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老平

易學漫談(十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5-9-23 04:39:48 | 顯示全部樓層

易學漫談(十一)

[color=#006400]時間一維,空間,點,線,面三維,是西方現代科學家所釐定,這不等同於中國易學層面思維,亦有別於現今西方科學論據,例如:大成爻組成可代表時間和空間維度.
時間在表象來說,很明顯,很直接的就是六爻面,六十四卦構成過程,但在內在表象便是以膨脹左右旋進度,最簡單是以十二消息卦表示物轉星移,如果我們再細分,可以分為二十四節氣,七十二侯...,是以連接地向前計算,「大而古今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小而十二時,仍只是這圈子,都是從復卦上推」.
《周易象數通論》數學空間與物理空間提及「中國古代時空數物不分,沒有所謂數學空間,這只是象數特點,在宋元以後,成為一缺點,不能夠指導科學前進」,此點我是不同意,正如前輩提到,易學體系不能精密數量化,是說易學,那是指易學什麼體系?是周易體系?或歸藏連山體系?還是漢易體系?
我從研究京氏易開始,將八宮卦化為數字,而由數字再化為力學,物理學去計算,當然,不是西方科學指導我們中國易學,只是迫於現實下去解說,相信不久將來這種迫於情況下,不再出現,過往我也寫了不不文章,不多說,只簡單說六十四卦構成過程是代表時間,而從京氏易每一宮計算,分八層面,八個空間,「起」「始」「經」「歷」「飛」「伏」「游」「歸」八層面.
時間和三維空間似乎只是好像我們只能移向東,移向西,移向北,移向南,向上或向下,對我們人類身處宇宙就像3+1,愛因斯坦說「時間流動率有彈性,空間與時間之間是有聯繫,過去和未來是不對稱的」.
其實簡單來說宇宙空間是複雜結構,交錯相疊,是捲縮網絡,在京氏易八個空間裡,其中有四個空間我們是看不到,摸不到,但我們是接觸得到,是「飛」「伏」「游」「歸」,它們是捲縮在空間裡,那你會否計算它是一個空間嗎?在上網玩電腦朋友,我相信你們曾有過這現象,就是當你們貼上文章時候,明顯地你是有做出發文動作,但文章不見了,要直至有另一回帖時侯,你的文章自然出現了.其實我要說明什麼?是要說明捲縮層是無處不在.
至於現代西方所提出重力,量子力學,這是按照西方科學觀念,非我們中國傳統思維,而我們中國傳統思維早已有五行力量比較,亦不遜色此等理論,至於它們力量比較,我已經從微觀或宏觀談過,一點淺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5-9-23 06: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易學漫談(十一)

      
       銳山壇主的又一精彩文章。研究易學,就是要有這種敢於發揮主觀能動性,敢於發前人所未發,易學才可以不斷向前發展,才會充滿生命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9-23 09:47:23 | 顯示全部樓層

易學漫談(十一)

[ 這篇文章最後由lh1041在 2005/09/23 04:23am 第 1 次編輯 ]

[ 這篇文章最後由lh1041在 2005/09/23 03:50am 第 1 次編輯 ]
要而言之,我認爲維度可以是綫性的,以離散量來標示;也可以是非綫性的,以連續量來標示。總的來說,京氏易和先天學(以下姑且暫稱“易學”)其實是一個數學模型。——怎麽大家都把數學歸入科學?太奇怪了!數學不是科學,任何學科分類都沒有將其歸入科學,正如醫學也不是科學一樣,宏觀學科分類分爲三類:科學、數學、醫學。
不要小看探討連續量的數學分析和探討離散量的高等代數,這兩把刀子其中任一個就足以把相對論的學説都證明出來了。數學也是一個其大無外、其小無内的體系。我認爲數學和易學二者在根子上就是一回事,只是數學發展出了龐大的運算系統並廣爲人們所接受了;易學的運算系統還沒有被接受,之所以沒有被接受,在於二者的思維模式不同,一個是講究邏輯體系下的推演,另一個是用同象擴張和同數擴張的思維模式推演。邏輯思維是一種常態思維,建築於經驗基礎上;而後者是非常態思維,但是現在數學的發展也向著這個方向來了。
以上說一些學科背景資料,希望能為繼續探討貢獻一份參考。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9-23 11:45:30 | 顯示全部樓層

易學漫談(十一)

[ 這篇文章最後由lh1041在 2005/09/23 03:58am 第 1 次編輯 ]

[ 這篇文章最後由lh1041在 2005/09/23 03:51am 第 1 次編輯 ]
其實,點、綫、面作爲西方科學傢對時空體系的界定,很久以前人們就抛棄這種機械性的界定了——不要覺得我在前面提出用矩陣構建模型就是幾何性的,其實離散量可以反映連續量,只要把離散量定義為離散序列就行了,收斂或者發散的序列。如果覺得爻僅僅是反映幾何性的離散量,那麽還需要進一步考慮一下。而如果把離散量做成反映連續量的序列,那麽四維體系就是可以扭曲的,也可以是平展的,這有利於以解決時間的問題。
單純的、離散的數字是不能反映力學(其實形而上層次的討論不應該用“力學”或“物理學”這樣的詞語,我改爲“事物運動”)的變化的,需要具有離散性和連續性二重性質的數域才行。數學的長處就在於定義了邏輯思維下龐大的運算系統和具有連續性和離散性二重性質、形而上和形而下二重性質的數域(複數域)。在易學裏,恰恰是定義域元素的連續性和離散性界定不清。我所說的“易學沒有精密數量化”就是指這個意思。這是易學的長處,也必然是它的短處!長處在於可以解決有限離散量反映和規劃無序連續量的問題,也可以解決有限連續量約束無序離散量的問題。
數學的毛病在哪裏呢?就是易學的長處——在邏輯思維體系下的數學運算系統不能用有限離散量反映和規劃無序連續量,也不能解決有限連續量約束無序離散量的問題。爲什麽?因爲指導她的運算體系的思維模式的局限性。邏輯思維是一種常態思維,是建築於經驗基礎上的思維模式;它和易學同象擴張、同數擴張的思維體系不同,聯係性比較弱,因此在已知量不足的情況下,邏輯思維不能把已知量擴張到足夠做運算的地步。數學現在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目前所有的努力基本就是朝這個方向的,有了一些進展,但是我想,如果不引入新的思維模式並在此种思維模式下定義新的運算系統,數學至少要花一百年的時間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易學在同象擴張、同數擴張的思維體系下定義了龐大的運算系統;數學在邏輯思維體系下定義了龐大運算系統。而這正是和上帝做遊戲的兩大本錢!(我不是指作弄上帝,而是搞清楚上帝在想什麽。)難道要隔開他們?
在這個人類知識體系分科越來越細的時代,目前以及以後相當長的時間内,有識之士追求的就是可以整合所有知識體系並且逼近事物運作規律的統一模型,因此我們必須把各個學科的知識體系和客觀存在納入視野,包括人類自身的意識(這也是一種客觀存在)。做這個工作不能區別東方和西方、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不能分科。這是因爲中國的學術不分科,才發展出中國文化特有的、在目前有益於人類文明的思維模式,難道到了我們手裏又要分清你我他?劃清華夷?這個學科是這個學科、那個學科是那個學科?這不就是與構建統一模型的願望背道而馳了嗎?
京氏易和先天學就是一個在同象擴張、同數擴張的思維體系下定義了龐大的運算系統、但是定義域連續性和離散性界定不清的數學模型。數學就是在邏輯思維體系下定義了龐大運算系統、但是定義域元素擴張性不強的易學模型。這兩個東西是一個整體的兩個面,不能說中國人掌握了宇宙的真理,宇宙真理還有一半掌握在人家手裏,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整合起來。
最後,不要小瞧研究連續量的數學分析和研究離散量的高等代數,這是兩把利器!分別可以證明相對論的數學體系怎麽樣都是不可以抛棄的!分開都可以證明相對論,合起來可以做多少事情?
哈哈!花了半夜的時間寫這些東西,也不負我當年在數學和理論物理方面下得狠功夫了。
時間的問題,下次如果有興趣再談,我先睡一覺,實在困得不行了。抱歉抱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9-23 12:16:56 | 顯示全部樓層

易學漫談(十一)

還有一點想說一下,目前理論物理領域,假説多,而可以證明的、特別是做了數學證明的假説少,所以,如果不是對這些假説有很深入的了解,還是抱著一種存疑的態度為好,也就是不去提他,畢竟,使用數學已經足夠了,證明假説的責任我是沒法擔當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5-9-23 22:51:14 | 顯示全部樓層

易學漫談(十一)

     
            
           幾十年前,愚讀書的時候學習過高等數學,後來由於在工作中很少應用,所
以都給回老師了。至於用數學及形式邏輯去解釋易學問題,愚的意見認為行不通。
因為易學本身的象與數是一個模糊概念,就拿先天八卦數來說吧,乾為一,但這
個一,不是數學上的1,它可以是1、10、100、甚至1億。而它的類象涵蓋也是很
廣泛的。因此,不确定概念是不能用數學及形式邏輯去進行推理的。
    術數所應用的數,包括河洛數、范圍數、先後天卦數等都是涵蓋范圍很廣的
數,雖然它具有模糊性及不确定性,但它們也有其共性。象也一樣,雖然類象很
廣,但也有其共性。因此,個人認為,要解決易學的現代化問題,還是從物理學
及生物化學著手應該較為接近。當然,正如lh1041先生所言,中華文化是宏觀綜
合看問題的,要解決好易學的現代化問題當然也應該多學科並用。一隅之見,敬
請各位賜教!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9-24 03:17:48 | 顯示全部樓層

易學漫談(十一)

爲了學術探討的客觀性,我必須抱歉而又認真地說,老平站長的數學觀念已經不是現在最前沿的思想了,請原諒我的唐突。
我們並沒有“用數學的形式邏輯去解釋易學”,因爲:1.形式邏輯是一種實用的、經驗累積而來的思想體系,不能用於探求宇宙問題。具體的我在上文已經說了。2.數學不是用來解釋易學的,是用來模擬宇宙運作模型的。離開了易學的思維,數學自身也能靠近這個目標,雖然時間會長一些。
我雖然是“退”了,但還是無法“休”,還在工作,因爲涉及工作内容,最簡單的說一句吧:我們國家正在做的一個工作,其大體思路就是我上面幾篇所講的思路,這個工作在中國科學院院士翁文波先生在世時就開始了,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當然也贏得了驚人的利潤和避免了災難性的損失。
我們認爲,數學在根本上就是玄學,正是模擬宇宙模式的最好工具。這個思路已經被事實證明是對的。當然,若是從一般的形式邏輯體系下的數學觀念出發會認爲是不對的,但是現在最前沿的數學已經不單單是在形式邏輯思維體系指導下的運算系統了,因此各位如果有興趣探討這個問題,不妨先看一看目前最前沿的研究結果,我們再來探討。
至於物理和其他科學學科,當然是有用,但作用偏向于驗證和細部修正方面,在作模型時作用是不大的,這一點相信搞理論物理的人們都有同感。在這個工作上,科學具體學科的毛病就在於太具體,模擬不了整個模型的宏觀框架,但是對於細部修正是有作用的。一點拙見。
最後,老平站長認爲:“不确定概念是不能用數學及形式邏輯去進行推理的。”這不對,很早就可以了,您可以看一看模糊數學和拓撲學的文獻。當然,已經不完全是形式邏輯體系了。
各位先生,我只是直率地談談看法,失禮之處還請不要見怪。總之,我認爲任何人,作爲個体而言,其認識範圍都不是真理,儘管可能是真理的一部分。爲了探求真理,我們必須時刻關注最新的學説。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5-9-24 03:45:49 | 顯示全部樓層

易學漫談(十一)

  
         十分感謝lh1041先生的詳細論述。愚因工作關系,對啊原來所學的高等數學早已經忘記,更惶論新發展的數學呢。模糊數學及拓撲學是聽說過,只是沒有詳細去了解。這次經先生的介紹,愚在這方面真的要與時俱進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啊。老人家如果不去不斷地更新知識,很快就會落伍了。先生的論述因為有依據,因此十分值得思考。所謂殊途同歸,我們的目的都是希望能讓易學走向現代化。如今知道先生及內地的專家們已經在做這方面的工作,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愚真的老懷甚慰。祝賀先生及內地的專家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弘揚易學作出更輝煌的成績及貢獻。再次多謝先生指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9-24 03:58:10 | 顯示全部樓層

易學漫談(十一)

[color=#006400]前輩博學與專才,晚輩誠心 !
的確科學發展是全人類共同文化,是分不開的,亦不能說中國人擁有宇宙真理,此點是同意.至於數學不是科學都是同意,沒理由說一位數學家便是一位科學家,或一位易學家便是一位數學家.然而數學與科學是分不開,科學雖要數學來證明,同時易學亦雖數學來證明,是嗎?
徙文中知道前輩對數學與易學之間存在關係分析,感覺非常透徹,晚輩就遇上了這類型困惑,你說易學擴張性特點「在於二者的思維模式不同,一個是講究邏輯體系下的推演,另一個是用同象擴張和同數擴張的思維模式推演。」
現今世界數學方向,運動的數學特性,連續性,對稱性,線性,周期性,反映了客觀事物運動規律.運動和靜止的研究,變化率為"0",是瞬息不變化,即靜止,從洛書文化中物質運動是無止的,由混沌至物質消滅,由消滅能量轉化洛書數值,開始時候5,擴張(膨脹)94382761,數學最大數值是9,是0至9符號,而洛書0-9沒有一位最大,各位是同值,所以在當運算時候,出現了不同思維.
數學的規律簡單而直接的符號,按邏輯歸納推出公認定理定律,證明事實真相,這工具被各界認同使用,而前輩提及數學是玄學,這個嘛,這思維真叫超現在,晚輩追不上這步伐,虛心地請教前輩,願聞其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9-24 20:34:57 | 顯示全部樓層

易學漫談(十一)

在下十分仰佩老平站長和銳山先生的寬容精神和廣闊胸襟。銳山先生提出玄學的問題待我歇一歇再來闡述陋見,哈哈...有點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9-24 22:06:10 | 顯示全部樓層

易學漫談(十一)

[ 這篇文章最後由戈巴契夫在 2005/09/24 02:13pm 第 1 次編輯 ]

研究京氏大大搶先坐了沙發椅,那小弟只好自己拉個太師椅來佔位置嘍!!!.....^_^.....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9-25 04:20:50 | 顯示全部樓層

易學漫談(十一)

[color=#006400]兩位易兄也佔了頭位,我唯有站著看,一樣精彩
[equote]「在於二者的思維模式不同,一個是講究邏輯體系下的推演,另一個是用同象擴張和同數擴張的思維模式推演。」[/equote]
[color=#006400]以上這兩句一出,俗語說「爆燈」,現今各易學名家,誰可與你爭鋒!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9-25 05: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易學漫談(十一)

銳山大大安安:
您站著看,小弟豈敢坐著,您這是折煞小弟了啊
於此謝謝~~~感恩!!!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5-9-25 06:23:35 | 顯示全部樓層

易學漫談(十一)

      
        真的好一句同象擴張及同數擴張。這一點确實點正易學的要穴了。宇宙本身就是不斷膨脹,易的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不正是陰陽的無限擴張嗎!數可以取1,也可以取10,100,1億,也可以是0.1,0.01…由無限大到無限小。類象也一樣可以無限申延。先生能夠和內地的專家們用數學模式表達出來,那就功德無量了!當然,最終還是要做好一個量化的工作,這一切就是要由大智慧者去完成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9-25 17:56:58 | 顯示全部樓層

易學漫談(十一)

梅花易真正ㄉ創始者是『陳希夷』先生,康節先生是將他ㄉ運用體系整理成有次序ㄉ取掛跟解掛,最根本ㄉ學理根據還是保留了希夷老祖ㄉ思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7 04:56 AM , Processed in 0.02211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