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csw

瓦拉那西 永恆之城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6-19 02:12:44 | 顯示全部樓層
印度現在很厲害了

經濟增長速度驚人
來港的旅客消費力很強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6-20 09:25:3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Emma 於 2010-6-19 02:12 AM 發表。
印度現在很厲害了

經濟增長速度驚人
來港的旅客消費力很強


印度贫富差距一直都很大的样子,
但是人家穷的好像很开心,
不知道是不是佛教传播的关系。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6-20 16:11:2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joyinjoy 於 2010-6-20 09:25 AM 發表。


印度贫富差距一直都很大的样子,
但是人家穷的好像很开心,
不知道是不是佛教传播的关系。




不對啊
香港才是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地區
印度近年經濟增長飛快的
特別是高科技產業
遊客到香港購物就象蝗蟲一樣【這裡祇是指購物速度】
我已領教過了。
很厲害。

[ 本帖最後由 Emma 於 2010-6-20 04:12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6-23 14:31:52 | 顯示全部樓層
...........
325.jpg
020.gif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6-23 14:33:28 | 顯示全部樓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佛教八大聖地,是釋迦牟尼生活過的八個地方,佛教的主要宗派都把這些地方看作聖地。

藍毗尼園(梵語:Lumbinī):釋迦牟尼出生地
菩提伽耶(Buddha-gayā):釋迦牟尼成道處

鹿野苑(Saraṅga-nāthá):釋迦牟尼初轉法輪處
舍衛城(Srāvastī):釋迦牟尼降伏外道處

桑伽施(Sankasia)/曲女城(Kannauj):釋迦牟尼自忉利天臨降處
王舍城(Rāja-gṛha):釋迦牟尼度化處

毗舍離(Vaiśālī):釋迦牟尼宣告將捨壽處
拘屍那揭羅(Kuśi-nagara)娑羅雙樹:釋迦牟尼佛涅槃處


八大聖地可以分成兩類:

四大追思地,也稱四大聖地

佛出生地 -- 藍毗尼
佛開悟地 -- 菩提伽耶
初轉法輪 -- 鹿野苑
佛涅槃處 -- 拘屍那迦


四大神蹟地

降伏外道 -- 舍衛國
忉利天下 -- 桑伽施
降伏醉象 -- 王舍城
群猴獻蜜 -- 毗舍離

著名的朝聖者有:

阿育王
法顯、玄奘、義淨
慧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6-23 15:29:28 | 顯示全部樓層
馬克吐溫形容瓦拉納西,印度的永恆之城:「它比歷史古老、比神話古老,比這一切相加的兩倍都還要更古老。」。


清晨來到恆河邊搭船觀日出,欣賞河岸美麗建築物;街道牛來人往,行乞婦女抱小孩緊迫盯人,心軟給就會磁吸包圍!佛陀~~濕婆,您的管轄區,好好善待度化吧。空氣中充滿污水牛糞怪味,令人暫時停止呼吸!!濕婆幫忙,太陽有露曙光,但雲層厚且低;回飯店吃早餐時,狂風暴雨下了半小時多!


公元前5世紀釋迦牟尼佛即來到聖城瓦拉納西西北方10公里之鹿野苑(Sarnath)的菩提樹下傳道,成佛。

鹿野苑(Saranath): 佛陀初轉法度五比丘處


  古稱的鹿野苑 ,此處被碑銘稱為『轉法輪處』,也是僧伽(Sangha)正式成立的地方。佛陀第一次在此對五位比丘說法,三轉法輪後,五位皆證得羅漢果位。鹿野苑遺址極廣,阿育王在此立了很多紀念碑,包括聞名遐爾45公尺高的達美克塔(Dhamekh Stupa)。南方1公里處的穆拉甘達庫提精舍(Mulagandhakuti Vihara)是大正覺協會(Mahabodhi Society)所整頓的,佛陀舍利古代就供養於此地。印度國旗上的標誌--阿育王石柱之頂獅(Lion Capital),現已移於當地博物館供奉。


地理位置:

  鹿野苑位於烏塔邦(Uttar Pradesh),離瓦拉那西市中心約10km,距菩提迦耶約250公里。



宗教意義:

佛陀在菩提迦耶度過了七個七週後,決定往度曾服侍衪六年的五位苦行者(又被稱為五比丘,母系:憍陳如、阿說示(馬勝),父系:跋提、十力迦葉、摩訶男。這五位原本約好與悉達太子一同苦行的人,看到衪放棄苦行後,相繼離去)。

   佛在證得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二個月後,抵達鹿野苑,當五位苦行者看到衪時,相約不要起身奉侍,也不要跟衪打招呼。然而,在佛陀到達他們面前時,五位比丘卻不由自主都主動起身打招呼並服侍。就在那一夜,佛陀進行史上第一次的弘法,首先佛陀轉第一次法輪,示轉:『此是苦也,此是集也,此是滅也,此是道也,此示四諦之四相。』憍陳如,立即證悟。往後四天,依次做第二勸轉:『苦當知,集當斷,滅當證,道當修,此勸諦之修行。』第三證轉:『苦者我已知,集者我已斷,滅者我已證,道者我已修,此佛自舉己為證也。』其它四位比丘相繼證悟。此三轉中,上根者以第一之示轉,中根者以第二之勸轉,下根者以第三之證轉,而各悟道。

  同樣在此地,佛陀度化了富貴子弟耶舍(Yasa)及其54位好友,同樣證得羅漢果位。之後佛陀分別派他們到各地弘法。

  阿育王在西元前249年造訪此地,並豎起今日所見的達美克紀念碑。



來自鹿野苑的笈多王朝公元四世紀的佛像
20090612110157!Buddha_in_Sarnath_Museum_(Dhammajak_Mutra).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6-23 15:34:28 | 顯示全部樓層
達美克佛塔(Dhamek Stupa)

  鹿野苑公園裡最耀眼的一座建築了,28.5公尺直徑的塔基,43.6公尺高的塔身,塔身刻有佛教蓮花和卍字浮雕,極其美麗。阿育王首次造訪此處所建造的紀念塔,就如它名字 -- 達美克(Dhamekh),顯示它和佛法(Dharma)具有很深的關聯。
IMG_7672_大小 .JPG
IMG_7706_大小 .JPG
IMG_7709_大小 .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6-23 15:44:46 | 顯示全部樓層
......
IMG_7695_大小 .JPG
IMG_7701_大小 .JPG
IMG_7702_大小 .JPG
IMG_7680_大小 .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6-23 16:01:05 | 顯示全部樓層
..........
6336.jpg
IMG_7720_大小 .JPG
IMG_7717_大小 .JPG
IMG_7724_大小 .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6-23 16:04:38 | 顯示全部樓層
...........
IMG_7716_大小 .JPG
IMG_7721_大小 .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6-23 17: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印度的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是印度與其他南亞地區[1]普遍存在的社會體系。種姓制度以婆羅門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即種姓。各種姓依所居地區不同而劃分成許多次種姓,這些次種姓內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許多聚落種姓,這些聚落種姓最後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層層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於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社會體系。因此,種姓制度涵蓋印度社會絕大多數的群體,並與印度的社會體系、宇宙觀、宗教與人際關係息息相關,可說是傳統印度最重要的社會制度與規範。

一般而言,種姓制度被認為是前20世紀左右,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創立的社會制度。然而隨着馬木留克、蒙兀爾等外來伊斯蘭教征服者統治印度,種姓制度為了政權需要經歷過許多調整,並且在英屬印度時期為符合殖民者需要,被固定、僵化,成為階級森嚴的階序體系。由於該體系中的不平等與近代西方興起的民主制度與人權思想大相逕庭,因此常被批評為反現代化的落後制度,甚至被視為妨礙印度社會進步的毒瘤。1947年印度脫離殖民體系獨立後,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廢除,各種種姓分類與歧視被視為非法,然而在實際社會運作與生活上,其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當代的種姓制度

印度憲法第15條規定:「任何人不得因種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視」;第17條明文規定廢除「不可接觸制」。為了保證低種姓人和賤民的教育和求職權力,印度還實施了著名的「保留政策」,不僅在議會兩院為他們保留了一定比例的席位,而且在所有政府機構和國營企業中為他們保留高達27%的名額。另外,還給低種姓出生的學生一定比例的升學名額。在今天,印度人的身份記錄裡不再有任何關於種姓的記載。

儘管自印度獨立以後,廢除了種姓制度,印度憲法(英語:Constitution of India)明文規定不准階級歧視,但是種姓制度對今天的印度社會特別是印度農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響。種姓層級最高的婆羅門不及人口的4%,卻佔有七成的司法權及接近半數的國會席次。就算在天災時,賤民亦飽受歧視,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同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爾邦的阿拉里亞發生水災,然而由於阿拉里亞為賤民的集中地,災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協助,令大量災民死於水災當中[17]。

批評

無論在印度境內或境外,皆有許多對種姓制度的批評[18]。這些批評有些出自印度教教徒,有些則不是。



歷史上的批評


釋迦摩尼與笩駄摩那,兩位受人敬重的佛教與耆那教創始人,或許都反對任何形式的種姓結構。許多虔誠派運動時期的聖人如拿那克、卡比爾(英語:Kabir)、采坦耶(英語:Chaitanya Mahaprabhu)、賽古魯奈安涅希瓦(英語:Dnyaneshwar)、阿克那斯(英語:Eknath)、羅摩奴闍(英語:Ramanuja)與杜卡拉姆(英語:Tukaram)拒絕接受所有以種姓為基礎的歧視並接受所有來自種姓的教派。許多印度教改革者如辨喜與實諦·賽·巴巴(英語:Sathya Sai Baba)相信印度教無種姓制度容身之地。15世紀聖人羅摩難陀(英語:Ramananda)也接受所有種姓成為他的信徒,這其中包括賤民。上述的聖人大都贊同中世紀時反對種姓精神的虔誠派運動。難陀那,一位低種姓的的印度教祭司,也拒絕接受種姓精神並接受達立特[19]。一些其他的印度教運動同樣歡迎低種姓成為他們的信徒,這些最早是成為虔誠派運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6-23 17:21:5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

種姓制度的悲劇 印度情侶遭榮譽處決電擊致死(2010/06/17 16:17)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據印度孟買《正午報》和英國天空電視臺網站消息,印度首都新德里的貧民區日前發現一對年輕男女的屍體,警方調查發現,由於這對男女的戀情遭女方家人反對,二人被女方親屬捆綁起來,遭殘忍虐待後被電擊致死。

據新華網引述國際在線報導,19歲的阿莎?賽妮和21歲的約格什?庫馬爾的屍體近日在新德裏的貧民區被發現,死狀顯示二人腿、胳膊均被束縛,手、腳均有被電擊的痕跡。

警方調查發現,賽妮和庫馬爾原本是一對親密的戀人,但由於庫馬爾家族的種姓等級較低,他們的戀情遭女方家人的強烈反對。為了維護家族榮譽,賽妮的叔叔等親人決定對二人實施「榮譽處決(honour killing)」。

初步屍檢結果顯示,賽妮和庫馬爾死前被捆綁起來,遭鞭打等多項虐待。為了避免叫喊聲傳出,他們的嘴裡還被塞上了布料。最終,女方家屬對二人實施了電擊,並導致他們死亡。

目前,賽妮的父親、叔叔已被拘留,他們對罪行供認不諱,但賽妮的叔叔奧姆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一點也不後悔,他說,「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還是會懲罰他們的」,賽妮家族還有在逃5人涉嫌參與了虐待,警方正等待詳細的屍檢報告出爐。由於印度特殊的種姓制度,每年有數百名男女死於類似的榮譽處決。


轉貼

印度種姓制度

2007/11/02 00:33
.    種姓制度行之印度達三千年,即使聖雄甘地也無法打破!他曾當街打掃但十一位追隨者只敢遠遠地看著甘地做….

    宗教對印度人來說不只是信仰而已,而是深深影響整體生活方式,包括日常作息、法律、文學、科學、社會秩序等。在我們眼裡看來不可思議的種姓制度,正是因為他們的宗教觀而根深蒂固。印度人原本信的是婆羅門教,相信輪迴、崇拜大自然。然而在西元前20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來了之後,他們不但喝酒、吃肉、好戰,而且帶進「軍人」階級。吠陀經文將社會劃分為婆羅門(Brahmana)、剎帝利(Chhetri)、吠舍(Vaisya)、首陀羅(Sudra)等四大階級。

四大階級:

1.最高階婆羅門(Brahmana):如國王、貴族、僧侶等
2.第二等剎帝利(Chhetri):如軍人、武士

3.第三等吠舍(Vaisya):如商人、平民或從事農耕畜牧的人
4.第四等首陀羅(Sudra):出身卑微、靠勞力為生者如奴隸

5.排除在階級之外的「第五姓」,竟是連奴隸都不如的賤民,他們甚至被禁止與其他階級的人一起喝水、洗衣、進食、身體碰觸。

    種姓本意指「膚色」,這是因為後進入印度次大陸上的白膚亞利安移民征服了黑膚的原著民族,並讓他們當作奴隸,讓他們從事低賤職業。並發展出對於膚色與社會階層的詮釋,建立了種性制度。如印度教認為中國人和希臘人是受到污染的剎帝利(武士)。

    種姓制度是代代相傳的,印度人從一出生開始,就有與生俱來的社會地位、語言、信仰和行為規範。根據法典,各個階級都有不同的教育內容、人生義務、社交範圍和法律制度。光從姓氏就可以知道每個人是屬於哪個階級,世世代代難以翻身。由於印度人相信業因與轉生,每一生都是取決於前世善惡的因果;即使今生為賤民,也是上輩子的惡果。所以他們不求抗爭,只求修得較好的來生。

    在印度,不同種姓階級的人,不能通婚、不能交換食物、也不能自由選擇職業。婆羅門、剎帝利、吠舍等三大階級男性,一生之中必須經歷學生期、家長期、林隱期、棄世期等四個階段的行為規範。但印度婦女並不受這些行為劃分,婦女和首陀羅人被排除在教育系統外。印度教的種姓階級制度可以鞏固特定族群力量,所以迄今仍無法完全消除。但隨著時代變遷、社會開放,階級制度已逐漸簡化,婦女地位也開始受到重視。在思想比較進步的地區,即使不是三大階級的人,只要能受教育、力爭上游,同樣可以獲得肯定和尊嚴。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6-24 16:52:03 | 顯示全部樓層
................
IMG_7837_大小 .JPG
IMG_7827_大小 .JPG
IMG_7826_大小 .JPG
IMG_8344_大小 .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6-24 17:00:06 | 顯示全部樓層
印度人生活
IMG_7630_大小 .JPG
IMG_7645_大小 .JPG
IMG_7648_大小 .JPG
IMG_7651_大小 .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6-24 17:02:35 | 顯示全部樓層
..............

[ 本帖最後由 csw 於 2010-6-24 05:05 PM 編輯 ]
IMG_7654_大小 .JPG
IMG_7656_大小 .JPG
IMG_7660_大小 .JPG
IMG_7667_大小 .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2 01:30 PM , Processed in 0.02194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