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麻皮鬃珩

2012最现实的中国问题:就业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1-9 14:22:1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初中生 於 2012-1-9 01:55 PM 發表。

呵呵,我们是共匪,历来讲究集体领导,做事不是靠个人。我说过的,个人只能积极造势,没有可以凌驾于客观形势之上的个人,人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有没有客观形势下的历史自觉。有历史自觉的,领着走;没有历史自觉的,被形势推着走。

工农劳动者要掌权,要有工农的组织,要有工农的武装,毛泽东同志历来主张这一点,人民的枪杆子,一条都不交!


你提到人民公社,那就说一说人民公社,在这种形势下,你要搞基层社会的组织,那么它的力量从哪里来?一要靠形势,大家都认识到不组织起来不行,个人单打独斗,永远斗不过资产阶级,永远不是国际资本财团的对手,永远没有优势的谈判地位,哪怕是平等的谈判地位都没有,人家不买你的菜,你就要烂在地里!人家要强拆,你就要滚蛋!——形势怎么创造?要从切身利益出发,去争取达成共识,那样形势就造成了,不能强拉硬拽,那样会三心二意,一遇风吹雨打,就要作鸟兽散。二要有武装,毛泽东同志历来主张民兵组织,有地方民兵,平时就可以肃清地方黑社会组织,监察各级干部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勾兑,防止胥吏专政、防止士绅专政;到了战时,就是很好的国家动员体制。三要有党的组织作为基干,大家手里都有枪杆子、都有钱袋子,听谁的?听党的!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为了防止决策失误,在每一级的的党组织内部(也就是各级决策机构内部),要让人说话,只要他不搞非组织活动,包括要让人说怪话、唱怪调,这是第四条。

国际形势渐渐吃紧了,要完成思想上、政治上、宣传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了,这是大局!



形势发展很快,要尽快完成准备了。发动群众运动,贯彻在基层的领导和组织,都很好。可我还有一点疑问,请初爷继续赐教:

民兵组织如何约束,杜绝其成为扰民的黑社会组织;
党有合适的预备役基层干部么;
目前中间行政组织怎么处理,是否直接实行组织结构扁平化。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9 14:32:0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麻皮鬃珩 於 2012-1-9 01:35 PM 發表。

我这边听说的是很靠谱!而且听说比较狂热!


好!好消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9 14:32:59 | 顯示全部樓層
晕了。怎么初爷的帖子回复了两次都木有显示啊?也没通知俺“正在审核”。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9 15:14:4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麻皮鬃珩 於 2012-1-9 01:34 PM 發表。

还真不是你说的这个情况!可能同你调查的范围有关吧!你这样的单一地域少数行业的调查,很难全面分析整个人力资源的流动情况!前几年的爱民措施-劳动法,现在看来是问题很多的,比如时机不当的问题,执行的问题等等,对就业乃至企业都是副作用很明显的,这里面就存在着调查方法的问题!调查是前提,如同诊断!诊断错了,那开药一定是乱开!

接了个新课题,时间有限,就简单说这些了!

呵呵,大家都拿“最低工资”当个宝,那就是这个结果。为什么要把宝压在“最低工资”上呢?在货币增发过量,而且日日增发、越来越过量的情况下,那个“最低工资”就算每季度修正一次都不起作用!问题还是在货币制度上,收税发钞、收税发钞,没有实际物资做基础,没有基于社会合作的福利制度做基础,什么都靠买,你就算发三万块一个月的最低工资,我看都不起作用。

所以说,问题不在《劳动法》,而在于隐藏在所有美妙“法律”背后那个真正起作用发钞制度。《劳动法》拿钱说事,可是有人用货币杠杆一搅和,则真正作产业的资方和劳方两失其利,好处都流向铸币终端去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9 16:50:15 | 顯示全部樓層
年份货币和准货币(M2)(万亿元)增长率(%)
2001年10月14.62  
2002年10月17.5520.04
2003年10月21.2521.08
2004年10月24.3714.68
2005年10月28.7618.01
2006年10月33.2715.68
2007年10月39.4218.49
2008年10月45.3114.94
2009年10月58.66 29.46
2010年10月69.9819.3
2011年10月81.68 16.72
   
累计增长率 188.4
年均增长率 18.84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年报
o0000000000000.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9 17: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刚好前段时间做了点功课,上图可作为初爷论断的铁证,呵呵。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22 09:13:39 | 顯示全部樓層
近七成居民认为物价高得难以接受 通胀仍需警惕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22日 00:05  中国网

  中国网1月22日讯(记者 马艺文)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2011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我国GDP同比增长9.2%,CPI同比上涨5.4%。但近日央行发布的一份调查结果却显示,68.7%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不少居民反映“收入跟不上物价上涨水平”。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虽然物价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宏观经济政策对物价上涨仍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官方称中国物价调控取得明显成效
  2011年中国物价调控以持续5个月CPI回落完美“收官”。国家统计局1月12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1%,创15个月新低,全年CPI上涨5.4%。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物价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年CPI数据略偏高,主因上半年物价持续上升所致。交通银行(4.92,0.09,1.86%)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对中国网财经中心表示,2012年我国物价涨幅将较2011年有较大幅度回落。他预测,2012年CPI同比涨幅或将呈现前三个季度持续下降、第四季度略有回升的走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研究室主任易宪容(微博)表示,对今年通胀压力仍然不能掉以轻心,1、2月份的物价上涨压力仍然比较大,一些基础性的因素如货币的流动性、房地产市场价格等也并未出现较大变化。他同时指出,如果房地产价格出现全面下调,则CPI上涨的压力会逐渐下降。
  近七成居民反映物价高得难以接受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1年第4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68.7%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不少居民反映“收入跟不上物价上涨水平”。
  以百姓最关心的食品价格为例,商务部最新监测结果显示,18种蔬菜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4.9%,其中苦瓜、辣椒、茄子分别上涨9.8%、9%和8.7%;肉类价格上涨,其中猪肉、羊肉和牛肉价格分别上涨0.8%、0.6%和0.5%。随着春节临近,一些中高端白酒也纷纷提高价格。超市销售人员介绍,涨价主要集中在中高端酒品,像茅台、五粮液(31.76,1.20,3.93%)、汾酒的涨价都较为明显。
  除食品外,服装类价格也连连攀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12月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3.8%,服装价格上涨3.9%,鞋价格上涨3.1%。
  CPI数据为什么与公众感受不一致
  公众反映,统计部门的物价指数看似回落,但实际的物价水平却依然在高位,甚至是上涨,其中的原因就是在于统计指标与公众感受的差异。
  国家统计局相关人士对此表示,CPI是一个平均的综合指标,它反映的是众多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程度,而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感受往往是对单一商品价格变化的感受,而且时点性特别强。比如大蒜价格暴涨,老百姓感受特别深,但消费者可能只感受到大蒜涨很多,而忽略了猪肉价格低于去年同期,且其他蔬菜价格也没像大蒜一样疯涨。另外商品涨价的时间对物价指数的影响也特别大。月初涨价和中旬、下旬涨价对指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通常月末涨价对当月的CPI影响是不大的,老百姓有时候只看到月末涨价了,却没有看到当月大多数时间价格没有变化,因而出现CPI和老百姓的感受偏差。
  一般来说,普通居民关注的是“吃穿用住行”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商品和服务项目。而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的范围更加广泛,涵盖的商品及服务更加全面。CPI是一个加权计算后的综合平均数,其中既包含有上涨的品种,也包括了下跌的品种,如果居民用具体上涨的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与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相比,就会觉得CPI低估了。
  宏观调控还需保持警惕
  马建堂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撰文称,物价上涨的中长期压力依然存在,物价走势还存在反弹的可能,宏观经济政策对物价上涨仍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他认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同时,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更加注重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财政政策要更积极。要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加大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加对农民及城镇低收入者的补贴,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改善民生。货币政策要更灵活。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的基础上,优化融资结构,要切实体现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三农”、出口优势企业、新兴产业和技术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
  其次,要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在预调微调中做到松紧有度。一是微调的“度”要有利于巩固前期物价调控来之不易的成果。尽管当前物价调控取得积极成效,但要看到物价上涨的中长期压力依然存在,国内要素成本上升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实现物价稳定的基础并不牢固,物价走势还存在反弹的可能,宏观经济政策对物价上涨仍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二是微调的“度”要有利于“十二五”时期加快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7 04:56 AM , Processed in 0.02057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