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0-2-15 02:23:29
|
顯示全部樓層
無意中逛到了銳山兄3年前的舊文, 不知這些年來兄對京氏易的源流師承有沒有更深入的破解?
關於舊文獻的耙疏, 盧央先生的京氏易傳解讀&京房評傳(第四、五章風占,音律, 風角)已有很詳細的說明.
大意為《漢書?五行志》引述洪範九疇第二疇, 然後引用《京房易傳》提到十種風占; 《晉書?天文志》則
直接說京房撰有風角書, 並引其中的《集星章》入志(但其他史書均未言京房有風角書); 《漢書?翼奉傳》有
部份風角內容的介紹. 古代星占學傳統中, 對風的占測十分突出, 以風來占測事情, 是星占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專門
稱之為"風角", 難怪李淳風的乙巳占要用了近1/5的篇幅來討論風角, 也在大唐開元占經中留下了吉光片羽.
李淳風說 "巽為風, 風占災異最驗", 京房對風的研究, 是從音律的情況出發, 即將風和音律聯系起來.
案京房風角所載,五音風發遠近,皆以五行成數推之.其云遠近及中者,皆以日時多少及勢力強弱,以事推之. 推其遠近, 皆變動其數,
觸類長之. 而風所從來二十四處, 皆須明知發止, 審別支干, 及以八卦所在. 發時早晚, 來從何處, 息在何時, 回在何日
何辰, 皆須審明知之. (乙巳占?占風遠近法第六十九) ;
宮風近十里, 中百里, 遠千里. 羽風近六里, 中六十里, 遠六百里.
徵風近七里, 中七十里, 遠七百里. 角風近八里, 中八十里, 遠八百里. 商風近九里, 中九十里, 遠九百里. 太史必知風之情,
曉風之聲. 宮聲如牛鳴牢中, 隆隆如雷鼓響, 徵風聲如奔馬, 商風聲如離群之羊, 如叩銅鐘, 如飛集之羽, 如流水汲汲,
咨嗟聲感人. 羽風聲如擊濕鼓, 如流水揚波, 激氣相磋, 如麋鹿之鳴子也. 角風聲如千人語, 誾誾然令人悲哀, 如人叫啾啾
, 如千人呼嘯, 如雞登木. 即令經驗豐富如京房者, 也知道以這種主觀標準來準確判斷風聲是相當困難的, 所以他才將風聲
與六十音律對應起來, 想要 “推其清濁以知大小”,至於如何具體操作, 今已不可考, 惟留京房候氣之說(後漢書?律曆志)
有謂“候氣之法, 始于京房”; 亦有云京房候氣之法, 怕是後人的假托. 但是從氣動與律數對應的設想而言, 本質上也是一
種候氣的意思, 比如冬天颳北風, 夏天吹南風, 當風轉向時, 就對應於另一個律. 風乃天地之氣合, 風是氣的一種特殊表現
形態, 候風也是一種候氣. 假定氣隨月有變化, 而表現在與各月所中之律共振, 從而設計出一種科學實驗(葭莩管), 以律測風
(或地氣), 這就是傳統的候氣說, 只是這流傳了兩千年的方術, 從來不曾驗證過, 成為科學史上最大的騙局, 迨明朝中葉以後,
才開始有人懷疑不是古法失傳, 而是根本假設不對(黃一農 ?中國傳統候氣說的演進與衰頹)
所以讓術數的回歸術數, 才是正途. 京氏風角之說, 必然有所本, 《呂氏春秋》之《季夏紀?音律》篇、《淮南子?天文訓》、
《史記?律書》這些早於京房的著作都將風與音律相關連; 出土文獻首推馬王堆帛書刑德乙本運行九宮圖, 其圖有八風神名
(四隅位), 并律呂干支, (饒宗頤先生說以八風名配合刑德, 於理亦合, 楚辭天問, 長沙漢墓皆楚地之物); 《銀雀山漢墓竹簡?
陰陽之十一》有“天地八風五行客主五音之居”篇題, 可見當時的文化氛圍都為京房的風角說提供了思想淵源.
饒氏之文作於18年前, 至今仍是研究刑德九宮圖的必讀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