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calab

[八字交流] 【國父 - 孫中山八字】不同版本之真偽剖析!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9-5 18:13:46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財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財神爺爺』贈送現金2936個美元。


節錄孫中山先生的生平, 給大家在深入研究....


來源網站,,,,

http://www.cbt.edu.hk/~tck/student1/new_page_2.htm

-------------------------------------------------------------------------
孫中山的生平和思想

孫中山的出生

1866 年11 月12 日,孫 中 山 先 生 誕 生 於 廣 東 省 香 山 縣(今 名 中 山 市 )翠 亨 村 一 個 貧 苦 農 民 家 庭。孫 中 山 幼 名 帝 象,讀 書 時 取 名 文,號 日 新 ,字 德 明,1886 年 改 號 逸 仙,1897 年 在 日 本 化 名 中 山 樵 ,辛 亥 革 命 後 ,則 常 以 中 山 為 名。

    孫 中 山 幼 年 時 愛 聽 老 人 講 述 太 平 天 國 的 故 事,少 年 時 代 在 美 國 屬 地 檀 香 山 先 後 就 讀 於 英 美 教 會 所 辦 的 意 奧 蘭 尼 學 校 和  奧 阿 厚 書 院。
投身民主革命

1879, 孫 中 山 隨 母 赴 檀 香 山。 當 時 他 的 長 兄 孫 眉 爲 該 地 華 僑 資 本 家, 資 助 孫 中 山 先 後 在 檀 香 山、 廣 州、 香 港 等 地 比 較 系 統 地 接 受 西 方 式 的 近 代 教 育。 1883 ? 1885 年 的 中 法 戰 爭, 激 起 了 孫 中 山 挽 救 民 族 危 亡 的 愛 國 熱 情。 他 目 睹 清 政 府 的 賣 國、 專 制 和 腐 敗, 開 始 産 生 反 清 和 以 資 産 階 級 政 治 方 案 改 造 中 國 的 思 想, 經 常 發 表 反 清 言 論, 同 時 與 早 期 的 改 良 主 義 者 何 啓、 鄭 觀 應 等 有 所 交 往。 1892 年, 孫 中 山 畢 業 於 香 港 西 醫 書 院, 隨 後 在 澳 門、 廣 州 等 地 一 面 行 醫, 一 面 聯 絡 有 志 之 士, 准 備 創 立 革 命 團 體。 1894 年, 孫 中 山 上 書 李 鴻 章, 提 出 “人 能 盡 其 才, 地 能 盡 其 利 , 物 能 盡 其 用, 貨 能 暢 其 流” 的 改 革 主 張, 但 未 被 接 受。 1894 年 11 月, 孫 中 山 從 上海 去 檀 香 山, 組 織 興 中 會, 以 “驅 除 韃 虜, 恢 複 中 國, 創 立 合 衆 政 府” 爲 誓 詞。 1895 年 2 月, 建 立 香 港 興 中 會。 同 年 10 月, 興 中 會 密 謀 在 廣 州 起 義, 事 泄 失 敗。 孫 中 山 被 迫 亡 命 海 外。 1896 年 10 月, 在 英 國 倫 敦 曾 被 清 公 使 館 誘 捕, 經 英 國 友 人 營 救 脫 險。 此 後, 孫 中 山 詳 細 考 察 歐 美 各 國 的 經 濟 政 治 狀 況, 研 究 了 多 種 流 派 的 政 治 學 說, 並 與 歐 美 各 國 進 步 人 士 接 觸, 産 生 了 具 有 特 色 的 民 生 主 義 理 論, 三 民 主 義 思 想 由 此 初 步 形 成。 1897 年, 孫 中 山 由 英 國 經 加 拿 大 轉 赴 日 本, 結 交 其 朝 野 人 士。 戊 戌 變 法 以 後, 因 日 本 友 好 人 士 的 活 動, 孫 中 山 與 康 有 爲、 梁 啓 超 爲 代 表 的 改 良 派 曾 商 談 過 合 作 問 題, 但 因 改 良 派 堅 持 保 皇、 反 對 革 命, 合 作 未 能 實 現。 1904 年 孫 中 山 在 日 本、 檀 香 山、 越 南、 暹 羅 (今 泰 國)、 美 國 等 地 對 華 僑 及 留 學 生 宣 傳 革 命, 1905 年 在 比、 德、 法 等 國 的 留 學 生 中 建 立 了 革 命 團 體, 在 此 期 間 也 與 國 內 的 革 命 團 體 和 革 命 志 士 建 立 了 聯 系。

創 建 同 盟 會 與 改 良 派 作 鬥 爭

1905年 8 月, 孫 中 山 與 黃 興 等 人, 以 興 中 會、 華 興 會 等 革 命 團 體 爲 基 礎, 在 日 本 東 京 創 建 同 盟 會, 孫 中 山 被 推 舉 爲 總 理, 他 所 提 出 的 “驅 除 韃 虜, 恢 複 中 華, 創 立 民 國, 平 均 地 權” 的 宗 旨 被 采 納 爲 同 盟 會 綱 領。 在 同 盟 會 機 關 報 《民 報》 發 刊 詞 中, 孫 中 山 首 次 提 出 “民 族、 民 權、 民 生” 三 大 主 義。 同 盟 會 的 成 立, 有 力 地 促 進 了 全 國 革 命 運 動 的 發 展。 他 派 人 到 國 內 外 各 地 發 展 組 織、 宣 傳 革 命。 他 自 己 也 向 華 僑 宣 傳 和 募 集 經 費, 在 一 些 地 方 創 立 同 盟 會 的 支 部。 孫 中 山 成 爲 中 國 革 命 民 主 派 的 旗 幟。 他 領 導 的 對 改 良 派 的 批 判, 爲 辛 亥 革 命 的 爆 發 作 了 有 力 的 思 想 准 備。 從 1906 ? 1911 年, 同 盟 會 在 華 南 各 地 組 織 多 次 武 裝 起 義, 孫 中 山 爲 起 義 制 定 戰 略 方 針, 並 在海 外 奔 走, 爲 起 義 籌 募 經 費。 各 次 起 義 都 因 缺 乏 群 衆 基 礎、 組 織 不 夠 嚴 密 而 失 敗, 但 革 命 黨 人 前 仆 後 繼, 英 勇 戰 鬥, 給 清 政 府 以 沈 重 打 擊, 給 全 國 人 民 以 極 大 的 鼓 舞; 特 別 是 1911 年 4 月 27 日 的 廣 州 黃 花 崗 之 役, 在 全 國 引 起 了 巨 大 震 動。

推 翻 封 建 帝 制, 捍 衛 共 和 制 度

         1911 年 10 月 10 日, 武 昌 起 義 爆 發, 各 省 紛 紛 響 應。 孫 中 山 在 美 國 得 知 消 息 後, 於 12 月 下 旬 回 國, 即 被 17 省 代 表 推 舉 爲 中 華 民 國 臨 時 大 總 統。 1912 年 1 月 1 日, 在 南 京 宣 布 就 職, 組 成 中 華 民 國 臨 時 政 府。 1912 年 2 月 12 日, 清 朝 宣 統 帝 (溥 儀) 被 迫 宣 布 退 位。 中 國 結 束 長 達 2000 多 年 的 君 主 專 制 制 度, 建 立 了 共 和 國。 3 月 11 日, 孫 中 山 頒 布 《中 華 民 國 臨 時 約 法》。 由 於 受 到 帝 國 主 義、 封 建 主 義 的 強 大 壓 力 與 革 命 黨 本 身 的 渙 散 無 力, 孫 中 山 被 迫 於 1912 年 2 月 13 日 辭 去 臨 時 大 總 統 職, 讓 位 于 袁 世 凱, 4 月 1 日 正 式 解 職。 此 後 一 年 多, 孫 中 山 積 極 宣 傳 民 生 主 義, 但 因 政 權 落 在 袁 世 凱 手 中, 孫 中 山 的 努 力 並 未 取 得 成 果。 1912 年 8 月, 同 盟 會 改 組 成 國 民 党, 孫 中 山 被 推 舉 爲 理 事 長。 1913 年 3 月, 袁 世 凱 刺 殺 國 民 黨 代 理 理 事 長 宋 教 仁, 孫 中 山 主 張 武 力 討 袁; 7 月 發 動 二 次 革 命, 失 敗 後 再 度 出 亡 日 本。 1914 年 6 月, 孫 中 山 在 東 京 組 織 中 華 革 命 黨。 1915 年 5 月 初 回 到 國 內, 繼 續 爲 捍 衛 共 和 制 度 而 鬥 爭。 旋 又 返 日, 10 月 25 日 在 東 京 與 宋 慶 齡 結 婚。 1917 年 7 月, 因 段 祺 瑞 爲 首 領 的 北 洋 軍 閥 解 散 國 會 和 廢 棄 《臨 時 約 法》, 孫 中 山 聯 合 西 南 軍 閥 在 廣 州 建 立 軍 政 府, 9 月 被 推 舉 爲 大 元 帥, 進 行 護 法 戰 爭。 但 孫 中 山 在 軍 政 府 內 備 受 軍 閥、 政 客 的 排 擠, 不 得 不 於 1918 年 5 月 辭 去 大 元 帥 職 務, 經 日 本 赴 上 海。

接 受 共 産 國 際 和 中 國 共 産 黨 的 幫 助

         1917 年 俄 國 十 月 革 命 勝 利, 孫 中 山 於 1918 年 夏 致 電 列 寧 和 蘇 維 埃 政 府 祝 賀 俄 國 革 命。 1919 年 的 五 四 運 動, 給 予 他 以 很 大 的 鼓 舞。 孫 中 山 從 1920 年 開 始 與 蘇 俄 人 士 接 觸, 1921 年 12 月 在 桂 林 會 見 共 産 國 際 代 表 G.馬 林。 1922 年 4 月, 又 在 廣 州 與 蘇 俄 的 全 權 代 表 會 見。 1919 年 10 月, 宣 布 中 華 革 命 黨 改 組 爲 中 國 國 民 黨。 1920 年 8 月, 孫 中 山 指 示 駐 閩 粵 軍 回 師 廣 東, 驅 逐 了 桂 系 軍 閥。 11 月, 孫 中 山 回 到 廣 州, 重 舉 護 法 旗 幟。 1921 年 5 月, 在 廣 州 就 任 非 常 國 會 推 舉 的 非 常 大 總 統, 接 著 消 滅 了 陸 榮 廷 的 勢 力, 准 備 以 兩 廣 爲 根 據 地 北 伐。 掌 握 廣 東 軍 隊 統 率 權 的 陳 炯 明, 於 1922 年 6 月 發 動 叛 亂。 孫 中 山 脫 險 後 率 海 軍 反 擊 叛 軍, 因 待 援 無 望, 被 迫 離 開 廣 州 赴 上 海。 陳 炯 明 的 叛 變 使 孫 中 山 陷 於 極 爲 困 難 的 境 地, 他 決 心 接 受 共 産 國 際 和 中 國 共 産 黨 的 幫 助, 歡 迎 李 大 釗 等 共 産 黨 人 以 個 人 身 分 加 入 中 國 國 民 黨。 1923 年 1 月, 與 蘇 聯 代 表 А.А.越 飛 發 表 《孫 文 越 飛 宣 言》, 奠 定 了 聯 俄 政 策 的 基 礎, 隨 即 派 廖 仲 愷 赴 日 與 越 飛 談 判。 1923 年 2 月, 孫 中 山 從 上 海 回 到 廣 州 重 建 陸 海 軍 大 本 營, 以 大 元 帥 名 義 統 率 各 軍, 綜 理 政 務。 與 此 同 時, 逐 步 加 緊 改 組 中 國 國 民 黨 的 准 備 工 作。 8 月, 派 出 以 蔣 介 石 爲 首 的 “孫 逸 仙 博 士 代 表 團” 到 蘇 聯 考 察 政 治、 黨 務 和 軍 事。 10 月, 聘 請 蘇 聯 派 來 的 М.М.鮑 羅 廷 爲 顧 問。 接 著, 委 任 廖 仲 愷、 譚 平 山 等 組 成 新 的 中 國 國 民 黨 臨 時 中 央 執 行 委 員 會, 負 責 籌 備 國 民 黨 的 改 組 工 作。

對 三 民 主 義 作 新 的 解 釋

         1924 年 1 月, 中 國 國 民 黨 第 一 次 全 國 代 表 大 會 在 廣 州 召 開, 孫 中 山 主 持 了 大 會。 大 會 通 過 新 的 黨 綱、 黨  章, 在 實 際 上 確 立 了 聯 俄、 聯 共、 扶 助 農 工 三 大 政 策, 選 出 有 中 國 共 産 黨 人 參 加 的 中 央 領 導 機 構。 在 大 會 通 過 的 《中 國 國 民 黨 第 一 次 全 國 代 表 大 會 宣 言》 中, 孫 中 山 對 三 民 主 義 作 了 新 的 解 釋, 充 實 了 反 帝 反 封 建 的 內 容。 中 國 國 民 黨 第 一 次 全 國 代 表 大 會 的 召 開, 標 志 著 孫 中 山 的 革 命 思 想 和 革 命 事 業 發 展 到 了 一 個 新 階 段。 1924 年 5 月, 孫 中 山 在 廣 州 黃 埔 長 州 島 創 立 陸 軍 軍 官 學 校, 爲 建 立 革 命 軍 隊 打 下 基 礎。

中 國 革 命 民 主 派 的 光 輝 旗 幟

         孫 中 山 在 鬥 爭 中 認 識 到, 要 爭 取 中 國 獨 立 富 強 就 必 須 努 力 推 翻 帝 國 主 義。 1923 年 12 月, 帝 國 主 義 各 國 因 廣 東 革 命 政 府 截 留 粵 海 關 關 餘 和 要 求 收 回 海 關 主 權, 集 中 大 批 軍 艦 到 廣 州 河 面 對 孫 中 山 進 行 恫 嚇。 孫 中 山 在 關 餘 事 件 中 態 度 果 斷 堅 決, 迫 使 帝 國 主 義 各 國 在 1924 年 5 月 應 允 照 付 廣 東 政 府 應 得 的 關 餘。 1924 年 10 月, 孫 中 山 鎮 壓 廣 州 商 團 發 動 的 武 裝 叛 亂。 1924 年 10 月, 奉 系 軍 閥 的 張 作 霖 和 直 系 將 領 馮 玉 祥 聯 合 推 翻 曹 錕 爲 總 統 的 直 系 軍 閥 政 府。 馮 玉 祥、 段 祺 瑞、 張 作 霖 先 後 電 邀 孫 中 山 北 上 共 商 國 是。 孫 中 山 接 受 邀 請, 11 月, 離 廣 州 北 上。 12 月 底, 扶 病 到 達 北 京。 孫 中 山 是 中 國 偉 大 的 民 主 革 命 先 行 者, 爲 了 改 造 中 國 耗 盡 畢 生 的 精 力, 在 曆 史 上 建 立 了 不 可 磨 滅 的 功 勳, 在 政 治 上 也 爲 後 繼 者 留 下 珍 貴 遺 産。 他 的 主 要 著 作 有 《建 國 方 略》、《建 國 大 綱》、 《三 民 主 義》 等。 其 著 述 在 逝 世 後 多 次 被 結 集 出 版, 有 中 華 書 局 1986 年 出 版 的 11 卷 本 《孫 中 山 全 集》, 台 北 出 版 的 《國 父 全 集》 等。

孫 中 山 遺 囑

         孫 中 山 在 逝 世 前 夕 簽 署 的 遺 囑。 包 括 《國 事 遺 囑》、 《家 事 遺 囑》 和 《致 蘇 俄 遺 書》 三 個 文 件。 在 國 事 遺 囑 中, 他 總 結 了 40 年 的 革 命 經 驗, 得 出 結 論 說:“必 須 喚 起 民 衆, 及 聯 合 世 界 上 以 平 等 待 我 之 民 族, 共 同 奮 鬥。” 發 出 了 “革 命 尚 未 成 功, 同 志 仍 須 努 力” 的 號 召, 希 望 他 的 革 命 主 張 和 革 命 主 義 能 夠 得 到 實 現。 在 家 事 遺 囑 中, 說 明 將 遺 下 的 書 籍、 衣 物、 住 宅 等 留 給 宋 慶 齡 作 爲 紀 念, 要 求 子 女 們 繼 承 他 的 革 命 遺 志。 在 致 蘇 俄 遺 書 中, 闡 明 他 實 行 三 大 革 命 政 策, 堅 持 反 帝 愛 國 事 業 的 堅 定 信 念, 表 示 希 望 中 蘇 兩 國 在 爭 世 界 被 壓 迫 民 族 自 由 之 大 戰 中, 攜 手 並 進, 取 得 勝 利。 孫 中 山 還 誠 摯 地 請 宋 慶 齡 代 他 到 蘇 聯 訪 問, 以 實 現 他 的 遺 願。 孫 中 山 的 遺 囑 顯 示 了 他 的 愛 國 反 帝 和 堅 持 三 大 政 策 的 偉 大 革 命 精 神。最 後 他 在1925 年 3 月 12 日 逝 世,享 年 59 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9-5 19:44:5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史賓沙 於 2006-9-5 06:13 PM 發表
節錄孫中山先生的生平, 給大家在深入研究....
...


以年表方式整理了史大大所提供之資料~~~

1866 丙寅年 生於廣東中山翠亨
1879 己卯年 隨母赴檀香山
1886 丙戌年 改號逸仙
1897 丁酉年 在日本化名中山樵
1892 壬辰年 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 隨後在澳廣等地行醫, 准備創立革命團體
1894 甲午年 上書李鴻章,提出改革主張,但未被接受。從上海去檀香山,組織興中會
1895 乙未年 建立香港興中會。密謀廣州起義事敗。被迫亡命海外
1896 丙申年 在英國倫敦被清公使館誘捕,經友人營救脫險。
1897 丁酉年 由英國經加拿大轉赴日本,結交朝野人士。
1904 甲辰年 在日本、檀香山、越南、泰國、美國等地對華僑及留學生宣傳革命
1905 乙已年 在比、德、法等國的留學生中建立革命團體,
~~~~~~~~~也與國內革命團體和志士建立聯系,8月與黃興等人,
~~~~~~~~~在日本東京創建同盟會,被推舉爲總理
1906 丙午年 至1911辛亥年期間,同盟會在華南各地組織多次武裝起義,
~~~~~~~~~並在海外奔走籌募經費。各次起義都失敗,但給清政府以沈重打擊
1911辛亥年  4月27日廣州黃花崗之役,在全國引起了巨大震動。
~~~~~~~~~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各省紛紛響應。孫中山在美國得知後,
~~~~~~~~~於12月下旬回國,即被17省代表推舉爲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 壬子年 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職,組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2月12日,清宣統(溥儀)被迫退位。中國結束君主專制,建立了共和國。
~~~~~~~~~2月13日被迫辭去臨時大總統職,讓位袁世凱
~~~~~~~~~4月1日正式解職。此後一年多,積極宣傳民生主義,
~~~~~~~~~~~~~~但權落袁世凱手中,努力並未取得成果。
~~~~~~~~~8月,同盟會改組成國民党,被推舉爲理事長。
1913 癸丑年 3月,袁世凱刺殺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孫中山主張武力討袁;
~~~~~~~~~7月發動二次革命,失敗後再出亡日本。
1914 甲寅年 6月,在東京組織中華革命黨。
1915 乙卯年 5月初回到國內,爲捍衛共和制度而鬥爭。旋又返日
~~~~~~~~~10月25日在東京與宋慶齡結婚。
1917 丁巳年 7月,段祺瑞的北洋軍閥解散國會,孫中山聯合西南軍閥在廣州建立軍政府
~~~~~~~~~9月被推舉爲大元帥,進行護法戰爭。但在軍政府內備受排擠
1918 戊午年 5月辭去大元帥職務,經日本赴上海。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
~~~~~~~~~~~孫中山於1918年夏致電列寧和蘇政府祝賀
1919 己未年 五四運動,給予他大鼓舞。
~~~~~~~~~10月,宣布中華革命黨改組爲中國國民黨
1920 庚申年 開始與蘇俄人士接觸
~~~~~~~~~8月,指示駐閩粵軍回師廣東,驅逐了桂系軍閥
~~~~~~~~~11月,回到廣州,重舉護k旗幟。
1921 辛西年 12月在桂林會見共産國際代表G馬林
~~~~~~~~~5月,在廣州就任非常國會推舉的非常大總統,消滅陸榮廷勢力,
~~~~~~~~~~~~~准備以兩廣爲根據地北伐
1922 壬戌年 4月,在廣州與蘇俄的全權代表會見
~~~~~~~~~6月 掌握廣東軍隊的陳炯明發動叛亂。孫中山脫險後率海軍反擊無望,
~~~~~~~~~~~~被迫離開廣州赴上海,因而他決心接受共産國際和中國共産黨的幫助
1923 癸亥年 1月,與蘇聯奠定了聯俄政策的基礎
~~~~~~~~~2月,從上海回廣州重建陸海軍大本營,以大元帥名義統率,綜理政務。
~~~~~~~~~8月,派出以蔣介石爲首的代表團到蘇聯考察政治、黨務和軍事。
~~~~~~~~10月,聘請蘇聯派來的М.М.鮑羅廷爲顧問。組成國民黨臨時委員會,
~~~~~~~~~~~~~負責籌備國民黨改組
~~~~~~~~12月,帝國主義各國因廣東革命政府截留粵海關關餘,
~~~~~~~~~~~~大批軍艦到廣州河面進行恫嚇。
1924 甲子年 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孫中山主持了大會。
~~~~~~~~~5月,在廣州黃埔創立陸軍軍官學校,爲建立革命軍隊打下基礎。
~~~~~~~~~10月,孫中山鎮壓廣州商團發動的武裝叛亂。馮玉祥、段祺瑞、張作霖
~~~~~~~~~~~~~~先後電邀北上共商國事。
~~~~~~~~~11月,孫中山接受邀請離廣州北上。
~~~~~~~~~12月底,扶病到達北京。

***1925 乙丑年 3月12日逝世,享年59歲。***

[ 本帖最後由 micmag 於 2006-9-5 07:53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9-5 19:56:1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三命子 於 2006-9-5 15:17 發表
時日月年
庚辛己丙
寅卯亥寅

大運:

8 18 28 38 48 58
庚 辛 壬 癸 甲 乙
子 丑 寅 卯 辰 己   



請教老師 國父八字取官印相生格
財旺生官在生印 用己印生日主
取官貴格
真 ...

此造

貴在 虛神  暗 "未"  與 暗 "辰"

未 辰坐實    再遇 丙火受傷   ----印破---流亡 !!


年柱空亡在 月柱 !!!

月柱 父母位  ---與 母 無緣 !!

[ 本帖最後由 笨人7777 於 2006-9-5 08:01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6 01:18:0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fourp8w 於 2006-9-5 10:58 AM 發表
同治五年農曆十月初六, 寅時 (西元1866年11月12日 寅時)
同治五年農曆十月十六日 寅時 (西元1866年11月22日 寅時)

時日月年 時日月年
庚辛己丙 庚辛己丙
寅卯亥寅 寅丑亥寅

大運:

8 18 28 38 48 58
庚 辛 壬 癸 甲 乙
子 丑 寅 卯 辰 己

個人比較認同辛丑日:

不論辛丑日還是辛卯日, 用神都在己印,,
-------------------------------------------------
如果是辛卯日:

壬寅運, 乙未(1895)年
癸卯運, 乙巳(1905)年

這兩年是很有問題,,
乙未年壬透制丙, 乙透制己, 地支木局, 大兇,,
乙巳年癸透制丙, 乙透制己, 地支巳來沖亥, 大兇,,
--------------------------------------------------
如果是辛丑日:

壬寅運, 乙未(1895)年
癸卯運, 乙巳(1905)年

乙未年壬透制丙, 乙透制己, 地支丑未沖, 己土不致根拔,,
乙巳年癸透制丙, 乙透制己, 地支巳來沖亥, 但巳丑拱酉, 不致根拔,,  


看來您只單從【流年】來論命, 而忽略了結合【大運】來分析..............


[ 本帖最後由 calab 於 2006-9-6 01:20 A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6 01:34:0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三命子 於 2006-9-5 03:17 PM 發表
時日月年
庚辛己丙
寅卯亥寅

大運:

8 18 28 38 48 58
庚 辛 壬 癸 甲 乙
子 丑 寅 卯 辰 己   



請教老師 國父八字取官印相生格
財旺生官在生印 用己印生日主
取官貴格
真 ...


貴在清得純粹徹底, 且【正官佩印】格, 因全局極清純, 且是官印格, 故為人品德極為高尚, 重氣節, 聲名大, 因日元原局四個地支無根, 身弱不能任財官, 單純靠官來生印護身, 故實權不穩.

美中不足之其一, 是日元極弱, 但又不能成《從格》.

特別之處是:地支成木氣之象, 地支氣勢全偏木氣, 木氣源源不絕, 地支【寅亥卯】亦互合有情, 丙火於年柱透干, 故官星取木氣不盡, 丙火官星力強健, 月柱透印順生於日元, 其氣一氣順生, 護合有情, 但小人劫財星時柱庚干透出, 為美中不足之其二, 不過此『劫財星』對於原局亦有利有弊, 望各位多加詳察思考為謹!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6 01:37:2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pgup 於 2006-9-5 09:37 AM 發表

淺見而已,談不上什麼高見。謝謝版大鼓勵。

從基本面看,坐命酉宮,三方四分之三的機月同梁加二分之一的巨日星群組合。

一般論,思緒細膩柔和有致,個性謹慎內斂,能三思而後行,柔弱纖細缺乏攻擊力,耐力 ...


兄的紫微斗數分析中肯.........

故請問兄從紫微斗數星象中, 能否賜教孫中山為何當上【臨時大總統】之位卻高速卸任?先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6 01:39:5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micmag 於 2006-9-5 11:29 AM 發表
隨著一聲新年到,『富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富神爺爺』贈送現金2273個美元。


樓主大大:

小弟只是自學斗數, 初級程度生, 及至在本網發現了河洛起卦之程式,
早前套過小命得的 (蹇 ...


從象卦推算命理之運程概略, 確是甚為值得參考之數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6 01:41:4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笨人7777 於 2006-9-5 07:56 PM 發表

此造

貴在 虛神  暗 "未"  與 暗 "辰"

未 辰坐實    再遇 丙火受傷   ----印破---流亡 !!


年柱空亡在 月柱 !!!

月柱 父母位  ---與 母 無緣 !!


很特別的論法...............呵呵......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9-6 02:07:2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calab 於 2006-9-6 01:18 發表


看來您只單從【流年】來論命, 而忽略了結合【大運】來分析..............


版主何出此言, 在下不明, 還請指教,,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9-6 06:14:16 | 顯示全部樓層
 日      日
庚辛己丙   庚辛己丙
寅卯亥寅   寅丑亥寅

无妄流論法

一.虛實論(体用論):

請參考拙作
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 ... &extra=page%3D2
兩造〔用星〕的力量,均勝過〔体星〕多多。
此乃〔發揮力大於實力〕者也。
容易有〔自己實力之外〕的志向,也容易做出〔自己實力之外〕的事情。

事實引証
還沒有造反(或革命)的實力,卻已經開始造反(革命)了。
在廣州之伇。
第二天就要攻打廣州衙門了,今天還不知道槍彈在哪裏。
小弟愚見,真的有一點認為,孫國父他有些〔不務實〕的現象呢。


二.奇正論:

請參考拙作
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 ... &extra=page%3D2
兩造,均為傷官見印,符合〔奇格結構〕。
為人思慮清奇,圖謀識見,確實超凡,足以〔出奇致勝〕。


三.動定論:

請參考拙作
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 ... &extra=page%3D1
有印,利於定。無印,利於動。
事實引証
孫國父如果真的〔定〕下來,當一個醫生的話。
在當時的社會,豈不是至少都會有中產階級以上之〔利益〕了麼?
不過,孫國父選擇了革命的〔動〕,所以〔不利〕。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9-6 06:15:14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富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富神爺爺』贈送現金1346個美元。


 日      日
庚辛己丙   庚辛己丙
寅卯亥寅   寅丑亥寅

は妄流論法

四.群獨論:

は妄流見解
善能在分工合作,群策群力的團体中發揮才識,脫穎而出者,是為〔利於群〕之命格也。
而適合獨立作業,不利於群策群力之處境者,則為〔利於獨〕之命格也。

利於群者在大公司、大團体、大家庭或多人合夥之事業中,有較好的發展機會。
利於獨者,則必須處身於小家庭、個人工作室、自由業、或者一人老闆等環境中為宜。

利於群者善於〔串連多人〕,共同為〔同一目標〕而奮鬥。
利於獨者,則不喜與人共事,喜歡〔獨力作業〕。

利於群者大多有〔兼容並蓄之氣量〕,而利於獨者則多半有〔追求完美的執著〕。

兩造,均為身弱(且退氣),宜先見比劫助之,方始可以用印之命。
如今庚劫高透,符合了〔利於群〕的結構。
事實引証
獨力不能成事,必須串連多人,恰也能?串連許多人,共同革命。
此孫國父命中,劫財大用,係乃〔利於群〕之顯例者也。


五.權從論:

は妄流見解
利於群,則必須能〔鎮馭〕這一〔群〕,那麼這個〔群〕,才可以達成目標。
如果串連了一群人,卻無法鎮馭這一群人。人人各懷鬼胎,又焉能成事哉。

兩造,雖均為身弱(且退氣),宜先見比劫助之,方始可以用印之命。
而且也均有見庚劫黨助,自然可以用印。
惟辛卯造,己印虛浮,不足以為用。
而辛丑造,己印通根,則足以為用。
小弟愚見,辛丑造為佳。

不過,關鍵不是在這裏。
真正的關鍵,是下一個理論,化合論。


六.化合論:

は妄流見解。化合,有三種論法。
(1)化合成格。
(2)合神就我。(就是官來就我,或財來就我)
(3)貪合忘貴。

兩造命中,均是傷官得令,財星進氣(且黨盛)。然而日主卻遙合於弱官。
合,就是心之所向。
心,向著最弱的〔官〕,而不是向著旺盛的〔傷官生財〕。這是捨強就弱之象。
代表日主之心,是向著〔對自己沒有利益〕的事物(沒有利益,並非沒有意義)。
而放棄(或捨棄)了自己可得或即得之利益。

事實引証
孫國父讓位袁世凱,為的是全國同胞,這當然極有意義。
然而此舉,對孫國父自己而言,實無利益。(這就是貪合忘貴)
更要緊的是,孫國父所串連的這一〔群〕人,未必人人都有如此胸懷。
我想,其中應該有很多人,是指望孫國父坐上大位,自己好當個〔開國功臣〕的才對吧。
可是孫國父他一讓位,這些人免不了就會產生〔跟錯人了〕這樣子的心思。
也就是會產生〔跟著孫國父出生入死,卻啥好處都沒撈到〕的心態。
所謂,人而無私,天誅地滅。
正因為跟著孫國父出生入死的人,都沒有好處。
所以就產生了很多的〔叛變〕。(這也是貪合忘貴,容易造成的局面)
孫國父之所以〔鎮馭〕不住這一〔群〕人,這裏,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所以,上頭小弟說
─────────────────
惟辛卯造,己印虛浮,不足以為用。
而辛丑造,己印通根,則足以為用。
小弟愚見,辛丑造為佳。
─────────────────
然而,丙辛一合,則兩造皆〔失其用〕矣。




[ 本帖最後由 癸海 於 2006-9-6 04:48 PM 編輯 ]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9-6 06:16:01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財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財神爺爺』贈送現金1980個美元。


无妄流趣味探討

 日      日
庚辛己丙   庚辛己丙
寅卯亥寅   寅丑亥寅

以趣味的方式,來探討以下兩點。

小弟認為,成大功立大業的命造,應該俱備以下兩點。
一.除了要俱備〔說服力〕,還必須俱備〔懾服力〕。
二.除了要俱備〔影响力、串連力〕,還必須俱備〔號召力〕。

孫國父,奇格人物也,俱備了良好的〔說服力、影响力、串連力〕。
可惜對於〔懾服力、號召力〕,命中仍是欠缺。(兩造皆作如是觀)

試看三國人物。
劉備的才智,不如孔明。
但是卻可以〔懾服〕孔明,讓孔明為自己〔鞠躬盡粹〕。
而孫中山,說實在話,並沒有〔懾服〕蔣介石。
孫中山要〔聯俄容共〕,蔣介石卻給他〔反共抗俄〕。
不把孫中山的命令當回事。
這是孫中山的命中,〔懾服力〕誠所不足所致。

孫中山的〔影响力、串連力〕是頂好,可惜〔號召力〕也是不足。
反觀毛澤東,〔號召力〕就好得多。

小弟愚見。
成大功立大業的人,必須要有一項〔絕大本領〕。
就是要把複雜的政策或理念〔口號化〕。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民有、民治、民享。說實在,不太容易懂。
在當時文盲偏地的時代,聽得懂的,都是一些〔高級知識份子〕。
要影响、串連這些高級知識份子,當然要有絕佳的〔影响力、串連力〕。
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絕大多數,都是高級知識份子。
把高級知識份子,拿來當〔砲灰〕使用,小弟真的是有一點不以然呢。

而毛澤東的〔共產主義〕雖然複雜。
可是毛澤東把它〔口號化〕。
就是,財產是〔共有的〕,〔有地大家種〕〔有飯大家吃〕。
我想,再怎麼目不識丁的文盲,都是聽得懂的才對。
大家都聽得懂了,〔號召〕就容易了。

所以說。
〔懾服力、號召力〕才是成大功立大業者的〔必備〕條件。
〔說服力、影响力、串連力〕還不算是呢。

未知大家見解如何,歡迎賜示。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9-6 07:02:3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fourp8w 於 2006-9-5 10:58 發表
同治五年農曆十月初六, 寅時 (西元1866年11月12日 寅時)
同治五年農曆十月十六日 寅時 (西元1866年11月22日 寅時)


時日月年 [colo ...

fourp8w兄
若為 辛丑日

庚辛己丙
寅丑亥寅

地支 亥丑拱子 ---如子水 填實
--------木 遇大水 ----木漂  
--------土 遇大水 ----土崩
--------金 遇大水 ----金沉
--------火 遇大水 ----火熄

命主 辛丑 自顧不暇   ------如何領導 眾人


辛卯日就不同了

庚辛己丙
寅卯亥寅

官星 得強財 生 --- 己偏印 與 木財 得 丙火 通關

通關用神 丙火 明確
格局用神 己土 明確
扶抑用神 己土 明確
調候用神 丙火 明確 ---------金水傷官 ---宜見官
清濁用神 丙火 明確

用神 相生 不相剋

己土 因
1. 強財在地 ----有危險 之外 !!---需通關用神護
2.己土偏印 過弱 --需官生助 ----丙火
如 有
1.未土 坐實  ---亥卯未三合
----己土 偏印 只剩下 丙火 救護
----如 丙火再傷就 ....如壬運
2.辰土 坐實 --寅卯辰三會
----己土 偏印 也只剩下 丙火救護
3.甲木透干合己土 時 -----印星心向外 ---也只剩下丙火 解 甲己合
4.壬運高透之時 ---壬得強祿 ---傷官見官  
   丙火 受傷 ----只要 木不傷 就可救護
  

貴氣 全在 天干 丙 己 兩物

己土 還 依附 丙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9-6 07:18:5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笨人7777 於 2006-9-6 07:02 發表

fourp8w兄
若為 辛丑日

庚辛己丙
寅丑亥寅

地支 亥丑拱子 ---如子水 填實
--------木 遇大水 ----木漂  
--------土 遇大水 ----土崩
--------金 遇大水 ----金沉
--------火 遇大水 ----火熄
...
原帖由 fourp8w 於 2006-9-5 10:58 發表
同治五年農曆十月初六, 寅時 (西元1866年11月12日 寅時)
同治五年農曆十月十六日 寅時 (西元1866年11月22日 寅時)


時日月年 [colo ...

fourp8w兄
若為 辛丑日

庚辛己丙
寅丑亥寅

地支 亥丑拱子 ---如子水 填實
--------木 遇大水 ----木漂  
--------土 遇大水 ----土崩
--------金 遇大水 ----金沉
--------火 遇大水 ----火熄

命主 辛丑 自顧不暇   ------如何領導 眾人


辛卯日就不同了

庚辛己丙
寅卯亥寅

官星 得強財 生 --- 己偏印 與 木財 得 丙火 通關

通關用神 丙火 明確
格局用神 己土 明確
扶抑用神 己土 明確
調候用神 丙火 明確 ---------金水傷官 ---宜見官
清濁用神 丙火 明確

用神 相生 不相剋

己土 因
1. 強財在地 ----有危險 之外 !!---需通關用神護
2.己土偏印 過弱 --需官生助 ----丙火


加商 丙火 用神  重要 但 守護者 少

如 有
1.未土 坐實  ---亥卯未三合
----己土 偏印 只剩下 丙火 救護
----如 丙火再傷就 ....如壬運

2.辰土 坐實 --寅卯辰三會
----己土 偏印 也只剩下 丙火救護

3.甲木透干合己土 時 -----印星心向外 ---也只剩下丙火 解 甲己合

4.壬運高透之時 ---壬得強祿 ---傷官見官  
   丙火 受傷 ----只要 木不傷 就可救護
  

貴氣 全在 天干 丙 己 兩物

己土 還 依附 丙火

如有 戊土 來守護 丙火 更好  ---可惜原局 沒有

但  可 後天培養 ------行醫 救國救民 ----正是 正印 戊土

只要  戊土 正印 不滅  丙火就 有強有力 守護者

官印相生 ---不大貴也難 !!


行運中 癸卯運 ---丙火 用神獨用   

官星一清  就等 戊土己土 護駕了 !!!

應該是 最好運之時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9-6 07:28:1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笨人7777 於 2006-9-6 07:18 發表


fourp8w兄
若為 辛丑日

庚辛己丙
寅丑亥寅

地支 亥丑拱子 ---如子水 填實
--------木 遇大水 ----木漂  
--------土 遇大水 ----土崩
--------金 遇大水 ----金沉
--------火 遇大水 ----火熄 ...


同治五年農曆十月初六, 寅時 (西元1866年11月12日 寅時)

時日月年
庚辛己丙
寅卯亥寅

大運:

8 18 28 38 48 58
庚 辛 壬 癸 甲 乙
子 丑 寅 卯 辰 己




孫中山先生逝世之日期:西元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時日月年
? 乙己乙
? 未卯丑


往生之時 為 乙巳運
1.乙運
2. 未土 坐實 之時
3.丙火之祿 巳被 丑土合走


己土 偏印 ---被 木局 強制   
1.---木 旺 無制   
2.丙火救護不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7 08:03 AM , Processed in 0.06757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