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銳山

從洛書數考究銀雀山漢簡三十時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2-30 22:11:25 | 顯示全部樓層
但是,锐山兄的思路颇为奇怪,为何什么东东都要装到卦里去?不装到卦里去难道不行么?请锐山回应一下。我就是觉得装到卦里去只能做有理数域运算,无法做实数域运算,不知锐山兄意见如何?

[ 本帖最後由 初中生 於 2006-12-30 10:13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2-30 22:38:56 | 顯示全部樓層
还有一点无法回避的是,为什么把第一幅圆图把牛初定在地气发?而第二幅圆图把牛初定在冬没?其依据是什么?真的有计算依据吗?请回应。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2-31 00: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研究京氏 於 2006-12-30 11:50 PM 發表。
有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请教锐大、初兄:
仰观天文,有三光日月星,大六壬还用月宿,但是《京氏易传》没有提到月亮,京房把月亮搞到哪里去了?

我这阵子实在怕老研,他老是挖到要命的地方,我躲来躲去,他堵来堵去,结果把我堵在死角里了。好吧,听听脑子有病的人说说疯话——月亮在屋里睡觉呢!

疯话说完,老研,你这回不堵我了吧?嘎嘎嘎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2-31 00:16:09 | 顯示全部樓層
锐老大这套武功,就是东汉刘歆的武功招式,老刘这招式,在那时影响巨大,起于前汉末年,隆于后汉,余绪及于魏晋,垂数百年之久,直到南朝时以祖冲之为代表的一批人出来,老刘才被取代。也是时候该取代了,因为那时候的实象都偏差的太大了,不取代不行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2-31 00:17:3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研究京氏 於 2006-12-31 12:12 AM 發表。


呵呵,好了,保密就不问。问一个天文问题:
造父变星指哪个,小名量天尺的是哪几个?

亲娘咧,我在这棵没保密呀,我都明告诉你了,你还说我藏活儿,你这不是骂兄弟我么?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2-31 00:21:4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研究京氏 於 2006-12-31 12:12 AM 發表。


呵呵,好了,保密就不问。问一个天文问题:
造父变星指哪个,小名量天尺的是哪几个?

造父变星是从上往下数最后一个。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2-31 00:28:3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研究京氏 於 2006-12-31 12:12 AM 發表。


呵呵,好了,保密就不问。问一个天文问题:
造父变星指哪个,小名量天尺的是哪几个?

怎么还有第二个问题“小名量天尺的是哪几个?”造父变星这一个不就是量天尺咯,怎么还有哪几个?奇怪!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2-31 00:32:3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研究京氏 於 2006-12-31 12:30 AM 發表。

京房没把这东西弄进来。

什么?京房没把这东西弄进来?你故意的吧?老研呀老研,你耍我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2-31 00:37:3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研究京氏 於 2006-12-31 12:33 AM 發表。


这家伙是五等星吧?晕。一个怎么量,得好好想想。

不是呀,它是脉冲变星嘛,也就是亮度从3.6等到4.3等,亮度变化周期为5.37天,所以可以用来测量天体距离,因此就叫做量天尺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2-31 00:43:4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研究京氏 於 2006-12-31 12:38 AM 發表。

呵呵,初兄行啊,把京房吃透了!你说你没时间学习术数,这才是耍我呢,天文、历法,连京房都捣鼓清楚了!

呵呵...我哪会?差远了。都是在内部网互相拍砖学了点,不过我们那里跟你们外面不同,都注重失败案例,不怎么注重成功案例,一有失败案例贴出来,那是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呀,呵呵......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2-31 00:49:1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研究京氏 於 2006-12-31 12:47 AM 發表。

原来是这么回事。那么老爷子主讲那帖子,一尺合多少厘米?

我不知道你指的是什么,你能不能讲明白点?多敲几个字。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2-31 01:01:4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研究京氏 於 2006-12-31 12:51 AM 發表。

呵呵,我怕问白了你不肯说。就是老爷子主讲风水的一贴,西水坡m45时代,一尺合多少厘米啊?近来对度量衡感兴趣:)

不知道这个,商尺我知道,这个不知道。为什么要考虑尺呀、度量衡呀这些问题?早期没有统一尺度的!真的,我一直都没弄明白你上次在弄什么东东,搞日影的话,不用呀,用当地经纬度,然后一算二至日日影,再反推八尺,设其为常数去验证不就行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2-31 01:07:1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研究京氏 於 2006-12-31 01:03 AM 發表。

若是23厘米,那十干猜就对了;14厘米,就错了。酱紫。

不对,你绕远了,这种干法不对,早期没有统一尺度的,各地都不一,你看看我上面的说法。

其实,就是在商时,尺的长度从15.80-16.95cm的都有。你说的23cm那是春秋战国的尺了吧?好像23cm这个长度要晚一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2-31 01:11:2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研究京氏 於 2006-12-31 01:07 AM 發表。

这个办法试过,不过我数学不好啊,太阳高度那个算法好不容易弄明白,然后就干瞪眼了。
我的思路是,墓主若是八尺之表,则胫骨可能 ...

你用你的假设去套模型,先套一套看对不对,要是对,你的说法就可以写出来了,就这样干比较靠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2-31 01:14:4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研究京氏 於 2006-12-31 01:07 AM 發表。

这个办法试过,不过我数学不好啊,太阳高度那个算法好不容易弄明白,然后就干瞪眼了。
我的思路是,墓主若是八尺之表,则胫骨可能 ...

在这个时候,你可千万先别受出土文物的摆布,先假设一个常数,然后套模型,套住了就靠谱了,为什么先不要受出土文物的摆布呢?因为度量衡方面,早期出土文物太少,而度量衡又太不统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4 12:56 PM , Processed in 0.02018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