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MissC

【春日養生特輯】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2-7-23 19:10:05 | 顯示全部樓層
飲食調理 養肝脾腎肺氣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林明佳



入春後紫外線漸增,中醫師張家蓓表示,提早做美白保養,讓皮膚代謝正常,到夏天也較不易長斑,宜多吃奇異果、芭樂等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以及紫米、香蕉等甘味食物,可助抗氧化,並依體質飲用枸杞、紅棗、玄參、玉竹等茶飲,調補肝、脾、腎及肺氣,讓膚色紅潤亮澤。

張家蓓中醫師指出,肝氣鬱滯、脾血不足、腎陰虧虛及肺氣不足,都會影響皮膚代謝機能,使膚色較暗沉、粗糙,也易有斑點,應少吃油炸物、飲酒及避免抽菸,以免耗損脾、肺和肝氣,並每天喝約2000c.c.的水,增加皮膚保水度,睡眠也要充足,以利調養腎陰。而壓力大也會讓肝氣失調、氣色萎黃,宜培養紓壓管道如運動,來調理肝氣;另可按壓穴道來補氣血,改善不佳氣色。


這樣做

甘味物疏肝健脾
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如奇異果、芭樂、絲瓜等,可抗氧化、增加皮膚修復力;而紫米、燕麥、黃瓜、茄子、香蕉等甘味食物及深綠色蔬菜,則能健脾、疏理肝氣,對美白也十分有幫助。

忌菸酒吃油炸物
油炸食物及抽菸、喝酒會損傷脾、肺及肝氣,影響皮膚代謝、不利美白,應避免;酸梅等酸味食物也會耗損肝氣,讓皮膚光澤度不佳,春天宜少吃。

睡眠充足養腎陰
睡眠充足有助養腎陰,讓皮膚代謝正常、較不易暗沉,每天晚上11點前就寢,並睡足6~8小時;另可到戶外踏青,避免因壓力造成肝氣鬱滯,使皮膚萎黃、長斑。

按穴道紅潤氣色
按壓腳踝內側往上約4指寬處的三陰交穴,及肘彎橫紋頂端處的曲池穴,可增加肝、脾、肺、腎氣循環,幫助補氣血、潤膚及改善暗沉,皆為以指腹按壓,每次約按10~15下,想到可隨時按。
MN05_0191.jpg


喝茶飲
茶飲做法皆為藥材加500c.c.熱水、燜泡5分鐘之後飲用,當天喝完,可天天飲用。

枸杞柴胡理肝氣
適用對象:膚色暗偏黃、易長斑的肝氣鬱滯體質。
材料:枸杞、柴胡各3克。
功效:枸杞補肝腎、益精血,柴胡則疏理肝氣、解鬱。

紅棗白朮可補脾
適用對象:皮膚無光澤、粗糙感重的脾血不足體質。
材料:紅棗、白朮各3克。
功效:紅棗補氣健脾、養血,白朮可益氣補脾、利水。

玄參薄荷滋腎陰
適用對象:臉色暗偏黑、膚色不勻的腎陰虧虛體質。
材料:玄參、薄荷各3克。
功效:玄參滋陰補腎、潤燥解毒,薄荷有助疏肝理氣。

黃耆玉竹利肺氣
適用對象:膚色暗偏黃、缺少光澤的肺氣不足體質。
材料:黃耆、玉竹各3克。
功效:黃耆補益肺氣、活血,玉竹能養陰潤肺、美白。


醫師說

外出要做好防曬
中醫師 張家蓓
外出除了擦防曬品,宜戴帽、穿薄外套或撐傘,顏色以較深的黑、酒紅、深藍等為主,較能抵擋紫外線,進行戶外活動也要每2~3小時補擦1次防曬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7-23 19:11:45 | 顯示全部樓層
春天食補4粥品 健脾胃 養肝
按摩穴道 活血益氣明目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




春季養生首重調養肝氣,將屬甘味食物的白米、燕麥等,搭配紅棗、南瓜、胡蘿蔔等健脾養肝食材,熬煮成好消化吸收的粥品,可補養脾胃及有益肝氣調理,較不易有眼乾、耳鳴、易怒、口乾舌燥及腸胃不適等問題,平時也可按壓足三里、太衝穴等穴道,幫助活血補氣、調和脾胃及清肝火、解熱。


吃粥品
下列粥品的食用方法皆為每次1碗,可取代3餐中的1餐。

紅棗核桃粥
材料:去籽紅棗20克、核桃5克、米50克。
功效:紅棗健脾胃、可益氣安神;核桃補氣養血、潤腸。
做法:白米洗淨後放入藥材加500c.c.水,以大火煮開轉小火煮約30分鐘至軟爛即可。

南瓜燕麥粥
材料:切塊的南瓜10克、燕麥75克。
功效:南瓜補氣潤肺、健脾;燕麥補脾、益肝和胃。
做法: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350c.c.水,以大火煮開轉小火煮約30分鐘至軟爛即可。

蘿蔔芹菜粥

材料:切塊胡蘿蔔10克、切段芹菜5克、米50克。
功效:胡蘿蔔益肝脾、明目潤膚;芹菜平肝健胃、除煩。
做法:白米洗淨後加入材料和500c.c.水,大火煮開轉小火煮至軟爛。

蓮子山藥粥
材料:蓮子、山藥各15克,米50克。
功效:蓮子可以補脾、養心益腎;山藥補脾肺腎、滋陰。
做法:白米洗淨後放入藥材加500c.c.水,以大火煮開轉小火煮約30分鐘至軟爛即可。


按穴位
各穴道按法皆為以指腹按壓,每次10~15下,想到隨時按。

足三里穴
位置: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處。
功效:可調和脾胃、補氣養血及清熱化濕。
                MA10_006.jpg
               

太衝穴
位置:腳背上大拇趾和第2趾間往後約3指寬處。
功效:可平肝息風、活血通絡及明目解熱。
MA10_007.jpg

三陰交穴
位置:腳踝內側往上大約4指寬處。
功效:可補脾益氣、滋補肝腎及理氣活血。
                MA10_008.jpg                


醫師說

堅果理肝氣
中醫師 張家蓓
深綠色蔬菜如菠菜、韭菜及核桃、杏仁等堅果纇,有助健脾、疏理肝氣及調補肝血,但堅果類熱量較高,每天最多吃約1湯匙量即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7-23 19:13:01 | 顯示全部樓層
排濕5食材 健脾振精神
薏仁 綠豆清熱 蘆筍解煩渴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林明佳 




春雨綿綿、濕氣漸增,中醫師張家蓓表示,濕氣重易傷脾影響水分代謝,熬夜、少運動也會讓脾腎機能及代謝變差,造成體內濕氣不易排出,出現昏沉、水腫、大便黏膩、食欲不振以及腸胃不適如脹氣、噁心等問題,可將薏仁、蘆筍、紅豆、蓮藕、綠豆等食材煮湯或做果汁、涼拌料理,幫助健脾排濕氣,且現在用食補調理,到夏天較不易中暑。


薏仁 益脾亮顏
功效:薏仁健脾胃、清熱、利水化濕,還有助保濕及美白,適合易腹瀉、大便黏膩及皮膚暗沉者吃。
這樣吃:取薏仁20克及補脾腎、養心安神的蓮子10克,加1000c.c.水以大火煮開轉小火燜煮5分鐘,每天1碗,可天天吃,因薏仁、蓮子含澱粉,怕胖者喝熬煮後的湯汁就好。


蘆筍 安神除煩
功效:具清熱利濕、生津、養陰安神等功效的蘆筍,可調理濕熱體質及改善口乾舌燥、皮膚乾澀等問題。
這樣吃:與彩椒、肉絲等食材搭配做料理或做成涼拌,將5條蘆筍洗淨切段,以滾水汆燙30秒撈起、置於冰水冰鎮5分鐘瀝乾,再淋少許醬油膏或橄欖油後食用,可天天吃。


紅豆 補血消腫
功效:紅豆可除濕利尿、消腫及益氣補血,適合女性吃,尤其是有貧血、生理期前後水腫嚴重者。
這樣吃:與益氣、健脾胃的橘皮搭配,取紅豆20克、橘皮5克,加1000c.c.水以大火煮開轉小火燜煮5分鐘,每天1碗,可天天吃,因紅豆含澱粉,怕胖者喝熬煮後的湯汁就好。


蓮藕 清心降火
功效:能清心降火、除煩的蓮藕,可調理痘痘問題、緩煩躁感、紓緩感冒後期濕熱氣重的水腫。
這樣吃:蓮藕50克去皮切塊,加500c.c.水以小火煮30分鐘後放涼,連同熬煮的水及蓮藕用果汁機攪打成汁,再加1茶匙蜂蜜,每周吃3次至痘痘、水腫等症狀減緩為止。


綠豆 益氣解熱
功效:綠豆具清熱袪濕、消暑止渴及消腫等功效,適合體溫高、易水腫及口乾舌燥的濕熱體質吃。
這樣吃:取綠豆20克,加1000c.c.水以大火煮開轉小火燜煮5分鐘,再加能養陰和胃的冰糖20克,每天1碗,可天天吃,因綠豆含澱粉,怕胖者喝熬煮後的湯汁就好。


醫師說

少吃冰要運動
中醫師 張家蓓
冰品、冷飲及油炸食物如炸雞,易讓體內生濕熱氣,應盡量少吃,而養成運動習慣如慢跑、快走等,則有助排汗、化濕,每天至少進行15分鐘。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7-23 19:15:00 | 顯示全部樓層
天氣漸熱 喝茶飲降肝火
緩眼乾煩躁 按穴道活血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



春天人體肝氣旺盛,加上天氣逐漸轉熱,易讓肝火變旺,而愛吃辛辣、油膩食物也會導致肝火上升,進而出現口乾舌燥、嘴破、眼睛痠澀、胸悶、頭痛以及長痘痘、煩躁、淺眠等問題,中醫師張家蓓表示,宜依症狀飲用添加柴胡、菊花、白芍、梔子等中藥材的茶飲,幫助調理肝氣、解熱降火,平時也可按壓三陰交、大敦穴等穴位來疏通肝經、益氣活血。


喝茶飲
各茶飲做法皆將藥材置於保溫壺,加500c.c.熱水燜泡5分鐘後飲用,當天喝完,可天天喝。

柴胡甘草茶
適用症狀:口乾舌燥、嘴破。
材料:柴胡、甘草各3克。
功效:柴胡能疏肝解熱、鎮痛消炎,甘草則有助於清熱解毒、益氣生津。

菊花薄荷飲
適用症狀:眼睛痠澀、頭痛。
材料:菊花、薄荷各3克。
功效:菊花具平肝明目、解熱養陰功效,薄荷疏肝解鬱、清利頭目。

玫瑰白芍茶
適用症狀:紓緩胸悶、煩躁。
材料:玫瑰花、白芍各3克。
功效:玫瑰花可行氣活血、理肝氣、解鬱,白芍平肝養陰、益氣除煩。

銀花梔子飲
適用症狀:痘痘問題、淺眠。
材料:金銀花、梔子各3克。
功效:金銀花可散熱解毒、涼血及消炎,梔子清肝瀉火、鎮靜除煩。


按穴位
各穴位按法皆為以指腹按壓,每次10~15下,想到就隨時按。

三陰交穴
位置:腳踝的內側往上大約4指寬之處。
功效:補肝健脾、滋陰通經及益氣活血。
MN08_206.jpg

大敦穴
位置:大腳趾的內側、靠近指甲底部處。
功效:疏通肝經、清肝明目及理氣醒腦。
MN08_207.jpg

足三里穴
位置: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處。
功效:疏肝益脾、清熱化濕及鎮靜安神。
                MN08_208.jpg
               



醫師說

睡眠宜充足
中醫師 張家蓓
睡眠不足也會造成肝火旺,每天宜睡足8小時,並盡量於晚上11點前就寢,以利肝氣調理,並可吃芹菜、番茄、綠豆等食物,有助清熱、降肝火。



[ 本帖最後由 MissC 於 2012-7-23 07:19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7-23 19:16:05 | 顯示全部樓層
4茶飲緩燥熱生津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



氣溫漸升,中醫師張家蓓表示,環境及人體濕熱氣增加易阻礙陽氣運行,讓濕熱氣堆積在體內難以散出,使心、胃、肝等臟腑火氣上升,出現煩躁、失眠、嘴破、口乾口苦、食欲差及便祕、脹氣等燥熱症狀,應少吃冰品、冷飲及瓜果類如西瓜、哈密瓜等寒涼性食物,避免增加身體寒氣、影響濕熱氣排除,並依症狀飲用添加五味子、淡竹葉、石斛等茶飲來清熱、生津。


喝茶飲
做法皆為藥材加500c.c.熱水、燜泡5分鐘後飲用,當天喝完,可天天喝。

五味黨參茶
適用對象:易心煩、盜汗、失眠及口渴的心虛火旺者。
材料:五味子以及黨參各3克。
功效:五味子生津斂汗、寧心安神,黨參益氣生津、除煩渴。

竹葉木通飲
適用對象:常煩躁、易怒及口臭、嘴破的心實火旺者。
材料:淡竹葉以及木通各3克。
功效:淡竹葉清心降火、瀉熱除煩,木通解熱利水、瀉心火。

石斛麥冬茶
適用對象:食欲不振、易脹氣及常便祕的胃虛火旺者。
材料:石斛以及麥冬各3克。
功效:石斛養陰清熱、益胃生津,麥冬解熱潤燥、開胃消食。

茵陳菊花飲
適用對象:易頭暈耳鳴、口苦及眼睛痠澀的肝火旺者。
材料:茵陳蒿以及菊花各3克。
功效:茵陳蒿疏利肝膽、清熱袪濕,菊花平肝火、益陰明目。


醫師說

按穴道解熱
中醫師 張家蓓
晚上9~11點按腮骨往後約1指半寬的天牖穴,及無名指與小指指縫關節凹陷處的液門穴,有助解濕熱、生津,舒緩頭暈、口乾舌燥等症狀,每次10~15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7-23 19:17:24 | 顯示全部樓層
春天溫差大易頭痛
蘋果日報
報導╱林明佳、張佩玉



入春後許多人有頭痛問題,中醫師陳玫妃表示,春天溫差變化大,易染上風寒、風熱而引起外感型頭痛,另春天肝氣旺盛,本身情緒容易緊張、煩躁者,肝氣無法順利上升、鬱結,也會引起頭痛。此外,血管較黏稠、臉部常感烘熱的肝陽上亢者,這時頭痛也更容易發作。可依體質飲用含當歸、薄荷、天麻、荊芥等藥材的茶飲,當感覺頭痛時,則可按壓合谷、肩井穴位,促進氣血循環、緩解頭痛。


喝茶飲
以下4道茶飲,可按體質飲用,做法皆是將中藥材加入800c.c.水以大火煮沸,轉小火續煮10分鐘,放溫飲用,一天喝1杯,可天天喝。

當歸活血補氣
適用對象:常熬夜、易疲倦,女生月經來前頭痛易發作的血虛型。
材料:當歸和川芎各2錢,黃耆6錢。
功效:當歸補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氣、促進頭部循環;黃耆補氣提氣。
提醒:感冒、喉嚨痛、發燒者不宜。

薄荷舒肝解鬱
適用對象:容易緊張、煩躁,且肩頸背緊繃的肝氣鬱結型。
材料:柴胡和薄荷各1.5錢,鬱金2錢。
功效:柴胡退肝熱、解鬱;薄荷舒暢心情、清咽利頭目;鬱金活血止痛。
提醒:手腳冰冷、怕冷者不宜。

天麻擴張血管
適用對象:臉部常感烘熱、頭暈、脖子緊繃、血壓高的肝陽上亢型。
材料:天麻和葛根各2錢,鉤藤3錢。
功效:天麻擴張血管、促進頭部循環;葛根緩肌肉疼痛;鉤藤軟化血管、清血。
提醒:血壓低、氣虛,易疲倦、心悸者不宜。

荊芥袪風化濕
適用對象:易因環境溫濕度改變而染風寒、風熱,如打噴嚏、咳嗽等外感型。
材料:荊芥、防風和白芷各2錢。
功效:荊芥袪風、化體內濕氣;防風散氣、袪除侵入表皮的風邪;白芷袪風。
提醒:身體虛、易倦,卻常口乾舌燥者不宜。


按穴位

合谷袪風解熱
穴位:拇指與食指之間虎口凹陷處。
按法:用大拇指指腹分別按壓兩手的合谷穴,各按5分鐘。
功效:袪風解熱、緩解頭痛。
                MN08_306.jpg
               


肩井舒緩頭痛
穴位:頸根部與兩側肩峰、即肩膀外側最突出骨頭,兩者連線中點。
按法:先用熱毛巾敷肩膀10分鐘,再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各按5分鐘。
功效:舒緩緊繃的肩頸、緩解頭痛。
MN08_307.jpg


醫師說

合併嘔吐就醫
中醫師 陳玫妃
若頭痛還合併其他症狀,如視力模糊、噁心想吐、記憶力變差、肢體麻木無力,影響口語能力,很可能是疾病引起,最好至神經內科檢查,並加以治療。



[ 本帖最後由 MissC 於 2013-3-12 08:28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3-12 20:27:26 | 顯示全部樓層
春天養生 多吃微酸食物
蘋果日報



時序已進入春天,依中醫理論,春天屬木,也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而人體的肝臟也屬木,所以因應季節的到來,春天是養肝最佳的季節。莊雅惠中醫師表示,綠色、微酸食物皆能入肝,趁著春天多吃一些可調理身體,未來一年才能減少病痛。除此之外,也要記得多補充水分,避免體內過於燥熱,建議一天約攝取2000~3000c.c.左右的水分,且不要喝冰水,以免傷害體內陽氣。

盡量早睡早起
綠色食物如綠花椰菜、菠菜、油菜、茼蒿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具有促進生長、生津止渴等功效,除了綠色蔬菜,也可喝綠豆湯清熱解毒。另外,依中醫理論,酸能入肝,但太酸的食物容易傷害人體正氣,因此莊雅惠中醫師建議可吃微酸食物,例如草莓、檸檬、金桔等,也可將這些微酸食材製作成飲料,還可同時補充水分。此外,春天日照時間較冬天長,陽氣也較為旺盛,建議可盡量早睡早起,最好晚上11點前入睡,最晚也別超過晚上12點,避免耗損體內陽氣,起床時間則建議早上6~7點,可透過日照吸收陽氣。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3-24 20:07:49 | 顯示全部樓層
花粉熱 高峰期 小心鼻過敏
可戴眼鏡口罩保護

蘋果日報
報導╱王璐華



春天適合出遊賞花,但有些人卻無福消受。聯合醫院和平院區風濕免疫科醫師蕭凱鴻表示,花粉熱屬季節性過敏,每年3~5月是發作高峰期,過敏體質者吸入花粉易出現過敏性鼻炎症狀,近日門診因鼻過敏來求診患者增約1~2成,提醒有相關病史患者,外出最好戴口罩、眼鏡,減少刺激。

蕭凱鴻醫師解釋,花粉熱患者吸入花粉等過敏原後,身體會刺激免疫系統出現免疫球蛋白IgE,並刺激肥大細胞釋出組織胺,通常會立即反應流鼻水、打噴嚏、咳嗽、眼睛紅癢等過敏性鼻炎的症狀,部分甚至連皮膚也出現蕁麻疹。花粉熱多是遺傳所致,部份則是因懷孕等因素,後天改變體質而出現;另外,不只要小心盛開的花朵,樟樹、柏樹等也都可能隨風飄散花粉。


【這樣做】

★外出戴眼鏡口罩

每年3-5月百花盛開,是花粉熱發作的高峰期,且花粉隨風飄散,過敏體質的患者無論是否到郊區,建議只要外出就配戴眼鏡與口罩,避免眼、鼻接觸花粉而引發症狀。

★刺激食物宜避免
依個人體質,症狀自行緩解時間,短則數周長至1年,出現症狀宜就醫,醫師通常會開立抗組織胺或鼻噴劑改善,期間也要避免吃油炸、辛辣食物,宜清淡飲食,避免加重症狀。

★以毒攻毒恐過敏
民間流傳花粉熱患者可吃花粉,以毒攻毒改善過敏,這種方法類似免疫療法,但劑量拿捏不當更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嚴重抑制呼吸,有喪命風險,不建議患者以此保健。


【提醒你】

可做過敏原測試
許多過敏性鼻炎患者反覆就醫,卻無法對症預防,建議民眾如果常有類似症狀,可考慮到醫院抽血做過敏原測試,找出致病的原因,未來避開過敏原就可預防過敏發作。


【醫師說】

聯合醫院和平院區風濕免疫科醫師 蕭凱鴻
除了花粉之外,過敏性鼻炎也可能是由塵蟎所引起的,提醒民眾應注意居家清潔,避免塵蟎滋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2 11:37 PM , Processed in 0.02219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