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大義-----蕭吉
其二 論生死所
五行體別, 生死之處不同. 遍有十二月, 十二辰而出沒.
木, 受氣於申, 胎於酉, 養於戌, 生於亥, 沐浴於子, 冠帶於丑, 臨官於寅, 王於卯, 衰於辰, 病於巳, 死於午, 葬於未.
火, 受氣於亥, 胎於子, 養於丑, 生於寅, 沐浴於卯, 冠帶於辰, 臨官於巳, 王於午, 衰於未, 病於申, 死於酉, 葬於戌.
金, 受氣於寅, 胎於卯, 養於辰, 生於巳, 沐浴於午, 冠帶於未, 臨官於申, 王於酉, 衰於戌, 病於亥, 死於子, 葬於丑.
水, 受氣於巳, 胎於午, 養於未, 生於申, 沐浴於酉, 冠帶於戌, 臨官於亥, 王於子, 衰於丑, 病於寅, 死於卯, 葬於辰.
土, 受氣於亥, 胎於子, 養於丑, 寄行於寅, 生於卯, 沐浴於辰, 冠帶於巳, 臨官於午, 王於未, [衰+病]於申, 死於酉, 葬於戌.
戌是火墓, 火是其母, 母子不同葬, 進行於丑.
丑是金墓, 金是其子, 義又不合, 欲還於未.
未是木墓, 木為土鬼, 畏不敢入, 進休就辰.
辰是水墓, 水為其妻, 於義為合, 遂葬於辰.
昔舜葬蒼梧, 二妃不從, 故知合葬非古.
然季武子云: "自周公已來,未之有改."
[詩]云: "穀則異室,死則同穴."
蓋以敦其義, 合骨肉通歸. [水+土]共墓, 正取此也.
又以四季釋所, 理歸於斯.
高堂隆: "以土生於未, 盛於戌, 壯於丑, 終於辰. 辰為[水+土]墓, 故辰日不哭, 以辰日重喪故也."
袒踊之哀, 豈待移日? 高堂所說, 蓋為浮淺. 其生王意, 別又是一家.
[五行書]云: "土雖有寄王於火鄉, 生於巳, 葬於辰, 然土分王四季, 各有生死之所.
辰土受氣於[申+酉] , 胎於戌, 養於亥, 生於子, 沐浴於丑, 冠帶於寅, 臨官於卯, 王於辰, [衰+病]於巳, 死於午, 葬於未.
未土受氣於[亥+子] , 胎於丑, 養於寅, 生於卯, 沐浴於辰, 冠帶於巳, 臨官於午, 王於未, [衰+病]於申, 死於酉, 葬於戌.
戌土受氣於[寅+卯] , 胎於辰, 養於巳, 生於午, 沐浴於未, 冠帶於申, 臨官於酉, 王於戌, [衰+病]於亥, 死於子, 葬於丑.
丑土受氣於[巳+午] , 胎於未, 養於申, 生於酉, 沐浴於戌, 冠帶於亥, 臨官於子, 王於丑, [衰+病]於寅, 死於卯, 葬於辰."
[孝經援神契]云: "五行土出, 利以給天下."
[龜經]云: "土, 木動為辰土, 火動為未土, 金動為戌土, 水動為丑土."
又云: "甲乙寅卯為辰土, 丙丁巳午為未土, 庚辛申酉為戌土, 壬癸亥子為丑土."
凡五行之王, 各七十二日; 土居四季, 季十八日, 并七十二日.
以明土有四方, 生死不同, 此蓋卜筮所用.
若論定位王相及生死之處, 皆以季夏六月為土王之時, [禮記]云<中央土>在季夏之後, 此則歲之半, 處四時之中央.
天社, 地神, 人鬼又並在未, 坤亦在未, 卦主於土,
故云: "土德於未, 終於丑."
[易]曰: "西南得朋, 東北喪朋."
此則明土王定在於未, 墓定在辰也.
五行皆以父母臨官中生者,取其盛壯能生養之義.
唯金在火中生者, 巳中有方壯之土, 能生金也.
金非火不革其形, 故金在火位中生.
又云金生鬼中者, 金父土戊己, 寄治丙丁, 父不能獨養, 要須母也.
金在南方值巳火, 金得火方化, 金化而水生.
戊土有化生之水, 則金不畏火.
己含水氣, 則金之繼母也.
五行皆以葬後之月而受氣者, 以其死還復生, 神氣不絕故也.

[ 本帖最後由 鬼衣行道 於 2011-3-14 06:13 AM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