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瑪亞呼

﹝原創﹞關於我的易學雜耍手札---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4-12 00:06:05 | 顯示全部樓層
又见楼主好文章,高兴拜读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4-13 02:01:4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先天易 於 2009-4-12 12:06 AM 發表。
又见楼主好文章,高兴拜读



你一發聲可把我嚇得不會說話了。
這種小碗小筷的生活啟發,哪裡稱得上文章,真真不好意思得很。但是我還是要厚著臉皮問下去,十天干,會不會是燧人的風姓十部???後來的地支,會不會有兩種可能,一是風姓十部分散所在的部落之地,二是由此延生的多重通婚氏族???????




燧人弇茲氏自立姓氏為“風”,這是中國人最早之姓。
  風姓共分為十部:一為天芎部,二為天齊部,三為天乙部,四為合雄部,五為天陽部,六為天陰部,七為候鳥部,八為候蟲部,九為雷雨部,十為天皇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4-15 21:44:5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


探访“玛雅”——比较“玛雅”文化与中华古文化

[日期:2008-01-02]来源:首都博物馆  作者:林被甸]

题目:探访“玛雅”——比较“玛雅”文化与中华古文化
时间:2006年7月22日  上午  10:00
地点:首都博物馆
主讲人:北京大学历史系  林被甸






前略....


我們再看,文化數位系統。瑪雅人很多發明,很多數位發明。展覽會上面也有,瑪雅人的“一”,一橫一杠代表“五”,一個貝殼代表“零”。這三個數位可以表示出任何的數字來,這是1到19的數字,他用這樣的數位可以進行大運算。特別讓人感到吃驚的是瑪雅人發明的“零”這個概念。在座有好多學生,大家知道數學上“零”的發明是一個很抽象的符號,“1”手指1,2表明“2”,說“零”一個什麼表示,是一種數學的抽象,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認識的高度是認識不了“零”的。那麼根據現在的瞭解,就世界最早發明“零”的概念是印度人,大概是西元四、五世紀的時候,中國是從印度學過來的,然後印度傳到了阿拉伯,阿拉伯又傳到了歐洲。可是在印度人之前,也就在西元一世紀前後,瑪雅人已經使用了“零”。他們已經用“零”的概念來進行大運算,這就是當年瑪雅人留下來的石碑,上面刻著好多數字。

     
1.                                                                              2.

1.瑪雅數位系統                                                     2.瑪雅數字進位元

你們看右邊這一個,腦袋文字是代表“皇朝”,下面能辨出來,上麵點代表“8”。相當於西元302年,300多年這麼一個時間。所以這個“零”概念的出現,是瑪雅人的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一個成就。這一條就讓人感到誰要隨便說瑪雅文化都是從別的地方來的,就得謹慎了。如果“零”的概念都沒有,結果你還不知道,瑪雅人已經零計算了,這個數學是你教的,就不太合適了。我們還要倒過來說,瑪雅文化、印第安人文化和中國古文化有沒有相似的地方呢?瑪雅文化和印第安文化帶有很濃的東方色彩,在看裡面就留下幾個印象。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4-15 22:05:56 | 顯示全部樓層
馬雅人沒有龜卜骨卜的記載。我希望北京大学历史系 林被甸教授考慮一下,如果中國的卦畫被馬雅人視為數字的記載方式呢?上面那兩張圖明明說明預卜吉凶的鑽孔和刻劃線條,在馬雅人那裡數字化了。

卦畫變成數字這也不奇怪,乾坤坎離哪一個沒有配上數字?不能因為馬雅人有零的觀念,而認為無法在中國卦畫裡納入零的觀念,有狀元學生,難道學生的老師一定都狀元?


這兩張圖很好,我特地抓下來,供大家研究。

另外,它真的很像我們的算盤,有一種是上面兩顆珠,每珠是5,橫桿下四顆珠,每珠是1.

[ 本帖最後由 瑪亞呼 於 2009-4-15 10:10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4-16 00:13:46 | 顯示全部樓層
很同意老兄的說法  , 一般來說  ,  在運算上  ,  未用到座標 ,
負數等  ,  有無零的概念並無大作用  ,  中國古人一般用份
數解決小數點問題  . "  大衍之數五十  , 其用四十有九"  ,  
一有時可與零互用  ,  1 樓與 G 樓都是一樣  ,  很多人於
計算公元前如何用零年往往搞出亂子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4-16 03:32:32 | 顯示全部樓層
樓主對瑪雅文化研究是一回事﹐延伸而謂之影響易學﹐則在下不敢苟同。

易數是天地自然之數﹐即天一至地十。而數為氣之用﹐以數言象﹐依象言理。所謂氣是指天地之氣故此有天地之數。天地之氣的變化就可由易之數?象?理三個範疇作一解釋即所謂變易。則天氣主要是陰陽即日月之度數﹐所用之器是圭表﹐所以成卦象。則地氣以定月令即律數﹐所用之器是律管﹐所以成五行。數象之間的關系乃成理。數之變化是奇偶﹐故此有所謂“象無偶不立﹐數無奇不行。” 所以《易傳》才會有聖人仰觀俯察之說。

五行是律數(傳統)與二進制(近代)無關﹐而且陰陽與五行其實是可分開的系統﹐即陰陽五行同時講的話乃是一綜合系統而不只是分析﹐但分開說它們各自系統卻是分析的。而律數以“生”為基本觀念而主要概念是隔八生律﹐主要方法則為三分損益法﹐亦即是利用四則運算中之乘除法則以象氣之消長(即其理念)並非加減法則之象氣之分合。律數本身是類似黃金分割般的無量網一類數是無一定實物背景﹐所以原則上可以加諸任何物類。二進制之數是現代所謂科學易的範疇與古易無關。所以硬要用“零”這個概念來解釋易數根本就是不對題。正統的易數從來沒有所謂二進制之數。易數中律數與六十甲子?九宮圖?五行卻有緊密關系。

數象本來是具體解釋氣之變化﹐即生生之謂易﹐即有實有層之意義。可是由于數象均是半心靈的而可抽象地作綜合描述現象界之種種﹐故一般人以為可作科學來看待﹐其實不然。所以講易﹐特別是以之作形而上學來講必須分際清楚﹐否則混漫不堪﹐說之無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4-16 08:02:5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紅塵擺渡 於 2009-4-16 03:32 AM 發表。
樓主對瑪雅文化研究是一回事﹐延伸而謂之影響易學﹐則在下不敢苟同。





正是對馬雅人對卦畫無分陰陽,無賦予心理性質,直接定數的手法非常欣賞!但它還未對中國易學產生作用,我不但沒有認為它曾經影響中國易學,還懷疑卦畫曾經被他們偷去了!

他們無法在卦畫上演出『零』數,這點又與中國歷代學者一模一樣,這太可疑了,請看那個代表零的符號,非常突兀的另呈孤立的一個,它無法被承載或被收納在1和5的原點與橫槓裏,它等於是一個截止點,非常像馬雅用來代表1的圓點,但不是10或100或10000~~~,不是把小圓延伸成大圓的意思,可以認為,這是另外加上去的獨立符號。


我說過他們沒有用骨卜龜卜的記載,結繩記事倒是有的,在數字上的符號除了那個零,其它的是由龜卜演化出來的符號,他們沒有學到陰陽觀念的樣子,也就是說不但不是律數,也不是小成卦的數,他們的卦畫不受卜筮學的規範。把卦畫拆開來,對上中國算盤的用法和形制,不覺得一模一樣嗎?????

這會不會是有礄氏裔族由中國分出去的一支偉大文明?有典氏才能繼承龜卜文明,沒有龜卜文書知識的人群,偷學個一招半式,就是沒有陰陽觀的山寨卦畫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4-16 10:04:04 | 顯示全部樓層
不要忘記古秤法非十進位,而是十六進位,我們在台灣民間進行的小買賣仍是16兩一斤。到底易學有沒有零的觀念?這要問問【龍】這個字音字義,零,福建一帶人們的語音合於古音韻,很多古詩要是用他們的口音就能讀順了,而他們就是以【零】讀出【龍】的音。
所以讓我們來看看在這一帶人民死死不敢忘記不敢割捨的16進位,會不會出現零的觀念吧。

乾為龍,為天。天為什麼是個零??因為龍是從來沒有的東西,它不是實際存在的生物,天空是一團虛無的空氣。
乾1兌二................坤八。
乾要由零變成一,必然是坤八完成,所以有天地交而【太】的過程。
我因此解讀為坤初爻為八,初爻自乘8864,乾初爻為0,乾初爻自乘,00得0。
零並不是整個小成卦自乘。
坤初自乘,才完成小成卦的乾1。乾是16也是64的【太】,這方向頗說明了『隔八生子,律呂相生之法』!

馬雅人只學到乾初爻自乘而已。他們沒有坤的符號。
所以紅塵老大,要他們解釋音律,您是欺負人家吃玉米的不吃大米呀!

[ 本帖最後由 瑪亞呼 於 2009-4-16 10:32 A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4-16 10:39:35 | 顯示全部樓層


超過編輯時間了,補充一下:
我們似乎極缺乏不同進位的觀念,一件事情重複起卦占卜,第一卦和第二卦得進位制一樣嗎??


上面那問題請另外思考。

馬雅人可能將大衍之数50,由字面分開來處理,5為一橫,也就是乾初為大衍的意思,0為一個『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零數。他們沒有從巽初找出5為基數。

果然是山寨版的狀元學生呀。

[ 本帖最後由 瑪亞呼 於 2009-4-16 11:07 A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4-16 11:16:21 | 顯示全部樓層
馬雅人的零那個符號,之 所以被我解讀為大衍,是因為那個符號裡面有一橫四豎,不是真無,而是死絕。大衍在中國不敢用50,必虛一,只用49代之,他們的歷學與數學的白人導師,用滿大衍,預算天地死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4-16 13:16:37 | 顯示全部樓層
大衍之數的內涵是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亦道家之周天火候之所由。鱗蟲三百六十而龍為之長亦為四靈之首。龍者九九八十一應黃鐘之數﹐宮調, 音之最重者也。故龍者為九九歸一在地之真陽﹐天一所生﹐男子二八之壬水化為白虎﹐女子二七之癸水化為赤龍﹐自此真陽始泄﹐仙根始斷﹐故男子以慎保二八為貴﹐此道家修真之所以要降龍伏虎者﹐煉精化氣。真氣潛藏是謂潛龍而勿用﹐需識鼎爐方得為用﹐非空虛而無用者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4-16 20:33:32 | 顯示全部樓層


紅塵大大有沒興趣把大衍數的55,用十天干去看?
1+2+3+4+5+6+7+8+9+10

這裡的十干
為什麼後來只能用50虛1
因為十部不常滿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5-6 23:04: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一帖佳作,保證各位行家看後手癢

六爻也有死穴2009-04-14 17:54:46 发表评论进入论坛
六爻断卦快速而准确,反映信息量也非常丰富,不但前人留下了【火珠林】,【断易天机】文章来源:藏风得水 www.zangshu.com
黄金策】,【卜筮正宗】等宝贵经驗,今人也写出了不少有关六爻断卦的真知灼见,可见用文章来源:藏风得水 www.zangshu.com
六爻预测真是法中之宝。怪不得万千周易修习者都把它作为必修课。但,纵观当今易坛,虽文章来源:藏风得水 www.zangshu.com
大师比比,修习者万千,却无人提及六爻断卦尚有死穴。此穴不解,由它所造成的损失,可能是千金巨失,也可能是全军覆没。文章来源:藏风得水 www.zangshu.com
04年国庆节期间,我在北京香山,一男青年向我求测婚姻。文章来源:藏风得水 www.zangshu.com
《火地晋》变《火泽睽》文章来源:藏风得水 www.zangshu.com
官巳。文章来源:藏风得水 www.zangshu.com
父未。。文章来源:藏风得水 www.zangshu.com
兄酉。世文章来源:藏风得水 www.zangshu.com
财卯。。       丑文章来源:藏风得水 www.zangshu.com
官巳X        卯文章来源:藏风得水 www.zangshu.com
父未X应      巳文章来源:藏风得水 www.zangshu.com
我细审卦象之后,见官爻巳火动而化财,但又被父爻未土化掉,而变卦又为回还格;官爻巳火支持了父爻未土,财爻卯木又支持了官爻巳火,卦象清晰,用忌明显,只需知道求测人的生年即可。我开口问他何年出生,那青年梢带傲气地回答;六六年属馬的。文章来源:藏风得水 www.zangshu.com
只要知道他是屬馬的,我立即就明白了此卦所给我的卦象是什么。开口即断;91年辛未结婚,03年癸未年离婚。想不到,一句极简单的断词令那青年目瞪口呆。他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大爷,您真神也。”原来,那青年也在研究六爻八卦。因他是在未年结婚未年离婚,所以,在他看来,用六爻根本就无法断他的婚姻。这就是六爻的死穴!后来,他想用一万元学费得到此法,我婉拒了他,想不到他以为我在讨价还价,最后竟出50万,因为钱太多,我更没有答应他。文章来源:藏风得水 www.zangshu.com
用六爻断卦,在同一爻点上即能断吉又能断凶,在历史上没有先例,在当今易坛,更无人提及。无人提及,但不等于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历史上没有先例,这说明我们的前人尚未意识到。由它而产生的误断和损失,已被历埋入地下,反正历史上冤案多的是,好坏也不在此一桩。但在当今易坛,在当今社会,科学发展如此快速,我们如果还拿这么一个不完整的预测方法来给人预测,给社会预测,其准确率能有多少?文章来源:藏风得水 www.zangshu.com
六爻的死穴尚不单在此。因为上例的婚成婚败虽都在一个未字,但其中差了12年,这12年人事变迁,失败与辉煌此起彼伏,在常理,人能理解。但,在同一年的同一个爻数上,吉凶同现,用六爻也能断吗?文章来源:藏风得水 www.zangshu.co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5-6 23:47:22 | 顯示全部樓層
給他講得手癢,但沒有該壇帳號,文中好像也不見作者大名,非常可惜,無法多多尋找該師文章。
文中另有多帖卦例,殷殷囑咐網友動腦破解,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至於我,時間上的關係,大約只能就其中一卦破解,此青年66年生,若是丙午年的馬兒,辛未年結婚是天地和合,癸未年離婚是癸來間離,破了丙辛之合。
這樣的解法,多因卦中感情已有蹊蹺方作此斷,年命午未合應方,合而又離彷彿義務式婚姻,只有勞務而非歸宿,會離是因為,財歸應家,未是財的歸宿。

說真的,50萬人民幣能自己省下來,這好像也是習卦樂趣之一,這位師父個性真淡泊,他沒有想敲竹槓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7 04:08 AM , Processed in 0.02121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