未見穩定回升。中醫師陳文戎表示,目前的資訊顯示今年春天的確回暖較慢,老人、小孩更要注意風寒侵襲,這個時節常用的調補藥材有黃耆、山藥、枸杞、白朮,紅棗等。

養生粥也是自我保健的另一項選擇,陳文戎表示,以黑、白木耳各1錢,去籽紅棗5至6枚,白米80公克,調些冰糖即可食用,有滋養效益。

另可以何首烏打粉3錢、黃耆3錢,白米100公克,先將黃耆加適量水煮開,然後去渣留汁,同白米共煮至黏稠,加適量冰糖,調下何首烏粉即可,有助養血、益氣、烏髮及安神。

台灣北部的天氣通常到端午節後才會真正大熱,在此之前,醫師建議,冬衣仍別急著收。春天飲食宜忌方面,醫師提醒,春天飲食可適量攝取微甘、辛、溫的食物,如蔥、棗、蜂蜜、黃綠色蔬菜、乾果、黨參、枸杞等,但忌酸澀,油膩生冷食品,也不宜大熱的藥材及食品。春天養生藥膳補性應較平和,不能過度使用溫熱補品,以免傷人體正氣。

中醫認為,春天保健要注意防風禦寒,衣著方面要柔軟保暖;中醫歷代醫書提到「春季天氣漸暖,衣服宜漸減,不可頓減,使人受寒」。意思隨著天氣的變化,衣服要隨時增減,同時注意保暖衣物,不可脫得過快。另提到「春天不可薄衣」,說明須有足夠衣物的保暖,否則天氣寒冷時穿太薄的衣服,易感風寒。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4-10 17:02:52 | 顯示全部樓層
選對飲食、運動得法 方能保健康
台灣新生報
【記者王柏楊?台北報導】



時序雖已入春,但天氣依然寒冷,天氣冷肚子容易產生飢餓感,一不小心就會因吃得太多而引起肥胖。振興醫院營養師劉筱柔表示,氣溫偏寒時西方營養觀念較偏重改善血液循環的營養素之補充,如維他命B1、B2、B6、氨基酸、鐵質、維他命E、菸鹼酸等。

適當食材包括魚、肉類中之蛋白質及脂肪、綠與黃色蔬菜、堅果類、穀類胚芽及全穀類製品、蛋奶、豆類、動物內臟、起士、香菇、咖啡、咖哩等;或用辛香料如辣椒、胡椒、芥末、大蒜、青蔥等促進血液循環。

振興醫院王思涵物理治療師則提醒藉運塑身者,冷天裏運動要注意暖身、運動強度、保暖三方面;一般運動前暖身5~10分鐘左右,但在冷天時則必須給身體多一點緩衝的時間,把暖身再多增加約5分鐘,讓全身上下的肌肉及關節都活絡起來,且可使心跳緩慢地上升,才能避免局部疼痛、壓痛、腫脹、肌肉緊張、痙攣等運動傷害。

運動強度的變化,切記不可瞬間給予身體過大之負荷。因為當給予心臟過大的壓力時,其供血能力會不足而造成缺氧狀況,更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要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去進行。

冷天運動一定要等到身體夠暖和時才可開始減少衣服的穿著量,出汗後最好能將濕衣服換掉,以防因運動而感冒,害得又必須多休養幾天。

:F41: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4-10 17: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賞花季 好發過敏性結膜炎
蘋果日報



春天逐漸轉暖,眼科醫師張珮瑤表示,每到春天因植物花粉、孢子或塵蟎等過敏原活躍而誘發過敏性結膜炎的患者,普遍會增加1~2成。近來門診中則有病患連續至花博會場賞花2天後,出現眼睛紅腫、癢、灼熱感及淚流不止、水狀分泌物增多等過敏性結膜炎症狀,而過敏體質如有過敏性鼻炎的人,較易併發過敏性結膜炎,到戶外賞花時宜配戴護目鏡,減少眼睛接觸花粉的機會。

勿自行買藥水
張珮瑤醫師指出,過敏性結膜炎治療通常以外用抗組織胺、血管收縮劑等藥物,減緩搔癢、發紅及結膜浮腫等過敏反應,症狀嚴重則使用類固醇抗發炎藥水,一般2~4周可痊癒,而有些人會自行到藥房購買眼藥水,但因市售眼藥水添加的類固醇濃度不一,長期使用濃度高的產品,易讓眼壓升高,增加青光眼、白內障罹患機率,當眼睛出現過敏性結膜炎症狀,最好還是到醫院就診治療為宜。

冰敷緩搔癢感

若因眼睛過敏造成紅腫、發癢,張珮瑤醫師提醒勿用手揉眼止癢,除了過度摩擦易讓角膜受損,也會刺激睫毛根部皮脂腺分泌,增加細菌感染的可能,進而讓眼瞼發炎甚至演變成細菌性結膜炎,可用毛巾包覆冰塊敷於患部5~10分鐘來紓緩搔癢感,1天敷2~3次。另外,屬過敏體質者平時也要注意居家環境清潔,除了用空氣清淨機去除塵蟎、髒污等過敏原,換季時從櫥櫃拿出要更換的棉被、床單時,也應先清洗、拍打及曬太陽,以去除塵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4-10 17:03:38 | 顯示全部樓層
春天易煩躁 中醫求診增3成
食補安神 溫和運動緩情緒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張雅淳 



春季溫濕度變化大,易感覺煩躁,中醫師鄒瑋倫表示,入春後因情緒困擾前來求診的人數,較之前增加3~4成,普遍特徵為身體無明顯病痛,但就是感覺煩躁,可藉由合歡皮、龍骨、百合等中藥材來食補調理,幫助安神除煩,並做較和緩的運動如散步,溫和伸展四肢、促進循環,也有助舒緩情緒。

鄒瑋倫中醫師指出,春天易情緒不佳的原因在溫濕度不穩定、人體難以調適導致內分泌及交感神經失調,加上節氣變化,陽氣準備開始升發,卻因春雨等濕氣阻礙造成肝脾不和,進而影響情緒。除了以中藥茶飲、湯方緩解,平涼及溫性蔬果如高麗菜、奇異果、南瓜等也有助安神定心,而體內濕氣過重,也會讓人感覺無力、情緒差,所以油炸、高糖分甜品等易生濕氣的食物應少吃。


食補法

合歡鉤藤飲解鬱
取鉤藤、合歡皮各10克及決明子20克,加700c.c水以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30分鐘即可,有助降火清熱、解鬱除煩,茶飲建議於當天喝完,並在晚上9點前飲用完畢,以免因夜尿影響睡眠。

龍骨牡蠣茶除煩
中藥材的龍骨及牡蠣可強腎益精,並具鎮定安神、調理煩躁及失眠的功效,各取50克加700c.c水以大火煮開後,再轉小火煮30分鐘即可飲用,同樣於當天晚上9點前喝完,避免夜尿問題。

百合金針湯定心
百合、金針有助安神寧心、除鬱緩煩躁,豬肉則可滋陰潤燥、補腎,可搭配煮成湯品,用鍋子將750c.c水煮開後,加入百合30克、豬肉絲及乾金針各50克,煮熟後食用,每天可喝1碗。


這樣做

做和緩輕鬆運動
進行和緩運動如散步、緩慢甩手腳等,以溫和方式活絡氣血循環及代謝,有助情緒、心神穩定,也可避免因激烈運動造成筋骨傷害,每天可散步40分鐘,或早晚各甩手腳50下。

由腳部往上沖澡
洗澡時將蓮蓬頭順著肝經由下往上的運行方向,可依腳、小腿、膝蓋、大腿、腹部手、肩膀的順序沖澡,使肝經運行流暢可除煩提神,水溫約38℃、較體溫稍高,避免過燙刺激皮膚。

少吃高熱量食物
油膩及高糖分食物如炸雞、蛋糕等,較難消化易增加腸胃負擔,也會讓體內生濕氣,使肝脾機能調和不佳,除了有噁心不舒服感,也會讓情緒較不穩定而容易感覺煩躁,應盡量避免。

攝取蔬果緩情緒
中醫師鄒瑋倫指出,偏平涼或溫性的蔬果如莧菜、高麗菜、奇異果、棗子、南瓜等,可顧胃及安定心神,且當中的微量元素、維生素C及B群等成分,能幫助安定神經、緩和情緒。


醫師說

生活作息宜正常
(中醫師 鄒瑋倫)
容易作息失調並常熬夜的人,易出現精神不佳及煩躁等問題,應該養成良好作息,擁有充足睡眠,建議每天最晚要在12點前上床就寢,並睡足6~8小時。

:F41: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4-10 17:05:34 | 顯示全部樓層
春喝茶飲 掌握豐胸好時機
維持胸型緩下垂

蘋果日報
報導╱張雅淳、林明佳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莊雅惠中醫師表示,依中醫理論來看,也是豐胸的好時機,若已出現第二性徵的青春期女生,可多喝青木瓜紅棗茶、桂圓玫瑰茶等茶飲,刺激女性荷爾蒙促進胸部發育;若是已過青春期,多喝這些茶飲也具有活血效果,可維持胸型減緩下垂,另外,可按壓少澤穴、三陰交等穴位,也具有補氣豐胸效果。

莊雅惠中醫師表示,春天是適合活血豐胸的季節,但要依個人情況來選擇茶飲,一般女性可喝添加青木瓜、淫羊霍等藥材的茶飲,具有刺激女性荷爾蒙的效果。如果曾有乳房纖維囊腫等良性腫瘤病史,則不建議刺激荷爾蒙,選擇一些活血、養陰的藥材即可,如枸杞、王不留行子等。


這樣喝
以下茶飲建議在生理期結束之後連續飲用10天。


一般女性適用

青木瓜紅棗茶
材料:淮山1兩、麥冬5錢、去籽紅棗3錢、青木瓜適量、冰糖適量
功效:淮山可補脾胃益肺腎;麥冬清熱養陰;紅棗補氣及促進血液循環;青木瓜含木瓜酵素,可刺激女性荷爾蒙分泌;冰糖可潤肺。
做法:材料加水2000c.c.浸泡半小時,大火煮滾,轉小火再煮約1小時後熄火,加入冰糖即可,2天內喝完。

桂圓玫瑰茶
材料:玫瑰6朵、桂圓1兩、桑椹3錢、玉竹3錢、菟絲子1.5錢、通草0.5錢
功效:玫瑰活血理氣;桂圓可補血;桑椹滋補陰血;玉竹滋陰生津;菟絲子補腎益精;通草助乳腺暢通。
做法:因部分藥材份量較少,因此一次先買2天份藥材,將所有材料分為2份,每次取1份加300c.c.的沸水沖泡,燜約5分鐘即可飲用,可回沖1次。另一份第2天再沖泡飲用。

首烏茉莉茶
材料:蜜黃精5錢、首烏3錢、黨參3錢、茉莉花1.5錢、通草0.5錢、淫羊霍1錢
功效:蜜黃精補精;首烏益精血;黨參養血,茉莉花理氣;通草助乳腺暢通;淫羊霍刺激女性荷爾蒙。
做法:因部分藥材份量較少,因此先買2天份藥材,將材料分為2份,每次取1份加入300c.c.沸水沖泡,燜約5分鐘即可飲用,可回沖1次。另一份第2天再沖泡飲用。

良性腫瘤病史

枸杞天冬茶
材料:枸杞5錢、刺五加3錢、王不留行子1錢、天冬3錢、乾無花果1個
功效:枸杞可補陽補陰,促進免疫功能及造血功能;刺五加可活血去瘀;王不留行子可活血;天冬清熱養陰;乾無花果能補氣血。
做法:將所有材料加水2000c.c.浸泡半小時,大火煮滾,轉小火再煮約1小時後熄火,2天內喝完。


按穴位
用手指指腹按壓以下穴位,每個穴位每次按壓1~3分鐘,只要感到不適就可按壓穴位,每天不限次數。

膻中穴
位置:兩乳頭連線中央位置。
功效:補氣豐胸,寬胸理氣。
011.jpg

少澤穴
位置:手背向上,小指外側指甲兩側。
功效:通乳豐胸,滋陰清熱。
012.jpg

三陰交穴
位置:從腳踝骨凸起處,算起4個指幅寬的位置。
功效:調補肝腎,可促進氣血循環。
013.jpg


醫師說

搭配運動更佳
建議可搭配運動效果會更好,例如游泳、擴胸伸展操等,都可強化胸部附近的肌肉,幫助促進胸部發育、維持胸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4-10 17:07:07 | 顯示全部樓層
春天 養肝氣 補腎水
喝茶飲 按穴位 吃黑芝麻

蘋果日報
報導╱林明佳、張雅淳
 


中醫師樓中亮表示,今年春天特色為「春行秋令」,即春天像秋天一樣寒冷且天氣多變,易使肝氣起伏不定、腎水不足;可喝添加生麥芽、柏子仁等製成的茶飲,另可按壓太衝穴、太溪穴等,日常可多吃黑芝麻、核桃等,並避免熬夜、久視、久坐與刺激辛辣食物。


這樣做

喝快樂茶調肝氣
樓中亮中醫師傳授一道「快樂茶」,有助調理肝氣,並具解鬱、安神功效,將材料生麥芽20克、薄荷10克、柏子仁和酸棗仁各9克、香附、烏梅和柴胡各6克、甜菊葉5克,電鍋內鍋加1500c.c.開水放入全部藥材,外鍋放2碗水,煮開後放溫,即可當開水飲用,1~2天內喝完。

吃黑芝麻補腎水
黑芝麻是極佳補腎食物,可將20~30克黑芝麻粉加入豆漿中每天飲用,另可吃5~10克生核桃補腎氣並預防腦老化,山藥有益腎補肺和健脾胃功效,可將山藥磨成泥、加點鹽煮成稀飯,1個禮拜吃2~3次,但山藥含天然雌激素,有乳癌、子宮頸癌婦女不宜食用。


按穴位舒肝補腎
樓中亮中醫師表示,可用指腹多按壓刺激肝經上的重要穴位如太衝穴,有益舒肝解鬱,也可多按壓腎經上的穴位如湧泉穴、太溪穴,有助充實腎經,毎個穴位約壓3~5分鐘,每下按3秒即放開。

太衝穴
腳背大拇趾和第二趾間縫,向腳背延伸約3橫指寬處。
MN04_022.jpg

湧泉穴
腳底的前1/3正中央處。
MN04_023.jpg

太溪穴
腳內踝後緣的凹陷中。
MN04_024.jpg


要注意

熬夜久視傷肝血
樓中亮中醫師說凌晨1~3點是養肝血時間,這時熬夜,不利肝臟新陳代謝,容易使臉色發青發白、生肝病;此外,肝開竅於目,長時間盯著螢幕、看書,眼睛缺乏休息,都會耗損肝氣。吳明珠中醫師也提醒,春天養肝宜早睡早起,此外,看電視、電腦、看書時毎間隔50分鐘,最好起身走動,轉動一下眼球。

心情抑鬱不利肝
吳明珠中醫師指出,肝的生理功能在於將體內陽氣升發到五臟六腑,讓臟腑氣血順暢,思慮過度、憂愁,皆易造成肝氣鬱結,甚至影響其他臟腑。樓中亮中醫師建議,閒暇時可多去郊外,平常住家或辦公地方也可放綠色小盆栽,舒緩眼睛疲勞,減少耗肝氣。

辛辣太燥易亢進
吳明珠中醫師說春天冷熱不定,易影響肝臟氣血代謝。建議可多吃清淡甘平食物如蘋果、葡萄、木瓜、草莓、枇杷、黑白木耳、紅蘿蔔、花椰菜、雞肉、魚肉等,有助脾胃,脾胃養好自然肝血足。少碰辛辣、太燥或太補食物,如辣椒胡椒、花生、炸雞、燒烤等,以免肝火亢進,易長痘痘、口乾舌燥、便秘等狀況。

久坐不動礙氣血
現代人忙碌少運動,樓中亮中醫師說久坐不動易導致全身氣血運行緩慢,造成循環不佳,自然不利脾胃,也會使肝血不足,建議每隔50分鐘,就起來伸展一下肢體,以免氣滯,吳明珠中醫師也建議,春天可多曬太陽,並做一些緩和運動如散步、跑步、打拳等。


醫師說

春天養肝宜早睡
了解四季更替對人體的影響、提早保養,可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春天重在養肝,最好晚上11點就寢,最晚不宜超過凌晨1點,可早點起床約6、7點,吸收陽氣。

肝鬱結影響肺氣
春氣通肝,在五行上肝為木,肺為金,若沒有好好調理肝氣,當肝氣鬱久時,容易造成肝火灼肺,可能導致咳嗽、胸悶脅痛等症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4-10 17:08:49 | 顯示全部樓層
春天皮膚易起疹 中醫求診增2成
蘋果日報



中醫師張家蓓表示,進入春天後皮膚代謝及油脂分泌機能開始旺盛,若肝氣疏洩不佳,易讓角質層及油脂堆積而發炎,使皮膚冒出有膿狀分泌物的紅疹、痘痘或暗瘡,入春後的求診人數較之前增加1~2成,除了用中藥調理疏肝理氣、解毒,紓緩紅腫、化膿等症狀外,平常宜少吃辛辣、油炸類等易生濕、熱氣的刺激性食物,以免油脂過度分泌及堆積,使症狀惡化。

喝水讓代謝正常
張家蓓醫師指出,保養皮膚應從喝足量水做起,使代謝正常、保溼度夠及維持油水平衡,每天喝2000c.c,飲用時小口慢慢喝,讓身體有時間吸收水分,勿大口喝和喝太快,以免利尿影響吸收。中藥調理部分,針對化膿的紅疹、痘痘,以金銀花、紫草、板藍根等助清熱解毒,而發炎在皮膚深層、表面無明顯膿皰的暗瘡,則用黃耆、柴胡等來疏肝理氣及退腫消炎,症狀輕微者可依類別選上述1種藥材泡成茶飲,取9克的量加500c.c熱水燜泡15~20分鐘後飲用,每天1杯,但症狀嚴重或較複雜如有紅疹又有暗瘡者,還是請中醫師開立藥方為宜。

深綠蔬菜助養肝
另外,張家蓓醫師建議,春天可多吃韭菜、菠菜、芥蘭菜等有益養肝的深綠色蔬菜,酸梅、醋等酸味食物則要少吃,使肝氣疏洩機能正常,皮膚狀況也會較穩定。而當皮膚起紅疹或長膿皰、暗瘡時,千萬不可用手摳抓,以免誘發細菌感染,使發炎症狀變嚴重。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4-10 17:10:44 | 顯示全部樓層
黃耆麥冬茶飲 緩春睏煩悶
搭穴位按摩 助醒腦安神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林明佳



春季天氣變化大且陽氣漸增,但身體還來不及調適,易出現疲倦、昏昏欲睡等春睏症狀,還會伴隨煩躁、鬱悶等問題,中醫師莊雅惠表示可喝中藥茶飲,用黃耆、太子參等補氣、益腎藥材,輔以麥冬、玉竹、玫瑰等養陰除煩,另可按摩穴位幫助緩解不適。


喝茶飲

黃耆桑椹茶
材料:黃耆3錢、桑椹3錢,粉光參1錢,桂花半湯匙。
功效:黃耆、粉光參補氣,改善倦怠及煩躁,桑椹滋陰補血,桂花緩緊繃情緒。
做法:所有藥材分4份,每份加250c.c.熱水於保溫杯中燜5~10分鐘飲用,可回沖1次,1天2份,2天喝完。

麥冬子參飲
材料:麥冬5錢,天冬3錢、太子參3錢,以及薄荷1.5錢。
功效:麥冬清心除煩,天冬滋陰養血,太子參補氣抗疲勞,薄荷緩頭暈目眩。
做法:所有藥材分4份,每份加250c.c.熱水於保溫杯中燜5~10分鐘飲用,可回沖1次,1天2份,2天喝完。

菊花黃精茶
材料:菊花3錢,玉竹、蜜黃精各5錢,何首烏1.5錢。
功效:菊花退熱明目、玉竹養陰潤燥、蜜黃精改善疲倦,何首烏益精血、緩頭暈。
做法:所有藥材分4份,每份加250c.c.熱水於保溫杯中燜5~10分鐘飲用,可回沖1次,1天2份,2天喝完。

玫瑰小麥飲
材料:淮小麥1兩,百合5錢,麥芽3錢,玫瑰花12朵。
功效:淮小麥除煩,百合治神經衰弱,麥芽疏肝解鬱,玫瑰花鎮靜安神。
做法:玫瑰花以外的藥材加2000c.c.水、泡30分鐘後,以大火煮滾轉小火煮45分鐘,再加玫瑰花燜1分鐘。2天內喝完,飲用次數不限。


按穴道

以下穴位按法皆為用指腹按壓,每按5秒休息1秒,每次可按1~2分鐘,每日次數不限。

百會穴
作用:開竅醒腦、補氣升陽,改善疲勞無力、頭暈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位置:頭頂正中央凹陷處。
MN05_028.jpg

湧泉穴
作用:滋陰益腎,紓緩頭暈、頭痛、噁心等不適。
位置:腳趾第2、3趾間的下方、近腳掌心前端的凹陷處位置。
MN05_029.jpg

支溝穴
作用:開竅聰耳、行氣止痛,緩頭痛、情緒煩躁易怒等症狀。
位置:手背朝上,於腕關節正中央往上約4橫指寬處。
MN05_030.jpg

太衝穴
作用:活血通絡、促進血液循環,紓解心情鬱悶、頭痛及眩暈。
位置:腳背大拇趾和第2趾間趾縫,往後約3指寬處。
MN05_031.jpg


醫師說

飲食平和少刺激
平時多吃性質平和的食物如葡萄、花椰菜、魚肉等,可避免體質過於燥熱或寒涼,出現失眠及氣虛等問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4-17 17:00:30 | 顯示全部樓層
山藥 白果 茶飲 益肺臀 緩氣喘
按壓穴位 止喘咳胸悶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張雅淳



春季天氣不穩定、溫差大,加上塵蟎、花粉等過敏原,易誘發氣喘,中醫師張家蓓說,氣喘患者在急性發作時要用支氣管擴張劑等藥物控制、紓緩症狀,平時則可喝含山藥、白果等茶飲當日常保養,調理脾、肺、腎氣,幫助穩定及改善氣管敏感,另可按壓大椎穴、內關穴等,緩解胸悶、喘咳等不適。


喝茶飲

山藥枸杞茶
材料:山藥、黃耆各9克,以及枸杞3克。
功效:山藥及枸杞益脾腎,調節免疫力,緩氣管過敏、發炎,黃耆補肺益氣。
做法及用法:所有藥材加1000c.c水,以大火煮沸後熄火、燜約半小時即可飲用,當天喝完,飲用次數不限。

白果木耳湯
材料:白果15顆、白木耳20克。
功效:白果有助於斂肺定喘,改善支氣管炎、緩解氣喘和咳嗽症狀,白木耳具滋陰潤肺功效。
做法及用法:白木耳泡水1晚後取出,與白果加500c.c水,大火煮開轉小火煮1小時熄火後加少許冰糖,當天食用完畢。

杏仁桂枝飲
材料:杏仁粉6~9克,桂枝、芍藥各3克,厚朴1克,去籽紅棗及黑棗各5顆。
功效:杏仁粉止咳平喘,桂枝調節免疫力,厚朴、芍藥緩胸悶及氣管痙攣,紅棗補氣、黑棗補血。
做法及用法:藥材加500c.c水,大火煮沸轉小火煮5分鐘後熄火燜10分鐘,當天喝完,飲用次數不限。

羅漢緩咳茶
材料:羅漢果1/4顆、及去籽彭大海5顆。
功效:羅漢果、彭大海補脾潤肺、止咳化痰,紓緩用支氣管擴張劑後的喉癢、乾咳等不適。
做法及用法:將所有藥材加500c.c水,以小火煮沸後熄火再燜約30分鐘,即可飲用,當天喝完,飲用次數不限。


按穴道

大椎穴
作用:調理肺氣、定喘,並讓身體對溫度變化較不會過於敏感。
位置:脊椎與兩肩連線處的交叉點。
按法:以指腹按壓,每次按5下,早晚各按1次。
MN07_006.jpg

內關穴
作用:行氣鎮痛,使呼吸順暢,緩解胸悶不適。
位置:手掌朝上、距手腕橫紋約3指寬的中央處。
按法:指腹按壓時鼻子吸氣、嘴巴吐氣各5秒後放開,左右手各按5次。
MN07_007.jpg

足三里穴
作用:有助補氣養血、助化痰及調整免疫機能。
位置:膝外側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處。
按法:以拇指指腹按壓,帶微痠感為宜,每次按10下,每天按3~4次。
MN07_008.jpg


醫師說

盡量避開過敏原
(中醫師 張家蓓)
窗簾、被套、枕頭套及絨毛玩具等至少每個月要清洗、更換1次,避免讓塵蟎依附,冰冷及過辣的刺激性食物易刺激氣管、生痰,宜忌食,以免讓氣喘發作。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4-24 21:36:19 | 顯示全部樓層
5美白食材 利肺益腎助亮膚
香蕉花粉促修護 番茄抗氧化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 



春天後紫外線增強,中醫師鄒瑋倫表示,要美白除了擦防曬、美白保養品,也可透過飲食調理,選擇香蕉、菠菜、花粉、黑芝麻粉及番茄等,做成飲料、湯、甜品等料理,助利脾健肺及補腎氣,增加皮膚代謝及修護力,讓膚色不暗沉。


鄒瑋倫中醫師指出,肺與皮膚狀況有密切關係,肺氣不足易讓皮膚顯得暗沉、乾澀,而肝、脾及腎氣虛也會影響皮膚代謝機能而出現斑點,除了香蕉、菠菜、花粉等有益肝、肺、腎氣的食物,平時也可多吃含維生素C的蔬果如絲瓜、苦瓜、奇異果等,幫助抗氧化及修復皮膚,並每天喝2500~3500c.c.的水,促進代謝及提升皮膚保水度,以利美白、亮膚。


香蕉幫助代謝

功能\r
香蕉能利脾健肺,當中的維生素B6可以促進代謝、加強皮膚修復力,另含有果膠,能增加皮下組織支撐力,讓膚質看起來比較有彈性。

這樣吃
每天可吃1條,或者將1條香蕉切塊後加350c.c.鮮奶、100c.c.水用果汁機打成香蕉牛奶,再加1茶匙蜂蜜調味,牛奶的酪蛋白及蜂蜜中的胺基酸、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也有助美白、潤膚及活化、修復受損皮膚細胞。


菠菜紅潤氣色

功能\r
菠菜可滋陰潤燥、疏肝理氣及養血、促進循環,所含的鐵質更是女性必需的營養素,有助讓面色紅潤、改善暗沉問題。

這樣吃
菠菜每日攝取量無限制,平時可多吃,除了炒菠菜,也可與健脾顧腎、具滋潤皮膚及抗老等功能的豆腐搭配做成菠菜豆腐湯,取菠菜、豆腐各200克並分別切段、切塊後加500c.c.水,煮沸後再加少許鹽調味即可食用。


花粉增修復力

功能\r
滋陰、固肺腎的花粉,含有胺基酸、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A、E、C等成分,能調節皮膚代謝、修復機能及抗氧化,對美白及潤膚、抗老都有幫助。

這樣吃
早晚各吃1~2茶匙,過敏體質宜諮詢醫師後再服用。想變換吃法則可以取2茶匙花粉灑在原味優格上,而優格含有酪蛋白、益生菌等成分,也能排毒、美膚,優格量約100克,相當於市售小罐裝1杯量,每天吃1次。


黑芝麻粉補氣潤膚

功能\r
黑芝麻粉可滋養肝腎、健脾肺、補氣血,並含不飽和脂肪酸及鐵質、維生素E等成分,除了抗氧化、潤膚,也能讓暗沉氣色變得較為紅潤。

這樣吃
加水調製成芝麻糊,並可加入同樣可補氣血、益腎養肝的枸杞,加強養顏功效,做法為將芝麻粉2湯匙及枸杞20克,加350c.c.熱水燜泡約5~10分鐘後,再將其拌勻即可食用,每天吃1碗。


番茄助抗氧化

功能\r
屬微涼性的番茄可潤燥、舒緩皮膚的發炎反應,當中的茄紅素具抗氧化、強化細胞膜等功能,能幫助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細胞造成的傷害。

這樣吃
每天可吃20~30顆小番茄或2~3顆約1個拳頭大小的大番茄。除了番茄炒蛋料理,也可做成甜品,將小番茄10顆、罐頭水蜜桃2片切塊後,加350c.c.蔓越莓汁即可,水蜜桃及蔓越莓汁中的維生素C也可抗氧化、美白。


醫師說

少吃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如雞排、薯條等含油量高,食用後在體內會產生自由基、加速皮膚老化,且較難消化易影響代謝,進而讓膚色變得較暗沉,平時應少吃。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4-24 21:37:12 | 顯示全部樓層
花開避中招 易過敏者小心花粉過敏
〔自由時報記者俞肇福?基隆報導〕



春暖花開是旅遊的好時機,有些人一到這個季節容易「感冒」,除了噴嚏、流鼻涕、鼻塞、頭疼,還伴有眼癢、流淚、鼻癢等症狀;署立基隆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吳美慧提醒,這不是感冒了,而是花粉過敏症的症狀。

吳美慧說,花粉過敏症的主要症狀為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鼻、眼及外耳道奇癢,較嚴重者會有蕁麻疹、頭痛、腹瀉,甚至過敏、休克威脅生命。有些嚴重病患還會誘發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吳美慧說,花粉引起人體過敏,主要誘發於春、夏秋季,春季花粉主要以樹木類為主,致敏性較弱,夏秋季的花粉主要是以草木類為主,以菊科的蒿屬、桑科的律草的致敏性最強;一般夏秋季的花粉過敏患者比春季要多,症狀也較嚴重。

要如何預防花粉過敏?吳美慧說,應盡量躲避花粉,加強個人防護措施,防止吸入致敏花粉,利用天氣晴朗的時候徹底將房子內外打掃一遍,遇乾熱或大風的天氣,可關閉門窗,或是加掛窗簾;如果天氣許可的話,最好每週清洗更換床罩、被單,注意身體清潔,將殘留在皮膚、頭髮上的花粉徹底清除,以阻擋或減少花粉入侵屋內。

吳美慧說,花粉高峰時段大多出現在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出外賞花民眾可盡量避開花粉高峰時段,有過敏症狀民眾出門賞花前三十分鐘先服用抗敏藥物,一般民眾賞花最好能隨身帶口罩和眼鏡,並穿著長袖衣物,避免直接與過敏源接觸,以減少花粉侵入。避免太過勞累,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乳製品、柑橘類水果、太辣或太酸的食物,這些都有可能加重發炎症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5 01:15 AM , Processed in 0.02393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